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核病的症状表现1.肺部结核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2.胃部结核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3.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 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4.肠结核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应警惕肠结核存在的可能性。二、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核病的易感者主要为小儿,小儿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成人患者,尤其是家庭内传染极为重要接触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小儿的结核病感染率发病率与患病率都较一般小儿显著。为高北京儿童医院 1962~1965 年调查接触小儿患病率高达 6.5%,比一般同年龄小儿高出 40 倍左右,因此防止结核病人接触儿童对小儿结核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小儿时期初染结核病易形成血行播散和结核性脑膜炎,对小儿原发性肺结核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进一步降低结核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小儿初染结核病是成年期续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控制和消灭结核病必须十分重视小儿结核病的防治。1.加强初级保健要依靠城乡基层医疗网的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医生包括农村医生的作用。临床证明结核的发病与小儿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应注意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麻疹百日咳的预防等措施。2.发现病例及早防治早期发现是患儿早期治疗的先决条件。定期作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小儿,其感染率发病率与患病率都较一般小儿显著。为高根据北京儿童医院 1962~1965 年调查接触儿童患病率为 6.5%,而同时期集体儿童的患病率为 0.15%。又根据对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儿平均 13 年随访观察,其累积患病率为 6%。因此通过接触者检查小儿有无结核感染或患病是早期发现结核病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在 OT 反应呈强阳性的小儿中要特别注意做早期发现工作,结核病虽是一种慢性而极顽固的传染病,但如能及早诊疗认真随访是完全可以痊愈的。3.进行宣教,重视隔离进行广泛卫生宣教工作,使群众对结核病有正确的认识作好结核病人家庭的消毒隔离工作。保护小儿,使不受传染。集体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的保育员及教师应定期检查有无结核病,一旦发现活动性病人应离开工作岗位,并彻底积极进行治疗。家庭内雇用保姆或聘请补习教师应先进行胸部 X 线透视,保证无结核病。此外注意其他预防措施,如乳牛的管理乳品消毒,婚前检查,孕期检查,宣传不随地吐痰等。4.卡介苗(BCG)接种 1908 年卡氏(Callmette)和介氏(Guérin)二人应用牛型结核杆菌在 5%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 13 年 230 余代的反复培养,病菌失去致病的性能然后制成菌苗(卡介苗 BCG),接种到人体使受种者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三、小儿结核病的偏方妙方一:百合味甘性微寒,具有滋养强壮,养阴止嗽,清心安神,利大小便,止涕泪等功用.适用于神衰、虚烦失眠、咽痛、咯血,又为润肺止咳定喘的要药.故用百合 30g,瘦猪肉 200g 切块共煮烂熟,加盐调味食之,可治疗肺结核低热、干咳等证.妙方二:白木耳味甘性平,具有清热、润肺、生津、养胃、滋阴、益气活血、补脑强心等功用.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痰中带血,潮热,咳血等.故用白木耳 6g 水浸泡一夜洗净,加冰糖适量,上笼蒸 1 小时即成,早晨空腹服食每日 1 剂,可治肺结核潮热咳嗽咳血.妙方三:燕窝味甘性平,微咸,具有补肾、养肺阴止咳化痰的功用.适用于咳嗽咳血等,治疗肺阴虚以干咳、盗汗为主要症状的肺结核.用燕窝 6g,银耳 9g,冰糖适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