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3句子翻译
unit3句子翻译(精选6篇)
unit3句子翻译 第1篇
商英09A班曾芳莉尹春园陈苑玲吴小玲何凤
(Para.1)众所周知,作为秘书,我们在上司身边工作。我们应该清楚了解上司的工作风格和性情,甚至是在我们还未吩咐之前就应该知道上司期望我们做什么。我们要谨记的一件事是上司和我们的做事方式不同。我们应该适应上司的工作风格并想方设法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员工来说,在公司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很理想的。以下是秘书应该谨记在心的一些要点。
(Para.2)谨记我们的上司只是普通人而不是完美的人。上司和我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有自信的地方也有怯弱的地方。有时上司可能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应该尽量理解并帮助他们,因为我们在工作中都面对不同的挑战也肩负不同的期望。我们应当把上司当成领导的同时也要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Para.3)谨记我们的上司可能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自信。作为一个肩负众多责任的上司并不容易。如果上司在他们有把握的范围内工作时-(在他们拥有良好的培训和经验的职责范围内)-他们的工作就可能很有效率;否则,他们可能经历内在的恐惧和挫败,因此可能会缺乏自信。这种内心的冲突可能导致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和期望变得不合理,甚至无理地责备我们。通过批评我们,他会感觉到自己强大一点。即使这是消极的态度,我们也要接受并寻求方法帮助上司减轻潜在的压力和缺失感。谨记我们的目标是和上司成为双人团队。
(Para.5).谨记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原则。假如上司要求我们做一些与个人价值和信仰背道而驰的事时,我们有权利说不。同时我们需要向他们解释清楚不能执行那些特定任务的原因。谨记没有人可以塑造更好的上司,但是我们可以塑造一个更好的“自我”。
unit3句子翻译 第2篇
1.海德中学的办学宗旨是:如果你向学生传授诸如求真、勇敢、正直、领导能力、好奇心和关心他人等美德的话,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该校的创始人约瑟夫·高尔德声称学校的教学很成功。海德中学位于缅因州巴思市,每年的学费高达1.8万美元,因其教导问题少年有方而闻名遐迩。
2.‚我们并不把自己看作一所专为某一类孩子而开设的学校,‛马尔科姆·高尔德说。他是约瑟夫的儿子,毕业于海德中学,现任海德中学校长。‚我们把帮助孩子培养一种生活方式看作自己的职责,办法是倡导一整套能影响所有孩子的价值观念。‛
3.现在,乔·高尔德(约瑟夫·高尔德)正试图将他尚有争议的‚品德第一‛的理念向旧城区的公立学校推广。这些学校愿意将用于传统教学计划的税金用于实施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海德公立学校第一个教学计划始于1992年9月。但几个月后,该计划即告暂停。教师们对教学计划的高要求以及高强度工作所带来的压力表示抗议。4.今年秋天,海德基金会计划在巴尔的摩启动初步的公立学校教学计划。教师要接受培训,以便今后能在整个巴尔的摩体系内胜任工作。美国其他学校的领导们也在关注这个教学计划。去年秋天,在家长的一片抗议声中,海德基金会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郊区的一所中学内启动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教学计划。当地居民担心该校可能招进来旧城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问题学生。5.就像在缅因州那样,求真也在康涅狄格州的这所中学得到广泛推崇。在一堂英语课上,11名学生用最后的5分钟展开激烈的讨论,依照1-10的评分标准相互评价他们当天的课堂表现。6.‚我得10分。‛
7.‚我有意见。你既没做语法作业,也没做拼写练习。‛ 8.‚那好,就7分吧。‛ 9.‚你只能得6分。‛
10.‚等等,我可是全力以赴的。‛ 11.‚是的,可你今天没提问。‛
12.在解释自己的教育方法时,乔·高尔德指出,对传统的教育体制不能只是改革。他说‚无论怎样改革‛,用马和马车‚是改革不出汽车的‛。海德中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潜能‛,这种潜能的基础是品格而不是智力或财富。良知和苦干受到推崇。成功由不断进步来衡量,而不是由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必须相互负责。为了避免美国中学使用的其他品格培养方案所引发的争议,高尔德解释说,‚全力以赴‛这一概念并不是要强迫学生接受某一套道德原则或宗教观念。
13.海德中学的课程与那些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传统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相似,包括英语、历史、数学和自然科学。但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选修表演艺术和体育,还要提供社区服务。在每门课程中,学生都会得到一个综合了学习成绩和‚努力程度‛的分数。在巴思市,97%的海德中学毕业生都升入了大学本科。14.在海德中学的综合教育中,父母的参与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为了使孩子被该校录取,家长也必须同意接受并实践学校的思想和观点。家长们签约同意每月出席一次区域小组会议(共20个区域小组),每年去区域休养所三天,每年至少参加三次巴思市的研修班、讨论组和研讨会。在很多活动中,缅因州学生家长的出席率高达95%。乔和马尔科姆·高尔德都说,当孩子们见到自己的父母都在全力以赴时,他们也会竭尽全力。他们说,对许多家长而言,最困难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15.公立学校学生家长的活动计划仍在制定之中。这项工作的困难要大得多,因为很难使家长相信他们的参与很有价值。在纽黑文市录取的100名学生中,有30%左右的家长出席了各类特别会议。这一低出席率违背了他们在教学计划开始实施时所做的承诺,当时海德中学的官员曾与300个家庭进行了面谈。
16.巴思市一名在公立学校教书达14年之久的教师说,一旦问题得到解决,海德教学计划就会在公立学校中获得成功。他乐观地认为,一旦家长们投入到计划当中,他们就会成为孩子们日常行为的榜样,这与寄宿学校的学生家长完全不同。
17.一名曾任教于旧城区学校的教师如今在从事纽黑文教学计划。他说,教师也能从中受益。‚在这里,我们真正开始集中精力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卓有成效的关系。我们的重点真的是先考虑师生关系,然后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业。而在传统的中学里,是先考虑教师和教材的关系,然后再考虑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海德中学被进一步深化了。对教职员工的评估由学生来进行。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对比与翻译 第3篇
关键词:句子结构,对比,翻译
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可以从谱系、语言类别、句子结构以及词汇等各方面来进行对比与分析。本文选取句子结构作为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的单位。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 它由词、词组或短语构成, 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又是连接语篇的纽带, 也就是说, 句子最能综合反映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 (杨自俭2003) 。在英汉互译时, 我们应该采用译入语的句法来表达, 如果以源语言的句式单纯直译, 译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源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熟悉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对正确进行英汉互译尤为重要。
一、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特点上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汉语重意合, 而英语重形合。“形合”是指把句子中的各个成分运用语言形式手段加以连接, 表达其语法意义与逻辑关系;“意合”是指句子成分之间不借助任何语言形式手段, 句子的语法意义与逻辑关系通过词汇、短语和分句本身的意义来进行表达 (王武兴2003) 。英语注重“形合”, 其句子结构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进行连接, 如, 英语中的主谓一致语法原则, 即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要求保持一致;主从句之间需用关系词或者体现各种逻辑关系的连词连接起来等。因此, 英语造句主要以词汇作为纽带, 借助介词 (to, with, on, about, under, etc.) 、连词 (and, but, so,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etc.) 、关系词 (that, which, who, whom, what, how, etc.) 等形式骨架, 注重显性接应, 形式完整规范, 紧凑严密。汉语注重“意合”, 句子结构并非借助形态或形式词, 而是借助词语与句子本身在意义上的连贯和逻辑顺序来实现连接。汉语造句则主要以逻辑为纽带, 凭借其隐含的逻辑事理顺序将句中各个成分统一起来, 词语之间的组合以达意为标准。所以, 英汉两种语言互译时, 其英语译文必须考虑句子各个成分间的语法和逻辑意义关系, 再用介词、代词、连接词等进行补充;而汉语译文在不影响行文连贯和意义表达的基础上, 可以省略这些词语。
例1:一个村民, 不会说话, 却备受全村人的尊敬。
译文:A villager who could not speak is respected all over the village.
【分析】原句形散而神不散, 从中可剥离出其主要意思“一个村民备受全村人的尊敬”。“不会说话”实则是对主语的补充说明。在翻译成英文时则要根据英语重形合的特点弄清各成分间的关系, 添加恰当的关系代词who, 将主语和补充成分连接起来。
例2:If we persist in our reform, we will be able to turn our ideals into reality.
译文:坚持变革创新, 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分析】将以上原文与参考译文对比不难看出, 汉语译文根据自身重意合的特点, 无需像英语那样用显性的连词if即可表达出条件的意思。
二、英语重心在前, 汉语重心在后
由于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叙事和推理在多数情况下是相反的。汉语句子经常按照由先到后、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的逻辑顺序来排列;英语句子则相反, 在时间顺序上往往先说新近发生的事情, 然后说先前发生的事情, 逻辑关系上也经常先总结结论, 再阐述事实 (罗选民2011) 。
总体来讲, 英语句子多句首封闭, 句尾开放, 头重脚轻;而汉语句子则句首开放, 句尾封闭, 头轻脚重。因此, 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准两种语言各自的重心, 再根据各自的特点调整句子结构。
例1: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是热胀冷缩的。
译文:Practically all substances expand when heated and contract when cooled.
【分析】汉语原文重心是后面的“胀”和“缩”, 而翻译成英语重心落在了前提条件when heated和when cooled的前面。
例2: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 才得以这样愉快地重新进行这次访问, 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分析】原文是一个主从复合句, 其重心是句首的主句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翻译成汉语时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其放在了后面“……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三、英语是静态的语言, 汉语是动态的语言
英语的语言形态非常丰富, 在某种意义上, 词的形态繁复多变决定了词类的优势。英语动词的形态变化繁多, 这就使得英语动词的应用受到形态的制约。而名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 名词的使用在英语中占有相当的优势, 经常被用来表示动作意义。如, 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 (explain — explanation, free—freedom) , 名词的优势也相应带来了介词的优势。因此, 英语叙述呈静态。与之相对, 汉语动词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只能以其本身来表达动作的意义, 与名词相比, 动词动态感较强, 使用起来给人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在汉语句子中动词非常活跃。所以, 英译汉时要根据汉语的特点转换词性, 汉译英时要多加注意动词的处理。
例1:经常饮水有利于减肥。
译文:Water works for weight loss.
【分析】原文中动态描述的“饮水”翻译成英语时转述成静态叙述, 使用了名词water。
例2:I heaved a sigh of relief at the very sight of the test results.
译文:一看见化验结果, 我松了一口气。
【分析】这个句子是一个静态的表述, 符合英语的语言特征, 但是在翻译汉语时, 我们要根据汉语的特点将其动态的意义表现出来, 所以可以译成“一看见化验结果”。
四、英语重物称, 汉语重人称
受英汉两种不同传统思维和文化的影响, 英语倾向于用物称, 用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名词作为主语, 给人以一种客观描述事情的感觉。汉语更倾向于用人称进行表达, 常用能施以动作或有生命的物做主语, 注重主体性叙述, 重人轻物。因此, 两种语言互译时, 主语要进行相应的转换。
例1:她总是担心会发生地震。
译文:Fear of earthquake haunted her.
例2: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译文: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五、英语多用被动, 汉语多用主动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动语态, 但相对而言, 英语受其重客观而轻主观的思维影响, 更习惯使用被动语态, 尤其是在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正式的书面文体中。反之, 汉语思维强调人的主体意识, 更偏向于用主动句式。因此, 在英汉互译时, 我们需要把握两种语言所具有的行文特点和表述方式, 以符合各自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如若英文是被动语态, 在翻译成中文时不一定用被动句式。同理, 如若中文是主动语态的结构, 在翻译成英文时也不一定非要用主动句式, 关键是要按照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逻辑来译 (王菊泉2004) 。
例1:人们大量谈论“新信息时代”, 但是却很少报道这个观点, 即因特网可能使其用户之间感情疏远, 而促使社会分裂。
译文:There has been much talk about the“new information age”. But much less widely reported has been the notion that the Internet may be responsible for further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society by alienating its individual users (朱青2012) .
【分析】汉语原文按照自己的行文特点为主动表述方式“很少报道这个观点”, 而英语则用了显性的语法连接———被动语态, 且根据英语句法特点运用了倒装句式much less widely reported has been the notion, 将意思严谨地表述出来。
例2:Following the compilation of residue data based on the radio-assay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and bioaccumulation of the insecticide will be described as it is related to time.
译文:根据基于放射测量结果所得的残留数据的资料汇编, 杀虫剂的分布和它的生物积累可用它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
【分析】 原文中的will be described为被动语态, 但是在翻译成汉语时根据汉语的句式特点译为了主动句式。
六、英语多长句, 汉语多短句
英语多长句, 汉语多短句。英语是一种综合性语言, 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英语的综合性又和其曲折性紧密相连。其曲折性表现在词汇上的曲折变化。如, 动词有一般过去式、现在分词形式、过去分词形式, 而且每种形式的时间概念和含义清晰明了, 只要符合英语句法结构, 诸多意思都可置于一个长句中来表达, 其很多修饰补充成分也可以通过显性的语法手段连接起来。因此, 英语中多见长句, 而汉语则相反。重意合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汉语语义直接通过字词表达, 不同的意思则通过不同的词群或短句来表达。因此, 汉译英时需化零为整, 弄清多个短小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 利用各种语法手段组合成一个复合句。而英译汉时则要化整为零, 翻译成多个短句。
例1:Plastics is made from water which is a natural resource available and inexhaustible everywhere, coal which can be mined through mechanical and automatic processes at less cost and lime which can be procured from the calcinations of limestone widely present in nature.
译文:塑料由水、煤和石灰石制作而成。水是一种随处可得、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煤可以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工开采, 成本较低;石灰可以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石灰石锻造而成。
【分析】英文原句是一个复杂长句, 42 个词全靠几个连接词和一个逗号衔接。翻译成汉语时, 根据汉语化整为零的习惯, 可先找出主句, 然后将各个定语从句与主句分开, 将之译为短句。
七、英语重后修饰语, 汉语重前修饰语
英汉两种语言通常都采用“主+ 谓+ 宾”的顺序, 然而在修饰语位置的处理上却大有不同。英语修饰语既可位于被修饰词之后, 也可在之前。但是当修饰语是分句或短语时则需置于被修饰词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词的前面, 无论该修饰语是词、短语亦或是句子。
例1:货架上有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手套。
译文:On the stand lies gloves of all styles and sizes.
【分析】汉语原文中“各式各样、大小不一”作为前置定语修饰“手套”, of all styles and sizes放在了被修饰词gloves的后面。
例2:People tend to be impatient to wait for those who are late.
译文:人们对于等待迟到的人往往毫无耐心。
【分析】英语原文为一个复合句, 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前面的those;汉语译文由于惯用前置, 而将“迟到”毫无疑问地置于“人”之前。
结束语
总之, 以上七个方面是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一些相对明显的差异, 也是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和逻辑思维差异的体现, 同时是做好英汉互译工作的前提。只有把握这些区别, 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规律特点, 在翻译实践中反复练习、多加体会, 才能更好地提高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罗选民.2011.新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王菊泉, 郑立信.2004.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武兴.2003.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自俭, 刘学云.2003.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文言句子翻译练习 第4篇
《雪涛阁集》①序
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④,何也?”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略)
【注】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②鞓红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③驺子:掌管车马的仆役。④俳:滑稽,幽默。
把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高古,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译对句中前后两个“袭”字各1分,译对比喻句式1分,共3分)
(2)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译对句中“矫”“蹈”各1分,译对句子大意1分,共3分)
(3)古代和现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胶着状态和解除其中的束缚。(译对句中“辈”“脱”“释”各1分,译对句子大意1分,共4分)
二、黄冈市期末调考卷
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
天可必①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②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必:必然的意志。②皇:通“遑”,闲暇。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3分。句意1分,“考”“审”各1分。)
(2)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
(3)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4分。句意1分,“游”“世”“以是”各1分。)
三、2011黄冈市二轮复习卷一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戎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余日抗拒凶逆。于是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颜氏家训•慕贤篇》,有删节)
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于学习的东西呢!(大意对1分,“操履艺能”2分。)
(2)而对身居别县他乡的,稍稍凭借传闻的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大意对1分,“风声”1分,“企踵”1分。)
(3)君王亲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文,真出于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大意对2分,“比”1分,“诗笔”1分。)
四、2010年秋湖北省重点中学期中联考卷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土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传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之,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锤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苦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吕氏春秋.劝学》)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传矣,道论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为人称道了。
(2)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
(3)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五、2010年秋湖北省重点中学11月份联考卷
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请(一曰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大瓮于中。又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奴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奴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于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寸,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妇匹夫不得其所,则陨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系乎?瞋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系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瞋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行跟在王老太婆的后面向她陪罪,她头也不回地走了。(“从”“谢”“顾”各1分,共4分)
(2)感动上天最迫切重要的,大概在埋葬死者枯骨,放出系押的囚犯吧?(“其”“系”各1分,句意1分,共3分)(3)忿怒怨恨之心毁坏一切善良,慈善心肠能降服一切妖魔鬼怪。(“坏”“降”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作者简介】
陈雪梅,高级教师,供职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教研室。
七年级上英语unit3重点句子 第5篇
1.Didyouseeanycows?你看见奶牛了吗?
Yes,Idid.Isawquitealot.是的,我看见了许多。
2.Didyourideahorse?你骑马了吗?
No,Ididn’t.ButImilkedacow.不,我没有,但我挤牛奶了。
3.Howwasyourschooltrip?你的.学校旅游怎么样?
4.WhatdidTinado?蒂娜干什么了?Shepickedsomestrawberries.她摘了一些草莓。
5.Ivisitedmygrandparentsinthecountryside.我看望了我在农村的祖父母。
6.Iwentfishingeveryday.我每天钓鱼。
7.ThefarmershowedTinaaroundthefarm.农场主带领特纳参观了农场。8.Itgotverycloudyandweworrieditwouldrain.天阴得很厉害,我们担心将要下雨。
9.Thentheguidetaughtushowtomakeamodelrobot.然后,导游叫我们怎样制作机器人模型。
10.Allinall,itwasanexcitingday.总之,这是令人激动的一天。
11.EverythingwasaboutrobotsandI’mnotinterestedinthat.一切事情都是关于机器人的,我对那不感兴趣。
unit3句子翻译 第6篇
重点短语
1.理发店_________ 2.出去__________ 3.起飞__________ 4.火车站__________ 5.进来______
6.北京国际机场______________ 7.听说___________ 8.发生_________
9.世界贸易中心__________ 10.像…一样___________
11.站在图书馆前_____________ 12.坐在公共汽车的前面______ 13.睡懒觉_________ 14.熬夜_________
15.制作奶昔____________ 16.做晚饭__________ 17.从…出来_______
18.航空博物馆__________ 19.沿着街道走_____________ 20.报警_____________
21.不同寻常的经历__________ 22.轮流做….___________ 23.从树上跳下来_________ 24.爬上树___________ 25.照相_________ 26.跑开__________ 27.拥挤的_________
28.在车站外面_____________ 29.最后___________
30.在医务室____________ 31.在理发店____________ 32.看望住院的阿姨__________ 33.历史上___________
34.最重要的事件之一_________ 35.在美国的现代历史上_______
36.日常活动_____________ 37.在那时____________
38.10分钟以前_____________ 39.10分钟之后_________ 40.9点以前___________ 41.9点之后____________
42.静静地走回家____________ 43.被某人破坏________ 44.在太空_________ 45.民族英雄__________ 46.全世界__________ 47.出名________ 48.第一次_________
本单元目标句型:
1.I was getting out of the shower when the UFO arrived.= While I was getting out of the shower, the UFO arrived.当不明飞行物到达时,我正从浴室出来.2.You can imagine how strange it was!
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奇怪呀!
3.I followed it to see where it was going.我跟着它去看它去哪儿.4.You are kidding!别开玩笑!
5.She didn’t think about looking outside the station.她没有考虑去车站外面找找.6.My flight to New York took off from Beij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我飞往纽约的航班从北京国际机场起飞了.7.I was so tired this morning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get out of
bed.我今天早上感觉很累,所以很难从床上起来.8.This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modern
American history.这是美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9.Robert and his friends walked home together in silence.罗伯特和他的朋友一起默默地走回家.10.The date has meaning to most Americans.这天对大多数美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11.Liu Xiang won the gold medal at the 2004 Olympics.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1.I was getting out of the shower____________________.Unit 3
(当不明飞行物起飞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met one of my classmates.(当我在街上走时)3.They were arguing with each o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车祸发生时)4.I was read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同时,我妈妈在厨房做晚餐)
5.You can imag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多么奇怪呀)
6.I 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re it was going.(我跟着它去看)
7.She ___________________looking outside the station.(她没有考虑)
8.__________________New York took off from Beij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飞往纽约的航班)9.I was so tired this morning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难从床上起来)
10.This w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n modern American history.(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11.They walked home together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地走回家)12.The date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st Americans.(有着特殊的意义)
13.Liu Xiang ____________________at the 2004 Olympics.(获得了金牌)
14.I _________________ it happen.(我碰巧看见)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them.(他们遇上了一些糟糕的事情)
16.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til the police came.(大声呼救)
17.The museum is very strange.(改为感叹句)
________ ________ the museum is!
18.I had a very unusual experience on Sunday.(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 you _____a very unusual experience on Sunday? 19.While it was looking at the souvenirs, the shop assistant called
the police.(改为同义句)
unit3句子翻译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