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预防与治疗
耳鸣的预防与治疗(精选8篇)
耳鸣的预防与治疗 第1篇
TRT是一个应用较为普遍的疗法。初步证据表明,TRT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耳鸣治疗方法。尽管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支持CBT作为治疗成年人耳鸣烦恼和耳鸣困扰的方法,但研究表明临床上接受CBT治疗的患者中只有30%~45%显示显著性改善[3]。因此,有必要找到可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最近的证据表明行为疗法中联合以接纳为基础的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困扰。有研究显示,在慢性疼痛中接受与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有关。研究表明接纳和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对慢性疼痛、2型糖尿病和癫痫患者有可喜的效果[4,5]。 对耳鸣的初步研究表明,接受或经验性回避是适应耳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证据表明,ACT治疗流程可能与理解和治疗耳鸣侵入和苦恼相关[6,7]。此外,一个小的研究表明,4个阶段的正念CBT疗法可显著缓解耳鸣困扰[8]。
TRT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1根据耳鸣的神经生理模型指导性辅导;2使用或不使用工具的声音治疗, 如类似助听器的设备。这两个治疗部分在机制的预期修复中的神经系统,“再培训”大脑习惯于耳鸣信号中发挥作用。辅导部分被认为能够训化耳鸣所诱发的负面情绪反应,代表了边缘和交感神经系统。因此,辅导的目标是重新分类耳鸣作为一个中立的、无害的刺激。第二部分,声音疗法,目的是增加到达耳朵的声级,以便增加自发和诱发听觉通路的背景神经元活性的水平。
尽管ACT和TRT是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极少有研究直接比较其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ACT和TRT对耳鸣困扰患者的长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资料
所有患者来自我本院门诊耳鸣就诊患者,共90例。入选条件:1以耳鸣为主诉;2年龄18岁以上; 3耳鸣致残量表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 得分≥30;4耳鸣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5无严重精神疾患;6从未因耳鸣而接受过心理或声音发生器治疗;7未患可能随时危及生命的疾病;8有可使用声音发生器的听阈(因为在重度听力损失时,可能无法听到声音刺激或需要很响的声音才可听到)。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入选标准者。患者平均年龄为 (53.7±11.6)岁,其中女性占46.67%(42/90),耳鸣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4±6.8)年。
1.2设计和步骤
整个实验中入选者的治疗流程图见图1。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治疗前问卷调查。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即TRT组(n =30)、ACT组(n =30)和对照组(n =30)。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10周、6个月和18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由于伦理道德上的原因,对照组在10周后开始治疗。对照组以个人自助或以组的形式接受CBT。由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多样性,在数据分析处理时未分析其数据。在6个月时,对两个治疗组进行另外一种治疗评估,包括一个全面评级的电话回访。
1.3干预方法
1.3.1 ACT ACT的治疗原则如文献所述[9]。ACT组所有患者每周接受会谈,最多10次,提供平均疗程数为(8.47±1.39),每次60 min。第一次会谈包含患者就耳鸣的当前治疗方法、治疗费用和效果的评估以及介绍正念。进一步治疗包括正念与接受培训,以改善在重视生活领域中的目标导向行为。其他的治疗成分包括以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工作,改变与行为模式相关的耳鸣和有关耳鸣的心理教育。体验式练习和频繁使用隐喻。在随后的治疗阶段中解决其他与影响耳鸣相关的问题(例如,失眠或声音过敏)。每次例会以一个家庭作业结束,如每天ACT评级。治疗结构和组成概况见表1。
1.3.2TRTTRT治疗根据JASTREBOFF和HAZELL所述的原则进行[10]。TRT组患者接受单独2.5 h的咨询。咨询开始于一个医疗评估,耳鸣史,声音耐受和听力损失的减少值,并评估治疗类别,使用由JASTREBOFF和HAZELL提出的标准[10],以便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咨询包括再培训辅导,与耳鸣神经生理学模型有关的教育。介绍声音疗法并说明如何佩戴并监测声音发生器。通过电话给予30 min随访,后续会遵循同样的原则。治疗总共持续18个月。
1.4主要终点
THI是一种广泛常用的自我报告检测,通过检测情绪反应(如沮丧、易怒、焦虑和抑郁),日常活动(例如工作、家务和社会活动),灾难感(如患可怕疾病感、无力逃避和应付感),全面评估耳鸣的影响。共有25个问题,评估耳鸣对患者功能性以及情绪方面的影响,并发现耳鸣症状对患者最严重的影响所在。 患者必须回答每一个问题,回答“是”得4分,回答 “有时”得2分,回答“否”得0分。THI计分为0、2和4,并汇总成一个总成绩(0~100)。
1.5次要终点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共5个问题,反映患者失眠的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QOLI)。采用生活质量的5个方面共8个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ospital anxiety and de pression scale,HADS)主要应用于综合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筛查,共由14个条目组成,评定焦虑和抑郁各有7个条目;临床总体疗效 - 改善评定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improvement,CGI-I)是一个总体评定量表,用以评定临床疗效,包括病情严重程度(severty of illness,SI)、疗效总评 (global improvement,GI) 和疗效指数(efficacy index,EI)3个大项目。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参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线特征
表2为各组患者的基线指标。经统计显示,3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Ptab、MML、耳鸣持续时间、耳鸣分级和工作状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组间比较,均P >0.05)。
2.2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治疗后10周时患者总退出率为2.22%(2/90), 6个月时为3.33%(3/90),在18个月时为3.33% (3/90)。
共3例患者停止治疗。ACT组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前退出,且10周、6个月及18个月时没有完成评估。TRT组2例患者停止治疗,在10周评估前1例退出,且没有交任何进一步的资料,1例在10周和6个月评估点之间退出,提交10周时的数据,但未交6和18个月时的数据。TRT组的后续电话随访中,23例患者(76.67%)表示正在使用声音发生器每天8 h以上(按照建议),3例患者每天使用声音发生器7 h,1例患者每天使用6 h,2例患者每天为4~5 h,1例患者每天为3~4 h。
以上数据说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好,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CT组在治疗期间无患者退出,而TRT组中2例停止治疗的患者均发生于治疗期间。
2.3ACT组与TRT组的主要终点比较
图2为TRT组和ACT组的THI随着时间的推移的变化趋势图,与TRT相比,ACT组的THI变化具有较好的趋势。从图2和表3观察到,在治疗后10周时,与基线值相比,ATC组的THI显著改善(组内比较,P <0.05),而TRT与其基线值比较则无明显改善(组内比较,P <0.05),ACT组的改善一直持续到18个月时,而TRT组6和18个月的THI值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RT组相比,ACT组同时间点的THI显著改善(组间比较P <0.05)。从6个月时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 - 改善量表结果来看,ACT组的改善率为62.07%(18/29),TRT组的改善率为50%(14/28),虽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 =0.43),但ACT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TRT组(见表4)。
注:1)与基线值比较,P <0.05;2)与 ACT 组比较,P <0.05
%
2.4ACT组与TRT组的次要终点比较
表3为各组的研究终点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显示,ACT组的次要终点变量ISI、HADS自治疗后10周起均较基线值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均P <0.05),QOLI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改善趋势,TRT组的上述变量经治疗后虽有所改善,但与基线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治疗后6个月时的HADS-dep值较基线值明显好转(组内比较,P <0.05)。经治疗后,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与TRT组比较,ACT组的ISI和HADS均明显变好,且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均P< 0.05)。治疗后10周,与对照组比较,ACT组的ISI和HADS均明显变好,且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均P< 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ACT比TRT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耳鸣对患者的心理困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ACT和TRT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较好,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CT组在治疗期间无患者退出,而TRT组中2例停止治疗的患者则均发生于治疗期间。经治疗后,与TRT相比,ACT组的主要终点THI变化具有显著较好的趋势。与TRT组相比,ACT组同时间点的THI显著改善。ACT组的次要终点指标较TRT组明显改善。从6个月时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 - 改善量表结果来看,虽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CT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TRT组。
TRT的基本原理来自神经生理学模型,其认为耳鸣感知和耳鸣烦恼是由非习惯性的两个不同的过程产生。听觉通路通常是一个高水平的随机自发活动,该自发活动通常不被视为声音。当听觉外围自发的神经活动在皮层水平开始被感知时,认为耳鸣产生。另一方面,当在听觉神经系统的信号被经典调节而启动边缘和自主神经系统,产生一个环路,该环路馈送耳鸣感知并导致情绪反应和应激时,则认为耳鸣烦恼发生。
对耳鸣的初步研究表明,接受或经验性回避是适应耳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证据表明,ACT治疗流程可能与理解和治疗耳鸣侵入和苦恼相关。此外研究表明,4个阶段的正念CBT疗法可显著缓解耳鸣困扰[8]。ACT法干预的结果在CBT耳鸣困扰试验中更为显著[11,12]。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但本研究和既往研究结果多数只观察ACT对临床症状的改善,而对于这种改善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中,ACT治疗包括行为疗法,如行为听觉疗法、 接触声音刺激、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本研究认为ACT是一个对患者所遭受痛苦的功能分析方法,并且在ACT治疗过程中使用经典行为疗法并没有产生冲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ACT治疗对耳鸣影响的变化机制,尤其有必要研究ACT与CBT间的细微差异,可能对耳鸣的治疗更有价值。
耳鸣恼人?多喝咖啡可预防等 第2篇
多喝咖啡可预防
研究人员分析6万5千名30~44岁护理人员的健康资料,发现相较于每天摄取少于150毫克咖啡因(约1.5杯咖啡)的女性,摄取450~599毫克咖啡因(约4.5~6杯咖啡)的女性反而降低15%的耳鸣发生率,且无年龄差异。咖啡因会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且过去的研究也证实,咖啡因对内耳有直接影响。
每周健走7次,
肾脏病患死亡率降六成
每周只要健走一次,每次半小时,就会发挥作用,但健走的频率愈高、愈久,自然对身体愈好。研究团队追踪了超过6300位、平均年龄70岁的慢性肾脏病患,平均追踪1.3年,发现常健走的病患,需要洗换肾的几率比没健走者低。相较于没有健走运动的患者,每周走1~2次、3~4次、5~6次和超过7次的患者,其死亡机率分别减少17%、28%、58%和59%。
吸烟增加肠道术后
并发症风险
一项研究分析了4万7千名接受肠道手术的患者,包括2万6千名大肠癌手术、1万4千名大肠憩室症手术,和7000名肠道发炎手术,其中有20%的患者目前有吸烟的习惯,19%曾经吸烟,其余则从未吸过烟。在考量年龄、体格、酒精使用和其他健康状况的影响后,研究人员归纳出,跟从未吸烟的人相较,吸烟者在肠道手术中有高出30%的并发症或死亡风险。研究人员更发现,在所有患者当中,烟龄超过30年且每天抽超过2包的老烟枪,他们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更是显著提高。
更年期少食
咖啡、辛辣食物
更年期妇女会热潮红、盗汗,研究发现,摄取咖啡等含咖啡因饮料将加剧这些症状,戒掉或减少咖啡因,对深受更年期症状困扰的妇女有帮助。研究人员在2005~2011年间对1800多位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比较分析有摄取咖啡因和没有摄取咖啡因者的症状,发现咖啡因会使更年期的热潮红、盗汗症状恶化。
快慢交替健走
有助控制血糖
一项小型研究指出,比起健走时保持相同速率,“快慢交替”的走法,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有效率地控制血糖。尽管高强度的运动能更有效控制血糖,但医生通常不建议采行这种方式,因为病人可能会受伤。研究团队结合不同的运动强度,让糖尿病患者采用“快慢交替健走法”,4个月后发现,这种运动方式比维持相同速度的健走更为有效,推测可能是因为病人的胰岛素敏感度增加了,控制血糖的能力也跟着变好。
睡得好,
远离全身酸痛
一项研究,收集4326笔50岁以上成年人的资讯,包括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和人口统计数据。追踪3年后发现,缺乏良好品质的睡眠是导致全身酸痛的重要原因。有疼痛症状的人,他们的脑波显示通常无法享有深度睡眠。健康的受试者如果在每一段深度睡眠中被叫醒,也同样会出现典型的肌纤维痛症状。建议多做有氧运动,除了维持体重、降低疼痛与疲劳,还能改善睡眠品质,有了良好的睡眠才能进而缓解疼痛。
家人、朋友是心脏病
复原的关键
研究分析3400名年纪在18~55岁之间的患者,并在心脏病发后、病发后一个月、病发后一年评估身体状况。在病发后一个月与一年后的评估发现,缺乏社会支持的患者的心理健康较差,也较容易有忧郁症、生活习惯不良的状况。治疗不再只看药物,还需更加注意病患的友情、爱情以及生活状态,这些可能是他们是否能够迅速复原的关键。
善妒、易怒的女性,
容易失智
在追踪800名女性将近四十年后,瑞典科学家发现,个性神经质(例如焦虑、嫉妒、暴躁等),且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的女性,日后罹患阿兹海默症的几率是其他女性的两倍。
个性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与面对压力时的反应,而这些都会影响健康。此外,先前已有研究指出,神经质、压力都与大脑海马回的改变有关。当罹患阿兹海默症,海马回是最先受损的区域,病人的记忆力会衰退,并丧失方向知觉。虽然研究结果并未直接证明神经质会引发阿兹海默症,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关联。
责编/昕莉
耳鸣习服治疗耳鸣84例临床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耳鸣,耳鸣习服疗法,治疗效果
耳鸣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据英国耳鸣协会统计,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1]。各种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苯二氮艹卓类镇静药、抗组胺药、利尿药、钙离子拮抗剂、作用于血管的药物及其他如肌松药等)、针灸、电/磁刺激、超声、高压氧、手术等均只对某些耳鸣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笔者对84例耳鸣患者采用耳鸣习服治疗(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TRT),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耳鸣患者,男38例,女46例;年龄15~73岁,中位年龄49岁;单侧耳鸣72例,双耳鸣12例,共96耳;纯音听力正常20例24耳,听力不正常64例72耳;轻、中(中重)、重、极重度感音神经聋各为13、28、17、6例;病程3个月~32年。所有患者均经正规的相关疾病治疗,但仍遗留长期严重耳鸣。
1.2 治疗方法
(1)咨询指导:进行耐心和细致的解释和指导,对患者进行松弛、转移注意力和心理咨询等习服训练。(2)长期坚持耳鸣不全掩蔽。用低强度宽带噪声来掩蔽耳鸣,音量以刚刚听到为准,不全部掩蔽耳鸣。在进行掩蔽治疗之前需对患者实行纯音测听以及耳鸣匹配检查,了解耳鸣的音调频率和响度;测定各频率能有效掩蔽耳鸣的最小响度——最小掩蔽阈,并由此绘制出掩蔽曲线;同时还应测试后效抑制情况,每天听6次以上,每次30min,根据后效抑制效应决定2次之间的间隔时间。
1.3 疗效判定标准[2]
完全适应:耳鸣显减轻,情绪、睡眠和工作等不受任何影响;基本适应:耳鸣消失、减轻或仍响,但情绪、睡眠和工作基本不受影响;部分适应:耳鸣仍响,但情绪、睡眠和工作仍部分受影响;未适应(无效):耳鸣仍响甚至加重,仍严重影响情绪、睡眠和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84例患者经过咨询指导后都了解耳鸣的原理以及掩蔽的原理并接受掩蔽治疗。第2个月5例因治疗无效而拒绝治疗。2周时总有效率为71.43%,1个月为78.57,2个月为82.14%(完全适应后不再掩蔽治疗)。见表1。
3 讨 论
一般认为,耳蜗是耳鸣的主要病变部位,但大量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参与了耳鸣的产生与维持。耳蜗病变完全恢复后,耳鸣仍可持续存在[3],特别是迷路破坏或听神经切断后,一部分患者仍有耳鸣,或原有的耳鸣反而加重。耳鸣是与听觉系统不相关的其他损伤或是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紊乱引起的;耳鸣是因刺激了大脑的情绪和自主神经中枢而产生的;耳鸣可通过大脑的学习达到对耳鸣的反应适应或感知适应,从而减轻耳鸣症状。根据上述机制,TRT的第一部分为习服咨询,第二部分为低强度宽带噪声掩蔽耳鸣。在低强度背景噪声中能够检出不太强的耳鸣信号时,才能产生对耳鸣的适应和习惯,而且低强度噪声还可分散患者对耳鸣的注意力。有学者采用高强度噪声完全掩蔽耳鸣15年也未能适应耳鸣[3]。低强度宽带噪声更能降低耳鸣信号与背景噪声的比值,避免耳鸣信号孤立和凸出。但Kroener-Herwig等[4]却认为TRT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能还是咨询和心理治疗,低强度宽带噪声的作用并不确切。从本文可知,随着掩蔽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明显增加,所以用低强度宽带噪声来掩蔽耳鸣对耳鸣的治疗起到一定作用。通过对84例耳鸣患者采用TRT后的疗效分析,TRT是治疗耳鸣的一种生理性疗法,简便、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Vesterager V.Tinnitus-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J].BMJ,1997,314(7082):728-731.
[2]王洪田,姜泗长,杨伟炎,等.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117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64-1467.
[3]王洪田.耳鸣的诊断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14-116.
耳鸣的针灸辨证治疗探析 第4篇
1 耳鸣病因
引起耳鸣的病因有很多, 肾开窍于耳, 许多医家将耳鸣责之肾虚, 心寄窍与耳, 与耳鸣密切相关, 肝为刚脏, 肝阳上亢多可致耳鸣, 此外, 脏腑、气血等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耳鸣。中医学讲求辨证论治, 故我们依据其病因、病性、邪正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将其分为以下不同证型分别探讨。
(1) 痰火郁结型。多由过食醇酒厚味, 脾胃受伤, 聚湿成痰, 痰郁化火, 痰火上壅, 阻塞气道所致。《明医杂著》卷三记载:“痰火上升, 郁于耳中而为鸣, 郁甚则壅闭矣。”常表现为两耳蝉鸣不息, 或“呼、呼”作响, 有时闭塞憋气, 听音不清, 头昏沉重, 胸闷脘满, 咳嗽痰多, 并伴有口苦或淡而无味, 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等症。治宜清火化痰, 和胃降浊, 主穴取听宫、听会、翳风、行间、丰隆、内庭, 配泻阴陵泉、太冲、丘墟等穴, 操作上以泻法为主, 留针15~20min, 1次/d。
(2) 风热侵袭型。由风热外袭, 或风寒化热, 侵及耳窍, 清空之窍遭受蒙蔽, 失去“清能感应, 空可纳音”的功能, 终至或聋或鸣。临床多有感冒等先趋表现, 起病较速。自感耳中憋气作胀, 有阻塞感, 耳鸣, 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局部检查, 可见到耳膜轻度潮红及内陷。大多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 治宜疏风清热散邪, 取穴听会、翳风、上星、迎香、合谷、风池、外关, 用平补平泻法, 针刺、捻转, 留针15~20min, 1次/d。
(3) 肝火上扰型。肝为将军之官, 性刚劲, 主升发疏泄, 喜条达, 若暴怒伤肝, 肝气郁结而上逆, 阻塞清窍;或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条达, 郁而化火, 肝胆之火上扰清窍, 均能致鸣致聋。《中藏经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言:“其 (肝) 气逆则头痛、耳聋。”多表现为耳鸣如闻潮声, 或如风雷声, 耳聋时轻时重, 每于郁怒之后, 耳鸣耳聋突发加重, 兼耳胀耳痛感, 或有头痛, 眩晕, 目红面赤, 口苦咽干, 或夜寐不安, 烦躁不宁, 或有胁痛, 大便秘结, 小便黄, 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治宜清肝泄热, 开郁通窍, 取穴听会、翳风、侠溪、太冲、丘墟, 用泻法, 留针15~20min, 每天1次。
(4) 瘀阻清窍型。患者心、肝、肾脏阴阳失调, 加之忧思恼怒, 或由外邪侵袭、外伤等, 导致气血运行受阻, 痰浊内生, 蒙蔽清窍, 发为耳鸣。患者或有头部外伤史, 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治疗此症应以化瘀通窍为主。取穴: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丰隆、血海、中脘。听宫、听会、翳风取患侧, 上肢和下肢穴位左右交替用;针刺听宫、听会、翳风时张口, 取30号1.5寸针灸针垂直进针1~1.2寸, 其他穴位快速刺入, 得气后行泻法;每穴均留针40min, 1次/d。
(5) 肾精亏损型。肾藏精而主骨生髓, 上通于脑, 开窍于耳。肾气充沛, 髓海得濡则听力敏锐。如其素体不足, 或病后精气失充, 恣情纵欲等, 均可导致肾精伤耗, 髓海空虚, 发生本病。如《灵枢决气篇》说:“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耳为肾窍, 乃宗脉之所聚, 若精气调和, 肾气充足, 则耳目聪明, 若劳伤血气, 精脱肾惫, 必至聋聩, 故人于中年之后, 每多耳鸣, 如风雨, 如蝉鸣, 如潮声者, 皆是阴衰肾亏而然。”耳内常闻蝉鸣之声, 昼夜不息, 夜间较甚, 以致虚烦失眠, 听力逐渐下降, 兼见头晕目暗, 腰膝痠软, 男子遗精, 在女子则白淫, 食欲不振, 舌质红而少苔, 脉细弱或细数。治宜补肾益精, 滋阴潜阳, 取听宫太冲、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中渚、足三里等穴, 补法为主, 留针30min, 1次/d。
(6) 心血不足型。心寄窍与耳, 忧愁思虑, 心虑血耗, 必致耳鸣,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心脉微涩为耳鸣。”《医学正传耳病》又曰:“心火上炎, 其人两耳或鸣或聋。”心血濡养耳窍, 如心血健旺则耳聪目明, 齿固体强, 若心阴不足或心火旺盛, 则耳闷头昏, 耳鸣重听。临床表现为耳鸣响, 多为持续性, 音调高、音量小, 对外来噪音拒绝, 心烦, 疲乏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 常伴有心悸、头痛、失眠, 舌红薄苔, 脉涩。取穴百会、四神聪、耳门、听会、听宫、外关、丰隆、风池、风府、内关、膻中、足三里等, 平补平泻, 留针30min, 1次/d。
(7) 脾胃虚弱型。脾气不健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经脉空虚, 不能上奉于耳;或脾阳不振, 清气不升, 必导致耳鸣耳聋。《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灵枢口问篇》也说:“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 故胃中空则宗脉虚, 虚则下溜, 脉有所竭者, 故耳鸣。”主证为耳鸣耳聋, 劳而更甚, 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 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 伴有倦怠乏力, 纳少, 食后腹胀, 大便时溏, 面色萎黄, 唇舌淡红, 苔薄白, 脉虚弱。取耳区及少阳经穴为主, 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补法为主, 留针30min, 1次/d。
2 讨论
耳鸣发病率高, 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 多种因素交织, 缠绵难愈, 若得不到有效治疗, 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迁延日久, “鸣为聋之渐, 聋为鸣之甚”甚至会造成伤残。故而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针灸的优势, 辨证治疗耳鸣, 更多、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摘要:耳鸣是一种常见病, 中医古籍很早就有对耳鸣症状的描述。目前, 耳鸣的发病率在日益增高, 对人民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 但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治疗耳鸣的特效药。据中医古籍记载, 针灸治疗耳鸣有独到的优势, 可以根据耳鸣的病因、病性、邪正关系等方面的不同将其分为痰火郁结、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瘀阻清窍、肾精亏损、心血不足、脾胃虚弱七个证型, 并据此进行辨证治疗, 可以为临床治疗耳鸣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耳鸣,针灸,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石勇兵, WILLIAM H MARTIN, 姜泗长, 等.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顽固重症耳鸣[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0, 8 (2) :113.
耳鸣的预防与治疗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6例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99年制定),耳聋耳鸣则参照1997年推荐的听力损伤分级标准,患者主诉均有明显的耳聋耳鸣症状[2]。 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 , 将其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6),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为49~76岁,平均年龄为(56.8±5.4)岁,病程为7 d~13年,平均病程为(1.3± 0.4)年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 ,女性患者7例 ,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55.7±5.6)岁,病程为12 d~13年,平均病程为(1.4±0.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层次、疾病类型、病程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控制血糖, 直到空腹血糖水平<7.8 mmol/L, 餐后2 h血糖水平<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 而后给予对照组银杏叶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70226),取10 m L混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观察组施加甲钴胺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44316),取1 mg混入100 m L的生理盐水中静滴 , 1次/d。 两组均连用7 d(1疗程),均行纯音听力测试、耳鸣配音以及声导抗检查。
1.3疗效判定标准
1耳聋疗效判断标准:听力提高>35 d B为治愈,听力提高25~35 d B显效,听力提高15~25 d B为有效,听力提高<15 d B或无改变为无效;2耳鸣疗效判定标准: 经治疗后耳鸣消失为治愈, 耳鸣仅在安静环境或夜间出现为显效,耳鸣响度减轻、频度减少为减轻,耳鸣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3,4]。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听力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 观察组耳聋治疗总有效率以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耳鸣疗效比较
观察组耳鸣治疗总有效率以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多表现为双侧进行性 ,发病率极高,其听阀与增龄无关,多表现为高频受损较为明显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其纯音听力曲线与老年性的耳聋相似, 但2型糖尿病耳聋患者较之于同龄非糖尿病者的病情进展更快, 且病情重; 耳鸣者多为昼夜折磨,且患者极易失眠、焦虑、抑郁,或会导致内耳微血管病变,进而导致耳蜗与蜗神经变性听力减退,故而应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5]。
甲钴胺属辅酶型B12,较之于维生素B12多一个甲基,大大增强了维生素B12的活性,进入到细胞后对内耳神经细胞核酸、脂质以及蛋白质代谢起到改善作用, 加速退化组织或细胞的修复与恢复, 调节内耳神经功能,进而提高听力[6]。 银杏叶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可扩张动脉,对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作用与血小板聚集起到拮抗作用, 作用于耳聋耳鸣患者时,通过加速内耳血管的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管携氧量,克服血管缺氧,进而提高听力,治疗耳鸣[7]。 该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经治疗 ,观察组耳聋治疗总有效率以76.9%明显高于对照 组的50.0%, 耳鸣治疗总有效率以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充分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案极为有效。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行甲钴胺与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治疗后,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耳聋耳鸣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行甲钴胺与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6例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6),给予对照组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的耳聋、耳鸣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观察组耳聋治疗总有效率以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耳鸣治疗总有效率以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行甲钴胺与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耳聋耳鸣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耳鸣的预防与治疗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该院就诊的100例耳鸣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男30例、女20例, 年龄18~70岁, 平均 (51.6±7.1) 岁, 病程7个月~18年, 平均 (13.2±5.3) 年;B组男25例、女25例, 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 (50.8±5.6) 岁, 病程5个月~19年, 平均 (11.6±4.8) 年。两组年龄和性别都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具有可比性。根据患者当中单侧耳鸣和双侧耳鸣例数分别计算出A组有患病耳62耳, B组患病耳66耳, 两组患者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耳鸣情况见表1。且所有患者排除有明确耳鸣病因, 包括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严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A、B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营养神经、扩张血管及镇静抗焦虑。具体措施是嘱咐患者口服金纳多 (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90296) , 2~3次/d, 1~2片/次, 1周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黛力新 (批准文号:注册证号BH20020474) 2片/d, 早晨及中午各1片, 以8周为1个疗程。
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耳鸣习服疗法[3]。包括: (1) 放松训练:闭目静心, 用意识按照头皮、额部、面部肌肉, 再到肢体的顺序放松全身肌肉, 每次15 min左右, 每天进行1~3次。 (2) 心理调适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战胜对药物的长期依赖性, 纠正只有药物才能彻底治疗耳鸣的错误观念, 加强适应耳鸣的信心。 (3) 转移注意力:帮助患者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 可以听音乐、看电视等。 (4) 耳鸣不全遮蔽:用不全部遮蔽耳鸣的宽带噪声来掩蔽耳鸣, 1 h/次, 开始一天可以听5~6次。对B组患者不采取习服训练指导, 按患者自愿与否用或不用有声材料。
1.3 疗效指标
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测评患者耳鸣残疾等级和烦躁程度量化等级。并根据以下标准划分疗效等级[4]: (1) 治疗后患者自觉耳鸣声或主频耳鸣声消失或明显减轻, 情绪、睡眠和工作等不再受任何影响则视为完全适应。 (2) 治疗后自觉耳鸣声只减轻或仍响, 但情绪、睡眠和工作基本不受影响则视为基本适应。 (3) 治疗后耳鸣仍响, 但情绪、睡眠和工作仅部分受影响则视为部分适应。 (4) 耳鸣仍响甚至加重, 且仍严重影响情绪、睡眠和工作视为未适应 (无效) 。总有效率=1-无效病例所占比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耳鸣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时期的耳鸣残疾度和烦躁程度量化评级情况, 并由每个时每组的总适应例数得出A组在第1、3个月和第6月后的总适应率为20%、76%、86%, 分别高于B组相应的6%、32%、42%总适应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耳鸣属于听神经学病症, 是一种与耳蜗机械振动无关的声音感觉。如果将不足5 min的耳鸣也计算在内的话, 大约有60%的人在一生中经历过耳鸣。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17%的人体验过5 min以上的耳鸣, 其中7%的耳鸣患者经常寻医问药, 3.5%的患者受耳鸣影响严重干扰了日常生活、睡眠、工作能力和社交活动, 0.8%的耳鸣患者犹如残疾, 精神负担严重。由于耳鸣的病因多样、机制复杂, 所以耳鸣与耳聋、眩晕并称为耳鼻喉科的三大医学难题。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环境噪声的增加, 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探究如何寻求突破性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关注的话题。
但由于耳鸣具有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的特点,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疗方案。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类: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由于患者常常身体病变恢复后仍然会有耳鸣存在, 所以还需要采取中医针灸治疗, 掩蔽治疗或者习服治疗等对症治疗法。但是效果不令人满意。
研究表明, 耳鸣的“顽固性”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的参与有关[5]。耳鸣并没有伴随耳蜗病变消除或者听神经切断而彻底消失, 反而有些患者原有的耳鸣会加重。因此, 耳鸣产生机制并不单纯是传统认为的耳蜗等听觉通路发生病变[5,6,7,8], 是与中枢神经有一定关系。
该研究采用习服疗法治疗耳鸣, 经过1、3、6个月治疗后,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20%、76%、86%。而同期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 经过1、3、6个月治疗后总有效率仅为6%、32%、42%。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习服疗法在临床上表现出较高的治疗效果, 究其原因可能与耳鸣的致病机理有关。临床上耳鸣响度大小与患者所受的负面影响并不成正比。有些患者虽然耳鸣响度小但由于患者适应性弱, 因此却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 并影响到学习或生活;也有些患者虽耳鸣响度大但未出现明显的焦虑情况, 也没有影响学习或生活。说明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度并不等同于边缘系统的活动度。研究表明耳鸣是因听觉皮层的重组, 并对自主神经中枢产生不多的刺激而导致。根据这一机制, 耳鸣习服疗法就是以心理疗法为重点, 对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条件反射进行再训练, 帮助患者适应耳鸣, 并打破患者边缘系统激活后容易记忆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通过大脑的学习诱导患者对耳鸣产生适应, 可分散患者对耳鸣的注意力, 减轻耳鸣对其影响。耳鸣习服疗法的疗效凭借其较高的成功率和稳定持久的疗效已在国际研究中得到充分肯定[7]。
综上所述, 耳鸣习服疗法的病理依据是耳鸣病因复杂, 不仅可以产生于听觉系统病变, 也可以产生于包括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在内的非听觉系统病变。习服治疗的治疗核心思想是结合心理疗法帮助患者重新编码神经系统, 将生理、心理治疗相结合[7,8]。尤其适用于长期严重的耳鸣, 经过正规治疗长久不愈的耳鸣患者, 耳鸣习服疗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耳鸣习服疗法在治疗耳鸣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在该院接受耳鸣习服疗法治疗的耳鸣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 并平均分成A、B两组。在完全相同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对A组采用习服疗法, 对B组不采取任何习服治疗措施。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1、3、6个月后, 习服疗法A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0%、76%、8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相比只依赖药物的传统疗法, 耳鸣习服疗法对治疗耳鸣效果更为显著, 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耳鸣,习服疗法,疗效
参考文献
[1]梁亚楠, 陈鸿雁.耳鸣的临床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 2010, 39 (8) :998-1000.
[2]赵翠青, 刘蓬.耳鸣的心理疗法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9) :138-139.
[3]龚树生.耳鸣的习服治疗[J].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3 (4) :21.
[4]胡春梅.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50例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J].2013, 6 (10A) :25-26.
[5]Kaltenbach JA.Editorial:Tinnitus Induction:A Departure from Tradition[J]The Hearing Journal, 2013, 66 (8) :2.
[6]张帆, 袁琨, 陈伟, 等.耳鸣习服疗法治疗108例耳鸣患者的疗效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 2013, 3 (34) :435-436.
[7]Sweetow RW, Sabes JH.An overview of common proced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innitus patients[J].The Hearing Journal, 2010, 63 (11) :11-12.
耳鸣的预防与治疗 第7篇
关键词:感应神经性耳鸣,声频共振耳聋治疗机
耳鸣为无外界声源刺激,而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者。感应神经性耳鸣大部分来自蜗内疾患,为窄频带耳鸣[1]。目前对感应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不确定。笔者于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确诊为感应神经性耳鸣的患者50例,74只耳随机分为二组,应用声频共振耳聋治疗机治疗的患者,15天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就诊,第一主诉为耳鸣的患者,依据病史、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全身检查及颞骨CT和头颅MRI检查排除外耳、中耳及美尼尔疾病、噪声性耳聋病变,确诊为感应神经性耳鸣的患者50例,共74只耳。年龄≥10岁,病程1小时~10年,均无用药禁忌证。随机分为二组。第一组18例30只耳,其中男性10例17耳,女性8例13耳,平均年龄32.3岁,平均病程5.3月,伴听力异常21只耳。第二组32例44耳,其中男性14例20耳,女性18例22耳,平均年龄33.9岁,平均病程4.9月,伴听力异常36只耳。
1.2 方法
第一组常规药物治疗:5%葡萄糖250 ml+葛根素针0.4 g,1次/d,静点;维生素B1针100 mg+维生素B12针250μg,隔日一次肌注;西比灵胶囊5 mg,每晚一次口服,同时高压氧舱治疗每日一次,共15天。第二组用声频共振耳聋治疗机治疗(CZT-8F声频共振耳聋治疗机为沈阳新圳医用电子仪器公司生产)。患者于外耳道内注入氟美松针5 mg+注射用水5 ml,采用F程序,治疗时间为30分钟,一次/d。共15天。同时常规药物治疗(同第一组)。两组患者均于15天后根据临床症状判断疗效。
1.3 疗效判定
显效:耳鸣消失或偶有耳鸣;有效:耳鸣明显减轻,不影响生活及工作;无效:耳鸣较治疗前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SPSS 11.5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完成50例74耳。第一组完成18例30耳。第二组完成32例44耳。二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5)见表1。
注:经χ2检验,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耳鸣患者较多,其治疗方法也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29种治疗耳鸣的手段,从传统的耳鸣掩蔽法到最近的激光治疗法应有尽有,但真正有效的技术仍然为数甚少。从耳鸣治疗使用的信号分类看,目前的耳鸣治疗技术可分成3类,一是基于各种声学特征的声音治疗,包括常规的声隐蔽治疗法、低强度的声音治疗法,低频声治疗法,超声治疗法,白噪声治疗法等;二是使用其它信号源作为治疗手段,主要有低强度激光治疗法,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微电治疗法等;三是利用自然声音来治疗耳鸣,其中包括各种音乐等[2]。
CZT-8F声频共振耳聋治疗机,正是利用声、频、热、电、磁、细胞按摩的立体效应,使外耳道药物透入内耳,且内耳局部药物浓度比其他途径用药高,耳蜗内微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加快,内耳血氧化含量提高,增加血氧的有效弥散,恢复耳蜗的血氧供应,促进听觉毛细胞及神经末梢功能的恢复。
通过本组临床观察,第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第一组治疗总有效率60.00%,说明声频共振耳聋治疗机是治疗感应神经性耳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20.
耳鸣的预防与治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20例耳鸣患者。纳入标准: (1) 患者以耳鸣为主诉症状就诊, 符合《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4]的诊断标准; (2) 无外周 (中耳、内耳) 病变; (3) 生活及工作中均受到一定程度的耳鸣影响, 均有焦虑情绪、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4) 患者思维、理解能力正常, 自愿配合治疗。排除对氟桂利嗪过敏、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抑郁症病史等患者。耳鸣响度分级均在2~4级。其中男120例, 女100例;年龄18~65岁;病程15天至4个月。96例 (43.6%) 听力正常, 124例 (56.4%) 有感音性耳聋。
1.2 治疗方法
1.2.1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 (南阳普康集团衡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1024086) , 1 0m g/d, 每天1次, 1 0天为1个疗程。
1.2.2 耳鸣习服疗法
(1) 声治疗:将声治疗的基础声音设定为古典钢琴曲, 由手机、电脑播放器播放, 使用时间规定为夜晚, 让患者将背景音乐向白天和夜晚噪音的混合点调整, 直到入睡, 必要时开启收音机的白噪音加入其中, 3个月为1个疗程。 (2) 心理咨询:治疗前让患者认真填写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THI) , 做心理咨询时严格依据THI得分情况。详细讲解测试结果及耳鸣可能带来的结果, 并分析可能造成耳鸣的原因, 同时教给患者日常生活中对耳鸣的处理方法, 尽可能有效预防或避免吵闹的环境, 嘱其在有耳鸣感觉时第一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告知患者临床可能无法有效消除耳鸣, 应熟练掌握和耳鸣共存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治疗后半年采用THI综合评定耳鸣对患者的影响。THI共包括3个方面, 即功能性、感情性、严重性, 25个问题, 分值0~50分, 分值越高, 耳鸣对患者的影响越大。另外, 对用药1次及以上的患者进行复查, 统计不良反应事件。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半年患者的THI评分比治疗前减少20分及以上为治疗有效, 治疗后半年患者的THI评分比治疗前减少不足20分为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u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THI评分情况
治疗后1天和治疗后半年患者的THI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治疗后半年患者的THI评分均比治疗后1天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20例患者中, 有效205例 (93.2%) , 无效15例 (6.8%) 。治疗期间49例 (22.3%) 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38例困倦, 6例胃部不适, 5例困倦伴轻度恶心, 停药后均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失。
3 讨论
耳鸣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紊乱, 它属于一种症状, 不是独立的疾病, 在原发疾病不明或原发疾病治疗后仍有耳鸣时, 需采取对症治疗[5]。盐酸氟桂利嗪属于选择性钙离子拮抗药, 通过有效扩张血管、改善耳蜗微循环, 同时促进脑组织及内耳对缺氧耐受性增加, 从而对耳鸣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最终达到显著改善耳鸣的目的[6]。耳鸣习服治疗属于一种重要的耳鸣治疗方法, 其基础为声治疗和心理咨询, 不会引发显著的并发症。其控制耳鸣的主要机制为大脑的可塑性及其对不同刺激的适应能力。该方法能够再训练听觉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连接, 进而将耳鸣信号及其对这些系统的刺激有效阻断, 而突触连接的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 将这一特点有效利用起来能够达到有效适应耳鸣的目的, 二者联合效果更佳[7]。
本文结果表明, 治疗后半年有效率为93.2%;治疗后1天和治疗后半年患者的TH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少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停药后均在较短时间内消失, 充分说明了盐酸氟桂利嗪辅助耳鸣习服治疗耳鸣效果较为稳定, 疗效会在声治疗不断延长的情况下得到有效巩固, 从而有效避免反弹。
注:C项值 (严重性评价) , E项值 (功能性评价) , F项值 (感情评价) ;1为治疗后1天与治疗前比较, 2为治疗后半年与治疗前比较, 3为治疗后半年与治疗后1天比较
参考文献
[1]艾星, 陈晓巍.耳鸣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28) :2008.
[2]国智超.慢性耳鸣掩蔽治疗与习服疗法的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 2013.
[3]胡珍, 王建洪, 蒋蓉, 等.耳鸣习服治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疗效评价[J].四川医学, 2013, 34 (8) :1167.
[4]王洪田, 李明, 刘蓬, 等.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建议案) [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9, 7 (3) :185.
[5]国智超, 周慧芳.掩蔽治疗与习服治疗对慢性耳鸣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3, 53 (26) :43.
[6]叶晓英.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 20 (6) :524.
耳鸣的预防与治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