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需要范文
非医学需要范文(精选7篇)
非医学需要 第1篇
1 树立做人的理念, 学好护理专业
高职护理教育中应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 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人生追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校制定了护士行为规范及护士誓言, 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德、智、体方面的培养,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使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 开展多元化护理教育
护理既是一门精湛的科学, 也是一项完美的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这就意味着护士必须掌握多元化的护理,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需要, 按照不同特点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护理[1]。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 我国的护理教育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依据国情, 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使高职护理教育最终与现代医学教育同步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护理队伍整体学历偏低、素质偏低、护理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
3 树立创新意识, 加强高职护理教育
教学内容创新:优化课程体系, 调整课程设置。我校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增加护士人文修养与公共卫生学科以适应新的护士模式的转换。以护理程序为中心, 在基础护理学、护理临床教学中改革护理教育模式, 将护理教育与治疗、预防、康复、保健教育相结合, 形成了系统化整体护理教学体制。教材进行改革:每年针对部分章节内容教学评估, 依据现代医学需要, 编写新的讲义。
教学方法创新:依据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创新, 即汲取了传统“讲授法”之精华, 又大胆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 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的。一张试卷决定了学生的全部, 这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强操作技术的训练, 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文明礼貌的言行、端庄大方的仪表、健康的体魄,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 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要顺应世界护理发展的总趋势, 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情, 发展有特色的护理教育事业。今天的护理教育者任重道远, 肩负着承上启下, 开拓进取的任务。为此, 为适应现代医学需要, 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非医学需要 第2篇
甲方: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主任姓名:
乙方:乡镇服务站B超工作人员姓名: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
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明确各科室责任义务,本
站特与相关责任人签订责任书。
一、双方职责
甲方职责:
1、全面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
条例》及《关于加强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若干规定》,并认真贯彻执行。
2、严格执行《林西县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有关规定》。
3、对特殊情况需实施医学胎儿性别鉴定的孕妇转上级计划生育
服务机构。
乙方职责:
1、认真执行《林西县非医学需的要胎儿性别鉴定的有关规定》。
2、B超室、不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B超室对妊娠14周以上孕妇使用B超,须进行专项统计。
二、奖罚参照《林西县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有关规定》
“非正统医学”在美国 第3篇
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由于西医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尤其对诸如哮喘、慢性疼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束手无策,而中医等辅医却有其独到之处,星移斗转,辅医便逐渐登上“大雅之堂”,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欢迎。“嗅觉敏锐”、唯利是图的保险公司“见风使舵”,也开始考虑愿意支付某些辅医诊疗项目。今年,华盛顿州首开先例,成为全美第一个为接受有执照的辅医诊治者付保的州。此外,现代医学倚重仪器检查化验,忽视了人的本身与情感,患者往往被当成“疾病的乏味的载体”,医师接诊时冷漠、草率,让病人愈加失望、痛苦,甚至难以忍受;而辅医却保持着医患间传统的那种较亲密的关系,这也是促使人们趋向、青睐“民间医学”的原因。据芝加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内科病人每7分钟就要在3个检查室内奔走穿行;医生不耐烦地听取病家的主诉,平均14秒钟就要打断患者的叙述。相形之下,辅医的诊治过程较长,其间始终有言语沟通和情感交流,这给了病人安慰和温暖。
据统计,90年代大约有六千万美国人用过16种主要辅医中的一种作为治疗手段,到1993年,问津辅医的人已达全国人口的1/3强,远远超过去看初级保健大夫的人数。他们多半是背痛、头痛等慢性疼痛,关节炎、哮喘、艾滋病等免疫性疾病,焦虑性胃肠功能失调,癌症及慢性肾衰等患者。所选择的辅医治疗主要有松弛术、脊柱推拿、按摩、针炙、草药、生物反馈、顺势疗法等。就诊于辅医的人群不受年龄、性别、种族、城乡地域、个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但以青壮年(25~49岁)为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多于较低者。有趣的是,72%求助于辅医的人并不让他们的保健医生知道,大概是担心“正统”医师们不悦。据报道,目前美国国民在辅助医疗上的消费已高达140亿美元,还仅仅是出于预防保健的目的,还不包括购买草药、书籍及有关器械、装置的款项,而且这笔钱都是病家自掏腰包的现金交易,不是保险公司投保所付。足见美国人肯“生命投资”,舍得花钱买健康。而美国人每年看西医自付的那部分钞票,才128亿美元。
位于美国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健康中心,是全美中西医结合诊所之一,他们一改散发着消毒水味的地板配光秃秃的白墙——这令人生厌的典型医院格调,别具匠心地将中央大厅的四周墙壁绘上桔、褐、天蓝等色彩的沙漠风光,以反映该州的天然地理特色。待诊室则建成珍珠形,病人在候诊时可以免费喝矿泉水,阅读电子版刊物。各个诊室门上均贴着不同的中草药图,给人以重返大自然之感。笔者曾在16号诊室见一位医师正在给一位脊背痛、眩晕的女士针灸,然后又跪在她的身旁,闭目为其祷告。祈祷也是美国最常用的辅医手段之一。在18号诊室,另一位内科大夫在给罹患抑郁症的老人开草药处方,并指导他如何煎服中药。在20号诊室,正骨医师正在为一位颈椎骨折后造成持续性颈痛的患者做脊柱按摩,以几乎感觉不到的压力来改善其脑脊液的循环……该中心成立两年多来,每天都有100多人光顾,门庭若市,而且都是自费病人。他们之所以置医疗保险于不顾,是因为对“正宗”医疗的屡屡失望,虽然个人少花些钱,但不解决问题。这里的服务“与众不同”,医生们能耐心仔细地“望、问、触、听”,了解病人的心理、思想,而且也不穿白大褂,因为它让人感到冷冰冰的,是医生与患者之间隔阂与距离的象征。
原本保守的美国医师们现在也变得“开通”些了,不坚决反对辅医了,这也算是对新医学模式及病人实际需求的顺应吧。在美国医学生毕业后很难谋职的现今,辅医学生却有更多的机会挑选合适的就业机会,亦略可见这趋向之端倪。在西岸旧金山的一所健康中心,西医们也开展起辅医疗法,许多艾滋病病人和HIV病毒携带者来此就医,他们得到的那份心中的平安感觉,是历来看纯西医所从未有过的。草药、针灸、拔火罐、营养、运动等在内的综合治疗,鼓励病人脱离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的环境,每天多听听轻松音乐,投身阅读写作等等,使得大多数就诊者都卸下了心头上压着的大石头。而且,血液追踪检查也发现,这部分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较单一的西药治疗明显地减少了住院并发症,延长了生存期。
地处东岸的新泽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今年春天也正式成立了“非传统辅助医疗中心”。他们从上海引进了多项中国疗法,例如针灸、打坐、食疗、物理按摩、音乐疗法、催眠、生物反馈及体表电刺激疗法等,以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对辅医的需要。揭幕式上,宾客如云,有近千人参加,电视台及中英文报纸也都予以了报道。美国国家卫生总署1992年增设了辅助医学部,司辅医管理、导向、协调之职。该部现已批准资助对26项辅医疗法进行系统研究、观察,还出版期刊,组织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辅医信息,推动其发展,反映出目前美国辅医从民间到政府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燎原之势。
然而,辅医目前依然未脱“辅佐”性质,不能替代西医。美国各州对辅医,尤其是中医,还是持相当的控制政策。在严格苛刻的资格考试制度面前,许多英文欠佳的外来纯中医师们纷纷“翻身落马”,不能“及第”,有的州还硬性规定必须在美国的针灸学校就读三年才能取得针灸师执照,使得赴美的中医师之合法从医大受限制。可是市场的需求又很大,“地下”行医之风自然产生。对病人而言,反正看有执照和无执照的都一样是自费,便也无所谓了。故“无照”营业的辅医们的客户之多,出人意料。的确,他们之中大有名医,而有照的不少是虚名,并无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还有的西医自己不懂中医,仅凭有牌照私下雇用无照中医师坐诊,收入前者得大头,后者得小头,生意也挺兴隆。当然少数人并非医家,却也称医,招徕病人胡治一气,难免搞得鱼龙混杂。所以报上有载纽约唐人街及其他城市的中国诊所常遭突然搜检,或查非法行医者,或查违禁中药。有的抓准了,有的则是误会,弄得中医的名声受到一定的影响。故有识之士近来发出呼吁,纯洁中医队伍,遵纪守法,真正弘扬民族医学与国粹;同时,也向美国有关当局提出建议,要求停止肆意粗暴对待外来中医,改革其有关政策,以使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师取得执照,合法从业。
非医学需要 第4篇
关键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学生,因素分析,统计学
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得、解释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与服务的能力,并能运用信息和服务来促进个体的健康,通常被视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结果[1]。2008年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2]。大学生作为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本研究以蚌埠市高等院校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健康素养状况进行调查,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3年10—11月采取多阶段( 学校—年级) 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蚌埠市2所高校( 蚌埠医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 ,每所学校大一至大四年级随机抽取7个班级,医学类高校大五年级另抽取2个班级,班级所有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共发放问卷2 600份,收回2 565份,回收率为98.65%,剔除缺失数据较多和答案存在明显偏性的问卷,有效问卷2 478份,有效率为96.61%。其中医学生1 592名,占64.20%,非医学生886名,占35. 80%; 男生1 071名,占43.20%,女生1 407名,占56.80%。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性别和年级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0.341,192.039,P值均<0.05) 。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在30 min内独立完成问卷,现场统一回收问卷。调查问卷包括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2],以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重新设计的基本情况。健康素养评估分为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 34题)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30题) 、健康技能( 7题) 3个方面,共计71题; 内容包括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个方面的健康问题。正确回答80%以上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对象视为具备健康素养。
1.3采用Epi Data 3. 0软件建立数据统计学处理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并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检出率分别为12.8%和1.8%,医学生高于非 医学生,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 义 ( χ2=85.264,P<0.01) 。医学生在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及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报告率分别27. 5%,4. 3%,49. 2%,而非医学生相应为6. 0%,1.7%,42.7%。医学生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慢性病、安全与急救及基本医疗5类健康问题素报告率分别为60.1%,8.5%,3.1%,32.9%,21.8%,而非医学生相应为56.0%,2. 3%,0. 7%,19. 2%,10. 5%。医学生在3个维度及5类健康问题素养报告率均高于非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2.2医学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单因素分析生具备健康素养检出率在年级、生源地、文理科、近1 a听健康讲座次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而在性别、父母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非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检出率在近1 a听健康讲座次数、母亲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而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文理科、父亲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 P<0.05,**P<0.01。
2.3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大学生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年级、生源地、文理科、近1 a听健康讲座次数、母亲文化程度) 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健康素养主要受到年级、生源地及讲座次数影响。高年级大学生健康素养高于低年级( B = 2.446,OR = 11.54,95%CI = 7.11 ~ 18.74) ,城市大学生健康素养高于农村( B = 0.563,OR = 1.76,95%CI = 1.15 ~ 2.69) ,讲座次数越多健康素养越高( B = 0.361,OR = 1.44,95%CI = 1.20~ 1.72) 。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 χ2=3.983,df = 7,P = 0.782) 。
3 讨论
健康素养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74年Simonds[3]的论文,文章讨论了健康教育作为政策问题对卫生保健系统、教育系统、大众传播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应为各年级学生制定健康素养的最低标准。一个拥有健康素养的人能够更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4]。低健康素养导致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降低[5],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往往导致较差的健康结局; 而且低素养人群住院率比具有足够素养的人群高[6]。在医疗环境中,低健康素养的病人与医生沟通、交流有一定的困难,往往不能理解医生的指令,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7,8],甚至增加医患矛盾。大学阶段是健康素养提高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在不断固化,健康素养水平不仅影响自身未来健康状况,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对象,也影响未来的医疗质量及医患关系。
本次调查显示,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12.8%)高于2012年我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 8.80%)[8]。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是未来健康教育的提供者。医学生健康素养不仅能提升自身健康产出,还有利于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对象的健康产出。所以,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格外重要。进一步分析显示,年级、生源地、近1 a听健康讲座次数是医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医学生大学阶段接受系统的医学知识、理论及实践教育对健康素养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年级越高,接受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越多,健康素养越高; 而本研究显示,高年级非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低年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非医学类高校缺乏健康素养相关教育有关[9]。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要高于农村,与刘志浩等[10]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大学生具有主动获取健康信息意识及城市、农村来源学生获取健康信息可及性有关。
本研究显示,非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检出率较低,与南京市某非医学类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相当[11]。影响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母亲的文化程度及近1 a听健康讲座次数。杨昆等[12]研究显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会上升,尤其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母亲的文化程度对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父亲的文化程度对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父母的高健康素养水平或许有利于促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需要进一步观察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形式与内容。健康讲座可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医学类高校与非医学类高校都有必要针对健康素养举办各类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以减少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健康危险行为[13]。
非医学需要 第5篇
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省计划生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分别制定有关胎儿性别鉴定的超声、染色体和其他检测技术,以及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检查。
(2003年9月24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四条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业务,第一条为了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推动人口与计划
由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初审,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省计划
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入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等法
生育行政部门通报。
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由前款规定的医疗保健机构三人
第二条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
以上的专家组审核并出具医学诊断结果,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病残
下负责组织本条例的实施。
儿鉴定委员会或者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出具证明。
县级以上计划生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按照
除前两款规定的情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胎儿性别
各自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胎儿性别鉴定、终止妊娠手术、终
鉴定,检测报告不得含有胎儿性别的内容。
止妊娠药品等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除教学、科研机构因教学、科研需要外,购买、使
第三条禁止非医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用超声诊断仪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人工终止妊娠。
(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诊疗科目设有
本条例所称的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
医学超声项目;
(三)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超声诊断人员持
娠,是指除已被诊断为伴性遗传性疾病需要外所进行的胎儿性别
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超声医学上岗资格证书,超声诊断人
《福建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
员还应当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避孕节育超声检查需要购买超声诊断仪的,按照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购买、使用超声诊断仪,应当将超声诊断仪的类型、数量、使用场所报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超声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有禁止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醒目标识。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第七条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终止妊娠手术业务,分别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未获批准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终止妊娠手术。第八条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妇女。不得人工终止妊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三)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
重危害孕妇健康的;
(四)离异、丧偶等需要终止妊娠的。有前款第(一)、(二)、(三)项情形之一的,应当提供具有开展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结果;有第(四)项情形的,应当提供离婚证明、配偶死亡证明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同意终止妊娠证明。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手术前查验、登记,并定期向所在地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告。有本条第一款第(三)项情形需要紧急终止妊娠的,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实施手术,并在四十八小时内向其所在地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九条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妇女要求终止妊娠的,应当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已婚的,还应当提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婚育证明。第十条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孕情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孕情,做好经常性访视、咨询等服务工作。
第十一条开展接生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接生登记制
度,每月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书面报告接生登记情况,由卫生行政部门汇总后向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禁止谎报、瞒报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以外地点死亡的,监护人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报告,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立即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必要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所在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予以核查,当事人应当予以配合并提供相关证据。
第十二条终止妊娠的药品,仅限于在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零售企业不得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目录由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第十三条药品的生产、批发企业不得将终止妊娠药品销售给未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和个人。
药品的生产、批发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时,应当核查购药者的资格证明,并有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
第十四条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应当有真实完整的终
止妊娠药品购买、使用记录。
第十五条鼓励公民举报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非法销售或者使用终止妊娠药品等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对举报者应当予以保密。对举报内容属实的,所在地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予物质奖励。
第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三条第一款、第四条第三款、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使用超声诊断仪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器械,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第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的罚款;属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或者违反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及时报告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对新生儿死亡证据无法查实的,一年内不批准生育。
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妊娠妇女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或者选择性别造成新生儿死亡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收回生育服务证;对持有第一孩生育服务证的,三至
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或者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计划生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五年内不批准生育;对持有再生育服务证的,不批准再生育申请,责任。并责成当事人落实一项长效节育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使用的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
学生需要挑战,而非轻易的成功 第6篇
现在已经是教育者用挑战来取代轻易成功的时候了。我们必须鼓励学生达到超出他们智力的范围的目标,并允许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必须容许学生在课堂内犯错误,而且衡量学习的标准应该是逐步的成功,而不是连续的成功。
如果冒险的结果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并带来更大的快乐,学生将会选择具有风险的事情,而不是必然的事情。这要求教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必须允许学生自由活动。(2)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完成任务所得到的报偿也必须增加。(3)创造一种既允许犯错误又支持改正错误的教学环境。前两个条件都比较容易满足,第三点是比较困难的,下面提几点具体的建议。
教师必须明确区分形成性评价与积累性评价。做练习、小评价、为获取知识与形成技能而进行的活动,是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例子。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习与发展技能。进行这样的活动应当避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定,而应强调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鼓励学生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形成性评价活动一般应提供及时的反馈,并由学生自己评分。正式进行这样的活动时,应当鼓励学生进行适度的冒险。大型评价、单元评价和综合期末评价是累积评价的例子,而且常被用来确定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行这样的评价,一般要求学生进行程度较低的冒险,而且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也可以不提供及时的反馈。
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次数应比累积性评价的次数多得多。事实上,如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为了进行评定,那么。在累积性评价上花的时间应小于在形成性评价上花的时间,约为1∶4。应该进行足够数量的形成评价活动,以提供冒险的机会,来满足那些热情最高、最喜欢冒险的学生的需要。进行形成性评价活动的次数越多,累积性评价活动给学生造成的焦虑就越小,而且引起学生反感的程度也越小。
形成性评价活动应该是非强制性的。教师应该诱导学生,而不是强制学生来完成这样的活动。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要保证评价活动与所学课程有关,而且评价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为学生提供进行集体活动的机会;在独自进行以及与同学一起进行的游戏中,应向学生提供需要进行冒险的活动;进行及时的、提供信息的、非威胁性的反馈,根据与以前相比所取得的进步或在冒险活动中所完成的学习量来确定学习的成功。
每项教学和评价活动,对最优秀的学生来说,至少应有10%~20%的内容具有挑战性。如果一个国家的智力水平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就要求所有个体所接受的任务都具有挑战性而且容许犯错误,并学会在遇到失败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如果最具天赋的学生被剥夺了接受挑战、进行冒险的机会,这是一个国家的资源开发上的最大犯罪。
进行累积性评价应该给学生“再次接受同样内容的评价”的机会。第二次机会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冒险,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改正第一次冒险中所犯的错误。如果在第一次评价中所犯的每一个错误在随后进行的第二次评价中都得到了改正,这就是真正的学习。
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冷酷的现实,我们为彻底消除学校中的失败现象而做出了过分努力,并没有培养出我们期望的具有自信心、强烈事业心和良好适应性的学生。我们为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教育情境中都取得大量成功而做出的努力,带给我们的只是成功的“廉价复制品”,而绝非真正的成功。学生的冷漠和辍学困扰着我们的教育。而这种过量的虚假的成功则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强调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而不是一点错误都不犯;奖励改正错误的行为,而不是避免错误的行为;保证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而不是让学生轻易取得成功。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所取得的最终成功,容易犯错误以及对失败做出建设性的反应,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机。而促进所有学生动机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 第7篇
“愿闻其详。”
老先生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说,人多从医学角度寻找颈椎致病原因,而鲜有关注非医学因素,此恰是很多颈椎毛病的病根所在啊———
“今天的人,低头多了,抬头少了。多少人,只顾着脚下的路,却很少抬头仰望高空。一年之中,大部分人抬头看天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甚至很久压根就没有抬过头了。星空、白云、飞翔的鸟,那些高空中的景象,早已和梦想一样,成为久远的记忆。低头多了,于是,颈椎弯了。”
“今天的人,看近的多了,望远的少了。信息化时代,咫尺天涯,一切仿佛都近在眼前,人们也更加乐意关注当下的事情,眼前的利益。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多久没有眺望过地平线了?地平线的后面,那是我们曾经多么神往的地方啊。现在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城际线,太阳早已升到半空了,我们还被挡在高楼的影子里。我们的目光,被掖在了裤腰带里。近处看多了,于是,颈椎变形了。”
“今天的人,哈腰的时候多了,挺胸的时候少了。权贵面前,势力面前,诱惑面前,美色面前,利益面前,人们习惯了弯下他们的腰杆,而忘却了,他们的胸脯,和他们的灵魂一样,本应该是高高地挺立的。哈腰多了,于是,颈椎曲了。”
“今天的人,点头的多了,摇头的少了。开会的时候,对领导的讲话,皆点头如小鸡啄米,很少能看到有人摇头,更难得听到反对的声音;讨论的时候,对专家的发言,无不俯首称是,鲜有不同的意见;表决的时候,你点头,我也点头,众皆点头,蔚为壮观。当点头成为一个全民的习惯性动作,于是,颈椎也不可避免地习惯性下垂。”
“今天的人,东倒西歪的时候多了,挺拔威仪的时候少了。很多人,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睡没睡相,走没走相,吃没吃相。懒散,颓废,萎靡,不振,是常态。没有纪律,不被约束,放任自流,于是,颈椎也跟着扭曲,变形。”
老先生摇摇头,无奈地感叹,“还有很多非医学因素,导致人们的颈椎,越来越硬,越来越僵化,也越来越脆弱。今天的人,静的时候多了,动的时候少了;动心思的多了,动身子的少了;身上的赘肉多了,骨头见不着了;枕头越来越高了,梦想越来越矮了;床越来越软了,心思越来越硬了;脾气越来越大了,骨气越来越少了;忍气吞声的时候多了,扬眉吐气的时候少了……这些,都是导致颈椎畸形的症候啊。”
听老郎中所言,如醍醐灌顶。惊问良策。
非医学需要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