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精选6篇)

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 第1篇

长春版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我会填:(共28分)(共10题;

共28分)1.(6分)13m3=_______dm3         257cm3=_______dm3 51600mL=_______L           4.8m3=_______m3_______dm3 149cm3= _______dm3      23mL= _______L 2.(2分)用8个棱长2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拼成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  . 3.(4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根木头大约重200_______        小丽的身高142_______ 卡车的载重量是9_______          学校操场一圈长400_______ 4.(4分)奇数与偶数的和是_______数;

奇数与奇数的和是_______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_______数。

5.(2分)分子是3,比分母少4,这个分数是 _______。

6.(2分)一个数,既是5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_______. 7.(3分)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填序号)A.B.0.64 C.66% 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3段是这根绳子的_______,每段长_______米。

9.(2分)21和49的最大公约数是 _______ 21和49的最小公倍数是 _______ 10.(1分)做一个正方体的铁皮水桶(有盖),底面周长是16分米.至少需要铁皮_______平方分米.这个水桶可盛水_______升.一升牛奶重1.03千克,用这个水桶盛牛奶,可以盛_______千克. 二、我会判断:(共5分)(共5题;

共5分)11.(1分)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2.(1分)两个数是互质数,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13.(1分)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也相等。()14.(1分)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15.(1分)一台电视机先降价,然后再涨价,现价与原价相等.()三、我会选择:(共5分)(共5题;

共5分)16.(1分)用一个短除法,求“24和3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分别是()A.5,75    B.6,120    C.7,72    D.3,18    17.(1分)用2、4、9、0组成一个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A.240    B.940    C.420    D.920    18.(1分)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____倍. A.3倍    B.6倍    C.9倍    D.12倍.    19.(1分)任何一个质数,只有()个因数。

A.2    B.3    C.无数    20.(1分)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那么棱长是5分米的棱有()条. A.4    B.6    C.8    四、解答题(满分29分)(共5题;

共29分)21.(8分)求下面各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1)(2)22.(5分)把下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 = = = 23.(5分)把下面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0.03=      0.56=     0.030=      0.5=      0.384= =    =     =      =     = 24.(5分)直接写得数。

1÷8=-0.6=       80×125%=      0.6÷1%= 0.27+=          0× =      5×6÷5×6=       0.5+ = 25.(6分)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1)和(2)和(3)、和 五、操作题(6分)(共1题;

共6分)26.(6分)画出小鱼向左平移7格,再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小鱼下面的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六、我会用:(共27分)(共5题;

共27分)27.(5分)化工厂挖了一个蓄水池,能蓄水1080吨.这个蓄水池长24米,宽8米,深是多少(每立方米水重1吨)28.(5分)某商场某月下半月的营业额是480万元,比上半月减少了,上半月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用方程解)29.(5分)下面哪些分数在直线上能用同一个点表示?把它们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30.(6分)求长方体的体积.(单位:厘米)31.(6分)一个工艺品盒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高是1分米.现将3个这样的盒子包装在一起(仍为长方体).有几种包装法,计算出最节省包装纸的一种包装法所用的包装纸的面积(重叠部分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 一、我会填:(共28分)(共10题;

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我会判断:(共5分)(共5题;

共5分)11-1、12-1、13-1、14-1、15-1、三、我会选择:(共5分)(共5题;

共5分)16-1、17-1、18-1、19-1、20-1、四、解答题(满分29分)(共5题;

共29分)21-1、21-2、22-1、23-1、24-1、25-1、25-2、25-3、五、操作题(6分)(共1题;

共6分)26-1、六、我会用:(共27分)(共5题;

共27分)27-1、28-1、29-1、30-1、31-1、

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 第2篇

语文

一、基础

(3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4)陆游《十一月风雨大作》中表现自己虽年老体衰,仍有心为国效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烽火连三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头搔更短

,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yōu xián()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地事情。

(2)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xiâ()便往往触他之怒。(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zhân sǒng()起来。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百态,wãi miào wãi xiào()。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C、节日的商店,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D、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得了全国一等奖。....

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在“问题”后面加上“和经验”。)B.运动员是否认识到比赛的意义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修改:把“是否”去掉;或在“取得”前加“能不能”。)

C.通过我们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修改:把“我们”放在“通过”或“磨炼”前面都行。)

D.夏天的仙岛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修改:把“好时候”替换为“好地方”。)

5、用下列词语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描写某人的神态,要求至少用两个词语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80字之内)。(4分)

焦灼

尴尬

颤巍巍

张皇失措

低眉顺眼

穷愁潦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据农业部门统计,去年全市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达到l 2 2.2万亩次,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 9%,仅粮食作物因鼠害造成的损失就达到7 0 0 0多吨,占所有有害生物造成总损失的45.9%。水稻防治田片鼠害率一般为0.4%至0.6%,未防治田片鼠害率达到3%以上,甚至高达l 5%以上。老鼠不仅为害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还可传播多种疾病,给农村公共卫生带来隐患,基层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市农业局副局长张彦鹏指出,农田害鼠群体庞大、流动性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必须开展全面统一农田灭鼠工作,做到在灭鼠的时间、药剂、行动上实行三统一,切实提高防控效果。要结合当地农作物布局和生产季节,科学安排灭鼠的时间和次数,要求对同一耕作区域的农田每年统一开展四次以上灭鼠,对于部分鼠害特别严重的区域,要进一步加大灭鼠行动的频次,最大限度降低害鼠群体密度。

(1)请概括我市去年农田鼠害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农田灭鼠工作需要全面统一、多次灭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阅读

(40分)

(一)苏州园林(10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结合上下文说说选文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的败笔原指字写得不好或画画不好的一笔,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第二段运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由表面现象追溯内在原因。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

D.选段扣住苏州园林“完美如画”的特点,按照先总说后分说,先大处后细处的思路逐层解说。

(二)桃花源记

(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不足为外人道也 .

D.处处志之

延:邀请

足:值得

志:记住

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永 不 录 用(12分)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13、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6分)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1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3分)

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这样结尾的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8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者,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有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及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省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那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6、本文选自于__________的___________。(2分)

17、文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主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50分)

生活中日月交辉,草长莺飞,蓓蕾初绽;父母的深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都可能在刹那间触动我们的心灵。

请以“

触动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 不少于 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姓名。附加题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诘仆:质问仆人。②贾人:商人。

——陈谏议教子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可驭:驾驭

B.蹄啮伤人多矣 :踢

..

C.汝为贵臣:你

D.而偿其直:直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

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

C.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仆人说:“翰林已经把马卖给一个商人了。”

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2分)

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 第3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不添减文字, 不读破词句, 就是说要读通句子。鼓励学生在阅诚中不断提出问题, 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 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草原》一文, 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 草原的地, 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 从草原的蓝蓝的天, 绿绿的草, 蓝天上的朵朵白云, 草地上的白色的羊群, 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休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样, 既增强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 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 他们会有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身临其境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 音调铿锵的文字, 无须多作讲解, 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 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达到理解课文主旨的目的。如教学《少年闺土》, 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同学们, 你们想一想, 看瓜刺猹,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晚上) ;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 ;什么样的月亮? (金黄的圆月) ;什么样的西瓜地? (碧绿的西瓜地) ;什么样的银项圈? (明晃晃的银项圈) 。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 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然后通过轻声读, 指名读, 齐读……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少年闺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了解到闺土是一个勇敢、聪明、能干的少年。这是一种感情的升华。

三、品读课文, 培养语感

所谓读感, 是指对于语言的感受, 认识和把握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 体验品味, 情感投入, 达到语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如教学《春》, 我首先采用了情感朗读的方法, 并配以柔和的充满春天气息的音乐, 然后让学生评判, 感觉, 最后指导朗读, 要求学生要以欢快、轻柔的语调去朗读。这样, 就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如教学《海上日出》, 在指导朗读:“后来, 太阳慢慢透出重围, 出现在天空, 把一片片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句话时, 要求学生以缓慢、轻柔的语气读, 让学生去感受太阳透出重围时, 速度缓慢, 它更像一位神奇的画家, 用画笔为白云涂色彩。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西师大版的教材中, 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如《桂林山水》、《故乡的水墨画》、《海滨仲夏夜》、《草原即景》、《北京的色彩》、《我的百草园》、《夏》、《火烧云》、《五彩池》等, 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并配以音乐, 用声音再现画面, 让学生进入意境, 认识文中所描绘事物的特征, 感受大自然的美。如讲授《桂林山水》, 在指导朗读时我针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播放音乐与之同步, 使读与赏并驾齐驱, 收到了良好的朗读效果。学生读课文时, 音乐中奏响了轻柔、婉转、缓慢、袅袅回萦的乐曲, 学生从声音里领略了桂林优美的自然风光, 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进其境, 入其神, 真正体味到桂林水的清、静、绿, 桂林山的奇、秀、险。如《火烧云》中“晚饭过后, 火烧云上来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红通通的, 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通过朗读, 学生脑海中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红通通、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大自然, 享受大自然。又如《观潮》, 潮来时那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气势,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 然后用多媒体展示潮来时浩大的画面, 可让学生领悟钱塘口大潮的壮美奇观。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里, 感染学生, 使学生入境入情, 不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更唤起美的共鸣,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通过朗读, 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 诱发他们去想象, 去感悟, 培养他们感受美, 鉴赏美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摘要:朗读, 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贯穿整个阅读教学之中。通过朗读, 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 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语言,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实验小学启航文学社 第4篇

我依稀听见它们都在说着“你好”,于是我也调皮地一笑,在心中默默地回一句:“生活,你好!”

清晨,你好!调皮的你,每天披着黎明的薄纱,蹑手蹑脚地走到我的床前,俯身吻我的双眼,无奈地,我便无法追求梦呓。一天又一天,我早已习惯了你的存在,习惯了睁开眼,满室的阳光灿烂。起床,穿衣,趁着时间还早,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你——看着你给树叶镀上一层毛茸茸的金边,若是下雨,我就静听着你雨打芭蕉的声音,呆呆地站着……直到你带着一抹微笑消失。

上午,你好!记不清多少次,在紧挨窗边的座位上,蓦然回首,万里无云的天空,蓝得不能化开,阳光普照,打在学校旁的房顶上,红色的瓦片泛起朦胧的光彩。假期中,喜欢坐在客厅中翻看小说,时不时把书放下,看着窗外忙忙碌碌或是干脆一闪而逝的身影,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弧度:“上午,你好!”

正午的钟声响了近一个钟头了。午后的时光,实在是令人发困。静静地趴在桌子上补觉,醒来时,慵懒地道出一声:“下午,你好!”夏天,听着午后的蝉鸣,再无睡意;秋天或冬天,沐浴着一抹暖阳;而在春天的午后,则看风在云中流淌,在花上跳舞,在水中荡漾。

偶尔,猛地从淡蓝与暗玫瑰色交织的梦境中醒来,周围静得可怕,身旁一片漆黑。钟声响了,一共12下,擦去头上的冷汗,我又躺了下去,却不得成眠——午夜,你好!

清新而有味的生活,你好!世界,你好!

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 第5篇

政治试卷(实验班)命题人:程海梅审题人:花开河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朝珠耳机、“朕就是这个样子”折扇、顶戴花翎官帽伞、《皇帝的一天》iPad、“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态图片在网络上走红,故官博物院又一次通过可亲又可爱的文创产品刷新了人们心目中的“高大上”形象。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走红可以看出()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年来,“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 D.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两岸不断扩大文化交流,共同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必将有力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材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业、影视业、广告业、旅游业等纷纷搭上“莫言热”的顺风车,从中挖掘商机。这体现了()A.文化发展需要推陈出新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5.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这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旅游是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从文化角度看,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影响的是()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环境 D.家庭经济基础和地区经济状况

7.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实验班)1 / 6 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 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

8.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奥奈文化产业园举办了“文明摆渡--中国文化巡礼”、“东方智慧讲坛--国学名师全球公益巡讲”、“孔子像揭幕”、“奥奈中法艺术节”等活动。举办该活动有助于()

A.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中法文化交流 B.中法文化的互动,推动文化相互整合 C.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民族融合 D.保持传统稳定性,维系民族生存发展

9.《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女主角艾玛沃特森与另一家公益机构共同发起“地铁藏书”活动。她在伦敦地铁中随机摆放自己喜爱的图书,希望有缘拾得的人阅读后将书留给下一位搭乘地铁的读者,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10.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在一些地方似乎成了一个悖论,“拆了真文物,造了假古董”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①文化应当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 ③城市建设应做到统筹兼顾 ④城市建设要敢于推陈出新。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2016年4月12日,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必须要加以保护。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国重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是基于()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物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文化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这表明科技进步是()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④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传统特色之一,就是与会领导人穿上主办国提供的服装来个家庭式大合影。这一举措除了宣传东道主文化,还体现各成员共同创建“亚太大家庭”的理念。这说明()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C.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14.“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实验班)2 / 6 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A.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5.世界级动画大师宫崎骏以清新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功底和充满孩童般的想象与构思,宣扬生命的真善美、和平与环保等充满正能量的主题,这值得中国动画创作人员学习与借鉴的是()

A.从外来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 B.在文化创作中体现时代精神

C.在文化创作中要善于模仿别人 D.充分挖掘文化作品的商业价值 16.2016年初,福建师范大学一门名叫“先秦穿越手册”的课程成为大学生追捧的对象。所谓“先秦穿越手册”,其实是老师结合“穿越”来讲授先秦文化和风俗传统的选修课。“先秦穿越手册”这一课程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

①与时俱进,形式喜闻乐见 ②贴近实际,关注学生需求 ③推陈出新,内容时尚高雅 ④突破传统,传播手段现代。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7.2016年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以及中央电视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浙江话剧团将莎士比亚名剧《第十二夜》改编为儿童剧。该剧在国内一上演,就受到小学生的热烈欢迎。这说明()

A.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B.实践中产生与发展的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文化内容的不断创新 D.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19.“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要弘扬“工匠精神”需要()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创新 ②立足实践,承袭传统,在行动中创新[来③平等交流,包容一切,吸收外来文化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前沿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能识文断字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提笔忘字、书写困难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可以集中展示本民族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没有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1.用江苏方言说“爸爸去哪儿”,各地有不同的表达:高淳--嗲嗲,偶跌到拉忒克撒;

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实验班)3 / 6 南通--巴巴,锁腊梨替;苏州--脑子,克以挠得;扬州--巴巴,到拿歪地了„„材料表明()

A.语言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 B.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C.民族文化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D.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22.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古人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体现了文化的()A.趋同性 B.多样性 C.包容性 D.时代性 23.2016年11月30日,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息,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持续守候,英雄的故事始终在民族的脑海中萦绕、在祖国的山川中回荡,英雄的精神始终在我们血液中流淌、在真诚中传递。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的航天之路启示我们:个人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这彰显出()

①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②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弘扬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5.100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的本质。卡内基说的“内在的本质”指的是()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

③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 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①儿童文学对所有读者成长有促进作用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人民真正喜爱的是健康向上的作品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陪伴中国人走过30多年,全家围坐看春晚成为很多家庭除夕夜不 可或缺的内容。然而,春晚难办,每年的春晚人们总有这样那样不同的评价。春晚难办,很重要的难在“众口难调”。因为()

A.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B.人们真正需要的是高雅文艺,而非通俗文化 C.春晚应该充分反映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创新

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实验班)4 / 6 D.办好春晚应坚持以我为主,不能迎合观众需求 28.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第一小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地位 C.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论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社会价值 29.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重视文化自信()

①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②是文化自觉的基础和保障

③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④是培养人们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①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②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③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思路。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强国战略?(8分)

32.作为梅派艺术的传人,梅葆玖先生在舞台艺术实践中,致力于传承和发展梅派艺术,促进了京剧艺术的繁荣。传承梅派艺术,原汁原味尤其重要。京剧本体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动。“只有传承做到位,才有可能去创新。”苦练多年,梅葆玖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改良新戏方面梅葆玖也不遗余力。他的代表剧目《大唐贵妃》在原来《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梅葆玖说:“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虚拟影像、立体音效、LED展示等现代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但不能远离京剧的本源,京剧一定姓‘京’,而不能姓‘歌剧’‘芭蕾’等。” 结合材料,说明梅葆玖是如何实现京剧艺术创新的。(12分)

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实验班)5 / 6

33.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激活红色文化基因的体现,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好这一代的长征路。”

请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长征精神的必要性。(8分)

34.2016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上述内容的正确性。(12分)

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 第6篇

--下学期二年级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题

学校 年级 班 姓名

----------------------------------------------------装-----------------------------订-------------------------线----------------------------------------------- -

看拼音写词语(17分)

ln tǒng huàng dang tíng tíng

1.妈妈( )着水( ),水直( )( ),走走( )( ),

gē bo cōng míngdiàn diàn( )( )都痛了,( )( )的我连忙接过了沉( )( )的水桶。

bō lipò suì

2.我们听到( )( )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

táo

飞快地( )走了。

jì xù bào zhǐ

3.我一边吃着饼干,一边()送()。

jiāo ào

4.饼干袋子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为你()。

dì zhì yán shí cè hòu hòu

5.在( )勘探队员的眼中,( )就是一( )( )

dà lù

的“书”。历史的变迁,( )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

máitiě

“书”里。它能告诉我们,哪里( )着煤炭,哪里藏着( )矿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14分)

埋藏(cánɡ zànɡ) 贝壳(ké qiào) 背人(bēi bèi) 好( hǎo hào) 客

宝藏(cánɡ zànɡ) 地壳(ké qiào)首都(dōu dū) 兴( xīnɡ xìnɡ)起

银行(hánɡ xínɡ) 钉着(dīnɡ dìnɡ) 空 (kōnɡ kònɡ) 地

应该(yīnɡ yìnɡ) 答应(yīnɡ yìnɡ) 盛(shènɡ chénɡ)装

三、照样子,写词语。(3分)

高高低低

四、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每组4个)。(8分)

草字头: 足字旁:

火字旁: 提手旁:

五、识字加减法。(6分)

1. 宁(泞)(泥泞) 急( )( ) 发( )( )

2. 胜(生)(学生) 省( )( ) 季( )( )

3. 浇(烧)(烧火) 份( )( ) 搭( )( )

七、我会选字填空(8分)

1. 密 蜜

甜( ) ( )切 茂( ) ( )林

2. 沙 纱

( )发 ( )土 ( )巾 泥( )

3. 末 未

( )来 周( ) ( )尾 ( )必

4. 结 洁

( )白 清( ) ( )网 ( )实

八、照样子,我也会写。(3分)

照相 照相机

火车

九、我会填。(12分)

1. 一( )灯光 一( )葡萄 一( )掌声

一( )笑脸 一( )彩虹 一( )立交桥

2. 群山( )( ) 树木( )( ) 点点( )( )

华灯( )( ) 光彩( )( ) 银光( )( )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春雨惊春_____________,夏满芒夏暑_________, _ ____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_______。想一想:“节气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家都来背一背。“节气歌”里一共包含 个节气。

2.我知道“暑相连”是指( )过后是( )。

十一、我会选择。(5分)

①争汉鼎 ②为东汉 ③终于献 ④梁陈承 ⑤迄两晋

光武兴,( )。四百年,( )。魏蜀吴,( )。

号三国,( )。宋齐继 ,( )。

十二、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

山谷里有三个饲养场,场主名字是博吉斯、邦斯和比恩。博吉斯是养鸡场的 ,邦斯是鸭鹅饲养场的场主。比恩是火鸡饲养场和苹果园的主人。在大家的心目中,他们都是最卑鄙、最 的人。他们憎恨狐狸先生,决定把他全家除掉。为了保全全家的生命,狐狸先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但是那三个可恶的家伙用可怕的挖掘机想把狐狸一家挖出来。机器和狐狸之间展开了殊死比赛。就在这时,狐狸先生又想到了一个挖了一条通往博吉斯的鸡舍和邦斯的.大仓库、比恩的苹果酒窑的安全地道。狐狸先生再也不用冒险到地面上为家人 。另外,就我所知,到目前为止,在狐狸洞外,博吉斯、邦斯和比恩还在等着狐狸出来呢。

1.这段话是根据罗尔德达尔的小说《 》写的。

2.在文中划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找出文中两处狐狸爸爸想办法的句子,用“”画出来。

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

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精选6篇)第二实验小学月考试卷 第1篇长春版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小朋友,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