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时导学案
第14课时导学案(精选6篇)
第14课时导学案 第1篇
初三英语复习课导学案
Unit14Haveyou packedyet ?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
2、复习巩固本单元的重点句型
3、语法:复习
【互动课堂】
一、基本词汇:(这些重点单词你记住了吗?)
1游泳;洗澡
2、(一套)衣服
3、手巾;毛巾 浴巾海滩浴巾
4动).watervt.(_____给植物浇水_________
n._______一点水_________.buy 过去式_______过去分词_______6.农场;农庄____在农场______
买一本旅游指南________农民_______
n._____劈柴_ _______n._____关灯______
7、woodadj._____8.light
adj._____浅蓝色_____
同)_____ n.森林_______(v.(动)_____点火,生火___
n._____轰动一时_______
adj(形)____感觉舒服_____9.well adv.(副)______擅长于______10.hitv._____过去式_____过去分词___ n.(名)_____打了某人的头_____________
打了某人的脸___________
11.lead
nv..___________主唱歌手 过去式_____ ______
过去分词___12.有朝一日______________(同)_______
n._______轮到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词组]向右拐________ 13.turnv.__________
调大/小(声音或光线)
______________
打开/关掉(水源,煤气,电器等)_________ n逐渐地,一步一步地________ 14.step.________
v.__________
过去式______过去分词_____
第1页
15、奖赏,奖品________,获奖诗,韵文____ 写诗
17、南方的,在南方的类似词:北方的东方的
二、重点短语
1、过一会再与某人联系
2、离开,走开
3、到目前为止
4、期望/期待做某事
5、去海滨度假
6、我的大部分工作
7、喂猫
8、在过去的十二个月中
9、国庆节音乐会
10、做家务
11、与……道别、还有一件事
13、搜寻
14、中国文化
15、弄清楚
16、遛狗
17、与……聊天
三、复习过关测试
(一)语法句型全练: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_____you ____(buy)aticketfor the footballmatch ?--Notyet.2.Her mother ____(go)toShanghai.She _____(leave)thismorning.3.You needn’t describeher.I____(meet)hermanytimes.4.TheGreensmoved toBeijing ten years ago and(live)theresince then.5.Alice ______(change)alotsince sheentered BeijingUniversity.6.—Have you _____(have)lunch ? –Yes,I _____(have)itan hour ago.7.--______ you ______(water)the flowersyet ?--No, I _______(do)it soon.8.—Have you______(finish)allofyourwork ?
9.Whatabout ______(go)totheconcertwith usafter school? 10.—When_____you ______(hold)thesportsmeeting ?---Lastmonth.(二)单项选择
1.In the lasttenyearsgreat changes ______ placeinmyhometown.A.tookB.hadtakenC.havetakenD.willtake2.—Howmanyteachersaretherein your school ?--About200.Onethirdofthem _____ menteachers.A.haveB.hasC.areD.is
3.____menneed ____ hourstofinishthework.A.Threemore;another twoB.Morethree;twootherC.Threemore;two anotherD.Morethree;other two
4.Marywaslookingforward to ____ to Kate’sbirthdayparty.A.invitingB.beinginvitedC.inviteD.be invited5.Hergrandfather_____fortwoyears.A.diedB.has diedC.has been deadD.has beendied6.Sixweekshas passed _____ Imetyou lasttime.A.whenB.sinceC.beforeD.for
7.I’llcome to seeyouagain _____ aweek.A.afterB.laterC.in
8.—Howlongmay I _____ your MP4player?--Atmostfourdays.A.borrowB.keepC.lend9.---IsMiss Liin the office ?
--No,she ____ theclassroom.A.hasgone toB.hasgoneC.has been to10.Please____theTVandgo to bedat once.A.turnonB.turn downC.turn up D.turnoff
11.It’syour turn____the newwordsonthe blackboard.A.writeB.towriteC.writingD.wrote12.---Howlonghaveyou ____the computer ?---Forabouttwomonths.A.boughtB.borrowC.lentD.had
13.Theoldwomanhadto getup earlyto lightthe fire ____ breakfast.A.toB.forC.aboutD.at14.---WhereisNorth Korea ?
---Itlies _____ thenortheastofChina.A.onB.toC.inD.at15.E—books_____ inthe 1990s.A.appearB.appearedC.wasappearedD.have beenappeared
第2页16.Nietheryou nor Mike____beento Londonso far.A.hasB.haveD.had
17.By the timeI gotoutside,the bus _____ already.A.hadleftB.leftC.haveleftD.leaves
18.Billdoesn’tlikethesunglassesin the ad becausetheycan’t___thesun well.A.takeoutB.keepoutC.clean outD.look out(三)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
1、在你离开之前确保不要忘记关灯。
_____ ____ ____ ____ forgetto turn offthelightsbeforeyou leave.2.再见并祝你们俩好远。
Goodbyeand ____ ________ _____.3、我们已经有几位运动员进了前十名。
Wehave had afewplayers ____ ____ ____ ____.4.他已经登台演出过几次啦。
He has____ the ____ severaltimes.5.你什么时候前往美国?
Whenareyou _________ theUnitedStates ?
6、幸亏这本书,我开始了解我的中国根。
___ ____thisbook , Iambeginningto ____myChineseroots.7、他已经参观过他祖先居住的地方。
He’salready____theplace ____ hisancestorslived.8.我还没有完成作业。
I _______ myhomework.9.上周我妈妈去美国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Mymother ____toAmerica lastweek,she____back yet.10.Theconcertwas quiteared ______(成功且轰动一时的事物)inNew York.11.Come on,Tom.It’syour ______(一次机会)torecitethe text now.12.The riveris________ istheriver ?
Ifeelstronglythat I canmakeit!(我坚信我一定能成功!)
第3页
第14课时导学案 第2篇
课型:精读课班级:姓名:
温馨寄语:
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国庆典礼上,有一支检阅队伍吸引了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赢得了人们长时间的掌声。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为什么回获得如此殊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相信我们收获的不止是问题的答案,还有做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2、体会关键词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知识链接:
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1791年5月3日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也是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
一、自主学习
1、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Jùlèbùjiézhīduìwuchénmòjúmiàn
()()()()()
Yāquèwúshēngqíngbùzìjīnxiànmùjīuzhèng
()()()()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思考:课文中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是怎样夸他们的?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读出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四、课堂检测
完成填空,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自然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写队员们商量一件“棘手”的事,()自然段写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感受大家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3、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一、自主学习
1、听写词语。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一)学习三──九自然段。
1.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是什么事呢?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2.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队员们都有些什么想法?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十──十六自然段。
1.我们小组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用笔画一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4、 读第12段,体会博莱克的心情如何?
5、为什么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都被深深地感动,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四、课堂检测
1、引导写话。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你说:。
(2)检阅结束回到家,博莱克对妈妈说:。
2、抄写文中好的词句。
五、板书设计
检阅
博莱克自信坚强
欢庆国庆真棒!
队员们尊重关爱
第14课时导学案 第3篇
师:今天给大家上课的王老师喜欢旅游。我游览过千岛湖, 那里的水很清很清, 还带有一点点的甜。你游览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来说说?
生:我去过黄山, 那里的奇石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师:谢谢你的分享!
生:我游览过西湖, 那里的荷花很美丽, 下雪时的断桥也很美丽。
师:你看, 一次好的旅行, 犹如读一本好书。今天王老师也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很大的园林, 有同学猜到了, 是
生:颐和园。
师:看老师写课题, “颐”字左边的中间是“口” (用红色标出) , “和”是“心平气和”的“和”, “园”是“园林”的“园”。“颐和园”的意思是说这是一座调养精神、让人心平气和的园林。这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园林。一起再读课题。
二、反馈课前导学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援反馈字词, 扫清障碍。
师:课前大家都很认真地完成了课前导学案, 王老师从你们完成的导学案中了解到, 这几个生字 (课件出示:栽、雕、殿、槛、廊) 可是需要同学们相互提醒的, 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师出示课件)
本课我要掌握的生字是:
重在字音的 () () ()
重在字形的 () () ()
我要提醒同学们的是 ()
因为:__
生:我想提醒“廊”字, 里面是个“阝”。
师:提醒得好, 还有谁想提醒?提醒过的我们就不再提醒了。
生:“栽”容易把左下边的“木”写成“车”。
师:你有办法帮大家分清吗?
生:栽花栽木, 下面是个木。
师:谢谢你的提醒, 真是个好办法!
生:“槛”是木字旁。
师:王老师也特别想提醒这个字的读音, 这个字在这里读ji伽n, 大家一起连读两遍。
(生读)
师:经过大家的提醒, 我们一定会记得更牢, 分得更清了。
师:完成导学案时, 同学们摘录了喜欢的词语, 也有同学说, 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不理解。 (课件出示:画舫、掩映、横槛、琉璃瓦)
(师出示课件)
本课中我最喜欢的写景的词语有:
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神清气爽
还有画舫、掩映、横槛、琉璃瓦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不明白。
师:谁知道“画舫”的意思?
生:画舫是专供游人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船。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词语手册上有。
师:哦, 借助工具书知道词语的意思。
师:“掩映”是什么意思?
生:掩映是互相遮掩, 互相衬托。
师:看见过横槛吗?
生:下面横着的一条条的。
师:你有点说对了, (出示图并讲解) 横槛就是横着镶嵌的长方形栏板, 这一排 (指图) , 都是横槛。
师:知道琉璃瓦吗? (出示图并讲解) 它颜色鲜艳, 还会发光, 常用来建筑宫殿或庙宇。
2. 反馈句子摘录, 理清文章脉络。
师:同学们摘录了作者游览线路的几个句子。
(师出示课件)
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地方?请把相应的句子抄写下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 就是昆明湖。
师:从这四个句子中, 你知道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自由读这四个句子, 边读边想。
师:读得真认真, 相信你们会回答得很好。作者先游览的地方是
生:长廊。
师: (板书:长廊) 记住了长廊的“廊”里面是双耳旁。接着作者游览了哪里?
生:万寿山脚下。
师:还有下面一句的“登上万寿山”, 其实游览的都是
生:万寿山。
师: (板书:万寿山) 最后游览了哪里呢?
生:昆明湖。
师: (板书:昆明湖。在这几个地点间用线连起来) 这是作者游览的线路, 也是游览的顺序。接下来请四位同学读这四个句子, 一人读一句, 其他同学思考:从这几个句子中能发现了什么?
(生分别读句子)
师:谢谢这四位同学。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作者写作时是按照地点转化顺序的写法。第二句写万寿山上面, 第三句写登上万寿山, 第四句写万寿山下面。
生:我发现这四个句子是有联系的, 就是我们说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师:用上这些过渡句, 知道了作者从这个地方, 游览到了那个地方。读着这些句子, 就好像我们也跟作者一起游览呢。这些句子用得多好, 让我们再跟着作者的脚步, 一起去游览一番。
(生齐读句子)
师:现在, 咱们给这四个句子加上开头和结尾, 你又发现了什么?快速浏览。
(师出示课件)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 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生:开头和结尾表达的意思一样, 开头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结尾再次点明颐和园有美丽景色。
生: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
师:这也是作者的写作方法, 是什么写作方法?
生:首尾呼应。
师: (板书:首尾呼应) 你们平时用过这种写作方法吗?
生:用过。
师:那你们也和作者一样很会写文章。
师:除了发现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师:哪里是总?
生:开头一句是总, 结尾一句也是总, 中间几句是分。
师: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真能干!
3援反馈读不通顺的句子, 教给方法。
师:同学们在读文章中, 遇到了自己读不通顺的句子, 但后来, 又说读通顺了。王老师很想知道,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通顺的呢?谁有好方法?
(师出示课件)
本课中我最读不通顺的句子是:___
我用了__方法, 最后把句子读通顺了, 我感到很高兴!
生:先把句子分开来读, 再合起来读。
师:这是一种方法。谢谢你!
生:把句子多读几遍。
师:这个方法好呀, 大家都适合。
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生:把几个不会读的字标上拼音, 再拼读一遍。
生:在每个字上都加上拼音。 (笑)
师:哦, 这要花好长时间, 可见你平时做事情非常认真。
师:王老师也有个好办法要教给大家。这几个都是长句子, 读长句子时, 给句子标标停顿符号, 就能帮我们读通顺句子。请根据老师给你的停顿标志先去练一练, 看看能不能读通顺。
(学生练读)
(师出示课件)
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会了吗?齐读这个句子。
4. 交流读懂的并提出不懂的。
师:我们知道了读懂长句子的方法, 学习本领又大了点。通过自学, 也读懂了很多东西。交流一下, 读懂了什么?
生:写作之前要观察仔细。
生:写作时要按顺序写。
生:写作时根据景物特点的不同、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来写, 这样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师:如何吸引读者眼球的技巧你都读懂了, 你太厉害了!
生:写作时要多积累好词好句。
师:同学们非常好学, 也提出了自己没有读懂的问题。读懂是一种本领, 会提问也是一种学习的本领。
(师出示课件)
我还想知道:_-
师:有同学说, 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的景物特点不同, 那不同在哪里呢?提出这样问题的同学, 王老师给他加一颗五角星, 因为他关注了景物的不同。
师:还有同学说: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 用恰当的方法表达的呢?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 王老师给他加两颗五角星, 因为他不仅关注景物特点, 还关注作者是怎么把它表达出来的, 真会提问!
师:王老师把这两个问题进行整合, 可以概括成一个问题。
(师出示课件)
每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景物特点的呢?
三、趣游长廊, 领略景观美
1. 感受长廊的美。
师:接下来我们就去游玩了, 我们先去游长廊, 看看长廊有什么特点。
师:每一位同学都读得很认真, 谁来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长廊很长。
生:长廊的画很多。
生:长廊也很美。
师:现在我们就站在长长的美美的长廊前, 你最想拍长廊的哪个画面呢, 把你最想拍的描写画面的句子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哪位游客先来交流?你最想拍长廊的哪个画面?
生:最想拍花木。
师:请你先把描写这个画面的句子读一遍。
(生读句子, 师在屏幕上出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
师:其他游客也想拍这个画面吗?你为什么想拍, 你用哪些词来形容一下这些花?
生:花团锦簇。
师:哪位游客再来交流一下你想拍哪个画面?
(生读句子, 师在屏幕上出示。)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花草、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还有哪位游客也想拍这幅画面?长廊的画, 不仅仅是几千幅, 而是上万幅, 上万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一下这些画?
生:千姿百态。
师:哦, 真多呀!
生:成千上万。
师:这是形容多的, 要既多又不同的, 你再想想。
生:眼花缭乱。
师:看都看不完。
师:再来读一读, 把那种看都看不完的感受读出来。
(生齐读句子)
师:这么多幅画竟然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此时此刻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欣赏的?
生:激动。
师:请你带着激动的心情来读。
(生读句子)
生:自豪、赞叹。
师:请你带着自豪、赞叹的心情来读读。
(生读句子)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赞叹。
师:长廊上的画, 好多来自古典名著故事, 大家想看吗?
(课件出示并讲解:漂母赐饭、许仙与白娘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这些人物故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栩栩如生。
生:就像活的一样。
师:看看山水风景, (课件出示画面)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丰富多彩, 非常美丽!
师:再欣赏一下花鸟鱼虫。 (课件出示画面)
师:长廊上的画其实还有很多, 真是美不胜收。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相信会更有感觉。
(生再读句子)
师:作者说几千幅画, 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但没有具体写, 请你也来学学作者, 把你刚才看到的或想象到的, 挑选印象最深的画面, 抓住景物特点来写一写。
(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师:写好的同学请把自己的句子读一读, 等会儿交流的时候才会更通顺。请刚才得了“星”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写的话。
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其中一幅是大禹治水, 天下着倾盆大雨, 大禹治水时一丝不苟, 神情严肃, 雨打在身上也不顾。
师:他写的是人物故事, 我们仿佛看到了大禹治水时的样子。
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花草、风景, 其中一幅是无数的山峰连绵起伏,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 空气清新极了, 令人心旷神怡。
师:她写的是山水风景, 让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
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其中一幅是画着可爱的小猫, 一只猫腿脚还有些不稳, 看上去还有些羞涩呢;另一只猫, 头昂得笔直, 好像世上没有可怕的东西, 周围还有花草盛开, 还散发着香味。
师:他把小猫可爱的样子写出来了。
师:好多同学都写了画面, 下课后我们还可以交流。我们继续游览长廊。你还想拍长廊的哪些画面?
(没有学生举手)
师:想知道王老师最想拍哪幅画面吗? (课件出示句子, 生齐读。)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 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273间。
师:现在有想拍这幅画的游客吗?
生:五颜六色的, 很漂亮。
师:你注意到了描写颜色的词, 怎样的柱子?
生:绿色的柱子。
师:怎样的栏杆?
生:红色的栏杆。
师:绿柱红栏, 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的美。 (板书:美) 读句子, 突出这几个描写颜色的词。
2. 感受长廊的长。
师:这条长廊最大的特点就是
生:长。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一眼望不到头。
师: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一个成人两手撑开有一米左右, 七百多米相当于七百多人连起来那么长, 而且分成二百多间, 你一间一间地数, 数都数不清呢。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突出这几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师:作者用了几个数字就让我们感受到长廊究竟有多长。 (板书:列数字)
师:要写出景物特点的时候,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可以用
生:列数字。
生:作比较。
师:真棒, 真聪明!这条长廊是我国最长的一条长廊, 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游廊。这样的长廊, 要保护好, 要拍拍照, 做个纪念呢。
师:长廊的美丽景色一眼望不到头。长廊两旁的风景也很美, 两旁栽满了花, 这种花没有谢, 那种花又开了。美丽的昆明湖就在长廊的旁边, 还有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游客们, 当你漫步在这样的长廊上, 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想睡觉!
(在场师生大笑)
师:你是想说游玩这样的长廊, 心情很惬意, 很放松, 是吗?
生:是。
生:就像仙境一样, 感觉精神一下子又有了。
师:神清气爽。
生:很舒适, 忍不住想拍照留念。
师:拍了一张又一张, 不拍可惜。
生:很想再看一看长廊。
生:把以前的烦恼抛弃。
师:你真会生活!这就是美景带给我们的享受。来, 游客们, 让我们再去游览这美丽的长廊, 抛去我们的烦恼。
(生齐读)
四、创境背诵, 快乐积累
师:游客们都陶醉了, 我们也要告别这美丽的长廊了。你记住这美丽的长廊了吗?一次游玩让我们有这么大的收获, 好多游客还想知道, 颐和园除了美丽的长廊, 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师: (边说边出示图片) 在颐和园除了精美的长廊, 还有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金碧高耸的佛香阁、宛若飞虹的十七孔桥, 都等着你去细细游赏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游览。
五、课后导学案出示, 引导预习
师:王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游览小提示。
(师出示课件)
课后导学案
一、游览小提示
自由读第3耀5自然段, 如果你最想在哪儿“留影”, 就把描写那儿风景的段落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师:会用这个游览小提示的, 可以给自己加上五颗五角星, 自己奖励自己。
师:学了这篇课文, 我们不仅欣赏了美景, 还学到了非常有用的描写方法, 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非常有用的作业。
(师出示课件)
二、学一学, 说一说
请仿照这篇课文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的写法, 用上这些地点:学校大门、教学楼、主席台、操场, 向来宾介绍你们学校的参观路线。
第14课时导学案 第4篇
请以“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 不得抄袭;④ 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12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选用了海子《四姐妹》中结尾的诗句,以“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命题。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写了春夏秋冬四姐妹在岁月中的不同变换,所要表现的主题是:四季永远是全新的,人生应当追求向上,永无止境。
审题立意方面,虽然多数考生对海子的诗作并不熟悉,但是作为作文题目的材料,只要考生能够理解这几句诗,抓住主旨,就容易立意谋篇。例如考生可以理解为“我希望以一颗谦卑的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立意是“学海无涯,虚心探索”;可以理解为“一直快乐地往前走,不管走出的是什么样的路,总归是自己的”,立意是“快乐前行,走出新路”;还可以理解为“期待有一天,在一个新的地方找到一个新的自己”,立意是“努力追求,改变自己”;等等。总之,审题立意时要抓住“曲折”“长远”“追求”“奋进”“突破”“创新”这些关键词,紧扣生活,从个性和创新等角度去思考,积极探寻和思考人生,书写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刻画自己成长之路上的个性化“道路”。
选材角度方面,大部分考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写作素材。例如学习上遇到困难,但是自己不气馁、不放弃,不懈求索,终于走出低谷,重拾自信;或者生活上遇到挫折、遭遇变故,但是自己积极调整心态,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外,考生还可以巧妙运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作为素材。因此,本题的素材选取有一定的广度。
体裁选择和结构形式方面,本题可以写人叙事,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表达主题;也可以议论说理,阐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还可以用散文的笔触抒写真情实感……考生选择的空间较大。
综观本次考场作文,考生行文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审题偏差,缺乏深度。很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深挖“道路”的内在含义,仅就“道路”的表层意思进行叙事,理解肤浅。有一些考生写了“亲情”“友情”等,但阅卷老师从中看不出他们所写内容与“道路”有何联系。还有一些作文存在“贴标签”的问题。
第二,文体模糊,训练不够。记叙文的要素、议论文的方法和结构、散文的叙议结合……这些基本的文体特征在考生的作文中明显弱化,出现了不少“四不像”文章。这与平时作文教学中缺乏文体训练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表达平淡,文无章法。此次阅卷中暴露出的语言上的明显问题包括:考生背了好些花里胡哨的句子,不管是否切合主题,先堆上来再说,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词汇积累严重匮乏;修辞手法运用生疏,多用平铺直叙,使得文章情节无波澜、文辞无亮点、内容无个性。这些是相当多的考场作文的通病。
第四,书写潦草,卷面不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书写工整、规范、文面整洁的加1~3分;反之,扣1~3分。但不少考生对此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卷面字迹不清,字句随意涂改,字体或大或小,给阅卷老师主观上造成了很差的印象。
第一,关注生活,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作文是生活的文字表现,作文的好坏除了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关,还—定程度上受到生活阅历的制约。家庭中,校园里,社会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作为考生,一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更重要的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让自己的阅历丰富起来。这是“变陌生为熟悉”的前提。
第二,重视阅读,让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扩大阅读面,再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阅读多了,语感和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提升了,写作能力才能提升。
第三,准确审题,紧扣主题选取材料。写作时要精益求精、突出主题,因此选材应围绕主题展开,切不可选择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考生平时就要注意搜集充分的材料,这样在面对考场作文时,才能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真正有用的材料,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组织、运用。
第四,要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就要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就要做到明白清楚;写议论文,就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虽然考试作文一般注明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作为考生,一定要有文体意识,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第五,重视积累,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作为考生,首先要在平时多写随笔,不必拘泥于形式,不要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如实地记下来。其次要做一些专题写作训练,即在某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反复练习,精心修改。经过这样的积累,你的写作“仓库”就会逐渐丰满起来,在面对考场作文题时,就能轻松地调动积累,让陌生变得熟悉,从而顺利地完成考试。
第六,规范书写,平时注意练字。字是“门面”,考生一定要在平时的书写中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训练,争取在考场作文时能够写出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
一类文: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弹指流年。轻触琴弦,绕指的情愫在琴声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岁月的留恋。情到深处,孤寂难掩,在花笺里染了斑白。(充满诗蕴,在凄美的氛围中渲染出丝丝感伤之味。)
浓了思念,回首自纤纤
孩提时,你带我去公园玩耍,被我视为“拦路虎”的平衡木,你却要求我去挑战。我摇了摇头,眼中透出几丝慌张,你却抓起我肉嘟嘟的小手,满怀期待地望着我,希望我迈出第一步。终于,你眼中的鼓励,让我迈出了这第一步。你掌心微沁的汗珠湿了我的手,我明白,你想必也是很紧张的吧。
也许是想得出神,我脚下一滑,手脱离了你的掌心,整个身子跌向一侧。我求助地望着你,你却并未再次牵起我的手。委屈的我瞬间哇哇大哭。你终于出声,却并没有要帮我,“你的道路那么长,我助你走过这一段,那前方的道路怎么办?”
今天的我,坚持不要你送考,但在拐弯处,我却依然瞥见了你满怀期待的目光。是你告诉我,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我只能自己去走。
父亲,你可有些许欣慰?
暖了心间,情丝几许许
夏天,微风初歇,你们和我在山脚下欣赏难得一见的彩虹。生来体弱的我,并不想与你们携手爬上那令人生畏的高度。你们不依我,拉上我的手,拖着我同行。我生气地甩开了你们的手。
玲说:“半山腰就要放弃吗?走过的道路是我们陪你的,前方依旧是道路。成功就在不远处,我们共同努力,可好?”
翔说:“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人。你愿意停下前进的脚步吗?”
我怔怔地望着你们,片刻过后,拉起了你们的手——我要与你们共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
今日的我,与你们一同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拼搏。我望见你们进入考场时对我鼓励的笑容。是你们告诉我,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只有拼搏,才会胜利。
朋友,此刻,我又想起你们。
掬一泓流水,携一缕清风,阳光初现,暖意渐浓。(语言明快,塑造阳光丽景,让人感受到道路前面的道路更阳光。)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只有自己去挥毫,才能用五彩的画笔绘制一幅壮美的图画。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有你——父亲,有你们——朋友,我才能不孤单,我才能永不放弃。
总评:本文采用小片断的形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落笔,父亲的“勉励”,友人的“鼓励”,皆赋予了“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深刻的内涵。全篇抒情意味浓烈,语言清新,描写细腻传神,展示出考生较好的文学素养。
二类文: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为了最初的梦想,即使前方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也会坚持下去。
——题记
文学之路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南唐后主李煜,望着一轮残月,心中的愁绪越来越重。作为南唐最后一代君王,我们不难感受到,乱世里,他那颗孤独而忧郁的心。天已渐冷,昏暗的烛光微微闪着。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无奈!可是又奈何?南唐的辉煌已经过去,李后主的前方似乎也是一片黑暗。他转而用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词中挥洒才情。(用李煜的词句写他人生方向的改变,构思巧妙。)
烛光,照亮着李煜前进的路。(虽然点题,但显得牵强。)
友谊之路
蓝,我的好朋友。还记得初一时,你就像小兔子一样出现在我的眼前,大大的眼睛似乎蓄着水。还记得你问我:“为什么大海是咸的?”
我认真思考了好久,郑重地说:“因为里面有盐。”你“扑哧”笑了,眨了眨灵动的双眼,对我说:“大海是被小美人鱼哭咸的。”我回味了好久,望着你的笑脸和两个浅浅的酒窝,也笑了。我喜欢你的“阳光洒满院落”,喜欢你的“咖啡的香醇在口中弥漫”,还有你那一笑就令人心醉的酒窝。
临近中考,你问我,如果以后咱俩分开了怎么办?我说,我会想念曾经同桌过的你……(情节推进有点快,还可以再增加些内容。)
学校之路
教室里,只有笔与试卷的摩擦声。下课了,同学之间讨论的话题也总是“这题选A还是选B”“这道判断题对还是错”……学习是忙碌而辛苦的,但这样的忙碌和辛苦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我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饮水词》,喜欢圆圆圈圈的几何图形,喜欢有趣多变的化学元素……初三的紧张学习即将结束,可是学习之路是没有终点的。(这一片断同样写得单薄,如能对相关的场面再多些描写就更好了。)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友谊没有尽头,学习没有终点,即使前方“道阻且长”,但我相信,只要坚持,终会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终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结尾引用诗句,既增添了文章的意蕴,也有利于深化文章的主题。)
总评:文章结构清晰,作者以扫描的形式捕捉了三个画面,表现了“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这一主题。但对三个片断的描写均显单薄,如能再增加些典型场面的细致描写,就会让文章显得更有深度。
题一:
生活并不轻易去展示它的丰富与变化,琐碎和单调往往构成我们最主要的生活场景。可是,就在这些平凡的场景中,如果我们能够诗意地观察,便能发现隐藏着的那些精彩动人的元素。那一份诗意,也许是陌生人的问候,也许是阅读中的共鸣,也许是亲人们的浓浓爱意,也许是一株青草撩拨起的无边春意……
请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选取最熟悉的场景、细节,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 不得抄袭、套作;④ 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题二:
青春的意义,在于体悟,在于经历,在于稚气的消退,在于成熟的慢慢积淀。那些记录我们成长的日子里,必然有引领我们走向成熟的刻骨铭心的事情。它也许是失败的,也许是成功的,也许藏着酸涩,也许酿着花蜜……
请以“迈向成熟的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观潮》第1课第2课时 导学案 第5篇
四年级
语文
导学案
主备人
黄妙虹
复备人
审批人
谭肖珍
编号
时
间
学生姓名
班
级
小组
课
题
1、观潮
课
型
课时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实施导学案,发挥每个成员的学习作用。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重、难点
预测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学习
过
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3、4自然段。
2、课文评价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今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吧。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
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
2、对子相互交流、检测独学内容。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3、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1、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
2、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
3、教师引导组间互学,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
4、教师到各组巡视,调查学情,将本课的重点、易错点、疑难点梳理出来,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组长到“任务报到站”自主领取大展示的任务,然后进行合理分工,组内进行“预展”。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小组内进行展示,互动交流,教师巡视,点拨,了解情况,及时收集学习信息。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1、通过朗读,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看到的景物美丽,人们的心情焦急)
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5、写潮去时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6、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拨。
7、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4、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七、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
C、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八、运用双色笔整理、完善导学案。
课后
望月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6篇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请2—3名学生,教师也参与。)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
二、初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1)生字词正音。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外甥 ⑵指名分节朗读。⑶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
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
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像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划出你认为美的词句。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来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色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呢?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还写了“比赛背诵诗歌”“小外甥对月亮的奇特想像”。
五、指导学生写字。
1、指导写字:
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总编号:
2.沐——这个字让学生注意是形声字,右面不可写成“术”。呵——这个字的左边的一口应写在左上面。斑——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中间是文字。重点指导“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紧凑。3.描红。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搜集描写月亮的诗。
《望月》第一课时导学案
(2012-05-28 23:11:48)转载▼
标签: 分类: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杂谈
本周养成习惯:多维展示 倾听互动 学习目标:
1、我会写课后3个生字,能认识“甥”“瞳”等字,能说出“清幽旷远”“不假思索”等词的意思。(重点)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
时间预设:创设情境 明目标3分钟——组内交流备预展10分钟——展示交流 解疑惑23分钟——达标检测看收获4分钟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3分钟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也想吟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可怜九月初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些诗中都写到了月亮。是的,古往今来,那轮明月寄托了多少人的情思,大诗人李白甚至把月亮当成了可以共饮的挚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也来望月。读课题。齐读目标,师解读目标。
二、组内交流,准备预展10分钟
对子交流疑问,红笔批注,组内群学,标出疑问,准备展示
三、自主学习提纲:
1、一读课文,学生字。
①标出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并扩词。②识记生字。认真描红课后生字,用红笔标出易错的笔画;③我能读准这些词语:小外甥 峨眉山 瞳仁平羌江
2、再读课文,学词语。边读边画出四字词语和自己不理解的词,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重点理解:清幽旷远 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沐浴(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
3、三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①找到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一读。②读重点的句段,用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③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句子读一读。
4、默读课文,理条理。
思考:这篇课文是(体裁),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章围绕“ ”,先写(至 自然段),然后写(至 自然段),最后写(自然段)。其中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和小外甥 和 的两件事。
5、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试概括主要内容。
四、展示交流22分钟
展示要注重互动性,展示同学要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学会本组展示的内容,要让多数同学动起来。组长做好分工、主持的工作。展一:生字学习。
师重点指导根据部首区分字的意思。
展二:理解词语。师重点指导如何结合课文理解。展三:朗读课文。
师重点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对诗及19自然段。展四:课文分段及主要内容。
教师适当指导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连接段意。及如何用四要素法概括,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
五、达标检测4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dù jīn bǐ yù chuán cāng qīng yōu()()()()
mù yù fēng suǒ hē qiàn yún xù jīng yíng
()()()()()
2、给下列生字注音
眨眼 好学 挑战 气氛 瞳仁 不假思索 外甥平羌
3、按要求写词语。写出含有“月”的成语:
以“不”字开头的成语: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凝视 凝望
1.我()着这件毛衣,眼角不禁湿润了。2.小外甥()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清辉 光辉
1.夜深人静,我们沐浴在月亮的()里,吟诵着写月亮的诗句。2.太阳出来了,江两岸的芦荡、树林和山峰都涂上了一层金 色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六、反思、质疑:你有什么问题?
25《望月》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板书:我、小外甥
二、学习第一部分:眼中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舒展恬美的语气)(课件出示插图)
4、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听老师读课文,想象月夜美景的画面,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春江花月夜)
5、小结:这个自然段中的月是什么月?它不是作者想象的,也不是听别人讲述的,而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作“眼中月”。(课件出示:眼中月)板书 :眼中月
6、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3—12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诗中月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第7——11自然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假如我就是赵丽宏,谁愿意做我的小外甥?(指名)我们一起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你一句,我一句。师生对诗(课件配乐——《春江花月夜》)
(提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李 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苏 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 白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 继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 白)3.到此,我们的比赛结束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没有结束?(因为后面有个省略号)那么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表示引文的省略)你会背这些诗了吗?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五(7)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小组比赛背一背,看谁背的多。
5.小结:同学们真的很厉害,会背这么多的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比试。回过头我们再来看这部分写的又是什么月?还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月吗?(不是,是诗歌中的月)我们可以概括为“诗中月”。(课件出示:诗中月)
师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课件出示)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月亮像什么
四、学习第三部分:心中月 1.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生:你说,月亮像什么? 师: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师: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指导朗读:
小外甥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课件出示)那么请你也像小外甥这样读,让老师看到你眼中那闪闪发光的小月亮。3.学生自由读(课件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4.指名读,齐读
5.这里的月又是怎样的月?既不是作者眼中的月,也不是诗中的月而是小外甥?(心中对于月的想象)我们概括为“心中月”。(课件出示:心中月)
6.你觉得小外甥这个比喻怎么样?(很奇特)
4.由这么奇特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出小外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爱幻想)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5.除此之外,小外甥还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聪明好学:从比赛背诗中看出。②调皮可爱:从他说的话中看出,如“是月亮把我叫醒了”与“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过渡:写作时要想把人的特点写出来,把人写活,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的描绘。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让一个聪明好学又调皮可爱的小外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他困了,睁不开眼睛
了,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课件出示)
五、学习第四部分:幻想月——(课件配乐:《但愿人长久》)1.此时,我们一起随作者坐在江轮的甲板上,抬头凝望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展开幻想的翅膀,把你的幻想写在该段省略号的旁边。2.学生随音乐想象,记录。(老师想起来嫦娥奔月的故事)3.交流评议——指名说。
六、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像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七、布置作业:观察月——(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也都是爱幻想的孩子,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保持这美好的想象,并完成这样几道作业:
1、在有月亮的晚上,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树、人、房屋、庄稼都是什么样。请你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大胆幻想,然后写成一小篇文章。”(师:你既可以像本课作者赵丽宏这样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像老师那样写一首小诗,即使写成顺口溜都可以。)
2、查找一下本课出现的古诗的出处,并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3、搜集描写月亮(或月光)的名段。板书设计:
25望月
我 眼中月 望月 诗中月
小外甥 心中月
幻想月 附:
1、词语。晶莹:光亮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楚。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2、课后练习五。(1)写山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写水的诗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写月亮的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十五夜望月(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描写月亮的名段: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月光曲》
第14课时导学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