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女性的力量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女性的力量范文(精选5篇)

女性的力量 第1篇

一、高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并且把“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校的第一使命是培养有灵魂的人才, 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人才基础。高校要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源泉, 成为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既是高校的时代使命, 又是高校自身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高校具有高水平专业人才集聚、学科综合、科学研究资源丰富及创新性思想活跃等优势, 并且在科学、技术、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预测和建议具有前瞻性。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 是引领社会思潮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强调, 好学才能上进。必须发扬学习之精神, 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高校作为学习求知的殿堂, 一方面要发挥好大学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功能, 为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创造条件, 提供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大学的导航作用, 引领全社会“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全社会树立学习标杆。因此, 高校既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航标, 又是推动整个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在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上, 高校是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 她能够汇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在此过程中, 高校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阵地, 必定大有作为。

二、知识女性是和谐高校的重要建设力量

知识女性是指从事各级教育、科研及开发工作的女性知识分子, 她们一般具有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 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 凭借自己特有的实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

在社会上,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一道校园围墙, 隔开了社会的喧嚣和嘈杂, 把宁和与平静带给校园中的教师和学生, 形成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讨的氛围。高校作为一个重视知识力量的群体, 更是消融了男性和女性生理上的差异。高校重知识而不注重体力, 重智慧而不重鲁莽, 高校尊重女性。同时, 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显示出高校环境更适合她们发展。女性体质较弱, 但是心思缜密细腻, 认真负责, 更容易专注科研, 所以高校女教师不乏高学历的杰出人才, 涌现出大量的女博士和女硕士,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给知识女性施展才华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是知识女性自我展示、大展身手的平台。

据2010年教育部统计,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合计2156601人, 其中女教职工980704人, 占教职工总数的45.47%, 专任教师1343127人, 其中女专任教师624341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48%。2011年教育部统计,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合计2204819人, 其中女教职工1008509人, 占教职工总数的45.74%, 专任教师1392676人, 其中女专任教师652951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88%[2]。以上数据表明, 在高校, 女教职工和女专任教师的数目不断增长, 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据2010年统计, 普通高校学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总数是260465人, 女研究生指导教师有68665人, 占研究生指导教师总数的26%, 其中, 女博士生导师 (2072人) 占博士生导师 (16204人) 的13%, 女硕士生导师 (60250人) 占硕士生导师 (201174人) 的30%[3]。据教育部2011年统计, 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总数是250219人, 其中女研究生指导教师有71047人, 占研究生指导教师总数的28%, 其中女博士生导师 (2496人) 占博士生导师总数 (17548人) 的14%, 女硕士生导师 (65787人) 占硕士生导师总数 (210197人) 的31%[4];高学历的知识女性在高校的教师群体中比例不断增大, 她们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将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知识女性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独立自主地创造价值。知识女性专业、自主、创造性强、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知识女性心思细腻、情感丰富、性情温和,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知识女性工作严谨认真, 自信自立, 勇于应付各种挑战;知识女性职业情绪稳定, 一般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知识女性承担着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的职责, 既是职业工作者, 又是妻子、儿媳、母亲等多个角色[5]。

教育者应该具备思维敏捷、口齿伶俐、驾驭语言文字流畅自如的能力, 这是知识女性的特征素质。知识女性形象思维相对发达、考虑问题细致周密, 此外还兼有柔韧性强、持之以恒、态度认真、责任心强等特点。这些女性的特点, 使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都能与男同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它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女性是生命的直接创造者和养育者。温柔善良、耐心细致、慈爱体贴、善解人意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品质, 延伸到职业中便表现为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高校知识女性应发挥细致入微、亲切内敛的特点, 采用具有亲和力的兄弟姐妹式、亲朋故友式的方式, 实现与男同事的和谐互动, 树立与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构筑团结共进的和谐空间, 为教书育人搭建宽松和谐的平台。女教师凭借母性的关爱与包容, 以及诚恳真挚的爱心、无微不至的关心、不急不躁的耐心, 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关心学生, 做学生的贴心人。知识女性聪慧敏锐、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课堂上女教师思如泉涌、口若悬河的渊博学识感染学生, 生活中知识女性从容淡定、爽朗热情的优雅气质影响学生, 如微风、如细雨, 随风入夜, 润物无声, 哺乳着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她们是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 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楷模,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谁都不能否认校园内知识女性的特殊功能, 谁都不能替代校园内知识女性的独特作用[6]。

总之, 有知识、有道德、有修养的现代知识女性, 应积极融入构建和谐高校的实践中, 全面发展自己, 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三、激发高校知识女性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的途径

在教育事业中扛起“半壁江山”的高校知识女性, 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力量,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容忽视的群体。关注并维护他们的发展需要高校和知识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 即高校知识女性不仅要从自身因素努力, 还要创造良好的环境。

高校知识女性要从自身出发提高整体素质。高校女性要加强学习, 在干中学, 在学中干, 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新,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充分开发潜能和优势, 树立自信心, 增强独立意识。从自身角度促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化, 达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效果。

学会呵护家庭和谐关系, 打造人生避风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贤惠的女人, 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有一个开明的男人, 而任何成功的男人和女人背后, 都应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知识女性也不例外, 和谐的家庭关系, 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又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 还会给生活增添许多幸福。

此外, 高校知识女性应该学会心理调适, 掌握心理促进[7]。角色的冲突, 让知识女性不同程度地处于工作和生活困顿之中, 导致心理上的强烈冲突, 陷入“身心疲劳”的状态;由于知识女性的理想和个性倾向及其成就动机和上进心, 使得知识女性具有追求完美的倾向, 加之其敏感脆弱的性格特点, 高校知识女性应该学会心理调适, 即通过自我提高、自我关怀、自尊自爱、追求“柔性”[8] (即更重视培养与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充分发挥自身耐心细致地优势, 采用亲和力的方式, 构筑师生、同事之间团结共进的桥梁, 发挥女性优势, 化解多重角色困惑。

高校要注重软环境的关怀。首先要创设浓厚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 关注知识女性的工作、生活和心理, 重视对知识女性的正确评判和任用, 为知识女性施展才华创造环境。其次要为知识女性建立培训规划、创造学习的机会, 德鲁克曾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9]。再次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 创设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 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并设立相应的工资和奖励制度, 激发知识女性奋进的动力。

此外, 保障高校知识女性的权益。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是现代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许多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都非常重视对女教师权益的保护, 如美国为了消除妇女职业隔离、扩大妇女就业, 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建立现代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特别在1991年颁布《玻璃天花板法》对女性的平等晋升做出保护, 并依据该法成立玻璃天花板委员会, 借用政府公权的介入来打破两性职业隔离, 促进两性平等, 以消除女性经晋升的障碍[10]。

高校要努力为知识女性营造发展的平台, 帮助她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教学方面, 要注重女教师梯队的建设;科研方面, 要帮助扶持女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和扩大科研成果[11]。同时, 制定并出台相关保护和照顾高校知识女性的政策并落到实处。如规定女性担任某些重要职位的最低比例、建立高效知识女性利益诉求的法律渠道和组织, 又如校妇委会和校女工委等、在职称评审、干部提拔、教师培训、学历提高等方面为其提供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翟博.中国教育报, 2013-5-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女教师工数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382/201305/15256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研究生指导教师情况 (总计)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588.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研究生指导教师情况 (总计)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382/201305/152533.html.

[5]常庆平.知识女性个性特征与管理策略分析.赤峰学院学报, 2010.12 (12) .

[6]金乐.知识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诊共和作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7]程肇基, 胡嘉琳.心理关怀对女性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心态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12, 第23卷.

[8]黄朝晖.塑造新形势下高校女教师的“三性”形象.中国高等教育, 2003.10.

[9]常庆平.知识女性特性特征与管理策略分析.赤峰学院学报, 2010.12 (12) , 第26卷.

[10]转引自:李英兰.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研究.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4) .引自:焦兴恺.美国两性工作平等救济制度之研究.台北学法学论丛, 2001.

女性消费调查报告:网购的力量 第2篇

人民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常红)中国妇女杂志社、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发布了“2010-2011中国城市女性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网购日渐成为女性重要的购物方式之一:2010年参与过网购的被访者达70.8%,上年网购比例仅为42.3%。参与网购的北京被访者达90.7%,位居10城市之首。

在收入满意度调查中,近四成女性对个人及家庭收入表示满意,太原被访者对个人及家庭的收入满意度最高,上海、大连分列第二、第三。51~60岁的被访者对自己和家庭的收入满意度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满意度最低的是成都,其次是兰州、宁波。18~30岁的被访者在各年龄段中满意度最低。

调查表明:2010女性消费呈现四大特点:按照支出数额依次是:服装服饰、旅游、健康和与车相关的支出。与往年相比,2010年女性用于购车、学车以及其他与车相关的开支有了较大的增加。“与车相关”的开支首次进入女性消费的前四位。

本次调查发现:以服装服饰、化妆品、美容美发等为代表的美丽消费,已经成为城市女性个人消费的重头戏,呈现出消费普及化、品质化、高档化和品牌化的趋势。在美丽消费持续增长的数据中,女性消费中购置服装、服饰是永恒的主题,今年前10个月,96.8%的被访者有服装、服饰消费。为自己购买服装的平均开支为4267元,为全家购买服装的平均开支为8793元。被访者为自己购买最贵一件(套)服装平均为1390元。

化妆品已成女性生活必需品,本次调查被访者中94.3%的女性每月都有化妆品消费。美容美发成为女性经常性支出,92.7%的被访女性每月都有美容美发消费。

旅游消费稳中有升:2010年有近7成被访者外出旅游,平均开支为5666元。与2009年旅游开支相比,2010年万元以上旅游消费的增幅达到7.5%。广州被访者中今年前10个月的旅游平均消费为13800元,居10城市女性之首。女性自我提升热情不减:37.6%的被访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参加过培训,她们为培训支付的平均花费为2678元。近五成广州被访者在2010年里参加了培训,位居10城市之首,成为本次调查10城市女性中最爱学习的女性。其次是宁波女性、成都女性。学习内容依次为“驾驶”培训、“外语”、“管理”、“社交礼仪”等。

网购成为女性重要的购物方式之一:2010年参与过网购的被访者达70.8%,上年网购比例仅为42.3%。参与网购的北京被访者达90.7%,位居10城市之首。18~30岁被访者网购比例最高,51~60岁的被访者中有39.8%的人参与网购。

城市女性绿色环保消费意愿强烈:89.1%的被访者有绿色环保消费意识。其中22.0%的被访者在购物消费时不受价格影响“一定购买绿色环保产品”,67.1%的调查对象只要“价格能承受就会选择绿色环保产品”。

2010年投资理财升温:10城市被调查女性的家庭收入用于储蓄、消费、投资的比例均值是:27:55:18。与2008年、2009年用于投资理财的比例均值14、13相比较,2010年投资理财的比例均值增加较大,2010年有投资行为的被访者比例达到了69%,2009年这个比例是56.1%。2010年个人投资方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购买股票、房产、基金、商业保险、银行理财产品。“购房”成为第二位投资热点,由2009年的第三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二位。除上述投资热点外,女性也进行黄金、期货、珠宝名表等保值奢侈品投资。

调查还显示:2011年城市女性消费预期有三大热点:服装服饰、化妆品、数码产品。近六成被访者2011年有出游计划,预期平均开支近万元;近七成被访者2011年有投资计划。

2011年城市女性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领域对政府的四大期望:第一是“加强政府监管,保障食品安全”;第二是“控制食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第三是“坚决调控房价”;第四是“对绿色环保节能低碳产品实施补贴”。

据了解,本次调查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长沙、兰州、大连、太原、成都、宁波等10个大中城市,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52%。

女性时尚的力量 第3篇

本次展览的展品超过150件,借由这些展品参观者可以回顾自1950年代起,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设计师可可·香奈儿和歌手麦当娜等在全球政界、商界、文化界以及时尚界颇具影响力的女性的着装方式,并探索她们是如何运用时尚表达自己的个性,建立自己的声誉以及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策展人唐娜·拉芙黛说:“历史上的一些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虽然没有赋予女性主宰社会的权利,但它们深刻地影响了女性的着装。现代女性可以自信地选择她们喜欢的着装。这也是这个展览想要传达的主题:女性可以自由地选择时尚装扮。”

Exhibition at a Glance

尼基·德·圣法尔作品展/2014年9月17日—2015年2月2日/巴黎大皇宫/尼基·德·圣法尔是活跃于20世纪中期的法裔美国雕塑家和画家,是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凭借色彩斑斓的圆形艺术作品赢得了当代艺术的尊重和欢迎。这场作品展与众不同的是,参观者可以借用Google Glass来了解对作品的详尽解读。

城市失物招领处/2014年11月7日—2015年1月11日/芝加哥艺术学院/这场名为《城市失物招领处》的展览聚焦的是1960至1980年代取材于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的摄影作品。在这一时期,摄影师和导演放弃了空中视图和全景照片,转向深入研究街道、行人生活、社区和重大的城市事件,为人们认识城市开拓了新的视角。

交织的历史/11月6日—11月29日/伦敦十月画廊/《交织的历史》展览中变化多端的编织作品均出自非洲的艺术家之手。这次展览着力于展现手工的创造性力量,而不仅仅使用传统的艺术工具和技术。每个艺术家都通过手工编织塑造出鲜明的叙事。

从《珍妮姑娘》看女性的精神力量 第4篇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 《珍妮姑娘》 女性的精神力量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父亲是贫苦的德国移民,他从小生活于贫穷与苦难之中,曾长期在社会底层劳动挣扎。德莱塞在公立学校接受了早期教育之后即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报馆工作,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德莱塞的创作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范畴,其代表作《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和揭露金融资产阶级的发家过程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1912),《巨人》(1914),《斯多葛》(1947)。创作于1911年的《珍妮姑娘》,全书以单纯善良的贫穷姑娘珍妮的坎坷经历为线索,在一个宽阔的大背景之下表现出女性的天生美德所具有的道德感染力量,也表现出了德莱塞对女性高尚情怀的尊重和由衷的赞美。

《珍妮姑娘》的故事是以德莱塞的一个姐姐为原型撰写的,姐姐玛丽因为在青年时期与上校西尔斯比交往所引起的性丑闻,使她保守的父亲受到羞辱,曾一度断绝了与女儿玛丽的来往。而在父亲晚年无人照料的时候,玛丽担当起了照料父亲的任务,照顾父亲直到离世。这一事实使西奥多感到了女性的隐忍和包容的力量,并产生了创作《珍妮姑娘》的冲动。德莱塞在他父亲去世不到两个星期,即1901年元月6日开始了《珍妮姑娘》的创作。这部叙述德裔贫民格哈特的大女儿珍妮的情感故事的小说,以美丽精致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了上个世纪最真实的美国社会现状,更是一部对女性纯洁天性的颂歌,所以有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哀婉凄恻的情史,一曲悲天悯人的恸歌”。本文作者将《珍妮姑娘》放置于女性的视角之下,从小说中发现了女性的精神力量,并从如下三个方面论述之。

一 女性的美丽单纯抹平了地位的差异

《珍妮姑娘》中的珍妮是一位天生美丽、善良温和的姑娘,但不幸的是,珍妮出生在俄亥俄州的首府哥伦布市的一户过于贫寒的人家。在小说一开始,作者就给珍妮安排了一连串的家庭苦难:父亲格哈特失业,妹妹重病,家里还不起房贷和所欠的许多生活费用,母亲只能用“一锅加碱的玉米糁吃上整整一个星期”,“不过里面如果加上一点牛奶,那就算得上吃酒席了”。如此贫穷的境况使母亲不得不带着珍妮去当地的一家豪华大旅馆里当清扫工,“这个大旅馆是本州政界冠盖云集之处,有好几个州长,在他们任期内都把这里当成常驻的寓所,还有两个美国参议员,只要到哥伦布办事,少不了来这里开带有客厅的房间”,这才使得珍妮姑娘在这里相遇了“身材颀长、气度非凡”的中年绅士、美国参议员布兰德。

应当说这位参议员布兰德先生也是一位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人,他在政界号称“平民议员”,以关注平民的生存状况著称。所以当他初遇珍妮母女的时候,就对这对惶惶不安的贫穷母女非常有礼貌,当这对母女请求为布兰德洗衣以赚取一点生活费用时,布兰德表现得极为亲切和蔼,他不但细致地询问了她们的生活境况,并慷慨地帮助了这对母女,使珍妮的家庭有了一点点起色。在这里,一个高高在上的参议员布兰德与一个赤贫的珍妮姑娘虽然有着强烈的地位上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存在谁欺骗谁的心理,而是建立在一种同情的基础之上的真诚关怀。在与珍妮姑娘交往的过程中,珍妮那“天真坦率地向他投以一瞥,或是茫然不知所措地一笑”的神态,对布兰德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对于生活在尔虞我诈的险恶的政治环境里的布兰德来说,这正是他非常渴望的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淡定的生活环境,因为布兰德此时正处在一种政治的风口浪尖上,“他那个党在州议会里的势力已经削弱了,他本人拥有足够的选票可以重新当选,不过还得极其谨慎地使出政治手腕,方能稳操胜券”,而已经五十二岁的他也时时感到“生命和名誉如同过眼烟云”,仍然过着单身生活的他会在政治的阴影里,时时感到“房间里空虚得出奇”而渴望有人真心相伴。所以表面上拥有权力和地位的布兰德内心里渴望的却是一种简单、宁静、真诚的生活。于是,当心灵清纯、面貌姣好的珍妮一出现在布兰德的视野里,布兰德感到的是“她那丰腴雅致的身段,洋溢着青春健美的气息,对于中年男子来说,那是一种充满乐观的希望”。

珍妮身上既存在与布兰德的社会阶层所完全不同的清浅单纯的气息,也有着让布兰德动心的女性的妩媚和性感,珍妮身上的破衣烂衫让布兰德为自己的奢华生活感到羞愧,珍妮脸上的那真诚的羡慕的表情让布兰德“非常令人动怜”,珍妮真诚的话语更让布兰德大为动容。而在日后越来越多的接触之中,珍妮会天真地“把他额角上的头发捋到后面去”,“或者把他的表掏出来”,或者“搂着他的脖子,满怀感激之情地把自己的脸颊紧紧地贴在他的脸上”。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动作让在生活于政治疆域里经常“时而忧郁绝望,时而勃然大怒”的布兰德又惊又喜,“使他心中的烦恼不知不觉地飞走了”,“使他觉得一时也离不开她了”。应当说,高居于政治宝座上的布兰德是被贫家女子珍妮身上的天真烂漫和美丽妩媚气质所打动,珍妮成了布兰德紧张的政治生涯里的缓释剂,不仅放松了布兰德的身心,甚至抹平了布兰德与珍妮之间地位的鸿沟,就是在这样一种淡定的情怀之中,布兰德与珍妮之间才会产生私情,以及后来珍妮怀了布兰德的遗腹女的事实。

二 女性的温柔善良战胜了险恶的金钱

珍妮的第二段爱情生活开始于克利夫兰市的布雷斯布里奇夫人家中,在这里,珍妮遇到了车辆制造商的儿子、36岁的莱斯特·凯恩。莱斯特·凯恩第一次见到珍妮时,就被她那“特别温柔的性情和惊人的女性美所吸引”,而珍妮也感到莱斯特·凯恩身上有着一种“磁石一般的魅力”。在富有的莱斯特·凯恩眼里,这位贫穷的婢女却具有一切女性的美德,“她善解人意,禀性温柔,年青,貌美”,珍妮所具有的气质与莱斯特·凯恩常见的那些高贵而有教养的女性大相径庭,令他耳目一新又痴迷不已。而珍妮的真诚与温顺的天性也确实使她身上具有了一种雍容的气质,这天生的高贵丝毫也不因为珍妮的操劳和穷困而褪色。在很短的时间里,珍妮就以她的温柔和善良,使富有而一贯沾花惹草的莱斯特·凯恩意识到“这个女人很不寻常,决不是他消愁解闷的玩物”,而在随后的更多接触之中,莱斯特·凯恩更加感受到珍妮的天真纯洁的可贵,使他渐渐爱上了珍妮,而不是只想着去玩弄她。于是莱斯特·凯恩带珍妮来到纽约见世面,还妥当地为珍妮家人买了房子,安排了他们的生活,莱斯特·凯恩希望与珍妮结婚好过平静恬淡的生活,也希望同当时社会习俗进行一番较量。但是在莱斯特·凯恩的兄弟姐妹的阻拦和反对之下,特别是在美国社会的那种喜欢议论名人的绯闻的氛围里,“辛辛那提著名车辆制造商之子娶女仆为妻”的小道消息让凯恩一家难堪,于是父亲决定以剥夺莱斯特·凯恩的继承权而迫使他离开珍妮。最后,莱斯特·凯恩只好屈服于家族和金钱的压力,他借故离开了珍妮,与富有的洛蒂·贝丝结婚,重归于上流社会,成为百万遗产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的财富、权势、尊严又都得到了恢复”,却留下了肝肠寸断的珍妮。

故事发展到了这里,似乎是金钱占了上风,金钱又一次打败了爱情,但故事情节并没有就此打住。与莱斯特·凯恩分手后的珍妮孤独地渡过了中年,天性善良的她未再嫁人,还收养了两个孤儿,一直生活得很平静。而此时的莱斯特·凯恩虽然回归了他富有的家族里,却没有找到身心的幸福感,他在激烈残酷的商战里挣扎,与对手(包括他的亲人们)明争暗斗,甚至连他的亲哥哥都会为了金钱而对他暗下毒手,让他处处感到人情的冷漠。所以他与哥哥积怨很深,七年不曾相见,与妹妹妹夫们简直就是陌路,与妻子也经常有口舌之争而不愉快。婚后的莱斯特·凯恩唯有沉溺于酒宴上虚假的欢娱里,才能忘记眼前的不愉快,但这一切很快就摧毁了莱斯特·凯恩的健康,终于让他病重不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找到了珍妮向她吐露内心的爱意,承认只有珍妮“才是他一生真心爱过的女人,说实话,我们是永远不应当分开的”。最后的这一细节说明,金钱并没有真正拆散这一对有情人,珍妮以她自身独有的气质,将莱斯特·凯恩永远地留在了她的身边。

三 女性的牺牲精神击败了世俗的偏见

不幸的珍妮姑娘出生在贫穷人家,却天生就一副善良的心肠,她对父母及弟弟妹妹都有着无私的爱与奉献,她像一只蜜蜂那样终日辛勤地为全家人劳作,却从不怨天尤人:“从她的孩提时代起,她的一言一行都以仁慈为怀,……从刚学会走路时起,她就是母亲的好帮手,……虽然有时她会想到自己命苦,但从来没有人听她说过一句怨言。”参议员布兰德匆匆离世,给珍妮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也给珍妮全家带来了耻辱,信仰宗教的父亲将她赶出家门,让她饱受折磨。但是当全家人一次次地陷入生活窘境的时候,都是珍妮挺身而出,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换取了全家人的安宁。珍妮与布兰德的苟合是为了救出陷于牢狱中的哥哥,与阔公子莱斯特·凯恩的同居也是为了救助被烧伤的父亲和无法生活下去的全家人。珍妮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之下完成的,因为唯有珍妮个人的牺牲,才能保全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尽管珍妮每一次与男性的苟合都是为了家人的生存,但她却得不到笃信宗教的父亲的理解和原谅。父亲格哈特的心目中,他坚信的宗教原则是,一个女性就应当“有着正当的婚姻行为和婚前的纯洁,这是每一个基督徒安身立命的绝对条件”,“做女儿的要保持不了她的贞操,做父母的要是疏忽大意,纵容她去堕落的话,那就不要侈谈灵魂的最后拯救了”。所以当他得知女儿已失身于参议员布兰德时,他的羞辱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他要与女儿绝交的举动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对于父亲,生性宽厚的珍妮却一直抱着歉疚之情,她没有怨恨过父亲的刻薄,反而更加全心全意地救助自己的家庭。为了让父亲觉得心理压力小一点,珍妮谎称她已经结了婚,好让父亲能够接受莱斯特·凯恩的施舍;在父亲晚年的时候,其他的儿女都离开了家,甚至她的哥哥巴斯已视父亲为陌路人的时候,只有珍妮一直惦记着孤苦无依的老父亲,一直照料老父到最后,使得父亲终于在最后的日子里,表示要与珍妮彻底消除隔膜,并由衷地说出了:“过去我亏待过你,委屈过你,可现在,我已经是个老头子了,你原谅我好吗”的心里话,父女两人终于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感受到了珍妮由衷的善良,这段时光虽然短暂,却也温馨感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珍妮姑娘》一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美国在资产阶级上升阶段所呈现出的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以及富人与上流社会人士的虚伪,但它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描绘出人性本身的光辉。善良的珍妮姑娘在经历了一连串的磨难之后,仍然保持着心灵的纯洁与质朴,仍然保留着对亲人、对爱人的真诚关怀,仍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爱心,仅此一点,就说明《珍妮姑娘》的作者所关注的正是人性本身,正是人性所体现出的道德力量。作者德莱塞正是要通过珍妮这个贫家女子的命运来说明,只有保持着纯洁善良之心的女性,才会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俗的一切,让整个世界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王科一:《德莱塞和他的“美国悲剧”》,潮锋出版社,1951年版。

[2] 毛信德:《德莱塞:1871—1945》,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 龙文佩:《德莱塞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4] 蒋道超:《德莱塞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 彭彩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专题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女性的力量 第5篇

摘 要 本研究以20名不经常锻炼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安排6个月的力量练习,每周练习两次,每次45分钟,运动强度为1RM的40-60%。在训练前和六个月后,分别测试受试者身体形态的各个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力量练习在减小中老年女性的身体围度方面作用显著。

关键词 力量练习 中老年女性 身体形态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使得老年人体质健康、赡养老人等问题随之而来,如何提升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课题拟筛选出能够较全面反映女性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的身体形态,通过选取20名女性中老年人参与为期6个月的力量练习,对实验前后自身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以期为女性老年人力量练习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女性老年人正确、科学地参与力量练习。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即抽取北京市海淀区20名52-72岁不经常参加力量练习的健康中老年女性。

(二)研究方法

1.测量法

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臂围、小腿围、大腿围、体成分。

仪器:身高计、体成分分析仪、皮尺。

2.实验法

(1)以全身练习为主,主要练习部位:臂部、肩部、胸部、背部、腰部、臀部和腿部;

(2)运动的持续时间和频率:每周二、四进行力量练习,每次的训练课为45-60分钟,包括10-15分钟的热身,20-30分钟的力量练习,5-10分钟的放松练习;

(3)动作的顺序:先是以大肌群、多关节为主的动作在先,然后是小肌群单关节的动作。

二、研究结果

(一)身体围度的变化情况

六个月后的变化情况:

图1 六个月后身体围度的平均变化率

由图1可知,经过六个月的力量练习,中老年女性的腰围平均下降5.22%,胸围平均增长2.74%,臂围平均增长8.37%,大腿围平均增长5.36%,差异均显著(p<0.05);小腿围平均下降2.87%,差异不显著(p>0.05)。

(二)体成分的变化情况

六个月后的变化情况:

图2 六个月后体成分的平均变化率

由2可知,通过六个月的力量练习,中老年女性的体重平均下降0.74%,骨骼肌含量平均增加2.69%,体脂含量平均下降5.82%,体脂百分比平均下降6.12%,身体质量参数平均下降0.95%,腰臀脂肪比平均增长1.41%,基础代谢率平均增长1.41%,差异均不显著(p>0.05)。

三、分析与讨论

(一)力量练习对中老年女性身体围度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经过六个月的力量练习后,受试中老年女性身体围度指标中胸围、臂围和大腿围分别增加了2.74%、8.37%和5.36%,变化显著(p<0.05),腰围和小腿围分别下降了5.22%和2.87%。李志敢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进行系统的力量练习可以本研究同样证明了力量练习有助于臂围、胸围和大腿围增加。邱春、翟德平等对坚持3-20年健身锻炼(传统健身锻炼、长跑和跳舞)的168名中老年妇女的身体形态测试与180名不常锻炼者比较分析后发现,长期坚持健身锻炼与不常锻炼者的身高没有差异,而体重、胸围、腰围、臀围都有明显的减小(p<0.05)。

(二)力量练习对中老年女性体成分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经过六个月的力量练习后发现,中老年女性体成分中的指标:骨骼肌含量、腰臀脂肪比和基础代谢率分别增加2.69%、1.41%和1.41%,体重、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和身体质量参数分别下降0.74%、5.82%、6.12%和0.95%。李志敢和许浩等的研究同样证实:力量练习有助于体脂肪和体脂百分比的下降,充分证明了力量练习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增加脂肪氧化,预防老年人体脂肪的增加,减少肥胖的发生。

四、结论

通过六个月的力量练习后,对中老年女性的身体围度和身体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为:胸围、臂围和大腿围分别增加了2.74%、8.37%和5.36%,腰围和小腿围分别下降了5.22%和2.87%;体成分指标中体脂含量和体脂百分比在练习前后分别下降5.82%和6.12%,骨骼肌含量和基础代谢率在实验前后增加2.69%和1.41%,体重和身体质量参数稍有下降。说明力量练习通过增加骨骼肌的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降低体脂肪和体脂百分比,可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的体成分。

参考文献:

[1] 李志敢,张林挺.强化力量练习运动处方对男性老年人身体形态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76-79.

[2] Persch,Leslie N.etc. Strength training improves fall-related gait kinematics in the elderl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Clinical Biomechanics,2009.24(10):810-819.

[3] Tracy et al. Muscle quality. Effects of strength training in 65 to 75 year-old men and women. [J].Appl Physiol.1999.86:1952-01.

女性的力量范文

女性的力量范文(精选5篇)女性的力量 第1篇一、高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