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Courses(大学课程)
University Courses(大学课程)(精选14篇)
University Courses(大学课程) 第1篇
儿科学课程简介
儿科学课程,自1956年新疆医科大学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学校的主干课程,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开始进行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它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科学。其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不同专业,教学计划学时数不等,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共90学时,理论讲授54学时,示教36学时。非临床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共4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示教8学时。
从创院之始,来自湘雅医院的老专家瞿承亮主任开启了儿科学教研室建设的大门,随后王其昌主任、张春海主任、肖曼琳主任、李维城主任、杨奎兰主任先后陆续承担了教研室建设的重担,儿科教研室在一辈辈老专家的指引和带领下逐渐壮大,到目前为止,新疆医科大学已经融合几所附院成立了临床学院及儿科学系,由儿科中心主任、博士严媚主任担当儿科学系主任及教研室主任。
儿科学课程在1986年由国务院授权第三批批准开展研究生教育,历经50年的奋斗与努力,已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发展成了一个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承担全校所有专业的儿科学教学工作,包括大学本科生,7年制本硕连读生,留学生,全科医学生,厚博学院,成人教育等的理论教学、临床见习教学、临床实习教学、儿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儿科进修医师培养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繁重,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全力以赴搞好教学工作,每学期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多次被医科大学及临床学院评为先进教研室。2004年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校级优秀课程,2008年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至今连年被评为优秀教研室。2013年荣获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教学团队立项,2014年荣获新疆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该团队已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新疆医科大学支撑学科。
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明显提高,讲师、副教授、教授人数也有大幅增加。近年来多名教师获学院、校级优秀教师称号,且多名教师的课件在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课件大赛中获奖。目前教师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化,部分青年教师在学院中负有盛名。近5年,儿科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参与国家多中心临床研究4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系列期刊论文2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4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
儿科学课程一贯重视教学,一直采用脱产或半脱产教学,每学期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教学组长,青年教师正式上课前有严格的督教组试听把关制度,每学期安排集体备课,示范性讲课,以老带新,保证教学效果。儿科重视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并采用院内培训及院外培养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名师名课工程,以科研带教学,以教研促教学,通过课程建设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建立导师制、双向听课制,使教学活动常规化。高级职称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授课比例占100%,担任学科理论课授课任务,各章节配有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将儿科学双语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1986年被国家授予硕士点,2009年开始招收临床博士研究生,,截至目前为止,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近5年来,培养医学本科生约3000名(年均600名)。
University Courses(大学课程) 第2篇
大学体育课程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真是恋恋不舍,很高兴这学期选上了乒乓球的课程,我从小就喜欢这项运动对练习打乒乓球充满了热情,记得小学的时候一下课就和同学们冲出教室到操场上去打乒乓球,每次打球的时候都是那么快乐。可是进入初中高中以后由于学习的压力就几乎没有练习乒乓球了可是我一直喜欢着这项运动,现在进入大学了有时间练习了。这学期我选择了乒乓球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重新找回来了当初童年了欢乐和记忆,可是由于长久没有练习,技术比以前差了很多,不过,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切磋中,我的技术有了很大的长进,现在任然喜欢这这项运动,另外还有一个收获,我真的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由于以前缺少运动,身体素质就一直不好,经常生病,这一学期我经常到操场上锻炼,感觉体质增强了很多感冒也没有了。现在我越来越喜欢运动了,他使我身心愉悦。大学体育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代大学生应当重视体育,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有好的身体,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总结一下,课程中的比赛环节,虽然我们组没有取得最好的成绩,但也还不错取得第三名。我们组组员之间很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强,能力也很强。这次活动给了我一次很不同的体验,让我收获很多。
University Courses(大学课程) 第3篇
加入WTO后, 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变革, 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开放大学是立足于“开放办学”与“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大学, 更应关注学习者也就是教育产品消费者的需求, 只有这样,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特色, 赢得生存及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理应引进开放大学的办学思路中, 这是学校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引进课程作为国外同类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开放大学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产品, 学习者作为教育产品的消费者需要一个逐步认知并接受的过程。《西方职场道德》是北京开放大学从英国开放大学引进的一门职业发展类网络课程。笔者在本文中将以此为例, 在SWOT分析框架下探讨开放大学引进课程的营销策略。
二、引进课程的SWOT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了SWOT分析法。在企业的营销决策中, 该方法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和框架, 用于分析企业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机会 (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对引进课程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学校认清当前形势, 将资源和力量放在关键问题上, 开展有效营销。在下文中, 笔者将以北京开放大学引进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西方职场道德》为例, 展开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s) 分析
《西方职场道德》是英国开放大学开发的一门基于全网络教学的职业发展类课程, 既运用了先进的网络与信息技术, 又具备了西方职业教育严谨务实的特点。以下所分析的正是该课程超越国内同类课程的优势所在。
1.基于案例和实践的教学设计。《西方职场道德》通过设计一个发生在职场中的案例故事, 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模拟的职业场景中, 随着案例中矛盾的推进,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去甄别道德问题, 进行道德分析, 并撰写道德评估报告, 做出道德决策。这样的学习深入职业环境, 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具备实用性和职业性。
2.形式新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 《西方职场道德》在引进过程中对原有的音频文件进行了改造, 拍摄了视频。学生在试学后的反馈中表示欢迎此类视频课件, 认为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3.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西方职场道德》是一门网络课程, 与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同, 学生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灵活自主地安排学习, 缓解了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
(二) 劣势 (Weakness) 分析
《西方职场道德》作为一门引进课程, 还没有在大规模的学生群体中实施运行过, 教师队伍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成长, 因此, 与国内现有的同类课程产品相比, 该课程也存在一些劣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中渗透的文化差异。作为引进课程, 教学内容在文化上的差异难以避免, 案例中的部分内容, 由于文化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理解障碍。这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从而影响产品形象。
2.引进成本较高。这类课程的引进成本不但包括支付给外方的购买成本, 还包括由此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以及课程改造成本和教师培训成本。与自主开发的同类课程相比, 环节增多, 成本提高。
3.课程实施经验的缺乏。引进课程的教学组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对于北京开放大学引进的这门课程来说, 虽然正式上线之前, 教师团队展开研讨, 组织了小范围的试学, 但试学中的工作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全面开展教学。如果有大量学生选读此课程, 教学的顺利实施仍然存在很大压力。
(三) 机会 (Opportunity) 分析
1.国家政策的扶持。从教育产品分类来看, 《西方职场道德》属于远程教育类课程产品。2001年, 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西方职场道德》从教学内容上来看, 涉及到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符合社会潮流, 具备优越的政策环境。
2.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另一方面, 随着网络的普及, 能够使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比如智能手机) 上网学习的民众逐渐增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网民人数在2011年底已经达到5.13亿人, 与2011上半年相比增加了2800万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38.3%, 与去年相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西方职场道德》在推广和实施的过程中将得益于目前的技术环境。
(四) 威胁 (Threat) 分析
1.社会认知度低。在电大系统向开放大学转型过渡的阶段, 民众对开放大学的认知也比较模糊。笔者以“开放大学”为关键词, 搜索其百度指数, 可以看出, 网民对开放大学及其教育产品相对陌生。与已经具备很高社会认知度的普通高校 (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的网络学院相比较, 开放大学就其教育产品展开市场营销并占据有利位置, 仍有很大难度。
2.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滞后。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体系中, 儒家道德占主导, 职业道德鲜受重视。在传统教育中, 认为大学生或员工只要知道了职业道德方面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即可, 职业道德不过是知识经验的一种。
3.网络环境的缺陷。网络速度会影响到学习者使用教育资源的用户体验, 从而影响到教育产品的质量。根据CDN业者Akamai统计, 中国平均网络速度仅1.5Mbps, 位居全球93名。而网络攻击名次却领跑全球, 占全球网络攻击比例约16%。在目前尚不完善的网络环境下, 课程的运行存在潜在威胁。
三、基于SWOT分析的课程营销策略
1960年, 麦卡锡指出了4Ps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教育产品具有特殊性, 因而在进行4Ps决策的时候, 与普通产品也存在差异。大体来说, 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制定营销组合策略。
(一) 产品策略
产品 (Product) 是4Ps组合中最基本的要素, 根据菲利浦·科特勒的营销理论, 产品具有三个基本层次: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外延产品。《西方职场道德》的核心产品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解决道德困境的能力和素质;有形产品是引进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品牌包装以及最后获得的学分或者证书;外延产品包括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以及在面对机构客户时可能提供的咨询服务。综合上述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 即以《西方职场道德》为代表的开放大学引进课程在推广时应该明确其能给学生带来的核心利益, 对课程进行整体包装, 在对课程进行描述和介绍时应关注学生对核心利益的诉求, 同时提供相应的外延服务。特别应该指出的是, 在面对机构客户时, 可以在学员学习完成后, 为机构 (企业或者雇主) 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二) 渠道策略
麦卡锡指出, 为使目标顾客能接近和得到其产品而进行各种活动的策略即为渠道 (Place) 策略。渠道的任务是将营销者与目标顾客联系起来, 其目的在于便利交易。对于课程之类的教育产品, 由于其无形性, 对营销渠道的要求比较特殊。以《西方职场道德》为例, 笔者通过SWOT分析锁定了北京电大学生、普通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这几类细分市场。对于这几类目标市场, 其营销渠道的选择应该存在差异, 如下表所示。
(三) 定价策略
面向个体学生可以采取价格优惠或者补贴的方法, 面向整体生源可以采取团体优惠的方法。
(四) 促销策略
作为单一的教育产品, 考虑到投入成本, 开放大学引进课程在总体促销策略上适宜采用推式策略。首先, 对于现有教学单位学生, 可面向教学单位展开招生宣传培训, 并为他们提供广告的参考内容, 详细的宣传资料, 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另外, 还可以从教学单位选聘导学教师并组织培训, 让教学单位充分认识和理解课程。其次, 对于潜在学生资源, 可在产品投入期和成长期参与和职场道德建设相关的社会活动 (比如研讨会) , 提高产品知名度。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在现实和潜在的学生群体中推广和运用, 对中国刚刚成立的几所开放大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分析立足于高等教育产品可以营销并且应该营销的理念, 以北京开放大学引进课程为例, 运用SWOT营销决策工具,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定位策略和4Ps营销组合策略, 但是, 这仅仅是战略层面的探讨, 组织和操作层面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于北京开放大学引进英国开放大学的网络课程的实践经验, 结合教育经济学和相关市场营销理论, 探讨在新形势下开放大学引进课程营销策略, 在SWOT分析框架下对开放大学引进课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备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并以此为前提, 在战术上探讨可采用的营销策略。本文属于定性研究, 在开放大学开展课程营销上进行了方向性的探索。
关键词:开放大学,引进课程,SWOT分析,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MBA智库百科[EB/OL].http://wiki.mbalib.com.
[2]丁兴富.中国特色—流开放大学的成长之路[J].开放教育研究, 2010, (6) .
[3]菲利浦·科特勒.营销管理 (新千年版) [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4]贾震.东财网院网络教育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7.
[5]梁东, 刘建堤, 孙安彬, 谭学英.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64.
[6]林峰, 杭建平, 王海云.市场营销策略与运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7]刘燕舞.高等教育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9.
[8]秦龙.中国特色开放大学营销运作基础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7) .
[9]王春兰.市场营销原理分析与能力训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96-97.
University Courses(大学课程) 第4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现状;目标确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学府专门学习母语的课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国人使用母语的能力,提高个人的文学、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无论是对于个人、集体,还是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却遭受了社会的冷落。查询相关高等教育研究的杂志和百度搜索,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失语”、“失宠”、“尴尬”、“边缘”等字眼刺激人们的眼睛并充斥着国人的大脑。大学语文课程为什么会这样?
近年来,我国大学语文被定位为基础性公共课,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大学语文的地位和作用受不到足够重视,与大学英语的地位相比,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不容乐观。
一、我国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上得不到重视
大学语文课时少,多数学校的周课时为2课时,而大学英语每周多达6个课时,部分学校将大学语文作为选修课甚至取消大学语文。高校教学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学生的人文素养日渐下降,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多而乱
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间,出版和发行的大学语文教材约有350多种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使很多高校老师不知道从何下手。教材的内容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老师使用起来觉得很吃力,学生更是摸不着头脑了。学生普遍反映许多文选与高中课文重复,老师上课大多数口头讲解,极少和学生互动交流,没有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下降了。
目前,大学语文还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地位: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边缘化课程”。有不少学者,从理论上提出了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中的核心体系,必须引起重视,但在现实中,大学语文的实际地位与理论上所提相悖。大学语文在教学中可有可无,被专业课、英语课排挤。追根究底,主要是由实用性、技术性,还有市场需求量导致大学语文的重视度变弱,学校为了能适应市场需求,把重心转移到这类专业和科目上,导致大学语文因此而受到冷落。南开大学教授、教育部中文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洪说:“语文水平下降是公众普遍面临的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日后的工作来说,语文的素养和能力不可须臾离之。”
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从21世纪以来,很多课程研究者,如杜威、泰勒、塔巴等人都对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逐步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观点,得到大部分的人认同,比如生活需要、工作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弘扬中华文化需要、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等等。
二、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确定的原因和必要性
(一)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确立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传授语言和文学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传播和推广中华优秀文化。大学语文课程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接近完成但又不成熟的时期。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确立必须多方面了解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根据他们的专业、性格特征、男女的差异以及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或者课外活动等方面来判断什么样的语文教学适合他们。
(二)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
大学生是社会的成员之一,即将迈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学校教育是一个关键,能使学生慢慢适应社会生活。大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必然要走向社会,面对现实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我们既要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语文知识和水平的要求,又要知道社会对合格大学毕业生规格的要求,惟有如此,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主体。
(三)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确立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
语文作为人类传播先进文化的工具,从牙牙学语起便形影不离,生活时时刻刻都在说语文、学习语文,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语文承载着中华56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和情感,是传播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重要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人的美好情感,提高人的自身素养,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难以相比的。
同时,确立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还要紧密结合大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实际。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知识结构的独特性、内容构成特殊性、发展趋势不稳定性等。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从总体上了解大学语文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科的功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
基于以上分析,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教育,母语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心脏,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大学生实现“精神成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大学期间,各高校开设并重视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项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做人的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 吴炫.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徐中玉先生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5(12).
[2] 肖绪才.对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05).
[3] 任杏莉,李中合.谈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个问题[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4] 王荣生.评我国近百年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J].教育研究,2002(03).
[5] 李君.大学语文教材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05).
大学语文课程描述 第5篇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是一门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实价值根基的公共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应能够引导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启蒙心智、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贴近语言、文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具体教学目的如下:
1、提高和强化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帮助学生继续积累本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打好扎实的语文根底。
2、通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
3、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要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教学要求:
1、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2、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建立对人类普世价值体系的认同;
3、培养丰富的想象、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搜集材料、形成观点、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采用文学欣赏与语言应用及写作能力并重、理论阐述与作品鉴赏相结合的专题来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欣赏,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为主体,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为知识模块,安排四个专题。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发展线索、创作规律、欣赏方法有较为全面的阐述。介绍中国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重点作家及作品,说明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分析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介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第二部分,语言应用,安排两个专题。讲授汉语口语表达的基础知识、说话能力实践训练。
第三部分,写作能力。联系我国语言应用的实际和学生的语言表达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的应用能力。了解常用应用文体、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及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师精讲重点篇目以指引学生进入专题,学生通过自学与泛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2.感情投入。
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也是人的情感世界的结晶。课程组教师教学中介绍有突出成就的作家时如数家珍,欣赏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如痴如醉,朗诵经典文学作品时声情并茂,分析欣赏文学作品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用对文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感染学生。3.师生互动。
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学习之中,有师生齐诵诗词,有课堂提问与回答,有大胆质疑与激烈辩论,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4.古今贯通。
在内容上,将中国古代优秀文学遗产之中的人文精神与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贯通,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上,讲解古代作家创作的艺术手法之后,引征今人继承这一传统,采用这种艺术手法创作成功的例证,让古今融为一体。
5.中外对比。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注重中西文化的交流。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文学作品,但适当穿插题材或体裁相关的外国文学作品,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视角、风格有什么不同。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觉做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6.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地使用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素材,声像并举、图文并茂、动静相交,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声情并茂、及时沟通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声音图象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情景与氛围。7.网络教学。
学生登陆校园网络平台,可点击我校教师自己设计与制作的大学语文网络课程。该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我校第一批采用卫星传递信息,异地同步进行网络教学的课程。有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几千名学生通过网络系统学习大学语文网络课程。
五、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主要考查文学理论常识、汉语基本常识、写作基本知识。期中、期末占百分之八十,平时考核成绩占百分之二十。
六、教学条件 教材使用与建设
化工专业大学课程 第6篇
[2205510100]生命科学导论[3](必修,88.0(2012-01-02))
[2204030100]大学计算机基础[2.5](必修,75.0(2012-01-02))
[2209020100]大学英语(I)[4](必修,84.0(2012-01-02))
[2212020100]大学体育(I)[2](必修,0.0(2012-03-01))
[221402030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必修,90.0(2012-01-02))
[22150301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必修,0.0(2012-03-01))
[221504010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必修,80.0(2012-01-02))
[2221020100]军事理论[1](必修,0.0(2011-12-30))
[221502010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
[221501010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15010100]大学生就业指导(I)
[2115010200]大学生就业指导(II)
[2115010300]大学生就业指导(III)
[2115010400]大学生就业指导(VI)
[221001080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210010400]高等数学(BII)
[2210010700]线性代数
[2210011100]数学建模
[2204030200]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
[2202040300]大学物理(BI)
[2202040400]大学物理(BII)
[2202041000]物理实验(B)
[2212020200]大学体育(II)
[2212020300]大学体育(III)
[2212020400]大学体育(IV)
[2209020200]大学英语(II)
[2209020300]大学英语(III)
专业(最低修读学分:94,通过学分:4.5,已修课程门数:2,已通过课程门数:2,未通过课程门数:0)
[2205110101]无机化学(A)[3](必修,82.0(2012-01-02))
[2205110201]无机化学实验(A)[1.5](必修,70.0(2011-12-30))
[2206037000]工程制图
[2206051200]金工实习(B)
[2206037100]工程制图实践
[2206040000]电工电子技术
[2206043300]电工电子设计性实验
[2205110301]分析化学
[2205110401]分析化学实验
[2205110501]有机化学
[2205110801]物理化学(II)
[2205301001]化工原理(II)
[2205110601]有机化学实验
[2205301201]化工热力学
[2205301501]化工设计与制图
[2205301601]化工专业英语
[2205301711]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化工方向)
[2205301811]环境工程(环境化工方向)
[2205301911]精细化工实验(精细化工方向)
[2205302011]环境化工实验(化境化工方向)
[2205302501]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2205302601]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2205302121]化工材料测试方法
[2205302221]功能材料
[2205302321]工业催化
[2205302421]化工分离工程
[2205302721]绿色化工与清洁生产
[2205302821]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205302921]计算机在化学工业中的运用
[2205303021]精细化工学科前沿讲座
[2205303121]环境化工学科前沿讲座
[2205303221]科技论文写作
[2205303321]核技术运用基础
[220530320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205303301]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2205303401]化工产品开发课程设计
[2205303501]专业综合技能训练
[2205303601]生产实习
[2205303701]毕业实习
学位课程(最低修读学分:3.5,通过学分:6.0,已修课程门数:1,已通过课程门数:1,未通过课程门数:0)
[2210010300]高等数学(BI)[6](必修,87.0(2012-01-05))
[2209020400]大学英语(IV)
[2205300901]化工原理(I)
[2205301101]化学反应工程
[2205301301]化工机械基础
[2205301401]化工工艺学
[2205303801]毕业(论文)设计
[2205110701]物理化学(I)
综合教育(最低修读学分:0,通过学分:1.0,已修课程门数:4,已通过课程门数:2,未通过课程门数:2)
[2205011002]入学教育[0.5](必修,90.0(2011-12-30))
[2205011302]学业规划A[0.5](必修,90.0(2011-12-30))
[2205011402]学业规划B
[2205011702]第二课堂活动
[2215000100]政治思想理论课社会实践(I)
[2215000200]政治思想理论课社会实践(II)
[2215030200]形势与政策(I)[0.5](必修,0.0(2012-03-01))
[2221030200]军事技能训练[1](必修,0.0(2012-01-05))
[2215030300]形势与政策(II)
[2215030400]形势与政策(III)
[2215030500]形势与政策实践
[2212020502]体育达标
[2205012102]国防军工知识讲座
大学心理课程心得 第7篇
很高兴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一个学期在大学心理的课题上,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了解自己。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这门课程最关注的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上课的老师非常有经验,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好。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职业生涯规划,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挑选出一两套的心理测验给我们做,而这些心理测验都是十分专业准确的,老师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性格特点,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十分鼓励我们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取得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心理能力的训练,在交流过程中也能交到许多朋友,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可贵的是,课程的设置也给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的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问题,比如我就是非常严重的拖延症,做事不到关键时刻不会有意识去做。而我也在这门课中找到了解决方案,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听取建议,同时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把拖延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最后开始做事。在课堂上的学习也教我正视了自己问题,一直以来或许我不敢面对,想改正也不知道从何下手,而老师课堂上的小小指点,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首先,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老师展开的活动和课堂互动中,我积极的参与到了,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
其实这个学期的心理健康课令我收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与人共处,如何接受爱,报答爱,如何谈恋爱,如何去爱别人。我也懂得了怎么样尊敬父母,怎么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他人。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我们做人要真诚,因为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做真诚的事。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这些道理是我看了其他的一些心理书本学会的,博大的深渊的心理知识让我懂得了:你发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来也是什么。
在老师的讲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的一面,有时心灵是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的喜悦,有时会让人感觉到人性的柔情的一面,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心理课程是实现心理素质的有效形式,是知识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我学习心理知识的激情,活跃大家上课的气氛,我在实实在在的课堂交流中受到教益和启迪,解决了很多以前困惑的心理问题。并且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念,把许多错误的心里想法都一一解决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充实自己。
总的来说,通过这学期的心理课,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心理方面有了更好的理解。虽然本学期的心理课结束了,但心理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一生的。
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有很多的特点,给我留下里深刻的印象。我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解决生活的困惑,真正的确立人生的目标。
从高中课程改革看大学课程改革 第8篇
一、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正在进一步地深化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 广大高中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学行为及知识能力结构等对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提出以下要求:
1.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 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理论必须掌握, 教师的教育思想要新, 教育理念更要新。
2.教师的人文精神要深厚, 专业基础知识不但要广博, 而且要牢固, 要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的实施, 不但要有创新精神, 还要有创新能力。
3.教师要有对新教材驾驭的能力, 还要有对提高学生课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有效指导的能力[4]。
4.教师的信息素养要高, 在教学时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 培养教学评价能力。
5.教师要具有新的价值观以评价课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还要具有以新价值观为指导的教学评价能力和组织能力。
从高中新课程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可以发现, 教师在教学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学理念要新, 知识要广博, 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都要强。 目前大学培养出来的“准教师”显然还不具备上述的各种能力。
二、大学课程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虽然重新调整了课程设置, 但教学内容依然陈旧。
近年来, 我国很多大学都调整和改革了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 必修和选修是改革后的两大类课程, 选修的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 对于实践课程的课时和学分在改革后的课程设置中加大了, 除此之外, 创新教育的课程被加入。 改革后的课程从课程设置看, 比之前更合理, 也有利于培养出人文精神深厚、专业基础知识广博而牢固的教师[2]。
部分高校改革了课程内容的设置, 虽然规定各门课程的教材尽可能地使用最近版, 但是对于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对宽泛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其课程内容远远达不到, 同时随着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 其对师范生教育理论与技能的要求, 改革后的课程任务根本完不成。在大学里, 教授们对老教材用惯了, 主要是用老教材讲授课堂内容。 新版教材很多拥有较低的更新率, 有些作者只对教材结构加以改变, 和老版比起来, 新版教材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 特别是一些教育类课程的教材虽然在更新, 但是对于高中新课改的需要仍然无法满足。
2.滞后的教学理念与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对新课程的认识, 大学师生从整体上比高中迟缓, 这在教师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大多数大学教师基于各种原因对教育理论的新进展无暇跟踪, 大多教育理论在先前学习的已经陈旧, 基本上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及教学观等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发生变化。在学生方面, 教育理念的滞后表现得比较突出, 虽然大学将新课程的通识教育对学生在相关课程中进行了, 但是空洞的教学内容只能从理念上灌输, 没有实用性, 也缺乏实践性, 这就使得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知半解。 这些学生走上讲台, 在以后的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就是先进的新课程理念无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教学依旧是对知识的传授过多注重, 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过多关注, 重教师教, 轻学生自学, 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学生没有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3]。
3.实践过程虽然增设了, 但是封闭的过程导致竞争力与活力缺乏。
高校在改革实践课程上除了设置教育见习和实习及社会实践之外, 将一些教师技能课程, 如教师的口语训练, 板书训练及微格教学等也增设进去。 但是其过程并不理想, 缺乏竞争, 也没有活力。 以微格教学实践为例, 一个学生一次只有十分钟, 这时间实在太少, 基本不会有效果。这种环节严重缩水的实践课程, 导致一定的缺陷存在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上, 使得其入职的适应过程被延长。
三、为了对高中新课程更加适应, 大学要加大改革力度
首先, 大学要将管理实践课程的力度加大, 使得实践课程真正发挥实践作用。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形成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内化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高校可以加强管理教育见习, 改变走走过场的教育见习现状, 同时主抓微格教学训练, 对实习模拟、试讲。 除此之外, 对教育实习的各环节也要加强管理, 主要变为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加强建设实习基地、加强管理实习过程等, 切实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其次, 对教学内容要进行更新, 对教学方法要改进。 对教学内容要设置得少而精, 突出重点, 同时还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开设。在教学方法上, 以前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现在要对这种传统进行改革,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学方法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及讨论式和案例式等, 对于以前那种“满堂灌”的做法要反对, 这样学生才会自主学习。最后, 大学要加强高中的联系, 密切合作, 这样教师才能实现职前职后统一[5]。
参考文献
[1]胡青, 蒋喜锋.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5) :59-62.
[2]顾明远.师范院校的出路何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6, (6) :3-5.
[3]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6) :68-72.
[4]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0.
大学只有三类课程 第9篇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就爱不释手的课程。这感觉特别好,但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但哲学类的课程教会我如何思考,这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
对于第一种课程,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在大学期间,还必须学会三种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在大学4年,要学会从一个被填充知识的人,变为自学知识的人。不能只会背诵,还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这包括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无师自通的能力,等等。
该怎样培养自学能力?很简单,你必须学会问“为什么”。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这需要在学习时多问一个问题——“有什么用”。我女儿小时候非常不喜欢数学,觉得像指数之类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直到有一天,我问她:“如果有100元存在银行,每年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当她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居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时候,她突然对数学有兴趣了。
第三种能力是批判式思维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每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
最后,我想分享一句乔布斯的座右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希望大家都能记得这句话。
(摘自《中国青年报》)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第10篇
一、当代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数学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最突出的就是思想态度的问题、教师教学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问题,这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当引起重视。
(一)观念态度的问题
态度决定一切,观念体现态度。21世纪以来,数学对于高科技的发展及计算机的应用和各门学科的进步都要做前所未有的作用,但是人们对于数学的认识较为落后,想当然的运用传统观念认为数学都是理论性的大量计算,忽视了数学在很多领域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数学科学现状和未来方向委员会主席茹伟德曾经说过:“只有很少人认识到能够被如此称颂的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②。这说明了世界各国对于数学的理解都是有误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意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在我国尤其如此。现在我们对于数学的理解更偏向于数学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数学在培养人身心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教学的问题
当前数学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教师的上课方式有一整套惯例:课前备课DD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
DD引入新课DD讲解本节重点内容DD提问、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③。这种依次循环的枯燥式教学方式,不仅单调乏味,缺乏活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下降,学习自觉性也很难激发。如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无法和从前媲美。现在的学生普遍娇生惯养、缺少的是迎难而上的精神,对待数学难题选择放弃或者抄袭,没有钻研的习惯,问题稍微复杂一些,计算稍微繁琐一些,学生就会出现畏难退缩的情况,学生就等着老师来做,依赖教师的心理比较强。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心情浮躁,计算过程稍有迟疑就不愿意继续进行,不注意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大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反思大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形成及内容,深入了解大学数学出现问题的原因,查缺补漏,提出一些科学有效的大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态度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从数学教师入手。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及教学态度应该端正,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程学习及课堂学习效果④。其次教学理念上,其一,教师要明确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还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密切关系。其二,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思想渗透学生学习的点滴,让学生真正学会用理性的数学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其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必不可少,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当中都能够活学活用。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大学数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还不够重视,要帮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数学的学习,才能够帮助数学老师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其一,强调数学学习的重点在哪?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点,才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习起来才不会盲目,才能有计划的去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其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小结
大学课程名称翻译 第11篇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vation Ideologische und moralische bildung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Universitaetsenglisch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matics Hoehere Mathematik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Computer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 Basis und Anwendung des Computer 计算机实习
Computer practice Computerpraktikum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Militaertheorie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Marxist Political Ecnomic Principle Die politischen und oekonomischen grundlegenden Prinzipien des Maxismus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线形代数
Linear Algebra Linear Algebra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cs Electromagnetismus 法律基础
Fundamentals of Law Grundkurs der Rechtswissenschaft 力学
Mechantics Mechannik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rinciples of Marxist Philosophy Die grundlegenden Prizipien maxistischer Philosopie
物理实验
Physical Experiment Physikaliesche Experimente 电路分析
Circuit Analysis
Stromkreitsanalyse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ahrscheinlichkeitstheorie und mathematische Statistik 光学
Optics Optik 数学物理方法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Metheode der mathematischen Physik 毛泽东思想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s Einfuehrung in den Maoismus 大学英语四级
Collge English Test Band Four(CET-4)Universitaetsenglischpruefung CET-4 邓小平理论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ng Xiaoping Theory Einfuehrung in die Deng Xiaopings theorie 电磁场与电磁波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Wave Elektromagnetfeld und elektromagnettische Welle
电工电子线形实验
Experi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 Circuit Experimente der Elektrotechnik und des Stromkreises 数字逻辑电路
Digital Logic Circuit Digitaler logischer Stromkreits 线形电子线路
Linear Electronic Circuit Linearer Stromkreis 大学语文
College Chinese Universitaetschinesisch 企业文化学
Enterprise Culture Unternehmenskultur 电子线路实验
Experiment of Electronic Circuit Experimente des Stromkreises 微机原理实验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Experiment Prinzipexperimente des Computers 信号与系统
Signals and System Signale und Systeme 非线形电子线路
Nonlinear Electronic Circuit Nichtlineare Stromkreise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Experiment of High-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Experimente des Hochfrequenzstomkreises 大学英语六级
Collge English Test Band Six(CET-6)Universitaetsenglischpruefung CET-6 微波原理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Experiment Die grundlegenden Prinzipien der Mikrowelle 专业英语
Speciality English Fachenglisch WEB程序设计
WEb Programming Webprogramierung 微机原理接口技术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Die Prinzipien des Mikrocomputers unt der Interfacetechnik 通信原理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Kommunikationsprinzipien 单片机技术实验
Expriment of Technology of Single-chip Technology Experimente der Technologie des Einscheibekupplungsmikrocomputers 计算机网络
The Computer Network Das Computernetzwerk 软件工程基础
Fundamen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Basissoftwaretechnik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igitale Signalverarbeitung 通信原理实验
Experiment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Experimente der Kummunikationsprizipien DSP技术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DSP(Digital Signalverarbeitung)-Technologie
EDA技术实验
EDA Technical Experiment EDA technische Experimente 微波技术实验
Experiment of Microwave Techniques Experimente der Mikrowellentechnik 微机接口实验
Microcomputer Interface Experiment Interfaceexperimente des Mikrocomputers 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Technique Multimedientechnik 光纤通信
Fiber-Optical Communication Fiber-Optical-Kommunikation 数字图象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Digital Image-Verarbeitung 信息论基础
Elementary Information Theory Basisinformationstheorie 移动通信
Mobile Communication Mobile Kommunikation JAVA程序设计
JAVA Programming JAVA Programmierung 毕业设计
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第12篇
1、熟悉球性、控制球练习
2、学习移动技术(起动、变速跑、变向跑、侧身跑)
3、学习原地运球技术(高运球、低运球)
University Courses(大学课程) 第13篇
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持续30年的经济改革,企业性质多样化,企业在利用技术、雇佣员工、组织管理等方面趋于更加自主自由,由它构成了在市场上呈现的关于技术等级、人员素质、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采购清单,并由此产生了对教育的诉求。教育适应这种诉求的前提是改良教育自身。另一方面是20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一直受到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而对知识的不同看法成为隐藏在教学理念后面的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教育和课程理论。20世纪60~70年代,计算机的问世使认知心理学得到新的发展。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知识习得的智慧过程,知识的习得是通过识别、编码等加工活动完成的,然后将知识作为命题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因而,兴起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这种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启发学生发现知识、训练心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学生是否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是判断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们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全面创新,形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参与者而非教学活动的唯一主体;知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知识也不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而是有价值的、社会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的独特性、过程性、体验性和情感性。尤其在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针对现行教育的许多弊端对传统知识观提出了质疑后,人们的课程视野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学科转向学生、由知识转向文化,不再以科学理性统率、衡量一切,使课程回归了文化和人类活动的真实本质。
在这种广泛的背景下,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标志着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始。围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在大学英语界乃至全国范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误区:究竟是强调英语阅读能力还是强调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次是对英语学习过程产生的误区:语言的产出,即说与写究竟是语言学习的必然结果还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对教学环境认识上的误区:多种媒体的语言环境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第四,教材使用的误区:不应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学习的全部目的,教材不能穷尽我们要学生学习的东西,而只能提供语言的样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是手段。第五,评价方面的误区:四、六级考试所带来的应试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是否造成负面影响,四、六级考试能否反映学生真实语言能力。针对上述实行中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吸收了人类文化发展中的许多优秀成果,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合理部分,使课程具有了发展性的显著特征。
《课程要求》强调发展性课程观。就内涵而言,《课程要求》的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整合性发展。从发展的形式和内容来看,包括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主要是学生知识的积累,内在发展则是指学生思考力和批判力的提升。从发展的时间来看,有学生当下的发展和终身的发展,而发展性课程观和教学观更关注在学生当下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潜力,所以,大学英语要致力于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一生管用的能力。从发展的主体来看,包括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发展性课程观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与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较,不仅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实际,尤为重要的是突出了“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的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课程要求》的具体内容中,强调了“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活动方面的要求。下面主要是从“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要求》的理念进行分析。
(一)《课程要求》过程和方法维度的变革
《课程要求》首先提倡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虽然过去的大学英语大纲对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已有所认识,提倡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培养自学能力,主动探究知识。而在新颁布的《课程要求》中,不仅继续倡导这些思想,而且有了更加详尽、完善分析和操作层面的要求,真正着力建构一个学生感兴趣、愿意探索、愿意相互合作学习的英语学习氛围。特别是《课程要求》提出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而《课程要求》提出的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则具有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机会。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语言水平、认知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进程等,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得到解答,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自我评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2这既符合时代精神,也真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课程要求》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时代性、整体性、实践性特点。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社会,也处于一个空前开放、多样文化空前融合的社会,大学英语课程当然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课程要求》提出,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因而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整体性是英语学习本身的必然要求,要想真正发挥英语学习的意义,必须注意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的整合,并在各种领域学习和运用语言。过去的英语大纲对整体性特点也有关注,但仅限于对教师的期望,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且在以成绩为重的评价制度下,也鲜有实施。《课程要求》则力图切实把整体性的理念明确贯穿在各阶段教学目标中。《课程要求》认为,“课程设置要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课程要求》更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的整体联系,体现学以致用。此外,《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这些观点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要求》知识和能力维度的变革
传统大学英语大纲非常重视英语知识的内在逻辑、知识体系和学科结构,把构建起来的这种结构体系,分解成听、说、读、写,译,并按照“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分别做了的描述,然后把这些知识目标分配到四个学期,每学期达一级,使语言学习失去了原有的人文内涵,了无生趣,学生也未必能真正学好语言。《课程要求》反对把英语学科孤立起来,反对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做法,提倡还大学英语本来面貌。《课程要求》认为,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译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课程要求》强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将大学英语划分成所需的教学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英语学科,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就是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能力的训练。《课程要求》从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更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首先,从广度上,《课程要求》总词量增加了1002个单词,新增加的词汇多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词汇、阅读新闻报刊材料和收听广播中常见的词汇。对三个层次的要求特别是“一般要求”的难度有所增加。从深度上讲,也即学生内化知识的程度上,传统大纲仅仅注重知识讲授,注重阅读写作,轻视语言运用能力;而在《课程要求》中,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形象、情感和语言都有更高的要求。《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各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之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应用能力,从语言、跨文化交际以及英语国家国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种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做法,无疑将更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课程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变革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中看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且着重强调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首先,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不在于文化的学习,而是要通过这一途径,达到学习者内在的修养素质的提高,带给他们思想的解放,更好地理解和合作能力,并能够欣赏别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3其次,外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第三,文化意识培养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外族文化、语言的使用者、外语教师和教学方法抱有消极的态度,那么学习的阻力就相对较大,学习的效果就会受影响。接触、学习和消化另一种文化都可能给学习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励学生领悟文化的内涵并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
三、发展性课程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以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把握《课程要求》的发展性精神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开放性的课堂
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非教师的完美授课,所以按照《课程要求》的精神,教师授课不必严格按照教参的标准答案,应该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允许有不同意见和不同答案的存在,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获得鼓励。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本来就是见仁见智,不同思维习惯、生活背景、年龄特点、价值观念的学生必然有不同的理解,课文的价值就在于给阅读的人以思想的启迪,何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所以课本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文本,而非神圣真理的化身。当然,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也是必须的,而且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有统一答案的,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掌握的是和他人交流的工具,是他们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课程要求》提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具体教学策略如下:做长远的计划来安排大学英语教学,根据目标的不同,每学期有的放矢地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寓时事于教学中;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创造出“多言堂”的互动学习氛围,让学生围绕单元的主旨或热门话题不断进行听说训练;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插播网上下载的中央台《动感英语》,大学生口语竞赛等有趣的英语口语教育节目,让学生接触最地道的俚语表达,最时尚的中西文化冲击;教师可安排各班学生分组进行以各单元内容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尽量给学生创造应用英语的机会。
(二)多元的评估标准
受科技理性的影响,传统人文学科教学采用所谓“科学标准”,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度”和“统一测验”,届时公布“统一答案”。学生的学习这些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这样被抹杀,独立思维和想象能力也被一个个机械统一的模式所替代。《课程要求》注意到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特征,除了对学生的进行四、六级考试这样的终结性评估外,还增加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估以及对教师进行评估的内容,而且后两个评估多使用定性而非定量的方法,更加接近人文学科的本质。评估主体也由单纯的教师发展为教师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评估也由教师评估,转为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以及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学生参与评估活动,使评估更为客观、真实。形成性评估既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必须足够重视。为了更合理更科学地对学生的阶段性英语学习做出评价,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占50%,期中、期末占50%的模式,这样平时偷懒不看书,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学生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原本基础很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原来单一的笔试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灵活的口语考试,不断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靠拢。
(三)行动和参与的教学过程
英语本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但传统大学英语大纲只强调它工具性的一面,而远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审美情趣、交际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对英语的学科发展来讲,也是一种偏离和曲解。《课程要求》倡导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中,一切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如何学而展开,教师则要做好课程的设计者、任务的设计者、任务实施的组织者、评估者等。4学生可以根据网络课件和教学参考片等提供的真实语言环境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无限制的训练,提高听说能力;可根据教材的某一主题,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做陈述和讨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结合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充分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把交际活动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课后登录课程讨论区、QQ群或E-mail进行小组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在网上进行讨论或互评作业;教师网上讲评部分作业。从而切实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吸收新的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传统课程进行了批判和反思的成果,具有发展性特点,不仅有利于英语学科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足进步。《课程要求》在过程和方法维度上的变革提倡通过基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自主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维度上的变革强调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的变革进而强调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开放性的课堂,多元的评估标准以及行动和参与的教学过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发展性课程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维度
参考文献
[1].王守仁.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4,(2):6.
[2].贾国栋.新模式,新要求,新发展—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教学模式部分[J].外语界,2004,(5):19.
[3].郭小雯.论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摄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36.
最炫的大学课程 第14篇
You're halfway through summer and the reality of having to go back to school is starting to set in1). English composition, European history and—ugh—calculus2)! Why on earth would you look forward to going back to classes?
Sure, every college program includes some type of writing class, but more and more colleges are shaking up3) their offerings to keep things fresh. If you thought class was always a drag4), here's your newsflash: College can be hip5)—just check out some of these offerings.
夏天已经过半,不得不回到学校的现实已经近在眼前。英语写作、欧洲史,还有——天哪——微积分!你到底为什么会希望重返课堂?
当然,每所大学的课程设置都会包括某种类型的写作课,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对他们所提供的课程进行调整,以保持新鲜感。如果你认为上课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这条快报肯定适合你:大学也可以很新潮——来看看他们提供的这些课程吧!
Writing for Stand-up6) Comedy—Drexel University
创作单人喜剧——德雷塞尔大学
This is the perfect class for anyone who loves to be on stage. Over the semester, students learn how to interact with audiences, improve and write jokes for stand-up acts. Their final? Create and perform their own stand-up routine, of course!
对于所有喜爱站在舞台上的人来说,这是再棒不过的课程了。整个学期里,学生会学习如何与观众互动,提高演技,为单人表演创作笑料。至于他们的期末考试?当然是表演他们自创的单人喜剧啦!
Ghost Hunting 1017)—Lane Community College
猎鬼基础教程——雷恩社区大学
This summer class is a bargain by college standards—only around $100. In it,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tools and tricks of professional ghost hunters like how to record paranormal8) voices and how to obtain the proper permits. The class culminates9) with an investigation at a haunted site. This class won't get you credits, but it will get you certified as a ghost hunter!
这个夏季班根据大学的标准可真不贵——收费仅在100美元左右。这个班的学生学习使用专业猎鬼人员的猎鬼工具和猎鬼诀窍,例如如何录下超自然的声音,如何取得正当的执照。课程结束时,学生会在一个闹鬼的地方进行一次调查。你在这个班学习不会得到学分,但却能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猎鬼者!
Examining American Idol Through Musical Critique10)—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以音乐批判手法评审《美国偶像》——北卡罗来纳大学
Have you ever yelled at the TV while watching American Idol and shouted, "That's not fair!" or "Simon, you don't know anything!" If so, this is the class for you.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atch the show in class, and then work as a group to develop their own rating systems. To make the class a little more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different styles contestants11) use each week is also examined.
你是否曾在观看《美国偶像》时对着电视吼叫:“这不公平!”或“西蒙,你什么都不懂!”如果是的话,这个课程简直就是为你而设的。在这门课的课堂上,学生会观看这个节目,然后会集体研发出他们自己的评分系统。为了使这门课程更具有学术性,学生也会对选手每周使用的不同风格的记录进行评审。
Simpsons: Sitcoms12) as Political and Social Satire13)—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
《辛普森一家》:政治与社会讽刺剧——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If you're a fan of the Simpsons, you'll want to take this class. Through group viewing and discussions, students tease out14) the hidden meaning and connections of the show, gaining an insight into how deep the scripts really are. It's rough on reading, but students get a reprieve15) from a standard final—they have to write their own episode.
如果你是辛普森一家的“粉丝”,你会想上这门课。学生通过小组观察和讨论,找出剧中的隐含意义和个中联系,深入透析剧本的真正内涵。阅读强度虽大,但却可令学生从正式的期末考试中得到放松——只是他们必须独自写一段剧情。
Wines and Beverages16)—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葡萄酒和饮料——美国烹饪学院
There are many colleges that offer wine tasting classes, but this one is unique because you don't have to be 21 to enroll. Rather than getting drunk, though, these students are learning how to properly pair beverages with their culinary17) creations. Working off18) the premise that all chef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beverage pairing, any student of the school can enroll.
很多大学都提供品酒课程,但这门课程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你不必年满21岁就可以注册上课。但是这些学生并不是来喝醉酒的,而是来学习如何将酒水饮料和自己烹饪的美食佳肴合理搭配的。无需考虑所有的厨师都应该熟悉酒水饮料搭配这个前提,这所学校的任何学生都可以报名上这门课。
Disney, Culture and Power—Wake Forest University
迪士尼,文化和影响力——维克森林大学
Studying Disney is probably a dream-come-true for many fanatics19), but Wake Forest uses the class for something special—easing students into college. It is offered as a freshmen seminar class—all incoming students select one being offered—and is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nsive. This one, though, also includes showings of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and Beauty and the Beast. This could be the happiest class on Earth.
迪士尼研究课程对许多“粉丝”而言可算是一个美梦成真的机会,但维克森林大学设置这门课却别有用意——让学生们能更轻松地融入大学生活。这门课程是提供给大一新生的专题讨论课——所有新生都要从课程表中选修一门——阅读和写作的强度很大。尽管如此,这门课上也会放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和《美女与野兽》。这也许是世界上最让人快乐的课程了吧!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CSI)—Southeast Arkansas College
犯罪现场调查——东南阿肯色大学
Launched in 2004, this series of courses teaches everything from evidence collection to report writing. Students are trained in classroom labs, and also get the opportunity to do fieldwork on mock20) crime scenes. For those that can't get enough, the school also offers a CSI II class.
这个系列课程始于2004年,教授从证据搜集到报告撰写的所有内容。学生在实验教室里接受培训,并且也有机会在模拟犯罪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对于那些感觉不过瘾的学生,学校还会提供犯罪现场调查课程二期。
Stress Management—Weber State University
压力管理——韦伯州立大学
Stress is a bigger problem than most people think—the class's syllabus21) says 80% of all illnesses are at least partly stress-related. This class, which is included in the school's health major, teaches coping strategies and relax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yoga, massage therapy and time management.
压力这个问题比多数人想象的要严重许多——这门课的课程提纲中提到,80%的疾病或多或少都与压力有关。这门课程教授处理压力的策略和放松技巧,包括瑜伽、按摩疗法和时间管理。学校的卫生专业就包含这门课程。
With these classes, it's not hard to see why some students are anxious to go back to school. This fall, flip through22) your school's course catalogue to see what gems23) it holds—you may just find the perfect class for you!
University Courses(大学课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