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绿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精选3篇)
绿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1篇
**公司职工绿道徒步活动方案
为了丰富职工文体活动,倡导低碳生活习惯,鼓励绿色出行方式,进一步增强职工的低碳环保意识,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宗旨:倡导低碳生活习惯,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强化低碳环保意识。
二、活动参加人员
公司全体未当班员工。
三、活动举办时间、地点
(一)时间:2014年3月27日
(二)地点:***绿道
四、宣传口号
1、享受低碳、畅行绿道
2、健康生活,你我同行
五、活动安排
(一)活动内容:
1、启动仪式——碧水蓝天低碳环保宣誓仪式。
2、重走绿道——全员绿道徒步行。
3、放飞梦想践行诺言——开展放飞梦想放风筝活动、环保自愿签名。
4、寻找最美瞬间——开展寻找最美瞬间摄影比赛。
5、员工厨艺大比拼——开展员工自助午餐厨艺秀
(二)绿道徒步路线:
***大桥(起动仪式)→******绿道徒步行→****广场开展放飞梦想放风筝活动、环保签名→****开展最美瞬间摄影赛→***大道右侧河滩开展员工厨艺大比拼活动→活动结束返回公司。
(三)后期相关活动安排
开展以最美瞬间摄影作品展评选活动。
绿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2篇
关键词:绿道;规划理念;可达性
绿道是一个综合概念, 是为了完善城乡生态格局、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利用生态资源、提供居民健康生活平台而提出的[1]。在绿道设计和建设上, 发达国家提供了不少经验, 拓展了“绿道”的内涵, 对不同条件下建设的绿道有着不同定义[2]。2009年, 广东省开始对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进行区域绿道网的整体布局, 应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号召,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3]。深圳市首次提出了建立省立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的概念。
深圳市城市绿道是结合深圳特色、贯通全市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 连接了全市十个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河流、海域、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历史文化古迹等自然人文资源, 集生态环境保护、低碳出行、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 可供市民、游客步行、骑行的绿色廊道。
1 明确城市绿道功能
1.1 生态保护功能
深圳市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上贯穿全市十区, 是一个将城市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基质和斑块连接在一起的生态安全网络, 具有促进各生态系统间物质交流的功能。
1.2 游憩休闲功能
城市绿道向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平台, 倡导城郊旅游模式和户外运动健身的健康生活休闲方式, 免费向市民开放, 提升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和对生活的幸福感。
1.3 资源利用功能
城市绿道连通城市自然与人文资源, 引导市民和游客积极参与, 倡导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增强城市资源的自我更新, 在资源保护与利用上形成双赢局面。
1.4 慢行交通功能
城市绿道能够联系家庭、工作场所、学校、购物中心和文化中心, 形成令人愉悦的交通纽带, 能宣传推广现代慢行交通理念, 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
1.5 宣传教育功能
自然的栖息地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廊道的保存对于城市中的公众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可以增加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增加对于城市本土文化的认同。
1.6 经济发展功能
在城市绿道规划中, 引入吃、游、购、娱等消费要素, 吸引市民和游客进入旅游资源丰富的城郊地区, 通过线状效应, 带动城郊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
2 设计原则
2.1 注重生态完整性
城市绿道结合沿线地形、河流、动植物分布等生态资源现状, 突出绿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安全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实现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动物迁徙廊道以及部分水体、山体生态功能恢复的有机统一。
2.2 确保绿道可达性
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实现城市绿道的全线贯通, 与区域绿道和社区绿道形成网络结构, 使市民可以通过步行或骑行的方式到达绿地。提供与城市绿道相适应的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与城市公交系统接驳, 构建城市慢行系统。
2.3 保证使用安全性
保证绿道使用的安全性, 禁止机动车驶上绿道, 在有条件的路段分别设置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避免出现“人车争道”。同时完善城市绿道标识系统, 建立健全应急救助系统, 保障市民、游客的人身安全。
2.4 凸显地方特色
城市绿道的线路应充分考虑城市地方特色, 以深圳市为例, 应重点开发山海资源, 结合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特色农业园区等城市基础设施, 因地制宜, 突出绿道沿线不同特色, 注重沿途景观多边形, 做到步移景异, 增强对市民、游客的吸引力。
2.5 经济技术可行性
以现有人行道或步行道为基础, 实地考量, 尽可能以道路的改造提升为主;尽可能选择绿色、节能、低碳、环保, 并易于维护管理的新材料, 。
3 设计类型
3.1 山林型
沿山脊线搭建深圳市生态廊道, 连接山体、森林、自然保护区、主要的山林公园等, 为人们快速由城市进入自然提供自由路径, 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良好条件。
3.2 滨水型
滨海型:沿深圳东、西海岸线建设, 与滨海空间相结合, 串联沿海线性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产, 凸显城市滨海特色, 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滨海风光带。
滨河型:通过建立城市河流型绿道, 加快深圳水体污染防治的步伐。滨河绿道利用河流串联深圳市主要功能水体, 与其它绿道实现无缝连接, 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 提供另具特色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
3.3 绿地型
重点开发公园绿地、街头绿地, 防洪堤等绿化率较高、沿途风景较好的绿地, 对绿地内部的道路进行提升改造的绿道形式。
3.4 道路型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补充, 沿深圳主要城市干道进行建设, 连接居民生活区、工作区、高新技术园区等,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4 结论
建设城市绿道要求保障绿道范围内的自然、生物与人文过程的连通性, 基于绿道功能和设计原则, 城市绿道规划需要:
4.1 建立城市绿道与城市交通体系的良好关系。
城市绿道是连接区域绿道和社区绿道的重要环节, 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是充分发挥绿道作用的关键环节之一。
4.2 强调绿道的多重功能。
城市绿道是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载体, 能构筑良好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因此在设计时应强化绿道的多重功能, 发挥绿道多种作用。
4.3 注重绿道可达性。
在绿道选线过程中, 城市绿道是连接区域绿道和社区绿道的重要环节, 应注重线路可达性分析, 保证使用者可以顺利便捷到达绿道。
摘要:城市绿道是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载体, 具有生态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等多种功能, 在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对设计原则进行界定, 并因地制宜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绿道进行规划设计。文章从构建城市绿道网络入手, 提出城市绿道多功能、多类型规划模式, 在绿道框架内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居民可达等多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绿道,规划理念,可达性
参考文献
[1]叶盛东.美国绿道 (American Greenways) 简介, 国外城市规划, 1992, 03.
[2]刘滨谊, 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中国园林, 2001, 06.
绿道建造中木道施工技术要点 第3篇
关键词:绿道;建设,施工技术;木道;
收稿日期:2012-05-23
修回日期:2012-05-30
绿道的建设作为 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构筑生态安全新格局、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文化遗迹、传统街区、滨水空间等自然、人文节点以及城市功能组团进行有机串联,并与城市慢行系统、相邻城市的区域以及城市绿道同步对接;提 升 沿线绿化水平,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绿道网体系,能明显优化提升 市民的人居环境。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绿道分三个级别,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其中,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重要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建设上绿道可分为三种类型:生态型绿道,是指以城市快速路、高速路、国道或河流、海岸线为依托,以两侧绿化带为主体,贯通城乡的绿色生态廊道;郊野型绿道,是指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生态走廊,包括自行车和人行健步道;都市型绿道,是指在城市建成区,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包括自行车和人行健步道。
木材由于取材容易,加工容易且环保和有着天然的木纹纹理,能给人一种自然返璞归真的感受,故在绿道建造中木材是较常选用的材料之一。但天然木材即使经过人工任何烘干防腐处理,其防水、防潮、防霉差,易变形、龟裂、虫蛀,耐候性差,易老化等弱性,难以彻底改变,所以研发绿色生态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1:绿道中的木道材料
1.1实木绿道材料
是用天然木材经烘干、定型防腐处理加工后形成的材料。呈现出的天然原木纹理和色彩图案[1],给人以自然、柔和、富有亲和力的质感,饰面风格返璞归真。
1.2塑木绿道材料
继承了原木的美观,有多种规格、型号和颜色可供选择,可根据客户要求生成不同的仿木纹理,并随意调控长度。用于户外地板具有不开裂、变形小,不腐蚀虫蛀,不吸水、免油漆、无毒害等优点。
塑木,顾名思义,就是实木与塑料的结合体,它既保持了实木的亲和性感觉,又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耐酸碱,抑真菌,抗静电,防虫蛀等性能。利用木屑、稻草、废塑料等废弃物生产的系列木塑复合材料正逐步进入装修、建筑等领域;它的推广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天然木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为有了天然纤维的成份,塑木像木材一样易于加工。塑木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环保型的新材料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塑木复合材料已逐渐成为木材的替代品。与木制品相比较有性能优势。优点如下:
1.2.1产品具有与原木相同的加工性能,可钉、可钻、可刨、可粘、表面光滑细腻,无需砂光和油漆,其油漆附着性好 ,亦可根据个人喜好上漆。
1.2.2产品摒弃了木材自然的缺陷 ,如龟裂 、翘曲、 色差等 , 因此无需定时保养。
1.2.3产品独特技术能够应付多种规格、尺寸、形状、厚度等的需求,这也包括提供多种设计,颜色及木纹的制成品,无需打磨、上漆,降低加工成本及后期费用, 给顾客更多的选择。
1.2.4产品具有防火、防水、抗腐蚀、耐潮湿、不被虫蛀、不长真菌、耐酸碱等优良性能。
1.2.5产品使用寿命长,可重复使用多次,可热成型,二次加工 , 强度高,节能源。
1.2.6产品弯曲特性强,产品质坚、量轻、保温、表面光滑平整。
1.2.7加工成型性好,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较大的规格以及十分复杂的形状塑木型材广泛应用室内外装修、工程建筑、园林公共设计等行业;塑木复合材料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型环保建材。
2.木道施工
有2种木道形式,一种是平地铺设,一种是架空铺设(木栈道)。
2.1现场踏勘 了解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2测量工作
2.2.1施测程序:准备工作-测量作业-自检-合格-报验- 合格 -进入下道工序。
2.2.2由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
2.2.3场地放样:按照设计图所绘的施工坐标方格网,将所有坐标点测设置到场地上并打桩定点 然后以坐标桩点为准,根据设计图,在场地地面上放出场地的边线。
2.2.4地形复核 对照绿道竖向设计图,复核场地地形。各坐标点控制点的自然地坪标高数据,有缺漏的要在现场测量补上,测量人员通过对设计图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了解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并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2.3平地铺设施工
2.3.1基础垫层
2.3.1.1 基础垫层施工前检查基坑的平面位置、结构尺寸、基底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3.1.2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支撑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接缝要严密,并刷脱模剂。
2.3.1.3混凝土基础浇捣混凝土后12h内不得浸水,并进行养护。
2.3.2木面板的施工,实木和塑木基本相同
地坪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将周围回填夯实完毕,然后将龙骨按照图纸要求安装于金属膨胀螺栓上;实木的在龙骨上沿垂直于人行道的走向铺设木板,间隔3mm铺设一块木板,用圆头螺丝固定木板。表面单面做防滑槽,四条边倒圆处理;塑木的要计算地板放置方案,放线打眼,放置龙骨,龙骨间距≤400mm,放置龙骨时找平龙骨,固定龙骨。放置地板,龙骨与板材之间放置胶垫,用自攻螺钉固定,地板头对头对接缝处预留5mm间隙。
2.3.3木面板漆面
采用优质耐候木油漆,涂刷质量要符合国家规范。涂刷油漆要均匀、色泽一致光亮,无明显皱皮、流坠、气泡,附着良好。不得误涂、漏涂,涂层应无蜕皮和返锈。
2.3.4材质及施工要求
预埋铁件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表面无油污、锈迹,无麻坑,无弯曲。预埋件切割加工时平台要平整,量线要准确清晰。安装位置准确牢固,不扭曲、不歪斜、不变形。
木材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木材应经过脱脂、防虫、防腐处理,依据施工图纸严格施工,施工完的木地板层应光滑,牢固无松动,表面洁净符合其验收规范。
2.4架空铺设(木栈道)施工
木栈道的结构一般分2种,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2.4.1混凝土结构:从施工工序上,一般是遵循这样一个程序:放线——基槽开挖——垫层施工——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木龙骨安装——面板铺装——栏杆安装及栈道收边;在施工中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基本上可以达到建造效果。
2.4.2钢结构:用钢结构建造一般是施工快,体量相对小,上部结构基本相同,但从基础处理上可分为:
2.4.2.1混凝土基础——主要用于旱坡地;施工工序上:施工放线——基槽开挖——垫层施工——安装预埋件——承台混凝土浇筑——焊接钢结构框架——木龙骨安装——面板铺装——栏杆安装及栈道收边;
2.4.2.2钢管桩基础——主要用于水边,钢管桩基础施工工序为:施工放线——用Φ160镀锌钢管,用钢板封住钢管的一头,用锤击桩打桩——打到实底后(钢管长度不够要焊接)在钢管内放置钢筋笼——浇注混凝土——焊接钢结构框架——木龙骨安装——面板铺装——栏杆安装及栈道收边
木栈道的施工,木构件安装尤其关键:
2.4.3木面板、栏杆施工,实木和塑木基本相同。
2.4.3.1木材加工成各种规格构件,加工过程注意精工细作,所挑选木材纹理美观;木面板的施工钢筋混凝土梁、柱、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基础周围回填夯实完毕后,按图纸要求在梁、柱的对应位置上找到预埋金属膨胀螺栓。然后将龙骨按照图纸要求安装于金属膨胀螺栓上。在龙骨上沿垂直于人行道的走向铺设木板,间隔5mm铺设一块木板,用圆头螺丝固定木板。边上用圆头螺丝固定边板装饰。2.4.3.2栏杆的安装龙骨及木面板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栏杆的施工。栏杆与木道板用螺栓贯穿固定,U型镀锌钢板与槽钢满焊。方木柱与方木横梁之间采用榫接。
2.4.3.3木面板及栏杆漆面本工程采用清漆,涂刷质量要符合国家规范。涂刷油漆要均匀、色泽一致光亮,无明显皱皮、流坠、气泡,附着良好。不得误涂、漏涂,涂层应无蜕皮和返锈。(图5)
2.4.3.4材质及施工要求槽钢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表面无油污、锈迹,无麻坑,无弯曲。槽钢切割加工时平台要平整,量线要准确清晰。安装位置准确牢固,不扭曲、不歪斜、不变形。焊缝外形均匀,成型良好,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等缺陷。木材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木材应经过脱脂、防虫、防腐处理,依据施工图纸严格施工,施工完的木地板层应光滑,牢固无松动。
3木栈道建造应注意的问题
木栈道的建造由于多数是围绕天然土坡架空而建,坡度有缓有陡,建成后如果位于较陡的天然土坡,经过雨水冲刷,局部木栈道的边坡(无论上边坡还是下边坡)会出现土体滑坡和坍塌,以及上边坡的树木会有倒伏的现象,尤其是下边坡土体容易滑动和坍塌,威胁架空段木栈道的安全,土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坡角的大小,如架空段的木栈道下边坡的坡角呈55°-65°左右时,且上边坡角呈65°~80°左右时,坡角大于土的内摩擦角,土坡就失去平衡造成土坡失稳;雨季的到来会使土的含水量增加,致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3],也会造成土坡失稳;雨水或地面水流入土坡产生的竖向裂缝,对土坡产生侧向压力,也造成土坡失稳。不利因素是影响土坡失稳的原因,若在几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更加剧土坡的失稳,从而导致木栈道基础的坍塌,将对木栈道造成损坏。因此,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验算土坡的稳定性,对确认不稳定的危险下边坡作锚固处理;削缓上边坡,使上边坡呈自然稳定状态,并种植地被保护上边坡,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结语
绿道网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兼具生态保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木道是绿道的组成部分,绿道建设是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也是宜居城乡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木道的施工,首先要注意木材强度的选用,要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2],其次要做足防腐处理,避免在特别潮湿和过于爆晒的环境中使用,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手册编委会.[M]建筑工程手册 第三册 建筑工程施工卷 地震出版社 1993年北京 803~8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S]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GB50206-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6
绿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