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
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精选12篇)
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 第1篇
一、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确保听力水平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听力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听力理解大打折扣。所以,考生在进行听力测试前可做深呼吸,使心情平静,尽量放松自己的情绪。教师在训练之前放一段轻松美妙的音乐,也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对学生要多给予表扬、鼓励和引导,少批评指责,尽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才能正常发挥听力水平。
二、加强基础训练,夯实听力基本功
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是很重要的,它是做好听力的前提。所以学生要过好以下几道关:(1)打好语音基础,过好语音关。好的音标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语音知识和朗读技巧。英语当中有些相似音特别容易混淆,如不注意,则难以分辨。例如:shipsheep, meatmetre, thirtythirsty, fourteenforty, foodfoot等,平时要求学生注意读准这些读音相似的单词。掌握句子朗读中的一些特殊语音现象,不少学生对连读往往不太注意,平时习惯于一个词一个词地分开来读,当听到连读的句子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因此在平时要尽力模仿标准读音,掌握连读规则。另外,还有不完全爆破、重音、弱读等,都需要注意。为了更好地掌握语音知识,教师平时要让学生多跟读录音,大声朗读,让他们体会英语的语音、语调,扎实语音基础。(2)过好词汇关。在英语听力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听的质量。由于听力不同于阅读,阅读时遇到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而听力由于时间限制,一过即逝,不可能回头再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要听音,还要辩义,如果在连贯的语流中出现多个生词,就会给整个句子甚至整个语篇的理解带来困难。因此,听力要求听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平时要善于积累,扩大词汇量。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词汇基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多学习多掌握一些英语词汇,为听力扫清障碍。(3)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在听力材料中,有许多都与语法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听者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在极短的时间内理解所听到的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所给的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4)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中西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英语听力的理解能力。学生应有目的地阅读有关英语国家人文、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其背景知识,这对提高听力大有裨益。如果缺乏对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礼仪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听时一定会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障碍。
三、加强听力解题技巧的指导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做英语听力题,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1. 听前预测。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首先增强这种积极预测的意识,并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各种预测方法,才能逐渐养成积极有效的听力习惯,掌握听力训练中的预测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听力的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录音播放前的一段时间,以及每段对话后的间隔时间,快速浏览题干和选项,比较所给的各选项之间的差异,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及其重点之所在,确定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集中注意力听题,证实自己的预测。合理的预测能减少记忆负荷,缩小搜索范围,提高听力的准确度,有利于快速做出反应,把因准备不足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 把握主旨,抓住关键。
听音时往往要从语篇整体水平上去细听和理解,把握中心思想,抓住所听材料的中心要点。决不能因听不清某一个词或某一个句子而停下来苦思冥想,要舍得果断放弃,集中精力,紧跟磁带速度走,否则不但会跟不上语速而漏听,而且只能抓住支离破碎的几个词或句子,却抓不住中心大意。因此,要将句子或段落连续听完整,做到弃小保大,不顾此失彼。抓住关键:(1)听时全神贯注,及时准确抓住所听到的关键词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在一部分对话中,第二发言者针对前者的提问所作的回答,往往就是谈话的关键内容,通常成为对话后问题提问的关键。因此,听清第二发言人针对第一发言者的提问所做的回答是十分关键的。
3. 边听边作简要记录。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在听力材料中有些较长对话和独白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材料信息量较大,要记的东西较多,常会遇到些数字,还有人名和地名等,如表示时间、日期、价钱、年龄、数量、倍数、电话号码等的数字。虽然涉及的数字不大,计算也不复杂,但往往会出现听时虽明白,解题时却又忘记了的现象,答题正确率并不高。如果在听的过程中能借助笔头把它们用阿拉伯数字或自己容易辨认的简单符号、字母或缩写形成记录下来,供解题时用,这样准确率就会更高。
4. 注意数字的辨别和运算。
这类题常常要求学生先对所听数字或数据进行辨认,正确分辨基数词和序数词;熟悉多位数的读法;注意电话号码的读法;掌握价格和时间的表达法;熟悉小数、倍数等的表达法。熟悉数字题常涉及的词或词组,如:minute, quarter, hour, week, yuan, dollar, pound, pair, apieceof, once, twice, howmuch等。有时还要求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常以加减为主。遇到这类题时,不仅要听出有关的数字及数字的关系,还必须特别注意听问句,因为对运算方法的要求通常富于问题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字计算都与价格或时间有关,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有关时间和价格的习惯表达法。例如:“半小时”可以说halfanhour, 30minutes等。
5. 仔细检查。
听第二遍录音时,在进一步理解句子或全文,把握细节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第一次听音没有听清楚或没有理解的地方,特别注意检查一下自己前一次有没有误听或漏听重要信息。如果感到有误听,漏听的地方,应结合试题选项和短文内容认真地思考,验证一下。如确实属误听,漏听,应果断修改,不能犹豫,否则录音结束就失掉了解题依据。另外,听力结束后,不要急于做笔试题,而要利用头脑中还保留的短暂记忆和记录的内容,前后联系,对那些不太肯定的答案进行语法上的推敲。
四、加强听力的综合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1)创设语言环境,增加听的机会。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很重要。平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用英语组织教学,在教学语言知识、处理课堂情景时尽量使用英语,对一些学生难懂的可加上必要的手势,或简笔画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可把教材中的内容改成听力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还要让学生多听课文、对话录音,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等。(2)精听与泛听相结合。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可选择课本录音或《同步听力训练》等作为精听材料,精听应做到由词到句,由句到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多练。泛听可以听广播、电视英语节目、英语新闻、英文歌曲等,这种泛听的目的是让他们耳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语感,提高学习兴趣。精听是基础,泛听是提高。(3)听、说、读、写相结合。提高听力不但要多听,还要多读和多记。多听就是指听的量要大,范围要广,形式要多。听多了,就能纠正语音,训练语速,增强语感,强化听力技巧,逐渐地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多读,学生平时要养成大声模仿朗读的习惯,掌握英美人士说话时的重音、节奏、连读、爆破及语调变化等技巧。而朗读技巧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坚持不懈,每天认真模仿朗读,才能逐步提高。多记,记是提高听力的重要保证。要想提高英语听力,不听、不说、不读不行,不背不记更不行。学生可以背课文,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句型和习惯用语及它们的例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背诵材料。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听力水平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要靠平时长期艰苦的训练,多听、多练,才能见成效。
参考文献
[1]常汝吉.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中学生如何快速提高英语听力? 第2篇
第一,学习者必须树立自信心,并且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消除焦虑情绪。阻碍听力的一大主要因素就是心理障碍。许多学生谈“听”色变,觉得难,导致信心不足,因此越发听不懂。其实,英语听力并不难,难在信心上。只要树立自信心,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听,听的能力就能提高。汉语中的繁体字“听”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你”要用“耳”一心一意地听。
第二,要处处留心,创造条件听英语。在没有外语环境的中国学英语,要培养自己自觉的听音意识,“处处留心皆学问”。尽管我们没有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但是在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中,关于英语的“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就会有进步。
第三,掌握准确的发音、语法及大量词汇是非常必要的。听力是一种接受性技能,与语音、词汇、语法和背景知识等关系密切。试设想,如果你的语音不准,甚至错误,你又怎能听懂正确的发音呢?因此必须有敏锐的辨音能力和一定的词汇量。从句子固定的结构和句型中,进行正确的听觉反馈,才能听懂别人的内容。
第四,朗读练听力。读是听的基础,语感也是通过朗读来培养的。许国璋老先生曾有一句话,把语音学好了以后就会尝到甜头的。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只有会正确读出口来才会听懂。让每一个词的发音在大脑里留有一个印象,再一次听到这个词时,就会与大脑里的那个印象相契合并且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就容易听懂得多了。
也可以读单词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这样印象深刻而且可以把发音中的错误放大以便于早发现早纠正。如果发音不正确,那么再听到这个词时,还以为是别的什么词呢。
第五,怎么听?这里涉及一个精听和泛听的问题。阅读中有精读和泛读,泛读是通读全文了解大致意思,以及写作风格、文体就可以了。我们常做的阅读理解就是泛读。而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抠,每一句还要弄清楚句子成分,句子结构,时态,语态。
同样的道理,听力中也分为精听和泛听。在我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多以泛听为主。每天戴着随身听,坐车的时候听,睡觉以前还听。可是这样听下来收效不大。一次一个学生说:“泛听不如精听,你这次听不懂的单词放过去了,下次遇到还是不懂,要像精读那样精听,一句一句地抠,直到听懂为止。”照做,果然收效很大,所以建议大家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
如何精听?
首先听之前千万不能看文字材料,否则大概只有你的阅读可以涨几分,然后先完整的听一遍,估计一下能听懂百分之多少,再一句一句听。要点是听句子的主谓宾,实词以及说话人的语气,最好是能写下来。听懂一句过一句,实在听不懂就看一眼文字材料,然后再听这一句,要多听几遍。这样过完之后再完整听一遍,看看这回能提高到百分之多少?
在进行这种“精听”训练时,您需要特别注意四点。
第一点是:某些英语单词的弱读。比如介词of,它的音标是[ov](o=hot中间的那个元音),但它通常被弱化成[ev](e=maker的第二个元音),有时甚至被弱化成[v]或[f],您在“精听”一条新闻时,一定要把所有的弱读单词听出来。
第二点是:某些英语单词的连读。比如在“精听”时,听到一个生词,发音好象是notatal,不像是外国的人名、地名,而且《英汉词典》中也查不到,这时,您就应当想到,它很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的连读,按照这个思路,您应当猜出它是not at all。
第三点是:某些单音节的英语单词。多音节的单词,比如foreign、minister、information等,由于音节多,很容易听出来,比较麻烦的是那些单音节单词,比如did、was、him等,只有一个音节,发音时间短促,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在“精听”时,一定要重点识别这些单音节单词。
第四点是:单词与头脑的同步。弱读、连读、单音节单词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最后的问题就是“单词与头脑的同步”,也就是您每听到一个单词,头脑中必须马上想到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比如听到Russia,马上想到“俄国”,听到president,马上想到“总统”,听到visit,马上想到“访问”,等等。
最后,要适当地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要提高听力,首先应从多听教学听力录音带入手,如所学的课本录音带、口语教材录音带,也可以选听适合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有趣的材料。无论是精听或是泛听,最好开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精听应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然后再翻开书看一看,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可查一下词典。接着再合上书从头至尾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自己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如果读过书面材料再去听录音,往往就是耳朵在辨音,而是大脑在思索、背诵,如果看着书面材料听,则往往是自己的默读,这样达不到提高听力的目的,遇到新材料的时候就又会听不懂。
精听最好是选用教学录音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听则可选用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使自己多接触录音材料,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泛听可一遍过,只要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如果一遍听不懂,可倒过来再听一遍,还是听不懂,就翻一下书,继续听下去。在第一遍听新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聚精会神,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每一个音节。在每句停顿时,可在脑海里反复一下。听的当中遇到生词不要停下多想,因为有些生词可以在整个内容中理解。有些生词并不影响理解意思,可以不管,停下来想,反而影响听下面的内容。听音时要随着录音材料的频率在脑中用英语重复,而且速度要练得能跟上录音速度,不能边听边翻译。一般只要难度相当,能听清大部分单词,是可以理解其大意的。
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第3篇
关键词:英语 听力 水平
听力是学习英语必备的技能之一,听力水平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流能力的重要标准。然而,从近几年中学英语测试中看到,在听力、词汇、语法、阅读等项目中,听力仍属弱项。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听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呢?
一、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
抓住基础部分,主要是指能够进行标准的发音、识记大量的词汇以及懂得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 熟练掌握日常会话中的常用语和句型结构。这在英语的听力中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把好语音关。音标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标准的发音,可以让大家准确地理解所听内容含义。
其次要鼓励学生多记忆单词。掌握一定量词汇的语音、词义是理解一篇听力录音的前提,增加词汇量是克服听力词汇障碍的一个重要手段,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好是根据拼读规则来记忆。现行课本的生词量较大,单词的背诵是令很多学生头痛的一件事。而机械记忆的单词量再大,也不会真正提高英语水平。语言的应用是活的,要养成背诵句子的好习惯,因为句子中既包含了发音规则,又有语法内容,还能表明某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所以科学的方法是把读音、拼写和用法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并把它应用到句子里面去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最后积累一定量的语法知识和常用句型习惯用语。具备较好的语法技能则会使大家如鱼得水。如:it的用法、连词的用法、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主谓一致以及否定转移、倒装语序等,则又会使大家的听力水平更进一步。熟练掌握日常会话中的常用语和句型结构。词组和句型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而日常交际用语就大量的出现在听力试题
的原文中,所以熟练掌握常用句型和习惯用语就更容易听懂录音内容,就可以提高你的听力水平。
二、加强英语课堂听力教学力度
尽量用英语授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语言组织教学,可适当运用母语。
合理利用教材,进行规范训练。教材是一名良师,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应当合理地利用教材。教材中有着科学的同步英语听力测试,在每个单元的训练中,应当好好地把握和利用,应该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先听懂材料的大致意思,然后再针对每一个细节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各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一篇较全面的听力材料,一定要弄清材料中的五个“W”(What、When、Where、Which、Why),切忌不要一味求成,这是在听第一遍的过程中就应该弄清楚的问题。另外,大家还应该做到不看录音材料听录音。除此之外,大家也应该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自觉地、反复地听、读教材内容。
让学生多做如下练习:听音表演,教师播放录音或范读听力内容,学生根据相应信息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听音跟读,教师在播放听力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并反复练习。听音回答,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提出若干道相关问题,然后放音,听一、二遍之后要求学生在听清的基础上做出回答。听音听写,第一步是听录音或教师朗读材料,学生只是听,不写;第二步教师按照意群朗读一遍,学生跟写;第三步是教师朗读第三遍,使用正常的语速,学生检查听写。听音复述,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转述。这是一种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听音讨论,当学生通过两次对文章的感知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然后再分组讨论答案。通过讨论,可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达成共识。如遇争论不一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再听有关材料的相关内容,直到听懂为止。
三、掌握方法,提高技能
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泛结合 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大家应该注意用精听来提高准确率,然而有些同学在做此方面的专项训练时,却没有好好地把握。他们一遇到难度较高的录音时,便“自然”地去看后面的听力材料。倘若长期这样做的话,只会事倍功半,即使较别人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也是徒劳。泛听是指在理解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它可以很好地培养大家的听感。大家可以听一些具有幽默性、语言比较易懂的文章。当然,大家也可以听一些英语歌曲、英语节目和英语新闻报道等。这样,精泛结合,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使自己达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在平时进行的精听训练中,大家也应该注重技巧训练。在未听录音之前,大家要快速地浏览各道小题,掌握各题大意,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这样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则会使我们精力更为集中。另外,我们在听录音时,一般会听到一些同音词,这时,大家切忌不要用过长的时间去思考该词到底是哪一个,而应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所提问题猜出此词。否则,你就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影响甚至不能听清接下来的录音,从而失去能轻易得分的题目。
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对策 第4篇
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夯实语言基础知识
课后,学生需要对语音、语调、重读、连读等进行大量的朗读和训练,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掌握好语法知识。这些积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完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坚实的语言基础,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前提。学生要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单词、语法, 同时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抓住机会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另外,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提醒学生积累英语的基础知识、语法,让学生多阅读,并在阅读中留意重读、连读,积累词汇,收集语法知识。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听力方法
(一 )形成听力期待
在听力测试中,题目的分配这样的,前五小题是短对话,每个短对话有一个小问题,后面是六段长对话和一篇独白,有2至4个题目不等。每小题都有5秒钟的阅题时间 ,这5秒是很珍贵且很重要的。学生应该利用这个时间浏览题目获得信息,了解试题的题干和选项信息, 以便预测与听力材料相关的答题信息。预测内容时,依据已有的残缺信息对话题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和逻辑推理,形成听力期待。预测听力材料的可能内容与题材,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地地听。例如,了解题目: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那么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对地点及地点有关的词或短语敏感, 当学生的耳朵捕捉到相应的信息以后,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二 )学会做听力笔记
在高考听力中,前五题的材料只朗读一遍,后面七段材料也只读两遍,整个听的过程很短。这就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听力期待做适应的听力笔记。
做听力笔记,并不意味着把所有听到的内容记下来,只要记下那些与题目有关的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有时候可直接在选项上做些标记。题目涉及时间、地点、数字的时候尤其要做笔记,因为听到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得到答案。例如:
M: Wow,where did you get all these e-mails?
W: I got ten messages from classmates.One about an assignment and one from my brother.Five were junk e-mails,the annoying stuff that comes at all times.
Q: How many e-mails did the woman got altogether?
听完这样的对话以后,学生并不能立刻得出答案,因为它还需要一定的数学运算,这时就需做一定的笔记。当然,在做听力笔记时,可以用单词的缩写。
(三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在课后的英语听力训练中, 可以采取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精听要求在听力练习中捕捉到每一个词、每一个短语,不能有任何疏漏和不理解之处; 而泛听则在听力练习中以掌握文章的整体意思为目的,只要不影响对整体文章的理解,某个词或短语甚至一个句子听不懂也没有关系。
在实际练习过程中, 精听与泛听最佳结合可用于有听力原文的听力材料。
具体方法如下:
1.像 平时一样听一套听力材料 ,然后检查自己的答案 ,这属于泛听。
2.对 照听力原文 ,再听一遍材料 。 在此过程中 ,注意磁带中的发音、重读、连读和语调。
3.跟着磁带后读一遍 ,尽可能地适应它的语速 ,纠正自己的发音,重读、连读和语调。
4.脱 离听力原稿再去听 。 这时 ,学生就会发现 ,跟第一遍听懂的内容相比较,这一次,学生大概多听懂了15%~20%。
每周做这样的精听一至两次即可,学生在泛听中练习,在精听中提高。
三、拓展学生的背景文化知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英美文化,如在10月31日这天,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万圣节及外国人是如何庆祝万圣节的。平时做阅读时,遇到英美文化,也可以介绍要把这种文化差异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关于节日,可以做个presentation,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先把英美国家主要的节日列出来,让每个小组选一个节日,在下一次的课上,就由这个小组向其他学生介绍这个节日,包括它的庆祝时间、来源及是如何庆祝的,相似的风俗习惯也可以这样处理。这样做了以后,学生对国外的文化背景就会多些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用对比中国的背景文化方法进行西方的背景文化知识熏陶。
摘要:听力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是比较弱的环节。在听力过程中,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理解并掌握说话人的意图具有一定的难度。听力理解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在听力过程中需要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完成每道题目。本文简析了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听力 第5篇
实践证明,听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听,学生可以学到大量的词汇、句型及各种表情达意的方式,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中,听力的培养困难很大。长期以来,大量的集中训练是中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农村,由于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在课程任务很重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因而既简单又能有效地提高听力训练效果的好方法,一直是英语教师所渴望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以下五种方法不失为提高农村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兴趣,以“说”促“听”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产生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支配动机,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投入学习中。当学生第一次听到Hello!How do you do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新奇有趣,从而主动去学去练。在这个黄金时期,教师应让他们“多说”,以增强他们“多听”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因而我们可以在教室中设“英语角”,给学生开辟一个听说英语的场所,设计两个或多人相遇时的对话,设计配合各单元教学的小品表演等等.另外,经常教唱一些旋律优美的英语歌曲,也是提高学生听说兴趣的有效措施。
学生有了说英语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听”的欲望。教师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学生表达欲强的有利因素。初中生年龄小,胆子大,喜欢“露一手”。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如在每节课的前四五分钟时间,让值日的同学自编自演“对话”,并在全班表演。然后让另一组同学根据所听的内容进行再次演练。他们演得有声有色,无拘无束,常常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二、示范指导,克服困难
在听力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正确的听的方法,如按词组、句子听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听,一边听一边猜,一边分析一边综合,带着上文的问题听下文等。教师同时要对学生讲明听力训练中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克服心理上的困难
中学生听英语的潜在困难是心理障碍,在听英语时过分紧张,感到被动、无把握。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假若过分注意每个音、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个细节,不但听不懂英语,也听不懂汉语。在听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在内容上而不是在语言上,在大意上而不是在细节上,在正在听的内容上而不是已听过的内容上。
(二)克服语音上的困难
所听的材料中出现新词、新句型或新语法现象,或者由于连续、失去爆破、弱读、重音移动等语音现象而使语句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引起听的困难。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听没有新词而只有语音变化的听力材料,使他们逐渐适应并能听懂。然后适当增加带有少量新词句的综合性听力练习,使学生慢慢习惯于听大意,凭猜测理解所听到的新词句。
(三)克服内容上的困难
学生听英语时,由于不熟悉讲英语国家人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虽然所听材料并无新词句,但却听不懂其内容。教师应在听力练习前介绍其文化背景,或配合一定的情境,这样,学生在听时就不会思想转不过弯儿来了。
三、课堂渗透,创设语境
英语听力训练的课堂渗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教学用的朗读带作为听力带使用,把听力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新课前,先让学生把书合上,给学生提两三个不太难的问题,然后播放朗读带让学生听。学生带着问题必然会很认真地听磁带录音,听完后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和学生审定答案。现行新编中学英语教材凡是对话和阅读课文都有配套朗读带,因此,我把这些朗读带全部作为听力带来练习。这样,每堂课都有听力练习,学生的听力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提高了。课堂渗透的另一方面就是英语课尽可能多用英语授课,给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语境。教学中,我还尽量使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例如,教apple,orange,banana等,就带上实物;教bus,bike,jeep等,就带上卡片;教cat,dog,monkey等,就用简笔画;教swim,run,sing,laugh,cry等,就做出动作和表情。总之,让学生一目了然,获得大量感性知识,使学生对英语单词、词组的音义理解直接与实物或动作等相联系。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简单的听说环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善于激励,培养自信
采用鼓励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善于观察并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中肯而富有热情的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使他们对教师产生好感,他们会更加“亲其师”,“信其道”,更愿意说出心里话。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学生得到表扬之后,会大大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一种“更上一层楼”的上进心理,成为促使其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内部诱因。例如有一次,当听力录音材料放完后,我提问一个不爱发言的学生,我问: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is passage?然而他的回答却是:Sorry,my English is poor. 我不但没生气,反而加以鼓励: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because you understand my meaning clearly.从此以后,他不仅认真进行听力训练,而且从“聋哑英语”中走了出来。
五、巩固训练,滴水穿石
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 第6篇
关键词:英语听力;心理素质;发音;词汇量;练习方法
近年来听力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由原来的15分、25分到现在的40分,可见听力的重要性。但听力恰恰是中学生的一大难点,很少有同学能在考试中取得听力的高分。针对这一现状,我特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影响学生听力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自身,也就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有的学生由于考场的紧张气氛,从而使自己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越紧张就越不能专心、静心去听。总怕听不懂,反而影响了听力的瞬间性和暂时性,导致得分不高。因此,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组织一些模拟考试,培养他们对考场的适应能力,从而扫除恐惧心理。培养他们整体理解而非逐字逐句理解的意识、用上下文进行推测的能力,从而做到“精神集中而不紧张,注意力专注而不停滞”。
第二,学生自身的发音也是影响听力的一大障碍。发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听力的效果。学生自身准确的发音虽不能让他们完全地听懂,但他们自身发音不正确,就决定他们肯定听不懂。为了培养学生自身正确的发音,我们平时要多让学生开口讲英语,从而时时处处纠正他们的发音,为听力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另外,在纠正学生发音的同时,要强调连读、略音、轻读和模糊读。要求学生在平时就多留意哪些词经常连读,哪些词会略音,哪些词又会轻读和模糊读。这样就容易听得懂了。
第三就是东西文化的差别,也就是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有关这方面,需要我们在平时讲课做题时,凡是涉及到的地方,我们就要将它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去对比记忆,从而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样就不会出现字字句句都能听懂,但却弄不明白说话者的意图了。
第四,词汇量,大多数人会认为,听力练习得越多,听力能力就会越强。毋庸置疑,多听肯定能提高听力的理解能力,但听力水平的高低并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的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的长短及难易程度如何。听力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量。词汇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当然,听力也不例外了。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句子的基本单位就是单词或词组。所以说,词汇量的大小从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第五是听力的练习方法,可以有精听和泛听两种方法。精听也就是认认真真地听,必须要听懂全部,每个句子、每个词,大量地捕捉信息。训练的方法可以是先把录音文章听上一遍,通晓文章大意,然后再重新放一遍,逐句去听,遇到听不懂的词语或者句子时,就利用录音机的倒放功能,倒回去再听,一遍听不懂就听两遍,甚至多遍,直到听懂为止。等到每一个句子都听懂的时候,再把文章从头到尾放一遍,完全听懂了,精听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泛听,也就是说只要求听着,不要求听懂;只要求量的积累和增加,而不要求听懂每一个句子。泛听要求得很宽松而且不占用整体时间,只花零星时间就可以做到。当你起床后,把录音放开,一边穿衣服、洗脸、刷牙,一边就把听力给完成了。总之,尽可能地使自己增加听的量,听的量增加了,有许多的语言情境和单词短语就很熟悉了,慢慢地就听懂了,当然听力能力也就有所提高了。
听读结合更重要,即听力与朗读、听力与阅读的结合。朗读是听的基础。许国璋老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把语音学好了以后就会尝到甜头的。的确,只有自己会把单词正确地读出来,才有可能听得懂,在听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迅速地反应出来录音里面读的是什么。所以,中学生每一天应花上几分钟大声正确地朗读文章,这样坚持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听力能力。阅读也可以说是听的基础,因为你大量地阅读各种资料,从中获取大量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有利于你在听力中很好地揣摩说话者的意图,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可以说阅读量的多少以及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听力能力的高低,所以,我们要把听和“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听力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 第7篇
一、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
1.母语对英语听力的干扰。
中学生大多还没有形成英语语言系统,因而基础不牢,容易被母语干扰。
2.听力录音材料的语速快。
很多时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还没有反应过来,材料已经放完。平时上课,教师讲课的速度都不是很快,而听力材料一般是按照英语国家人的正常语速录制的,语音流畅,语速快,这使很多学生适应不了。
3.学生词汇量不够,听力训练不足。
词汇量的大小对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要提高英语听力,不仅要认识单词,而且要对单词的拼写非常熟悉,要把认识的单词变成声音以语流的形式去撞击耳膜,刺激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词汇掌握的多少,特别是“耳熟”单词掌握的多少,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能力。
4.语法知识缺乏,句子结构模糊。
熟练掌握语法对理解句子含义、正确划分意群、加强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均有很大的帮助。
5.对英语的语调和连读不熟悉。
听力材料一般由英美本土人士朗诵,他们会根据材料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感情色彩,展现在语调中,这使语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句子中单词的连读使学生难以听清甚至误会地理解成其他的词。
6.背景知识。
对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听力理解的速度和准确度。对学生来说,话题熟悉的材料要比话题生疏的材料易于理解,所以多了解有关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听力的提高。当然,影响听力的因素还有很多,要提高听力还必须要多读,多练,多写,只有全方位综合起来,才能最终解决难题。
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的知识基础。
(1)要求学生打好语法基础。
(2)要求学生不断扩大词汇量。
(3)强化语音知识基础、听力训练。要提高英语听力,一定要从语音基础抓起,尤其是语音的矫正与辨别不容忽视。另外,要让学生多选一些语速适中的原版英文材料来听,注意句子中单词的重音和节奏,并模仿其发音,将听、说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1)在放听力材料前提前浏览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捕捉重要的关键词,做到听的时候“有的放矢”,从而预测听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听的效率。
(2)做听力题的时候要满怀信心,心情放松,切忌“犹豫不决”,因为事实证明越是犹豫越是容易出错。
(3)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听力材料的首句及末句,因为往往听力材料的主题句就隐藏其中,听清听懂首句、末句对掌握听力材料的大意、提高听的效率有着明显的帮助。
(4)听的过程中对重要的信息词要适当地记录,如关于时间、地点的词,以提高听力效率。
3.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精听与泛听是听力训练中相辅相成的两种方法。精听是让学生反复听一些听力材料,直到完全听懂为止。在精听时可采用静听的方式:静听录音,边听边记要点,核对答案,再重放录音材料,如是循环。另外,鼓励学生进行泛听,去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广播电台的初级英语节目,了解英语习语,多接触一些地道的英语,提高英语听力。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听力材料,使学生熟悉各种语境,从而培养对英语的感知能力。
4.努力营造听力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1)授课教师要多讲英语,且语速要适中,因为如果学生听惯了慢速的英语,再听快速的就会觉得困难了。
(2)为了提高学生对听力训练的兴趣和信心,可采用视听结合、听说结合、听写结合等多种训练方式,而不是单纯地用一种方式进行训练,要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听力。
(3)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和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开辟英语第二课堂。如开办英语角,可以邀请外国友人加入进来,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弥补课堂的不足。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英语朗读比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等,借助这些途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学生“说得出,听得懂”。
5.制订计划,抓好落实。
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制订出适合自己实际的训练计划,制订出阶段性的预期目标。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适当地对原有的计划进行调整和补充,保证训练的实效性。持之以恒地保证自己计划的落实,才能保障听力的有效提高。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 第8篇
一、影响学生听力的三个主要方面
1.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 特别是对同音异义词难以辨别。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 随着对外开放, 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 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 就产生了听力障碍。另外, 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 速度较慢, 如果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 便无所适从。再加上学生英语词汇量大小, 以及对语法结构的不熟练等, 直接影响听力理解。
2.缺乏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听力材料中某些涉及异国文化背景的片段会给学生带来听力障碍。
3.平时不注重听力的培养和训练, 缺乏培养听力的语言环境和氛围。由于种种原因, 很多学校只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 而对听力的训练远远不够。教师也不注意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听力培养的语言环境和氛围。
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途径
1.强化学生对语音基本知识的掌握。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元音辅音的读法, 以及舌侧音和前鼻音的区别、爆破音的不完全爆破、弱读、同化、连读、音节、单词及句子重音、升降调等重要的读音规则, 并且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跟着磁带模仿、朗读单词和课文、复述课文内容等多种方式加以巩固, 进行强化训练, 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律。另外, 向学生讲解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发音的区别, 并且通过听磁带、收音机, 看英文电视节目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它们。从而为英语听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让学生掌握短语和固定用法。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 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如《21世纪英文报·中学生版》、《学生双语报》、《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就是非常好的材料来源。
在平时听力教学和其他教学中, 让学生多做听写的练习, 由词到句, 由句到篇,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积累大量的词汇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3.利用各种机会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日常教学中, 要通过课堂讲解、课外拓展阅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增强文化意识, 为学生的听力理解提供知识经验的准备。教学中要始终关注中外文化差异。比如farm这个词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它在英语中是指一定规模的农、牧、渔、养殖业的生产场地, 而不能简单地教“农场”这个意义, 引起误解。教师更进一步可以把中西方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介绍给学生。
4.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培养听力的语言环境和氛围。首先, 在英语教学中营造语言氛围。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与学生交流, 阐述课文内容, 讲解练习, 创造性地设置英语教学的语言氛围, 使学生平时在英语语言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逐渐培养听力理解能力。词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我们只有在学习时注意到这种不同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义, 理解听力材料的主旨所在。同时, 在听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音像媒体, 获取合适中学英语教学的新闻报道、演讲、访问、短片和电影。
其次, 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苏教版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依据单元话题编写而成, 题材广泛, 形式新颖。但有些单元话题涉及科技、艺术等学生较为陌生的专业领域。教师若能对这些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处理, 则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5.开展合作探究的小组活动。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小组活动,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1) 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作用在于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促使他们在听力活动中聚精会神。
(2) 表演活动。表演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听力活动, 体验其中的乐趣, 同时能为课堂教学创造真实的视听环境, 这比单纯地观看视频录像效果更好。
(3) 小组报告。小组报告能兼顾听前、听时和听后三个阶段, 以保持听力活动的整体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第9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听力能力,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人员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英语测试制度的改革, 听力能力在英语课堂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多种能力的综合反应,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大部分中学生语音的辨别能力低, 掌握的词汇量少, 词义的语境判断差, 以致他们对听力题型产生畏惧心理。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对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滞后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 寻求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听力能力的含义
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能力不仅是指辨音能力, 更重要的是指对所听内容的理解能力。听力理解过程是听话人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预测, 并运用语言、词汇、语流和各种非语言认识, 把感知到的声音转化为信息的一个复杂过程。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学习者掌握的词汇量、语法等语言知识, 对词语、语句和语段在语言上的感知熟练程度, 连贯记忆力的强弱, 对学生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等等。本文鉴于以上因素, 现就学生的听力训练及能力培养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二、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措施
1. 基础能力培养。
(1) 加强语音教学, 提高辨音能力。信息感知是指学生在具备了辨音的能力后有意识地感知语流中的语音组合, 从而进入句子意义的判断、理解阶段。因此, 准确的发音是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语音的准确性, 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注意英语语音中连读、失去爆破、弱读、重音、意群、停顿、升降调的变化等特殊的语音语调现象, 提醒学生掌握英音、美音两种发音方式的异同点, 正确区分音素, 使学生能应对各种形式的听力材料。同时, 语调也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当利用英语语音图, 给学生讲解每个元音的发音要领, 注意口形, 口形是圆是扁, 舌位的高低等。由此, 使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语言技巧产生一种语感。
(2) 扩大词汇量, 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学生不具备一定量的词汇作基础, 就无法把听到的音与其所代表的义联系起来, 听到不熟悉的单词便会停下来长时间思考该单词的意思, 结果耽误了其余部分的内容。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适当扩大词汇量, 引导学生掌握较多的习语和固定搭配。词汇量越大, 对常用词语就会越熟悉, 在听时就可以免去把英语译成汉语再理解这一心译过程, 直接去领会、理解所听到的材料内容, 从而加快思维节奏。大脑在处理这部分信息时, 记忆顺序不易干扰, 记忆处于清晰状态, 促进连续语流进行同步释义和反应, 提高听力的理解能力。同时, 学生在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 还必须具备依照语法和逻辑知识识别句中词语间逻辑关系的能力。语法和逻辑知识是正确理解和判断的必要条件。例如, 当听到/hiz red oebuk/这一串语音信息时, 正确的理解是He has read the book, 而不会理解为He is reading the book, 这就是因为语法和逻辑认知能力参与了对语音信息的判断。
2. 课堂听力训练。
(1) 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创造学生听、说英语的逼真环境。支持在课堂教学中多用录音机、录像、电话、VCD等电教设备, 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录音 (录像) 中英美人士地道的语音、语调, 绘声绘色的语言、表情等, 学生们定会听得心驰神往。用录音磁带、电视节目等有意识地进行听力训练, 可以用以下方法具体操作: (1)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是在高度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尽量把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完全听懂;泛听指对所听材料有个大意的了解, 不要求细节。在听力训练时,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课上精听, 课下泛听。 (2) 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听力训练应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 要定时按时进行听力训练, 所听材料不能过长, 在课堂上以课文内容作为精听材料, 可以打开书听, 也可以合起书听。 (3) 听与读相结合。对文字材料边听边读有助于增强语感, 识别语流。听读结合能使词句的音、形、意在记忆中迅速统一起来, 减少判断误差。因此, 在课堂中, 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大剂量限时阅读训练, 以促进其听力速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提高能促进思维节奏的加快, 同时, 不同内容的阅读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语感, 从而促进听力的提高。
(2) 采用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听力训练是一种限时性强, 输入量大, 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充分调动所有语言知识的脑力劳动过程。听作为一种固定的日常练习, 要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 就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让学生听一篇短文之前, 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具体要求:听第一遍时, 力求抓住大意;听第二遍时, 力求抓住主题句、关键句;听第三遍时, 力求抓住细节和关键词。对于较长的篇幅, 有的听了一遍却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时, 教师可马上暂停, 把磁带向回倒一下, 重复第二遍、第三遍到最后过渡到只听一遍, 直到学生能听懂整篇短文的意思。这样, 长期下来, 学生的听力水平就会有大幅度地提高, 同时, 还能增强信心, 不断激发学习的欲望。
3. 专题听力指导。
(1) 听力材料预习阶段。引导学生尽快利用材料分发后到录音材料播放前的时间浏览单词或内容, 及时、迅速地预读题干和选项, 比较差异, 根据问题及选项, 预测对话或短文的语境、大意、人物身份等内容, 从而制订听力目标, 明确听力任务, 确定要重点注意的相关信息, 以便在听的过程中能根据关键词、语义标记词等获取诸如时间、地点等信息。
(2) 听力材料的理解阶段。 (1) 抓重点:根据预习阶段的听力目标, 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这是听力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听的过程中, 不要期望什么都听懂, 这对一般的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也是不必要的。要克服每个词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错误心理, 而集中注意力听关键的词或句。 (2) 信息预测:获取信息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力, 能紧跟录音语速并不断根据语境修正自己对所听内容的预测和推断, 抓住谈话或故事的主旨要点。首先, 要训练学生根据课文标题进行预测, 根据所提供的课后练习进行猜测, 根据所听的主题句进行精测, 根据谈话人的身份、谈话地点进行猜测, 根据谈话人所使用的信号来猜测, 还有根据结束语等来预测活动。 (3) 强化记忆:由于成段听力材料信息量大, 且中间夹杂大量的冗余信息, 而听力时间不够充裕, 所以在听录音时, 学生不要把精力放在个别单词上, 一定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整体。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 记录时需要有重点、有技巧。好的笔记应该是对所听内容做出的简要提纲, 可以用关键词, 也可以用短语或句子来表示, 关键是要简洁、明白、快捷。如对有关数字的内容要用阿拉伯数字记录, 以便作对比;对地名、人名用相关字母替代;单词用缩写;长句抓主要成分等, 这样可以保证在听录音时不会丢掉细节。提高大脑思维及反应敏捷性, 又可抓住材料的中心大意。 (4) 听后检查:听完材料之后, 要对材料的内容进行逻辑推理, 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补充前面有疑问或漏听的信息, 对前面所做的预测与判断加以重新分析并进行修正, 提高理解的准确率。
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要求, 听力能力的提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听力教学规律, 扎扎实实在时间、措施和训练上予以保证, 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对高中生听力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日雄.提高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浅探[J].科技信息, 2010, (10) .
如何有效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第10篇
一、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综合技能的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 加上必要的手势、表情、简笔画等, 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加强基础语言知识综合技能的训练应做到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综合训练, 做到听说结合, 听读结合, 听写结合。
二、了解文化背景, 熟悉日常交际
让学生了解适当的英语国家背景知识, 扩大知识面, 认真梳理并熟悉在特定情景中交际的语言及功能, 消除学生在风俗习惯差异方面的理解障碍。教师可以用教材、精美英文阅读欣赏、英美风情介绍等不同形式拓展学生视野, 做到中美文化交融, 从而促进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精选听力材料, 适应学生特点
听力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学生“听”的积极性和听力效果。首先, 教师在选听力材料时, 材料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听力水平, 应选择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系列材料, 可以先从单词入手, 然后逐步过渡到短语、句子、段落。其次, 听力材料不宜太长, 切忌长时间让学生处于听的状态, 欲速则不达。教师可以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在听前进行适当的讲解,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心。再次, 让学生听不同人士的朗读材料, 以便适应不同的英语口音。教师选择听力材料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选择符合初中生知识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文章, 使学生在提高听力能力的同时, 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价值观。
四、熟记掌握中学英语听力理解的答题技巧
1.听前的合理导入。让中学生了解英语听力训练材料的背景知识, 让中学生熟悉听力材料的情节, 帮助中学生排除英语听力方面的障碍, 如生词、短语等。
2.听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一定要放松心情去听, 享受听力训练的乐趣。如果紧张, 可以先做深呼吸, 然后再看听力材料, 看时要大体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 把握其主攻方向。
3.听力训练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好每段材料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因为这两处是情景信息集中最多的地方, 要合理分配注意力, 捕捉重要词或关键词及短语, 同时学会根据上下文来猜测或推敲生词词义, 并掌握其文章或短文大意等。
4.每听完一段对话或独白后, 应迅速整理和回忆所听过的英语听力内容, 耐心细致地检查、核对,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答案作出正确的选择或判断, 力争一步到位, 有效地完成听力训练或测试的任务。
5.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必要的记录, 尤其是数字和人名, 根据说话人所谈的内容, 抓住关键词, 推断交谈者所在的场所、身份。要培养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五、加强听力教学, 开展第二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量用英语教学, 安排好听力训练,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深入浅出的口语听力训练;同时多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利用好第二课堂, 增加学生接触鲜活英语的机会, 比如听英语磁带、英语歌曲、英语广播、英语演讲, 看原版电影、英语学习片, 参加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沙龙等, 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中的无限乐趣。
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基础知识;听力习惯;良好心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听力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趋提高,因此提高中学生听力水平也势在必行。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体会到,中学生英语听力主要存在着语言知识障碍、文化背景知识障碍、听力习惯障碍以及心理因素障碍。中学生在英语听力过程中,只有学会克服这些障碍,才能真正提高其听力水平。要克服这些障碍主要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强英语基础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教育
要加强英语基础知识教育,首先必须扩大熟知词汇,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应用所学词汇,做到在不同场景多接触词汇,全方位感知。通过广泛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熟悉词形,掌握词意,还可以对每个词有具体入微的感性认识。这样,便能对词汇在不同的场景中有敏捷的反应。增强语言基础知识还必须对语音、语速、语调有相当的了解。揣摩说话人的语调,可以达到理解的最佳效果。最后还要加强语法的学习。对中学学习的一般的常用语法予以深刻的理解。如听力材料中虚拟语气的构成、用法及内涵有全面的了解。
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点滴渗透,在听力训练之前,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 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针对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听力理解困难,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听力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1.听之前对所听的材料进行预测,而后带着材料后的问题有目的去听。根据即将听到的材料的标题和材料后的练习进行预猜,使他们的短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在大脑中储存的这方面的信息调动起来,使它们有目的去听,做到心中有数。
2.学会抓中心词、中心句。听力材料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对话和短文。在听对话的时候要求学生关注答句,因为在对话中绝大部分内容是由说话者以回答形式表达出来。听短文材料时,应高度注意短文的开头的句和结尾句,这往往是短文的中心句所在。尤其是开头句,是信息内容的引导句,它揭示整个语段将讲什么,信息内容将如何展开。
与中心句同样重要的是中心词,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听力材料中的实义词。抓住关键词,并贯穿始终,有利于整个听力材料的理解。
3.善于捕促信号词。在听力过程中,要特别地注意一些常用的信号词。如:
表示思路转向的:but,however,yet,although等。
表示顺序的:first,second,next,then等。
表示因果的:so,as a result,because,since等。
表示强调的:anyway,instead,in fact等。
捕捉这些信息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听力材料的思路,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的内涵。
三、消除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态
心理因素是影响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以一种过于紧张、焦虑的心理去听材料,会大大影响听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端正态度,认识到听力测试并不是一座逾越的大山,不能首先被它吓倒,而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听。也可以采取一些生理措施,比如在听之前闭上眼睛,使大脑空白,然后深呼吸,什么都不想,尽量放松自己,这样有助于消除心理紧张,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
还有些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躁不安,这是不可取的。应该让学生明白,少数单词或句子的不理解是正常现象。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放弃这些单词或句子,“跳”过他们,迅速地调整自己的思维,跟上听力材料,而不是因为这种情况去焦虑、担心,以至于影响大局。要明白,没有听懂某些单词或句子并不影响整段听力材料的理解,更不会影响做题。所以,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要做的是学会放松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由始至终镇静自如。
四、多听多练,在听力实践中获得提高
要想提高听力水平,仅仅靠理论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把理论贯穿于听力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听力水平。也只有在掌握全面的听力技能技巧知识的前提下,多听多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听力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总之,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学生听力的障碍并以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克服,传授学生正确的听力训练方法,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听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克服在听力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真正提高听力水平。
责任编辑 一 觉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第12篇
听力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 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在学生听力理解中, 存在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语言问题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 特别是英美语音差异。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 如常把/d/+/j/读成/dv/, did you听成了/d Idvu/, help me/`hel-mi/, made of/`mei-də/, 学生便无所适从。另外, 学生掌握词汇的数量和识记的能力也影响听力理解。
2. 逻辑思维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听材料内容的联想、判断、记忆、分析、综合等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依照语法和逻辑知识识别材料中有意义的信息, 排除干扰项,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可惜大部分的学生因为欠缺对英语一定量的积累, 还不能达到对英语语感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3. 听力习惯问题
听力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关键意思, 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抓住全文的主要内容。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以后, 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 力图把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听懂, 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 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4. 心理因素问题
学生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 受到客观因素如在教室、语音室与户外听的效果不一样等, 和主观因素如因为个别单词的障碍造成紧张焦虑的心理, 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容易出错,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 丰富知识并同时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和实践过程。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1. 打好发音基础, 加强词汇积累
发音基础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不规范的发音不仅影响信息的输出, 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接受信息的质量。因此, 教师应在学生做发音单项练习时有计划地传授一些语音基础知识, 如音标的正确发音部位;语音规则;英语语流中出现的连读、重读、弱读、略读等。同时进行大声朗读训练, 让学生多听多读, 速听速读增加语感, 使每一个词句的音、形、意在其脑海中迅速统一起来。此外, 要督促、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角色在不同场景下的说话语气、语调, 注意模仿能力的培养。
词汇障碍也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困难之一。学生常常因为缺乏常用词汇或对英语常用词组、口语中习惯用语不熟悉, 影响听力理解。因此, 教师要强调词汇积累的重要性, 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语音规则记忆单词。
2. 把握问句的核心, 训练整体理解的能力
把握问句的核心, 排除对话中出现的干扰项, 寻找问句中的最佳答案。在“对话理解”中, 通常学生将听到一组男女对话, 要求学生从试卷所给的答案中, 选择听到一个与该对话有关的问句后的最佳答案。在答这类题时, 学生应先抓紧时间把试卷提供的选择答案迅速阅读1~2遍, 在脑海中对试题形成基本印象, 在听录音的过程中, 抓住对话的关键内容, 以求对对话有个基本理解, 从而选出最佳答案。
3. 营造语言环境, 强化听力意识
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创设语言环境, 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 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听、说英语的学习氛围。努力排除母语的干扰, 教师可用学过的英语讲解新词、新句型和课文。如我在教课文时, 会先用学生学过的英语解释课文里的一些句子, 然后请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文录音, 并回答几个中心问题。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的积极性, 听力能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同时, 我还鼓励学生课外多听英语录音、广播、电视节目等;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如参加学校的《趣味英语》选修课;广泛利用原版原声资料, 如在教学人教新课标Module 3 Unit 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和Module 8 Unit 4《Pygmalion》时, 先在讲授新知识前向学生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情境的影视片段, 以一种直观而形象的方式, 激发学生观看电影并训练英语听力的兴趣。这些内容丰富, 种类多样的活动, 都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听外语的氛围, 对提高英语听力很有帮助。
4. 拓展背景知识, 改变思维方式
听力材料所涉及的知识, 并不一定是单向的, 通常是诸方面知识交织在一起, 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知识, 也有英美历史背景知识。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 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科技发展等知识, 才能触类旁通, 多层次、多角度、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同时也要掌握口语交际用语及常用的俚语、成语等, 拓展学生的视野, 改变中国式的思维方式。
5. 克服心理障碍, 培养良好习惯
听力材料中的生词是学生听力理解的重要障碍, 因为一遇到生词, 他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生词上, 而忽略了对句子的理解, 造成心理过分紧张、逻辑思维不稳定, 直接影响对整篇材料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前提。在做听力练习前,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精力集中, 安定情绪, 保持自己头脑清醒, 同时告诫学生, 如果一篇材料仅有三四个不熟悉的词或词组出现时, 要学会放弃, 以免影响听下面的内容时的情绪和速度。
三结束语
总之, 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反复循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 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找出学生听力的障碍并以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克服, 传授学生正确的听力训练方法, 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听力技巧, 真正提高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