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毕业论文
爱心教育毕业论文(精选4篇)
爱心教育毕业论文 第1篇
一、要言传身教, 以诚取信
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言传是身教的基本方式, 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自己都做不到, 还要求我做!”可见,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中小学教师行为道德规范》里就明确规定教师要作好学生的表率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所以, 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 言而有度。言必行, 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建立起崇高的威信。所以, 当我要求学生做到时, 我总是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 我就会在学生到校之前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 这样, 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作为一名教师, 除了在言行举止、衣着穿戴方面要为学生的表率外, 还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为了更科学、有效地管理班级, 少犯错误, 我不断加强自我修养, 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 以身作则, 一视同仁, 让学生信服, 努力增强自己的亲和力, 使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持久而深远。
二、关心学生、热爱学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 师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 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班主任爱生爱班, 首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生活、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 与他们多交流、沟通。我曾经带的一个班, 班上有个学生叫李委, 他常违反纪律, 加之脾气暴躁, 令不少老师厌恶, 有一次他在周记中写道:“我是不是很差, 无药可救了?在学校, 同学们和老师对我有偏见, 觉得我很坏, 不愿接近我, 我感到很郁闷……”我看后, 马上给予了深情的答复, 与他谈心, 发现他有变化, 便在班上表扬了他。说不清的多少次与他促膝而谈, 最终我的关怀融化了他倔强的心, 他变得懂事了, 劳动积极了事实学习也用功多了, 并且和我亲近了许多。这证明, 尽可能多地关心、热爱学生, 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三、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1. 让学生自己充分明确自己班级的目标。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 只有全班学生参与制订, 才有真正的集体目标, 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被调动起来, 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才能很自然地整合一致。这样, 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2. 发挥班干的核心力量。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学生集体能否形成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为班集体成员所信服、所拥护的班干部和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一批积极分子。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3. 必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只有细致入微, 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 但是, 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并不是独断专行, 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四、重视“家”“校”合力教育
学生的成长过程, 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班级, 都会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家访。每学期我都要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家访, 了解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学生成长过程的思想变化等, 收获挺大。可能因为信息时代, 老师和家长交流的方式挺多, 家访的老师数目减少, 使得我的家访让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感到意外和感动, 家访后有的学生变化很大, 效果非常好。如果我发现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妥, 我会给予适当、合理的提醒和建议, 并取得他们的配合, 力求达到家、校合力教育的最大效果。
用爱心教育学生 第2篇
1.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在学生的心目中, 班主任是权威人物, 他们愿意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 班主任的态度、思想品质等对学生有着极深的影响, 就应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 成为学生的表率。另外, 班主任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需了解其他学科内容, 最大限度地丰富知识, 掌握最新信息, 提高各种能力和技巧,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于是我在教育教学中要求自己做到:衣着朴素大方, 言行谦和有理;教学尽量严谨, 对待学生公正公平。同时要求他们做到我首先做到, 比如不迟到, 有事请假等。
2. 热爱学生, 了解学生
教育就是爱, 高尚纯洁的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合,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班主任不应只是爱个别学生, 而应把爱给所有学生, 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为人等。另外,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动态、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好班级工作。
我班有个学生, 他家里经济困难, 一时没有足够的钱供他上学, 但是他还是来上学了。开学两个月后的一天, 他趁我批假给他回家的时候不来了, 发觉他好几天都没有来, 电话又联系不上, 我调查了解了他不来的大致原因后, 立即找时间家访, 到了他家, 家长如实地告诉我该生不愿意来的原因, 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外, 重要的是跟很多同学的关系不大好, 还有个别同学常欺负他。在听了家长的话之后, 我也如实说, 我回去之后, 将会对欺负他的同学一一处理, 从严整顿, 但是不要因为现在的这些原因而误了自己的前程, 现在还是先安心回到学校上课。家长听了之后, 极力劝服他, 最后我把他带回学校。第二天上课的时候, 他按时到校, 平时没能认真做笔记的他, 居然能认真听课了。我给予他更多关爱, 知道他家里困难, 就暂时借他钱, 生活上遇到有问题, 让他及时向我报告, 我都会及时解决。
我们总想学生能服服帖帖听话, 顺利上好每一节课, 但是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爱, 忘记从心灵深处感动学生, 很多学生需要的是得到老师的爱。学生思想反复性很强, 教育工作者更应用自己的真心负起应担的责任。
3. 尊重学生, 感动学生
曾经有学生把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的关系, 也有一些班主任把学生对他的惧怕看做是“师道尊严”的体现, 这其实反映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不平等关系。这就使得班主任和学生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之中, 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的培养。因此, 班主任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主体对待,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当出现问题时, 班主任不要采取强制手段解决问题, 而要通过讲事实, 摆道理, 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另外, 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 班主任要虚心接受。事实上, 一个越是勇于接受别人批评的班主任, 学生越是尊重他。当学生提出意见是偏激的, 甚至是错误的, 班主任更要有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 这样才会赢得更多学生的信任。
4.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
通过和学生接触, 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工作, 我不禁想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 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 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 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 风和日暖, 行人觉得暖洋洋的, 开始解开纽扣, 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即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 而“行人”就是“学生”。我们在工作中, 是用高八度的调子, 盛气凌人压服学生, 还是用诚挚的情感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 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 愿意做“南风”, 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诱导、教育学生。我班有位同学有一次生了重病, 被送到了医院, 第二天我得知后买了水果和营养品去看她, 在精神上安慰她, 在生活上照顾她, 等她病好之后我又抽出时间为她补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了我对她的爱, 而且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5. 用平等的心对待学生
对全班所有同学都要一视同仁, 公平对待, 不能有男女之别、贫富之别;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哪怕是有的学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 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 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 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
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尊重每个学生的进步, 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重视他们的进步。
不仅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 班主任和学生也要保持平等的地位。教师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 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 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 我们才更有心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了解、关爱学生。班主任真正走到学生中, 到宿舍中去, 与学生平等交流,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一切。
爱心教育毕业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爱心教育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 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这段歌词是早些年《正大综艺》节目的主题曲, 表达了爱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小学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而作为一个孩子人生启蒙阶段的引导者, 小学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小学孩子良好的学习心理, 让他们对学习有正面的认识, 有积极的态度, 有明确的方向, 才能对他们接受以后一生的教育有着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在这方面, 爱心教育, 是最能打动孩子, 最能让孩子们积极面对学习的重要教育。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小学教育工作者, 就这个话题, 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诚如歌词中所表达的, 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爱心是联系人与人之间心理, 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 融化人与人之间误解的最佳方式, 以爱心待人, 暖意袭身;以爱心待人, 春风拂心;以爱心待人, 人人皆亲。对于刚刚接受父母以外教育的小学孩子的心理, 爱心无疑是他们成长中最需要的情感, 在学校感受温暖, 感受爱意, 感受亲情, 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课题:
第一, 爱心可以塑造孩子们面对社会的良好心理。爱心教育可以让尚未形成自我心理的小学孩子从学校、老师、同学身上体会到人性的美好, 生活的阳光及学习的乐趣, 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小伙伴们快快乐乐的每一天, 久而久之, 就会让孩子们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形成阳光的世界观, 人生观, 对他们以后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爱心融合教学内容中有关爱的内容, 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比如一年级上册选取的《爷爷和小树》可以培养孩子和大自然的良好情感;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则是民族团结, 互相关爱的很好素材;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更可以是孩子们形成大爱、博爱之心。老师首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这些课程的教学之中, 进而感染学生, 形成共鸣, 教育的主要目标——育人, 培育出健康, 积极、优秀的人才的目标自然容易达到。
第二, 爱心可以形成孩子们面对学习的进取心理。因为小学是孩子们真正进入学生生活的开始阶段。开始阶段学习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什么样的看法心理, 同样会对他们以后的学生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爱心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合理、鼓励、关爱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合理可以让孩子们对学习易于接受。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合理的语言, 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使学习成为轻松愉悦的享受过程, 可以主动地去看待学习, 进行学习, 而不是为学习所累, 被动的无奈的应付学习;鼓励可以让孩子们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 越来越感兴趣, 使他们在学习中拥有成功的自豪感,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心理基础;关爱可以让孩子们正确安排自己的位置。教师以关爱的心理对待尚在年幼之中的小学学生, 让他们既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又体会到父母般的关怀, 从而缩短教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认识到自己受到老师的关爱是自己成才的助力器, 进而使他们有学习的动力, 或以感动, 或以自觉, 或以自励的心理在学习上不断努力, 不断进步。
第三, 爱心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面对生活的美好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奉献自己的爱心, 加上教学内容中表现爱心的材料, 使孩子们拥有爱生命、爱家庭、爱班级、爱社会、爱国家、爱一切美好事物的美好的情感, 在爱心中长大并拥有爱心的孩子必将拥有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未来。爱心教育还可以使孩子们体会到爱是相互的, 要想得到爱, 就必须拥有爱, 付出爱;若自己付出了爱, 也必能获得爱。若如此, 则孩子们的心理充满着爱, 生活在被爱所包围的环境里, 在他们的眼睛里, 这个世界是美丽的, 温馨的, 这无疑是教育最美好、最伟大的成果。
要让孩子们在爱心教育中成长, 教师自身就必须自己先拥有爱心,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是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板着脸, 用生硬的语言, 带着仅为完成工作的心理面对幼小的孩子们, 教师只能称其为教师, 不能称其为老师, 更不能称其为“灵魂的工程师”。 严师倒是可以出高徒, 但若能融以爱心, 施以笑脸, 加以鼓励, 多以关怀, 这种“严”, 便会变得更温情, 更可亲。教育的效果, 也必将会更好。教师还需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爱, 有些老师秉持“给好心不给好脸看”的思想, 对孩子们严格要求, 不假辞色。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让孩子们能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 这肯定是对的, 但实际效果是孩子们大多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威严, 强制, 从而在心里形成畏惧, 躲避的感觉, 在这种心理阴影中学习,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受到抑制, 所以老师不妨将自己的爱意表现出来, 让孩子们能真切地感受到, 能正面看待老师所进行的教育, 不至于出现误解, 甚至鸿沟。
总之, 爱心教育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的教育就必须以此为基础, 加上科学的理念, 合理的方法, 就能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度过一段美好, 充实的时光, 给他们的一生留下真正金色的怀忆!
爱心教育毕业论文 第4篇
内容简介:《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它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推荐理由:读了这本书,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或者说,孩子们为什么要上学?其次,我们会强烈感受到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爱心,以及他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让大家都了解让所有人感动流泪的教育故事,“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特级教师、杰出教育家、家长信任、学生信赖的班主任是怎样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我想等我们大家看完这部书后,教师们会反思自己做最好的老师教育学生;家长们反思自己做最好的家长教育孩子。
爱心教育毕业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