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6 At the zoo 第五课时
Unit 6 At the zoo 第五课时(精选6篇)
Unit 6 At the zoo 第五课时 第1篇
第五课时
制作年历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P56-6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2、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见和互相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推算具体日期及制作步骤。教具、学具准备:
白纸等。教学流程: 活动一:
1、今年是2006年,明年是(),我们一起来制作2007年的年历,好吗?
2、回忆: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了什么? 3、介绍不同的年历。活动二:
1、制作1月月历
下面请同学们用书上第51页表格试做一张2007年1月的月历。
2、反馈、交流
①同学们都制作好了,谁来说说你们的制作过程。
②刚才我们制作了一个月的月历,如果制作一年的年历,你会吗? ③那谁能说说制作2007年一年的年历时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④你知道哪些节日呢?
3、计算每月1日是星期几
①这是明年每月1日的星期数,可是少了几个,你们有办法补完整吗?计算后,在小组中交流、开始。②小组汇报
4、动手制作年历
①指导学生用尺在16开纸上分割出12个月。②展示教师制作的年历。
③学生动手写清每个月和每个月第一行写好星期几。
排列:日 ———— 六
一 ———— 日 4、交流、并展示。活动三:
1、大家制作的年历如此精美,那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
2、通过这节课的制作、交流、欣赏,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请你说一说。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口算乘法包括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和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层次上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便于学生掌握。
2、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单元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单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58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听算: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板书:口算乘法
二、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 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问题A 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七、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59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教学流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1×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 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 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
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
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
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Unit 6 At the zoo 第五课时 第2篇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Unit 6 At the zoo 第五课时 第3篇
一、课前了解所评课时目标的设定
要想评好一节课的目标情况, 首先必须了解该课时目标的设定, 合理的目标设定是引领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也是看课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看课的重要保证, 一些看课教师认为看课、评课就是看别人上课的过程, 忽略了课前对所看课课时目标预设的充分了解, 使得看课的过程中缺少了针对性, 甚至弄不懂课中练习的目的, 从而也就不可能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关注与思考。实际上, 课前关注课时目标预设情况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一是查阅上课教师提供的课时教学设计, 二是与上课教师在课前进行沟通;从关注的侧重点来看, 应注意以下四点:
1. 课时整体目标。
要看预设的整体目标是否抓住了教学内容的技术含量、教学深度、教学进度和学生基础。技术含量高的教材, 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运动技能, 反之, 教学目标可以是体验运动的快乐;如果是新授课, 教学目标主要介绍运动技术, 并以初步掌握为主, 而复习课则以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为主。
2. 课时阶段目标。
要看预设的目标是否对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提出要求, 对每一个练习提出目标要求。如, 在《接力跑》课堂的教学设计中, 上课教师在主教材教学阶段分别提出了掌握接力手型、听信号传递、错位接力、有预跑意识4个不同的阶段目标。
3. 课时分层目标。
要看预设的目标是否对不同能力、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如, 在《拉力健身操》教学设计中, 针对男女生的特点, 上课教师提出男生需要完成组合动作一, 并加大跳跃难度;女生要完成组合动作一和二, 并降低跳跃难度。
4. 课时量化目标。
要看预设的目标是否尽可能地量化, 部分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会进行量化表述, 如, “70%以上学生掌握技术”、“所有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平均心率达110次/分钟”等, 这些量化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估性、便于检查等特点, 是在看课、评课时所要关注的。
二、课中对课时目标进行测定的方法
1. 计数。
针对课时目标的一些量化目标, 在看课过程中, 看课教师一方面应该随机抽取1~2个小组, 大致统计学生掌握技术要领的情况, 再估计出该项目标的达成情况;另一方面, 还要随机选取1~2名学生, 记录他们在课中参与练习的次数, 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以Spark课程理念为依据, 课中至少要保证50%以上的学生在同时运动, 学生只有拥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才有可能提高对技术的掌握程度。而实际情况是, 部分教师在课中即使能够多分组, 也较少, 不仅造成场地器材的浪费, 还使很多学生处于等待练习的状态中, 同时进行练习的学生人数较少, 影响了学生对技术掌握目标的达成。
2. 计时。
在看课时, 教师要善于记录课中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学生练习的时间、教师用于讲解示范的时间等, 便于统计出练习密度, 以及评价课中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本次活动中, 部分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过多地使用了针对全班的讲解示范, 减少了学生的练习时间, 对此, 笔者建议应多增加边练习边讲解和针对小范围的讲解等形式。
3. 推断。
在看课过程中, 看课教师要依据学生在课中的外部表现, 如学生的肤色、呼吸、汗量、完成动作的质量、注意力等方面, 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学生生理负荷进行推断, 从而了解课堂负荷目标的完成情况。
4. 比对。
要结合课堂进程比对教学设计的预设目标, 了解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在实际上课过程中, 有时会出现一些预设的目标没有达成或者没有完全达成, 而一些事先未预设的目标却较好地得以实现。如, 在本次活动中, 一位教师讲授的内容为快速跑, 教师在让学生把跳绳放在地上作为练习步幅标志时, 一些组的跳绳摆放间距较小, 原本是提高步幅的练习, 却由此让学生找到了练习步频的方法。
5. 交流。
在看课过程中与其他看课的同行进行一定范围的讨论, 有助于提高对目标进行评价的能力。
6. 思考。
结合每一个阶段目标、分层目标等, 要思考上课教师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安排的练习方法是否合理高效, 是否有更好的改进措施。如, 在前滚翻一课的教学中, 上课教师为让学生达成低头的技术目标, 采用下额夹纸片的方式, 该方式是否可以更好地达成目标呢?
三、课后进一步了解目标达成情况
1. 与学生交流。
看课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或自己设计一些问题与学生交流, 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的目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 部分教师在课中对目标的交代不明确、不具体、不显现、不细化, 使得学生只知道练习, 不知道要达成什么目标, 从而影响了目标达成的效果。
2. 与上课教师交流。
上课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 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 及时捕捉这些感受, 对于全面分析课时目标预设与生成情况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伟德, 邹旭铝, 金羽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与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7.
初中8A Unit 1第五课时 第4篇
本单元主要学习由How often引导的表达频度的句型,并且学会用often,never, once a year等回答。整个单元围绕谈论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为话题展开。
本课时为第五课时,这时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How often引导的句型和类似twice a week 的回答。巩固和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a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内容谈论Kathrin的健康生活方式。3b是一片不完整的短文,谈论Bill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3a短篇的学习,初步了解如何介绍某个人的生活方式,训练基本的阅读能力,通过完成与3a相似的3b的短文填空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如何自如的描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最终通过写作的方式反馈学生对本课的掌握。调查谁最健康这一环节则是训练学生能够自如的与人谈论有关健康生活方式这一话题,训练学生的说的能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课时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Unit 1第五课时。这节课的教学是使用功能句型How often do you do......? I often do…… twice a week. 来围绕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话题展开。因此每个环节都必须以此为中心。
本课以与本课课程内容相关的动画形式导入,通过调查谁最健康活动(书上最后一个活动调整到此处)对How often do you do......? I often do…… twice a week.这一功能句型做一个从说到听,再回归到说的训练,对本单元目标语言进行充分复习。同时扫除3a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障碍,为3a的学习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
3a(Kathrin’s healthy lifestyle)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学习的过程中,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课文,找出熟知的和陌生的词或短语的目的,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地接收到主动地探寻去掌握新的知识点。接着安排复述的活动,则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体会且学习写作的大体模式。
3b(Bill’s unhealthy lifestyle)是一片未完成的短文,则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活动,帮助稍微落后的学生巩固和掌握I hardly ever exercise.等功能句型,给学生机会反复操练。完成3b, 旨在把书本的知识通过听、说、写循序渐进地训练内化目标语言和功能句型,促进对语言的整体感悟力,使之内化为能力。
写作活动的安排, 教师要求以“My lifestyle”为题写则进一步将本课的目标语言内化,是学生是否掌握好本课目标语言和功能句型的具体反馈。帮助学生学会辨别健康和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构学生心中的健康生活模式。激励学生主动地对习作中出现错误的订正,引导学生中肯地评价,特别是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他人和被他人欣赏中了解写作要求。
分层作业旨在满足各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作业1和2是必做题,作业3是选作题,是一个开放型的任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做中学,巩固内化本节课的目标词汇及句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新单词.
2)重点掌握以下词组:( eating habits, try to do, every day, help sb. do sth. , look after, too, the same as , be different from,though)
3)巩固功能句式: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I often exercise twice a week./ I never exercise.
4)了解短篇的內容。
5)能用目标语言谈论并写出自己的生活方式。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目标语言复述课文,并且能运用目标语言交流生活方式;
2)能够用目标语言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自己或者别人的生活习惯。
3、情感目标
学生学会辨别健康和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构学生心中的健康生活模式。
四、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和掌握重点词汇。
五、教学难点:
1、能够按要求口头复述课文 。
2、能够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自己生活习惯的习作。
六、教学课时:
第五课时
七、教学辅助:
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2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唐老鸭和他的小侄儿的一段关于日常生活的对话短片,根据短片提以下问题:( Play a short movie about Donald Duck . It’s about lifestyle. According to the movie , ask following questions.)
1.How often does he have vegetables?
2. How often does he exercise?
3.What sports does Donald like?
4.Does he often go to the park?
【设计说明:播放截取迪斯尼动画关于唐老鸭生活习惯的短片,在课堂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激情。同时也通过对短片的提问,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句型how often does he …..句型。为今天的谈论Kathrin健康的生活方式新课做准备.】
Step 2 Survey(6分钟)
1.展示一个表格如下图,要求学生通过用目标语言How often来提问,(如下对话)做一个调查,要求调查2个学生的生活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增添其他以两个内容来提问。
NameExerciseDrink milkSurf the internetEat junk food
如:A: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B:I often do exercise once a day.
2.然后请一对学生展示他们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求其他学生用心记下主要信息,接下来请另外一位学生就这一调查做一个口头汇报。
3. 就汇报谈论,教师问:Do you think he has a healthy lifestyle? Does he have healthy eating habits? Does he try to drink milk often? 新授短语eating habits, try to do , a healthy lifestyle,然后学生就短语造句。
【设计说明:此处的调查活动,把机会给全体学生。旨在通过说和听的训练,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且出现的调查活动也是下一步骤中将会出现的活动,这一活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入3a短篇的阅读教学,也同时是对3a中关键词eating habits, try to do , a healthy lifestyle新授,为3a的阅读教学扫除关键词的障碍。】
Step 3 Reading(15分钟)
1.请学生自己读第五页3a,思考并且准备回答如下问题,并且思考还可以就主题问什么问题:
1)How often does she exercise?
2)How often does she drink milk?
3)Does she eat junk food very often?
4)Do you think she has a healthy lifestyle? Why or why not?
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要求学生就本文提一两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收集学生的问题,然后请其他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适时板书如下:
2、朗读3a,要求学生找出最熟悉的语言点;再读课文,找出不熟悉的语言现象。(注意学生所提点出的语言点是否包含以下短语)确定学生能够理解运用以下单词短语,可以运用。
1)pretty
e.g. He is pretty friendly.
2)too / also / as well/ either /as well
e.g. He works hard, she works hard, too.=== She works hard as well as
he.== He works hard, she works hard as well.
e.g. She doesn’t go to movies , either .
3)the same as
e.g. He has the same haircut as me./I/I do.
4)be different from ==have differences from
e.g. People in China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Western countries.
=== People in China have differences from those in Western countries.
3、复述3a,让学生依据老师的板书准备复述3 a,然后请一个学生复述3a.
【设计说明:本设计旨在通过任务教学,学生自己观察并找出最熟悉的和陌生的语言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主动掌握3a中的中考必备短语单词短语,达到积累詞汇的作用。进一步复述则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学习写作的大体模式,有助于学生背诵本材料。】
Step 4 Practice(7分钟)
1、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思考并且讨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什么。请一个组派代表汇报。
2、然后独立完成3b短文填空。请一名学生读出他的答案。其他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如果有不一样,请同学们讨论他们的答案。老师给予判断。
3、自由读3b.
4、询问学生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和Kathrin 一样,如果不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让学生和一个同伴谈论自己的生活方式。
【设计说明:本节通过小组讨论活动,从说、听过渡到写的过程,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主动使用且掌握目标语言,也让孩子们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使他们自觉的避免不健康的地生活。把书本的知识通过听说写的训练内化目标语言和句型,促进对语言的整体感悟力,而且为学生最后内化今天的知识,为习作做好准备。】
Step 5 Writing(1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上一步的讨论训练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的生活方式,教师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写。
在黑板上写作的学生完成习作,请其他学生自动上前为其订正,在好的表达下画横线。讨论且评价该生的习作。教师最后小结。
【设计说明:这一写作训练的活动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评价习作,在讨论中学习中考写作要求,进一步内化目标语言。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在原文上修改,激发学生当小老师的愿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点是-----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学生多发现可以欣赏和学习的地方。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在欣赏他人和被他人欣赏中进步,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Step 6 Homework
1.如果课堂上没有完成习作的同学课后继续完成习作;完成习作后,同学根据刚才对黑板上习作的修正的指导思想,修整该习作。
2.依据个人能力熟读或背诵3a。
3.写一篇短文,需用到下面的短语。(选做)
pretty/eating habits/look after/try to do/help sb. do /the same as/be different from/kind of /every day
全脑开发第五课时 第5篇
腹式呼吸
二,一点凝视训练——(准备一点凝视卡片,3。5CM)
双目长时间凝视一张中央印有3。5CM直径的黑色圆形的白色卡片,在黑色圆形的位置出现比原来的大得多的圆形。注意: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焦点集中于对象物来看,视野扩大的看的方法,同时看对象物及其周边,能够看到对象物周边变大的残像。(3分钟)
上下直肌训练10秒,内外直肌训练10秒(左右)
上下斜肌训练20秒(花8字形训练)
(以上训练希望每天坚持,但时间不要太久,每次每项训练1分钟左右即可)三,形象组合词汇联想记忆训练
今天我们利用大脑兴奋点一般是7+2个中国性质,我们可以把一系列词组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进行词汇串联联想训练记忆
例子:
高山——大树——苹果——人——草地——河流——小鸟
我们可以浮现这样的画面:“高山”上生长着一棵“大树”,树上接满了“苹果”。苹果落下来打中“人”的头部,他倒在“草地”上,草地的旁边流过一条“河流”,河流边有一只“小鸟”在喝水。
大门——文件——码头——毛巾——医生——阳光——材料
联想画面:一扇“大门”钉着份“文件”,这份文件需要送到“码头”上,找一个拿着“毛巾”的“医生”,因为里面是关于“阳光”消毒的“材料”。
训练:
出租车——晚报——车站——服装——香烟
青蛙——武器——宝库——故乡——道理
绵羊——剪刀——马铃薯——冬瓜——钥匙
飞机——电灯——地图——树叶——耳朵 四,串联联想训练
通过对上面的词汇的训练,我们可以把词汇量加大,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利用串联联想来巩固。通过联想将形象1与形象2联系在一起,再由形象2联系到形象3,顺次类推,将这组形象环环相扣地联系起来,如同链条一般。
注意事项:1。不相邻的链条之间不能发生联系。
2.每两个相邻的词汇按照前面所学的训练步骤进行训练
3.用心体会
举例:虫子,橘子,皮球,大树,石头,屋子,马路,大海,洗脸盆,地球,口袋
创作这样的画面:一只大的有花纹的虫子爬进橘子里,橘子滚到一个黑色的皮球里,这个皮球飞动着,撞到大树上,大树是长在石头上,这个石头抵着一个茅草的屋子,屋子是建在马路上,马路的尽头连着大海,大海都流在洗脸盆里,这个洗脸盆很大,压在地球上,呵呵,地球装在我的口袋里。
新华社,面包,面条,大会,秘书,月亮,眼睛,竹子,热水,疯子,批条,病人,暖气,珠宝,眼泪
创作画面:新华社举行面包和面条品尝大会,主持这个大会的秘书很恐怖,头上扎着月亮,眼睛上吊着几根竹子,竹子里流淌着热水,热水流下来烫坏了一个疯子,他满身都挂着批条,上面显示他是一个“病人”的证明,病人需要暖气,打开暖气瓶,里面全是珠宝,这些珠宝原来是神仙的眼泪变成的。
练习:月亮,闪电,火鸟,野狼,沙子,河流,鲜花,观赏,时装,新车,奶粉,电线杆,鱼,飞鱼,发卡,宽带网,表带,书签,证书,印章,窗台,米粉(22)
五、编码复习 说出下列编码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司令
八路
路霸
骑士
律师
师傅
和尚
思路
巴士
河流 篱笆
啤酒
86 68 74 64 45 58 46 84 26 09 18 复习四十个数字编码
数字编码
87 99 22 27 32 52 12 72 82 19 29 38 54 61 71 81 50 47 14 40 86 68 74 64 45 58 46 84 26 对应数字
党员
军人
武林
司机
钥匙
舅舅
儿媳
靶儿 妻儿 司令
八路
爸爸
妈妈 双胞胎
路霸
药酒
二舅
妇女
青年
儿童
骑士
律师
婴儿
扇儿
武二
和尚
师傅
思路
巴士
河流
六、复习信箱
头发信箱记忆:
馒头
虐待
伤口
水泡
沙袋
蒜泥
手术
山区
皮蛋 射线
花园信箱
花园 学校 食堂 医院 图书室 洗手间 操场储藏室车库 水库
用花园信箱记忆: 菠菜 蘑菇 道人 袜子 绷带 合作 农田 擂台 浪花
白鹭
七、练习用2分钟记忆下列句子
453026
868714 45884
687525 784532
25416972
古文句式第五课时教案 第6篇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什么是定语后置句
二、新课教学: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柳毅传》李朝威
四、课堂小结
本课重要讲解的是古文特殊句式的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这两种掌握起来就比较简单,需要大家多加练习。
五、作业布置 作篇子上的习题
六、板书设计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什么是主谓倒装句
二、新课教学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袁宏道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
三、合作探究 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
——孰与,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 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劝学》〈荀子〉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逍遥游》〈庄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相当于 “不是„„吗”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如„„何 相当于
“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 “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 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
“与其„„宁可„„”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 “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 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孰与”、“何如” 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 “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
着„„呢?”、还要„„干什么呢?“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胜自磨剑,人问曰:
”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⑸”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
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得毋有病乎? “无乃” 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固定句式总结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
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
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
......这样啊)等。第四种:
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本课重要讲解的是古文特殊句式的主谓倒装和固定句式,这两种掌握起来就比较简单,需要大家多加练习。
五、作业布置 作篇子上的习题
六、板书设计
⑴”如„„何“、”奈„„何“、”若„„何“。⑵”„„孰与„„“、”„„何如„„“。这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特殊文言句式的判断及翻译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准确判定不同句式,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特殊文言句式的判断及翻译
二、新课教学 请翻译。判断句式
1、有亭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4、臣本布衣。
5、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6、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7、济北彀城下黄石即我也。
文言文判断句式常见有3种
1、①„„者„„也
②„„者 ③„„也
2、句中不用“者”,句末不用“也”。
3、用“乃”“为”“则”“即”等词表判断
三、合作探究 请翻译 省略句式
1、(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以钱覆其口。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小惠未遍,民弗从(之)也。
4、以(之)告富者。
5、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归纳:
1、补充省略成分,应结合上下文语境。
2、省略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①主语省略
②谓语省略
③宾语(包括介词 “以”的宾语)省略 ④介词省略
3、译成现代汉语时,为做到语句通顺,该补充的应补充。
四、反馈练习请翻译。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1、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2、吾尝疑乎是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5、咨臣以当世之事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尝射于家圃 归纳:
介宾短语后置句:在古汉语中,介宾短语往往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 提到动词前面作状语。
五、请翻译 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提宾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
前,构成提宾式。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如: “
何苦而不平?”(“何”是“苦”的宾语)
1、子将安之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何以战?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
六、课堂小结
本课重要讲解的是古文特殊句式的主谓倒装和固定句式,这两种掌握起来就比较简单,需要大家多加练习。
七、作业布置 作篇子上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Unit 6 At the zoo 第五课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