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eda1111实验报告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eda1111实验报告(精选10篇)

eda1111实验报告 第1篇

实验一:

QUARTUS II 软件使用及组合电路设计仿真

实验目的:

学习QUARTUS II 软件的使用,掌握软件工程的建立,VHDL源文件的设计和波形仿真等基本内容。

实验内容:

1.四选一多路选择器的设计 基本功能及原理 :

选择器常用于信号的切换,四选一选择器常用于信号的切换,四选一选择器可以用于4路信号的切换。四选一选择器有四个输入端a,b,c,d,两个信号选择端s(0)和s(1)及一个信号输出端y。当s输入不同的选择信号时,就可以使a,b,c,d中某一个相应的输入信号与输出y端接通。

逻辑符号如下:

程序设计:

软件编译:

在编辑器中输入并保存了以上四选一选择器的VHDL源程序后就可以对它进行编译了,编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可以进行仿真、定时分析及下载到可编程器件的相关文件。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分析:

由仿真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当s=0(00)时y=a;当s=1(01)时y=b;当 s=2(10)时y=c;当s=3(11)时y=d。符合我们最开始设想的功能设计,这说明源程序正确。2.七段译码器程序设计 基本功能及原理:

七段译码器是用来显示数字的,7段数码是纯组合电路,通常的小规模专用IC,如74或4000系列的器件只能作十进制BCD码译码,然而数字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和运算都是2进制的,所以输出表达都是16进制的,为了满足16进制数的译码显示,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利用VHDL译码程序在FPGA或CPLD中实现。本项实验很容易实现这一目的。输出信号的7位分别接到数码管的7个段,本实验中用的数码管为共阳极的,接有低电平的段发亮。数码管的图形如下

七段译码器的逻辑符号:

程序设计:

软件编译:

在编辑器中输入并保存了以上七段译码器的VHDL源程序后就可以对它进行编译了,编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可以进行仿真、定时分析及下载到可编程器件的相关文件

。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分析: 由仿真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当a=0(0000)时led7=1000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0; 当a=1(0001)时led7=1111001 此时数码管显示1; 当a=2(0010)时led7=0100100 此时数码管显示2; 当 a=3(0011)时led7=0110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3; 当 a=4(0100)时led7=0011001 此时数码管显示4; 当 a=5(0101)时led7=0010010 此时数码管显示5; 当 a=6(0110)时led7=0000010 此时数码管显示6; 当 a=7(0111)时led7=1111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7; 当 a=8(1000)时led7=0000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8; 当a=9(1001)时led7=0010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9; 当a=10(1010)时led7=0001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A; 当a=11(1011)时led7=0000011 此时数码管显示B; 当 a=12(1100)时led7=1000110 此时数码管显示C; 当a=13(1101)时led7=0100001 此时数码管显示D; 当a=14(1110)时led7=0000110 此时数码管显示E; 当a=15(1111)时led7=0001110 此时数码管显示F;

这完全符合我们最开始的功能设计,所以可以说明源VHDL程序是正确的。

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基本掌握了QUARTUS II软件的使用,也掌握了软件工程的建立,VHDL源文件的设计和波形仿真等基本内容。在实验中,我发现EDA这门课十分有趣,从一个器件的功能设计到程序设计,再到编译成功,最后得到仿真的结果,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认真分析,一遍又一遍的编译,修改。当然,中间出现过错误,但我依然不放弃,一点一点的修改,验证,最终终于出现了正确的仿真结果,虽然有一些毛刺,但是总的来说,不影响整体的结果。

实验二:计数器设计与显示

实验目的:

(1)熟悉利用QUARTUS II中的原理图输入法设计组合电路,掌握层次化的设计方法;

(2)学习计数器设计,多层次设计方法和总线数据输入方式的

仿真,并进行电路板下载演示验证。实验内容:

1.完成计数器设计

基本功能及原理:

本实验要设计一个含有异步清零和计数使能的4位二进制加减可控计数器,即有一个清零端和使能端,当清零端为1时异步清零,即所有输出值都为0,当使能端为0时,计数器停止工作,当使能端为1时,正常工作,由时钟控制。另外,还应该有一个控制端,当控制端为0时,进行减法运算,当控制端为1时,进行加法运算。输出端有输出值和进位端,当进行加法运算时,输出值递增,当减法运算时,输出值递减,同时进位端进行相应的变化。

4位二进制加减计数器的逻辑符号:

程序设计:

软件编译:

在编辑器中输入并保存了以上4位二进制加减计数器的VHDL源程序后就可以对它进行编译了,编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可以进行仿真、定时分析及下载到可编程器件的相关文件。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如下:

分析:

由仿真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当enable端为0时,所有数值都为0,当enable端为1时,计数器正常工作;当reset端为1时,异步清零,所有输出数值为0,当reset端为0时,正常工作;当updown端为0时,进行减法运算,当updown为1时,进行加法运算;另外,当程序进行减法运算时,出现借位时,co为1,其余为0,当进行加法运算时,出现进位时,co为1,其余为0。图中所有的功能与我们设计的完全一样,所以说明源程序正确。2.50M分频器的设计

基本功能及原理:

50M分频器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后面的数码管显示的快慢。即一个模为50M的计数器,由时钟控制,分频器所有的端口基本和上述4位二进制加减计数器的端口一样,原理也基本相同。分频器的进位端(co)用来控制加减计数器的时钟,将两个器件连接起来。50M分频器的逻辑符号如下:

程序设计:

软件编译:

在编辑器中输入并保存了以上50M分频器的VHDL源程序后就可以对它进行编译了,编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可以进行仿真、定时分析及下载到可编程器件的相关文件。仿真分析: 结果如下:

上图为仿真图的一部分,由于整个图太大,所以显示一部分即可,其余部分如图以上图规律一直递增,直到50M为止,然后再重复,如此循环。

上图是部分输出的显示,由于整个图太大,所以只显示部分,其余部分如图递增。

分析:

由仿真图可以看出,当reset为0,enable为1时(因为本实验中计数器的模值太大,为了尽可能多的观察出图形,可让reset一直为0,enable一直为1,即一直正常工作),输出值由0一直递增到50M,构成一个加法计数器,与我们设计的功能一致。3.七段译码器程序设计

基本功能及原理:

七段译码器是用来显示数字的,7段数码是纯组合电路,通常的小规模专用IC,如74或4000系列的器件只能作十进制BCD码译码,然而数字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和运算都是2进制的,所以输出表达都是16进制的,为了满足16进制数的译码显示,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利用VHDL译码程序在FPGA或CPLD中实现。本项实验很容易实现这一目的。输出信号的7位分别接到数码管的7个段,本实验中用的数码管为共阳极的,接有低电平的段发亮。

七段译码器的逻辑符号:

程序设计:

软件编译:

在编辑器中输入并保存了以上七段译码器的VHDL源程序后就可以对它进行编译了,编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可以进行仿真、定时分析及下载到可编程器件的相关文件。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分析:具体分析与实验一中七段译码器的分析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计数器和译码器连接电路的顶层文件原理图:

原理图连接好之后就可以进行引脚的锁定,然后将整个程序下载到已经安装好的电路板上,即可进行仿真演示。

实验心得:

经过本次试验,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我加强了对QUARTUS II软件的掌握;其次,我掌握了电路图的顶层文件原理图的连接,学会了如何把自己设计的程序正确的转化为器件,然后正确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功能器件;最后,我学会了如何安装以及如何正确的把完整的程序下载到电路板上,并进行演示验证。

实验三:大作业设计

(循环彩灯控制器)

实验目的:

综合应用数字电路的各种设计方法,完成一个较为复杂的电路设计。实验内容:

流水灯(循环彩灯)的设计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循环彩灯控制器,该控制器可控制10个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间隔点亮或者闪烁等花型。要求至少三种以上花型,并用按键控制花型之间的转换,用数码管显示花型的序号。基本原理:

该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个50M的分频器,其主要用来控制花色变化的快慢;另一部分是一个彩灯控制器,该彩灯控制器可由两个开关控制花型的序号,10个输出分别控制10个发光二极管的亮暗,当输出为1时,该发光二极管亮,输出为0时,该二极管灭。将分频器的co端用来控制彩灯控制器的时钟,将两个器件连接起来。1.分频器的设计

50M分频器与实验二中的分频器一样,这里不再赘述。2.彩灯控制器的设计 基本原理:

该彩灯控制器由时钟控制,reset异步清零,enable当做使能端,由两个开关do(0-1)来控制选择不同的花型,10个输出端lig(0-9)来控制10个LED灯的亮灭。因为用了两个开关来控制花型,所以一共有4种花色。

彩灯控制器的逻辑符号:

程序设计:

3.七段译码器的设计

七段译码器是用来显示不同花型的序号的,其设计与实验一中的设计一样,这里不再赘述。循环彩灯控制器的原理图:

仿真波形如下: 第一种花型:

第二种花型:

第三种花型:

第四种花型:

仿真分析:

将以上仿真波形图和源程序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仿真出来的波形和我们设计的功能一致,这说明源VHDL程序是正确的。实验心得:

本次试验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完成的,我在参考了网上的程序的情况下,最终成功的设计并正确的演示出了循环彩灯的不同花型。通过本次试验,我真正的体会到了DEA这门课的乐趣,也发现它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eda1111实验报告 第2篇

实验报告

姓名:汤灿亮 学号:2012118060 班级:1211自动化

实验一 QUARTUS Ⅱ的设计流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QUARTUSⅡ安装过程;

2、熟悉QUARTUSⅡ设计环境;

3、掌握QUARTUSⅡ的设计过程。

二、实验内容:

用文本输入法设计一个二进制加法器。

三、实验步骤:

(一)、创建工作文件夹

在windows中新建一个文件夹(又称工作库或WORK LIBRARY),用于保存设计工程项目的有关文件。注:设计工程项目的所有有关文件不能保存在根目录下,必须保存在一个文件夹之下。例如建立的文件夹:E:CNT10

(二)、启动Quartus II 点击QUARTUSⅡ9.0图标打开QUARTUSⅡ9.0设计窗口。或点击QUARTUSⅡ9.0图标打开QUARTUSⅡ9.0设计窗口

(三)、设计文件输入

1、打开输入文件编辑器

点击菜单Filenew„选择Verilog HDL file建立一个文本设计文件。用文本输入法输入程序。

2、保存文件,文件名同程序的模块名。后缀.v

(四)、全编译(逻辑综合)

1、创建工程

点击菜单FileNew Project Wizard…….进行工程设置。完成工程文件夹的选定、工程名、顶层设计文件名(主程序)、编程器件的选择等工程设置。

2、编译前的相关设置设置

⑴选择PLD芯片:AssignmenmtsSettingsDevice弹出的窗口中选择选择芯片。

⑵选择配置芯片的工作方式AssignmenmtsSettingsDeviceDevice&Pin Options弹出的窗口中首选General项,在Options栏中选择Auto-restart-configuration after error.⑶选择配置芯片和编程方式:AssignmenmtsSettingsDeviceDevice&Pin Options弹出的窗口中选择Configuration栏,在窗口中设置配置方式,配置芯片和是否需要生成压缩的配置文件。

⑷选择输出设置:(1)-(4)项默认方式,可以不做任何操作,⑸选择目标器件闲置引脚的状态:AssignmenmtsSettingsDeviceDevice&Pin Options弹出的窗口中选择Unused Pins栏,在窗口中对闲置的引脚设置,推荐设置为As input tri-stated。

3、执行全程编译:ProcessingStart Compilation。完成对设计项目的检 错、逻辑综合、结构综合、配置文件生成以及时序分析。

(五)、功能仿真(或时序仿真)

建议先做功能仿真,以检验设计项目的逻辑真确性,这样可以提高设计效率。

1、功能仿真设置:AssignmenmtsSettings弹出的窗口中选择Simulator Settings。在右边Simulation mode中选择 Functional.2、ProcessingGenerate Functional Simulation netlist,生成功能仿真所需的文件。

3、建立波形文件并进行功能仿真

⑴FileNew,在窗口中选择Vector Waveform file打开向量波形文件编辑器。

⑵设置仿真时间区域:可默认。一般几十微妙。时间区域过长,使仿真时间变长,影响仿真效率。

⑶在向量波形文件编辑器中添加项目的相关引脚。原则上是所有引脚,但有的项目引脚很多,可以只添加必要的一些引脚。双击向量波形文件编辑器Name栏的空白区域后,会弹出一个“Insert Node or Bus”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Node Finder„”按钮,则弹出“Node Finder„”对话框,选择Filter:Pins:all,然后点击List,Nodes Found栏将列出所有输入、输出端口。选择要观察的信号,点击“>”命令按钮加入到观察目标窗口中。选择OK,则在波形图中加入了待观察信号的图形。

或者执行ViewUtility WindowsNode Finder命令打开Node Finder窗口,在弹出的窗口中将所需引脚拖入波形编辑器中。

⑷编辑输入波形:对所有的输入引脚设置合适的波形。⑸启动仿真器:ProcessingStart Simulation.⑹观察分析仿真结果。仿真结果保存于文件“Simulation Report”,此文件在仿真完成后会自动弹出。若仿真结果有出入,重新修改程序,直到仿真结果没有问题。

(六)、下载验证:

1、芯片选择ACEX1KEP1K30QC208-2;

2、引脚锁定:

3、全编译;

4、下载线连接:将25针连下一端连接电脑LPT1口,一端连接到编程模块的DB25接口,再用十针连线一头插入通用编程模块JTGA下载接口处,另一头连接到目标芯片的下载接口。

5、打开实验箱电源,将模式选择开关CTRL的(2)(4)(8)拨至ON,使按键KD1,KD2,LED1,LED2,LED3,LED4,LED5等有效。

6、下载:ToolsProgrammer,完成下载。

7、拨动开关按键KD1,KD2验证电路。

四、实验程序及仿真结果

(一)、实验程序:

时序仿真结果:

波形文件及仿真:

五、实验箱现象描述

注:在程序正确,正确操作实验箱并成功下载并正常运行程序的前提下,现象为:实验箱上一排设定的LED灯,分别为4个表示四位二进制码,一个表示使能信号EN,一个表示复位信号RST,一个表示置数信号,一个进位位COUT,高电平时表示进位,四个用于置数的灯。EN信号高电平有效,低电平起保持作用,RST低电平有效,起复位作用,LOAD信号低电平有效,起置数作用。启动实验箱,让EN灯亮(高电平),RST灯亮(高电平),LOAD灯亮(高电平),此时表示四位二进制码的LED灯分别从0到9计数(约为1S记一个数),到10的时候,显示数的四个LED灯表示成0(全灭),进位位灯(COUT)闪动一次(表示进一位),如此反复。使EN灯熄灭(低电平),显示数的灯停止变动,保持在它当前所表示的数值。恢复EN灯亮,继续计数。使RST灯熄灭(低电平),显示数的灯立即变为全灭(表示复位为0)。设置任意值,使LOAD灯熄灭(低电平),显示灯变成设置的数值,然后正常计数。

六、心得体会

在这次实验中,QUARTUS II软件是英文版的,一下基本功能在第一次中还是不够熟悉,通过问老师同学,慢慢的了解到QUARTUS Ⅱ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从编写程序到下载到实验箱验证运行的基本流程,实验二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2位频率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用QUARTUS Ⅱ的原理图输入方法设计简单数字系统的方法,并通过一个2位频率计的设计掌握用EDA软件进行数字系统设计的详细流程。2.掌握用EDA技术的层次化设计方法; 3.掌握多个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一个2位频率计

三、实验步骤

1.在顶层文件设计窗口中设计频率计,频率计的设计分成几部分设计,分别是一个2位十进制计数器,一个时序控制电路,一个显示电路模块。

2.先设计2位十进制计数器,如图显示为设计好的2位十进制计数器。

步骤:(1)、点击file—new,弹出如图所示窗口,点击design File中Block diagram/schematic file,再点击ok即可。(2)、在弹出的bdf文件设计窗口中设计所需的设计,设计完成后,点击编译按钮,编译无误后,再进行时序仿真。

结果如图:

(3)、即可点击file—created/update—create symbol files for current file.生成元件符号,供高层次设计调用。注意:需要独立建立工程,2位十进制计数器的工程名和bdf文件名都为counter8。

3、设计时序控制电路,设计步骤与设计2位类似,设计完成后,一样需要设计文件符号供高层次设计调用,如图为设计好的时序控制电路。

4.在顶层设计窗口中设计顶层设计,最终的设计如图

进行时序仿真无误后进行波形仿真,结果如图:

可以从波形仿真中看出,当输入的待测信号的周期为410ns的时候,所测的的频率的最后两位为39。

四、试验箱验证及现象描述

引脚正确设定并正确下载到试验箱后,调节待测信号频率,当输入为4hz时,数码管上显示04,当输入为8hz,数码管上显示08,当输入为16HZ时,数码管

上显示为16,当输入为128hz时,数码管上显示为28。

五、心得体会

这次实验中,按照书上面的接线图,完成基本的接线,然后在电脑上面设计原理图,进行实验的测试,掌握用EDA技术的层次化设计方法,在实验中也出现过点失误,软件运行出错,经过检查,发现软件没有破解,在实验中还是要注意小细节。

实验三简易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QuartusII设计流程;

2、熟悉LMP_ROM与FPGA硬件资源的使用方法。3、熟悉SignalTap II嵌入式逻辑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原理图设计一个简易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步骤

1.建立一个工程,取名为SIN_GNT。

2.生成.mif文件,用直接编辑法。点击file—new—memory file—memory initialization file,点击OK,选number为128位,word size为8位,点击ok,填写 表格,结果如图

3.以原理图方式对LPM_ROM进行设置和调用,在工程原理图编辑窗中双击,出现symbol框图中点击megawizard plug-in manager,在所示窗口中点击memory compiler的ROM:1-PORT,取文件名为ROM78,正弦波数据初始化文件选择DATA7X8.mif,即可生成正弦信号数据存储器ROM,如图所示

4.用原理图方式对7为计数器LPM模块,方法与制作ROM78模块类似,如图所示

5.新建一个原理图设计窗口,取名为SIN_GNT,在窗口里面设计所需的电路,结果如图,进行时序仿真,无误后建立波形文件,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在时间脉冲的作用下,AR计数,相对于的,Q也从正弦信号数据存储器ROM中输出相对应的数值,由这两项,这可以在示波器上输出正弦波。

四、心得体会

在实验中,LPM 是参数可设置模块库Library of Parameterized Modules 的英语缩写,Altera 提供的可参数化宏功能模块和LPM 函数均基于Altera 器件的结构做了优化设计。在许多实用情况中,必须使用宏功能模块才可以使用一些Altera 特定器件的硬件功能。例如各类片上存储器、DSP 模块、LVDS 驱动器、嵌入式PLL 以及SERDES 和DDIO 电路模块等等。这些可以以图形或硬件描述语言模块形式方便调用的宏功能块,使得基于EDA 技术的电子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LPM可实现基于LPM的流水线的累加器的设计,逻辑数据采样电路设计,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实验四用状态机实现序列检测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状态机的作用及设计方法;

2、学习用状态机实现序列检测器的设计,并对其进行仿真和硬件测试。

二、实验原理

序列检测器可用于检测一组或多组由二进制码组成的脉冲序列信号,当序列检测器连续收到一组串行二进制码后,如果与检测器预先设置的码相同,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三、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序列检测器,对1110010进行检测,对设计进行仿真测试并给出仿 真波形。

四、实验步骤

(1)运行软件,创建一个工程,取名为SHCK,打开文本文件编辑窗口,输入编写好的程序,如图所示。

取名为shiyan4,保存生成shiyan4.v文件。

(2)编译,时序仿真,直至无错误。

(3)建立波形文件,保存,取名为SHCK。设置各个需要的设置的参数,仿真时间设置为50us,时钟信号周期为4us,复位信号高电平有效,一般情况保持低电平,设置输入信号DIN含有输入数据段如图1110010,如图所示

(4)点击波形仿真,结果如图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只有当输入完整的1110010时,输出信号才是高电平。(5)点击tools—netlist viewers—state machine viewers,查看状态转换表。

四、心得体会

EDA实验系统开发综述 第3篇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电子系统设计周期缩短的要求,EDA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EDA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缩写。EDA技术,就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开发工具,通过使用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电子系统设计的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及优化、逻辑布局布线、逻辑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编程下载等工作,最终形成集成电子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的一门新技术[1]。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电类专业都开设了EDA课程,为加强教学效果,通常都使用专门的EDA实验箱来辅助教学,但是实验箱采用了一体化结构,所有的电路和器件都在一块电路板上,在功能上难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设计,复杂系统难以实现;实验箱体积较大,不便携带;EDA实验箱、单片机实验箱、DSP实验箱、ARM实验箱中很多功能模块的硬件电路是相同的,但不同实验箱上相同模块不能共享,存在资源浪费。由于实验箱的上述缺点,很多高校都纷纷开始设计开发自己的实验系统,提高实验箱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2][3]。

1 EDA实验系统开发的特点

EDA实验系统的开发具有以下特点:

1.1 实验内容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

早期开发的EDA实验系统主要是学生用来学习EDA课程、下载程序、进行仿真的工具;使用实验系统是老师用来培养学生设计数字电路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开发语言的手段。因此EDA实验系统仅在电子类专业的EDA课程中使用,系统所提供的实验内容仅限于简单的数字电路设计,包括计数器、编码译码器的设计、数码管的显示等。随着EDA技术的发展,电信、通信等专业纷纷引入EDA实验系统,在“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实践[4],实验内容也从单一的基本数字电路的设计发展到集EDA技术实验、单片机实验、DSP实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实验平台[5]。因此,EDA实验平台逐渐面向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课外竞技活动,电子类设计比赛,并逐渐用于教师进行科研。

1.2 系统结构从一体化向模块化发展

早起开发的EDA实验系统在结构上采用一体化的实验箱设计,所有的电路和器件都在一块电路板上[6,6]。这样,系统的使用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应用,但也使学生对硬件电路不了解;另外,系统在功能上难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复杂的系统则难以实现。因此在后来的EDA实验系统的开发上,大都都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7][8],即FPGA、单片机等做在一块核心板上,其IO口以插针形式引出,以方便和外围电路的连接;外围电路则以模块的形式单独做在不同的电路板上,比如数码管显示模块、按键模块、LED显示模块等;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可以选取相应的模块与核心板搭建而成。这样,模块化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学生不但可以完成简单的固定电路的实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组合所需要的模块搭建自己设计的电路,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此外,模块化的设计还方便老师对学生设计的重复实现,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1.3 核心芯片由单一化向丰富化发展

早期开发的EDA实验系统由于仅用于EDA课程的学习,其核心芯片大都为Altera公司的FPGA等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语言环境主要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的MaxplusⅡ和QuartusⅡ。随着EDA技术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渗透,核心芯片逐渐发展为FPGA、单片机和DSP器件的综合使用,开发语言也逐渐开始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等。这样,实验系统能提供的实验内容和规模均有所增加,除了基本的数字电路设计实验模块以外,还可以增设调制解调模块、帧同步模块、信号波形产生模块等,扩大了实验系统的使用率,使实验设备向大型化、先进化发展。

1.4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发展

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早期的实验平台由于其电路设计的封闭性,实验内容只停留在验证实验上,很难加入自己设计的外围电路。而模块化数字电路开放实验平台由于其接口电路的开放性,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外围电路达到提高的目的,对于成功的设计还可以加到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

另外,由于整合了单片机、DSP等芯片的功能,实验内容得到很大扩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拓宽知识面,主动去学习了解实验所需要的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由于实验由简单的验证实验向综合的大型设计过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数字电路设计中硬件的概念以及工程的概念。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可能会用到一些实验系统没有开发出的模块,这时,学生需要自己设计该电路模块的电路图以及制作PCB板,直至实际制作出该功能模块。这样,学生除了掌握编程、还需要去学习怎样设计并制作电路板、学习该模块与核心板的接口电路设计等相关知识,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实验的规模逐渐增加,同学之间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一个实验,因此也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2 结论

一个好的EDA实验平台,能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高校现阶段所研制开发的EDA综合实验平台,能有效整合和优化多个电子类实验课程的功能,为单片机和EDA技术等课程提供了综合实验平台为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氛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EDA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EDA实验平台的开发也将会日益完善:大规模可编程器件将被使用;实验系统将向体积小、功耗小的便携式嵌入式系统发展。

摘要:EDA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高校EDA实验系统开发的发展及其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EDA,实验系统,模块

参考文献

[1]廖超平等著.EDA技术与VHDL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2]刘延飞等著.开发EDA综合实验平台,提高学生工程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6(8):63-64.

[3]范胜利.一种基于模块的EDA教学实验系统[J].读与写杂志,2009,6(11):102.

[4]韩伟忠著.EDA,DSP技术与通信实验装置的总体设计[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17(1),52-54.

[5]孙旭等著.单片机、DSP、EDA的综合实验系统的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55-57.

[6]雷雪梅等著.EDA教学实验箱的设计[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3):344-347.

[6]刘建成等著.EDA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86-88.

EDA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第4篇

关键词:EDA;SignalTap II;生产实例;创新实验

TN02-4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自动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电类专业基础主干课程。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借助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该课的实践性极强,实验环节在整个教学中占的比重很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电路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起到较强的作用,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的开设对就业有较大帮助,被誉为“饭碗”课程。

一、与多门课程相结合

目前《EDA技术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往往只是专门针对于《EDA技术》课程,很少与其他课程联系在一起的项目。EDA技术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在电子、通信、医疗、军事、机械以及生物等领域都有应用。如果实验项目中没有与这些领域相关课程联系在一起的项目,会导致学生学了这门技术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因此,将《EDA技术实验》课程与多门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将EDA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可以与以下课程相结合:

1.与《单片机技术》课程结合,如利用FPGA和单片机实现DDS信号发生器;

2.与《通信原理》课程结合,如2FSK(二进制频移键控)的FPGA实现、帧同步的实现等通信有关的简单算法实验;

3.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结合,如利用FPGA实现FFT(快速傅里叶变换);

4.与《嵌入式系统》课程结合,设计FPGA与ARM芯片协同工作的项目,以达到速度、面积等各方面的性能需求。

二、针对不同的专业,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特色实验项目

《EDA技术实验》课程是强电类专业(如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专业)和弱电类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验课,但是目前该课程不同专业的实验项目却完全一样,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而开设一些特色的实验项目。有的学校这门课的实验项目没有一个是针对强电类的实验项目,导致强电类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对他们不重要,无法将这门技术应用于自己的专业,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可以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特色实验项目,比如对于通信工程专业,可以增加利用VHDL实现QPSK(四相相移键控)、伪随机序列以及直接序列通信系统的设计,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增加信号发生器、电子元件测量仪以及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等的设计,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增加利用FPGA控制步进电机等内容。

三、引入Nios、Multisim设计内容,利用SignalTap II逻辑分析仪

目前《EDA技术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大多都是利用Quartus II软件的基本功能实现,手段太单一,学生只掌握了Quartus II软件的基本操作。事实上,Quartus II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与Nios、Multisim结合,完成目前最热门的技术—SOPC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还可以在没有逻辑分析仪的情况下,利用SignalTap II完成电路逻辑分析。而手段单一的实验项目,导致学生无法掌握Quartus II软件的这些非常有用的功能。因此,可以增加基于SOPC的Nios实验,并利用Multisim对电路进行仿真,利用SignalTap II对硬件进行逻辑分析,以达到设计要求。基于Nios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近年来是EDA技术的热门方向之一,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基于Nios的FPGA系统设计,Multisim有着强大的电路仿真功能,是电路设计不可或缺的利器,而SignalTap II是在没有逻辑分析仪的实验环境下最好的硬件逻辑分析工具。

四、 引入生产实际应用实例

《EDA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没有或较少向生产应用延伸,当学生走出校门,面对社会实践,无从下手,缺乏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不能很快地为生产实际服务。因此,可以增加生产实际应用项目和相关研究新进展,培养 “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如引入基于FPGA的出租车计费器、交通灯控制系统、洗衣机控制器、波形发生器、频率测量仪等等的设计项目。

五、增加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

由于目前部分EDA技术实验指导书的内容过于详尽,学生只要按照指导书步骤就能得到实验结果,使的实验演变成输入程序连接导线的“机械性实验”,难于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使的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这样的实验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增加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如数字电子钟、电子万年历、智能密码锁、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以及数字幅频均衡功率放大器等等。根据EDA技术主要面向工程实际的特点和电子设计的自主创新性,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六、结语

通过对EDA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改善目前EDA技术实验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EDA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张波.“EDA技术”课程的创新性实验教学[J].实验室科学,2013,16(4):71-73.

[3]譚菊.项目驱动模式下EDA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9):186.

[4]吕晓兰, 左敬龙. 应用型本科院校EDA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147-149.

[5]金宁治,李文娟,高晗璎,周美兰. 电气专业“EDA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J].电气电子学报,2015,37(4):86-88.

作者简介:

eda1111实验报告 第5篇

湖北师范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电子版实验报告

什么什么设计(研究)

红色部分提交时请删除!!

题目:“什么内容”的设计或“什么内容”的研究,例如: 基于FPGA的数字抢答器设计 基于FPGA的等精度数字频率计设计 Verilog HDL同步时序电路研究 一种简易数字频率计设计

基于FPGA的DDS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更多参考“大学生电子实验室”论坛设计选题指南 一.任务解析

根据对设计选题的理解,明确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参数、指标)。二.方案论证

对所要完成的设计任务,参考相关资料,提出设计方案,拿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你能够实现的方案,并明确指出为什么要选择此方案,较其它方案有何优点。三.实验步骤

方案的具体实施,按实际实施过程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可以包括单元电路仿真分析,部分指标测试(实际效果)等等,描述演示效果要明确所用设备,说明实验箱,使用了什么仪器等。四.结果分析

对所测试结果(演示现象)做分析,得出结论(描述现象)。五.经验总结

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总结,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如何,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改进建议,特别是错误分析。

如果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心得体会可以总结的,挫折的苦恼,成功的喜悦。如果你完成了一个设计性实验,一点体会都没有,那么我相信你一定是走捷径完成了任务,而没有真正独立完成本设计任务!老师批改报告,往往把学生的心得体会看成一个亮点。心得体会一定要认真写,把自己做设计性实验的过程认真总结,让老师感受到你是一步一步完成该设计性实验选题的。

eda1111实验报告 第6篇

郑秀枫

09081311 实验一

四位全加器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Quartus9.0图形编辑输入法

2、掌握Quartus环境下文件的编译、仿真及下载方法

3、了解VHDL语言的设计流程

4、掌握quartus环境下VHDL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图形/原理图法实现4位全加器。

2、用VHDL语言实现4位全加器,必须使用元件例化。

3、仿真并通过。

3、下载到实验板,并验收

三、实验步骤

1、图形编辑发设计4位加法器

(1)新建图形文件,设计一位全加器,逻辑电路图如下图(图1-1)所示。

图1-1(2)将设计好的一位全加器进行例化,操作为fileCreate/UpdateCreate symbol files for currentfile,完成此操作后会在元器件符号表里找到刚刚做好的一位全加器。

(3)再新建一个图形文件,用四个已经做好的一位全加器级联成一个四位全加器,其逻辑原理图如图1-2所示。编辑好后保存文件,在文件列表里找到该文件,右键Set as Top-level Entity,将其设置为顶层文件,点击编译按钮就行编译。

计算机09-3班

郑秀枫

09081311

图1-2(4)新建波形文件,赋予每个输入端口某种输入信号,保存波形文件,进行功能仿真,观察输出端波形与输入信号关系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查找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若正确,则进行管脚分配,分配完毕后再编译一次使分配生效,连接DE2开发板到电脑,将文件下载到开发板进行验证。

2、用VHDL语言设计4位加法器

(1)新建一个VHDL源文件,文件名为adder1.vhd,使用VHDL实现一位全加器,其VHDL代码如下:

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adde1r IS PORT(A,B,Ci:IN STD_LOGIC;

S,Co:OUT STD_LOGIC);END adder1;ARCHITECTURE qadder OF adder1 IS BEGIN PROCESS(A,B,Ci)

VARIABLE n1,n2,n3:STD_LOGIC;BEGIN

n1:=A AND B;

n2:=A XOR B;

计算机09-3班

郑秀枫

09081311

n3:=Ci AND n2;

Co<=n3 OR n1;

S<=n2 XOR Ci;END PROCESS;END qadder;(2)再新建一个VHDL源文件,命名为adder4.vhd,在这里将adder一位全加器例化并使用它,做成四位全加器,代码如下:

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adder4 is port(A,B: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o:out std_logic;Ci:in std_logic);end adder4;architecture adder_4 of adder4 is component adder port(A:in std_logic;

B:in std_logic;

Ci:in std_logic;

Co:out std_logic;

S: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signal c1,c2,c3:std_logic;begin u1:adder port map(A(0),B(0),Ci,c1,S(0));u2:adder port map(A(1),B(1),c1,c2,S(1));

u3:adder port map(A(2),B(2),c2,c3,S(2));

u4:adder port map(A(3),B(3),c3,Co,S(3));end adder_4;(3)保存文件后将adder4设置为顶层文件并编译,编译通过后按照与图形编辑发一样的仿真、管脚分配方式进行操作,最后下载到开发板验证

四、实验现象

两种方式实现的四位加法器下载到DE2开发板后都可正常工作,其中使用SW0作为低位的进位,SW4~1作为数据B,SW8~5作为数据A,LDG3~0作为输出的结果,LEDG4作为输出的进位。当SW4~1闭合 SW8~5和SW0断开时,只有LEDG3~0这四个灯亮;当SW8~0全闭合时,LEDG4~0灯全亮。

计算机09-3班

郑秀枫

090813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课题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专业

姓名

EDA设计

实验一四位全加器的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eda1111实验报告 第7篇

姓名:黄娟

学号:32214125

班级:自动141

成绩:

实验名称:2位十进制频率计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DA工具Quartus Ⅱ的使用; 2.掌握Quartus Ⅱ的原理图设计流程。3.掌握2位十进制频率计设计方法。

二、2位十进制频率计设计

1、Quartus Ⅱ原理图设计流程

(1)计数器设计 a.设计电路原理图 b.建立工程 c.系统仿真 d.生成元件符号(2)频率计主结构电路设计(3)时序控制电路设计

(4)顶层电路设计 2、2位十进制频率计(1)原理图

工学院实验报告

(2)仿真测试结果

(2)RTL图

工学院实验报告

三、实验小结

eda1111实验报告 第8篇

周云波 刘小群

宝鸡文理学院物理与信息技术系

摘要:介绍了常用的EDA软件及开放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方法,并通过实例阐述了EDA技术在开放性实验中的应用。关键词:EDA ;开放性实验;仿真

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实验的内容与时间,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各高校都开设了开放实验。我们从2006年也开设了开放实验,开放实验由于学生可以自选题目,这对实验室的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利用EDA设计实验电路,仿真实验结果,克服了实验设备不足的矛盾。“EDA”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简写,是能够帮助人们设计电子电路或系统的软件工具。EDA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以硬件描述语言(VHDL)为设计语言、以可编程器件(CPLD/FPGA)为实验载体、以ASIC/SOC芯片为目标器件、进行必要的元件建模和系统仿真的电子产品自动化设计过程。目前进入我国并具有广泛影响的EDA软件有:muhisim7、OW_AD、Protel、Viewlogio、Mentor、Synopsys、PCBW Id、Cadence、MicmSim等等,这些软件各具特色,大体分为芯片级设计工具、电路板级设计工具、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工具和电路仿真工具等几类。利用EDA工具,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开始设计电子系统,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直到IC版图或PCB版图生成的全过程均可在计算机上自动完成。EDA代表了当今电子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其基本特征是设计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按照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和功能划分,由硬件描述语言完成系统行为级设计,利用先进的开发工具自动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仿真及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和编程下载,这被称为数字逻辑电路的高层次设计方法。下面以一个七段数码管的驱动为例,说明EDA设计的实验方法。1.实验教学方法

本实验是作为本科生的选修课,对全校电信、电子电气、自动化专业同学开放。做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讯原理、EDA软件等理论课的后续课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实验目标的实现都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因此在实验的安排上不能简单地限定实验时间和固定内容,必须采取全面开放式和自主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进程包括初始阶段和提高阶段。

(1)初始阶段 要求教师先讲解操作步骤,给出程序清单,使实验按着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2)提高阶段 要求同学完成较为复杂的应用和算法编程,并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完成自己的题目。研究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完成课程的内容,最后写出一份完整的总结报告。

(3开放实验时,采用仿真实验和仿真设计与硬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EDA的元件库提供了比实验室种类齐全的仪器、仪表和几千种元器件可供使用,利用图形方式创建电路,软件界面直观、操作使用方便,且容量极其丰富的元器件库,还可根据器件的发展随时扩充,使用时可直接调用和修改元件及参数。学生可用EDA先在计算机上模拟设计所选题目的内容,由于仿真设计元件连线简单,参数修改方便,任何一种设计方案都可以尝试,在对硬件电路设计方案进行仿真过程中,验证设计方案正确性与否,从而得到更加合理可行的实现方案。同时根据仿真结果,可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分析各元件参数对整个数字电路的作用与影响,利用仿真电子仪器仪表,按照设计可完成常规的瞬态分析、稳态分析和时域分析等多种电路分析方法,辅助学生完成对电路原理到电路硬件设计的分析,可以直接观察各子系统的波形及整个电路的实验结果,如果有错误,系统软件会有相应的提示。这样经过反复比较、反复分析、反复修改的过程,最后再用硬件完成开放实验的设计。实验时利用EDA仿真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基于电路板的设计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掌握了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应用的方法,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自诊断性、直观性、综合性、重组性和信息化等特点。根据实验模块间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进行组合调整,建立网络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每个实验室配备计算机及网络、常用仪器设备、相关实验装置等,充分提高了实验室的资源利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实验实例:

设计一个七段数码管的译码器并下载到ispLSI1016中,验证其功能是否正确。输入在A,B,C三个按钮开关的控 制下,经ispGDS14,到译码器使输出a1,b1,c1,d1,e1,f1,g1驱动七段数码管为相应的数字。VHDL源程序: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liu1is port(datain: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led: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architecture liu1_ architecture of liu1 is begin process(datain)begin case datain is

when “000”=>led<=“0111111”;

when “001”=>led<=“0000110”;

when “010”=>led<=“1011011”;

when “011”=>led<=“1001111”;

when “100”=>led<=“1100110”;

when “101”=>led<=“1101101”;

when “110”=>led<=“1111101”;

when “111”=>led<=“0000111”;

when others=>led<=“1111111”;end case;end process;end arch;测试向量程序: module z1

c,x=.c.,.x.;datain_0_,datain_1_,datain_2_ PIN;led_0_,led_1_,led_2_,led_3_,led_4_,led_5_,led_6_ PIN;TEST_VECTORS([datain_0_,datain_1_,datain_2_]->[led_0_,led_1_,led_2_,led_3_,led_4_, led_5_,led_6_])[0,0,0]->[x,x,x,x,x,x,x];[0,0,1]->[x,x,x,x,x,x,x];[0,1,0]->[x,x,x,x,x,x,x];[0,1,1]->[x,x,x,x,x,x,x];[1,0,0]->[x,x,x,x,x,x,x];[1,0,1]->[x,x,x,x,x,x,x];[1,1,0]->[x,x,x,x,x,x,x] [1,1,1]->[x,x,x,x,x,x,x];END 2 仿真结果: 程序下载:

写可编程数字开关器件ispGDS14的设计源文件(在TC下或在MS-DOS EDIT下)

device = ispgds14 PIN 6 = PIN 12 PIN 8 = PIN 16 PIN 9 = PIN 11

存,存时起名 *g.gds ,并注意路经,看PDSGDS存在那里。

用ispGDS的汇编GASM对*g.gds进行编译,即在C:PDSGDS下,打入 GASM *g 回车,则自动生成下载文件 *g.jed 输出引脚

I/O1(16)→a1 I/O6(21)→b1 I/O3(18)→c1

I/O4(19)→d1 I/O5(20)→e1 I/O2(17)→f1 I/O7(22)→g1 输入引脚

I/O28(7)→A I/O29(8)→B I/O30(9)→C 下载

在Design→Down load 下,或双击 IDCD 注意,实验板上按键松开为“1” 下面我们介绍PDS上设计。双击PDS图标

3.结论

[参考文献]:

[1] 王锁萍.龚建荣等.电子设计教程.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 [2] 潘松,黄蛀生.EDA技术实用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3] 曾繁泰,李冰,李晓林.EDA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 蒋卓勤,邓玉元.Multisim2001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5] 徐志军等.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应用[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6] 符兴昌.EDA技术在数字系统设计分析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5-2: 267-269

作者简介:周云波(1965~),女,高级实验师。

eda1111实验报告 第9篇

可 编 程 逻 辑 器 件

《实验总结》

学号:

姓名:

班级:

EDA试验心得体会

当看到这门课的时候,我最初的感觉是很无语,书本上一大堆看不懂的东西,没有接触过的VHDL语言和一些电路图和实体,听起来也是一塌糊涂,对EDA技术很陌生,也感到很茫然,也没有信心,当接触到可编程器件的时候,看到大家同样感到很迷惘。

随后在深入的学习中发现书本资料通过大量的图示对PLD硬件特性与编程技术进行了形象的讲解,不仅融合了之前学习的关于电路设计的知识还将EDA的技术加入其中。对VHDL语言的详尽讲解更是让我深刻理解了VHDL语言的编程原理。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硬件学习课程,所以实验必不可少。通过课程最后实验,我体会一些VHDL语言相对于其他编程语言的特点。在接触VHDL语言之前,我已经学习了C语言,汇编语言,而相对于这些语言的学习,VHDL 具有明显的特点。这不仅仅是由于VHDL 作为一种硬件描述语言的学习需要了解较多的数字逻辑方面的硬件电路知识,括目标芯片基本结构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由于VHDL 描述的对象始终是客观的电路系统。由于电路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乃至部分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方式可以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也可以是互为因果的。这表明,在任一时刻,电 路 系 统 可 以 有 许 多 相关 和不相关的事件同时并行发生。例如可以在多个独立的模块中同时入行不同方式的数据交换和控制信号传输,这种并行工作方式是任何一种基于CPU 的软件程序语言所无法描绘和实现的。传统的软件编程语言只能根据CPU 的工作方式,以排队式指令的形式来对特定的事件和信息控制或接收。在CPU 工作的任一时间段内只能完成一种操作。因此,任何复杂的程序在一个单CPU 的计算机中的运行,永远是单向和一维的。因而程序设计者也几乎只以一维的思维模式就可以编程和工作了。在试验箱上,编写相应的软件即可,否则,只在计算机上模拟调试软件,则无法了解单片机接口中各种控制信号的使用。还可帮助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单片机实验报告中都要体现出来。

这门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学科,它需要程序语言、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力学、机械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种物理量的变换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许多测试理论和方法只有通过实际验证才能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实验就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典型传感、记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具有测试系统的选择及应用能力;具有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独立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测试的能力,对各门知识得到融会贯通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手段,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实验,以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了解了可编程逻辑器件操作的原理和应用,以及试验箱及软件编译环境的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各种测试中不同问题的处理方法。

EDA课程设计报告 第10篇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EDA课程设计报告

2013年12月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一、课程目的

1.学习和了解EDA技术的内容、开发软件以及发展过程。2.熟练掌握Multisim软件的功能使用和仿真工具的应用。3.学会使用Multisim软件设计电路、仿真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4.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在Multisim 计算机软件开发环境下,详细介绍如何自动实现电路图的绘制、仿真及测试故障诊断

二、设计内容

利用Multisim设计一个四路彩灯控制器。它要求系统启动后自动从初始状态按规定程序完成3个节拍的循环演示。第一节拍:四路彩灯从右向左逐次渐亮,;第二节拍:四路彩灯从左向右逐次渐灭;第三节拍:四路彩灯同时亮后,同时变暗,进行4次。

三、设计原理

根据系统要求,设计系统硬件框图如下图所示。

1.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提供频率为100赫兹的脉冲。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2.四进制分频器

分频器可由各种类型的四进制计数器构成。在此,采用74LS74N中的D触发器,连接成下图所示的四进制异步减法计数器。

3.三进制节拍控制器

此系统有3个不同的工作节拍,是由状态(Q1、Q0)的三种编码(10、0l、11)表示的。选用74LS74N中的D触发器和74LS00D中 的与非门构成下图所示的三进制计数器。

4.节拍程序控制器

双相移位寄存器是74LS194,是产生移动灯光信号的核心器件。下图是74LS194的逻辑图和功能表。该寄存器由4个RS触发器及它们的输入控制电路组成。具有并行寄存、左移寄存、右移寄存和保持四种工作模式。为清零端,低电平有效;CLK为上升沿触发,SL、SR分别为左移和右移串行输入端;S0、S1为两个控制输入端,它们的状态组合可以完成保持、右移、左移、并行输入四种控制功能。当S1=0,S0=0时电路保持原来的状态;当S1=0,S0=1时,数据从右移输入端SR送入寄存器;当S1=1,S0=0时,数据从左移输入端SL送入寄存器;当S1=1,S0=1时,数据从DCBA并行输入端预置数。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四、系统调试修改

在程序主界面内创建如下图所示的仿真电路,其中的过程图示也见下图。

图1 未仿真时的电路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图2 仿真时的电路

图3 仿真时的示波器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五、收获及心得

通过本次EDA课程设计,我对multisim这个软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通过老师的课上讲解和课下查阅资料,我对EDA的了解更深一层次,对它的发展历史和一些常用的开发环境和软件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Multisim 的仿真方法切合实际, 所选元件和仪器与实际应用非常相近, 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 而且仪器的操作开关、按键与实际仪器极为相似, 改变了传统基于电路板的设计方法, 从而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降低实验成本, 提高了效率。

eda1111实验报告

eda1111实验报告(精选10篇)eda1111实验报告 第1篇实验一:QUARTUS II 软件使用及组合电路设计仿真实验目的:学习QUARTUS II 软件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