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质勘探局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71

地质勘探局范文第1篇

地质勘查设计是勘查工作可行性的依据,是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规程规范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监督、监理、报告评审的依据,需要投资方、勘查单位、各技术工种共同遵守,勘查设计的编写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并优先做好煤层气和地下热水资源综合勘查研究。提倡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方案要达到最优,要体现“经济上合理、技术可行,环境上允许”的矿业开发总体原则。勘查工作设计是勘查工作指南,是在充分收集和研究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踏勘情况编制,既要满足规范要求又要体现投资人的意图,既要为国家把好资源关,又要为投资人把好经济关。

设计编写完后,勘查单位组织初审,然后由出资人组织相关专家审查或委托有关单位评审通过。

A1前 言

A1.1目的任务

一、项目来源:简要叙述项目来源,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等。

二、目的任务:该节内容分目的和任务两部份编写。目的:主要是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露天)初步设计;企业办证、融资、转让、价款评估等提供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要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要与勘查阶段结合起来,不同的勘查阶段目的也不同。任务:根据勘查区以往的地质勘查研究程度,本次工作目的要求,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5.2-5.5和《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等相关规范,同时考虑投资方的要求,写出相应勘查阶段具体地质任务,并注明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

A1.2工作区位置和自然地理:

一、位置与交通

主要叙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到乡、镇、苏木。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按给定拐点顺序编号,列80坐标表)。交通情况,主要铁路、公路、车站距离等。

同时应说明工作区是否属国家规划区,自治区规划区或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工程分布区等。

二、自然地理

主要阐述工作区地形基本特征,地貌类型及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地表水系(区内及邻近的主要河流,湖泊等的水位,流量、蓄水量等),自然保护区,重要工程设施等。

叙述工作区所属气候带、近3~5年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冻土深度(均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简要叙述地震历史,依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确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值。

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环境污染情况

简述当地经济概况,矿山开发的劳动力、水、电保障程度。 A1.3矿权登记情况

主要叙述探矿权发证机关,证号、勘查项目名称、区块面积,探矿权人,勘查单位、有效期及矿证延续情况等。 A1.1勘查区及周边矿权设置、矿井、老窑分布情况

简要叙述工作区及周边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情况,生产、在建、关停矿井的开采范围,生产能力、排水、瓦斯等内容。

A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A2.1以往地质勘查工作

本节主要是收集勘查区及周边与本次工作有关系的工作成果报告,研究资料按成果报告提交时间顺序列出:报告名称,提交单位、时间,审批单位及文号,资源储量(与本设计相关部份),具体内容:

1、以往区域工作情况:主要是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包括区域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

2、以往地质工作:探矿权范围及周边已进行勘查地区的工作性质、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与本次工作区的空间关系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涉及本次工作区的勘查工作,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给以表达。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评述。

3、对已经涉及本次勘查区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如对成因认识的改变并涉及对煤炭资源远景评价的见解应扼要地予以叙述)。

4、对近几年或最近一次勘查阶段工作中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煤突破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的目标任务加以详述(附研究程度插图)。

对上一勘查阶段工作是否提交报告及评审备案情况予以叙述。

A2.2以往地质工作的评述

重点评述与本次工作设计区相关报告内容,施工勘探工程数量、质量情况,利用现行的规范标准重新评定的质量情况,煤层划分合理性,本次设计是否利用,利用其中那些资料。

A3区域地质背景及含煤特征

A3.1区域地质背景

主要从区域沉积建造、地质构造背景、成煤地质条件分析,在预查普查中作为重点,详查勘探中可利用以前资料作综合,深入的研究,为选区和工程部署提供依据。

重点阐明区域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可做插图)、地层发育情况(区域地层区划和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区域煤炭资源分布及成煤规律等。 A3.2矿区地质 该节要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物探、钻探、测井资料,详细阐述含煤地层、勘查区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重点叙述成煤环境、沉积演化历史等。 A3.3煤层及煤质

煤层:详细叙述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煤层特征,包括煤层层数,厚度变化趋势,分布范围,层间距、煤层对比等,对可采煤层重点叙述。

煤质:描述煤的物理性质与煤岩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可选性,煤类划分、煤的风化和氧化,工业用途评价等。

对主要可采煤层的特征及化验数据列表表示。

A3.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在预查普查中对水文地质条件只作一般了解,但对地表水系、水体 做系统调查,详查勘探中作为重点。

根据已有资料重点叙述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划分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复杂程度类型;瓦斯、煤尘、地温、地压等开采技术条件情况,存在主要问题,为工程部署提供依据。 A3.5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

简要叙述收集的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并对本次工作前景作出评价。

A4工作部署

A4.1总体工作部署

一、勘查手段选择 根据已掌握的勘查区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地形、地貌、基岩出露等情况,结合本次勘查要完成的具体地质任务,选择适合本区实际地质情况的各种勘查手段(地质、物探、钻探、坑探等,并对其合理,有效性进行评述)。

二、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依据已有资料,叙述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及主要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划分勘查类型。确定勘探工程的基本线距。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6和附录D。按其中勘探难度最大的一项,选定勘查工程线距。

三、工程布置原则,根据勘查区地质条件、煤层发育情况及勘查任务,煤炭地质勘查基本原则及勘探线布置原则,综合利用各类勘查工程,做到以较少的工程量完成较多的地质任务,取得系统的资料。实施总体布局,分批施工的原则。

四、具体工程布置方案:依据勘查规范及勘查目的详细叙述勘查线走向线距、孔距,钻孔施工目的等(可列表反映出勘探线号、钻孔号、坐标、孔深、施工目的等),工程布置图内容与列表内容吻合。简要叙述地面物探的勘查线走向、线距、线长、布置目的(列表)。测井基准孔的布置方案、依据、数量、目的等,瓦斯孔、测温孔的布置方案、依据、数量、目的。

五、施工顺序:根据勘查任务,依据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疏到密,先进行煤层气勘查,然后为煤及其他有益矿产同时勘查,并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施工顺序,边施工、边研究、边调整。

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成煤地质条件有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严重影响勘查工程布置和勘查效果的,要及时做好项目设计变更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需向业主(或其委托的项目管理单位)提交设计变更申请书、补充设计书,待批复后实施。

变更材料必须以书面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上报,书面材料应加盖公章。

煤炭资源勘查项目设计变更申请报告应主要包括(编写要求):

一、项目概况

二、前期工作情况

三、变更事由及具体变更方案

四、相关附图、附表

A4.2工作安排

该节主要叙述在总体设计指导下,每个安排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A5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章对各种勘查技术手段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的叙述,技术要求严格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并根据勘查区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同时明确相关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便于实际操作。 A5.1测量工作 根据勘查区的具体需要,编制测量工作方案,参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中 A5.2地质测量

该项工作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测量,依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中4.4.2~4.4.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DZ/T0175-199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附录D和附录G要求编制。 A5.3钻探工作

该节包括岩芯、煤芯采取率、终孔层位、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封孔等在施工中具体要求,参照煤田钻探规程(煤田地质总局),《煤田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T1042-2007,《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中4.4.5等编制。

在已满足规范对勘查阶段控制的工程量后,应写出预留适当钻探工程量及其理由。 A5.4水文地质钻探与抽水试验

该项工作一般在详查及以上勘查阶段安排,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及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的通知(80)煤地638号文。部署直接间接充水含水层抽水试验孔并形成勘探线,(抽水孔数、试段、抽水方法、采样等)。编制单孔、群孔抽水设计书。

A5.5工程地质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附录B3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中13条要求,对应勘查阶段,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满足2~3条剖面线的要求。具体工作量包括工程地质编录孔数,岩样孔数,取样数量,测试项目等。 A5.6地面物探和地球物理测井工作

一、地面物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首先明确地面物探的目的任务,简要叙述地面物探的工程布置、精度及质量要求、提交的主要成果等方面。

对于地面物探工作,要求单独编写专项工作设计,作为总体设计的附件。在编写专项工作设计过程中要按总体设计要求解决的地质任务和相关的规范要求详细编写(编写提纲参照相关规范规定)。

二、测井

基本要求:编制前应广泛收集、研究施工区及邻区的测井、地质、水文、地面物探、钻探等有关资料;应充分考虑地质需要,并尽量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以扩大地质应用范围,提高综合效益。

(一)地质任务、工作量及质量要求 依据勘查阶段和勘查区实标的地质情况,结合准备采用的物性参数方法,明确测井解决的地质任务,表明设计的测井工作量和质量要求(全孔质量、煤层质量、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质量)等。

(二)对以往测井工作的评价

以往在勘查区开展的测井完成的工作量、仪器设备、物性参数方法、原质量、存在的问题等,并利用现行规范标准对质量重新进行评价。

(三)区内地质物理特征

充分利用施工区及邻区的测井、地质、水文、地面物探、钻探等有关资料,依据准备开展的物性参数方法,对勘查区内的煤层、含(隔)水层、其他有益矿产和岩性的地球物理特征(导电性、放射性、密度、波速、自然电位特性等)进行叙述。

(四)测井方法试验

明确试验孔的数量、孔位,表明试验的目的和内容。

(五)测井物性参数、方法、技术条件及技术指标

首先要表明采用哪些测井物性参数,每种物性参数解决哪些地质问题,或相互配合解决哪些地质问题。各种测井物性参数方法如何测量。明确每种物性参数方法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指标(参照相关规范具体、细化)。

(六)资料处理与解释要求 要求开展哪些资料处理方法,做哪些分析。对于采集后处理的资料做哪些解释,解释的精度和质量标准以及要求是什么。最后编制哪些成果图件。

(七)仪器设备的配备

依据物性参数方法和技术条件及技术指标,配备哪些仪器设备,设备的性能如何控制等。 A5.7采样化验工作

该节应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中B

1、B4-

3、B4-4,附录C、F1和F

2、F3,煤、泥炭规范实施指导意见中

11、

12、

14、

15、16条款以及《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煤地字656号等具体要求。写明采样种类、数量、规格,分析项目等。可按勘探线,钻孔号、测试内容分别列表。

A6主要实物工作量

该章列表叙述:可分测量、地质测量、地震、钻探(包括水文工程地质孔)、测井,岩矿测试样品等大类列出,并将各大类工程项目细化进行统计,内容包括单位,工作量等。统计项目、工程量要具体。

A7组织管理及技术措施

A7.1组织管理

该节主要反映出完成该项目必需有的行政、技术组织,从项目开始组织到项目结束全过程的组织结构。 A7.2项目人员组成 保证项目正常实施,应具备技术人员的组织结构,列表说明,内容包括姓名、年令、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 A7.3量保障措施

在掌握《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

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0078-9

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

3、《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等文件基础上、编写具体岗位负责制、检查制度。以及单位的质量体系认定情况。 A7.4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编写保证安全生产注意的安全问题,检查制度,要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A8预期成果

提交与设计阶段相符的地质报告、附图、附表,提交相应的电法、地震勘查报告做为附件。

A9经费预算

该章参照《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分下列内容编写。

A9.1项目编表说明 A9.2预算编制方法及附表

设 计 附 图

1、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

2、区域水文地质图、矿区水文地质图、剖面图

3、煤炭资源勘查设计工程布置图

4、岩煤层对比图

5、设计地质剖面图

6、理想钻孔柱状图

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预算图

8、与本设计有关的其它图件

设 计 附 件

1、勘查任务来源文件:提交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

2、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3、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地质勘探局范文第2篇

1、各项目开工前或调绘范围变动过大时必须进行“GPS”坐标校正,野外调绘过程中宜采用手持“GPS”与现场地形地貌相结合定点,力求坐标“误差”最小化;

2、调绘记录文字应与剖面示意图、地质照片相结合,记录资料应准确可靠、条理清晰、文图相符,观测点要素(编号、位置、方位、标高或相对高差等)不能遗漏,对地形地貌等共性记录可适当简化;重要的地质观察点需(地层分界、断层、褶皱、矿井、滑坡、岩溶漏斗、地下河进出口等)附地质照片,照片文件名称与地质点名称一致,当同一地质点有多张照片时,建立文件夹,具体文件用加上-

1、-2等标明(地层分界、构造、滑坡、地下河、溶洞及工点地段必须有照片);

3、在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对重要地质点,应绘制剖面图示意图;当小范围内地质构造较为强烈或存在地下河、连通溶洞时,应绘制多点剖面示意图;

4、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各工作小组须现场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界标绘于野外用图上,并且连线;地层分界、断层、向斜、背斜、地下河等应追索;

5、在地质点记录过程中,须注意沿途地质现象、并适当描述记录;

6、对断层描述要详细,应描述其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

7、沟谷深切、地形聚变、岩溶漏斗及落水洞串珠发育、井泉带状发育等地段应引起重视,这一般是强构造发育地段(多为断裂、褶皱所致);

8、各工点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地质观测点,并且详细记录观测点内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层、节理产状、地质构造、表层土类别、厚度、观测点附近植被、水文地质情况等,隧道进出口及各类桥地段适当描述人文、交通等概况)

9、当日野外工作结束后,各小组须当天对野外观测点的坐标、照片、井泉流量等电子文档化;

10、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办理。

起草人:湖南地勘局416地质队刘声凯

水工环地质野外调查基本格式

1、地形地貌:以区域地貌与微地貌相结合,描述自然坡度、植被发育情况等,适当描述边坡稳定情况;

2、地层岩性:地层的时代、岩石性质要详细(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厚度)、坚硬程度、产状等)及第四系物质;

3、地质构造:断裂(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岩层节理:编号、性质、发育程度(即密度,以便节理统计,做节理玫瑰花图――应力分析)等;

4、水文地质情况;井泉、水库(山塘)、地表水、地下水发育情况,并测流(深)(地表水测流仅对沟谷、小溪而言,大江大河无法测流),测流要实测,杜绝目估;

5、灾害地质:描记录述滑坡、危岩、落石、崩塌、塌陷等,若无时可不记录;

6、各小组可根据实地情况适当增减记录内容;

7、本格式未尽事宜参考“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要求”及有关规定办理。

地质勘探局范文第3篇

? 遥感地质调查是综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探的方法。

? 遥感地质调查的理论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而其技术方法则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

? 遥感地质调查具有以下特点。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视域宽广

3.定时、定位观测,提高观测的时效性

2.信息丰富,技术先进

4.投入相对小,综合效益高

8.1.2 地质填图

? 地质填图又称地质测量,是勘探中的基础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它是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地在含煤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表地质研究,即对天然露头(没有被浮土掩盖的岩层、煤层、断层等)和人工露头(用人工揭露出来的岩层、煤层、断层等)进行测量和描述,并把获得的所有地质信息按一定的比例及统一的技术要求填绘在地形图上,编制成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等图件,作为今后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 ? 地质填图在煤田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中都要进行,但各阶段的要求、研究程度及地质条件不同,相应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也有差异。

? 遥感技术已应用于煤田地质填图。

8.1.3 坑探工程

? 坑探工程简称坑探,是为了揭露岩层、煤层及地质构造等地质现象,或为了采集煤样在地表或地下挖掘不同类型的坑道所进行的工程。

1.探槽

? 在表土较薄(一般小于3m),岩层倾角较陡或较平缓。地形切割比较强烈,表土稳定坚实且含水不多的地段,垂直岩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挖掘的一条槽沟,称为探槽。

? 利用探槽可以直接测量和描述所揭露的地质现象,可以绘制剖面图及其他图件。 ? 探槽是坑探工程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手段,它常配合地质填图使用。

?其规格一般为:底宽0.6~0.8m,两帮坡度75°~80°。

2.探井

? 当表土厚度大于3m、小于20m时,不适合挖掘探槽,就采用从地面垂直挖掘探井的方法,来揭露一般地层倾角比较平缓地区的岩层、煤层及其他地质现象。

? 探井工程比探槽难度大,应尽量少布置,一般沿岩层走向布置,配合探槽和地质填图使用。

3.探巷(硐)

? 为了揭露煤系,了解煤层厚度和结构,确定煤层风氧化带的深度,并在风氧化带下采集煤样,直接从地面挖掘的井硐,称为探巷(硐)。

? 探巷根据需要可垂直或平行煤层走向掘进,可为立井、斜井、平巷或石门。

当用探掘工程达不到上述目的时,需采用钻探工程。钻探工程是通过钻探机械向地下钻进直径小而深度大的圆孔,并从孔内取得岩、煤芯地质资料,获得全钻孔岩性柱状, 从而揭露掩盖地区和深部的整个煤系地层,取得地层、岩性、矿产、构造及水文地质等多方面资料。钻探是详查和精查勘探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根据地质目的的不同,钻孔分为探煤孔、构造孔、水文孔、水源孔、取样孔、井筒检查孔、验证孔等。

8.1.4 钻探工程

? 使用专门的机械传动钻杆和钻头,从地面向地下钻直径小而深的圆孔的方法,称为钻孔。

? 一般在煤田勘探中采用的钻机有300m、500m、650m及1000m等规格。

? 钻探过程中一边钻进,一边选择层位提取岩心,对岩心进行测量和描述,获得地质信息,然后绘制原始钻孔柱状图。

? 钻孔到达目标深度并提取岩心后,按规定必须对钻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最后对钻孔进行封闭,以免给以后煤矿生产带来突水等隐患。

8.1.5 巷探工程

? 运用矿井中的巷道来探测地质现象,称之为巷探。

? 它是矿井地质工作中常用的勘探技术手段。通常一般无钻探条件,或钻探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生产又需要时,采用巷探。

? 巷探工程有专门布置的巷道,如下图所示,专门延长运输巷和布置几个短探巷,其目的就是为了探测F16断层的位置,以便顺断煤交线布置切眼;也有采用一巷多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每隔一定距离布置阶段石门,这些石门的挖掘既提前获得了所需的地质资料,又是以后生产上必需的巷道。

? 巷探工程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测地质现象、量取地质数据、采集样品,而且可以“一巷多用”。施工专门的探巷,一般都采取小断面简易支护的方式,以减少费用。

8.1.6 地球物理勘探

?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利用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波传播速度、放射性等)的岩层和矿床所产生的地球物理场异常,来寻找煤矿床、圈定含煤地层、推断地质构造及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

8.1.6.1 煤炭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1.重力勘探

? 重力勘探是以地壳中岩石与煤层之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分析重力场的变化规律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煤炭资源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 重力勘探的使用条件:首先,被探测的岩体与周围岩体之间应有明显的密度差异,最好差值在0.2~0.3g/cm3以上,含煤地层与上覆地层、基底岩层或结晶基底之间应有这样的密度差异;其次,要求密度分界面的倾角大于50o,埋藏深度小于3000m,上覆松散沉积物比较均匀,而且地形平坦等。

? 重力勘探的主要成果是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重力勘探主要用于识别盆地、圈定盆地边界、进行构造分区和研究基岩起伏变化;也可用于确定煤田的边界、含煤沉积的厚度和基底起伏情况等。

2.磁法勘探

? 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岩石与煤层之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磁场的变化特征,查明研究对象地质特征和性质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 磁法勘探要求含煤地层与其上覆及下伏地层有明显的磁性差异,同一地层的磁性相对稳定,岩层倾角越大越好。通常含煤地层与其上覆、下伏岩层在磁性上差别不大,因此在煤炭地质勘查中,磁法主要用来区分含煤地层和基底古老变质岩系,了解结晶基底的起伏情况,或用来圈定侵入含煤地层中的火成岩和高磁性的火成岩盖层,也可用于确定煤层燃烧带。

3.电法勘探

? 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或矿石电学性质(如导电性、介电性和极化性、导磁性等)的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 按照电磁场的时间特征,可把电法勘探分为直流电法勘探、交流电法勘探和瞬变或脉冲电法勘探3类。

? 直流电法勘探是通过研究与地质体有关的直流电场分布特征来达到勘探的目的。

? 直流电法勘探利用的场源有人工场源和天然场源2种。人工场源的直流电法勘探,包括电阻率剖面法、电阻率测深法、充电法、直流激发极化法等;天然场源的直流电法勘探,有自然电场法等。直流电法是勘探测量的物理参数有视电阻率或视极化率。

4.地震勘探

?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学的方法研究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如波的速度、波的衰减和波的形状,以及在界面的反射、折射等,来研究地下地质体的岩性、埋深、构造形态等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 地震勘探中的人工震源有2种,一种是炸药震源,一种是非炸药震源(如机械震源、气爆震源、电能震源等)。在陆地表面进行地震勘探时,主要使用炸药震源和机械震源。

? 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煤炭等地下矿产资源的主要勘探技术之一。

? 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

?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钻孔中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通称。

? 根据所利用的岩石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测井、放射性测井、磁测井、声波测井、热测井和重力测井等;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合理地选用综合测井方法,可以详细研究地质剖面、探测有用矿产。

?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1:200比例尺的测井曲线作岩层定性和深度解释,1:50比例尺的测井曲线作定厚和煤层结构解释,从而达到查明岩性、厚度、深度、煤层、煤质及含水层深度和厚度等。若钻探打丢、打薄煤层时,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就更为重要。

? 煤矿测井主要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见表。

-------------煤田地质勘探阶段(普查(找煤、普查)、详查、勘探(精查))的划分;

8.2.1 煤炭地质勘查阶段

? 煤炭地质勘查阶段又称煤炭地质勘查程序。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对煤田从大范围的概略了解到小面积的详细研究的过程。

? 煤炭地质勘查的程序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各勘查阶段必须完成其相应的勘查任务,必须对各种地质因素的了解、研究、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必须提交相应的地质报告。勘探地质报告是矿井建设可行性评价和矿井初步设计的依据。勘探阶段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比例。

? 程序:首先对整个煤田进行比例尺为1:5万的普查勘探;普查后将煤田划分为若干矿区;然后对各矿区进行1:1万的矿区详查;再将矿区划分为若干井田;对各井田进行1:5000的精查。

主要任务

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预查的结果,要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预查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时,一般应继续进行普查;预查未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或未发现煤炭资源,都要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总结

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资源赋存的地区进行。普查的任务是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的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凡需要划分井田和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应进行详查

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提供地质资料。勘探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勘探

地质勘探局范文第4篇

品质,源于专业.

高效的地质勘探团队,专业的勘探技术人员,齐全的地质勘探设备,合理的野外工作管理模式,承接各类地质勘探工程:

1.水利水电工程勘察;

2.地质灾害类工程勘察及监测网点建设;

3.路桥岩土工程勘察;

4.工民建岩土工程勘察;

5.水上钻探;

6.环境勘察;

7.桩基础工程质检;

8.能源/矿产类资源勘察;

9.小型桩基础施工(钢管桩);

10.小口径水文水井及地热资源勘察与成井;

11.大坝围幕灌浆工程;

12.软地基处理固结灌浆工程.

设备介绍:

1.岩土工程钻机,地质岩心钻机和轻便LD-20钎探钻机;

2.高压供水泵,泥浆泵与砂浆泵;

3.搅拌机与发电机组;

4.各类原位试验及水文试验设备;

5.野外帐篷及全套野外生活设施.

工作内容:

1.根据业主及勘察设计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各项业内工作;

2.保质保量,创优质,高效,环保工程.

特色服务:

1.质量优:全面保障勘探质量,全方位保护业主权益.取芯,取样等钻探工作严格执行<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IQC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数据准:钻孔原位试验(标准贯入,动力触探,),水文试验(压水,抽水,注水)等,严格执行试验标准精准操作,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

3.效率高:合理配备机械设备,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分配工作时间,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最优效率.

4.资料全:工程对应的各项原始报表(班报,岩芯牌,水位观测,SPT试验,动探试验,抽水,注水,压水,监测管安装,封孔,取样)等记录规范,详尽,及时.并可根据业主要求提供地质技术编录(岩芯描述,柱状图,送样检验单)等原始地质技术资料.

5.保安全:全面执行<地质钻探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平安工地.

联系方式:

电话:15997587818

QQ:29498054

E-MAIL:gaochunzhang@foxmail.com

联系人:高春章

地质勘探局范文第5篇

8、岩心采取率:即钻进所采取岩心实际长度与钻进实际进尺之比,一般用回次采取率。回次采取率。∑L回次岩心采取长度,LA回次进尺。

9、可采厚度: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的煤层厚度。

10、煤层可采系数:为了分析煤层的可采性,采用了煤层可采率的概念。。K可采系数(可 采率=可采系数100﹪),N见可采煤层的钻孔数,N′穿过某煤层层位勘查钻孔的总数。

11、灰分

(A):是指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过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12、挥发分(V):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g,在隔绝空气,900℃±10℃的高温下加热7min,煤样减轻的质量占原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煤的内在水分(Mad),即为煤样的挥发分产率,用符号Vad表示。

13、矿产资源总量:指天然产出的具有经济意义的且具有一定地质确定性的矿物原样的富集体。

14、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全部热量,以符号Q表示。 15硫份---煤炭中硫的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16分析基准---煤分析基准是指分离燃料组成时所依据的试样状态。常用的基准有应用基、分析基、干燥基和可燃基四种。

17、地质原始编录:是指在煤田勘查工作中,对勘查工程所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描述和记录,并整理成原始图件、数据和文字表格等,它是勘查的第一性地质资料,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

18、地质综合编录:在煤田勘查过程中,把所获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然后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的一项综合性工作。19岩心编号:根据取心回次和该回次的岩心总块数,一一对应地给岩心编上号。编号时,写明回次号(左侧)、本回次岩心总块数(分母)和该块岩心的序号(分子)。

3识图结构构造,断裂构造4计算题岩芯才心率(单层-多层),深度计算5简答题5.1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答:

1、从实际出发原则: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从勘查区的实际情况和煤矿生活生产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正确合理地选择采用勘查技术手段,确定勘查工程布置和施工方案,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施工。

2、先进性原则: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地质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3. 全面综合原则:一是对整个煤田应作全面研究,做到合理划分矿区和合理划分井田。二是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三是综合楼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勘查地质效果。4. 循序渐进原则:一是由浅至深、由表及里进行勘查工作。二是由已知到未知、有疏到密。三是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考虑调查研究的全面性。5.2勘查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则。答:

1、勘查工程布置一般是在勘查区已确定了勘查类型之后,再根据勘查区的具体进行布置。

2、在布置勘查工程时,应根据勘查区的地质特点,并结合煤矿设计和建设的要求,有区别的进行勘查工程的布

置工作。

3、在一个勘查区(井田)进行勘查的初期,为了获得评价煤矿床的基础地质资料,常常采用大体上均匀分布的勘查网。

4、勘查工程原则上应布置成直线,但有时因特殊的地质目的和其他技术需要,或因他形地物的影响,勘查工程可在勘查线之间加密,或在勘查网中布置插心孔。

5、在暴露区或半掩埋区,应尽量运用地表地质资料,山地工程及生产井、老窑调查的资料。在掩盖区,应充分利用物探成果,作为布置钻探工程的依据。

6、在首先保证勘查质量额前提下,才能布置无岩心钻孔。5.3、勘查技术手段的优缺点。答:

1、遥感地质调查:优点,大范围/快速/直观/动态/多源;缺点,基岩出露不好时,影像标志不明显,规律性差,难以解译地质构造及其它地质要素的轮廓。

2、地质填图:优点,调查含煤区的地层、构造、煤层和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情况,为以后的地质工作指明方向;缺点,基岩出露不好时,填图质量较差。

3、山地工程;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好,在基岩出露较少的地方能够很好的揭露地层。缺点,仅揭露了表层基岩,未能地下矿体及深部构造。

4、钻探工程:优点,能够对地下岩体及矿体最直观的观测研究及采取样品;缺点,资金消耗大、施工周期长。

5、地面物探:优点,使用范围广、勘探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缺点,大比例尺准确度低、对勘查区的地形条件要求高。6.地球物理测井:钻井中的一种特殊测量,指作为井深函数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特性的测量,从这些物理特性中推断出岩石和煤的特性,从而获得井下地质信息。5.4煤炭资源勘查类型的分类及其依据:答:

一、按照矿区(或井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简单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

2、中等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事局部受岩浆岩的影响。

3、复杂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影响严重。

4、极复杂构造: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二、按照煤层的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很小,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2、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变化中等,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

3、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煤质变化大。

4、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到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或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煤质变化很大,且无明显规律。6论述题6.1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范围和优缺点。答: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是指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已有煤炭资源勘查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估算地下埋藏的煤炭资源数量。

1、算数平均法。适用条件:一般用于勘查程度低的预查阶段,地质构造简单,煤层产状平缓,厚度变化不大,勘查工程分布大致均匀的地区采用;对于构造复杂、煤层稳定性差的矿床,求研究程度低的资源/储量时可以采用。优点:方法简单,估算迅速,条件适合时估算结果比较准确,在勘查工程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正负误差互相补偿,用此法估算的精度可以大大提高。缺点:歪曲了煤层形态,不能真实反映煤层产状、厚度、煤质等变化情况,对于构造复杂、煤层稳定性差的煤层误差较大。它只能近似的估算资源/储量,不能估算不同水平、不同地段的资源/储量,因此满足不了矿井设计及煤矿开采的需要。

2、地质块段法.适用条件:可用于煤炭地质勘查的任何阶段;适用于任何形状及其厚度变化的煤层,适用于产状平缓或倾斜的煤层;在勘查工程数量较多、且分布比较均匀的条件下适用。优点:适用范围较广,可按不同地质因素划分块段,有利于矿井设计和生产部门的应用。 缺点:在勘查工程密度不大且分布不均或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情况下精度较差。

3、等高线法。适用条件:在资源勘查阶段及矿井生产阶段均适用;对简单的褶皱构造以及煤层走向和倾向具有明显变化的地段效果较好;也适用于煤层厚度稳定或较稳定的煤层。优点:由于资源/储量估算是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进行的,所以能真实反映煤层的产状变化;由于资源/储

量估算是按等高线分水平估算和统计的,所以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矿井设计及开采部门的需要;估算方法简单,精度较高。缺点:使用时必须在产状有明显变化、煤层厚度稳定或较稳定的情况下才合适,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4、地质块段等高线法。适用条件:在资源勘查及矿井生产阶段均适用,不受煤层产状变化的限制,所以煤层产状水平及倾斜时都适用;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条件下也适用。优点:具有地质块段法及等高线法的一切优点,此法既按不同地质因素划分块段,又按不同水平估算煤的资源/储量,深受煤矿设计及生产部门的欢迎。

5、断面法。⑴、垂直断面法:①、适用条件:一般多用于勘查程度较低或露天勘查的地区;当相邻勘查线煤层断面面积比较接近的情况下,它适用于任何产状和结构的煤层;此外,在煤层厚度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较适用。优点:在勘查线剖面图上直接进行,不需要专门编制资源/储量估算图,因而大大简化了估算过程,能保持煤层断面的真实形状,客观地反应地质构造的特点。缺点:使用条件要求较严格,当煤层变化较大时其可靠性将受到影响。②、不平行断面法: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基本与平行断面法相同,但此平行断面法应用得更为广泛,当勘查线不平行或呈放射状时,亦能运用。⑵、水平断面法:适用条件:适用在倾斜或急倾斜的煤层中,在煤层厚度大的露天煤矿中也适用。优点:可按不同阶段、不同水平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因此能满足煤矿设计及生产部门的要求。 缺点:由于它仅对露天开采的厚煤层比较适用,故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地质勘探局范文第6篇

? 遥感地质调查是综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探的方法。

? 遥感地质调查的理论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而其技术方法则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

? 遥感地质调查具有以下特点。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视域宽广

3.定时、定位观测,提高观测的时效性

2.信息丰富,技术先进

4.投入相对小,综合效益高

8.1.2 地质填图

? 地质填图又称地质测量,是勘探中的基础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它是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地在含煤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表地质研究,即对天然露头(没有被浮土掩盖的岩层、煤层、断层等)和人工露头(用人工揭露出来的岩层、煤层、断层等)进行测量和描述,并把获得的所有地质信息按一定的比例及统一的技术要求填绘在地形图上,编制成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等图件,作为今后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 ? 地质填图在煤田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中都要进行,但各阶段的要求、研究程度及地质条件不同,相应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也有差异。

? 遥感技术已应用于煤田地质填图。

8.1.3 坑探工程

? 坑探工程简称坑探,是为了揭露岩层、煤层及地质构造等地质现象,或为了采集煤样在地表或地下挖掘不同类型的坑道所进行的工程。

1.探槽

? 在表土较薄(一般小于3m),岩层倾角较陡或较平缓。地形切割比较强烈,表土稳定坚实且含水不多的地段,垂直岩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挖掘的一条槽沟,称为探槽。

? 利用探槽可以直接测量和描述所揭露的地质现象,可以绘制剖面图及其他图件。 ? 探槽是坑探工程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手段,它常配合地质填图使用。

?其规格一般为:底宽0.6~0.8m,两帮坡度75°~80°。

2.探井

? 当表土厚度大于3m、小于20m时,不适合挖掘探槽,就采用从地面垂直挖掘探井的方法,来揭露一般地层倾角比较平缓地区的岩层、煤层及其他地质现象。

? 探井工程比探槽难度大,应尽量少布置,一般沿岩层走向布置,配合探槽和地质填图使用。

3.探巷(硐)

? 为了揭露煤系,了解煤层厚度和结构,确定煤层风氧化带的深度,并在风氧化带下采集煤样,直接从地面挖掘的井硐,称为探巷(硐)。

? 探巷根据需要可垂直或平行煤层走向掘进,可为立井、斜井、平巷或石门。

当用探掘工程达不到上述目的时,需采用钻探工程。钻探工程是通过钻探机械向地下钻进直径小而深度大的圆孔,并从孔内取得岩、煤芯地质资料,获得全钻孔岩性柱状, 从而揭露掩盖地区和深部的整个煤系地层,取得地层、岩性、矿产、构造及水文地质等多方面资料。钻探是详查和精查勘探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根据地质目的的不同,钻孔分为探煤孔、构造孔、水文孔、水源孔、取样孔、井筒检查孔、验证孔等。

8.1.4 钻探工程

? 使用专门的机械传动钻杆和钻头,从地面向地下钻直径小而深的圆孔的方法,称为钻孔。

? 一般在煤田勘探中采用的钻机有300m、500m、650m及1000m等规格。

? 钻探过程中一边钻进,一边选择层位提取岩心,对岩心进行测量和描述,获得地质信息,然后绘制原始钻孔柱状图。

? 钻孔到达目标深度并提取岩心后,按规定必须对钻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最后对钻孔进行封闭,以免给以后煤矿生产带来突水等隐患。

8.1.5 巷探工程

? 运用矿井中的巷道来探测地质现象,称之为巷探。

? 它是矿井地质工作中常用的勘探技术手段。通常一般无钻探条件,或钻探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生产又需要时,采用巷探。

? 巷探工程有专门布置的巷道,如下图所示,专门延长运输巷和布置几个短探巷,其目的就是为了探测F16断层的位置,以便顺断煤交线布置切眼;也有采用一巷多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每隔一定距离布置阶段石门,这些石门的挖掘既提前获得了所需的地质资料,又是以后生产上必需的巷道。

? 巷探工程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测地质现象、量取地质数据、采集样品,而且可以“一巷多用”。施工专门的探巷,一般都采取小断面简易支护的方式,以减少费用。

8.1.6 地球物理勘探

?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利用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波传播速度、放射性等)的岩层和矿床所产生的地球物理场异常,来寻找煤矿床、圈定含煤地层、推断地质构造及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

8.1.6.1 煤炭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1.重力勘探

? 重力勘探是以地壳中岩石与煤层之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分析重力场的变化规律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煤炭资源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 重力勘探的使用条件:首先,被探测的岩体与周围岩体之间应有明显的密度差异,最好差值在0.2~0.3g/cm3以上,含煤地层与上覆地层、基底岩层或结晶基底之间应有这样的密度差异;其次,要求密度分界面的倾角大于50o,埋藏深度小于3000m,上覆松散沉积物比较均匀,而且地形平坦等。

? 重力勘探的主要成果是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重力勘探主要用于识别盆地、圈定盆地边界、进行构造分区和研究基岩起伏变化;也可用于确定煤田的边界、含煤沉积的厚度和基底起伏情况等。

2.磁法勘探

? 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岩石与煤层之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磁场的变化特征,查明研究对象地质特征和性质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 磁法勘探要求含煤地层与其上覆及下伏地层有明显的磁性差异,同一地层的磁性相对稳定,岩层倾角越大越好。通常含煤地层与其上覆、下伏岩层在磁性上差别不大,因此在煤炭地质勘查中,磁法主要用来区分含煤地层和基底古老变质岩系,了解结晶基底的起伏情况,或用来圈定侵入含煤地层中的火成岩和高磁性的火成岩盖层,也可用于确定煤层燃烧带。

3.电法勘探

? 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或矿石电学性质(如导电性、介电性和极化性、导磁性等)的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 按照电磁场的时间特征,可把电法勘探分为直流电法勘探、交流电法勘探和瞬变或脉冲电法勘探3类。

? 直流电法勘探是通过研究与地质体有关的直流电场分布特征来达到勘探的目的。

? 直流电法勘探利用的场源有人工场源和天然场源2种。人工场源的直流电法勘探,包括电阻率剖面法、电阻率测深法、充电法、直流激发极化法等;天然场源的直流电法勘探,有自然电场法等。直流电法是勘探测量的物理参数有视电阻率或视极化率。

4.地震勘探

?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学的方法研究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如波的速度、波的衰减和波的形状,以及在界面的反射、折射等,来研究地下地质体的岩性、埋深、构造形态等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 地震勘探中的人工震源有2种,一种是炸药震源,一种是非炸药震源(如机械震源、气爆震源、电能震源等)。在陆地表面进行地震勘探时,主要使用炸药震源和机械震源。

? 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煤炭等地下矿产资源的主要勘探技术之一。

? 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

?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钻孔中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通称。

? 根据所利用的岩石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测井、放射性测井、磁测井、声波测井、热测井和重力测井等;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合理地选用综合测井方法,可以详细研究地质剖面、探测有用矿产。

?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1:200比例尺的测井曲线作岩层定性和深度解释,1:50比例尺的测井曲线作定厚和煤层结构解释,从而达到查明岩性、厚度、深度、煤层、煤质及含水层深度和厚度等。若钻探打丢、打薄煤层时,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就更为重要。

? 煤矿测井主要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见表。

-------------煤田地质勘探阶段(普查(找煤、普查)、详查、勘探(精查))的划分;

8.2.1 煤炭地质勘查阶段

? 煤炭地质勘查阶段又称煤炭地质勘查程序。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对煤田从大范围的概略了解到小面积的详细研究的过程。

? 煤炭地质勘查的程序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各勘查阶段必须完成其相应的勘查任务,必须对各种地质因素的了解、研究、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必须提交相应的地质报告。勘探地质报告是矿井建设可行性评价和矿井初步设计的依据。勘探阶段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比例。

? 程序:首先对整个煤田进行比例尺为1:5万的普查勘探;普查后将煤田划分为若干矿区;然后对各矿区进行1:1万的矿区详查;再将矿区划分为若干井田;对各井田进行1:5000的精查。

主要任务

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预查的结果,要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预查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时,一般应继续进行普查;预查未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或未发现煤炭资源,都要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总结

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资源赋存的地区进行。普查的任务是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的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凡需要划分井田和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应进行详查

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提供地质资料。勘探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勘探

地质勘探局范文

地质勘探局范文第1篇地质勘查设计是勘查工作可行性的依据,是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规程规范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监督、监理、报告评审的依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