脱敏治疗范文
脱敏治疗范文(精选11篇)
脱敏治疗 第1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脱敏疗法
在呼吸内科中, 支气管哮喘属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若患者不能接受规范治疗或者不及时诊治, 则可能引起气道重塑、气道不可逆性狭窄以及气流阻塞等等严重病症, 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则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等而导致预后不良[1,2]。据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显示, 目前全球哮喘病患者到达1.8亿, 而我国的哮喘病的发病率为1.2%~4.5%。为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改善预后, 患者需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笔者在近几年间对所在科室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了脱敏疗法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文研究病例均选自于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31例, 患者年龄为21~74岁, 平均为 (35.4±5.8) 岁;本组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参照《哮喘的诊断分级和疗效评定标准修正方案》 (1997年制) (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疾病分会定) 制定;病例中排除以下情况: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以及心、肾等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2例) ,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检查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皮试方法
本组患者的皮试所用变应原 (*****医院变态科实验室提供) 和变应原溶媒 (******制药厂生产) 均为同一批次产品。皮试液浓度比例:吸入组为1∶102;食物组为1∶10;豚草花粉、蒿属花粉为1∶103。整个皮试操作方法、判断标准均参照******医院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1.2.2 脱敏治疗方法
观察组:本组所有患者根据其过敏原的皮试结果、反应强度来选择反应较为明显的2~4种过敏原来实施脱敏治疗。脱敏治疗液的起始浓度需要参照患者之前的皮试强度来配制, 一般性是从低浓度 (即1∶107、1∶108) 开始进行皮下注射。其中有两例患者的皮试反应较为强烈, 其皮试结果为+++, 因此其脱敏治疗液的起始浓度从1∶1010开始。注射时间及剂量:患者需2次/7d, 其中第1次剂量为0.1mL, 第2次剂量为0.2mL, 第3次剂量为0.3mL……第10次剂量为1.0mL, 患者一般1个疗程为10次。患者每一个疗程开始时, 其脱敏治疗液的浓度便需要提高10倍, 而注射的剂量仍然是从0.1mL开始, 直至浓度提高至1∶102为止。而当浓度达到1∶102时注射剂量递增至0.5mL后便持续次剂量维持脱敏治疗。治疗初期需2次/7d, 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可减至1次/7d, 1次/15d, 1次/30d, 直至治疗结束。
脱敏治疗时间选择方面最好是选择在患者哮喘缓解期进行;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哮喘发作需暂停脱敏治疗, 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以及扩张气道药物进行处理, 待患者的哮喘症状缓解后便可继续实施脱敏治疗。
对照组:本组患者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 (主要采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或者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 进行吸入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其中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肺部哮鸣音均全部消失, 治疗后2~3年未复发且肺功能均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环境, 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 治疗后2年后复发, 但病情较前次有所减轻;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善并经常性发作。
1.4 不良反应评估标准
(1) 身体局部反应, 如:发热、红肿、刺痛风团、瘙痒等; (2) 全身反应, 全身出现发热症状, 迟发性全身反应, 发作类似于哮喘症状, 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病例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分析, 采用 (χ—±s) 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8~16个月的临床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63%, 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38%,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显效患者中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少且病程较短者。详见表1。
2.2 肺功能检查结果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和PE-FR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
本文6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不良反应, 如:红肿、局部皮肤瘙痒、硬结、注射部位风团等, 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涂抹后症状均完全消失, 未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
3 讨论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验研究证实, 支气管哮喘主要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共同作用而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但是普遍认为与变态反应存在密切关联。当人体吸入抗原后便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特异性IgE, 而其将与肥大细胞膜上的IgE受体进行有效结合, 当人体气道再次吸入同类的抗原之后, 其特异性抗体将坏激发肥大细胞, 从而释放出现多种炎性介质, 最终也就引发气管炎症[3,4]。
目前, 临床上治疗哮喘应用较多的是吸入糖皮质激素, 而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脱敏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5]。在本文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脱敏疗法治疗方法, 而对照组则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经过8~16个月的临床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63%, 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38%,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在两组患者中疗效显效者大部分为年龄较少、病程较短且坚持长期治疗者, 而年长、病程较长及治疗周期短者则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均较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 采取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 不仅痛苦小、经济压力小, 同时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变应性支气管哮喘最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就是特异性脱敏疗法, 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时需尽早采取脱敏疗法, 而不应该在尝试其它治疗方法无效而再采用。对于脱敏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治疗期间需要多次注射、注射剂量较大、持续治疗时间长, 因此导致患者中途放弃治疗;而在临床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但是其均能够自行缓解或经处理后迅速消失。脱敏疗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疗效显著, 大部分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不良反应率低,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江彦, 何滨.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4) :587-58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20 (5) :261-267.
[3]胡洪义, 陈涧波, 郑世信, 等.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及免疫治疗在变应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 2008, 3 (4) :215-217.
[4]叶巴泰.变态反应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30-131.
脱敏法改变不良习惯 第2篇
脱敏就是把引起不良习惯与行为反应的刺激有节制地反复重现,让患者逐渐适应,不再过敏。
有一个电车司机正驾车行驶,一位妇女突然倒在他的车下,头破血流,失去知觉;尽管医生说她伤势不重,但这个司机愈来愈心神不宁,甚至患了急性腹痛。经过了解,原来他对人血一向感到恐惧,这是从他年幼时父亲在一次流血事故中丧生开始的。如今,哪怕刮伤时不慎弄出一点血也会引起极度恐惧。医生阏攵运南肮撸敕缴璺ㄖ圃?流血事件“给他看,而且由小到大,一步步升级。先是在篮子里放一块带血的绷带;继之在他脸上滴上一小滴血;当他不再为此而过分惊恐不安时,紧接着又展示给他一个新的更”严重“的带血的情景。就这样,每一个疗程至少让他领略两至三个带血的情景,直到他想象已经敢于在一个到处可以看到血的伤病房里盘桓而不再感到恐惧。最后一个疗程后的两天,这位司机目睹了一次真正的流血事件:一个人被摩托车撞倒了,血流不止,他不但没有被吓倒,还帮着把受伤者抬上了救护车。
这种方法常用于消除莫名其妙的恐惧--怕在公众面前讲话、怕飞行、怕狗、怕水、怕医生等等。
有经验的父母常用这种方法改变孩子胆小的习惯。比如对怕小爬虫的孩子鼓励他先从远处观察,然后逐渐靠近,随后用小木棍去戳它,最后把它放到手上。
有的小孩刚进幼儿园,看到母亲离开就大哭不止。对这样的孩子,阿姨最好先让他的母亲在一旁看阿姨同孩子一起玩;几天后,让母亲离开一刻钟;再以后,母亲离开的时间逐渐拉长,直到母亲完全离开他不再哭闹为止。
害怕飞行的人可以让他们看录像,录像的内容包括飞行员进入舱内、启动飞机
慢慢滑行离开地面、收起轮子、穿越云层、降落,飞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飞行员在一旁讲解。一场录相下来,十有八九不再害怕飞行。
这个方法在具体施行中要注意的是:
第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及成长历史,特别要注意在其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突发事故。
第二,要耐心向患者讲明白为什么留于心底的记忆会促使一种习惯的形成,同时告诉他们为什么脱敏会对改变他们的习惯发生作用。
第三,要在患者协作下,制定出具体步骤,从最轻的刺激入手,循序渐进,每一步骤进行的时间都要让患者心中有底。
第四,要尽量给患者以情感方面的支持,比如让小孩对黑暗脱敏时,家长最好陪在一边,以后逐渐分开。对恐高症患者登上高楼时,朋友最好呆在一旁给以鼓励。家长、朋友、专家对患者的每一次进步都应给予热情的肯定。
第五,对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习惯,最好配以其他的方法同时进行。
玛格丽特已经有三年不愿离开家门外出活动了。这是由五年前的一次亲属聚会引起的。在那次聚会上玛格丽特受到了不少的责难:她的姨妈嘲笑她结婚至今没有孩子;她的姐姐对她的衣着大加非议;她的母亲对她不慎摔碎了一个糖瓶子唠叨不休;她的侄子对她的关于建立核大国的见解颇多微词。
自此以后,她不愿外出参加任何聚会;接着,连逛商店买东西也不愿去了;再接着,干脆关门闭户,足不出户了。
可治疗早泄的脱敏疗法 第3篇
第一步,拍打阴茎:早泄患者可用左手的手掌将阴茎托住,然后用右手的手背有节奏地拍打阴茎的头部及冠状沟部,拍打时的动作要轻柔。开始时可每天拍打100次,以后可逐渐增加到每天拍打150~200次。
第二步,用冷水浸泡阴茎:早泄患者在拍打完阴茎后,可迅速将阴茎的整体(至少要将阴茎的头部及冠状沟部)浸泡在20摄氏度左右的冷水中,可浸泡5分钟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冷水的温度不可低于15摄氏度。
第三步,用热水浸泡阴茎:早泄患者在用冷水浸泡阴茎5分钟后,可迅速将阴茎从冷水中取出并浸泡在35~42摄氏度的热水中,可浸泡5分钟左右。
第四步,按摩阴茎:早泄患者在用热水浸泡阴茎5分钟后,可取适量的石蜡油涂在阴茎的头部及冠状沟部,然后用右手食指的指肚摩擦阴茎的头部及冠状沟部,可连续摩擦100~200次,强度应以达到有要射精的感觉但还不能射精为宜。
在脱敏治疗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脱敏室接受治疗的患者, 年龄为2岁零9个月至91岁的患者共计156例, 均在我科脱敏室进行皮下注射,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56例患者均由专业人员进行上臂皮下注射。注射药物均为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提供变应原及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变应原溶媒配制而成的脱敏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 观察组患者则根据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 给予语言沟通和心理支持, 具体做法如下。
1.2.1 幼儿及学前儿童的患者护士首先以热情的态度迎接患者和家属的到来, 夸夸他今天多漂亮多帅, 赞美他一番, 消除小患者的陌生感。并告诉他来姨妈这里打针一点也不痛, 打了针病就会好的等等, 消除小患者的恐惧心理。如有配合好的小朋友或成年人注射时, 让其在旁边观看。注射时, 根据小患者的爱好让其看书、讲故事、唱歌等分散他的注意力, 注射结束立即给予表扬。
1.2.2 学生、中老年人的患者注射前首先要得到患者的信任, 如看到患者主动打招呼, 面带微笑的接待患者, 亲切的询问上学、家庭情况, 病情改善如何?学习有没有进步, 考试成绩好不好, 必要时电话提醒其来医院打针, 鼓励他坚持治疗病一定会好的。暗示小学生患者"你真勇敢、真坚强、打针肯定不哭, 大家看看", 注射时谈患者感兴趣的话题, 投其所好, 如工资涨了没有, 生意如何等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的重要性, 想治病就得坚持打针。对小患者需强行按住进针后, 使用强硬语言:"不许动, 动了会断针, 针在体内还要开刀, 开刀取针那时才痛啊!"吓唬吓唬他, 他就不敢动了。然后一边慢慢的推药, 一边温和的问他疼不疼, 坚持一下就好了。
1.3 评价标准对患者脱敏注射时的配合情况进行评价, 不哭不闹能按时来院配合注射者为主动配合;需要电话提醒或哭闹发气挣扎者, 需要他人按住固定后方能注射者为被动配合。
2 结果
观察组主动配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从7.7%提高到88.5%见表1。
3 讨论
3.1 幼儿能听懂简单的句子, 进行简单的交谈。护士温和的语言、慈祥的笑容、可亲的形象, 能消除患儿的恐惧陌生感, 其具有随意模仿性等特点, 让其向哥哥、姐姐、阿姨、叔叔、伯伯们学习不怕打针;学前儿童、其他患者都有些思维能力, 巧妙地应用语言加上发现其优点, 满足其自尊心, 增强其荣誉感和具体形象的比喻及积极向上的暗示, 注射时投其所好, 让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注射, 往往取得满意的效果。
3.2 脱敏治疗时间长, 有时还会反复发作, 起效慢等特点, 难免产生畏惧等心理[3], 需要护士掌握语言沟通技巧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的病, 使患者充分了解脱敏治疗的重要性。综上所述, 给患者进行脱敏注射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注重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想办法分散其注意力, 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 让患者感受到脱敏治疗 (打针) 也就是这么回事, 几分钟时间, 比想象好多了, 就能接受、自觉配合, 才能提高脱敏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钱晶.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类型探讨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 2010, (2) :50-51.
[2]朱元珏, 陈文彬主编.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69.
脱敏治疗 第5篇
刘××,男,14岁,初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
刘××是独生儿,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说话、走路及入幼儿园都如正常儿,6岁前,来访者由爷爷奶奶照料,两位老人视来访者为掌上明珠,对其百依百顺。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深受老师的喜爱,极少被老师批评。父母对其要求严格。他自己要求也很严格。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1.1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标准分55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1.2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标准分67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2 主诉
两个月前周一升旗时来访者担任广播员,因疏忽该放国歌时却放成了运动员进行曲,被校长当众批评,回班里后又受到了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当时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出了一身虚汗,腹部隐隐作痛。下午上学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头痛头晕。第二天上课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送到医院后很快缓解。随后做心电图、脑CT等多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只要提起与上学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气短,发抖,出虚汗、,头痛头晕,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则一切如常。2个月来主要在家学习,希望心理治疗师能够帮助他克服对上学的恐惧心理。
3 诊断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具有以下特征:
3.1由明确的应激事件引起。
3.2起病在应激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症状持续在两个月内,离开应激场景则症状明显好转。
3.3痛苦程度明显的与刺激不相称。
3.4不得不离校在家学习。
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综合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来访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学校适应障碍。
4 心理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认知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其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来访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来访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然后逐级对抗,渐进式使焦虑刺激消除。
认知疗法是心理治疗师通过帮助来访者认识、调整自己的错误认知模式,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以达到改变来访者不良情绪和消除不适应症状的方法。
5 治疗过程:
5.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治疗: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治疗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治疗目标。
方法:会谈法
过程:在治疗开始时,充分尊重来访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其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来访者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家庭作业:我的成功经历
5.2治疗阶段
第二次治疗:
目的:加深治疗关系,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学习放松技术。
方法:会谈法,放松训练
过程:通过和来访者一起分析其经历,了解其感受,探索来访者的性格特点。教来访者放松技术,并练习。
家庭作业:我曾经遭遇的挫折。
练习放松技术。
第三次治疗
目的: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找出来访者上学过程中感觉恐怖的环节,按各环节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恐怖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心理治疗师:现在想使用一张焦虑等级量表来测量你对上学的焦虑程度,表上有0—100单位,0是绝对平静,100是极度恐怖,即惊恐体验。那么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大概是多少呢·
来访者:(想一想)10吧,因为我是害怕上学来找你的,跟你在一起,感觉与学习有关,所以我就感觉紧张。
心理治疗师:晚上准备明天要上学的东西,整理书包呢·
来访者:20。
……
焦虑等级:
被老师提问:100
老师提问其他人:90
同学请教问题:80
同学和自己说话:70
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60
迈进校门走到教室门口:50
从公车站到学校门口:40
收拾书包出门到车站:30
想到明天要上学:20
谈到上学的事:10
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来访者回家做想象练习,只练习前三个等级。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四至六次次治疗:
目的:系统脱敏
方法:系统脱敏法
过程:按照以上建立的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能被放松训练拮抗,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3至4次的脱敏治疗,来访者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来访者在经家长陪同,到学校后,发现仍然有焦虑,但能忍受。
家庭作业:放松训练挫折日记
第七次治疗:
目的:运用认知治疗技术,找到来访者的错误认识模式并加以调整。
方法:认知疗法
过程:
(1)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极端思维“我已经完蛋了、同学们都在笑话我……”
(2)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这些想法会怎样影响自己的情绪。
(3)寻找一些证据检验自己的信念和事实
(4)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换成更客观或更积极的想法。
(5)想象观念改变后,在一些场景中的情绪感受,并和过去对比。
家庭作业:再现事件,放松练习
第八次治疗:
目的:帮助来访者接纳自己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
过程:通过回顾治疗过程和家庭作业,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来访者承认他不可能事事比人强,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来访者自述“一说出来这一点,感觉好像松了一口气,也没那么紧张了。”
家庭作业:
①寻找班级其他同学的优点
②放松练习。
5.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九次治疗:
目的:评估治疗效果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施测SDS、SAS,并与治疗前对照。对前面的治疗过程进行总结,请来访者和家长谈体会。
(1)来访者症状改善:不怕上学了。
(2)爸爸妈妈评价:能够主动去上学了。
(3)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①SAS:粗分40分,标准分50,提示没有焦虑;
②SDS:粗分36分,标准分45,提示没有抑郁。
脱敏治疗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符合过敏性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5例患儿中男27例, 女18例, 年龄6个月~9岁。对照组45例患儿中男24例, 女21例, 年龄6个月~11岁。经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入选患儿均属于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过敏哮喘, 分级诊断参考《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6];所有患者经过粉尘螨皮肤试点结果为阳性;无心、肝、肺、肾系统疾病, 肺功能测定FEV1≥70%;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前4w未接受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舌下含服粉尘螨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在第1~3w舌下分别舌下含服1、10及100mg/L粉尘螨滴剂, 每天1次, 每7d的治疗剂量依次为1、2、3、4、6、8、10滴。治疗第4w开始含服333mg/L粉尘螨滴剂, 1次/d, 3滴/次。治疗过程中如果患儿停药超过4w则需要重新服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轻型:每年发作次数<5次, 中型:每年发作次数5~10次, 重型:每年发作次数>10次。显效:两年内病情由重至轻;好转:病情由重转中型;无效: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年跟踪随访患儿基本情况, 收集儿童控制测试 (C-ACT) 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比较, 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 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24个月治疗, 治疗组显效25例 (55.56%) , 好转16例 (35.56) , 无效4例 (8.88%) , 临床总有效率91.12%;对照组显效13例 (28.89%) , 好转17例 (37.78) , 无效15例 (33.33%) , 临床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治疗24个月后实验室指标情况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 经过24个月治疗后, 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24个月治疗后治疗组Ig G4、FEV1%、C-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个月后Ig G4值变化治疗组在治疗12及24个月后Ig G4水平呈上升趋势, 而对照组1年变化不明显。
治疗组的Ig G4水平值在治疗1年及2年都比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对照组在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差异不明显 (P>0.05) , 治疗24个月后水平值比治疗前升高 (P<0.05) 。见表2。
2.4 安全性分析
在治疗期间共出现5例不良事件, 治疗组3例, 对照组2例, 经对应治疗后均缓解, 未有严重事件发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对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 粉尘螨脱敏治疗属于对症治疗, 其可以减轻症状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本论文应用粉尘螨脱敏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 发现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吸入激素治疗。说明在激素治疗基础上应用粉尘螨脱敏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临床效果确切。在两年的随访中, 治疗组患儿的Ig G4、FEV1%、C-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柴若楠等报道利用粉尘螨脱敏治疗过敏性哮喘后患者PEFV1%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说明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指标有一定改善。但本论文及柴若楠报道中均出现s Ig E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现象, 对此我们猜测可能是试验时间较短造成, 因为s Ig E浓度出现明显变化一般要3~5年。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不良的反应事件发生率无差异, 表示该方法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安全性较高。
摘要:将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符合过敏性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脱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SIg E及FEV1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激素治疗基础上运用粉尘螨脱敏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效果理想。
关键词:粉尘螨滴剂,过敏性哮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马香萍, 多力坤.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粉尘螨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 12 (5) :344-347.
[2]陈实, 王灵, 廖锋, 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儿童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估[J].中华儿科杂志, 2013, 51 (11) :813-835.
[3]郭月婵, 游春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应用于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疗效估[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6) :31-32.
[4]曹兰芳, 陆权, 顾洪亮, 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评价[J].中华儿科杂志, 2007, 45 (10) :736-741.
脱敏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70例患者, 均经临床确认, 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应用德国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进行过敏原测定后, 接受系统的脱敏治疗。其中, 男132例, 女138例, 湿疹患者60例, 荨麻疹100例, 接触性皮炎30例, 神经性皮炎16例, 过敏性哮喘24例, 过敏性鼻炎22例, 瘙痒症18例。病程5d~18年, 年龄4个月~74岁。
1.2 方法
1.2.1 基础经络调节
在病人开始诊断和治疗前, 先进行基础经络调节, 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一些不稳定的轻微经络不平衡的影响, 便于更准确地进行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1.2.2 EAP经络测量
应用电子针灸原理, 通过一个测量回路, 检测病人手、脚四十个穴位点的电阻值, 并可直观地发现异常的经络和相应的器官, 为下一步的检测和治疗提供指引。
1.2.3 根据病情进行环境应力和牙齿检测
如果病人的病情显示可能与环境影响有关, 可抽取病人少量血液放入特定的螺旋电极, 选择Geo Test程序对病人异常经络进行检测;如果病人牙齿中有补牙材料, 就要选择Dental程序进行牙齿检测, 来帮助病人分析哪些环境因素或补牙材料需要立即排除。
1.2.4 过敏原检测
选择All Test程序。利用本机数据化存储的37大类1000多种常见的过敏原物质信息或病人自带在生活中怀疑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通过ELH程序, 在患者的手指末端信息点上逐项进行检测。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在进行过敏原检测前要停用抗组织胺药物2~3d, 糖皮质激素5~7d;并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对怀孕早期的妇女, 安装了心脏起搏器者, 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 恶性疾病患者 (如患有癌症) , 肢体残缺者, 均不能进行过敏原检测。
1.2.5 药物检测
选择Med Test程序寻找支持病人的顺势药物信息。
1.2.6 治疗方法
取患者自身分泌物 (唾液、尿液) 或少许血液放入输入杯中, 根据患者的年龄及传导值测试结果, 来选择相应的基础治疗程序, 先进行5~10min的基础治疗;然后将检测出的过敏原信息, 通过相应程序将过敏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输入人体进行针对性的脱敏治疗, 时间10~20min, 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如急性期患者可将磁性电极、柔性电极、滚轴电极的连线连接上MT-1通道, 慢性期患者则将上述的各种局部治疗电极的连线连接上MT-2通道, 在相应病灶的局部接触后上、下方向来回缓慢移动 (柔性电极放置在患处固定) , 做局部治疗;最后再将检测出的药物信息通过相应的集合程序引入人体, 以支持人体受损经络, 帮助经络恢复正常的自愈功能, 时间3~5min。老人、儿童或身体虚弱者治疗时间酌减, 治疗中尽量使病人保持安静状态。急性期病程较短的患者, 2~3d治疗1次, 3次为1个疗程, 一般治疗1~2个疗程就能痊愈, 慢性期病程较长的患者7d治疗1次, 需要连续治疗2~3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可服用一些维生素、矿物质,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所过敏的物质;忌烟、酒、浓茶、冰冷饮料、辛辣食物等方面的刺激;要多饮水, 成人每日饮水量在1.5~2mL为宜, 儿童酌减;搞好个人卫生, 要勤洗澡, 经常更换内衣、清洗晾晒衣服、被褥等, 如果病灶局部有糜烂、渗出就不能使用磁性电极做局部治疗。脱敏治疗痊愈后至少要再坚持避免接触过敏原3个月。
1.3 疗效判断
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治疗后6个月内有无复发进行判断。临床效果分级:治愈:过敏症状完全消失, 停止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过敏症状完全消失, 停止治疗6个月后复发, 但症状较轻;有效:过敏症状明显缓解, 但停止治疗后即症状复发;无效:过敏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临床疗效见表1。生物共振系统脱敏治疗270例过敏性疾病的治愈率为46.67%, 有效率为77.41%, 根据临床观察, 湿疹疗效最好, 有效率达86.67%;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次之;神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效果差。一般患者3~4次见效, 6~9次显效, 所有患者在脱敏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仅感觉困倦, 停止治疗后无任何不适。
3 讨论
生物共振技术实践的理论基础, 是根据法国科学家De Brog Iie提出的量子物质波理论, 所有物质都具有极微细共振表现出来的物质码超微细振动的特定信号, 即物质波, 也称共振波。物质波和人体反复接触后, 会逐步产生基于物质信息的生物物理印痕, 此种印痕即过敏性疾病之根本, 一旦人体产生了这种印痕信息, 就可以被维持并处于休眠状态, 当其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印痕即被激活, 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MORA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机制为: (1) 通过电针灸 (EAV) 发展出的经络穴位测量值检测 (EAP) , 即可诊断人体各经络及与之相关的器官的疾病状况; (2) 药物检测 (包括过敏源检测) , 将药物信息引入检测回路寻找合适的药物, 并利用药物的电磁势能治疗疾病; (3) 利用人体自身的生物电磁波治疗人体疾病, 将人体病理电磁波分离出来并反转回输人体抵消人体病理信息; (4) 利用可见光谱特殊电磁波治疗人体疾病, 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
过敏性疾病是一类长期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严重的干扰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造成生活质量的极大下降。传统的过敏原检测和皮下注射过敏原疫苗进行脱敏治疗, 疗程长且有一定的痛苦, 患者一般很难坚持到底, 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 无论是检测还是脱敏治疗, 均不用扎针, 不抽血, 仅使用检测探头在患者双手、足末端适宜的穴位点上匀速点压, 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我院利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系统对27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脱敏治疗, 脱敏有效率为74、41%, 治愈率46.67%, 湿疹患者疗效显著, 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瘙痒症次之, 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疗效较差。儿童及病程较短的急性期、过敏原种类较少的成年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病程较长、过敏原种类较多的慢性期患者。
有关生物共振治疗系统的临床效果曾有报道, 宋克敏等报道总有效率为70%。Schumacher等报告, 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过敏性疾病6个月后患者痊愈率为83%;11%的患者再次接触变应原时仍然发生过敏现象, 但症状越来越轻微;另有4.5%的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无法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并且临床症状较重者可配合抗组织胺药物口服治疗, 效果较好。总体显示,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系统, 检测、治疗过敏性疾病, 效果较明确, 且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敏性疾病的检测、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向东, 黄艳华.量子物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81.
脱敏治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关于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标准[2]。排除患者精神疾病史、其它系统疾病史等。其中, 男性50例, 女性34例, 年龄6~65岁, 平均年龄 (35.4±16.6) 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8例, 高中及以下学历46例, 84例患者均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护理方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患者性别、年龄及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84例患者就诊后均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和脱敏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有: (1) 治疗前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针对性的方案, 填写评估表。 (2) 向患者介绍脱敏治疗的相关原理和所用药物, 并详细告知患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注射药物当天避免剧烈活动, 不能饮酒、洗热水澡等,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若患者出现感冒、发热及哮喘症状加重等情况, 需推迟注射, 具体时间由主治医师决定。 (4) 临床治疗过程中, 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 整个治疗过程分为两部分, 常规治疗与维持性治疗, 持续3~5年。同时, 指导患者每日记录哮喘的发作时间、发作次数、严重程度等情况, 并根据疾病的相关情况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 最终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预防、自我治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增加电话随访和举办学习班。主要内容有: (1) 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 并告知患者电话随访的意义, 定期与患者电话沟通交流, 关注患者治疗的情况, 同时解答患者在治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导患者了解哮喘疾病的相关知识, 实现全程监督患者用药的目标。 (2) 推荐患者定时、定期参与疾病讲座, 包括疾病的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并发症及心理健康等。定期举行讲座, 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设计知识问卷调查, 发放知识宣传手册, 直至患者脱敏治疗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情况。治疗疗效评估遵循以下原则。基本控制:患者哮喘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未见发作, 可以停用药物治疗;显效:患者哮喘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均明显好转, 可见偶尔性发作, 服用药物后即可控制;有效:患者发作次数减少, 用药量减少;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未见减轻或加重;总有效率=基本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如是否遵医嘱按时打针、忌口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脱敏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 观察组患者基本控制15例, 显效19例, 有效6例, 总有效率为97.6%, 对照组基本控制6例, 显效11例, 有效17例, 总有效率为81.0%,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按时打针、忌口的依从性相关指数与对照组相比, 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 引起过敏性哮喘的原因很多, 如各种药物、过敏原及刺激性空气等, 故临床治疗多采取综合治疗, 即对病因和对症状进行治疗。临床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 使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 了解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形成正确的治疗观, 提高其配合治疗的信心[4]。
本次研究通过电话随访和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 监督患者定时服用药物, 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促进了治疗的疗效, 减少患者由于主观因素而导致的治疗中断。由于患者对脱敏治疗的认识不足, 饮食上不注意, 且对其疗效存在怀疑态度, 其未达到理想效果时便过早放弃用药, 直接导致临床治疗效果较差。若患者用药期间遇到季节性哮喘加重, 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合理用药[5]。同时, 指导患者脱离过敏原, 避免与其接触, 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因此, 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地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增加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改善以往治疗中出现的问题, 已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好评[6]。本次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 病情都有所改善,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0%;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在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 可有效地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素芝.护理干预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 2013, 10 (8) :369-370.
[2]常娟.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35) :261.
[3]张晶.安脱达脱敏治疗哮喘患儿100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J].中国药业, 2014, 23 (7) :68-69.
[4]关紫嫦, 麦贵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三伏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4) :180-181.
[5]罗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与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 (1) :202-203.
脱敏治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诊断为牙本质过敏症的患者180例360颗患牙作为观察对象, 患者年龄36~72 (平均54) 岁;男性92例, 女性88例。随机分为三组, 即A组GLUMA脱敏剂组120颗患牙, B组极固宁脱敏剂120颗患牙, C组75%氟化钠甘油组120颗患牙。
1.2 诊断标准[1]
主要表现为刺激痛, 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检测牙本质过敏症的手段有3种: (1) 探针用尖探针轻轻划过牙的敏感部位, 将患者的主观反应分成4级, 依次为0°:无不适;1°:轻微不适或疼痛;2°:中度痛;3°:重度疼痛且持续。 (2) 温度试验:通过牙科椅的三用枪将室温的空气吹向敏感牙面, 将患者的反应分成4级。 (3) 主观评价:通过患者的主观评价方法来判断牙的敏感程度。
1.3 材料
GLUMA脱敏剂 (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 德国) , 极固宁脱敏剂 (意大利Italmed药厂生产, 分为Ⅰ液和Ⅱ液) , 75%氟化钠甘油 (上海齿科材料厂) 。
1.4 治疗方法
常规检查牙齿, 探及敏感点。A组用小棉球蘸最小量GLUMA脱敏剂涂抹于敏感区, 然后保持30s~60s;B组用小海绵轻涂Ⅰ液至干燥面上约10s, 然后立即用同法涂擦Ⅱ液, 可见两种液体在牙齿表面发生反应, 形成超微结晶复合物;C组用75%氟化钠甘油涂擦敏感区1~2 min, 对于极敏感者需重复涂擦2次。
1.5 疗效评定标准
用尖锐探针在牙面上滑动并用气枪吹冷空气于牙面, 观察牙齿疼痛反应。计算治疗前后的疼痛度差值, 显效:差值为2或3;有效:差值为1;无效:差值为0。有效和显效记为有效。有效率 (%) =[ (显效牙数+有效牙数) /总牙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记录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即刻和半年后复查时三组不同药物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表2可见: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表1、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 GLUMA脱敏剂和极固宁脱敏剂的即刻有效率都很高, 明显优于75%氟化钠甘油;但GLUMA脱敏剂远期有效率明显高于极固宁脱敏剂。
3 讨论
牙齿敏感症是口腔科常见的牙体非龋性疾病之一, 脱敏疗法是治疗牙本质敏感症首选方法之一[2]。牙本质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组织, 牙本质小管内液体在各种刺激作用下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神经电兴奋, 液体流量即成为主要因素, 流量大即引起神经兴奋的刺激量大, 反之亦然[3]。因此, 对牙本质过敏症治疗的有效手段应是封闭牙本质小管, 避免牙本质内的液体流动, 降低牙髓神经纤维兴奋性[4]。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方法甚多[5], 如药物治疗、激光治疗、修复治疗等。75%氟化钠甘油中的氟离子能减少牙本质小管的直径, 从而减少液压传导, 达到降低牙齿感觉过敏的目的。GLUMA脱敏剂中的戊二醛可直接进入开放的牙本质小管, 并于小管内液体的蛋白发生反应, 使其凝固, 降低牙本质小管的通透性, 阻塞牙本质小管, 阻止小管中液体的流动, 从而达到脱敏的目的。极固宁脱敏剂的两种溶液先后直接涂在牙本质表面后发生反应, 形成超微结构的无机结晶复合物, 加上一种可脱敏的钾盐, 使极固宁具有双重脱敏作用。经过临床检测比较, GLUMA脱敏剂的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都很高;极固宁脱敏剂的即刻疗效很高。不同的脱敏药物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GLUMA脱敏剂疗效快、作用较持久、操作简便, 是一种较理想的脱敏药物。
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效果, 从而选出一种最佳的脱敏药物。方法 将180例患者360颗诊断为牙本质过敏症的患牙随即分为三组, 分别采用GLUMA脱敏剂、极固宁脱敏剂、75%氟化钠甘油进行脱敏治疗, 比较即刻和半年后临床疗效。结果 GLUMA脱敏剂和极固宁脱敏剂的即刻有效率都很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二组均明显高于75%氟化钠甘油,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半年后复查GLUMA脱敏剂有效率好于极固宁脱敏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GLUMA脱敏剂和极固宁脱敏剂的即刻疗效都很高, 但GLUMA脱敏剂远期疗效高于极固宁脱敏剂, 是一种较理想的脱敏药物。
关键词:GLUMA脱敏剂,极固宁脱敏剂,牙本质过敏症,临床效果比较
参考文献
[1]樊明文, 周学东.牙体牙髓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45-146.
[2]熊连珠.三种常见药物对牙齿敏感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9) :373-374.
[3]肖玲.极固宁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药杂志, 2008, 24 (11) :684-685.
[4]郭丹丽, 翟丽平, 解双丽, 等.极固宁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 2010, 30 (5) :98-99.
脱敏治疗 第10篇
问:前不久出差时,我因一时糊涂,叫了次“小姐”。她说她是第一次出来做,谁知道是不是撒谎。她看起来还算干净,就是臀部有很多小红点。我当时正好患口腔溃疡,虽然用了安全套,但也接了吻。现在想起来有点害怕,我会不会因此而感染性病,是否需要去医院检查?
乐嘉豫:“小姐”是不是“第一次”有性行为或者是不是“干净”,常人无法用肉眼判断。比如,艾滋病的早期感染者或潜伏期梅毒患者一般都没有明显的皮肤黏膜表现。你说那位“小姐”的臀部有很多“小红点”,这一点需引起注意,因为有些二期梅毒患者身上可有较多不痛不痒、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点。除了臀部外,手掌、足底、生殖器、肛门周围也会有红斑,口腔黏膜还会有白斑。如果她是一个二期梅毒患者,而你与她接吻时正好有口腔溃疡,就有可能传染到梅毒。你应该尽早去医院的性病门诊检查,看有没有口腔黏膜病变。如果没有病变,还需在此次性行为后的2~3个月再去查一次梅毒血清学试验,如果是阴性 那你就可以放心了。
问:前不久,我自己买了一个女用自慰器使用。哪知用后没多久,我就感觉阴道里发痒,还有点刺痛。难道这么做也会感染性病?是不是器具不够干净?我该怎么办呢?
乐嘉豫:如果你是从正规的性保健商店买来的自慰器,基本上是安全的,一般不会传染到性病。但前提是要本人专用,并在每次使用后,清洗、擦干,放在清洁的容器内备用。你之所以会出现阴道发痒、刺痛等阴道炎症状,很可能是使用不当所致。希望你能及时到医院的性病门诊或妇产科去检查、治疗。
问:我是一名尖锐湿疣患者。前两天,我上网查询了一下,发现有很多家医院宣称能治愈这种病,方法也很多,什么免疫疗法、激光疗法、三维立体疗法等。我不明白,到底哪种疗法真正有效呢?我该去哪家医院就诊?
乐嘉豫:尖锐湿疣是一种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治疗方法很多,有外用药(如足叶草毒素酊药膏、咪喹莫特霜和干扰素软膏等),也有物理疗法(如CO2激光、高频电刀、微波和液氮冷冻等),一般不需要全身系统性治疗。对尿道口内等特殊部位,可用光动力疗法,较大的皮损还可用手术切除。一般地说,上述各种方法都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最合适自己病情的疗法,有时还需采取综合治疗。需要提醒的是,尖锐湿疣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患,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用某一种方法来保证其不复发。你应该去性病专科医院或正规医院的性病门诊请专科医生根据你的病情,选择最合适你的治疗方法。
问:我不小心感染了淋病,现在一个人偷偷服药治疗。为了不传染给妻子,我总是找借口不和她同房,妻子觉得我很反常,怀疑我有了外遇。如果我在过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会不会传染给她?
乐嘉豫:男性淋病是一种潜伏期较短的性病,一般在有高危行为后2~4天就会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和尿道流脓等症状。一旦被确诊,最好用头孢曲松或大观霉素针剂进行治疗,大多数口服药疗效不佳,很难保证彻底治愈。你究竟是不是得了淋病,口服药是否能有效控制,目前很难判断。希望你去性病专科医院或正规医院的性病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并接受规范化治疗,以防发展成慢性病变或出现并发症。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淋病,但在性生活过程中,即使使用安全套,亦难保万无一失。你应尽快去医院诊治,待疾病痊愈后,再与妻子进行正常的性生活。
过敏性鼻炎与脱敏治疗
问:我女儿每天早上起床就是一阵喷嚏,流清水鼻涕。我们一直以为她是感冒,最近才被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听说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容易患哮喘,是这样吗?
郭丽敏: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对环境过敏原引起的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是过敏性疾病的一种。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过敏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在鼻炎患者中,过敏性鼻炎患者占了将近一半。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大部分哮喘患者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其主要原因是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诱发因素(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和病理途径相同。因此,若过敏性鼻炎得不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很容易发展为过敏性哮喘。
问:我儿子有过敏性鼻炎,医生让他做一次过敏原检测,做这检查有必要吗?
郭丽敏: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不仅要看患者的症状,还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来确诊过敏原。其目的是为了能更有针对性地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进行免疫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检测两种。皮肤点刺试验的优点是简便、经济,当场可知道结果,但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故在接受皮肤点刺试验之前,患者需停服抗组胺药3天以上。血清检测的优点是非常精准且不受药物的影响,但费用相对较高,检测时间较长,当天无法得知结果。
问:脱敏治疗能够彻底治愈过敏性鼻炎吗?
郭丽敏:目前,脱敏治疗的疗效已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成人总有效率达80%。儿童总有效率高于90%。资料显示,经脱敏治疗以后,鼻炎和哮喘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情减轻、对症药物的使用显著减少,部分患者可痊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脱敏治疗还可以防止其发展为过敏性哮喘。更值得一提的是,脱敏治疗除了能缓解过敏症状、减少用药剂量、防止疾病恶化外,还能对过敏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接触到过敏原,也不再产生过敏反应,从根本上杜绝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问:我患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该怎么治疗?
郭丽敏:实际上,要彻底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非常困难的。为减轻症状,患者可使用局部鼻喷激素、鼻用抗组胺药,以及口服抗组胺药。不过,药物治疗属于对症处理,虽然可在一定程度控制和缓解症状,但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在停用药物以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又会卷土重来。脱敏治疗,又称标准化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8年公布的唯一可以改变过敏症患者免疫机制的对因治疗方法。此方法是在一段时间内,给病人注射或舌下含服过敏原,剂量由低开始,逐渐增加。疗程分起始治疗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两部分。起始治疗阶段(近4个月),每周注射(舌下含服)1次,剂量逐渐增加,于4个月左右达最优化治疗剂量。维持治疗阶段每6周注射(舌下含服)1次,巩固治疗效果。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疗程为3年。这种方法在欧美国家和日本运用得相当普遍。
问:报纸上的广告宣称,等离子、激光能治愈过敏性鼻炎,是吗?
郭丽敏:激光、等离子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
去除部分下鼻甲组织而增加鼻腔通气面积;二是破坏部分鼻腔黏膜,以减弱过敏反应的强度。不过,由于上述方法并不能直接改变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状况,故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根治过敏性鼻炎。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
问:我今年45岁,最近觉得膝盖有点肿,不红,是不是得了类风关?
胡大伟:如果你仅仅是膝关节有点肿,那么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不大。类风湿关节炎多表现为双手和双足的对称性、多关节肿胀。当然,也有以单关节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积液。但大多有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可见关节滑膜肿胀,甚至关节软骨及骨组织的破坏。如果你起病前没有扭伤、碰伤史,对你这样年龄来说,骨关节炎,即关节退变或骨质增生的可能性最大。你可去医院做一次双膝X线摄片,以明确诊断。为排除类风关的诊断,可同时查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
问:我侄儿最近查处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和类风湿是一回事吗?
胡大伟: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常常累及膝、髋、踝、肘、肩等大关节,关节肿痛呈“游走性”,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实验室检查常表现为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但类风湿因子阴性。疾病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留畸形,但有可能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表现为对称性、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下降。常常累及的关节是双手腕、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其他如肘、肩、踝及脚趾关节等也易被累及。如不及时控制,可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问:我姐姐患了类风关,这病治的好吗,以后可以结婚生育吗?
胡大伟:类风湿关节病因未明,目前还没有根治办法,但大多数患者通过合适的治疗,能使病情得以良好控制,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当然,也有少数患者疗效欠佳,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受损。
类风关患者应用积极的态度来处理结婚和生育问题。婚前,应让对方了解本病的情况,并得到对方充分的理解。至于生育问题,处于疾病活动期的患者不应妊娠,病情缓解、稳定的患者,如无明显功能障碍。完全可以妊娠。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很多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对胎儿的发言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因此患者应在孕前半年或更长时间停药,以免影响生育质量。一般地说,早期类风关患者大都能正常分娩,若患者有髖关节受限、耻骨联合发生融合或骨盆出口狭窄等情况时,应考虑剖宫产。
问:我刚被确诊为类风关,听说得了类风关长期吃激素,有副作用吗?
胡大伟: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类风关患者不一定都需要长期吃激素。部分病情严重、影响内脏器官,或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激素,但剂量通常较小。只有少数有关节外系统症状的患者才需要使用较大剂量的激素。需要提醒的是,一些非专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存在着滥用激素的问题,只要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就给予激素,且剂量偏大。这么做虽然可使关节疼痛很快缓解,但关节破坏并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病情也容易反复。长此以往,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胃肠道反应、高血压、高血糖等也较明显。
冬季高血压
问:为什么一到冬天,我的血压就不容易控制了呢?
陈绍行: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尤其在冬季,病情易加重,这是因为:①低温可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②寒冷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③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室内普遍安装了空调,室内外温差很大,这样一冷一热,血管容易收缩,血压就会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冬天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血压不太稳定的患者,出门应戴好帽子和口罩。
问:我患高血压多年,有晨练的习惯,冬天锻炼需要注意些什么?
陈绍行:大量事实证明,适当的体育活动对高血压的防治是很有益的。但需要提醒的是,有晨练习惯的高血压患者,冬天出门锻炼的时间应安排在太阳升起之后,运动量要比夏天小,且一定要服完药后再出门。在锻炼方式的选择上,首选运动量较小的有氧运动,如大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时,应严密观察心率和自我感觉。运动量应逐步增加,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运动后以不发生头晕、心慌气短,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无不适感为好。运动时的最大心率以不超过(170一年龄)每分钟为宜。运动的频度可根据个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程度,采用每周三次、隔日一次或每周五次等。一般认为,每周运动少于两次,降压效果不明显。
血压很高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动过速、中风、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肾功能衰竭等)的重症高血压病患者,应暂停锻炼,等血压基本控制后,再开始锻炼。
问:中国人向来有冬令进补的习惯,眼看冬至马上到了,我想给妈妈买点补品。听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进补,是这样吗?
脱敏治疗 第1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取2007s2008年间来本院牙体科就诊患者64例, 男27例, 女37例, 年龄在25~67岁之间, 患牙共278颗。以上患牙均为单纯中度以下牙颈部楔状缺损, 无龋坏, 未做过牙体治疗, 牙齿敏感程度相近, 对温度、酸甜等刺激有明显的一过性疼痛, 探针刺激疼痛, 但可以耐受。Gluma (A组) 140颗, Bifluorid 12 (B组) 138颗。
1.2 治疗方法
清洁缺损牙面, 用3%H2O2和生理盐水擦拭, 隔湿、气枪吹干, 同一患者口中患牙左右各取数颗, 随机分组, A组用小毛刷蘸少量Gluma脱敏剂 (德国贺利氏公司) 涂于敏感处, 并涂擦1 min, 静置30 s, 反复2次;B组用小毛刷蘸少量Bifluorid 12 (德国voco公司) 涂于患处, 静置30 s, 自然风干。
1.3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石川秀二的评定标准[1], 将牙本质敏感症分为4度;0度:冷热及机械刺激无疼痛;1度:轻度疼痛或不适感;2度:可以忍受的疼痛;3度:可诱发难以忍受的疼痛。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后即刻, 治疗后1个月, 3个月检查纪录, 用探针在敏感区滑动引发的敏感程度, 与治疗前比较;显效:治疗前后过敏程度差值≥2;有效:差值为1;无效:差值为0。显效和有效记入有效, 有效率= (显效牙数+有效牙数) /治疗牙齿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计数采取卡方检验
2 结果
结果见表1。两组病例在接受治疗的即刻及一周、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成年人牙颈部楔状缺损普遍存在, 对于缺损较浅的病例, 只表现牙本质敏感症状, 充填治疗会破坏更多牙体组织, 并且由于颈部隔湿效果差等因素, 充填物易脱落, 对于这种病例可以采取脱敏治疗。选择理想的脱敏剂, 1935年美国著名牙髓病专家Grossman提出六条标准:对牙髓无刺激性, 使用时相对无痛, 容易操作, 作用迅速, 效果稳定, 且不使牙变色。迄今为此, 尚没有一种脱敏剂完全符合上述标准。因此寻求理想脱敏剂和脱敏方法, 是大家不懈努力的目标。
治疗牙本质敏感的方法主要有封闭牙本质小管和镇静牙髓神经两种。目前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封闭开放的牙本质小管, 降低通透性。Gluma的主要成分为36.1%的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2-HEMA) 和5%的戊二醛[2]。戊二醛为其有效脱敏成分, 可作用于牙本质小管中的蛋白质, 使之变性、凝固, 产生沉淀, 堵塞牙本质小管, 降低小管的通透性, 封闭小管末梢, 阻止组织小管中液体的流动, 解除牙本质的过敏状况[3]。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Gluma在脱敏治疗中疗效确切, 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
Bifluorid 12的脱敏机制与Gluma有所区别, 含有6%氟化钠与6%氟化钙, 当其微粒渗入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后, 堵塞小管, 并参与羟基磷灰石的离子交换, 在牙齿表面形成新的氟磷灰石结晶, 封闭牙本质小管或者减少牙本质小管的直径, 也能促进继发性牙本质形成。从而达到脱敏的作用[4]。在咀嚼, 刷牙等机械力的作用下, 牙齿表面形成的氟磷灰石层容易被磨掉从而重新暴露敏感面, Bifluorid 12成分中的组织固定剂, 可为牙齿提供长期的氟化反应, 凝固牙本质小管中的成牙本质细胞突, 使脱敏效果更加持久[5]。
综上所述, 此二种脱敏剂对治疗楔状缺损中牙本质敏感, 作用迅速, 即刻疗效明显, 疗效基本稳定, 使用简便不会使牙变色, 但Bifluorid 12由于其含有氟成分, 有预防龋病的功效, 故更值得推广使用。对于两者的远期疗效, 还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Gluma与Bifluorid 12两种脱敏剂治疗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症的效果。方法将278颗64例患牙随机分成2组, 分别采用Gluma脱敏剂 (A组) Bifluorid 12 (B组) 两种药物进行脱敏治疗, 比较各组的即刻及1周, 一月后疗效。结果A、B组的即刻疗效和观察一周、一月后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效果接近, 均有较好的即刻疗效和中期疗效, Bifluorid 12还有防龋作用, 更值得推广。
关键词:Gluma脱敏剂,Bifluorid 12,楔状缺损,脱敏
参考文献
[1]史久成.临床口腔内科新进展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 2000 6-32.
[2]李苗健, 莫三心.牙本质脱敏剂在活髓牙制备体上的应用.口腔医学, 2004, 24 (3) :180-181.
[3]宋远雄, 刘鲁川, 贺慧霞.不同方法治疗牙齿敏感症的疗效分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 20 (6) :358-360.
[4]Suge T, Ishikawa K, Kawasaki A, et al.Effects of fluoride on thecalcium phosphate 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dentinal tubule occlu-sion.J Dent Res, 1995, 74 (4) :1079-1085.
脱敏治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