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口腔疾病健康教育(精选12篇)

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在校男女学生,年龄16~18岁。

1.2 方法

通过集中授课、免费发放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手册、问卷调查、口腔体检等方式,进行口腔健康教育。(1)利用周六、周日两天休息日,在各专业、各班级集中授课,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模型、挂图把内容更形象化。授课内容包括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和生理、口腔常见病、口腔卫生保健等常识。(2)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卫生习惯、家族史、感染史及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等。(3)口腔体检包括牙体检查、牙周检查、口腔黏膜刮片细胞学检查等方法。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龋齿、牙周炎、牙龈炎、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医疗费用等变化。见表1。

2.2 健康教育前后口腔疾病变化情况。见表2。

注:健康教育前指2008年统计数,健康教育后指2010年统计数

注:健康教育前有755人同时患有2种以上口腔疾病。其中龋齿、智齿冠周炎最常见,其次为牙周炎、牙龈炎。健康教育后有290人同时患有2种以上口腔疾病

3 讨论

通过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口腔疾病明显降低。与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口腔预防保健有关。通过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了龋齿、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与口腔的卫生保健密不可分的。这些疾病在发作的时候疼痛难忍,反复发作还容易并发全身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据有关资料显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患者免疫力明显低下。所以应该加强口腔预防保健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口腔预防保健,减少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过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在校学生的口腔疾病明显降低。龋齿和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得到良好的控制,健康教育前2/5的学生不知道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及如何预防。另外,约有1/3的学生有病不到医院治疗,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健康教育后90%以上的学生都能说出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约97%的学生能做到有症状及时就诊。通过口腔卫生保健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水平。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缺乏,所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必须采取社会性预防保健措施,采取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生活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入手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要根据各地情况,建立健全口腔疾病防治与保健体系,按照国家或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展健康教育,然后有的放矢,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防治工作,才能显著提高广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劳樟森.五官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121.

[2]张龙禄.五官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50.

口腔健康教育 第2篇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塘市镇塘市村小学(424417)李积仁

一、教学设想:

我校是一所村级小学,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学生对“虫牙”的形成及危害知之甚少,不知道怎样预防“虫牙”,不能很好地坚持漱口刷牙,即使有刷牙的习惯,刷牙的方法也欠正确。通过“引入话题(利用图片)→展开讨论(提出问题)→树立样板(教师示范)→行为实践(模仿训练)→总结深化(学念儿歌)”五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认识“虫牙”的形成与危害,知道如何有效地防治“虫牙”,养成护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课题:愿你拥有健康洁白的牙齿

三、健康教育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虫牙”的形成与危害,知道如何有效地防治“虫牙”,养成护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四、重点:掌握“竖刷法”刷牙方法。

五、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面小镜子、一把儿童保健牙刷。

教师准备儿童患龋齿的口腔挂图和儿童无龋齿的口腔挂图、“虫牙”形成幻灯图片、一把儿童保健牙刷和一支儿童牙膏、一瓶纯净水、一个口杯。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认识“虫牙”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像中的牙齿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龋齿”、“牙菌斑”等概念。

2.(出示幻灯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片了解“虫牙”的形成过程。龋齿俗称“蛀牙”、“虫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龋齿虽然叫“虫牙”,但并不是虫子咬出的洞,而是牙菌斑内的细菌不断分解糖产生酸腐蚀牙齿形成的。大家看,细菌们在牙齿表面集结编队形成牙菌斑,利用食物中的糖类制造出酸,并将酸封闭在牙齿表面成为侵蚀牙齿的武器。

3.(学生张开嘴)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有牙菌斑、“虫牙”。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髓炎是比较常见的牙齿疾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而虫牙容易诱发急性牙髓炎,患者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二)展开讨论,防治“虫牙”

1.引导学生讨论:怎样防治“虫牙”? 2.教师归纳总结:(1)清除牙菌斑。

没有牙菌斑,就没有虫牙。我们可以通过漱口、刷牙的方法来清除牙菌斑,消除虫牙发生的微环境。(2)降低食糖频率。

糖是细菌分解产生酸的原料。“虫牙”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经常过量吃含糖食物,尤其是睡觉前吃糖,吃完后又不漱口刷牙,口腔中的糖与细菌结合从而产酸致龋。

吃完甜食后要及时漱口或咀嚼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促进唾液对酸的清除作用。人的唾液的机械冲刷及缓冲作用可以清除酸、中和酸,保证对牙齿的保护作用。

(3)定期检查牙齿。

由于儿童的乳牙非常容易患龋,12岁之前的儿童应该每6个月检查一次,发现小洞及时修补,防止龋齿危及牙髓和根尖周组织。

(三)树立样板,学会方法 ①漱口的方法

我们每次吃完东西都要用清洁的水漱口,接着教师喝水示范漱口方法,然后学生模仿练习。

②刷牙的方法

然而,由于口腔是人体的四大细菌库之一,细菌会重新在牙齿表面集结编队,并在被清除后8小时再次形成具有使牙齿患“虫牙”能力的成熟牙菌斑。所以,我们每天至少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刷一次牙,每次刷牙时间应持续3分钟。

每人要有一把保健牙刷(教师出示牙刷、学生拿出牙刷),刷头要短窄,毛端磨圆,毛束之间有足够的孔距,并且牙刷不互相借用,并保持清洁,刷牙的水要清洁。牙刷使用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并将刷毛的水分甩干,毛束头向上放入口杯(用口杯演示放置方法),杯子要放在通风处。牙刷使用三个月后更换新的。

刷牙时使用含氟的儿童牙膏(出示儿童牙膏),能提高刷牙的效果,在清除牙菌斑的同时增强了牙齿的抗龋能力。

刷牙方法也要正确,采用竖刷法。(教师用牙刷边示范边讲解)将牙刷放在牙龈部位,顺着牙缝刷,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从后向前,从左到右,刷完牙齿外侧,刷内侧,嚼面来回刷,每个牙面刷8~10次,整个过程大约要3分钟。

(四)行为实践,照镜刷牙

引导学生照镜学刷牙:张开嘴,左手拿镜对着嘴照,右手拿牙刷在嘴前模仿竖刷法刷牙。

强调:进食酸性食物后不要马上刷牙,用清水或茶水漱漱口。

(五)总结深化,学念儿歌

1.小小牙齿用处大, 吃饭说话都用它, 吃过食物漱漱口, 早晚记住把牙刷, 天天用它要爱护, 少生病来健康佳。

2.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含着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3.小牙刷,手中拿,张开我的小嘴巴。刷刷刷,刷刷刷,上面牙齿往下刷,下面牙齿往上刷,左刷刷、右刷刷,里里外外都刷刷,咬合面呀来回刷。

刷刷刷,刷刷刷,早晨刷、晚上刷,刷得干净没蛀牙,刷完牙齿笑哈哈,露出牙齿白花花。

茶与口腔健康 第3篇

[关键词] 茶;口腔;茶多酚;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龋病;牙龈炎症;口腔粘膜病;口腔肿瘤

茶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饮料,起源于中国及亚洲的东南部,依据其品种、加工工艺等不同可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等。饮茶的传统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众多研究表明饮茶有利于降低人体多种疾病发生的风险,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饮茶对于口腔相关的很多疾病都可以起到预防或治疗作用。

在茶叶鲜叶中水分占75%,干物质为25%左右。其化学成分大部分是有机物,很少一部分为无机物。到目前为止,现已分离、鉴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有七百多种,其中有机化合物在四百五十种以上。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色素等。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多酚类。占到茶干重的18%~36%。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占总量的70%以上。有很多研究表明茶及其提取物与口腔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口腔中的很多常见疾病如龋病、牙周病,甚至口腔肿瘤,都可以通过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将茶对口腔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应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1 龋病:

龋病是口腔三大常见病之一。龋病的病因有很多,主要的三种起关键性的因素包括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也就是说对于一些易感龋病的人群,食物中的高糖在口腔中的主要致龋菌有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和放线菌等的作用下产酸从而使口腔的环境改变,当牙面局部的PH值降低至5.5以下并维持一定的时间,龋病就可能发生。有体外实验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能显著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在唾液获得性膜上的粘附,且抑制作用随茶多酚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1]体内实验表明用0.61%的绿茶水10ml每天漱口4次连续5天,可以较少牙齿的磨损和磨耗。其可能的原因是绿茶可以减少蔗糖的产酸能力,减少酸性物质的产生,阻止口腔中ph值的降低[2]。

还有体内实验表明用一定浓度的茶水每天漱口一周后可以是龋病的致病菌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减少[3]。总而言之茶对于龋病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可以抑制口腔中的细菌生长、产酸方面及其在牙面的粘附和集聚,同时增强牙体硬组织的抗酸能力,从而减少龋病的发生。

2 口臭:

口臭的原因有很多,有一种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龋病的细菌腐败所产生的挥发性的硫化物如H2S和CH3SH等。Lodhia et al.发现绿茶及绿茶提取物可以减少口腔中硫化物的产生抑制口臭的发生[4],Zeng et al.证明绿茶的提取物可以去除硫化物的气味,从而去除因口腔中硫化物所产生的口臭。所以现在市面是很多治疗口腔的产品如口香糖、口腔喷雾中都含有茶或其提取物的成分[5]。

3 牙龈炎症

茶叶中的茶多酚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这一功能使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实验证明在实验鼠上涂抹含茶多酚的牙膏可以减轻牙龈的氧化压力,阻止牙龈炎症的形成。这是由于茶多酚可以减少由脂多糖和蛋白酶所诱导的牙龈氧化压力和牙龈炎症形成[6]。由于吸烟引起牙龈的炎症茶及其提取物可以降低其发生。因为吸烟所导致的口腔中抗氧化酶减少可以被茶汤或茶多酚中的提取物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保护,从而减低由吸烟引起的牙龈的炎症反应[7]。

4 口腔粘膜病:

口腔粘膜病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口腔疾病,有些口腔粘膜病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可能会导致口腔鳞状上皮癌的发生。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口腔粘膜白斑等。有实验一定时间内对于患有口腔粘膜白斑的患者每天饮一定剂量的混合茶。结果显示混合茶可改善口腔粘膜白斑的病损,并预防口腔粘膜组织的DNA损伤和抑制其增殖,从而降低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癌变的危险性,很可能对人类口腔癌有预防作用。[8]

5 口腔恶性肿瘤

有很多研究表明茶叶及其提取物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有积极的作用。细胞实验表明茶多酚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9]。动物实验表明对于暴露在致癌物质下的老鼠给予一定浓度的茶多酚可以使口腔恶性肿瘤的数目和体积减少[10]。在日本有过一项统计,在10年内对于每天喝五杯以上茶和每天喝少于一杯茶的妇女作对比,发现多喝茶的妇女患口腔癌的几率大大减少[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料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这对于口腔的很多疾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一些疾病进行防治。但是由于茶中的成分很多,其很多作用机制并没有完全弄清,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肖悦,刘天佳,詹玲,等.茶多酚影响致龋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18):336-339.

[2] Magalhaes AC, Wiegand A, Rios D, Hannas A, Attin T, Buzalaf MA. Chlorhexidine and green tea extract reduce dentin erosion and abrasion in situ. J Dent 2009;37(12):994–8.

[3]Ferrazzano GF, Roberto L, Amato I, Cantile T, Sangianantoni G, Ingenito A.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green tea extract against cariogenic microflora: an in vivo study. J Med Food 2011;14(9):907–11.

[4] Lodhia P, Yaegaki K, Khakbaznejad A, Imai T, Sato T, Tanaka T, et al. Effect of green tea on 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 in mouth air. J Nutr Sci Vitaminol (Tokyo) 2008;54(1):89–94.

[5] Zeng QC, Wu AZ, Pika J. The effect of green tea extract on the removal of sulfur-containing oral malodor volatiles in vitro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chewing gum. J Breath Res 2010;4(3):036005.

[6] Maruyama T, Tomofuji T, Endo Y, Irie K, Azuma T, Ekuni D, et al. Supplementation of green tea catechins in dentifrices suppresses gingival oxidative stress and periodontal inflammation. Arch Oral Biol 2011;56(1):48–53.

[7] 李宁,孙正,刘立军,等.茶对口腔癌前病变的干预试验研究.卫生研究,2002(31):428-430.

[8] 姚华,王慧明,吴求亮,等.多酚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端粒酶催化亚基的抑制作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11):451-454.

[9]Srinivasan P, Suchalatha S, Babu PVA, Devi RS, Narayan S, Sabitha KE, et al. Chemo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modulation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on drug metabolizing enzymes in 4-Nitroquinoline 1-oxide induced oral cancer. Chem Biol Interact 2008;172(3):224–34.

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第4篇

1 中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现状

既往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中、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缺乏, 口腔健康状况令人担忧[4,5]。申玲[6]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央民族大学1180名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明, 一般性常识 (含氟牙膏有益牙齿, 含糖食物可致龋, 刷牙时有牙龈出血属异常, 定期洁牙有必要) 知晓率高, 偏专业性知识 (对牙菌斑、牙结石的正确认识) 知晓率低,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北方少数民族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正确率总体低于南方少数民族及汉族大学生。该结论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方面存在差异较大。杨彩玲等[7]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以班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新乡市3所高校1750名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该校大学生对“多吃糖和甜食易患龋齿、恒牙缺失应及时修复、龋齿应及时充填治疗、每天刷牙次数应在2次以上、牙刷应1~3个月更换1次, 以及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知识知晓率较高, 但对窝沟封闭可预防龋齿、有牙结石应洁治、细菌是龋齿的发病因素”等专业性知识知晓率较低。该结论指出大学生对口腔健康认知不足, 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提高。上述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口腔健康一般性常识掌握较好, 对专业性强的口腔健康知识缺乏。

陈法等[8]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福州市6所大学3150名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明, 口腔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3.85%;医学类与非医学类、男与女、高年级与低年级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5.45%vs51.48%, 49.44%vs 58.50%, 56.55%vs 52.55%, 3组数据经χ2检验,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研究结论为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 并提出应加强高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拓宽大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渠道, 以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李秀娟等[9]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杭州师范大学434名非口腔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保健行为调查表明, 认为龋病、牙周病主要原因是牙菌斑者占18.7%, 使用牙线和漱口水者占比分别为8.4%和15.5%, 能定期到诊所清洁牙齿者占9.0%, 该研究结论为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较差, 对口腔保健以及治疗意识不强。

吕宗强等[10]对青海师范大学926名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表明, 被调查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39.75%, 城区学生高于牧区学生, 该研究结论为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匮乏, 有待提高。笔者对华北地区2个年度 (2012-2013年) 共计3692名报考国防生考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结果也表明, 被调查考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城区考生优于农村考生、女生优于男生、非住校考生优于住校考生[11,12]。与吴含等[13]对河北省保定市3所大学624名在校大学生、姜红等[14]对山东大学3个年级2个校区1227名本科生的调查结论一致。此外, 辽宁省、湖北省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差, 口腔健康教育急需加强[15,16]。

文献梳理分析表明, 我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亟待提高。口腔健康知识是口腔健康素养的基础, 整体口腔健康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全面的口腔健康知识, 还必须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以及维护和促进口腔健康的基本技能。从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到目标人群的思想转化、付诸于行动, 再到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并非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都能指导产生相应的口腔健康行为[17]。Freeman等[18]研究认为, 丰富的口腔健康知识并不代表良好的行为, 但口腔健康认识能力与行为形成的水平密切相关。倪成励等[17]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医学专科学校1100名新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保健行为的调查显示, 被调查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存在不均衡现象, 对口腔保健知识存在盲区及误区。该研究结论指出不同特质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存在差异, 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计划。马牧之等[19]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杭州滨江高教园区5所高校558名在校大学生的口腔主要问题和就诊意识现场问卷调查表明, 58.42%的学生知道自己患有龋病, 48.92%的学生曾有过牙龈肿痛或出血, 70.07%的学生在过去一年内有过牙齿不适, 就诊率只有35.48%, 医学类院校就诊率显著高于非医学类院校 (P<0.05) , 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到口腔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因素医生技术水平、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就诊费用分别占85.30%、67.92%、62.72%。该研究结论也指出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差, 就诊率低。张思佳等[20]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西安地区3所大学757名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及调查大学生本人对口腔医疗的需求表明, 39.0%的大学生自认为不需要口腔医疗但实际需要, 9.0%自认为需要但实际不需要。数据分析表明58.5%的大学生需要进行口腔医疗, 12.0%的大学生需要及早口腔医疗, 0.8%的大学生需要进行口腔医疗急诊, 仅有30.9%的大学生口腔健康不需要口腔医疗。该研究结论指出中国大学生对自我的口腔医疗需求情况评价不准确, 口腔医疗任务艰巨, 需要加强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姜红等[14]的调查也表明, 大学生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整体表现较差, 就诊率和口腔常规检查率较低。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4岁, 在人口健康学领域, 该群体患病率较低, 其自我认知也同样存在认为身体健康, 不需要医疗帮助的倾向。申玲的调查也显示大学生口腔疾病就医行为表现较差,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类表明, 无症状龋病应治疗的北方少数民族为21.9%, 南方少数民族为50.2%, 汉族为53.3%, 仅2.2%少数民族和2.8%汉族大学生进行定期口腔检查。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 低于南充市、大连市、锦州市、唐山市、兰州市[6]。张毅等[21]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潍坊地区某高校3个专业852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 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等, 同时检查患龋情况。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健康行为与态度有关 (P<0.01) , 但与健康知识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龋失补牙数与口腔健康行为有明显关系 (P<0.05) , 与口腔健康知识及态度无明显关系 (P>0.05) , 该研究结论为具有积极的态度及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才能拥有较好的口腔健康。

综上所述, 我国大学生总体口腔健康素养水平不高, 不同地域、性别、民族、城乡、医学与非医学专业之间等存在差异较大。但是真实的情况可能与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仍有偏差。文献报告的我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结果依赖于大学生自己报告的数据, 可能存在一定的回忆偏差。还可能由于“社会期望”使大学生报告的不健康行为率较真实值低, 进而影响到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间的关联性分析[21]。

2 中国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现状

大学生处于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人生关键时期, 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体人群, 具有文化程度高、接受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性强的特点, 而且由于其相对集中, 知识宣教容易进行, 并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22,23]。研究表明, 与学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水平[24]。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口腔健康教育的开展参差不齐。陈法等[25]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州市大学城6所高校3150名在校学生的调查表明44.6%的大学生从未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

夏雪华等[26]采用分层不平均抽样法对杭州师范大学2007-2009年入学新生 (其中口腔医学专业118人、临床医学专业400人、非医学专业400人) 共918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进行为期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从第二学年开始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好于另外两组 (P<0.05) , 至第四学年时, 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均好于非医学专业学生 (P<0.05) , 该研究的结论为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和行为, 并提出有必要对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专业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提供系统性、实用性、综合性的指导, 并利用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 有利于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的养成及发展, 是值得推广的口腔科普教育模式[22,23]。

陈宇星等[27]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500名在校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并对有效回收问卷的填写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后回访。对问卷数据进行χ2检验, 比较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在宣教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 口腔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促进口腔健康行为。该研究的结论为在高校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水平, 促进良好口腔保健行为的养成。王晓静等[28]采用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选取2010-2012年南京某高校大学生每年500人以问卷方式现场调查学生的口腔保健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调查前对大学生进行口腔保健知识专题教育, 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大学生选用小头软毛牙刷、3个月内换1次牙刷、睡前刷牙、进食后漱口习惯、认为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相关等知识知晓率逐年增加 (P<0.05)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牙龈出血时、口腔溃疡时、患龋时的就医率逐年略有上升, 但三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研究结论为宣传教育、行为干预能够提高大学生相关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指导学生提高就医意识。行为干预作为目前预防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有效措施已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29]。

研究证实, 采取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 提高人群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降低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 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生[30,31,32], 现有口腔预防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已为循证医学所证明。对大学生而言, 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最基本场所, 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 可使他们终生受益。杜礼安等[33]对唐山市15~18岁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 定期做口腔检查者只占13.13%, 有牙病才去医院者占30.14%, 有牙病不去医院者占22.47%。目前国内大学生口腔健康调查发现, 龋病及牙周病仍然是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34,35]。有调查显示[36,37,38]。大学生龋病患病率为34%~56%, 牙龈炎患病率为62%~64%, 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39,40]。强调预防为主的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 建议高校应对大学生开展早期口腔健康教育[41], 增强大学生自身口腔保健意识, 使他们自觉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掌握正确的口腔疾病预防方法,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受过高等教育人群整体的口腔健康水平会得到有效提升。

3 结语

现有文献研究较大篇幅地介绍了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大学生口腔素养及高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情况, 尽管部分地区已将此列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展开研究。参照我国对健康素养评价的3条标准: (1) 是否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 (2) 是否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3) 是否具有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42]。我国大学生总体口腔健康素养水平还较低。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21世纪口腔医学更加注重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尤其突出以预防为重点。口腔健康的预防战略方面, 也已引起政府层面高度重视, 应该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大学生中积极推广口腔科普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 第5篇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不仅可以任你展现自信的笑容,对身体大有好处。在一天晨间谈话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对牙齿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保护牙齿”、“怎样预防龋齿”、“当牙齿出现问题时该如何处理”等相关知识,了解得不多。如何让孩子科学理解这些内容,并消除即将来临的发育换牙期的恐惧心理呢?正巧我班其其家长是位牙科医生,于是我们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教育契机,带领孩子走进了明珠口腔牙科医院,一同去个究竟。

二、活动目标:初步了解牙科医生的工作,消除补牙、换牙的紧张感。2.养成从小保护牙齿的好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客座教师:吴敏

四、活动对象:中班

五、活动准备:

1.联系明珠口腔医院,与医生沟通有关的口腔知识。

2.联系好接送车辆。

六、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科医生

1.医: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明珠口腔门诊室,我是这里的医生。谁知道帮小朋友们看牙的`医生叫什么?幼:牙科医生。

2,医:很聪明。怎样让看病的人一来就能认出我是这里的医生?幼:你穿着医生的白大褂,还戴着白帽子和白口罩。

3.医:我穿戴这些,除了便于病人辨认,白大褂、白帽子、口罩等还有什么作用呢?幼:这样很漂亮;这样很卫生医:对,因为我是医生,白大褂是我的工作服,戴帽子,还有戴口罩和手套是为了卫生。因为我们在工作时,和病人是近距离接触,为了防止头发、衣服和手上的灰尘、细菌或不卫生的东西接]到病人,在工作时必须穿着白大褂,戴着帽子、口罩和手套,以保持清洁,这也是每个医生的职责。

(二)了解护牙常识。1医:碰到什么情况,小朋友要上牙科医院看病呢?幼:牙齿痛了;长蛀牙了;牙齿烂了医:小朋友说对了一部分。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处理拔牙、补牙、镶牙、洗牙、美白、正畸、修复等各类口腔齿科问题。

2.幼:叔叔,我们在家都刷过牙了,为什么还要到这来洗牙?医:小朋友问得很好。首先洗牙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病与牙龈炎的有效方法。人的唾液中溶解了很多矿物质,日积月累,沉积在牙齿上就形成牙结石,也叫牙石。牙石会引起牙龈发炎、红肿、出血,还会引起口臭。刷牙等一般方法无法去除牙石。只有通过洗牙才能有效地去除牙石,保护牙齿。其次,洗牙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牙齿表面会附着牙菌斑和其他沉淀物,如茶渍、烟渍等,容易形成龋齿,也很不美观,通过洗牙可以有效去除这些脏东西。另外,洗牙的同时可以对口腔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幼:什么情况下要拔牙?

医:乳牙开始松动,又不落下来,影响了恒牙的长出;有些龋齿比较严重,无法治愈等,都要拔牙。

(三)参观诊所,了解治疗牙齿的简单过程。

1.参观。

(1)医:你们感觉我们这里的环境怎么样啊?幼:里面非常明亮、干净,地上一点灰尘也没有;这里的东西摆放得很整齐医:是啊,我们要打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计病」L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感

(2)幼:咦,为什么这里是一间间隔开,像小房间一样,还有椅子呢?医:这是我们门诊内设的诊疗区、候诊区、消毒室、放射室技工室。这些椅子是给病人看病时等候用的,而消毒室是消给拔牙工具消毒的地方。我们设立了这么多的区,是为了方便、卫生,提供病人看牙“一人一机,一套机械一人一用”的安全卫生条件和舒适的环境,给予病人亲情般的服务。

2.介绍治疗牙齿的机器和工具

(1)医:你们看,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呢?幼:这是椅子,是给看牙齿的人坐

(2)医:那上面都装着什么东西呢?幼:有灯有椅子、有痰盂;还有水管、箱子

(3)幼:医生叔叔,这是什么机器啊?怎么上面装着这么多的东西啊?医:它是雅治疗椅,也是全电脑牙科综合治疗机,上面有供水管、冲水管、强吸唾器、弱吸唾器、三用喷枪、电动牙科椅、气压表、口腔冷灯光、工具盘

(4)医:知道这口腔冷光灯有什么用吗?幼:这一定是照亮的,因为太黑了看不见;这是看牙齿时照明的,我妈妈上次检查牙齿时,也是这样的医:是啊,口腔冷光灯可以照亮口腔,以便更好地检查牙齿和修补牙齿。接下来我请一个小朋友坐在牙科治疗椅上,给你检查一下牙齿是不是健康的。(医生检查,幼儿体验)

(四)讲解孩子的换牙期。

1医:你们知道我们每个人一般有几颗牙?幼:有22颗牙齿;18颗牙齿;有15颗牙齿医:我们小朋友一般是20颗牙齿左右。小宝宝生出来后,慢地长出了乳牙,到了六七就开始换牙了,新牙就是恒牙,要用一辈子的,我们要好好保护牙齿。

(五)结合生活说说自己周围人的牙齿。

医:你们家里人的牙齿是怎么样的呢?幼:我姥姥老了,牙齿都没了,要戴假牙呢;为什么我爷爷的牙是歪的医:因为爷爷得了牙周炎,周围的牙都松了就会歪。幼:我爷爷的牙齿抽烟抽黑了,他中午晚上都抽,牙齿里顸外面全黑了;爸爸的牙像黑疙瘩,有的牙是淡紫色的医:那是因为抽烟时间太长了

(六)怎样保护牙齿。

医:怎样才能有一副健康、漂亮的牙齿呢?幼:要经常刷牙;要经常检查医:今天,叔叔就教你们保护牙齿的好方法:

1.正确刷牙:这是去除牙菌斑的有效方法。拿出牙刷和牙齿模型,讲解并示范

(l)将牙刷倾斜45度压于牙面与牙龈之间,刷毛尽量进入龈沟和牙缝间,然后顺着牙缝竖刷并轻轻旋转刷头,用力不要过大,按顺序每个牙齿都要刷到,每次刷3分钟。

(2)用正确的刷牙动作配合适当的角度清洁上下牙齿的侧,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每个部位可重复刷6次。

(3)刷牙内侧时,仍顺着牙缝竖刷并轻轻旋转的原则进行,不要只重视刷牙齿的外侧,不重视牙齿内侧的清洁。

(4)互动:幼儿一起来学习刷牙的方法P2.合理饮食:甜食是小朋友偏爱的食品,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和淀粉,例如糖果、巧克力、饼干和糕点等。黏性大的甜食很容易粘附在牙面上,为牙菌斑中的致龋菌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经代谢后产生的有机酸致龋性很强。因此,要少吃甜食,尤其不要在睡前吃,睡前饮食后要刷牙。此外,日常饮食不要偏食。3.定期检查:应该每半年定期复查一次。

(七)小结

医:今天小朋友懂得了这么多关于牙齿的秘密和保护牙齿的方法,相信每俲嘲友从现在开始都会做一个保护牙齿的小能手。叔叔祝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与牙科医生告别)

七、活动成效

有利口腔健康的饮食 第6篇

芹菜 当你大口嚼着芹菜时,它正帮你的牙齿进行一次大扫除,让你减少患蛀牙的危险。因为,这些纤维粗的食物就像扫把,可以扫掉一部分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另一方面,当你愈是费劲咀嚼,就愈能刺激分泌唾液,平衡口腔内的酸碱值,达到自然的抗菌效果。可以将芹菜,小黄瓜和胡萝卜切成条状,一嘴馋就抓来嚼一嚼,不但对牙龈有保健作用,也可使人体补充一些蔬菜元素。

绿茶 被日本人视为长寿之宝的绿茶,对健康的好处实在多得让人无法抗拒它。许多研究指出它的抗氧化能力相当强,可以预防多种癌症,常喝的人也会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现在,就连牙齿也因为喝了绿茶而变得更健康。一方面是绿茶含有大量的氟(其他茶类也有),可以和牙齿中的磷灰石结合,具有抗酸防蛀牙的效果。另一方面研究显示,绿茶中的儿茶素能够减少在口腔中造成蛀牙的变形链球菌,同时也可除去口中难闻的气味。可一天喝2~5杯绿茶,建议在用完餐或吃了甜点之后饮用。绿茶里含有咖啡因,孕妇应该限量饮用。

洋葱 洋葱里的硫化合物是强有力的抗菌成分。在实验中发现,洋葱能杀死多种细菌,其中包括造成我们蛀牙的变形链球菌,而且以新鲜的生洋葱效果最好。建议每天吃半个生洋葱,不仅预防蛀牙,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提升免疫力。制作生菜沙拉时,可以剥几片新鲜洋葱加进去,或者在汉堡、三明治里,夹上一些生洋葱丝。

香菇 菇类在近几年不仅成了提高免疫力的热门食物,自2000年以来的一些研究还发现,它对保护牙齿也有帮助。原因是香菇里所含的香菇多醣体,可以抑制口中的细菌制造牙菌斑。菇类带有独特的风味而且热量又低,不论煮汤、清炒或凉拌都很可口。每周吃2~3次各种菇类,是简单又省钱的保健方法。

芥末 品尝日本料理的生鱼片,都要配上那呛得人眼泪鼻涕直流的芥末,主要目的为了杀菌。芥末会产生如此辛辣、呛鼻的味道,是因为它含一种成分,可以抑制造成蛀牙的变形链球菌繁殖。除了搭配生鱼片食用,也可以将一小匙芥末加上少许酱油调匀,作为水煮海鲜类的佐料;或者将等比例的芥末、蜂蜜及水拌匀,淋在虾仁上做凉拌酱,能中和海鲜的腥味。

薄荷 薄荷的淡淡清香有助于提神醒脑,同时也能减少口中不良气味。薄荷叶里含有一种单帖烯类化合物,可以经由血液循环到达肺部,让你在呼吸时感觉气味清新。在欧美国家,许多家庭用薄荷叶自制漱口水,缓解牙龈发炎、肿胀的不适感。国外研究也发现,使用这一类漱口水可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孳生。在吃完一顿大鱼大肉之后,喝一杯不加糖的薄荷茶,可以去腻,缓解腹胀感。2~3片新鲜薄荷叶,有助于去除满嘴的葱、蒜气味。

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4例, 女66例, 年龄26~69 (47.5±1.5) 岁, 病史1~8 (3.5±0.7) 年。全部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病变严重程度、病史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统计受检查者的口腔健康情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1) 知情同意书; (2) 受试者基本信息, 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及刷牙习惯、是否吸烟等; (3) 口腔健康状况检查表。口腔检查情况包括:采用一次性口镜以及镊子等进行口腔检查, 包括牙齿有无折裂、缺失或龋坏等;有无义齿修复、牙齿填充及其他修复体等;评估造成牙齿缺失的原因, 例如牙周病、龋坏、正畸治疗、先天性缺失或外伤等;查看、评价残余牙的松动程度。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150例患者的调查、检查结果, 对所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150例患者统计资料比较情况详见表1、表2。表1数据统计分析中见, 患者口腔健康问题检查主要以龋齿、牙龈出血、牙齿缺失、牙齿缺损、牙结石及牙齿松动为主, 其中各项口腔问题均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 均以55~70岁组接受调查患者的发病率最高。表2数据可以得到, 接受调查研究的患者中主要的口腔健康问题为龋齿, 且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 龋齿数量随年龄也呈递增趋势。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口腔问题的不断关注以及对口腔卫生要求的不断提高, 口腔健康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本研究中选取的150例行口腔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 口腔健康问题存在于各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患者中。在既往许多调查统计中发现, 口腔健康问题可能与患者卫生习惯、对口腔卫生的保健意识不够强、忽视口腔保健等原因引起。据统计, 目前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以龋齿以及牙周疾病为主, 常见的牙周疾病以牙周炎、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最为常见, 其次一些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为牙齿、牙列缺损为主[4,5,6]。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问题的重视, 目前口腔健康问题在老年患者就诊比率中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口腔修复治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牙齿咀嚼和美观功能, 而且口腔修复治疗后患者口腔健康问题均可以得到一定水平的缓解与好转。

从本文150例患者中, 统计问卷调查以及口腔检查我们可以发现, 口腔健康问题在口腔修复治疗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的口腔健康问题以龋齿、牙周炎以及牙结石、牙齿松动为主, 而且龋齿作为最为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 在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占有最高的比例。在本文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 患者口内平均修复牙数和义齿的修复率逐年增高提高。通过对存在不同口腔健康问题的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分析,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和口腔护理习惯是引起口腔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 科学正确的指导口腔护理以及正确的刷洗牙齿规范动作, 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具有重要帮助。在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对比分析中, 口腔健康问题以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问题最为严重, 且随年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7]。可见, 随诊年龄增长, 口腔菌群失调、自身免疫力降低等因素将影响着患者的口腔健康问题。因此, 老年人群受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极易发生龋病。因此。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口腔卫生宣教,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刷牙方式对于预防龋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存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口腔健康问题, 加强对人群的口腔卫生宣教,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刷牙方式, 对于预防、减少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与临床意义, 可以有效减少口腔问题的发病率。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口腔修复患者150例, 通过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的方式对其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 主要包括牙齿龋损、牙列缺损、牙齿缺失及修复和牙周病等健康情况。结果 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口腔健康问题检查主要以龋齿、牙龈出血、牙齿缺失、牙齿缺损、牙结石及牙齿松动为主, 其中各项口腔问题均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 以5570岁组接受调查患者的发病率最高。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主要口腔健康问题为龋齿, 且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 龋齿数量随年龄也呈递增趋势。结论 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存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口腔健康问题, 加强对人群的口腔卫生宣教,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刷牙方式, 对于预防、减少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与临床意义, 可以有效减少口腔问题的发病率

关键词:口腔健康,口腔修复治疗,健康调查

参考文献

[1]黄冬梅, 张倩, 郭建徕, 等.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 (3) :34-38, 39.

[2]尹亮.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价值评价[J].中国医疗美容, 2014, 17 (5) :198-198, 201.

[3]黄丽梅.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290例口腔卫生状况调查[J].贵州医药, 2015, 11 (5) :450-452.

[4]潘鑫.100例口腔修复患者临床研究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10) :115-116.

[5]许晓鹤.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临床治疗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23 (8) :121-121.

[6]张家胜.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7) :2360-2361.

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院咨询、治疗的6~9岁口腔疾病患儿及其家长, 共调查263位家长。263人中, 男性114人, 女性149人;城镇居民173人, 农村居民90人。

1.2 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儿家长进行一对一调查, 患儿日常口腔行为内容由家长代替填写,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及患儿行为习惯。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2.1 知识获取途径

本次调查显示, 患儿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 有125人 (47.5%) ;其次为网络73人 (27.8%) , 报刊33人 (12.5%) , 医生宣传30人 (1 1.4%) , 其他途径2人 (0.8%) 。

2.2 患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患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60.0%, 每个问题的具体知晓情况见表1。

2.3 患儿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表2)

[例 (%) ]

3 讨论

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受家庭的影响较大, 家长在预防子女的口腔疾病和进行口腔健康行为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 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越多, 其子女的口腔科就诊率、刷牙频率和含氟牙膏的使用率越高, 窝沟封闭和使用氟化物等预防保健措施的比例也就越高[2]。

本次调查显示, 患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较低 (60.0%) 。其中有90.9%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吃糖可以导致龋齿, 74.1%的患儿家长知道正确刷牙是预防口腔疾病的重要途径, 其余口腔健康知识患儿家长知晓率均不高。提示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的必要性。调查还显示, 患儿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 其次为报刊, 通过医生宣传获取相关知识的较少, 提示有必要扩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途径, 加大宣传力度。医生具有丰富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 为前来咨询、就诊的儿童家长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印发宣传手册, 社区宣传栏内张贴口腔保健知识及宣传画, 并鼓励儿童家长利用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 提高家庭口腔健康知识。患儿口腔行为中, 仅有45.6%每天刷牙漱口2次以上, 养成饭后漱口习惯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儿童所占比例均较低。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口腔行为城市高于农村, 提示城市儿童有相对较好的刷牙习惯, 但有不好的饮食行为。故在加大口腔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 应加大对农村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 养成良好的家庭口腔习惯, 对预防儿童口腔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并使城市儿童减少甜点、糖果、喝饮料的行为。患儿家长虽掌握了相关知识, 但其子女未进行相关的口腔健康行为, 提示儿童家长应对患儿的口腔行为进行指导, 做到知行一致。刷牙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基本行为, 建议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 促进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建立口腔健康行为[3]。母亲的就诊行为、刷牙行为和口腔保健措施的使用会极大地影响子女的就诊行为和保健措施的实施行为[4], 进一步提示家长在具备较多的口腔健康知识的同时, 应做好自己的口腔保健, 对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也有很大帮助。

(收稿:2011-04-25)

参考文献

[1]孟姝, 吴亚菲, 万呼春, 等.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4, 2 (6) :519-520.

[2]Akpabio A,  Klausner CP,  Inglehart MR. Mothers/guardians’knowledge about promoting children’s oral health [J].J Dent Hyg, 2008, 82 (1) :2.

[3]程敏, 王瑞, 宋为真, 等.东北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5) :622-624.

口腔门诊的健康教育体会 第9篇

1 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1.1 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栏、图片

健康教育处方是用医嘱的形式提供健康教育文字材料, 针对疾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防治知识、生活方式及行为方面的指导。我们将口腔门诊导诊台视为健康教育的平台, 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将教育处方按疾病的病种及发病部位的不同分别放于相应的宣传栏内。如龋病的病因及防治、牙周病的预防、根管治疗的适应症及口腔溃疡的黏膜改变等放于口腔内科宣传栏内。如拔牙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颌面部肿物术后的饮食指导及注意事项、青春期牙龈炎的病因及治疗等归放于口腔外科宣传栏内。这样方便患者的取用, 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与自已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及治疗措施。针对儿童及陪同家属我们精心制作了生动活泼的卡通图片, 如什么是六龄齿?六龄齿的形态特点、正确的刷牙方法。图文声茂的宣传卡片将原本机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通的保健常识, 吸引了前来就诊的患儿及家属的注意力, 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拓宽了知识面, 扩大了宣传力度。

1.2 制备口腔修复义齿的模型

我们预先制作义齿修复模型, 如活动义齿、烤瓷牙修复体、全口义齿模型、可摘局部义齿模型、金属——树脂联合固定桥及烤瓷——溶附金属固定桥。使患者在就诊时能直观看到修复后牙体的形态及治疗效果。通过模型逼真的演示出不同的修复体所具有的特点, 给患者提供了有关口腔修复方面的知识。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依据牙体模型更有效地讲解患者提出的问题, 解除顾虑, 增强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为更好的宣传口腔医学知识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1.3 随诊教育

医务人员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 是健康教育最佳的实施者。在患者诊疗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内容包括:保持口腔卫生的意义、及时拔除毫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治疗龋病、减少不良因素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如吸烟、酗酒、吃刺激性的食物等, 每半年至一年进行口腔全面健康检查, 每半年进行一次超声波牙齿洁治术, 保持牙周清洁健康。使用牙线去除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和软垢, 勿使用牙签, 以免刺伤牙龈。不要用牙齿咬硬物如瓶盖等。在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信息反馈, 有问有答, 使其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口腔保健知识。

2 健康教育的人群及内容

2.1 儿童及陪同家属的健康教育

据全国牙防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5岁儿童平均有龋齿4.18颗, 患病率达75%上。12岁儿童平均有龋齿0.85颗, 患病率达45%。儿童龋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除了与婴幼儿不良卫生习惯、牙釉质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有关外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儿童龋病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以及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有的家长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乳牙早晚要被恒牙替换掉, 治不治无所谓。有的家长对正确的刷牙方法掌握不全面、有的即使孩子被检查出有龋齿, 家长也不会及时给予治疗。我们针对这一存在的现象开展健康指导。根据患儿年龄段的不同, 告知家长预防龋病要从婴幼儿时期做起, 在没有长乳牙前家长每天用柔软干净纸巾或纱布给孩子清洁口腔, 不要让孩子含奶嘴睡觉。从3岁开始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即竖刷牙和水平颤动两种。水平颤动法能有效地解除龈缘区和龈沟内菌斑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健方法, 家长在孩子初学期可协助完成基本动作。告诉孩子每次刷牙3分钟, 早晚各一次, 饭后漱口。在实施过程中家长要多鼓励、多夸奖、多检查、多督导。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牙刷及含氟牙膏。尽量少吃糖和甜食, 不要在晚上睡觉前吃零食或甜食。多鼓励孩子进食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豆类、五谷杂粮,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半年至一年定期给孩子做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发现龋坏及时治疗。在孩子6~13岁建议做窝沟封闭。从而预防窝沟龋的发生。通过这种有效地沟通及健康指导, 家长对儿童龋病的防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此方法受到了患儿家属的欢迎。

2.2 青年人的健康教育

青年人富有青春活力, 健康, 身体抗病能力强。但是18~25岁的青年人有一种特殊情况, 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在20岁左右, 常常伴有局部疼痛和面部的肿胀。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引起冠周炎。在没有拔除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口腔卫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应避免过度疲劳、感冒的发生, 多吃蔬菜水果, 远离烟酒, 保持心情开朗, 坚持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抵抗力。对于妊娠期的青年人, 由于内分泌的影响, 牙龈增生, 刷牙时牙龈出血加上妊娠期恶心呕吐, 容易在口腔内存留酸性物质。易继发龋病或妊娠期牙龈炎。有研究表明, 在孕期患上牙周炎的孕妇占40%~80%, 同时牙周炎还可能引起胎儿早产、体重过低或畸形[1]。所以在此期间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尤为重要。早晚刷牙, 饭后漱口, 有呕吐时应多漱口。选择软牙刷, 刷牙时不要过分用力。有口腔疾患时应立即就诊。这样有利于孕妇自身的口腔健康及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和发育。另有一些青年人由于工作时间紧迫, 常常导致不能按时复诊。我们必须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就诊, 反复强调复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复杂性的治疗如根管治疗术, 在操作前向患者讲明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使其对整个治疗方案有所了解, 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治疗全过程。

2.3 老年人的健康教育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成增长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 牙齿的磨损也更为常见。一些老年人由于知识背景、生活方式及工作经历的不同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年龄大了发生牙病是不可避免的, 有的即使知道一些保健知识也不能改正常年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我们针对老年患者个人的情况不同, 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在交谈中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 对其所提出的问题逐一逐项不厌其烦的讲解, 并使用通俗易通的语言使其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口腔保健的意义及重要性, 消除不良的抵触情绪, 积极改正不良卫生习惯。老年人口腔中常常佩戴有义齿, 告知患者清洁和保养义齿的方法。对于缺牙的老年人告知尽早安装假牙以改善咀嚼功能, 同时要进食容易咀嚼、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类、乳制品及豆制品, 也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如牛奶、蔬菜、鱼类及海产品等以增加牙齿的强度。每日刷牙两次, 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检查戴义齿的基牙有无龋坏, 发现龋坏给予治疗。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超声波牙齿洁治术, 除去牙石及菌斑。有的老年人仍采用错误的刷牙方法横式刷牙法, 我们向其说明不良刷牙方式对牙齿造成的危害, 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俗语说得好“牙好胃口好, 吃嘛嘛香。”说明牙齿与机体功能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只有保持口腔健康才能有益于延年益寿。

3 体会

健康教育是高质量治疗保健服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21世纪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提高了人们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能力, 树立了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 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口腔疾患的发生。在促进全身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肾脏疾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第10篇

1 心理护理

即中医所说的调养情志。由于肾脏疾病病程绵长, 且易于反复, 患者思想包袱较重, 因此了解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思想顾虑很重要。鼓励患者胸怀开阔, 思想放松, 避免消极悲观心理;学会调养情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早日恢复健康。另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相当一部分是年轻患者, 应劝其避免房事以免更伤肾气, 使病情加重。

2 基础护理

2.1 休息

患肾脏病之后, 休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保护性措施。休息的方式及持续的时间应视以下情况而定: (1) 水肿的严重程度:肾脏病水肿一般分为3种情况, 即轻度水肿、中度水肿和重度水肿。如水肿仅局限于眼睑或踝部为轻度;水肿扩展到下肢为中度;水肿蔓延到全身甚至出现胸、腹水, 则为重度。中度以上水肿就应当卧床休息。 (2) 有无心悸、气短、咳嗽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 表示肺部有淤血、感染或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存在, 这时不但应卧床休息, 而且要及时住院治疗, 以免病情继续恶化。 (3) 有无头痛、头晕、呕吐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说明可能存有高血压, 应及时测量血压, 如血压确实高, 则应卧床休息。如血压急骤升高, 可能出现脑水肿, 使头痛、呕吐进一步加剧, 还会出现抽搐或惊厥, 此种情况更应住院治疗。 (4) 有无尿量减少或肉眼血尿:若尿量明显减少 (每天尿量在500ml左右) , 或出现肉眼血尿 (如洗肉水样) , 往往表示病情重, 应卧床休息。 (5) 有无其他检验异常:如血尿素氮、肌酸、肌酐明显升高, 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 表明肾功能不良, 也应卧床休息。无论急性肾炎还是慢性肾炎, 凡出现上述1种或几种症状、体征, 都应卧床休息, 特别是急性肾炎患者, 应绝对卧床休息, 及早住院治疗, 及早控制症状, 以免产生并发症。 (6) 重患者绝对不能自己长时间洗澡、洗头和理发, 以防感冒和过度劳累。

2.2 合理膳食

饮食方面应根据每种疾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具体的饮食指导。 (1) 急性肾炎患者应给予低盐、高维生素饮食, 限制水的摄入。 (2)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有水肿者限制水摄入量。 (3) 肾功能不全者应给予优质低蛋白。根据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来调节蛋白质、高钙、高铁、高维生素、低磷饮食。 (4) 忌服腥辣、煎炸、水产品 (虾、蟹) 、辣椒、蒜、生葱、香菜、狗肉、马肉、驴肉。以低盐饮食为主, 清淡而富含维生素食物, 各类患者可适当加少量调味品如少量香油, 味精等。

2.3 口腔护理

早晚及餐后应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防止细菌和霉菌生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由于脾阳不振, 湿浊内生, 胃气上逆, 浊邪上泛, 而出现口有尿味和舌苔厚腻, 影响食欲。尿味明显时可用双花和七叶一枝花泡水含漱;口腔糜烂时, 可用冰硼散涂抹患处。

2.4 皮肤护理

做好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皮肤护理, 是预防皮肤感染、褥疮及有关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工作。因尿毒素沉积对皮肤刺激, 患者常有瘙痒不适, 并影响睡眠, 且抓破皮肤后极易感染, 故应勤用温水擦洗 (水温以40℃左右为宜, 使机体微微出汗, 对排出浊邪有一定好处) 。保持皮肤清洁, 忌用肥皂和乙醇。勤换衣裤、被单。对有严重水肿的患者, 更需注意保护皮肤, 经常更换卧姿, 按摩受压部位, 预防褥疮。

2.5 服药护理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 中药汤剂宜温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呕吐, 服中药汤剂宜浓, 且少量、多次分服;若药进即吐者, 可用生姜汁点舌, 或含糖姜片。呕吐时可轻拍患者背部, 吐后用温开水漱口, 及时更换污染衣物及被褥。

3 反复发作的预防

导致慢性肾炎反复发作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与肾炎本身的病理类型有关, 如某些病理类型本身是不可逆的, 例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 (2) 与用药是否合理有关。合理应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降压药至关重要。住院患者在这方面往往能够较好地处理, 但门诊患者比较容易忽略, 尤其病情表现较轻者, 患者往往不遵循医嘱, 自行增减甚至停用药物, 导致出现反跳现象。 (3) 某些药物的疗效本身就不肯定, 如双嘧达莫等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 往往停药后又反复。 (4) 慢性肾炎患者免疫功能较低, 尤其伴有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者, 本身体质与抵抗力均低, 不耐疲劳, 易受感染, 一旦生活与工作无规律, 即因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等因素而诱发加重, 甚至表现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或导致肾功能恶化。 (5) 误用肾毒性药物, 最多误用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 如果导致肾功能的恶化, 易引起尿毒症。此外, 当病情不稳定时, 妊娠、长途旅游、体育运动也常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肾功能受损者, 也可因不适当饮食而加重肾功能不全。

4 健康教育

(1)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预防感染, 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注意不可劳累, 保暖防寒, 卧室应阳光充足, 气温得当, 通风良好。 (2) 加强体质锻炼, 提高机体抵抗力。根据自己病情做一些适当活动, 原则是绝对不能过量, 否则于病不利, 即久卧、久立、久动均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3) 按医嘱服药, 定期检查尿液, 出现症状立即就医。 (4) 平时注意饮水及坚持合理饮食。 (5)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6) 定期门诊随访。

健康长寿与疾病、衰老 第11篇

科学家通过对大量实验结果分析普遍认为,人体衰老的理论最终归纳为两类:即基因或程序造成的衰老和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和体内酸毒的积累造成的衰老。基因或程序造成的衰老属于生理性衰老。是生命运动的必然规律。而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和体内酸毒的积累造成的衰老属于病理性衰老。

人体内自由基产生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外界的紫外线和各种辐射;过量烟酒;情绪和工作压力;生活不规律,特别是熬夜;组织脏器损伤的缺血——如脑血栓和外伤等;肠道系统异常发酵;暴饮暴食;滥服用西药和过量运动等。

自由基的危害1伤害细胞的遗传因子DNA。2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引起脂质过氧化作用。3破坏蛋白质分子、氧化体内的酶。4引起细胞的恶化变形与死亡,造成老化现象。5直接冲击细胞核基因发生突变而致癌。6对心脏等器官及血管造成伤害等。

自由基与疾病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不会像肿瘤、疼痛、高烧等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是因为自由基存在于我们的体内,它的危害是从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开始。自由基对细胞和组织指挥损伤是致病的基础,由于人体是由各种各样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自由基对不同细胞的损伤可导致不同疾病。

人体自由基与衰老疾病和衰老来自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随机而破坏性的作用结果。自由基对人体蛋白质、脂质等细胞基本构成物质进行氧化,被氧化的物质成为新的自由基,又重新氧化别的物质,不断的恶性循环,人体的功能因此逐步遭受损伤败坏,以至引起各种病变和衰老。

人体内酸毒产生与积累人体内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二氧化碳等酸毒废物。另外,由于现代人营养过剩、不良生活习惯、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等因素,也造成体内酸性物质过多。当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和排泄能力,经过日积月累形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有许多危害: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酶促反应效率下降;导致血液粘滞度上升,血流速度下降;导致细菌和真菌在体内大量繁殖;改变红细胞的物理性质,影响血液循环的效率;使人体肠道系统异常发酵,产生大量自由基和毒素;影响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等等。由此引起心脑血管、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皮肤溃烂、斑诊、疲劳、动脉硬化等疾病。可见。酸性体质是人体患慢性病的最重要内因根源。例如酸性体质与癌症,人体正常细胞的周围环境是弱碱性,当细胞的生长环境持续酸化时导致部分细胞死亡,而另一部分细胞为了适应酸性环境变成了异常细胞而生存下来,这部分异常细胞称为肿瘤或癌症。这部分细胞不受大脑功能控制。因此,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情绪巨变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得以无限生长,即为癌症。

中和酸毒与清除过剩自由基医学研究证明,引起人体病变和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酸毒的积累和过剩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侵害。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利用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来中和体内酸毒和清除体内过剩自由基,铲除致病因子,由病理性衰老过渡到生理性衰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一、阳光:太阳光中与人类健康最为密切的要属远红外线,科学家们形象称它为“生命育成之光”。人体中60%~70%由水分子构成,当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产生“共振吸收效应”后,使人体内不易被吸收大的水分子团解聚,重新组合成较小的水分子团。

远红外线有极强的渗透能力,能渗透皮下3—5厘米。与组织中的水分子产生共振吸收效应,一方面由于水分子被激活产生温热效应刺激皮肤热感受器,通过丘脑。使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流顺畅,全面改善了人体的微循环。另一方面,由于热的作用,加强了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降低,从而增加了组织血液的流量,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及骨关节等疾病。

远红外线由于生物热效应,激活了生物分子。所以,可以促进人体整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使人体内外物质交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远红外线振动频率与人体水分子振动频率生产共振效应,激活了人体细胞中的水分子,从而使体内的生物大分子被激活而外于高振状态,这样便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从而更好的发挥生物大分子调节机制。有利于人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使体内器官之间相互影响逐步趋向平衡。因此,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二、空气。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是指有一个或多个负电核的离子,也称阴离子或碱性离子(通常负离子呈弱碱性)。森林、海边、瀑布、山顶的空气之所以新鲜,是因为含有大量负离子。负离子的主要作用:

1净化空气。由于负离子呈弱碱性,可以中和空气中的酸性物质及正电核,调节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所引起的身体不适和疾病,与其他生物能量结合,能有效地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

2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清除体内酸性废物垃圾。正常健康的人体呈弱碱性,但随着人体食入鸡、鸭、鱼、肉、蛋等酸性脂肪量增多,使人体酸碱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各种脂类物质(如胆固醇等)沉积在血管壁上,于是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患病机率增加。碱性负离子能通过皮肤和呼吸等进入血液,中和掉沉积在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和毒素,减少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

3为人体充电。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微电池,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表现,负离子可以不间断地给人体细胞充电,使人精力充沛、消除疲劳。

三、水。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水首属电解还原水。其有以下五大功效。

1碱性,电解还原水的许多生理特性与血液中的水接近,能将血液中带正电的酸毒中和掉,长期饮用可起到换血的效果,最终使酸性体质逆转,各种慢性疾礴得以康复。

2还原负电位。经电解后的电解还原水将氧化一还原电位由正500mv逆转为负200mv~450mv,能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

3渗透力强。由于分子团小,容易穿透细胞膜,进入人体细胞,补给养分,洗涤废物。

4溶解力高。水电解后将自然界中的大分子团强迫解离成小分子团,因为不是自然生成,所以小分子团水必须还原成大分子团水,此时水分子与水分子在结合过程形成快速运动,达到高溶解力。当小水分子团由渗透力快速进入人体血液后,再籍由还原的溶解现象产生能量。促进血液内血脂的稀释及降低胆固醇,而有清血之益。

5丰富的离子化矿物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只有在水中对人体才具有意义,水中的矿物质经电解后呈离子状态,最易于被人体吸收,吸收利用率可达90%以上。

四、保健食品。1蜂皇浆:长期食用能活化和激化人体衰老的器官组织。2蜂胶:被誉为人类的“营养库”和“小药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活性物质等应有尽有。3蜂花粉:植物的生命精华,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被誉为“营养之冠”。4小麦草汁——麦绿素:人体所需活性酶、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宝库。5人参、鹿茸、灵芝、燕窝。6茶:茶多酚是一种抗氧化物质。7抗氧化食品: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以上保健食品经人体吸收后可以补充和平衡细胞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五、磁。生物磁场对人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改善微循环。在磁场的作用下,微血管的功能会发生改变,表现为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组织的血液灌注量增加,从而改善器官的缺血状态。

2磁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增强,解除小动脉周围的挛,使微循环扩张,以及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压从而降低。

3镇静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睡眠、增加睡眠时间、加强睡眠深度、提高睡眠质量,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能够使人脑皮下中枢电生理恢复正常,使异常的生物磁场排列有序化,促进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起到镇静作用。

4抗衰老作用。磁场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增高,从而清除人体垃圾——氧自由基。增强组织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延缓人体衰老。

六、运动。增强体质。

七、睡眠。对维持人体呈弱碱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今晚熬夜,第二天测试PH值。一定呈酸性。睡眠的好坏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八、污染。主要指自来水中的重金属、余氯等,超过体内排泄而在体内过多积累的重金属、余氯是各种病变的“定时炸弹”。

治疗中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健康教育,牙龈炎,牙菌斑

随着口腔医学的迅猛发展,正畸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青少年正畸人群日渐增多。与国际标准相适应,口腔各专科的治疗均应建立在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周健康维护的基础上实施[1]。目前80%~9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关注牙齿健康,应从点滴做起,正如正畸过程中的固定矫治器影响了口腔卫生的维持,导致口腔内正常菌群发生改变,特别是固有口腔正常菌群的改变,对牙周组织的损害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也成为制约正畸发展的瓶颈问题。牙齿整齐了,但患者的牙周组织损害了,照样没有达到目的。近几年笔者从临床中随机取出40例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达到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在我科进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12~18岁,平均14岁。因恒牙列建立后发现错畸形牙齿不整齐而就诊。

1.1.1 问卷调查

与青少年及其家长面对面调查填表,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刷牙情况以及全身系统健康情况等,调查结果均良好。

1.1.2 口腔检查

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的要求,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采用双口镜检查口腔情况,检查项目包括口腔卫生情况,牙周组织发育情况以及牙龈、牙周、黏膜疾病情况等,检查结果均良好。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按照流行病学的要求,将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2组,2组在年龄、性别、刷牙情况、口腔卫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20例患者在进行正畸治疗前,简单地要求患者认真刷牙,刷牙次数至少一天2次,无牙膏使用要求,无正规的口腔卫生宣教,复诊时不干涉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等。

实验组:对20例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全面的口腔卫生知识宣教[2,3]。(1)患者首次就诊时,正畸医生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长交谈,解答其提出的问题,介绍错畸形及菌斑的危害、牙龈炎的表现等,并强调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包括建议患者进行1次牙周洁治。(2)叮嘱患者坚持每天饭后刷牙,每次不少于3 min,每天至少3次。(3)建议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睡前进食。(4)指导青少年正确的刷牙方法,即Bass刷牙法又称水平颤动法[4]:将牙刷先与牙体长轴平行,然后旋转,与龈缘呈45°角,刷毛尽量伸进托槽与弓丝之间的部位打圈刷,清除托槽周围的软垢,用力要适当,以短距离(2~3 mm)水平颤动牙刷,至少颤动10次。按上下内外的顺序每个牙齿和牙面都要刷到。患者最好用波浪型的软牙刷,竖刷法有利于清除托槽周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刷牙后观察牙齿和矫治器上是否还有软垢。(5)强调家长的协助教育和监督,家长对孩子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有时优于医生的宣教。(6)复诊时医生应检查患者的刷牙方法是否达到标准及其效果,即牙周状况,牙菌斑、软垢的附着程度,牙石的形成等。再次强调认真刷牙的重要性,定期复查,详细记录。(7)固定矫治前注意事项,戴矫正器时如何清洁牙齿以及有关口腔保健的宣传资料印制成册,发给每一位患者及家长,让其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以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宣传栏,定期向患者宣传常见病的保健知识。

1.2.2 牙龈炎诊断标准

2组患者戴矫治器后3、6、12个月,由同一检查人员检查并记录其牙龈炎的发生状况,检测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标,分析结果。牙龈炎诊断标准按牙龈指数(GI)分级[5],计分标准如下:

0=健康牙龈

1=轻度炎症:色泽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

2=中度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易出血

3=重度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

对于群体牙龈炎的流行程度,可按以下标准估计:

牙龈指数牙龈炎流行程度

0无流行

0.1~1.0轻度流行

1.1~2.0中度流行

2.1~3.0重度流行

对于牙菌斑的记录,我们采用了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只检查指定的6颗牙,即16、21、24、36、41、44,计分标准如下[5]:

0=无菌斑

1=龈缘处存在少许点状菌斑

2=菌斑的宽度小于1 mm

3=菌斑的宽度大于1 mm,但在牙面1/3以下

4=菌斑的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与2/3之间

5=菌斑的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差异检验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初次就诊时,所有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牙周组织发育情况均良好,无牙龈、牙周、黏膜疾病,测得的两组牙周指数GI、PL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正规的正畸治疗后,检测两组的牙周状况时均见少许菌斑沉积,牙龈轻度水肿,探诊可见少许出血,未见牙龈退缩,尤其在矫治后6个月和12个月,测得的两组牙周指数GI、PLI值升高幅度大,实验组牙周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多为青少年,他们未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自理及自控能力差,同时家长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从而导致矫治器周围存留食物残渣,为菌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若不及时控制可引起牙龈炎症及牙周病。从矫治前后牙周检测指标的比较中可看出,接受固定矫治后的患者其菌斑及牙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通过正规全面的口腔健康教育,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因此对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从而能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维护牙周健康、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正畸医师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嘱患者每天三餐后和临睡前刷牙,复诊时医生应认真检查青少年的刷牙方法及效果,并检查牙周状况,以了解牙菌斑、软垢的附着程度及是否有牙石形成。定期进行牙周洁治,清除牙菌斑及牙石,并作详细的复查记录,同时家长的协助教育和监督也十分重要。对口腔卫生保持好的儿童应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总不能做好口腔卫生维护工作的患者,应多次强调口腔卫生差的危害,同时去除弓丝,暂停治疗一段时间,再次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直至复诊时口腔卫生有了很大改善后再恢复其正畸治疗。Boyd研究指出,在正畸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教会患者如何有效地清除菌斑,可保持其牙龈状态相对稳定[6]。只有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正畸治疗中出现的不良问题,有利于正畸患者牙齿的健康和稳定,提高矫治的整体水平。

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正规全面的正畸健康教育指导,大部分家长及青少年认识到了正畸治疗中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就诊时间及疗程,培养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4.

[2]李爱霞,李玉茹,尚君兰.增强固定正畸患者刷牙意识的方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34(5):355-356.

[3]朱辛奕,郭兮惠,张德素,等.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临床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5):333.

[4]曹采方.牙周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

[5]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3,178-179.

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口腔疾病健康教育(精选12篇)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在校男女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