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精选8篇)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第1篇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控能力的构建与培养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已成为一种自觉追求。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控”基础之上的,只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才能充分的体现自我,实现自我。本文从三个方面试谈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如何构建与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 规范化; 自主学习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已成为一种自觉追求。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控”基础之上的,只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才能充分的体现自我,实现自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如何构建与培养的呢,笔者试谈几点浅见。

一、体育学习自控能力的构建

1.注意自控。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种能力就是学生控制自己不分心,认真听教师讲解,专心看示范,专心致志地投入练习,对与上课无关的事物或有妨碍的活动中加以抑制。

2.情感自控。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大,他们的情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爱冲动,波动大。这种能力就是要自己学会冷静地控制自己的不良心境,理智地驾御自己的情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3.意志自控。意志是人的一种品质,它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完成体育学习的任务。

4.负荷自控。必要的、适宜的运动负荷是达成体育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运动负荷不足或过量,都无助于体能的发展和技能的掌握,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种能力培养应该贯穿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

5.行为自控。学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包括发动、坚持、完成一种学习行为或制止自己已经产生的一种行为。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要控制自己的违纪行为,更要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自控能力尤其表现在面对世界诱惑与困难时的自我监督水平。

6.身体练习自控。身体练习的目的就是学生根据该动作的要领形成动作表象,经过实践最终形成正确的肌肉运动感觉。这种能力提高学生对动作的判断与控制,形成优良的运动知觉和空间知觉,避免不正确的肌肉反应出现,增强动作技术的精确程度。

二、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体育学习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虽然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对此无力相助。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创设条件、培养、引导学生由受外因影响为主的被动控制变为受自身学习目标和意志影响的自我控制。

1.转变观念,培养主体精神。传统的体育教学受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影响,强调教学组织的严密性,由教师指挥、控制一切。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控制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生动活波的学习,使其自觉地控制自己的问题行为与不良心理。

2.丰富内容,强化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学生在长期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体育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没有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参与和调节,学生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要利用电教手段、体育竞赛、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广泛地宣传体育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及其锻炼价值,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3.优化教材,激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求知欲望。故而教师可根据气候条件和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巧妙的安排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积极的投入学习。

4.改革教法,培养体育兴趣。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没有这种兴趣就不会对体育学习产生长久的依恋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与场地器材的情况,改变组织教法,采用丰富多彩、新奇多变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而不疲。

5.严字当头,增强受挫能力。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难度较高的动作、有一定危险的练习、恶劣的天气变化等,这种“逆境”往往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和运动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辅以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主动摆脱消极的情绪,排除干扰,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不懈地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努力,使学生真正悟出体育学习中苦与乐的辨证关系。

6.动态评价,提高自我认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不要轻易地作出绝对的终结评价,而要在肯定其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前提下,对其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动态的多元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这是学生自我控制的理性动力源泉。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极强,而忍耐挫折的阈值极低,教师不应粗暴地否定学生的学习,更不能体罚学生,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建议

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原则和方法,为自主性学习提供一种理论支持。

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接受现代教学理念,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加大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之,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对于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收稿日期:2014-04-09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第2篇

内容导读:

【摘要】 本文以三个方面浅谈了中学体育教学,即体育教学中的表扬与批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表扬与批评 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

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

1.体育教学中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也是对学生所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给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采取相应的表扬与批评,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助于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师生联系,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注意表扬与批评运用的艺术性、合理性。一是表扬面要宽、批评面宜窄。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以表扬为主,既要表扬体育委员等积极分子,也要特别注意那些“差生”中的闪光点,尽可能缩小批评面,更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对全组乃至全班进行批评,否则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二是表扬宜明,批评宜暗。教学中发现了值得表扬的人和事,教师可以直接指名道姓,根据事情的缘由进行当众表扬。而批评则不然,应尽可能避开当众批评,尤其是对某些性格内向型的学生更不可轻易地点名批评。否则,既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最好用婉转的口气和暗示的策略教学论文来提醒,或者使用不点名的批评方式,通过较隐蔽教育手段,使学生自觉改正缺点,即使非点名不可的批评也要注意方式策略教学论文,切忌挖苦学生。

2.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进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一些教师有时有着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策略教学论文和手段要与社会的进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

2.1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进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进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理由,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策略教学论文、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

2.2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进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进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以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二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参与意识,进展其个性。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进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3.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我们现在走到一些中小学却看一看就会发现,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按成人的目光把一项完整的运动分成若干个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实践紧紧地盯在运动技术的细节的传授上,“用技术教技术”和“为技术教技术”,一叶障目,舍本求末。教学很少以多种价值上整体关注教材,以多种角度去整体探讨运动教材。另一方面,把提高学生生理机能指标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把体育教学看成是发达肌体、增强体质和培养学生运动技术的工具,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为教“教材”而教,讲究授业、解惑,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目的。目标指向有着单一化的偏误,缺乏“变通性”和“直觉性”,课堂教学程序化、方式化,学生在教师的统一调度下进行教学活动,教与学的双方围绕窄小的机械分割了的技术苦苦追寻。教学活动统的太死,学生成了承接教材的奴隶。教学活动难有创意,缺乏活力。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第3篇

该文的研究对象是滨州市普通中学,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给该文提供理论借鉴,针对研究对象设计问卷调查,抽取样本进行分析进而阐述现状,最后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2结果与分析

2.1学校领导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知情况

在学校中领导是学校的领导和教育者,他决定学校的教育走向,在教学改革中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光凭教师一味的执行也是失败的,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知程度,将体现领导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度,通过在滨州市调查走访得出:各类中学的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持有肯定的态度,他们都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体育的改革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但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很了解的学校领导却是寥寥无几只达到了6.7%,而有20%了解,40%不怎么了解,33.3%不了解。

这表明学校领导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重视度不高, 没有充分认识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提高体育课质量所带来的益处。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主要是重视文化课教学,唯分数至上从而忽视了体育教学,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保证学生健康体魄的根本,是各科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有充分的精力和体力去学习。

2.2体育教师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知情况

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者,教师对新课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是新课标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说明教师对体育新课标的掌握程度和认知程度对体育新课标的实施至关重要。通过调查,有80%的教师对新课改比较熟悉,说明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对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持有肯定的态度。但是,也有20%的体育教师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太熟悉或不熟悉,这体现了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盲目性和学校的不重视。

2.3中学生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知情况

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后的认知情况能反映出学校的具体执行情况,一方面反映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及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中学生对现行体育课的理解程度。因此,它最能说明体育课改革成效。通过调查, 滨州市中学学生只有43.1%的学生对新课改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由于课程比较紧、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兴趣去了解什么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大部分的学生只是知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个新词,却无法深刻了解到其中的内涵。说明滨州市各中学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执行力度较差,在学生中间普及不到位,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生之间还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

2.4中学生家长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知情况

通过利用中学召开家长的机会,走访学生家长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知晓情况,学生家长几乎都不知道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他们的意识里体育课就是学生放松的课程。学生家长及社会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山东是一个教育大省,历来就比较重视文化科目,唯分数至上。山东的人口庞大决定了山东的学生要付出别人几倍的精力才能挤进大学的校门。因此学生家长看重的只有分数。像体育这种与高考没有多大关系的科目,只有21.2%的家长支持孩子去学习, 45.5%的学生家长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的,然而有33.3%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课程就是浪费时间的科目,不应该开设。

3滨州市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存在的不足

3.1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足

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滨州市中学体育课程的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学校都已经开设有体育课,但是其开设的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83.3%的班级都开设了体育课,只有16.7%的班级没有开设体育课。从每周的开课次数来看,86.7%的班级是每周2个学时,13.3%的班级每周只有1个学时。表明滨州市中学基本能够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初级中学每周2~3个学时的要求。但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的7~9年级每个周3个学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7]。根据了解,滨州市中学以前就存在许多学校初三、高三不开设体育课,虽说现在按照要求象征性的开设了体育课,却存在严重的占课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管理者以及学校对体育课的不重视。

3.2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在体育改革新理念下,我们的体育教师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目前,滨州中学35岁以下的年轻体育教师比例为30%;36~45岁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师占多数达到54%,体育教师存在年龄偏大, 年龄偏大的老师原先“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3],对新课改的教学观念转变将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也影响到新课标实施的效果[4]。滨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结构基本符合教师法的学历要求。教师学历中本科占62%,专科占30%,而硕士生却只占到8%,高学历人才偏少,将影响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发展,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必将受到影响。课时方面,有34%的教师每周上11~14节课,48%的教师每周上15~18节课,18%的教师每周上19节以上。因此,如果再加上 “阳光体育”的工作,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通过走访还发现滨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待遇还是不容乐观,加上工作量比较大,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

3.3中学生对新课标学习存在的不足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原来的“放羊式”、“三段式”相比45.5%的学生积极性提高,感觉到了体育学习的乐趣,满足了自身的兴趣。但是仍然有12.5%的学生感觉在新课改下上课失去了激情。据调查统计,学生掌握3项以上的技能的比例仅仅占13.4%,掌握1~2项技能的学生比例为52.1%, 而没有掌握体育技能的学生比例为33.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教学和学校体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4中学场地器材的不足

体育场地器材和环境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身体锻炼的物质保障[5]。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滨州市中学的体育场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的,教师普遍反映没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来满足授课内容的需求,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没有标准的田径跑道,没有标准的篮球场地和排球场地无法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课余活动以及体育训练。没有足够的体育器材导致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根据统计,有51.2%的学生感觉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自身的学习,有22.9%的学生还不清楚自己所在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否能够满足自身的学习,只有7.4%的学生感觉能满足。有64% 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只有36%的教师认为体育场地器材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还发现一些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比较老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滨州市中学严重的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的短缺现象。导致教师无法利用器材教学,只能按照学校现有的器材上课,结果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体育场地器材问题是滨州市中学和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4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难点

4.1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认知上的难点

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当中还有1/3的人不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少部分体育教师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不太了解,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教育指导思想模糊,目标不明确,学校积极性不够,结果有些学校课时安排得不到保证、教学内容安排随意性强,有一半的学生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了解。因此,认识上的不到位是当前滨州市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难点之一。

4.2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师资所需的难点

学校的师资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学校缺少体育教师、存在老龄教师,男多女少,高学历人才少,以致造成体育教师课程多、压力大使学校依然存在“放羊式”教学现象[8]。此外,教师的福利待遇较低,削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积极性不高是当前滨州市中学实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难点之二。

4.3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场地器材上的难点

滨州市中学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有一半的体育老师和学生认为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当地政府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财政投入不够,无法满足教师的正常教学和阻碍了学生的运动兴趣选择,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是导致滨州市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难点之三。

5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对策

5.1发挥学校领导的主导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实施多年,但是在我国一些农村或者边远地区,效果却不是很明显[9]。加大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宣传力度,提高校领导对实施标准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使校方领导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之本, 按标准实施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使学生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能够挖掘学生的特长潜质,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走出唯学习文化课才能成才的怪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5.2加大对场地器材设备的财政投入

体育场地器材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财政支持,建设规范的体育场地, 如篮球场、排球场等,增添基本的授课器材,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

5.3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培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学校多鼓励教师参加一些省级、国家级的培训,多发表一些学术论文,来充实自己,掌握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 多招一些高学历,教学能力强、头脑灵活的年轻教师。另外,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4相关的教育部门对学校加强监督管理

大部分的学校在临近考试时存在严重的占课、挤课现象,使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有关部门应该定时检查、抽查、走访等办法对学校进行监督管理,切实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顺利进行。

摘要: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通过对滨州市沾化一中、邹平实验中学、惠民一中等中学的有关领导、一线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围绕滨州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研究表明:指导思想模糊、学校积极性不够、经费投入欠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体育场地器材短缺等是滨州市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难点。最后,根据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第4篇

一、中学体育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中学体育课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体育教学侧重于练习和方法讲授

当前的体育教学是体育老师讲述理论、技巧和方法,老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模式。这种单向度的教学模式中,侧重学生的反复练习和演练。作为体育教师,通常是将学期课程计划设置为若干教学板块,分别围绕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和演练。在每节课的开始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热身,然后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述和示范,之后便进行反复的联系和实践。围绕每个体育项目安排几个课时后紧接着进入下一个体育项目,依此类推,循环往复。从而完成一学期的体育教学任务。对学生而言,体育课能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巧,但由于课程设置的紧凑和客观硬件环境的限制,深入的学习和演练的开展较为困难。

(二) 体育教学条件取决于学校软硬件设置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活动设施是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需要保证充分的学校硬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场地有限,常常造成不同班级在同一场地上体育课的现状,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充分开展。体育器材较少,使教学示范和练习受到了限制。活动设施的单一和不足,使举行大规模的体育比赛受到现状,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此外,学校的软件设置也是制约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体育课的支持与否都成为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部分地区和学校由于对体育教学缺乏充分认识,认为体育课不是主课,因此造成体育教学中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不足,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 体育教学侧重通识教育

体育教学侧重通识教育,即体育教学以大多数学生的基本需求为主,主要讲授基本的体育技能和方法,而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教育难以充分开展。结合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现状,体育课对于经受激烈竞争和学业压力的中学生而言,体育课往往成为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的“放松课”。除了少量的体育特产生外,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体育成绩由于未列入高考成绩的考核当中,未能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因此,目前体育课的教学侧重通识教育,即给大多数学生教授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不断强化练习,达到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增强体魄,塑造意志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难点

结合前文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侧重理论讲述和方法演练,教学内容侧重多数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学条件主要取决于学校的软硬件环境,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学校的支持和重视。体育课教学较强的实践性特点,体育课在当前升学教育中的尴尬地位使当前的体育教学设计面临一些难点,具体体现在:

(一)重实际演练轻理论学习,体育理论学习不足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部分老师和学生观念认为体育课侧重于运动和练习,而对体育理论的学习意识较为单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理论的讲述较少,从而使学生对体育理论学习缺乏。在体育教学设计中,缺乏教学团队对体育理论教材的深入研究和讨论。体育理论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体育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前提,理论学习和研讨的缺乏使当前的体育教学设计偏向于实践练习和演练,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较为单一,不利于体育理论和精神的传承。

(二)教学模式单一,差异化教学开展较难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体育教师的教学侧重讲述基本的体育技能和示范。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未充分展开,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体育基础,差异化的教学模式,特色的教学模式未充分进行。从而使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创新开展较难。

(三)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面临制约

在当前的高中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成绩并未计入高考成绩。体育课因此成为繁重学业压力下的一门“副课”,课程成绩的高低与否并不影响学生升学教育。体育课程的角色和地位“尴尬”造成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制约着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支持和重视,造成体育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开展受到制约。从而使体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和有效提升面临局限。

三、体育教学设计的技巧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体育课教学设计需要深入研究,明确问题,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实施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体育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育教学设计的技巧如下:

一是加强体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团队备课和理论研讨机制。体育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的变化发展,需要体育课教师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开展体育教学,加强体育理论的研究,一方面要开展对体育教材的研讨,尝试将先进的体育理论和方法讲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尝试团队备课机制,通过团队备课,开展“头脑风暴”,完善教学防范,促进合作教学,提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二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安排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运动机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考虑个体差异,鼓励多元并存,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帮助。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有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考虑其个体差异性,给予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浅谈与中学生谈话沟通技巧 第5篇

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一个班主任,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怎样才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工作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谈话。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并非每次谈话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实践表明,有的谈话收效甚微,学生听了入耳不入心,甚至适得其反,拉开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而有的谈话则效果显著,就象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原因何在?谈话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下面就如何提高与学生谈话的效果谈谈本人的看法,与各位共勉。

一、谈话前要有准备

找学生谈话,不能心血来潮,毫无准备。要确实谈话的对象,要真正了解谈话对象。“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谈话前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有些比较傲慢的学生。他们大多自由散慢,对教师的劝导也往往拒不接受,或者言听心违;而口辨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大多思维敏捷,聪明灵活,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又喜欢钻牛角尖,犯了错误设法狡辩,为自己开脱;而胆怯、顾虑较多的学生,他们往往不善言辞,胆小怕事,或对老师存有戒心。只要找他们谈话,他们要么满脸通红、紧低着头,一句话都不说;要么就流泪,以哭来掩盖一切,他们的内心世界不容被人了解。

总之,班主任在找学生谈话前,应全面了解学生,有准备地谈,才能临阵不乱。

二、把握好谈话时机,选择好谈话场合,运用好谈话方式,也就是使(时机+场合+方式)达到最优化。

捕捉谈话时机,地点、场合的选择对个别谈话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工作安排情况及学生思想状况与情绪表现。如学生情绪不稳,容易激动发火,此时不宜谈话。如学习太忙,学生也会心不在焉。一般而言,应选择比较清静,不受外来干扰的场所,应尽量避开人多的场合,应选择学生感到亲切、自在的地方。下列是我总结的一些经验,在此与同行切磋。

(1)考试前后的谈话很重要。可以说,考试前后是学生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例如考前紧张或无助,考中粗心大意,考后过于放松或者丧失信心等,而且通过考试可以发现很多存在问题,例如卷面不整洁影响了分数,偏科现象,没掌握答题技巧等,这时有必要采取个别或集体谈话的方式进行引导。如期中考试前我分别和一些自信不足的学生谈话给他们打气,考试后及时给进步的学生表扬,给退步的学生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下次争取进步„„(2)突发事件的谈话要及时,即要“热处理”。尽管突发事件有其偶然性,但是却可以“一粒沙里看世界”,它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如果不及时引导,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应该将某些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3)某些事件宜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压后再谈。这里的“冷”有两层意思,一是对自己而言的,有时面对一些事情,特别是自己比较痛恨的一些现象或屡教不改的学生再次犯错,情绪容易激动,这样往往导致感性战胜理智,这时先用“冷处理”方法,能够避免谈 1

话过程中感情用事的情况发生。二是对学生而言的,他们激动的心情,短时是不会平静的。如当两位发生纠纷的学生走到你的面前,互相告状时,你千万别发火,对他们大声的呵斥,只能加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隔阂,如果马上了解情况,学生只会你一言我一语地发生争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会清醒地认识错误。这时候采用冷却法,先让他们的心情平静来,然后再谈话。

(4)针对性较强的个别谈话的场合要灵活化。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在办公室与他们谈话是比较正常的,但对有恐惧心理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每次都要在办公室里作“正规”严肃的谈话,也可以在小路上、校园里作随便的交谈,以减轻他的紧张情绪;对于那些比较顽皮的学生,也不要一有什么过失,就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里来训一顿。因为来多了,他也就无所谓了,他对办公室里严肃、认真的气氛产生了“对抗”心理。凭你怎么“苦口婆心”,他总是“金口难开”,遇到这类学生,教师不妨在课外活动场地和他一起“玩”,玩得差不多了,再和他谈。有时在课外场地比在办公室里严肃、认真地“批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5)采用笔谈方式,如通过周记、评语、书信等。笔谈是一种理性的谈话方式,也是一对一的直接交流方式,避免了冲动、感情用事的弊端。文字的感染力量是巨大的,学生不但会从中受到其实启示,还会由衷地敬佩你,感谢你。有一次,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个平常字迹工整的学生,做作业忽然潦草起来了,我就下了这样一个评语:是有心事吗,字体好像变了?最后这位同学看到这个评语后,回敬了一句:“感谢您,您的关心使我的伤心变成了信心。”

(6)用网聊的方式,如通过qq、电子邮件等网络形式与学生对话。喜欢上网是这个阶段学生比较普遍具有的一个特点,他们喜欢那种没有过多约束的空间,敢于说真话,因此这时的对话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网上,就算平常在你面前说话不多的、内向的学生也是滔滔不绝、可爱之处可圈可点,例如我通过qq在和我们班一个平时很文静的表现并不突出的女生聊的时候,她竟然提出了很多关于班级建设的有见地的意见,我及时地表扬了她对班集体的关心;此外,这种方式也是你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这让你及时发现各种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因为有些学生的心事不会直接对老师讲,而会对好朋友讲。

(7)家访形式谈话。这是比较传统的谈话方式,因为家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是安全、舒适、温暖的,他是主人,而老师是客人,在这种环境下的聊天显得更随意,更深入,说理也更容易接受,而且老师的亲自到访使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这样无形中增强了谈话的效果,家访过程中适宜家长、学生、老师三方一起谈,非特别情况下不宜支开学生,这样会令他产生对老师的不信任感。

(8)通过电话访谈方式,因为并非面对面,而是通过声音来交流,学生会少了一种约束,氛围相对而言比较轻松,老师可以先和学生拉拉家常,聊下其他话题,这种非专题式的谈话可以为针对性的谈话做良好的铺垫,而通过电话与家长的联系也让老师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9)充分利用平时各种时间和场合和学生交谈,增进师生的交流和感情。例如做课间操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放学后时间,一句平常的问候,一句轻微的鼓励,一声小小的赞扬,都可能令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与关切,师生情在这过程中日益增长。(10)做好分层次谈话。正如黑白对比分明一样,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老师首先认识的也往往是这两类学生,因此,中等生是最容易受到忽视的,所以应当做好各个层次的谈话,例如中段考过后,可以分别召开成绩分别属于上、中上、中等、中下、下层次的学生的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谈话,让他们知道老师在乎每一个学生。

三、要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表情和肢体语言要得当。

谈话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还要有广博的学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谈话的技巧,这样,与学生谈话时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1.某些情况下,可以营造宽松、愉快的气氛,话语尽量做到幽默有趣,由浅入深。例举一

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起,可有的学生还在谈笑风生,有的则静观窗外,还有的伏案而睡,一派无精打采的状态。这时候作为教师的你,见状该如何处理?

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咳嗽了一声,略带笑意地对大家说:“如果那几位聊天的同学也能像观看窗外景色的同学那样安静的话,我看就不会影响这几位睡觉的同学了,你们说是吗?” 老师幽默的话语,真可谓“一石三鸟”,全班同学在一阵笑声后安静了下来。可见,有时愉快的氛围比板起脸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谈话先不要先奔主题,一般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先作一两分钟友好的谈话,待愉快的气氛形成然后再切入正题。

2.谈话要掌握评论分寸,克制自己,避免冲动。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谈话之前,班主任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听取学生谈话,先不要发表会损伤学生自尊心的评语。否则,一时冲动发脾气,往往会在客观上阻止谈话继续,学生甚至会证明自己是无错的辩护。当学生将过错行为完全真实讲出后,班主任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过错行为的诚实学生,这是我们的契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工作要遵守一定教育原则。话语要注意分寸,批评不可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弄得对方垂头丧气,表扬也应适可而止,做到刚柔相济。

3.语调适度,谈话时要随着情绪和气氛变化,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以更好地传递思想感情,增强表达效果。那些优秀的播音员,能吸引成千上万青少年听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采用了柔和的声调,对着话筒娓娓而谈,结果激起了青少年的共鸣。我也借鉴着尝试过,放低了声调和学生交谈,学生更愿意说心里话。

4、谈话目光要正视,启发学生讲真情实话。

谈话时要正视对方,信任对方。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相互信任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达到交际成效的一种重要条件。当班主任获得学生信任后,学生对班主任的反感就会被克服,学生会把班主任看成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只有达到这种信任平衡,才能使师生心心相映,无话不谈。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倾听你的谈话,在尊重你,尽量使学生意识到,你对全面的真实的信息感兴趣,而不喜欢弄虚作假;你对工作负责,对班级全体学生发展负责,学生若能反映真实情况,你就成功了一半。

四、要遵循谈话的原则

找学生谈话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需要遵循学生思想活动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平等原则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顾虑与拘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万万不能以“你一定要„„”、“你要再„„”这样的话来要求学生。彼此之间应该尽量商量着来,目的在于使双方都觉得谈话很有必要,也很有收获。一般可以说“如果你们能这样做,那该多好啊”、“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等话语,这样学生更乐意接受。

(二)真诚原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以情感人。惟有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心灵上引起共鸣,学生才能敝。若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被愚弄的愤怒,就会引起师生间的树立情绪,影响谈话效果。开心扉,将内心坦露无遗。在谈话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带有厌恶的情绪,甚至皱一皱眉,有一点走神,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

(三)尊重原则

找学生谈话时,要态度和蔼,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要倾听对方的诉说,让对方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尽情地倾述出来;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不要高声训斥,挖苦讽剌,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乐意讲真心话。

(四)差异原则

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不可千人一面。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表现情况,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同学是直性子,性情豪爽,谈话就要开门见山。有的同学自尊心较强,谈话要就应含蓄一些,旁敲侧击,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对方接受不了。在这方面《论语》中记载着孔子的一个极好的范例: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单词教学技巧 第6篇

作者:刘长清 专业:英语教育 单位:灵武市回民中学 联系电话:***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单词教学技巧

英语教学中,单词的教学是一个关键。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初中毕业生要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既要以科学的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又要讲究学习方法与技巧。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难度很大,究其根由,除了无语言环境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英语有一种憎厌和惧怕感。通过几年农村英语的教学发现:七年级是“莫名我就爱上你”,八年级是“就在半梦半醒之间”,九年级就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七年级时因为是新学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英语他们其实是很感兴趣的,也很愿意学好英语。但是学生第一道门槛--单词关没有跨过,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机械重复,学生不活跃,没精打采,老师口干舌燥,马马虎虎完成任务。“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动脑筋想办法,真诚地对待每一课、每个单词,认真研究教学方法,采用一些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起来,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学习方法。

我们现在的教学犹如带领孩子们走过一条未知的道路。《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刚学英语时的确是充满

好奇,兴趣浓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增加,学生渐渐失去了刚开始的那股新鲜劲和热情,学习兴趣开始淡薄。特别是在九年级出现了大量需要记忆的单词之后,学生们更是觉得枯燥乏味。由于学生天性好动,遗忘性大,思维能力有限,加之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记住一个单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好不容易记住了一个单词,可到用时又忘了。如此反复,必然大大影响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记单词成为令他们头痛的一件事,就不愿意再花费过多的精力在单词的记忆上。但作为语言学习,单词是基础,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汇。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艺术,创设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运用多种形式呈现单词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中除了语言环境以外,十分重要的就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辅助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这些形象化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把英语与实物直接进行联系,便于他们理解词义,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教师根据需要,以不同形式释义单词,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可以为单词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下面介绍几种单词的释义方法: 1.用实物。

展示实物能使学生一目了然。教师无需提示,直接用英语表达就可以了。例如在教以下这些单词时,就可以用实物展示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实物的感官刺激和教师的朗读,很好地掌握其含义。flashcard ,tie, comma, newsletter, gum, comic,license, earring, candy apple banana...2.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教学。对某些单词,教师可从学生学过的词开始,然后引出其近义词或反义词,学生很快就能懂得新词的含义。如教学以下单词时。slowly--fast/quickly easy—difficult/hard be terrified of—be afraid to/of opportunity—chance not„ any more—no longer reply/response—answer vocabulary—word 3.直接解释。

对某些虚词或抽象概念的词,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解释其意思及含义。学生会更清楚明白。如:specific pronunciation realize impress influence psychologist patient exactly concentrate等单词的教学。

4、画图画即简笔画法。

画图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在教学单词时,教师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或是在课堂上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作画。方式可灵活多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以下单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画或简笔画进行释义,学生会兴趣高涨,学得即快又好。soldier airplane insect candy listener shelf downstairs wind footstep monkey等。5.生活实践法。

利用生活、学习、工作、运动等具体情景和场合中释义单词。譬如park party,design,pimple parking等。6.用肢体语言释义。

在人类交往的过程中,肢体语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肢体语言呈现法通过动作、表情、声音等呈现单词、表达单词的意思,学生开始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单词读音学习单词,进而可以自由发挥动作,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表达

单词的意思。如在教学这些单词时,就可以用肢体语言。Eat drink play soccer run chew dance sing race swim break off go to sleep sleepy finger lift escape interview drop refuse deep press circle pierce 对学英语教学来说,体态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很容易把动作和单词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我们在运用肢体语言时,要多花心思,力求做到恰到好处。太拘谨表达不出意思,太过夸张则会弄巧成拙,这都达不到教学的效果。总的来说,肢体语言呈现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英语教学当中,只要多加斟酌,我们就会体会到这是个很有趣并且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7.数字法。

ten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 half quarter one first once two second twice等.8.词典法。

对于有些单词教师没必要费尽心思解释,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词典来了解它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如在以下几句话中,就可让学生自己来通过查词典理解order的词义。China Eastern plane was ordered to return to Shanghai.The Internet will be used to order food.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the order you hear them.二.传授学生巧记单词的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知识的方法。既然学生们普遍觉得背诵记忆单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那么教师必须加以适当地引导 当学生明白单词的含义后,还应让学生记忆单词,积极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而有些学生习惯于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挨个背诵单词,往往是花大量的时间记忆,短时间

就忘得一干二净,而且这种记忆方法烦琐而无聊,长期下去,很容易形成厌学、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灵活记忆单词的方法。

1、拼读法。

即根据单词读音记忆单词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音节读、写单词。如单词documentary,其构成字母有11个之多,若按学生常用的背字母的方法机械记忆,困难较大。因此,我在单词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单词分成单个音节进行记忆,即do—cu—men—tary,学生既能很快地读出单词,又快速记住其写法,且不易遗忘。另外一定要给学生教音标,尤其是元音,让学生一定要认识,并且会利用它们来认读单词,这样教师教起来会很轻松的。学生根据单词的发音记单词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类法。

通常学习者可因人而异,将单词进行分类记忆。如可将新目标英语中已学单词分成:家庭成员(Family members),水果类(Fruits),蔬菜类(Vegetables),运动项目(Sports),文化用品(Learning Tools),家具(Funiture)颜色(color)等。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3、对应法。

如当记忆father(父亲)一词时,可联想到与其对应的mother(母亲)一词,这样可同时记住两个词,提高记忆效率。如:teacher(教师)—student(学生)uncle(叔父)—aunt(叔母)wife(妻子)—husband(丈夫)on(在„上)—under(在„下)big(大)—small(小)long(长)—short(短)

4、注意联系,以旧带新

学生学习的单词有了一定的量后,在教学新单词时,我们要注意新单词与学生已学过的单词的联系,作出及时的归纳总结工作,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我要教学生bracket这个单词,由于之前学过jacket,racket,因而不用5秒钟就记住了。相似的单词有很多,如boy-toy,there-where,tall-ball等。还有的单词可以变换词尾进行学习,如cap-cat,sit-six。另外一些单词,可以加一个字母成为一个新词,如ear-hear,son-soon,bus-busy。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归纳总结,课堂上才可以高效地教学。5.分音节记较长的单词

作为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扫清障碍,化难为易,使其尝到“垫一垫脚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就感。有些英语单词虽然较长,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单词内在的结构,创设具体、直观的情境,使学生对单词能一目了然。例如,记watermelon这个单词,就可以这样分water-melon;记butterfly这个词,就可以分为butter-fly;记weekend这个词,就可以分为week-end。

6.归纳记忆与联想记忆相结合。

⑴归纳记忆是把在构词、拼法、发音等方面有规律可循的单词归纳起来记忆。①同根词act-acting-action-active-actively-activity-actor-actress;②按照拼法归纳,如all-ball-call-fall-hall-wall-small;day,say,play,away,today,may,pay,lay,gray等;③按发音归纳,如eat,meat,read,teacher,seat等。

⑵联想记忆是把在用法、词义或搭配等方面有联系的单词联想在一起记忆。如动名词和不定式均可用作动词宾语,但下面动词之后,只能接动名词;mind,suggest,enjoy,finish,practice,excuse等,而wash,want,expect,pretend,decide,learn等只能接不定式;like,love,hate,begin,start等的后面可接动名词也可接不定式,记住其中的一个就会联想到其它几个

7.构词法.①名词+y构成形容词,如wind(n)+y→windy(adj);②动词+er构成名词,如teach(v)+er→teacher(n);③形容词+ly构成副词,如slow(adj)+ly→slowly(adv);④在词上加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如write→rewrite,easy→uneasy;⑤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成一个词,如black+board→blackboard,ten+year+old→ten-year-old。8.造句法。

让学生用所学单词造句,以次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单词教学设计面向全体、灵活开放、活动多样、体验参与,把学生从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单词策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学习整体语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效的单词教学尤如语言学习金字塔的第一层,地基夯实了,万丈高楼还担心吗?

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一种工具,它的功能在于进行社会交际。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刻苦,基本知识掌握得好,但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不足,只能循规蹈矩,按照老师讲授的回答问题,很少有个性发挥的余地。长此下去,学生的创造冲动逐渐消失,甚至像初进大观园的林黛玉,“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英语单词教学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其实方法还有很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我们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攻克英语单词学习中的难关,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第7篇

教学设计的技巧与案例分析----王双

一、好看的标准,做到“四熟”、“四活”和“三精”

“四熟”:熟《标准》、熟教材、熟动作、熟学生。熟《标准》是因为《标准》是教学的依据;

熟教材是因为要把握一堂课中教材的重点、难点,使重点突出; 熟动作是因为要给学生作示范,对培养学生的整体动作印象起直观作用; 熟学生是因为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教学中的要求要因人定量。

“四活”:是指课堂气氛活、授课方法活、学生思维活、处理手段活。

课堂气氛活是要求教师教态自然,精神要饱满,要以满腔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仪表、姿态要得体、声音洪亮、清晰,不然就不能得心应手。

授课方法活是因为一节课中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练习时间有限,要想有一好的效果,就必须仔细思考反复推敲,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

学生的思维搞活是因为动作之间的衔接、难易转化,以及学生预测期待与能力强弱有矛盾,如果对学生不诱导不启发不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思维线索,学生就会感到盲目,无所适从。

处理手段要活是因为体育课堂多以室外活动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注意力易分散,有时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情况,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处理手段,务必给学生一个明确或适当的答复。

“三精”: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主干课程设计精、教学语言讲解精。

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就能够概括全貌、勾勒轮廓、开门见山、故事开路、寥寥数语、恰到好处.就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和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主干课程设计精:是因为主干教材是课堂的核心,只有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分散或转移难点。

教学语言讲解精:是以语言的概括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特征的,一堂好的体育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师生语言上的交流,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应从“精练”入手,博中求精,才能够达到课堂互动。

二、教学设计与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标、教材、学生、教师、场地器材条件等诸多因素,选择教学内容,设置学习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最优化组织与规划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的一般特征

1、明确意图:设计意图;教学意图

2、明确规划:教学处理;教学安排

3、明确项目:教学依据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分析;作业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设计目的意义

1、为了教—明确教什么、怎样教?

2、为了教得有效——解决学习、发展问题;实现学生乐学、教师教得有味。

3、为了提升教研能力与水平—探索“为什么这么教”。

五、体育教学设计原则

1、可实现:目标定位要切合学生实际。

2、可指导:分析要简明扼要入情入理。

3、可实施:设计意图要准确鲜明。

4、可衔接:“教学依据部分的设计”与“教学过程部分的设计”要有内在联系。

5、可测量:教学过程要有效。

六、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课时教学设计:

1、教的依据;

2、教的意图;

3、教的思考;

4、教什么?

5、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教案:

1、教什么?

2、怎么教?

七、体育教学设计的格式及要素 名称应规范

1、以教学内容为名称,如“篮球”、“技巧”、“橄榄球”等;

2、以教学课题为名称,如“篮球进攻战术的探究学习”等;

3、不宜使用表述不清和过于浪漫的名称,如“一棍定天下”、“上甘岭”“太空训练营”“春播秋收”“抗战救国”等名称。教学设计的9要素:

(一)指导思想

1、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 2)虚无化。

2、技巧

1)具体化,针对性要强;

2)课程基本理念中的哪一点(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等); 3)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来阐述。

(二)学情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学情分析过于简单; 2)学情分析缺乏指导性; 3)学情分析缺乏调查。

2、技巧

1)分析学生的特征及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三)教材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没有研究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 2)没有分析本课内容的纵横联系 ;

3)没有教学内容的单元时数及本课教学内容的课次;

4)没有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单元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技巧

1)分析课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本课内容的来源、特点、功能、作用;

3)教学内容的单元时数,注明本课课次以及在单元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析本课内容与相关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 2)容易把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相混淆 ; 3)经常把整个技术的动作要领当成教学难点; 4)制定教学重点的时面面俱到。

2、技巧 1)概念的认识

体育教学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教学的难点: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2)研究的对象不同

教学的重点:针对内容而言,要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而言,要研究学生

(五)学习目标

1、存在的问题

1)目标模糊不具体,如:初步掌握„进一步掌握„; 2)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如:“五个领域目标全部都写;

3)目的与目标相混淆,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了解篮球运动对促进健康的价值”、“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4)主体不清,如:使学生„培养学生。

2、技巧

1)教学目标应包括5个要素

(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课题;(4)行为条件;(4)行为标准 2)教学目标制定的4个依据(1)依据课标的有关精神

(2)依据单元目标要求以及该课在单元中的位置(3)依据学生的实际(4)依据教材的特点 3)教学目标制定的5个要求(1)反映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2)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结果的可能性(3)应是单元目标的细化同一单元里每节课的目标要有层次感(4)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可测评

(5)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基本目标、提高目标、发展性目标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主要包括

1、课的结构;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与组织措施;

4、时间与次数;

5、设计的意图;

6、作业设计及意图说明等。

1、课的结构

开始热身部分(开始准备部分):

1、整队集合;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目标要求;

4、点名或清点人数;

5、安排见习生;

6、检查服装与佩带物;

7、安全检查安全教育;

8、集中注意激发情绪;

9、热身动作要针对性、全面性。(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学习提高部分(基本练习部分):

1、要合理安排好主要教材的学习顺序;

2、辅助练习发展身体素质;

3、合理安排好密度与运动负荷;

4、采用全班的,分组的或个人的的形式进行练习。(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恢复整理部分(结束部分):

1、放 松 ;

2、小 结 ;

3、宣布课的内容作业 ;

4、收还器材。(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2、教学内容

构思课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A、教材的先后顺序

B、教材的重点、难点、要领、要求 C、教材的辅助性或诱导性练习

D、选择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或游戏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注意:

1)用一、二、三„和1、2、3„标出 2)要写清教材名称

3)新授课要写出教材的动作要领、教学的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等 4)复习教材要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5)重点内容

①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确保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②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确保运动技术的巩固。③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技术性越强针对性越强。

④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辅助练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

3、教学方法与组织措施

构思与编写课的组织教法与学法

A、分组教学的形式和各项教材的组织形式 B、各项教材的教学步骤

C、怎样通过学生队伍的组织和调动,使得课的各个部分紧密衔接。D、学生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E、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与使用,安全措施等。F、教学比赛或游戏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等。G、明确体育骨干的任务和要求。1)教学方法

主要存在问题:A、教学方法比较单

一、陈旧;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C、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不够。主要类型: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分类 以语言为主: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以直观感受为主: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 以身体练习为主: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以比赛活动为主: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 2)体育课应如何组织实施

体育课组织的内容——课堂常规、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分组和分组教学、体育骨干的使用和培养等。①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 一项重要工作。课前、中、后常规。②队列和体操队形

运用队列和体操队形时的要求:

1、用队列和体操队形前的基本要求;

2、安排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要求;

3、调动学生队伍的基本要求 ③场地器材的布置

(七)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以上的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技术掌握的程度;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多少,最高心率×次/分左右,平均心率×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左右。

3、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

(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

(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2、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

3、安全来自于教师规范的工作程序;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

(九)场地器材

设计与构思场地器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场地的设计应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并考虑到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2、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既美观又实用。

3、为了防止教学过程中器材的遗失,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提取和收回。

4、尽可能使有限的场地器材最大限度地予以利用。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第8篇

困难一:非标准教材体育教师不知用什么教。

由于基础教育改革涉及的范围广, 运作的速度快和课程体系改革复杂是历史空前的。而教师的观念、技能尚未准备就绪。虽然经过多级培训, 但缺乏深度, 实际操作到目标实现的过程中, 缺乏可借鉴的参考。教材过于城市化、理想化, 不适合农村学生现有运动技能的水平以及兴趣特点。原有观念形成心理惯性, 学校管理制度, 场地器材等多种原因。使得一线教师不知所措, 在实际操作的实践中, 不知用什么来教, 对教什么, 怎样教更是举棋不定。有些教师由于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直接兴趣, 造成自己陷于被动。学生的兴趣是多样的, 且初中生的兴趣转移又很快, 因此, 寻找满足每一个学生兴趣的教材是很难的。因而体育课也就成了“放羊”或是“半放羊”的局面。

解决方法:一是, 体育领导部门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和督促, 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 从深层次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 冷静、清醒地处理好兴趣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重视学生兴趣的前提下, 精选教材内容, 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把重点放到组织教法的改革上来, 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与责任感的教育, 重视学生对体育需要的引导。二是, 发挥地方教研室、站、组的功能, 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研究。在肯定部颁教材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础上, 大力开发适合本地区农村中学特点的地方教材, 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三是, 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集思广益。四是, 改革课堂的组织形式, 推行男女分班合组, 或兴趣特长分组, 做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困难二:教师运动技能滞后。

体育教学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获取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运动技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的不凡身手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虽然我们教师的教学技能经过多年的教学更加娴熟。然而我们教师的运动技能还停留在老教材所需的水平上。面对兴趣多样和新项目不断涌现的今天。我们教师常拙襟见肘, 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更显得力不从心。新课程需要我们教师有多种运动技能的储备, 不仅要一专多能, 而且要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 不管我们学历如何, 知识技能的更新和发展是必然的, 因为社会发展的同时更需要教育超前发展,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师资。我们仅仅要求自己拥有“一桶水”是不够的, 而是要有“自来水”,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 “吐故纳新”, 才能始终保持拥有新鲜活水, 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解决方法:一是, 体育教师要加强个人运动技能再进修, 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利用假期到校外体育机构进行学习, 也可通过媒体工具进行学习。二是, 教研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培训, 特别是新项目推广培训。三是, 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教师定期进修制度, 强制性地进行专业进修。国外有些地方进修制度很值得我们借鉴。

困难三:场地、器材的缺乏。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场地、器材缺乏是农村中学的普遍现象, 即使有一些器材, 也是成人标准竞技类的器材, 缺乏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

解决方法:一是, 对现有场地进行合理的改造, 在新建场地时, 要有长远目标, 兼顾场地的综合使用。二是, 将现有器材变通使用, 尽可能做到一物多用, 如跳高架可作为小足球门, 羽毛球与排球球网合用等。三是, 我们可以自制一些体育器材。市场上出售的器材往往是标准化的, 地方教材, 校本教材的器材一般难以买到。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堂的延伸和继续, 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也理应引起重视。学生喜欢的往往是非教材类内容, 所需器材也需我们自制。四是, 争取学校重视, 加大投入, 逐步购置。

困难四:尚未建立合理有效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能够向教师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的同时, 评价也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它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果缺失了课程学习的评价, 从理论上说是不完整的。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方法多样化, 使得一线教师不知如何适从, 还有, 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又如何确定等,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我们教师进入“两难”的境地, 尊重了理论, 则陷入实践的困境, 适应了实践操作又无法向理论负责。

解决方法: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 提高自身理论素质, 转变原有的评价观念, 确立课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 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 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 以及相应的情感、价值观。

综上所述, 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任何一项改革没有困难是不正常的, 面对体育改革过程中的困难, 我们只有积极的实践, 才能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只有很好的解决这些困难, 才能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农村体育教学工作。

摘要:农村中学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 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由于观念、师资、教学资源、应试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 使得课堂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进展缓慢, 难以深入, 情形不容乐观, 作者从众多的问题中概括出几个方面的困难, 并粗浅地作出克服诸困难的设想。

关键词:困难,课程理念,运动技能,评价措施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精选8篇)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第1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控能力的构建与培养【摘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