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酵床养猪的优势分析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发酵床养猪的优势分析(精选10篇)

发酵床养猪的优势分析 第1篇

1 发酵床养猪的特点

1.1 猪群自身很健康, 可少用药物

发酵床和猪舍是结合在一起, 猪舍可以接触到阳光, 通风透气, 容易达到适合猪生长的温度, 湿度, 使猪的生长环境更加完善;同时, 加大了猪的运动量, 使猪群的生长发育更加健康, 得病几率大大降低, 尤其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等。由于发病率的降低, 因而可减少抗生素, 抗菌性等药物的使用, 使猪生长品质更好[1]。发酵床养的猪, 吃的多, 心情好, 不仅长得壮, 猪肉的品质也优, 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猪群生长在发酵床上, 可自如活动, 活动量大, 吃菌体蛋白, 加强了其对疾病的抵抗性。根据各地应用的反应,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猪群的发病率。

1.2 无垃圾排放, 对环境没有污染

发酵床没有排出的污水, 垫料基本无臭味, 也不用大量的水去冲洗猪圈, 因此少有苍蝇蚊子等, 不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随着养猪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即现代规模情况下, 虽是生产率加大了, 但也加多了粪便, 却很难得到处理。畜禽粪便每年在达19亿t, 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每年达9亿t, 远远超出了工业排放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发酵床养猪技术, 可以将干净的圈底有机垫料填满在地面, 加之翻埋及时, 这样一来, 可以避免污水和粪便污染;同时, 在铲有机垫料时, 也没有普通猪舍剧烈的臭味。不仅如此, 很多活性的土壤微生物, 可将猪排除的粪便进行有效的降解、消除, 这些微生物就隐含在有机垫料里。但传统的养猪技术, 是将猪群排放的粪便用大量的清水进行清扫。由此可见, 采用发酵养猪技术, 不仅减少了养猪场的猪群的粪便及废弃物, 也保护了环境。此外, 地面发酵垫料是有机垫料, 类似于有机肥, 还可进行销售, 又增加了经济效益[2]。

1.3 节能保温

在冬季, 传统的养猪技术, 要保证猪群生长的温度, 因此, 采用电, 暖等取暖的措施。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 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将猪粪尿及锯末垫料等发酵分解迅速, 产生热量, 使表层温度达到25~30℃, 中心温度达到40~50℃。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取暖方面有两个优势, 第一是大大降低了养猪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3]。第二是和传统取暖方式相比, 猪舍温度变化的幅度降低, 使猪腹部感觉的温度得到改善, 更有利猪群的生长。

1.4 饲料成本降低

发酵床养猪中猪群吃的是菌体蛋白, 这些菌体蛋白是在圈底填充料中, 即菌类由猪群排出的粪便提供充足的养分, 有益菌不断地繁殖, 菌体蛋白不断形成。猪吃了这些菌体蛋白, 身体所需的营养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抗病率及免疫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 可以减少对饲料的需求或者可减少精饲料增加粗饲料, 降低饲养成本, 。发酵床养殖提供给猪舒服的生长环境, 猪生长快速, 一般可提前10 d出栏。

2 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中的材料选择

2.1 猪舍方面

传统的养猪及发酵床养猪在对猪舍方面的选择, 有共同点, 也有区别。共同点是:都采用半开放式, 方位都是坐北朝南, 且都是没有运动场的。区别在于:传统养猪的猪舍是双列式的, 每个栏的设置长5.3 m, 宽3.0 m。在走道侧, 设置1个料槽和2个乳头式的饮水器。发酵床的猪舍是单列式的, 每个栏的长度是8.5 m, 宽度是2.9 m, 在走道侧, 放置1个宽度为1 m水泥饲喂台。设置料槽2个, 对侧放置乳头式的饮水器2个。为了方便对垫料洒水, 在猪舍的中央放1个洒水器。

2.2 发酵床的制作

圈舍猪群的场地, 要考虑通风良好, 因此一般选择的方位是坐北朝南, 选择地下水位低较理想的地方。为了提高发酵床对猪粪便的分解, 要避免猪饮水时流到发酵床里。因此, 在圈舍猪群里, 需在饮水器的下面放置1个水槽, 对舍内的表面的墙体, 不需要抹水泥。发酵床的制作需4种材料, 即锯末、黄土、盐、原菌, 按照1 kg原菌, 0.45 kg盐, 30 kg黄土, 7袋/m³锯末进行配比。配置的方法:按照7袋/m³锯末进行配置, 先是向锯末中加入60%左右的水, 手用力的搅拌, 可看见但不滴水是最适宜的, 将所需的水量和锯末进行计算, 按照测的每立方米锯末的量, 把盐和黄土加进去, 将原菌放到之前计算好的水中, 在已混合好的锯末中进行喷洒, 将其搅拌均匀后在坑内填上, 最后喷洒一次原菌在表面上。冬天, 1周左右后可以使用, 夏天则2~3 d后即可使用。饮用菌的配比量, 前3 d原菌和水按1:100比例配比, 1周以后按1:300比例配比, 以后每间隔1周水的比例上升300, 直到1:2000比例为固定饮用量。

2.3 管理发酵床技术

发酵床的管理也是一门技术, 要考虑很多。一是要考虑饲养猪群的密度。为保证发酵床可充分快速达到降解, 消除猪的粪尿的效果, 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 应严格把控猪的饲养密度, 不能使猪的饲养的头数在单位面积过多, 每头猪一般是1.2~1.5m²的占地面积。二是要考虑猪群的健康, 为了降低猪的呼吸道疾病得病几率, 床面不可太湿或者太干燥, 建议可以喷洒活性剂在床面, 要定期进行此工作。三是进入到发酵床的每一批生猪, 都要将其在体内体外的寄生虫清除透底。四是发酵要确保进行顺利, 要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保持正常, 多注意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必要时添加活性剂。五是若猪生病, 可以给在发酵床上的病猪直接用药, 不会影响到发酵床, 但一定切记不可将抗生素等药物直接在发酵床上喷洒。六是每批猪出栏时, 发酵床的床菌会有10 cm左右的减少, 需及时填满减少部分, 不用清理。一般情况下, 发酵床有5~7 a的使用寿命。七是猪粪不要在表面裸露, 每天都需要1次填埋。夏天猪舍通风时, 可将前后窗打开, 冬天通风, 可在中午将天窗打开。

2.4 关于发酵床猪和传统猪中饲养的管理

关于发酵床猪和传统猪饲养方面都是相同的, 如饲料、预防性用药等。

3 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饲养优势分析

3.1 两种养猪模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猪的不同的生理阶段, 经过试验证明, 达到大猪时, 猪每天普遍增重量是不同的, 采用发酵床养猪, 可每天增重150 g左右, 而传统的方法养猪, 则每天可增重100 g左右。经过两种养猪模式数据的比对, 猪的每天增重量, 最后重量等指标,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出的数据更优质, 而且传统养猪的方法下, 猪的体重差别也比较明显。所以,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 养殖的效果更为明显, 值得使用并推广。

3.2 粪便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猪排出的粪便中含有氨等有害的气体可得到有效的分解, 降低, 是因为有益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 会产生一种物质。有害气体被锯末吸附后, 猪舍的臭味减少, 对猪的粪便等也不用清扫排出, 锯末吸附了有害气体, 不再需要对猪粪尿进行清扫排放, 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对污染环境的影响大幅度降低。

3.3 猪的免疫力加强, 猪肉品质得以提高

首先, 大量繁殖的有益微生物, 垫料由于在发酵中, 可产生65~70℃的热量, 将绝大多数的病原菌杀死, 使病原菌的繁殖得到控制;其次, 饲养密度降低, 增加了猪的运动量, 猪的免疫力增强, 降低了猪得病几率, 从而对猪用药减少, 使猪肉的质量大大提高[4]。

3.4 猪在冬季的生长速度加快, 提升了饲料利用率

在发酵过程中, 垫料产生热量, 使水泥地面不那么冰冷, 猪身体感到的温度得到缓解, 发酵床和猪舍的温度都提升。猪的生长速度也逐渐加快。猪吃的饲料中, 改善了猪体内的优异微生物群, 促进了有机酸及多种酶等代谢, 使猪可以更好的吸收营养。

3.5 猪群发育更好, 优质生长, 更健康

试验发现, 采用发酵床技术养殖出来的猪, 更健康, 皮毛更亮, 更干净, 生活习性也都有很有规律。在这种技术下养的猪, 其吃、排泄、运动、休息都是在很自然舒服的环境下进行, 此技术下保证的温度,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 猪群也不会扎堆, 出现狂躁现象等。另外, 降低了猪群得病的几率, 使猪群优质生长, 发育也更好。

3.6 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一方面是发酵床养猪对饲养费用的减少, 如水电、药物等;另一方面, 产出更加可观。经过调查表明, 同样的投入费用, 采用传统的方法和采用发酵床技术方法, 生产情况却大不相同。采用发酵床技术养出的猪更加壮大, 可以每头猪多出46.12元的利润。

3.7 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

我国的猪群养殖业得到发展的一个必要趋势是规模化、集约化。近年来, 我国的养猪业迅速的发展起来, 不断扩大了养猪业的规模。养猪场的生产率, 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 猪群排出的粪便及污水等排泄物, 废弃物也越来越多, 如果处理不科学, 对周边的水质及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如果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养猪场, 本身猪群的排泄物的处理难度就很大, 加上处理时花费成本高, 所以, 要推广目前的猪群排泄物的处理办法很难。

和传统养猪技术相比,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 猪群产生的粪便排泄物不需要清理, 所以污水、排泄物等任何的废弃物都不用从养猪场排出。此技术的应用, 可以有效缓解, 吸收消除猪的排泄物。在垫料中, 土壤微生物含有很强的活性隐藏, 可将这些排泄物进行有效的分解, 可以大大降低猪粪污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且在微生物发酵菌的作用下, 吸收了很多猪的粪便, 通过发酵, 优质的有机肥就生成, 这种有机肥还含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因此可用于还田, 产生经济效益。可见, 这样做不仅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处理, 还节约了资源, 使资源可循环使用。

发酵床养猪技术为猪提供了更加适合的生长环境, 猪吃的是菌体蛋白和有益菌, 使猪自身的抗病免疫力加强, 猪的用药量减少, 因此, 猪肉的质量也大幅度的提升。

摘要:阐述了在发酵床养猪及传统养猪两种养殖模式下, 对猪的材料的选择, 猪舍的生长环境, 养猪所达到的经济效益, 优质猪肉的生产等进行分析, 阐述了发酵床养猪的特点, 并分析了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的价值。

关键词:发酵床,传统养猪,优势

参考文献

[1]蒋建明, 闰俊书, 自建勇, 等.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 2013.41 (9) :173-176.

[2]李跃进.关于发酵床养猪特点及操作工艺的几点认识[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 (1) :113

[3]陈绿素, 彭乃木, 郑秀兰, 等.生物发酵舍零排放环保养猪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关键[J].畜禽业2010, (7) :32-33.

发酵床养猪的优势分析 第2篇

【关键词】发酵床养猪;调查与分析

随着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力度的不断加大,生猪养殖模式逐步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规模养殖比重逐年提升,实现了生猪养殖与环境友好相协调,破解了制约规模养殖发展难题。现对发酵床生态养猪做一简述。

1 发酵床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和传统方法相比较,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可将其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三省”:是指省水、省料、省劳力。因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栏时间缩短8~12d。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还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费用减少 8~15元/头。

“一增”:即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好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传统养猪的畜舍为水泥地面,需要人工清理粪便,用水冲洗粪便,尤其是万头猪场,随意排放大量粪尿,造成环境的极度污染。生态养猪和传统养猪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粪便的零排放,无污染。例如,一个投资500万元的猪场,处理污水一项就要追加200万~350万元的投资;一个年饲养600头母猪、出栏万头肉猪的规模化猪场,日排出污水量为l00~150t,年排出污水量为3.65万~5.48万t,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生态养猪完全依靠菌体对猪粪便和垫料的发酵分解作用,将粪尿完全分解,不需要冲洗,解决了过去浪费水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生态养殖饲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蒙城县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生猪养殖场中推行发酵床养猪技术,目前已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生猪健康环保养殖。

2 发酵床养殖技术观点

经过多批次的试验,目前生态养猪基本饲养模式的饲养管理主要技术观点如下:

2.1 利用空气对流和太阳高度角原理,因地制宜的建设猪舍

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空气的流向建设猪舍,辅助设置卷帘机等可调节通风设施,用以控制猪舍空气流向和流速。猪舍房顶及窗户充分考虑太阳的日照规律,使其适合养猪生产的需要。

2.2 利用生物发酵原理处理粪便,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垫料床成为发酵微生物高效的繁殖场,是生态养猪技术的核心。

2.3 利用温室和凉亭效应,改善猪只体表温度

冬季将卷帘机放下,整个猪舍成为一个保暖温室,同时发酵床也产生相当热量,使猪只腹感温度有很好的改善。在环境温度达到零下10℃时,舍内发酵床仍可保持温度在10~l5℃之间,对于中型以上的猪,这个温度完全可以安全过冬,不需要任何能源的消耗。同样,在夏季,由于几乎全部敞开窗户,形成了扫地风、穿堂风等类似凉亭的效果,猪只感觉非常凉爽。

2.4 利用有益菌占位原理增强猪只抵抗力,提高饲养效率和猪肉品质

病原菌致病的基础是病原菌达到相当的浓度。由于生态养猪模式中垫料床上发酵微生物等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在垫料床上、空气中甚至猪舍的各个角落里都弥漫这种有益菌,使有益菌成为优势菌群,成为阻挡病原菌的天然屏障。同时垫料和猪粪尿的混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产生的热量可达到40~50℃或更高,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有利于杀死寄生虫、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保证猪只的健康。如蓝耳病病毒在56℃条件下20min就可以被杀死,伪狂犬病病毒在4~37℃条件下1~7d就会失去活性,猪瘟病病毒在60℃条件下2h即失去活性。而垫料经过翻动发酵最高温度可达65~70℃。

以上技术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3 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推广面的不断加大,发酵床养殖业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要做相应的解决。

4 结论

生态养猪是一种新的养殖方式,用玉米秸秆做填充,用锯末或稻壳做垫料,使农业和牧业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大农业。在生猪养殖中切实实现环保养殖,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参与协调、支持,使施工建舍、原材料供应、加工、种公猪引进、选育、饲料科学配制、防疫保健、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个产业链,真正解决畜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实现健康高效养殖和畜牧業的节能减排,增加养殖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伟. 南方地区夏季发酵床养猪管理技术[J]. 科学种养,2011, (07)

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殖的比较优势 第3篇

通过对郊区周边养殖户摸底, 选择经济条件好, 有经验的连云港市开发区隔村刘红卫猪场进行发酵床养猪和传统养猪方法对比试验, 整个试验按照生猪的营养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疫病防治程序标准化的要求进行。

2010年1月6日, 在刘红卫猪场进行发酵床养猪 (以下称试验组) 和传统养猪方法 (以下称对照组) 对比试验。分成两阶段计算效益, 前期投资和养殖期效益, 对照组前期投资按当时市场价格计算, 试验组前期投资按刘红卫实际投资计算。选择20kg左右的仔猪200头分为两组, 除饲料不同外, 两组试验猪品种、饲养管理、防疫完全一样。试验组饲料没有添加药物和促生长剂, 其他营养成分不变, 生猪90千克出栏。整个试验由一名饲养员负责, 发酵床养猪减少用工费用没有计入本次效益分析中。通过对比试验, 分析如下:

1 测算依据

传统猪舍建设300元/㎡, 发酵猪舍350元/㎡ (需要挖80cm深发酵床, 不需要打水泥地坪) , 垫料60元/㎡, 饲养密度:育肥猪1.5头/㎡。

2 降低成本效益

2.1 前期投资

详见表1。

2.2 养殖成本分析

详见表2。

对照组100头猪总成本为:0.23万元+5.49万元=5.72万元, 试验组100头猪总成本为:0.33万元+5.13万元=5.46万元, 试验组比对照组减少成本为:5.72万元-5.46万元=0.26万元。由于试验组用生态养猪模式体形好, 无药残销售价格比对照组可多卖0.2~0.4元/千克, 100头猪多卖了2000多元。

发酵床养殖比传统养殖模式每饲养百头猪增加收入4600元。

2.3 传统养猪猪粪与发酵舍垫料收益对比

传统养猪猪粪收益 (以每头猪每年40元计算) :40元*100头=4000元。

发酵舍垫料收益 (以0.5吨/㎡重量、发酵舍垫料200元/吨计算, 每出栏百头猪) :0.5吨*150㎡75吨*200元1.5万元÷3年=5000元/年。

垫料收益说明:新型养猪舍垫料一次投入可用至少2年, 2年后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下, 即成为天然的有机肥料。

发酵舍垫料收益比传统养猪猪粪每饲养100头猪收益多1000元。

经济效益:发酵床养猪模式与传统养猪模式每百头猪增加效益5600元。

3 社会效益

3.1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后,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土壤微生物, 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 不再需要对猪粪尿采用清扫排放, 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 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养猪场, 真正达到养猪零排放的目的。猪舍里不会臭气冲天和苍蝇滋生。

3.2 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肉品质

浅谈发酵床养猪法 第4篇

一、生物发酵床的建造

我县规模猪场的保育猪舍和育肥猪舍一般宽9米、长40米,保育猪舍采用双列式,育肥猪舍采用单列式,发酵床高约1米,5米3垫料(垫料由稻壳和锯末按1∶1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中使用山东亚太中慧集团生产的粉状和液体发酵菌种各1千克,进行堆积发酵后平铺于建好的发酵池内。保育猪舍和育肥猪舍发酵床具体建造方法如下:

1. 保育猪舍发酵床。在猪舍的正中建3米宽、1米高的水泥平台,中间留1米的送料道,左、右两边各留1米宽,用于放自动料槽和饮水器。连接水泥平台的发酵池各宽2.8米,池底垫0.2米厚的细沙,其上垫0.8米厚的发酵料(即处理好的稻壳和锯末)。发酵床每隔3.3米长用钢筋网隔成一栏,每栏饲养保育猪20头。

2. 育肥猪舍发酵床。在猪舍内阴面建3米宽的水泥平台,靠墙留1米宽的送料道,余2米宽用于放自动料槽和饮水器。发酵池宽6米,每3.3米长隔成一栏,每栏饲养育肥猪20头。

二、垫料和发酵菌种的选用

1. 垫料的选用。垫料应选用优质干燥的稻壳、锯末和米糠,禁止选用潮湿、霉烂变质的原料。稻壳和锯末的比例为1∶1,米糠做培养基的营养物。

2. 发酵菌种的选择。发酵菌种一般选择有正规批号,有益菌的种类多、含量高的复合制剂(复合制剂中既含需氧有益菌,又含厌氧有益菌)。我县睿农牧业有限公司猪场选用的是山东亚太中慧集团生产的发酵菌种。

三、发酵床养猪的饲养管理

1. 发酵床圈舍养猪不需要每日冲洗圈舍地面和进行消毒,但也必须按常规程序进行日常管理,每日将粪便翻埋,不使粪便裸露于发酵床表面。如发酵床表面干燥,在3~7天内用喷雾器加少许原菌液喷洒,并用遮阳网覆盖,开窗通风,促进菌种正常繁殖;如发酵床下沉5~10厘米,必须及时添加垫料;如发现发酵床表面板结,每3~4天用叉子翻动1次,这样正常管理和使用发酵床才不会出现问题。

2. 春秋季节气候温暖,适时开窗通风,利于猪只的生长发育。夏季天气炎热,温度过高,发酵床猪舍必须安装降温湿帘和抽风设备,用来降低圈舍温度。另外,为了降低发酵床表面温度,可铺垫一层厚20厘米左右、密度较大的锯末,阻止发酵床内部温度上传,进而降低圈舍内温度。冬季时因保温圈舍封闭较严,为了降低圈舍内湿度和浊气浓度,每天应进行两次短时间开窗通风,通风时间最好选在10~16时。

3. 堆积的猪粪要及时分散,否则发酵作用不佳。清理出来的较多湿料要转移到没有粪尿的产热部位,挖深20~30厘米把湿料填入铺平。填埋处也应多点分散。取出的干热料添加到猪粪尿较多处。

4. 在管理方面,禁止对发酵床喷洒消毒剂,以免杀灭有益菌,降低发酵床的分解能力。发酵床猪圈就是微生态圈舍,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有益菌的抑制,猪肠道疾病的的发生率也随之下降。

四、发酵床养猪优点

1. 发酵床养猪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规模化养猪虽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产生的粪便、污水却难以处理。采用发酵床养猪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将猪排泄物分解降氨,不再对猪粪清扫排放,也不会产生大量的冲圈污水,从而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2. 减少应激,提高猪肉品质。在当前养猪生产中,猪群的应激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养猪场(户)。发酵床猪舍通风透气,温湿度均适合猪的生长,减少了应激。再加上发酵床养猪满足了猪只拱土的习性,运动量增加了,能促进猪健康生长,减少发病,抗生素的使用量下降,避免了药残和耐药菌株的产生,猪肉品质也得到很大提升。

3. 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增加饲料利用率。长期以来,我们为克服冬天寒冷而大量使用保温装置和设备,以求获得较好的养猪效益,但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猪只体感温度,同时还增加了采暖费用。利用发酵床提供温和的生物热,克服了冬季寒冷对猪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冬季饲养育肥速度,既节省能源,又提高效益。由于发酵床的使用,猪只健康地生长发育,饲料的转化率提高了,料肉比进一步降低。据试验,在舍外温度为-2℃的情况下,舍内温度可达14℃,发酵床温度可达28℃。猪平均饲养期可以缩短7~15天,每头猪可节省饲料15~25千克。

4. 节工省本,提高效益。发酵床养猪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原来一个劳动力可饲养400头育肥猪,现在能养800头。发酵床养猪可节约水90%,平均每头节省水费6元,节约用工费3元,节约药费10元左右,在规模养猪场应用这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5. 变废为宝,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锯末、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均可作为发酵床垫料原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变废为宝,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发酵床养猪技术要领及利弊分析 第5篇

1 发酵床养猪法的概念

所谓发酵床养猪法, 就是以锯末和农作物副产品等为垫料原料, 在垫料上接种芽孢杆菌等多种复合有益微生物来制作发酵床, 利用有益微生物菌落的发酵, 使猪排在发酵床上的粪尿进行分解和转化, 消除和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并通过圈舍改建, 为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使猪健康快速生长的一种无污染、节能、高效的科学养猪方法。由于该技术引进的渠道不一样, 而且应用推广的时间较短, 目前叫法不尽一致。因此, 有生态养猪、生物环保养猪、清洁养猪、微生态养猪、懒汉养猪、零排放养猪等各种叫法, 其本质一样。叫发酵床养猪更为科学。

2 发酵床养猪的技术要点

发酵床养猪法的关键和技术要领归纳起来, 主要体现在“建圏、选种、做床、管理”。

2.1 合理设计猪舍

应用发酵床养猪法的猪场或小区在选址、场区规划布局没有特殊要求和变化, 主要是圈舍建设有一定的要求, 以利于夏季通风散热和保持床体合适干湿度为原则。

2.1.1 猪舍平面设计

猪舍东西走向, 宽度8米;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为20~50米。猪舍内为单列式布局, 北边为人行走道, 宽1.0米;栏内靠人行通道修排水槽, 排水槽宽15~20厘米;排水槽与发酵床之间为水泥饲喂台, 饲喂台靠排水槽一边要低1%的坡度。饲喂台宽为1.3~1.5米;发酵床宽5.5~5.7米, 一般至少应在4米以上, 为了便于猪群管理, 一般两间隔一栏。

2.1.2 墙体要求

发酵床养猪法猪舍的檐墙高度比一般猪舍要高。不同地区墙体高度略有差异, 气候寒冷的地区墙体高度为2.6~2.8米, 气候温暖的地区2.8~3.0米。

2.1.3 窗户要求

发酵床养猪猪舍的窗户面积比一般的猪舍要大, 离地面要低。猪舍窗户和地面面积比为1∶5~8, 一般南墙窗户大于北墙窗户。每间设置1对窗户, 每个窗户的有效通风面积, 气候寒冷的地区2.0~3.0平方米, 气候温暖的地区2.5~3.5平方米。保育猪舍窗户面积每个可减少0.5平方米。窗户下部距地面一般60厘米左右。窗户主要是起通风作用, 能完全打开最好。最好在圈舍增加风机、水帘等降温设施。

2.1.4 隔栏要求

为了便于进出垫料和猪群转圈, 隔栏最好做成活动的铁栏杆, 下部向发酵床内延伸20厘米左右。

2.2 选用菌种

选用菌种前最好先调查了解各公司生产菌种的质量和发酵效果。目前常用的菌种主要有山东明发兽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惠农公司和福建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生产的菌种。

2.3 发酵床制作

2.3.1 发酵床体制作

发酵床体的形式有地上、半地上和地下三种。床体深度一般为80~100厘米, 最低不能小于50厘米。发酵床面积根据猪的种类、大小和饲养数量的多少来计算。保育猪为0.3~0.8平方米/头;育肥猪0.8~1.5平方米/头。

一栋猪舍发酵床应相互贯通;发酵床四周用24厘米砖墙砌成, 内部表面水泥抹面;一般床体下面的原土质夯实处理。

2.3.2 垫料选择

发酵床原料碳氮比、吸水性和透气性是影响发酵床的重要因素。锯末、稻壳等符合要求。应用发酵床的锯末必须干燥干净无霉变, 不含甲醛等化学物质。实践经验表明50%锯末+50%稻壳比例组合效果是很好。

2.3.3 垫料发酵制作

垫料制作可以在猪舍外场地集中制作, 也可以在发酵床内进行。菌种不同, 其制作发酵床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现以山东明发兽药股份有限公司菌种为例介绍发酵床制作方法。

2.3.3. 1 菌种稀释扩繁

按1立方米垫料, 麸皮或米糠2千克, 固体菌种0.2千克的比例加适量水将菌种均匀混合到麸皮或米糠中进行菌种扩繁。

2.3.3. 2 垫料接种

将用麸皮或米糠稀释后的菌种混合物按比例加入锯末稻壳混合, 搅拌均匀。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搅拌, 无条件的人工搅拌, 边搅拌边喷水, 使含水量控制在50%~60%, 以手紧握垫料能成团, 松手一晃能散开, 手心无明显水珠为宜。

2.3.3. 3 垫料堆积酵熟

将接种好的垫料堆积起来发酵, 堆积高度1.5米以上, 每堆体积不少于10立方米。垫料表面用能透气的编织袋、麻袋等覆盖。在垫料约30~40厘米深处选择多处测温, 第2天可达40℃, 第4~5天达到70℃左右。经7~15天发酵, 温度由70℃左右降到45℃左右, 即为发酵成熟。判断垫料是否发酵成熟, 抓一把垫料在手中散开, 其气味清爽, 无臭、无霉变气味, 还具有一股淡淡的清醇香味。将发酵垫料摊开到床体内推平, 最后在发酵垫料上覆盖一层约10厘米厚的新鲜锯末, 经24小时静止稳定后即可进猪。

2.4 发酵床的管理

2.4.1 定期翻耙

猪有定位排便的习惯。为了使猪排的粪尿与垫料均匀接触和提高发酵床的透气性, 进猪以后要定期翻耙。进猪后从第二周开始, 每周根据垫料湿度和发酵情况翻耙垫料1~2次, 深度在30厘米。从进猪之日起每隔50天, 深翻垫料一次。

2.4.2 调整饲养密度

在猪的育肥过程中, 随着体重增加, 排泄量增大, 床体分解能力有限, 需要在育肥中期后调整降低密度, 保证粪污被分解。

2.4.3 注意通风换气

发酵床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不断有水分进行蒸发。因此要注意通风换气,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

2.4.4 发酵床维护

发酵床养猪法倡导全进全出管理猪群, 当转群或销售出后, 先将发酵垫料放置干燥2~3天, 蒸发掉部分水分, 再将垫料从底部均匀翻动一遍, 看情况可以适当补充米糠或麸皮与菌种添加剂, 重新由四周向中心堆积成梯形, 表面覆盖麻袋等透气覆盖物使其发酵至成熟, 充分利用生物热能杀死病原微生物。

3 发酵床养猪的利弊分析

3.1 发酵床养猪的优点

3.1.1 有效处理粪污, 达到环保要求

发酵床中的粪尿直接被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分解掉, 使粪污得到有效处理, 大大降低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 避免了随意排放粪尿, 造成环境污染, 达到环保要求。我们在武功县金城、长宁镇用50~70千克的育肥猪作对比试验, 测得发酵床圈舍NH3平均浓度为0.895毫克/立方米, 封闭式水泥地面圈舍NH3平均浓度为3.15毫克/立方米, 发酵床圈舍比封闭式水泥地面圈舍降低71.6%;发酵床圈舍H2S平均浓度为0.0072毫克/立方米, 而封闭式水泥地面圈舍H2S平均浓度为0.010毫克/立方米, 发酵床圈舍比封闭式水泥地面圈舍降低28.0%。

3.1.2 提供舒适环境, 提高生长发育

发酵床养猪法为猪提高了一个干净卫生、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 从而减少疾病发生, 使猪健康生长发育, 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据对武功县调查, 采用发酵床保育仔猪2940头, 死亡50头, 死亡率1.70%, 平均增重14.63kg, 头均消耗饲料22.82kg, 头均消耗饲料22.82kg;采用高床保育仔猪3130头, 死亡144头, 死亡率4.6%, 平均增重14.43kg, 头均消耗饲料24.78kg。发酵床饲养保育猪比高床养仔猪死亡率减少2.9个百分点, 平均增重有所提高, 头均饲料消耗有所下降。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在武功县观玉堂乡同期育肥对比试验, 发酵床养育肥猪70头, 平均断奶重10.53±1.22千克/头, 出栏重104.63±9.88千克/头, 头均增重94.10±10.98千克/头, 697克/天, 料肉比2.58, 死淘率1.4%;水泥地面圈舍养育肥猪70头, 平均断奶重10.74±1.41千克/头, 出栏重100.10±10.20千克/头, 头均增重89.36±9.93千克/头, 662克/天, 料肉比2.70, 死淘率2.9%。试验组的出栏重和每头平均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在增重耗料上, 试验比对照组每增重1千克饲料消耗减少0.12千克, 饲料消耗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 , 饲料利用率提高4.44%, 说明试验组的饲料利用率明显较高。

3.1.3 降低养殖投入, 实现节能增效

应用发酵床养猪大大降低养殖投入。一是节水。应用发酵床养猪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 仅需要满足猪只饮水即可, 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水85~90%;二是节料。垫料和猪粪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利用, 转化成菌体蛋白被猪吃掉消化吸收, 加之环境改善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节省部分饲料;三是节能。应用发酵床养猪可直接解决猪舍保暖问题, 从而节省了取暖设施和煤电的费用;四是节药。垫料和猪粪在微生物的发酵下可产生大量的热能, 温度升到40℃以上, 大大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减少发病率, 节省治疗费用。

3.1.4 改善猪肉品质, 提高市场竞争

据北京普尼检测中心检验结果表明, 应用发酵床的猪肉肉色红润, 纹理清晰, 屠宰率、瘦肉率均提高2~5%, 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检验, 氨基酸及其它营养含量分别提高了10~15%, 猪肉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一些地区发酵床养猪的猪肉的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肉每斤要高上几角钱, 受消费者青睐。

3.2 发酵床养猪的不足

3.2.1 垫料原料紧缺

发酵床养猪的垫料主要应用锯末和稻壳。木器加工厂大量生产各类密度板和刨花板, 附加值高, 对锯末利用非常充分, 资源紧缺。水稻主要生长在南方, 受地域限制。目前还没有寻求出理想的替代品, 垫料原料紧缺, 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加之运输不便, 成本居高不下, 要大面积应用该项技术受到客观限制。

3.2.2 技术应用局限

从目前实践来看, 该技术应用于保育仔猪和育肥猪比较理想。在其它猪的类群中应用操作不便, 有一定的局限性。

3.2.3 一次性投入较大

发酵床养猪法涉及圈舍改建和发酵床制作, 一次性投入较大, 对于资金紧缺的场户应用难度大。另外, 要求圈舍改建设计科学合理, 一次到位;对床体要勤于管理。否则, 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4 小结

发酵床养猪法是一项节能、环保、增产、增效的养殖模式和新技术, 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但目前还存在着垫料原料紧缺的限制因素, 大面积推广受到制约。因此, 建议各地政府、畜牧业务部门和养殖企业根据当地资源、技术条件等因素, 认真分析, 决策是否应用和推广该项技术。

摘要:发酵床养猪法在应用推广中既有成功的典范, 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概念和技术要点, 并进行了利弊分析, 为应用推广该技术提供决策依据。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第6篇

1 发酵床养猪的优点

1.1 无排放、无臭气、无污染

发酵床养猪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养猪, 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 不向外排放, 不向周围流淌, 依靠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分解、转化。猪舍独特的自由开闭式天窗设计, 有利于通风传热, 使冷暖空气形成对流, 底层热空气流动的同时使圈底的水分蒸发, 圈底就会保持最佳状态, 没有臭味。同时当粪、尿转化为饲料资源后被猪采食, 不用清除, 也会越来越少。

1.2 节省饲料,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由于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无机物和菌蛋白质, 而且锯屑中的木质纤维和半纤维也可被降解转化成易发酵的糖类。猪通过翻拱食用, 摄入了一定量的蛋白质和糖类等, 从而减少了精饲料的供应。另外, 由于发酵床养猪中途无需人工清粪、冲洗猪床、打扫圈舍, 既减少了饲养人员、节省人工支出, 又节省了水费。

1.3 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减少用药, 提高猪肉品质

由于猪生活在发酵床垫料上, 应激减少, 又采食菌体蛋白, 抗病力明显增强, 发病率减少, 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化养殖有大幅下降。发酵床养猪模式要求全程不添加抗生素, 减轻了药费负担, 所生产的猪肉品质明显改善, 无药物残留。

2 发酵床养猪的缺点

2.1 发酵床养猪的疾病控制问题

猪舍内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 否则将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 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虽然发酵床养猪较传统饲养发病率低, 但不是不会发生。当猪场发生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常见病毒性疾病, 或者口蹄疫、猪瘟等烈性传染病时, 连化学消毒药都不能使用, 单纯依靠隔离治疗是无法控制疫病的, 但用药就不能再发酵了, 并且病毒将长期存在于发酵床养猪猪舍的温床上, 一旦发病将损失惨重。

2.2 猪拱食垫料引起的疾病

发酵床是靠木屑、米糠等粉状物吸收猪的排泄物, 而猪有拱食的习惯, 木屑、米糠等粉状物会因为猪拱食而进入呼吸道, 造成呼吸道疾病。发酵后的垫料中存在大量的霉菌毒素, 猪只采食霉菌毒素后常引起免疫抑制, 抵抗力下降, 导致继发病增多, 饲料报酬不升反而会降低。

2.3 寄生虫病和皮肤病控制难度加大

发酵床床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左右。湿度过低不利于微生物繁殖, 并会导致猪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而湿度过高, 猪寄生虫病危害严重, 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发酵床床面由于长期不清理打扫, 使得猪只皮肤病危害严重。

2.4 猪舍占地面积大, 造成建设成本高

100m2的发酵床只能饲养50~70头猪, 每头猪占地面积约1.5m2。而目前规模化养猪可饲养100头, 现有的猪舍不能用, 而改造猪舍又需要一大笔费用。

2.5 猪舍内温度过高, 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由于发酵床养猪舍内发酵起来温度太高, 不利于猪的健康生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 本来气温就很高, 发酵散热虽然表层温度并不高, 但使猪所处的环境温度上升, 猪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有所下降。

2.6 保持菌种效率的问题

发酵床养猪的成败浅析 第7篇

1 发酵床养猪失败原因

1.1 发酵床建设达不到合理标准

有的养猪户为节省资金, 未按标准建设, 发酵床面积小, 北方冬季气温低, 菌种发酵产热少, 导致猪舍内温度低, 又直接影响菌种发酵, 不但没有发挥发酵床养猪的优势, 反而造成资源浪费, 达不到发酵床养猪的目的而造成养猪失败。

1.2 垫料湿度过大

实际应用过程中, 有饮水器的水直接流入发酵床现象, 致使垫料湿度过大, 造成霉烂坏床;而且存在冬季塑料大棚的汽溜水直接淌到发酵床里, 同样造成烂床。

1.3 不及时翻床

有的养殖户不及时翻床, 造成垫料板结, 影响有益菌正常发酵;粪便没有摊匀、深翻, 堆积在一块, 而长时间停留在表面, 不能得以分解发酵, 会产生臭气等有害气体, 达不到除臭的目的和“零”排放的标准。特别是冬季垫料温度上不来, 达不到保温的目的, 直接影响猪发育成长, 浪费饲料, 浪费能源。

1.4 冬季猪舍通风换气不好

越冬时, 有的养殖户给猪舍加盖了塑料布, 而猪舍又没有通风换气设备, 致使猪舍潮气重、湿度大, 舍内存留大量废气, 造成猪只缺氧和不舒适感, 休息不好, 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1.5 水泥饲喂饮水台面积太小

有的养殖户留饮水台的面积太少, 夏天猪只为了降温休息, 互相争抢饮水台, 造成挤踏和打架现象。有的甚至热应激, 发生中暑, 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造成损失。

2 采取对策

2.1 建标准舍床

标准化微生物发酵床猪舍, 一般采用单列式比较合适, 坐北朝南, 猪舍跨度为8 m左右, 屋檐距发酵床面高2.5~3.0 m;南北窗高2.0 m、宽1.6 m;在猪舍北端设置1.0~1.2 m的水泥走道, 1.2~1.5 m的水泥饲喂台和饮水台并向北略倾斜2%~3%。发酵床垫料池建设, 要依据地下水位的高低, 选择采用地下、半地下或地上式, 垫料池制作深度为80~100 cm、四周为24 cm厚的砖墙, 内部水泥挂面, 床体底面直接使用原有土地面, 不作硬化处理。

2.2 控制湿度

辽宁东部山区的垫料多以锯末和稻糠为主, 普遍采用1/3的稻糠+2/3的锯末混合使用, 有的用树枝、柴等粉碎做垫料, 控制好垫料湿度。

2.3 及时翻床

翻床是发酵床养猪关键的技术环节之一, 应做好及时翻床的工作。

2.4 通风换气

发酵床一定要注意通风, 圈舍一般坐北朝南, 地势稍高, “四窗”齐全, 屋顶要有隔热保温层。有条件的猪舍可以安装通风换气设备。

2.5 留足饮水台

发酵床养猪的科学与误区 第8篇

有人说从上海、南京溯源而上, 长江上中下游可以勾勒出刀耕火种、男耕女织、鱼米水乡和现代化工业园等一幅幅的素颜画。一边刀耕火种, 一边青山绿水, 刀耕火种并没有破坏青山绿水, 在西南少数民族集居的地方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生物多样性。刀耕火种和原生态的理念在环境污染肆虐的今天, 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这种落后。“丰者, 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我们不能不思考, 漂流于都市的农民工, 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传统农户养猪在萎缩, 我们失去了什么获得什么?规模化养猪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六十年来, 中国畜牧业蓬勃发展, 零钱凑整钱、养猪为过年的副业养猪依然是猪肉供给的“蓄水池”, 虽说资源节约型主体地位根深蒂固, 但是, 受到弃土离乡, 乡镇城市化的冲击。高成本、高浪费、高污染的工厂化养猪虽然受到抨击, 在母猪补贴、土地政策等实惠引诱下, 工业和地产业的积累的资金, 从注入食品加工业, 转向直接注入养猪业, 上规模上档次的新一轮养猪企业竞技开始了。猪链球菌、蓝耳病、猪流感等疫病威胁尚存, 无名高热的阴影尚在, 许多人热衷于疫苗, 甚至热衷于“本场苗”。北京、上海、东莞和环太湖的限养令, 可以看作是对规模化养猪业忽视污染治理行为的否定。可见, 现代化畜牧业所致人类社会的健康风险和环境污染, 与人类文明进程中动物福利、动物性食品卫生问题, 并驾齐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2 发酵床养猪的“零排放”

江苏省2009年在环太湖的农业污染治理中发酵床养猪因其没有污水排放被列为关键技术之一, 年度拨款2亿元予以资助。发酵床养猪经过多少年的沉寂,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牛都在各地悄然升起, 发酵床养猪从江苏镇江、吉林延边、长春, 到山东临沂、河南驻马店, 甚至北京丰台呈星火燎原之势。

没有污水排放是发酵床的优势, 深圳中宝科技劈山开路、修渠引水在江西安远县的三百山, 《辞海》有云;“东江, 珠江东支, 东源寻乌水, 西源九曲河, 均出自江西省南部安远三百山。“若不能污水”“零排放”, 安远县政府会容忍在滋润粤港居民的三百山规模化养猪?如若不是“零排放”, 致力于养猪安全新模式的中宝科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自毁江山?

发酵床养猪可以实现污水“零排放”, 科学依据简单概括为:猪排泄在发酵床的粪尿中的水分、饮水器泼洒的水, 均吸收发酵床中的显热被蒸发进入空气, 因而没有粪水, 此外, 发酵床养猪无须水冲粪道既减排又节水。

发酵床养猪并非“零排放”, 试想填充了木屑和秸秆的发酵床, 有机物经过发酵被降解为无机盐, N、P、K为植物营养素, 施肥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 过量施肥也是产生土壤和水体富营养化的病因。依然要考虑施肥、土地自净和地域载畜量问题, 依然要考虑有机肥生产、使用和流通问题, 且不能掉以轻心。

3 发酵床养猪的理念与“菌种误区”

自然发酵床的理念:原生态是自然发酵床的理念之一, 亦即利用粪便中的微生物降解粪便自身的有机物。土著就是原住民、本地人, 粪便中的土著菌自然就是残留在粪便中的肠道微生物们。

兼性好氧菌:既可以在有氧气的条件下生活也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 有氧时通过呼吸产能, 无氧时通过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 但在有氧的时候生活得更好些。这类微生物的适应范围广, 一般以有氧生长为主, 如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肠杆菌科的成员, 以及地衣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等粪便中微生物。几乎所有的动物、菌类和少量细菌偏好氧气, 几乎所有厌氧生物是细菌, 偏性好氧生物具有能量利用的优势, 也意味着暴露于氧的能力。

酵母是典型兼性需氧菌, 我们人类的细胞几乎均具好氧性, 不过在难以获得氧的时候也可以切换成乳酸发酵。但是, 整体缺氧几乎不能持续较长时间。氧气之与人生, 空气之与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且谁都知道, 但却往往被忽视。

青贮发酵利用植物表面的乳酸菌, 在厌氧环境下乳酸菌分泌乳酸等酸类物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最终乳酸也可抑制乳酸菌活动, 实现保持青饲料养分少流的效果。乳酸菌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名词, 而是指能够利用发酵性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微生物的统称, 乳酸菌多为兼性需氧菌, 在植物叶面和根系好氧环境下生存, 也可在肠道和青贮窖等厌氧环境中存在。好氧条件下, 利用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 为基质, 代谢产物主要是乳酸。厌氧环境下进行典型的乳酸发酵。

发酵床饲养技术的核心就是创造好氧环境, 木屑和秸秆都是多孔结构可以吸附空气和水分。家畜排粪的水分含量约80%, 内部厌氧, 如若和木屑等混合则可以降低水分, 且增加透气性营造好氧环境。粪便中的微生物在氧气供应充分时, 则代谢旺盛, 可以快速降解粪便中的有机物质为无机物。有机肥厂采用通气发酵技术快速生产有机肥与发酵床技术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都是创造好氧环境快速降解有机物。

乳酸菌为一类微生物的总称, 发酵床技术利用兼性需氧菌更是种类繁多且生命力强大的微生物类别, 依据我们对发酵床剖析的结果, 在300种以上,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David Relman利用分子技术证实人类肠道微生物1000万亿以上。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分离提纯鉴定降解赖氨酸菌种、利用氨氮、甲烷的菌种、产生雌马酚的菌种, 研究具有生物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是, 具有如此功能菌种并非仅仅是我们找到这些微生物。而且, 组合试验的结果也证实互作、协同的效果更明显。试想我们在发酵床饲养技术推广中添加单一菌种或若干种菌种, 在亿万微生物的汪洋大海中犹如苍海一粟, 何必多此一举。

也许你会说酒曲、酱引、酵母、面头都有作用, 而且, 人类长期在应用, 我们的菌种有促进发酵床形成的效果。以某公司的产品为例, 把菌种加到麦麸中扩散, 加水与木屑等混合。再将有升温发酵的床材铺设到猪舍中。是不是菌种的作用哪?麦麸为营养源, 与木屑中微生物何尝不能发酵, 而且, 灌水至60%, 还是近于厌氧发酵, 与发酵床实态差距甚远。某些地方, 要在发酵床加菌种的过程中, 要加粪便减少麦麸用量, 其实加粪便不只建营养源也是加菌种。所谓菌种的意义简直微乎其微, 而且, 额外添加的菌种和麦麸都会增加发酵床成本, 发酵前处理也使简单的技术变为复杂。

谁买菌种?67所农业院校谁买发酵床用菌种?化繁就简才会利于技术的推广, 如果说买菌种有意义, 无外乎买菌种者为了推广发酵床技术乐此不疲的努力。同样, 贩卖通气堆肥发酵技术菌种者也走进了同样的误区。也许你会说不买菌种, 推广发酵床技术岂不是白忙乎?为了减少中国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我们不应该有所贡献吗?

4 发酵床养猪成功的关键与技术要点

发酵床养猪的优点, 无污水排放、省力、无臭、节水、少蚊蝇, 不乏陈述, 本文阐述技术要点如下:

4.1 发酵床的天然素材

木屑因其吸水性好, 且木质素难以被分解是发酵床材料的首选素材, 在许多地方资源匮乏。稻草、麦秸、玉米秸粉、甘薯藤粉、甘蔗渣和树林落叶都可以作为替代材料。

木屑和其他秸秆材料组合也是可行的, 不仅仅是资源替代, 也扩大免费菌种来源。

素土、无土的水泥地面饲养家畜往往缺乏微量元素, 尽管可以通过饲料添加, 也难以加全。此外土壤微生物也是很庞杂体系, 素土增加微生物来源, 生物多样性, 食物网错综复杂是生态系统稳恒的关键。素土添加量5%~10%, 因粘土不透水、不透气应少加。

4.2 发酵床类型与通气环境

发酵床分为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通气发酵的重点就是不过湿, 过湿莫过于水浸, 水浸则厌氧则通气发酵停滞。因此, 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要采用地上式或半地下式, 以防被地下水侵浸。地下水位低于1.5米以下的地区, 可以用地下式, 节约建筑成本, 也便于管理。

4.3 发酵床三要素与管理

粪便堆积、雨淋、特别灌雨也与地下水浸一样, 破坏通气环境, 不利于通气发酵。不堆积、不雨淋、不水浸是发酵床成功的三要素。

猪爱清洁, 只要人类合理设计畜床, 猪可以将采食、休息和排泄区分开。定点排粪排便之于发酵床显得不合适了。仔猪时没有形成定点排泄的习惯, 有经验养猪人都知道, 仔猪随地大小便。从仔猪期开始被饲养于发酵床上, 由于粪便随时被分解, 分区显得不重要, 发酵床到处都是休息和游戏区。

农村传统开放舍如果不能很好避风雨, 也不宜采用发酵床, 北方采用塑料棚暖舍的农户, 在防雨前提下可以修建部分发酵床面。

收购农户架子猪, 集中肥育的农户, 由于猪已经形成定点排粪习性, 要及时翻转, 以防粪便堆积, 发酵停滞。

饲养密度:肥育猪1.2~1.5平方米/头, 母猪2~2.5平方米/头。在北方地区, 冬季气温低, 发酵床温度下降, 处理能力减弱要适当采用较大面积。

4.4 水泥地面与发酵床床面

改善动物福利, 发酵床提供拱食、拱翻和嬉戏场所, 温暖的床面被称为电褥子, 可采用塑料大棚养猪减少建筑成本。阴阳五行, 物极必反。夏天, 特别在江淮以南地区, 发酵热增加畜舍热负荷, 在舍内设计1/3水泥地面, 则有利于防暑。水泥地面和发酵床床面也丰富舍内环境, 有益于满足不同的行为需要。在不同季节, 猪可以自主选择适宜休息区域。

如若把水泥地面区置于畜舍的外周, 隔热式棚舍, 前后均可开敝, 以利于在长江以南地区的推广应用。

4.5 发酵床材料周转与厚度

发酵床的使用年限可以采用常年不清理模式, 仅在每个饲养周期结束时, 舍内传堆进行一次高温发酵, 约空闲7~10天。该方式不能保障全面卫生管理, 镇江有5年连续使用范例, 侥幸没出问题。厚度100厘米。

其二, 清除部分, 且将留用部分堆积在舍外, 进行高温发酵, 舍内清洗消毒, 再将高温发酵床材返还使用, 上层补充新素材。厚度l00厘米。

南方地区发酵床养猪主要技术要点 第9篇

一、概念和原理

发酵床养猪法也叫自然养猪法、生态养猪法,是近年来从日本、韩国等地处亚寒带地区国家引进的一项新兴养猪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通过添加微生物,在猪舍内建立一个“微循环”系统,对生猪排泄的粪、尿进行降解,变成生猪可食用的高蛋白营养饲料,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食物链”,既解决了猪粪、尿的污染问题,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是一种零排放、无污染、无臭气的环保养猪技术。

二、发酵床主要制作技术

1. 发酵菌种的准备。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粪便的降解效率,因此,土壤微生物菌种的采集就显得十分关键。如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可以自行采集微生物菌种,但难度较大;而最保险也最方便省事的办法是购买商品发酵菌种。

2. 发酵床垫料的制作。①垫料层组成。有机垫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锯末、木屑或切短铡碎的秸秆、土和少量粗盐。锯末或木屑约占垫料总重的90%,其质地松软,可吸收水分多。泥土要求新鲜、干净、无杂菌。②垫料层厚度。一般猪舍垫料厚度为50~100厘米,每平方米发酵床垫料重约150千克。若木屑来源不足,也可先铺30~5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或30厘米厚的稻壳,然后再铺木屑。泥土的用量约占垫料总重的5%~10%,要求使用未施过化肥或农药的干净泥土。垫料中加适量的盐有利木屑的分解,用量为垫料总重的0.1%~0.3%。③混合垫料。将微生物菌种、木屑、泥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活性剂、食盐,有条件的还可加入少量的米糠、酒糟等,使发酵层水分含量达到60%,以保证功能微生物菌种能够大量繁殖。垫料可常年不换。④活性剂的使用。活性剂使用与否视不同发酵菌种而定,有的发酵菌种活性强,一般不需使用活性剂。发酵床经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当微生物活性降低时,即可按说明将发酵菌种用活性剂稀释后泼洒到发酵床表面,以提高微生物菌种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平时若发现猪粪便堆积较多,也可再添加一些发酵菌种。

三、猪舍的建造

发酵床养猪猪舍用钢架、水泥建造,保证采光充分、通风良好。通常每间猪舍净面积约50米2,可饲养肉猪30~40头。猪舍墙高3米,屋脊高4.5米,屋顶朝南面的中部要有可开关的窗户,让阳光可照射到整个猪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到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好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猪床北侧建自动给食糟,南侧设自动饮水器,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在夏天采用水帘式通风降温系统,使猪舍凉爽。

四、发酵床的制备

发酵床分地下式和地上式两种,我国南方地下水位较高,一般采用地上式。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制备好的有机垫料。饲养几天后,因微生物菌种的发酵作用,猪舍内臭味消失,蝇蛆停止繁殖。20~30天后,发酵床底层也进入自然繁殖状态,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丝,温度可达50~60℃或更高(表层温度控制在25~30℃),猪粪发酵后成为饲料或肥料。

五、效果

1. 实现零排放,无污染。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猪粪、尿全部经发酵床生物降解,不向外排放,发酵床下的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经监测也无污染,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2. 成本低,效益高。虽然发酵床建造费用略高,每平方米发酵床约需35元菌种费用,但产出效益大幅上升。一是省水。相比传统养猪,可以节约水85%~90%。二是省工。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所以1个劳动力可批次饲养800头生猪,较一般猪场节约劳动力。三是省料。根据发酵床养猪的实践证明,每头生猪可节省饲料15%~20%。

发酵床养猪的研究及应用 第10篇

1 发酵床养猪技术概述

发酵床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在有氧条件下, 微生物迅速繁殖, 能强烈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质, 在高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被氧化分解, 产生生物热, 形成能量交换, 60~70 ℃的高温能杀死病菌、虫卵;经过矿物化和腐殖质化过程, 释放出N、P、K和微量元素等有效养分, 进行物质交换;芽孢杆菌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最终, 畜禽粪便经过生物发酵后就生成了高效优质的有机肥。

2 发酵床养猪基本工艺

2.1 猪舍的建造

2.1.1 猪舍的外部构造

一般要求猪舍坐北朝南, 采光和通风良好, 排水畅通。南面墙中部设有天窗, 南北墙底部有通风口, 形成空气对流, 利于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清新和湿度适宜。太阳光可以通过天窗透射, 采光充分, 更有利于发酵床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建议用温室大棚养猪, 因为大棚造价低, 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

2.1.2 猪舍的内部构造

(1) 每栋猪舍长30~40m, 宽约8 m。饲喂通道设在北侧, 宽1 m, 供人行走和运送饲料, 其余为饲养面积, 每4 m长加80 cm高铁丝网间隔加固。猪圈内除食槽和水槽外, 发酵床和水泥地面面积比为3∶1。在猪舍的一头留3 m宽左右作为堆放、搅拌饲料之用。

(2) 食槽设在北侧, 外侧高30cm, 内侧高20cm, 宽40cm, 其一半在猪栏外, 一半在猪栏内, 以方便饲料的投放。自动饮水器设在猪圈的南侧, 每圈设2个, 距床面30~40cm, 下设集水槽, 以防止猪饮水时漏下的水弄湿床面。食槽设在北侧, 自动饮水器设在南侧, 猪来回跑动利于发酵床表面垫料的混合[1,2]。

(3) 猪隔栏高80~90cm, 栏距10 cm, 可用钢管、钢筋或水泥条制成。

2.2 发酵床的建造

发酵床按垫料位置可分为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地上式的垫料位于地平面以上, 即用砖砌成90~100 cm高的砖池 (床体下面直接用原有土地面, 不必硬化处理) , 建成后填上垫料, 7~15 d后形成发酵床, 即可养猪, 适用于我国水位线低的南方地区;地下式的垫料位于地平面以下, 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 90~100 cm, 填满制成有机垫料, 再将仔猪放入, 适用于北方地区。微生物发酵床可用于饲养育肥猪、繁殖母猪, 也可作为繁殖猪舍中的交配场地, 保护种公猪的肢蹄。通过改造发酵床也可用于饲养肉牛、奶牛和肉鸡等 [1,2]。

发酵床的制作包括改建猪舍、制备微生物菌种、制备活性剂、制作垫料、制作发酵床等过程[3,4]。常规发酵床工艺流程[3]如下。

(1) 制备微生物菌种。

菌种的优劣直接影响猪舍粪污的降解速度和垫料发酵床的效率。高效、安全、经济、适用性更广的菌种的发现和利用是发酵床技术的关键。这些菌种可以是生活在当地的微生物, 如固定碳素的光合细菌、抑制病害的放线菌、分解糖类的酵母菌等微生物组成的群落, 也可以是已经研制出的商品化菌种。将采 (购) 得的菌种加入15 kg米糠和1/500的植物营养液10 kg加水拌匀。摊放在能遮阳挡雨的土地上, 温度为20 ℃左右, 厚度以5 cm左右为宜, 上面覆盖稻草、草帘或麻袋, 再洒上适量1/500的植物营养液, 经3~5 d, 菌丝可布满表面, 此时即可使用或干燥保存。Tam N F Y等[5]的研究表明, 商品细菌产品接种与木屑垫料有利于加快粪便的降解并使效果更加稳定。郑耀通等研发了以光合细菌群为核心, 再按一定最初数量比和芽孢杆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群等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体作为发酵剂, 效果显著。朱洪等利用堆肥浸提液作微生物接种菌剂, 不仅能加快猪粪的降解, 而且也扩大了菌种的来源。

(2) 制备活性剂。

活性剂是从植物生长点内提取, 经发酵制成, 主要用于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包括天惠绿汁、乳酸菌、鲜鱼氨基酸液等[2]。特别是在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时, 可以用活性剂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 以加快对排泄物的降解, 提高消化速度。因此活性剂的合理使用对发酵床的循环利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制作垫料。

垫料的主要成分包括木屑或锯末、稻壳、粗盐、黄土、微生物菌种和营养液 (天惠绿汁、乳酸菌、动物氨基酸、米醋等) , 其中锯末 (或木屑) 和稻壳约占垫料总重的90%, 其他10%是土和少量粗盐。将土壤微生物菌的原种、米糠、锯末按一定比例混合, 加入一定数量的含简单碳源与氮源及微量元素的微生物营养液, 混合均匀使含水量达到60%。经过4~7 d的发酵就可以制成供发酵床用的有机垫料。Oliveira P A等研究比较了不同垫料, 提出了垫料选择的原则, 应是吸水强、在太阳下易干燥以及来源经济的材料。朱洪等把木屑和稻壳按1∶1的比例混合制成垫料用于发酵。垫料中加粗盐可调节垫料离子平衡, 有利于微生物生存和木屑的分解。

(4) 制作发酵床。

把制好的有机垫料加到发酵床内, 饲养几天后, 因微生物菌种的作用, 猪舍的臭味会自然消失, 苍蝇和蛆不再繁殖;2~3个月后, 猪床底层成为自然繁殖土状态, 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体, 其温度可达到40~50 ℃。在生产过程中有时需加活性剂来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以保证微生物的快速繁殖。

2.3 发酵床的管理

总体来讲, 发酵床养猪与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 但也有不同之处,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3.1 防病驱虫

由于垫料在40~50 ℃的高温下并不能灭菌, 猪只在进圈前必须做好防疫注射, 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 以免猪在拱食垫料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

2.3.2 猪只密度

饲养密度过高, 发酵床的发酵速度就会降低, 猪的粪尿也就难以迅速降解;饲养密度过低, 猪舍的利用率降低。猪舍中适宜饲养7~30 kg猪0.8~1.2 m2/头, 30~100 kg猪1.2~1.5 m2/头。

2.3.3 湿度

经常检查猪舍垫料湿度, 中心发酵层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0%~60%, 水分过高打开通风口, 过低则喷水。一般猪舍空气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时, 病原体不易繁殖。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或高于80%时, 病原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机会增加[6]。

2.3.4 合理饲喂

为了促使猪拱翻垫料, 猪的饲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通过翻拱, 粪、尿可与垫料充分混合, 既有利于粪、尿的分解发酵和微生物的繁殖, 同时生猪也可采食部分垫料, 节省饲料。

2.3.5 舍内换气

通风换气充分是发酵床养猪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堆肥发酵温度高于70 ℃, 微生物将进入休眠状态或大量死亡, 发酵缓慢甚至停止。发酵床发酵熟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若不加控制, 温度过高会过度消耗有机质, 影响发酵维持时间[7]。故发酵床温度超过55 ℃就应采用通风或翻堆的方式加以控制。猪舍换气不畅、湿度过高导致垫料表层部分湿化, 使发酵停滞或引起异常发酵, 对猪体健康不利。

3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效果

3.1 发酵床养猪的优点

3.1.1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具有一定活性的微生物, 能够有效地分解消化猪的排泄物, 同时水分也随着发酵产热过程自然蒸发, 因此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养猪场。猪舍独特和自由开闭式天窗的设计, 使冷暖空气形成对流, 圈底就会保持最佳状态, 没有臭味。

3.1.2 降低疾病发生、提高猪肉品质

在饲养过程中, 发酵床垫料内平衡稳定的微生态区系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特别是降低了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

3.1.3 降低成本, 提高饲料利用率

采用发酵床技术养猪, 使猪的尿粪通过发酵床转化成可利用的饲料, 从而减少了精饲料的供应。根据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一般可节省精饲料10%。赵汉[7]发现, 育肥猪养到105 kg时, 普通饲养需要330 kg饲料, 而采用发酵床技术仅需230~270 kg饲料, 生长育肥期缩短了10~15 d。

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不需要每天清扫猪舍。生猪体内无寄生虫, 减少了疾病的发生。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等, 一个人可饲养500~1 000头肥猪、100~200头母猪。每头猪可节省水、电及工本费15元左右, 增收节支40元左右, 达到了省工节本。

3.2 发酵床养猪的缺点

3.2.1 猪舍建筑成本问题

与传统的养猪模式比较, 发酵床养猪技术前期投资较大, 不同生产规模的发酵床猪场应根据各地资源情况, 在保证发酵床养殖效果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建筑成本。

3.2.2 垫料的使用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锯末资源非常丰富, 而山东等省锯末比较缺乏。各地有必要根据当地资源寻找价格低的垫料替代物。

3.2.3 猪舍设计

我国南方夏季气候高温潮湿, 发酵床垫料产生的高温可能不利于猪的生长;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干燥, 发酵床猪舍中湿度容易过高, 应注意保温降湿。将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国不同地区推广, 猪舍建筑应因地制宜, 做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1]DEININGER A, TAMM M, KRAUSE R, et al.Penetration resist-ance and water-holding capacity of differently conditioned strawfor deep litter housing systems[J].Agric Engng Res, 2000, 77 (3) :335-342.

[2]KAPUINEN P.Deep litter systems for beef cattle housed in uninsu-lated barns, part2:Temperatures and Nutrients[J].Agric EngngRes, 2001, 80 (1) :87-97.

[3]柳田宏一.土着菌を利用した高床式発酵床豚舎.農技術大系 (畜卷8环对策) [M].日本:日農文协, 2002:516-522.

[4]施光发, 甘友保, 朱冠元, 等.土壤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J].畜牧与兽医, 2006, 38 (3) :59.

[5]TAM N F Y, VRIJMOED L L P.Effects of commercial bacterial products on nutrient transformations of pig manure in a pig-on-lit-ter system[J].Water management&Research, 1990, 8 (5) :363-373.

[6]阎宏, 赵保全, 蒋发斌.封闭式断奶仔猪舍空气环境状况评价[J].家畜生态, 2002, 23 (1) :18-21.

发酵床养猪的优势分析

发酵床养猪的优势分析(精选10篇)发酵床养猪的优势分析 第1篇1 发酵床养猪的特点1.1 猪群自身很健康, 可少用药物发酵床和猪舍是结合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