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弹弓范文
儿时的记忆弹弓范文第1篇
回忆过去,过去是一杯陈年佳酿,闻之弥香;回忆过去,你才意识到自己真的长大了.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豫西的一个小山村。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好像没玩过什么正儿八经的玩具,玩过的大都是自制的所谓玩具,现在想想真是土得狠,想必当今的孩子对此会置之不理,甚至会讥笑我。尽管如此,儿时玩过的游戏总让我时时想起,或许怀旧的心理在作怪吧。
现在的小孩很少玩弹弓的,我小时候经常玩弹弓,当然这个弹弓也是自己做的。到山上找来一只丫字形的树枝,再找来两块橡皮筋,再加上一个皮兜儿。皮兜儿是用来包小石子的,将两块橡皮筋分别系在丫字形树枝的两头,再把皮兜儿系在橡皮筋上,包上小石头就可以玩了。因为这个玩具挺简单,那时的孩子都会自己去做。大人们都在忙庄稼地,谁有工夫搭理你?因此只能自力更生。
子弹通常是就地取材,用的是乡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小石子,当然,泥丸或纸团也经常我们的玩物。这种橡皮管弹弓的威力很大,也很危险,很少用来玩打仗,如玩必须是纸子弹,但却可以比试谁打的准,看谁能打中指定的小物体。打麻雀是我们最热衷的游戏,也是弹弓最常见的用途。一颗颗石子呼啸而出,纷纷向树上的麻雀飞去。邻居大哥的枪法最准,经常可以听得“噗”的一声微响,几片灰白的羽毛在空气中飘浮,而麻雀就跌跌撞撞的从树枝上坠落下来。被
打死或受伤的麻雀都会成为家猫的口中美味。慢慢的,麻雀变成了惊弓之鸟,只要我们一举弹弓,它们就会马上飞走,这让大家很沮丧。
我们那时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一般放学后就可以做完。也没有现在的孩子每天家长接送。下午就三节课,下课后不会马上回家(即使回家了也没人,家长都在干农活)。所以我们那时会每天下午放学后会相约去学校后面的小山上开战。在中午午休时我们就会开始折叠子弹,子弹是用非作业纸折叠的,一张纸折叠8颗子弹。纸一定要折叠的紧,太送了子弹射程太近,打得人不疼。也有卑鄙的人为了打的人疼,会在子弹中夹下石子,但一被发现他会被大家抛弃的,所以这样的人很少。
放学后我们一起来到山上,分成两派进行战斗。战斗会规定一片地方,在这片地方进行包围与反包围,当孤单的人被敌方包围时他会投降加入敌方,也有被保卫不投降的,那他免不了会被子弹射得嗷嗷叫了。一方的司令是绝对不投降的。
这时,因为子弹消耗很多,我们会允许每班出4--5人做后勤工作,就是折叠子弹,她们是不允许被攻击的,但他们一旦被包围,子弹会被抢劫一空,人是不会被子弹射击的。我们那时打弹弓仗时没有人赖皮,大家都很自觉,被子弹射中后自己就会主动退出战斗。当一方被完全射杀后,战斗也就结束了,失败一方会被胜利者当马骑。
有时也会玩失手。记得有一年春节,邻居表娘家的侄儿来瞧她,也就是走亲戚。家住砚台,名叫近山现在家住合峪,是合峪小有名气的香菇老板。中午吃罢饭找我们玩耍,我们进行弹弓比赛,看谁
打的准,玩了好大一会儿,一个姑娘叫建竹也想玩。这近山就戏弄她,让她手握弹弓,皮兜朝脸进行发射。练了几次后发给她一发石子子弹,这个姑娘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打得顺鼻孔留血,顿时嚎啕大哭,幸亏她的家人不在场,我们几个赶紧把她脸洗了洗,哄哄她,安慰她,这才放下心,要叫家长知道一顿打是免不了的。
儿时的记忆弹弓范文第2篇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许多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记忆之星,在这些令人应接不暇、一闪一闪的海星里,学游泳最令我难忘。
在一个炎热的暑假里,爸爸带我去学游泳,我换好泳衣,来到水池旁。哇!这水真诱人,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水都能映出我的倒影来了。用手摸了摸水,好冰呀!我心想:“这水这么冰,下去一定会被冻死的。”突然我又想起爸爸说过的一名话:“进水前,先往身上洒点水,这样就不会怕冰了。”我边想边往身上洒水,可我还是不敢下水,还怕我一下水就被淹死。于是,我先把脚伸到水里,在里面乱蹬。不一会儿,教练来了,我站了起来,有礼貌地说:“老师好。”教练微笑着说:“你好。同学们,我们现在下水学憋气吧!”我听了,结结巴巴地说:“我不敢下水,教还没等我说完,教练就一把把我扔下了水里。啊!我惨叫了一声。我先喝了几口“天然泉水”,然后双脚乱蹬了几下,在水里呛得我鼻子发酸。不知不觉中,我居然站了起来,我试着把头露出水面,看见教练那温柔又和蔼的面容,仿佛在说:“现在敢下水了吧!失败是成功之母,万事开头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接着,教练先轻轻地扶着我的腰,让我手脚都动起来,教我学蛙泳。游着游着,他把手慢慢放开了,我一下子掉了下去。幸好我已学会了憋气,要不然这次死定了。不一会儿,我被“救”了起来,可我脑海里一直回放着刚才在水里挣扎的那一幕,心中不由升起了一丝害怕。可我想起教练说过的那句话:“要勇敢,不能当逃兵。”于是心中的那一丝害怕便消失了,鼓起勇气再一次回到水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儿时的记忆弹弓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