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模型范文
两部门模型范文(精选8篇)
两部门模型 第1篇
不过,IS-LM模型的“久盛不衰”并不表明它是完美无缺的。事实上,从该模型诞生之日起,对它的批评就开始了,随后的批评也一直存在(Taylor,1995),并且出现了形式各样的对于传统的IS-LM模型的改造(Bernanke and Blinder,1988)。
凯恩斯认为当前消费依赖于当前(现期)的绝对收入。在凯恩斯理论提出之后的数十年中,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疑问,认为人们在作消费决策时,往往会考虑诸多因素,如未来收支状况、利率变化、消费政策的稳定性等等。因此,1965年Friedman提出了持久收入理论打破了凯恩斯宏观消费理论的垄断地位,推动了西方宏观消费理论在不确定性分析范式下的拓展,并对以IS-LM模型为基本分析框架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发起了挑战。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安排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于一生的收入。
本文试图基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对IS-LM模型进行讨论。
一、关于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持久收入理论将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弗里德曼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一定时期的持久收入水平,应该由过去持久收入水平与当年实际收入,即现期收入水平共同决定。如果一个人现期收入水平高于过去持久收入水平,则他现期持久收入水平应该高于过去持久收入水平,反之,现期持久收入水平,则低于过去持久收入水平。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性收入
对于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这一点,所有经济学家都是没有分歧的,分歧在于可支配收入的含义是什么。凯恩斯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现期绝对收入水平,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相对收入水平,持久收入假说则解释为持久收入。
2、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区分与联系
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不同,只有前者才影响消费支出。暂时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可以过去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变动来计算出持久收入。
3、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也
是稳定的
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作出消费决策的。这一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即:
在上式中,Ct为现期消费支出,c为边际消费倾向,YPt为现期持久收入。
弗里德曼认为。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即预期在较长时期中可以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流量。持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的加权平均数来计算。估算持久收入的计算公式是:
上式中,YPt为现期持久收入,Yt为现期收入,Yt-1,为前期收入,0<θ<1为加权数。
该公式说明,现期的持久收入等于前期收入和两个时期收入变动的一定比率,或者说等于现期收入和前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加权数θ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这种预期要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修改,称为适应性预期。如果人们认为,前期和后期收入变动的时间较长,θ就大,反之,前期和后期收入变动的时间较短,θ就小。
根据持久收入的估算公式,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写为:
弗里德曼认为,持久收入不仅包括劳动收入,而且还包括财产收入,因此,持久收入假说理论认为,消费不仅取决于收入,而且还取决于财产,这一点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相同。
把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从而把收入变动分为持久性收入变动和暂时性收入变动是持久收函数理论假说的贡献。这一区别既解释了短期消费函数的波动,又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这一理论认为,在长期中,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暂时性收入变动通过对持久性收入变动的影响而影响消费,所以短期中暂时性收入的变动会引起消费波动。
二、新模型的基本架构
1、lS曲线
IS曲线反映的是实体经济领域的均衡。其中包含了收入函数、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均衡条件为投资等于储蓄。下面来推导基于持久收入的的IS曲线。
首先是消费函数。
根据持久收入理论,假定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即(3)式:
其中,c为边际消费倾向,0
其次是投资函数。
根据凯恩斯的假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随着利率上升,投资会下降。即:
我们利率是外生变量,则有
再是收入函数。
总收入等于投资与消费之和,这里不考虑政府部门及对外部门。
根据方程(3)(4)(5)联立:
则由(7)有
解上述(8)式:
1 2、LM曲线
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实体经济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其中,谨慎性需求可以归于交易需求中。
根据凯恩斯理论有:
3、基于持久收入理论的/S-LM模型
根据(9)式与(11)式,我们得到持久收入理论的IS-LM模型为:
这个改进的模型处在处在Y-i-t空间中,多了一个解释变量t。
三、新模型的分析
对于IS曲线,我们将其关于时间取导数,有:
我们可以看出,从长其来看,新模型和原始的IS是一致的。
我们将(12)式变化为:
其中
将(14)式变形,则新的表达式为:
其中,IS曲线的斜率为,LM曲线斜率为。新模型与原模型是一致的。
IS函数对θ求导得:
因为c<1,θ
这说明,Yt是θ的减函数,即提高人门的期望值,会将导致产出的减少。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F,1963,The monetary mecha- nis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real phenomena.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45(1),pt .2,February,79—107.
[2]、Taylor,John B.,1995,The Monetary Trans- mission Mechanism:An Empirical Framework. JournaJ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Fall 1995, 9(4),pp.11—26.
两部门督促光纤到户国标实施 第2篇
将于9月至10月开展联合抽查
为贯彻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加快推进光纤到户建设、保障光纤到户工程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决定,开展2014年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并就此下发通知提出明确要求。
通知明确,此次主要检查3方面的内容: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建立管理机制以及开展宣传贯彻培训、监督管理等工作情况;在公共电信网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商品住房、商住楼、保障性住房等住宅建设项目,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执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情况,重点检查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住宅建设、电信运营、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等单位执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情况。通知指出,此次检查分为省级检查和两部门联合抽查两个阶段进行。在省级检查阶段,各地要在5月中旬前制订完成本地区检查方案,8月底前完成检查,检查城市数量应不少于3个,每个城市检查项目数量不少于5个。两部门联合抽查将于9月至10月进行,4个检查组将对8个省份进行抽查,每个省(区、市)检查两个城市(省会城市和1个地级市或县级市),并在受检城市住宅建设项目清单中抽查项目,其中省会城市抽查3个项目、其他城市抽查两个项目。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检查,加强工作协同,做好材料准备工作。各省级通信、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成立检查工作小组,尽快制订本地区检查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按要求做好检查工作,准确掌握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两部门模型 第3篇
一、“ 两 部 门” 模 型的主要内容
“两部门”模型最早是由Mincer(明瑟尔)提出来的,该模型最初主要应用于分析最低工资对失业的影响问题,他把经济部门划分为最低工资的被覆盖部门和未覆盖部门,并运用这一模型分析得出:因最低工资的存在使得被覆盖部门部分劳动者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或者进入未覆盖部门寻找就业机会,不完全覆盖会引起就业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从而使得在被覆盖部门产生的就业损失同样出现在未覆盖部门,而且无论未被覆盖部门的规模大小如何,未覆盖部门导致的总体就业损失小于被覆盖部门所产生的就业损失。
本文所提到的“两部门”是指把经济部门划分为带薪休假制度的被覆盖部门和未覆盖部门,在这两个部门之间分析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所受到的来自个人、企业、社会等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对策建议。
二、 利 用“ 两 部 门”模型对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分析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带薪休假制度已经开始实行,但实行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在经济部门中,带薪休假制度在一些规模较大、垄断性较强的企业实行得较好,但一些竞争能力弱、利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没有能力实行带薪休假。“两部门”模型正是根据这种分化情况,具体分析这两类部门实行带薪休假的障碍,达到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以下为利用“两部门”模型分析带薪休假制度实施面临的企业、个人、社会三层面的困难:
(一)带薪年休假制度带来的企业效率损失
带薪休假制度会增加企业成本,这是过去研究已经得出的结论。然而,在存在两部门的情形下,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效率损失会更严重。在被覆盖部门,由于劳动者带薪休假,短期内使得企业用工成本增大。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企业要维持正常利润,必然要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得产品需求量减少。需求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规模,使得企业减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减少劳动力的雇用数量。产品和服务的减少意味着一定时期内工作量的减少,劳动力数量虽减少,但由于剩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变,根据“工作量 /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可知,工作效率会下降。在未覆盖部门,因不存在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变化,基本上也不存在因此产生的效率损失。总之,只要存在“两部门”分化情况,被覆盖部门就会产生一定的效率损失,这一阻力也是在实施带薪休假制度中需要解决的。
(二)带薪年休假制度带来的劳动者福利损失
通常认为带薪休假制度会为劳动者带来福利,但是在两部门模型下,考虑到制度和政策实施的覆盖差异,从整体上来看,带薪休假制度可能会给劳动者带来各方面的福利损失。在被覆盖部门,当其他员工生产效率和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带薪休假会带来企业产品成本的提高。这部分成本除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另一种方式则是转移到生产产品的劳动者身上。生产者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在没有国家法律约束的前提下,生产者会选择降低整体受雇者的工资或其所享受的福利来保证企业总支出与总收入的平衡,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此时劳动者休假时享受的带薪福利一般无法弥补工资降低的损失。而在未覆盖部门劳动者面临的福利损失则是受到被覆盖部门的影响。产品成本的提高还会影响被覆盖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小生产规模部分劳动者转移到未覆盖部门,进而使得整体劳动者工资降低,即未覆盖部门劳动者所承受的福利损失是由被覆盖部门影响造成的。综上所述,“两部门”都会使得劳动者面临一定的工资和福利损失。
(三)带薪年休假制度带来的社会整体失业风险
带薪休假所带来的这种失业危险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的。在被覆盖部门,带薪休假使得劳动者工作时间减少,生产量相对减少,但是其工资却没变,这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会上升。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企业会缩小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缩小会减少劳动力需求,而被解雇的劳动者则只能再次回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即部分剩余劳动力会进入未覆盖部门进行就业。这部分劳动者会增加未覆盖部门的劳动量,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会使得未覆盖部门劳动力价格下降,即导致工资率下降,从而使得就业量有所增加。虽然未覆盖部门增加了就业量,但是也要考虑到现实情况。离开被覆盖部门的劳动者在未覆盖部门就业的几率取决于未覆盖部门的规模,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未覆盖部门的企业通常都是一些规模小且管理不健全的企业,所以那些等待重新分配的劳动者基本无法实现就业,或者即使就业也会造成其他劳动者的失业,这也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业。带薪休假带来的这种失业是一种长期、整体的影响,带薪休假所引起的失业是以一种长期目光审视问题的,无论是在工资角度还是在有效需求方面,它都影响着我国失业情况,这也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一个方面。
三、相关政策建议
可见,基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展开可能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是要求带薪休假制度实现社会全覆盖,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者获得相应的休息休假权。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尽快实施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全面覆盖。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也是其它几个方面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础和保证。要坚决杜绝部分部门严格执法、部门不完全落实的现象,杜绝两部门的产生以及所带来的相关问题。目前我国着力建设依法治国,对法律法规重视提高,而且这一环节也是保证带薪休假制度顺利实施的后盾,既可产生威慑作用,又可对某些非规定行为进行惩罚,所以这项措施也需要做得充分。
其次,对不同行业和产业之间的具体要求可以有所不同,即可按照社会发展程度分阶段划分,可先短后长,具体到行业和产业时则是具体分析企业状况实施不同长度的带薪休假制度。待到带薪休假制度在全社会获得很好的发展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国家对行业和产业的做法。
最后,要处理好全面覆盖与灵活实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同行业和产业对带薪休假制度的要求不同,制度实施要分阶段进行。另一方面,要保证所有部门在不同发展阶段都应该覆盖在带薪休假制度之内,不允许出现未覆盖部门。更为重要的是,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阶段,该项制度的实施深度和内容会有所不同,基本的要点是保证制度实施所带来各方面影响与该部门和当前阶段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两部门明确资源税改革具体政策问题 第4篇
资源税计税依据的确定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税产品的销售额或销售量,各税目的征税对象包括原矿、精矿(或原矿加工品,下同)、金锭、氯化钠初级产品,具体按照《改革通知》所附《资源税税目税率幅度表》相关规定执行。对未列举名称的其他矿产品,省级人民政府可对本地区主要矿产品按矿种设定税目,对其余矿产品按类别设定税目,并按其销售的主要形态(如原矿、精矿)确定征税对象。
销售额的认定。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应税产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销项税额和运杂费用。运杂费用应与销售额分别核算,凡未取得相应凭据或不能与销售额分别核算的,应当一并计征资源税。
原矿销售额与精矿销售额的换算或折算。为公平原矿与精矿之间的税负,对同一种应税产品,征税对象为精矿的,纳税人销售原矿时,应将原矿销售额换算为精矿销售额缴纳资源税;征税对象为原矿的,纳税人销售自采原矿加工的精矿,应将精矿销售额折算为原矿销售额缴纳资源税。换算比或折算率原则上应通过原矿售价、精矿售价和选矿比计算,也可通过原矿销售额、加工环节平均成本和利润计算。
金矿以标准金锭为征税对象,纳税人销售金原矿、金精矿的,应比照上述规定将其销售额换算为金锭销售额缴纳资源税。换算比或折算率应按简便可行、公平合理的原则,由省级财税部门确定,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资源税适用税率的确定
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按《改革通知》要求提出或确定本地区资源税适用税率。测算具体适用税率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资源禀赋、企业承受能力和清理收费基金等因素,按照改革前后税费平移原则,以近几年企业缴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铁矿石开采企业缴纳资源税金额按40%税额标准测算)和矿产品市场价格水平为依据确定。一个矿种原则上设定一档税率,少数资源条件差异较大的矿种可按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地区设定两档税率。
资源税优惠政策及管理
对依法在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通过充填开采方式采出的矿产资源,资源税减征50%。对实际开采年限在15 年以上的衰竭期矿山开采的矿产资源,资源税减征30%。对鼓励利用的低品位矿、废石、尾矿、废渣、废水、废气等提取的矿产品,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给予减税或免税。
共伴生矿产的征免税的处理
为促进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纳税人开采销售共伴生矿,共伴生矿与主矿产品销售额分开核算的,对共伴生矿暂不计征资源税;没有分开核算的,共伴生矿按主矿产品的税目和适用税率计征资源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资源税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资源税在应税产品的销售或自用环节计算缴纳。以自采原矿加工精矿产品的,在原矿移送使用时不缴纳资源税,在精矿销售或自用时缴纳资源税。
纳税人以自采原矿加工金锭的,在金锭销售或自用时缴纳资源税。纳税人销售自采原矿或者自采原矿加工的金精矿、粗金,在原矿或者金精矿、粗金销售时缴纳资源税,在移送使用时不缴纳资源税。
以应税产品投资、分配、抵债、赠与、以物易物等,视同销售,依照本通知有关规定计算缴纳资源税。
两部门模型 第5篇
通知明确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除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 还要力争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到2015年, 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通知指出, 加快标准标识等制度建设, 完善约束机制, 切实提高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将按照绿色建筑星级的不同, 实施有区别的财政支持政策, 以单体建筑奖励为主, 支持二星级以上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 提高绿色建筑质量水平。通知确定了2012年高星级绿色建筑的财政奖励标准: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获得财政奖励45元, 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 中央财政还将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引导低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 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并对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相应调增补助额度。
TIPS
两部门模型 第6篇
问:为什么要针对电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
答:2007年, 国务院公布施行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这个条例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作了规定。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影响电力正常供应, 甚至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的电力安全事故, 在事故等级划分、事故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处理等方面, 都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有较大不同。比如, 生产安全事故是以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为依据划分事故等级的, 而电力安全事故是以事故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影响电力正常供应的程度为依据划分事故等级, 需要考虑事故造成的电网减供负荷数量、供电用户停电户数、电厂对外停电以及发电机组非正常停运的时间等指标。在事故调查处理方面, 由于电力运行具有网络性、系统性, 电力安全事故的影响往往是跨行政区域的, 同时电力安全监管实行中央垂直管理体制, 电力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不宜完全按照属地原则, 由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因此, 电力安全事故难以完全适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 有必要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 对电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
问:如何处理好本条例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衔接?
答:处理好本条例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衔接, 是制定本条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条例从几个层面对这个问题作了处理:
一是根据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的特点, 总结电力行业安全事故处理的实践经验, 明确将本条例的适用范围界定为电力生产或者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影响电力正常供应的事故。电力生产或者电网运行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但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电力正常供应的事故, 属于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调查处理。
二是对于电力生产或者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既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电力正常供应, 同时又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原则上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调查处理, 但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构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重大事故或者特别重大事故的, 则依照该条例的规定, 由有关地方政府牵头调查处理, 这样更有利于对受害人的赔偿以及责任追究等复杂问题的解决。
三是因发电或者输变电设备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但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正常供应的事故, 属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但考虑到此类事故调查的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 条例明确规定由电力监管机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组织调查处理。
四是对电力安全事故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条例作了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衔接的规定。
问:条例对电力安全事故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电力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 涉及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适用不同的调查处理程序以及确定相应的事故责任等, 在条例中予以明确非常必要。根据事故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影响电力正常供应的程度, 条例将电力安全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这样规定, 既在事故等级上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衔接, 同时在事故等级划分的标准上又体现了电力安全事故的特点。大家可以看到, 对于电力安全事故等级划分的标准, 条例主要规定了五个方面的判定项, 包括造成电网减供负荷的比例、造成城市供电用户停电的比例、发电厂或者变电站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 (站) 对外停电的影响和持续时间、发电机组因安全故障停运的时间和后果、供热机组对外停止供热的时间。由于这些标准属于专业性技术性规范, 又非常具体, 条例从立法体例上作了相应处理, 将电力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以附表的形式列示, 没有在正文中规定。
问:对于电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条例规定了哪些主要措施?
答:电力安全事故特别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一旦发生, 会对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为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置电力安全事故, 尽可能控制、减轻、消除事故损害, 尽快恢复正常电力供应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条例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 总结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实践经验, 对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主要措施作了规定, 明确了电力企业、电力调度机构、重要电力用户以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有关电力企业、电力调度机构应当立即采取控制事故范围的紧急措施, 防止发生电网系统性崩溃和瓦解;相关电力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抢修损坏的电力设备、设施;供电中断的重要电力用户应当迅速启动自备应急电源, 启动自备应急电源无效的, 电网企业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援;事故造成地铁、机场、高层建筑、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停电的, 应当迅速启用应急照明, 组织人员有序疏散;事故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的, 国务院电力监管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指挥机构, 尽快恢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 有关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此外, 条例还对恢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的次序以及事故信息的发布作了规定。
问:电力安全事故由谁牵头进行调查处理?
两部门模型 第7篇
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对提高工程质量、推进混凝土行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 要求充分认识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 加快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通知指出, 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应为“政府引导, 市场推动;全面推进, 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试点示范, 标准先行”为基本原则, 通过完善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政策和相关标准, 建立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工作机制, 优化混凝土产品结构, 到“十三五”末, 高性能混凝土得到普遍应用。“十三五”末, C35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占预拌混凝土总量50%以上。在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混凝土中推广应用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基础底板等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的部位中, 推广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通知还明确了加快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通知指出, 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开展的优秀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定、设计和工程招投标等活动中, 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情况作为参评、获奖或招投标优先条件之一, 鼓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科学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修订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财税优惠政策, 鼓励生产高标号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同时强调,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的领导, 并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和完善相关措施,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和考核机制, 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基于两级模型的信息过滤系统 第8篇
1 信息过滤的两级模型
目前, 几乎所有的信息过滤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失配和过载的 问题 , 即用户感 兴趣的信 息被过滤 了 (召回率下降), 而不相关的信息被保留了 (准确率下降)。召回率和准确率这一对矛盾, 无法同时解决, 因此学者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两者的平衡上, 即在保留用户感兴趣信息的同时尽量地滤除不相关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种两级模型的信息过滤方法, 首先将与用户需求不相关的信息尽可能地滤除, 然后再对过滤后的文档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排序, 返回最佳结果。如图1所示。
其中, 不相关信息过滤采用基于主题 模型的信 息过滤 ,相关信息排序采用基于模式挖掘的排序方法。基于主题模型的信息过滤的目标就是解决失配问题, 利用粗糙集的关联规则理论对用户需求进行建模[2], 过滤与用户需求的主题模型最不相关的信息文档。基于模式挖掘的排序方法是为了解决由过载的问题, SPMining算法对用户需求模型的词序列进行剪枝, 并采用PTM2算法重新计算剪枝后词的支持度, 最后采用加权排序的方法对文档进行排序, 提高了信息过滤的准确性。
2 基于粗糙集主题模型的信息过滤
在信息检索中, 经常假设基于短语的方法比基于词的方法要好, 因为短语更具区分性, 携带了更多的语义信息。但是由于短语与词相比, 统计属性较差、出现的频率较低、存在较大数量的冗余和噪声干扰。因此, 这里采用以词为基本统计单元进行建模。
这里将词t的集合称之为词集。对于给定正例文档d和给定词t, 则词频tf(d,t)表示词t在文档d中出现的次数。
2.1 基于主题模型的用户需求表示
对于训练语料中标注的正例文档, 代表了用户所感兴趣的信息, 如何简洁有效地表示用户需求, 是信息过滤的关键。这里利用粗糙集的关联规则理论, 对正例文档主题进行建模,表示用户需求。
每一个文 档d, 根据主题 关键词建 立初始粗 糙模式pd(rough pattern, r-pattern)
即, 文档中所有出现次数大于0的词频对 (t,f) 的集合,表示文档d的主题模 型。并记示 r-pattern中的词集合。
假设文档d中出现了k个词,那么文档d的粗糙模式pd可以表示为
由于不同文档中词出现个数和频度各不相同, 因此, 需要对pd中的出现次数进行归一化, 得到归一化的粗糙模式,记为β(pd)
其中, wi表示第i个词ti的权重
那么, 训练语料中所有正例文档的粗糙模式集合记为D+,可以表示用户总体的需求, 即
其中, 表示训练语料中正例文档的个数。
不难看出 , 不同的粗 糙模式r-pattern可能会存 在相同的词。
2.2 粗糙模式合并
在训练语料中, 基于主题模型的用户需求空间与训练语料中正例文档个数成正比, 当训练语料过多时, 计算量较大。但随着训练语料的增多, 实际的用户需求可能并未改变, 因此, 需要进一步精简表示用户需求。
由于不同的文档可能包含相同词集的粗糙模式, 这表明这些文档属于同一种粗糙模式, 可以将其合并。即, 对于粗糙模式p1和粗糙模 式p2, 当且仅当 他们具有 相同的词 集合termset (p1) =termset (p2) 时可以合并。
将具有相同词集合的粗糙模式合并, 重新计算归一化粗糙模式β(pi), 那么 , 用户需求可以更加简洁地表示为 :
其中, r表示合并后粗糙模式的个数, 且r≤n。
2.3 不相关信息过滤
令粗糙模式pi的支持度support(pi)表示训练语料中pi对应文档的个数。结合归一化粗糙模式映射函数β (pi), 定义词t在词集合T中的概率分布为:
因此, 对于任意文档d, 它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可以由文档d中词t的概率和表示, 即
在训练集中, 分别计算正例文档和反例文档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 然后采用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分类训练, 得到二分类模型; 对于测试集中的文档, 计算测试文档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 并采用二分类模型进行分类, 将判决为不相关的文档丢弃, 相关文档进去下一级的处理。
3 基于模式挖掘的相关性排序
直接根据文档相关性prob(di)进行排序 , 忽略了粗糙模式中词序列之间的相关性, 导致计算量过大, 需要对其进行剪枝。在剪枝之前, 将词集合termset(p)中的词按照出现概率大小排列。
3.1 闭合序列查找
下面都是对排序后的词序列展开讨论 的 , 不失一般 性 ,令模式序列s= 〈t1,t2,…tr〉, ti∈T, 表示排序后的词序列 , 那么对于任意两个词序列s1= 〈x1,x2,…xi〉和s2= 〈y1,y2,…yi〉, 当对于任意的k1,k2,…ki, 都满足1≤k1<k2<…<ki≤j和x1=yk1, x2=yk2,…xi= …yki, 那么称模式序列s1是模式序 列s2的子序列 , 即这些模式在分类器中采用子集关系来描述。
为了提高模式挖掘中分类的效率, 对于用户需求中的词序列, 可以采用SPMining算法, 找到闭合词模式序列进行剪枝, 减少分类过程中的搜索空间, 算法输入是词序列样式列表和最小相对支持度 (min_sup), 输出是经过剪枝后闭合词序列列表, 算法流程参见文献 [5]。
3.2 基于加权的文档排序
剪枝后, 对用户信息表示中的一些信息进行了合并, 采用PTM2算法, 如表1所示, 描述了模式分类挖掘的训练过程, 对于训练语料中的所有正例文档, 都在step2中调用SP-Ming算法找到一个闭集序列样式集合。另外 , 所有在正例文档剪枝后得到的 粗糙模式 , 构成了新 的粗糙模 式集RP。然后, 在step3和step4中, 利用粗糙模式集合中出现的所有词序列, 采用归一化的粗糙模式β(pd)重新计算每一个词的支持度support(t)[6]。
从训练语料中计算得到每一个词的支持度support(t)以后,对于给定用户需求的条件下, 粗糙模式p的特异性可以由该模式中所有词的支持度求和得到。
显然, 当p1是p2的子模式时, 有
这说明当文档中包含有更大的粗糙模式, 该文档在排序时应当被分配更大的权重, 那么对于任意文档d, 他的排序权重为:
其中,然后利用文档的权重对文档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进行加权、排序, 返回排序比较靠前的结果。
4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 采用由文 本检索会 议Text Retrieval Conference(TREC) 提供的Reuters Corpus Volume 1 (RCV1) 数据集 , 包含100个不同主题的集合, 以及每个话题的相关性标注, 可以建造一个鲁棒的过滤系统。所有100个话题都用在了试验中。实验里采用了4个基准系统, 包括3个基于词的信息过滤系统 (经典的Rocchio模型, 基于BM25的信息过滤模型,基于SVM的信息过滤模型) 和PTM模型, 提出的两级模型(T-SM) 。系统的有效性采用3个标准的IR/IF测度 : F-beta测度 (F1, 试验中采用β=1) , 平均精度 (MAP) , 收支平衡点(break-even point) (b/p)。
T-SM与4个基线系统在TREC-11数据集上的比较 , 如表2所示。其中, 提高百分比是指所提出的T-SM算法与其他4个基线系统中结果最优相比较 , 性能提高的幅度。
不难看出, 所提出的T-SM方法在RCV1的100主题数据集上, 性能较好, 所有指标都得到了一致性的结果, 更佳准确、高效。
5 结语
两部门模型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