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 男26例, 女44例, 年龄65~92岁, 体重40~72kg, ASAⅡ~Ⅲ级。术前并发症均对症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各组35例, 2组间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组:采用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 由于疼痛患者大都表现为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 原有高血压患者血压会更高。在搬动患者前均给予咪达唑仑2~3mg, 苏芬太尼10μg以充分镇静、镇痛, 常规吸氧 (1.5L/min) 。在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 在连续CVP监测下给予一定程度的扩容, 以神经刺激仪定位行患侧腰丛神经阻滞麻醉, 给予1%利多卡因20m L, 0.5%罗派卡因20m L, 共计40m L。以2%利多卡因行环甲膜穿刺, 以1%地卡因行舌根部、咽后壁及声门部喷雾麻醉, 表面麻醉生效后静脉注入顺式阿曲库胺25mg, 静脉缓慢注入依托咪酯0.2mg/kg (入室后已给予咪达唑仑2~3mg和苏芬太尼10μg) , 待患者意识消失和肌肉松弛后插入带有术中可注入表面麻醉剂的气管导管, 术中以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行麻醉维持, 用药量是单纯全麻用药量的1/3~1/2左右。于手术结束前10~15min停药, 停药前自气管导管注入表面麻醉剂以减少清醒时气管导管的刺激。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管送入病房。全凭静脉麻醉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心率 (HR) , 气管插管后增加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5mg/kg, 芬太尼2~3μg/kg, 依托咪脂0.2~0.3mg/kg, 阿曲库铵0.4~0.5mg/kg。麻醉维持:术中微量泵静脉推注丙泊酚4~12mg/ (kgh) , 瑞芬太尼0.5~1μg/ (kgmin) , 阿曲库铵0.07~0.1 m g/k g。麻醉机控制呼吸, 潮气量8~1 0 m L/k g, 呼吸频率12次/min, 吸呼比1∶1.5~2.0。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5min左右停止推注阿曲库铵, 静脉注射曲马多50~100mg或地佐辛5mg。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注射丙泊酚, 手术结束时停止注射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期和气管拔管期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HR、血压。

注:与麻醉前相比, #P<0.05

1.3 观察指标

从以下2方面比较2组患者: (1) 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变化:心电图、脉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2) 术中麻醉时效和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镇痛效果 (Bromage评分)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全凭静脉麻醉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术中麻醉时效及效果的比较

术中镇痛效果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的评定采用Bromage改良法, 0分:无运动阻滞, 踝、膝、髋关节都能活动, 伸直下肢能抬离床面。1分:伸直下肢不能抬离床面, 能屈曲膝关节。2分:不能屈曲膝关节, 但能屈曲踝关节。3分:踝, 膝, 髋关节都不能活动。术中镇痛的评价 (由麻醉者评价) , 极满意 (无痛, 无须任何辅助用药) , 满意 (稍有不适, 无须加静脉镇痛药) , 不满意 (疼痛不可忍受, 改用其他麻醉方法, 可完成手术) 。经对比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组麻醉效果优于全静脉组。见表2, 表3。

3 讨论

本研究分别采用腰丛阻滞复合浅全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2种麻醉方式, 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时效和效果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5) 。腰丛阻滞复合浅全麻醉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

在全静脉麻醉组中, 所使用瑞芬太尼是μ受体激动剂, 直接通过血液或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快速水解, 代谢基本不受血浆酯酶 (假胆碱酯酶) 及抗胆碱酯酶药的影响, 且不依赖于肝肾功能;血脑平衡时间 (50%) 为 (1±1) min, 消除半衰期为9.5min, 时量相关半衰期 (CSHT) 为3~5min, 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优点。腰丛阻滞复合浅全麻醉组病例采用腰丛神经阻滞, 对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单纯采用腰丛阻滞麻醉, 其效果大都不完善, 故本组病例采用腰丛阻滞复合浅全麻方法既可以完全消除手术应激反应, 又可以控制气道, 以消除侧卧位时气道管理困难的因素。

综上所述, 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 采用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更加安全有效, 其麻醉效果优于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方式。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 (ASAⅡ~Ⅲ级) 随机分为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组及全凭静脉麻醉组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35例行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组患者返回病房后, 患者术中及术毕拔管时血压及心率保持在腰丛神经阻滞后水平, 而明显低于入室血压和心率;另35例行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术中及术毕拔管时血压, 心率, CVP较麻醉前波动大 (P<0.05) , SPO2麻醉后明显低于入室水平。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效果优于全静脉麻醉。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醉,全凭静脉麻醉

参考文献

[1] 曾因明, 邓小明, 译.Ronald DM.米勒麻醉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2441~2445.

[2]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5.

[3] 邓小明, 曾因明.2009麻醉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977~979.

[4] 徐仲煌, 黄宇光, 潘华, 等.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2, 18 (5) :258~238.

[5] Marhofer P, OismullerC, Faryniak B, et al.Three-in-oneblock with ropivacaine:evaluation of sensory onset time andquality of sensoryblock[J].Anesth Analg, 2002, 90 (1) :125.

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范文第2篇

师:众所周知,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有人曾把健康比作“1”,事业、地位、家庭等就是它后面的“0”,只有把这个“1”写好了,后面的零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只能是“0”而已。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天,马克思和他的女儿在聊天,他对他女儿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船夫和哲学家》。 有一个船夫在激流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个想渡到对岸去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哲学家问:“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刚刚说完了这句话,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两人都落入水中。 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个寓言寓意丰常深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马克思想通过这个寓言告诉自己女儿什么?

生:我觉得人很渺小。在生命面前,健康的活着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在哲学家眼里,船夫没有文化,好像没有生命一样,但在风浪面前,哲学家不会游泳失去了生命,而船夫却活了下来。 生:我觉得马克思想通过这个寓言告诉女儿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实践中人应该掌握一些对健康必需的实践技能,有时候这远比其他一些东西更有用,关键时刻,船夫依靠自己的游泳技能活了下来。

二.授新

(一) 阅读理解:健康的概念和什么是生活方式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思考问题:健康的概念;什么是生活方式?教师巡视并轻声与学生交流。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健康”的?

生: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师:很好。(屏幕显示1990WHO提出的健康概念)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那么,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的生活方式又是指什么呢?

生: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饮食、起居、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

生:生活方式是指行为习惯、生活时间、生活节奏、生活消费等等

师:非常好。 (屏幕显示生活方式的概念及组成要素)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 生活方式是生活主体同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复杂有机体,基本要素分为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和生活活动形式3部分。生活方式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受文化教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那么,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二) 资料分析: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讨论:(1)我国1957年和2000年疾病种类的构成以及死因顺位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我国与美国2000年主要疾病种类以及死因顺位有何异同?这些异同说明了什么?教师巡视并轻声与学生交流。

师:各小组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生:1957年我国城市居民的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到2000年,死因顺位已转变为恶性肿瘤、 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疾病等。

生:中美两国主要疾病种类以及死因顺位基本相同,说明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由过去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师:总结的非常好,大家鼓掌。那么,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主要位置呢?(屏幕显示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对比表)

生:吃得比以前好了,以车代步的多了,缺乏体育锻炼的多了,各种富贵病就来了。

生:生活条件好了,酗酒、吸烟的人也多了。(学生们的讨论热烈起来)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各种疾病,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屏幕显示死亡元凶:

1、体力活动不足;

2、吸烟;

3、酗酒;

4、肥胖)

由此可见,体育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运动能调节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健康效应。因此,在世界上,一些新的概念,如 “体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体育进入生活方式”;“生活体育”等正在形成。我国推行的《全民

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动对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同学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 起居 娱乐 参与社会活动)健康吗?(屏幕显示健康的四大基石:1,合理的膳食 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3.良好的生活习惯4.健全的心理) (三) 健康的基石

1.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了解四大基石的内容。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思考问题(可轻声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怎样理解健康的四大基石?教师巡视并轻声与学生交流。

师: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饮食要有规律,荤素搭配,做到按时一日三餐,少吃油炸食品。还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

生:我觉得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上网玩游戏。

生:我同意前面几位同学的说法,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有健全的心理,面对学习、考试、就业等等,在心情特烦的时候运动一下会轻松许多。我就有这方面的体会,大家不妨试一试。(同学们讨论积极,争相发言)

2. 了解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的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多次提到了体育锻炼。的确,现代社会,体育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生命在于运动,那么,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有哪些作用?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打出字幕)①调节情绪,减轻心理疾病的症状;②增加肺活量;③减少患心脏病的概率;④提高消化系统能力,促进新陈代谢;⑤减少身体的脂肪;⑥增加骨密度和提高关节的灵活性;⑦提高肌肉的质量;⑧改善血液循环。

希望同学们做到合理膳食、健全心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祝你们健康成长!

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该院确诊收治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检查时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患痛风、糖尿病、血液疾病以及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4]。其中男112例,女68例,患者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8.5±7.5)岁。患者冠心病病程0.5~15年不等,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4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治疗穿刺的途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其中包括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超声检查患者的心脏功能。手术使用证为药物治疗疗效效不佳或无效,存在病变血管供血的较大片存活心肌缺血的证据或面临缺血的危险需要血运重建而无其他方法可供选择者。术前给予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5]。

对照组:手术时患者取平卧位,选取右股动脉搏动较为强烈处进行穿刺,穿此前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选用合适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后置入6F动脉鞘。手术经动脉鞘注入肝素100~120 U/kg,选择造影导管后完成手术。术后取出动脉鞘后进行压迫止血,20~30 min后使用弹力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观察是否有出血症状以及动脉搏动情况择者,若有应立即进行处理。

观察组:一般选择右前臂桡骨茎突近心端1 cm处作为手术穿刺点,选用桡动脉穿刺包针进行穿刺,穿刺后置入6F动脉鞘。手术经动脉鞘注入肝素100~120 U/kg。常规注入利卡多因100 m L以及硝酸甘油1 mg防止桡动脉痉挛。选择5F造影导管进行左右冠脉造影。术后立即取出动脉鞘并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观察是否有出血症状以及动脉搏动情况择者,若有应立即进行处理。

1.3 疗效评定

研究主要观察患者的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局部血肿、动脉痉挛、假性动脉瘤、动静脉漏气以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否出现不适(排尿困难、腰背疼痛以及腹痛腹胀等)。观察组患者术后出院跟踪随访2个月,观察患者的桡动脉搏动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成功83例,手术成功率92.2%,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成功81例,手术成功率9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动脉穿刺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共有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官腔阻塞,十分容易导致出现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胸骨后长时间感觉有压榨性的疼痛和胸闷,并且胃部、颈部、手臂以及后背均受影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6,7]。介入治疗是目前医学上治疗冠心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治疗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心机供血情况,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使得濒死的心肌重新焕发生机,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相比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所受的痛苦较小,不许长期卧床,能够较早的下床活动,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医疗机构[8]。

经股动脉途径穿刺治疗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传统方法,股动脉的管径较为粗大,血管畸形率低,手术操作较为便利,虽然效果很好,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在术后常常会发生穿刺部位血肿、腹膜后血肿以及动静脉瘘等,在使用常规肝素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更加容易并发穿刺部位血肿,导致患者在术后长期卧床不起[9]。相比股动脉,桡动脉的位置较浅,管径细,其外侧的桡骨外突使得术后的压迫止血变得更加的容易,可以在术后短时间内进行止血。并且在桡动脉周围并无任何重要的血管及神经,使得手术对患者的血管及神经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较少,不需长期卧床,身体恢复较快,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花费[10]。

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均要好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因此,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较为安全有效,动脉穿刺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确诊收治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穿刺的途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成功83例,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成功81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动脉穿刺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6.7%(174/180)。结论 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较为安全有效,动脉穿刺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动脉穿刺,桡动脉,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 杨冰,梁晓芹,张明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62例临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74-75.

[2] 卢才义,王士雯,刘玲玲.老年和高龄冠心病人介入治疗安全性的探讨:1228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11,4(2):98-101.

[3] 荆全民,韩雅玲,王守力,等.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25(1):33-35.

[4] Huang Ye Qing,Weng Sin I,Yang Lihua,et al.Via the radi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 diameter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2009,4(5):536-538.

[5] 吴剑胜,胡雪松,张东辉,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1(6):223.

[6] 黄巧娟.经皮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30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2):11-12.

[7] 纪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320例临床价值分析.四川医学,2011,32(4):582-583.

[8] Zhang Zufeng.Transradial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34 case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J].Medical information,2011,24(5):1758-1759.

[9] 韩玮,刘惠亮,罗建平,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B(6):105-106.

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范文第4篇

不久前,深圳某知名企业一青年骨干过劳死的案例引起社会大众讨论和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企业对员工工作强度过大的情况予以关注。这一“事件”后,公司减少了员工工作量并明确表示不鼓励加班行为。预防透支引起过劳死,虽然需要工作环境政策的支持,但每个人自身注意生活细节也相当重要,比如一些

不良习惯,完全可以从自身日常习惯开始改变,以下是健康专家建议您改变的八个生活习惯。

一、久坐不动

在过去,过劳死大多发生在体力劳动者身上,现在却集中在久坐不动的脑力劳动者身上。有专家分析,长时间地坐在计算机前、伏案工作,容易造成肌肉劳损,出现颈部和肩部发僵发硬,在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列举的27项过劳症状和因素中,这一条就位居前列。

对策:不要长时间地伏案不动,可以隔段时间就起身走走,伸展身体,现在有介绍在办公室就可以做的瑜伽等健身操,以避免肩、颈不适。当然,如果周末能邀上三五好友,去爬山、打球就更好了。

二、不吃早饭,饮食不规律

对时下很多年轻人来说,早上艰难地起床,匆匆忙忙就直奔公司,吃早饭早就成为奢侈的事情了。早饭没有吃,中饭吃不好,晚饭就多补充补充营养,这就是眼下很多年轻人的一日三餐。不规律的饮食,其实是健康的隐形杀手。有专家指出,不吃早饭,不仅血糖低,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且空腹时分泌胃酸,时间久了,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而晚饭吃得迟、吃得多,不仅会加重胃的负担,而且容易导致失眠、肥胖、记忆力减退等。

对策:还是发扬我们的传统生活规律:早饭吃得好,中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吧,这是世世代代总结下来的金玉良言。

三、蔬少肉多,饮食结构不合理

在对“过劳死”人群进行深入研究后,医学专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此外,高血压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而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现代的生活方式和食品加工方式改变了人们的营养摄入。据英国的一份健康报告,和五十年前比,现在人吃的新鲜蔬菜减少了34%,而相应的是大量高脂、高热量以及高胆固醇食物。

对策:平常对自己的饮食多一份心,多吃蔬菜、鱼类以及豆制品,少吃油炸食品和偏辣、偏咸、偏油腻的食物。“肉食动物”们注意了,把自己想象成爱吃草吃菜的小鹿、小白兔、小山羊,身形状也会变得和它们一样灵活可爱。如果实在无法抑制对肉食的喜欢,那请尝试改变肉食烹调方式,比如煎炸改成清蒸白切开水煮;或者改变肉食种类和方式,比如肥猪肉改瘦肉、鸡肉去皮等。

四、出门打车、上下楼坐电梯

现代社会的发展,就是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快捷、便利,招手停车,抬手按电梯,不用抬脚就可以日行八万里。而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求快节奏、节省时间,明明就在街角,拐个弯就是,也要麻烦的士大哥。有统计说,有的人每天行走不足500步。殊不知,少动多静,运动不足,会导致肌肉疲软,血液循环迟滞,脑供血不足,甚至会引起肩膀发僵、腰酸背痛或偏头痛。

对策:注意从猿到人一百万年的进化是步行出来的,请不要随意放弃任何进化的权利。对那些整天坐着而没有机会舒展活动身体的人来说,步行尤其重要。有专家指出,一个健全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保持步行6000米的活动量。如果步行20分钟可以到达的话,就不要花10分钟等的士了。如果只要上五六七层楼的话,就选择原始的爬楼梯吧。

五、长期熬夜,顺带吃宵夜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丢弃了从小养成的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白天的事做不完就晚上做,熬夜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有人将熬夜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认为夜深人静,可以专心致志,工作效率更高。和夜工作的人相比,还有一种是夜生活,有的深夜还泡在酒吧、舞厅,看通宵电影或参加其他娱乐活动。熬夜是拿睡眠的时间来工作、休闲,可能熬出了业绩和快乐,却熬垮了身体。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会造成身体各器官的疲劳,而且会导致心理疲乏,引发焦虑、忧郁等情绪反应。

对策:亏什么不能亏睡眠,睡眠是人体休息、消除各器官疲劳的最重要的方式。这一方面还是要虚心向小朋友学习,保证按时、足量的睡眠。

六、平常自我感觉良好,小病扛,大病拖

在近年发生的过劳死事件中,我们发现主要是集中在30-50岁的中青年人群,而这部分人因为工作、生活压力,是最不关心自己身体的。平常即使有些小病小痛也不会放在心上,小病扛,大病拖,直到感觉身体受不了了,才向医生求救,而这时往往也到了病情恶化的时候。

对策:不要漠视身体发出的一些信号,当身体有不适的感觉时要及时注意休息、调整、就医。最重要的是保证定期做身体检查,关注身体的变化。

七、提神:喝咖啡、吸烟

在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列举的27项过劳因素中就包括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和一天吸烟30支以上。对很多身在职场的人来说,工作紧张的时候,就全靠吸烟、喝咖啡来振作精神。喝咖啡本身对身体影响不大,但当饮用过量的时候,身体就会产生依赖,而吸烟的害处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对策:不要过多地依赖咖啡和香烟,也可选择茶等其他方式。当身体需要其他来振奋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疲劳的信号,可适当地休息、调整。

八、所有的事都自己扛,不会适当地梳理心情

人有心理和生理两个系统,心理压力太大,会影响到生理系统的健康;如果心理愉快,即便稍微辛苦一点儿,生理系统也会照常良性运行。因此,适当地心理梳理对身心健康都是有必要的。但很多人却习惯于有事自己放在心里,所有的压力都自己扛。而这样很容易感觉心累,心理的疲劳进而会影响身体。

对策:在亲友面前,大可不必坚持不示弱于人,将自己的心事、烦恼和亲友叨叨,你会轻松很多。而如果工作压力已经超过自己的承受范围,就不妨和上司谈谈,不要自己独自支撑。

当然我们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无论我们要做什么,轻松面对,有能力就能做好,没能力,过度紧张也没用。

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范文第5篇

性生活时间的安排,通常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不在疲劳的状况下过性生活,二是性生活之后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体力的时间。

从目前性生活的实践来看,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有人认为,以晚上时间为好。

所谓晚上,一般是指22点左右,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是即将入睡的时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性活动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在这段时间过性生活,完事后可以立即入睡,使双方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二、有人认为,清晨,也就是6点左右为好。

持这一意见的人认为经过一夜的休息,体力得到了恢复,性生活中有较好的精力。

另外,从生理学角度说,人体内肾上腺荷尔蒙的浓度为最高,此时的性欲也最强。

在这一时间内过性生活,可以短时间进入性兴奋状态。虽然性交后得不到及时休息,立刻要从事工作、学习,但由于一次性生活耗费的体力并不大。

清晨过性生活,以性生活后无疲乏不适的感觉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三、有些人主张,最好先睡上几个小时,一觉醒来再过性生活为好。

持这一种看法的人认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经过一天8小时的学习、工作,大都比较疲劳,而到了晚间还想享受一下轻松的夜生活,还想进行必要的社会交往,一般晚上睡觉较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性生活,体力不济,精神懈怠,未必能使双方满意。如果睡上一觉,得到一段时间必要的休息,那体力、精力都得到恢复,性交后还可以睡上几个小时。以上三种说法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道理。

也很难说哪一种时间有绝对的优势或劣势,不过,就相当一部分夫妇的习惯来说,以第一种说法为最普遍。

其实,性生活时间的选择,主动权在每一对夫妇手中,什么时间过性生活,应根据双方工作、学习的安排,身体、精力、心情的状况,以及性生活的习惯、偏好来决定。

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范文第6篇

1 老年人家庭救护的事前准备

1.1 老年人危险因素的家庭评估

(1) 神经系统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日渐衰退;视力和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动作协调性差;感觉机能明显减退, 嗅觉、味觉、冷热觉、关节位置觉和震动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所以在生活中易发生各种意外伤害, 如烫伤、碰伤、摔伤以及误服药品等。

(2) 部分器官衰老导致的危险:因吞咽反应差、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 吃东西时如咀嚼不仔细, 吞下大块食物容易发生噎食, 阻塞气道造成窒息。

(3) 来自“小病”的威胁:因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 其耐受力与抵抗力下降, 加之神经系统老化、感觉迟钝, 一些常见的较轻的疾病对老年人来说都可能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 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例如普通感冒治疗不当可诱发心衰等。

(4) 原有的疾病对生命的威胁:老年人常常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慢性病, 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以及中风, 随时都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

(5) 老年人的骨质变化:老年人骨质变脆、骨质疏松、关节韧带松弛。轻度外力就容易引起骨折、脱臼等意外。

(6) 家用电器使用不当:对家用电器、煤气灶等的性能不了解, 导致发生触电、煤气中毒、化学品损伤等。

(7) 孤身生活:老年人因丧偶、失伴等原因常独自在家, 由于缺乏照顾, 易发生意外且不被发现, 容易引起严重后果。独自在家还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抑郁症等。

(8) 不良生活习惯:彻夜打牌、酗酒等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暴饮暴食易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吃不新鲜的食物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等。

(9) 社会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各种意外事故的增多, 例如交通意外、爆炸等。

(10) 精神压力:部分老年人经济状况不佳、生活缺乏保障、疾病缺乏医疗保险都会引起老年人压力过大;老年人从岗位上下来的失落感、和配偶以及与子女的矛盾等也容易导致老年人精神不佳, 患精神疾病。

(11) 自然环境因素:老年人因适应自然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 气候过冷过热都容易导致老年人意外。现在老年人喜爱旅游, 活动范围扩大, 遇到的环境变化可能也容易导致老年人意外的发生。

2 老年人家庭意外的救护准备

2.1 树立家庭应急观念和正确的应急流程知识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出现各种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在遇到严重疾病或外伤时, 如果有急救方面的意识, 并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 在事发当初的几分钟内给予紧急救护, 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正确的现场救护能为医护人员到来时实施有效救治争取时间, 所以学习和掌握应急流程知识非常重要。

流程:发现患者, 大声呼救深吸一口气;冷静判断情况 (利用所学知识) 检查呼吸、脉搏打电话呼救救护并等救护车或医护人员。

2.2 常用急救药品准备

设置家庭药箱, 目的主要是治疗轻微伤病, 但也必须有急救药品, 以应付突发的损伤.急救疗伤用品应放在盖紧的塑料盒内, 置于儿童拿不到的地方。这些药品定期检查, 及时更换, 防止过期。

3 老年人家庭救护的学练现场

(1) 观察病情, 学会判断2大生命险情:呼吸、心跳停止, 判断时间要快, 不能犹豫不决。

(2) 急救必练:心肺复苏术。我们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教会老年人施行心肺复苏术, 并进行家庭急救的现场模拟演练。除了这些我们还讲述了心肺复苏术在急救中是初步的, 是现代急救学中生命链的第一环, 是为做进一步复苏赢得时间, 所以当在做心肺复苏术的同时切记要请人打电话叫救护车, 由医护人员做后面的复苏。

4 体会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 有组织, 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 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生命是顽强的, 又是脆弱的。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出现各种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在遇到严重疾病或外伤时, 在事发当初的几分钟内给予紧急救护, 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正确的现场救护, 能为医护人员到来时实施有效救治争取时间, 所以学习和掌握应急流程知识非常重要。因此, 我们重视老年家庭急救的健康教育, 并教会老年人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能, 有些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做到防患于未然, 给受伤者或病人以更好的安慰, 尤其是对家里的老年人, 平时的准备可能是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的保障。

摘要:目的 开展社区老年人家庭急救的健康教育, 提高老年人家庭急救意识, 掌握自救的方法。方法 通过讲课学习、现场模拟练习及答题等方式。结果 老年人急救意识普遍提高并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结论 对社区老年人进行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 提高老年人对应急知识水平及有效的自救技能;促进老年人健康;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范文

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范文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 男26例, 女44例, 年龄65~92岁, 体重40~72kg, AS...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