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观潮特色
钱塘江观潮特色(精选13篇)
钱塘江观潮特色 第1篇
钱塘江观潮的地点一般有三个,其中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距离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
第一处: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此处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第二处:盐官镇东八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
第三处: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这里的好处是可以欣赏到“回头潮”。
钱塘江观潮特色 第2篇
钱塘江观潮最佳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钱塘江观潮地点北岸依次为大缺口、七里庙、盐官、老盐仓至下沙大桥区域、七堡、城市阳台、钱江三桥北侧、钱江一桥北侧杭州珊瑚沙九溪附近;南岸依次为十工段、八工段、六工段、四工段至萧山美女坝、下沙大桥区域。
钱塘江大潮,每个月都会有,一般农历初一初二初三,十五十六十七十八都会有,但是潮来的时间会有差别。但是钱塘江大潮特大涌潮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朔”(中国农历初一)或“望”(农历十六),即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连成一条直线;二是这“朔”或“望”必须最靠近“秋分”节气(在九月二十三日左右);三是这“朔”或“望”必须发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的时候(去年是九月十七日,地球和月球相距最近)。因此钱塘江观潮最佳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
观潮胜地盐官古镇的景观特色解析 第3篇
盐官古镇位于浙江省东北部, 杭嘉平原地带, 地处钱塘江北岸, 西距杭州市区45公里, 东距钱塘江入海口约30公里 (图1) , 是观看世界三大涌潮之一的钱塘江大潮的最佳地点。明代杨魁的《观潮论略》中写道“登海宁城楼, 见海潮薄岸, 怒涛数十丈, 若雪山驾鳌, 雷奔电激”[1], 便是古城与钱塘江潮位置关系的很好写照。
盐官古城建于唐永徽九年 (公元659年) [2], 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于1992年被列为首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被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盐官古镇自建城以来一直作为整个县 (州) 域的行政管辖中心, 直至1949年6月, 县域中心才北迁至原硖石镇所在地, 即如今的海宁市。盐官所属县域因为所在钱塘江口的地理位置, 是江浙地区的重要门户地带、防御杭州城东面的重要城市 (图2为《浙江通志》中描绘的盐官与杭州的毗邻关系) , 又由于明清时期频繁的海患及寇患侵扰, 备受历代中央政府的重视, 是抗击水患与军事部署的指挥中心。乾隆皇帝七下江南, 其中四次到访盐官 (当时的海宁州府) , 亲自督看海塘堤坝建设等事宜。此外, 盐官古镇也曾是钱塘江口地区的重要的贸易及物资集散中心, 直至清末民国年间往来停泊于古镇南侧的船只不断, 图3为1898年停留在盐官古镇旁钱塘江岸的货船。
盐官古镇的整体布局遵照中国传统的县域布局模式, 有着近正方形的古城形态, 完整的城池体系, 方整平直的路网结构和内河水系, 而且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 是我国古代县级城镇的经典案例。而紧邻钱塘江的地理位置不仅赋予了古镇“钱塘江大潮”这闻名中外的旅游资源, 也对盐官古镇的发展演变产生的重大影响。盐官古镇南侧江岸的海塘景观、泄洪水系、森严的城防建设、林立的庙宇以及绚丽多彩的敬神文化, 都直接或间接源于钱塘江的影响。盐官古镇在其行政属性与钱塘江潮的双重作用下, 有着别具一格的景观特色,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的独特个案, 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2. 盐官古镇的观潮文化
盐官古镇依傍着钱塘江大潮的自然奇观, 潮水汹涌涨涝规律自有天定, 又时有严重的海患, 令人始料不及。因而在这片土地上, 尊神敬神的潮文化自然而然地根植于百姓心中。而且当地的许多敬神活动都由历朝历代中央政府所主持发起, 并与平息水患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元泰定四年的巨大海患, 元史记载地方政府除填堵堤坝之外还采取“僧人诵经”“天师致祭”的方式止水[6], 可见祭拜的先例由来已久。清雍正二年水患, 雍正皇帝认为是当地居民不敬神所招致的灾祸, 降旨称“百姓果能人人心存敬畏, 必获永庆安澜”[1], 并于五年之后降旨于盐官古城中心地带修建海神庙, 祭拜浙海之神。
每年八月十八日是观潮节或称“潮生日”, 是海宁地区特有的节日, 当日民众自各地涌来盐官镇, 参与庆典活动, 并观赏大潮, 主要的祭潮仪式由官方举行:“郡守以牲醴致祭于潮神”[7]。而且此祭潮风俗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民国后, 亦援例行之。是日备全牲, 洁粢盛, 当潮头汹涌横江东来, 在数里外时, 即整肃衣冠, 遥对胥灵, 鞠躬展拜, 潮过, 官员酾酒以送, 公役举牲盛投之江, 而祭潮之礼乃成。”[8]如今此仪式虽稍有变化, 但每年仍作为节日的一部分继续于民间举行。
祭潮的特有传统风俗, 以及潮神伍员、强弩射潮、入海驱龙等神话传说作为当地的文化景观, 为古镇与钱塘江潮更增添了无限的内涵与韵味, 见证了钱塘江潮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古镇人文历史景观的融合。此外盐官历代均流传有咏叹潮景的诗词文赋, 近代孙中山、毛泽东、宋庆龄、徐志摩等历史名人均到访过盐官观赏钱塘江潮。清末及民国年间盐官古镇已成为有名的旅游城市, 而且观潮的旅游业也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 图4为民国年间借观潮活动所做的帽子、照相纸及租车广告。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古镇景观特色分析
3.1 特殊的选址
盐官镇作为海宁县县治所在地, 选址于海宁县 (州) 的中央地带, 本无可厚非, 但其紧邻钱塘江口的地理位置却又存在着海水泛滥与海寇侵袭的双重严重隐患。
纵观盐官所在位置“左有赭山之险, 右有长安之固, 东俯海滨, 西连沃壤, 西南为藩郡之股肱, 东北作崇桐之屏蔽”[4]。可见其对于州县的行政管理及军事防御, 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盐官古镇与杭州、嘉兴等重要城市关系密切, 距离省会杭州仅45公里, 又通达钱塘江入海口的黄湾镇一带, 被视为“西联省会, 东接大洋”[2]的重要城池, 可谓交通便利, 位置险要。
而紧邻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关系并非古镇选址的初衷。据海宁州 (县) 志记载, 唐宋时盐官城与钱塘江口约有20多公里的距离, 说明盐官城最初选址时并未考虑将其建于紧邻钱塘江水的危险地段。宋史河渠志记载“盐官南濒大海, 原与县治相去四十余里, 数年以来水失古道, 旦晚两潮奔衡向北, 遂致县南四十余里尽沦于海”[1]。至清朝时, 钱塘江水距离城南门只有百步之遥, 而且必须借助不断修缮的海塘石堤阻挡潮水的侵袭。其主要原因在于盐官古镇所处地理位置位于钱塘江河道凹状的冲击岸上。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刷侵蚀着盐官古镇临近的江岸。盐官城池位置自唐代以来不曾变迁, 但江海却与古城越来越近 (图5) 。而且钱塘江潮的波澜翻涌更加剧了这一进程, 只能依靠海塘堤坝限制钱塘江的北移, 以保证盐官城不受侵袭。不过也正因为这后来紧邻钱塘江的地理位置, 盐官城才在明清之后成为了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绝佳地点。
3.2 规整的城市布局
盐官古镇作为宁海的县治中心, 有着较为方整规矩的县治城市布局模式。城市为近正方形。外有城池围绕。东面两座城门, 南、西、北方向各有一座城门, 依次为东北宣德门, 东南春煕门, 南面镇海门, 西面安戍门, 北面拱辰门。城北与城西建有三座水门, 城北两座, 城西一座, 修建于明隆庆年间。如今城东的宣德门与春煕门已于原址重建, 城北仍保存有拱辰门的水门遗址。拱辰门与镇海门大致位于城市南北向中央轴线上, 中央南北向主路将城市分为面积大致等同的东西两部分。城内道路主要为规则的正南北方向, 城内水系也顺应路网走势, 为正南北或东西走向, 目前护城河水系保存完整, 城内仅存东北侧流至城隍庙前的河道一条。城内历史建筑及遗迹散落于古镇各处。古镇南部多为府衙及寺庙等规模宏伟建筑。清代的海宁州署、都司府、东防衙署、海神庙、孔庙学宫, 明代的按察司、河伯所、镇抚司均建于这一带。目前建于雍正八年的海神庙保存完好, 兼为官办学校及孔庙的州府学宫位于城东南角, 正在基于原址重建。而民居建筑多集中于城东北部分, 现存有陈阁老宅、杨兵部宅、城隍庙、陈邦彦故居等建筑。城西部较为空旷, 存有安澜园遗址及唐代安国寺寺前经幢等古迹。 (图6)
古镇内的历史建筑遗迹及景观节点构成了三条平行的东西走向的景观带 (图7南线, 中线, 北线) :钱塘江沿岸景观带、春熙门海神庙景观带、宰相风情街景观带。从南向北, 空间尺度逐渐收缩, 形成了浩瀚的钱塘江汹涌波涛到宏伟的官式建筑群景观, 再到尺度更为亲切的江南市井民居街巷, 再出城到水路田间的景观过渡。
3.3 五横四纵的内城水系
城内水系顺应路网走势, 为正南北或东西走向。城内原本主要河流州市河, 为二十五里塘河的支流, 自北流到城下, 分为两股, 一条向西绕城作为护城河, 一条自拱辰门西侧的水门流入城内;向东有三条支流, 最南一条流至海神庙正门前而止, 向西支流流过安戍门旁水门, 与护城河水交汇, 继续向南绕城。自郭店镇流来的郭店唐河, 自南向北流至城下, 成为城池东北方拱辰门至春熙门的护城河, 一支流顺北面偏东的水门流入城内, 但仅入城仅不到二百米, 为尽端式。护城河水自宣德门位置向东流出, 流向黄湾方向, 汇为六十里塘河。城内原有水系如今仅有城隍庙前、海神庙前被修复, 其余河流已被填埋或转为地下河。盐官城外绕城护城河阔五丈深一丈, 至今仍是盐官古镇绕城的重要水体。 (图8)
(图片来源:http://s9.sinaimg.cn/large/50ab61f6ga8dff1cedf88&690)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高伯时, 周浴文.海宁观潮[M].上海:海宁观潮出版社, 1933.)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4 水陆交错的街巷
盐官古镇的历史建筑及遗迹众多, 但分散于城区之中, 仅钱塘江沿岸、海神庙前一带及城隍庙附近街巷经过重点修缮, 能够展现部分原本的古镇水乡街巷空间。尤其古镇东北部城隍庙、陈阁老宅一带主街是古镇景观的精华所在 (图9) 。该街道成东西走向, 西自城中央轴线“人民路”起至东端宣德门结束, 由宰邑街、堰瓦坝、小东门直街三段组成, 现命名为“宰相风情街”, 全长550米。中段堰瓦坝部分街道紧邻仓河水岸, 是古镇仅存的内河水体, 自北向南古镇东北角流入城中, 在老街处成直角折拐, 向西流至城隍庙旁, 河道宽约4到7米。中段河道北侧街道宽大约为4米至5米宽, 南侧多为骑楼连廊式建筑, 廊宽约2米。东部小东门直街部分已同宣德门城楼一同重建, 是老街的标志性终端。主街自西向东串联城隍庙、陈阁老宅、杨兵部宅、五土庙等主要历史建筑遗迹, 整体构成了水乡集市与传统买卖街相交织的水陆交错的街巷景观。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5 富有特色的观潮景观带
古镇南侧紧邻钱塘江岸, 钱塘江大潮是盐官古镇天然的标志景观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每年都为古镇引来数以万计的游客。盐官古镇由于地处钱塘江的冲击岸上, 又是江浙临近大海的门户地区, 与周围嘉杭各郡的物产民生息息相关, 历来都是江浙两省海塘 (1) 建造的重点地区, 各朝均有政府斥巨资修建此地海塘的记录。如今盐官周边地区所见的古海塘景观建于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十三年之间 (1735年-1768年) , 因其层叠的外观取名为“鱼鳞大石塘”, 历经两百年仍然肩负着抗击潮水的重任, 体现着古代人民的力量与智慧, 是界于盐官与古镇钱塘江潮盐官古镇之间的十分令人震撼的人工景观 (这句话不通顺, 看不懂) 。江岸上的占鳌塔 (又名:镇海塔) 与鱼鳞石塘景观、钱塘江一线潮的奇观相呼应, 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入画美景, 加上相传为乾隆亲手栽种的古朴树, 以及中山亭、毛泽东观潮诗碑亭、镇海铁牛、白石台等景观, 共同构成了古镇独特的边界景观。 (图10-13)
3.6 重要节点分析
古镇的历史建筑内外及历史遗迹周边各具特色的空间节点广泛分布于古镇城区之中。其中最为标志性的节点空间主要有五处:紧邻钱塘江岸的占鳌塔、海神庙、城隍庙前空间、堰瓦坝和陈阁老宅 (图14) 。
(1) 占鳌塔又名镇海塔, 立于海塘堤坝之上, 与钱塘江的波涛遥相呼应, 是盐官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景观。占鳌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年 (1612年) , 为阁楼式砖塔, 砖身木楼, 平面呈六边形, 外观七层, 内为八层, 高约40米, 周25.32米, 每层外有围廊翼栏, 由塔内木楼梯与塔身砖蹬构成的垂直通道可登至塔顶。占鳌塔后方塔院建筑为建国后修复重建。占鳌塔也是盐官部分钱塘江岸上的最高构筑物, 是江岸沿线以及古镇南部的标志性天际线景观。 (图11)
(2) 海神庙位于春煕门内的主街北侧, 是江浙地区现存规模较大的敕建官式建筑群, 于清代雍正八年至九年 (1730-1731年) 奉旨修建, 供奉浙海之神, 规模壮丽宏大。整座庙宇建筑包括山门、仪门、正殿、东西配殿、御碑亭和寝殿, 严格按照清官式做法建造, 其中正殿面阔五间, 重檐歇山顶, 御碑亭为八角重檐尖顶。海神庙入口处空间尽显官式庙宇的气势恢宏。庙前水体原为城内主街旁南北流向的州市河向东的一条分支, 如今主体河道不存, 仅以狭长的水池展现当年的水道景观。庙门前有汉白玉石狮子一对, 庙前两侧有汉白玉石坊 (牌楼) 两座, 雕工精细, 造型优美。院内空间宽敞, 以展现主体宗教建筑的气势恢宏, 院中沿中轴线铺设甬路连接每进院落的主体建筑, 植物以单株形式在建筑两侧对称布置。 (图15-17)
(3) 城隍庙前空间是“宰相风情街”街巷空间的起点。城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 (1023年) , 清咸丰年间重建, 光绪十二年 (1886) 年加封号并赐匾额。庙前空间呈南北向中轴对称模式, 正中央为跨水池的汉白玉拱桥, 庙门隔水正对影壁墙, 西侧立有石牌坊, 与拱桥位置正对, 是老街的起点标志。 (图18-19)
(4) 堰瓦坝位于“宰相风情街”中段, 陈阁老宅西侧。宋咸淳《临安志》称“瓦石堰”。元至正四年 (1344年) 重修, 后改为今名。清代至民初曾在此设立河埠, 转运上下河物资[5]。上下河水位相差约60厘米, 形成了小瀑布式景观, 上架堰瓦桥, 桥东西两侧均有台阶伸下水面。堰瓦坝是老街两段不同街巷景观的衔接点, 西侧为骑楼廊道与临街步道景观, 空间狭长亲切, 东侧衔接陈阁老宅、杨兵部宅 (景疏园) 等大型宅园入口, 空间更为开敞, 街宽约6-7米。 (图20-21)
(5) 陈阁老宅是古镇内规模最大, 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 尚存占地面积4700余平方米, 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分东、中、西三路, 中轴线上有大门、仪门、轿厅、爱日堂、大楼、道士巾、外红槛杆、内红槛杆等, 东轴线上有家庙、祠堂、寝楼、筠香馆、廊桥、双清草堂、藏书楼、大厨房、东陪弄等, 西路多为家伶戏班住房、库房等。三路建筑之间由廊道相连, 穿插小型天井空间, 配以花木假山, 建筑制式严谨, 又不乏文人的雅致情怀。前院为大门及仪门组成的入口空间, 青石铺装地面。靠近正堂或寝室的后院中, 每个小天井空间均有巧妙布置, 空间较大的院落中布置假山与腊梅、银杏等植物相映衬, 院内留存有六百年树龄罗汉松和三百年树龄的腊梅。 (图22-23)
4. 结语
盐官古镇有着县邑中心、军事重镇、贸易集镇等多重历史特征和绚丽多彩的观潮文化。其紧邻钱塘江潮景的特殊地理位置、方整的城市布局, 自南向北逐渐收缩的空间尺度、规则的内城水系、水陆交错的街巷、壮观的钱塘江观潮景观带以及一系列历史建筑遗迹, 共同构成了别具韵味的盐官古镇。
作为独具特色的江南古镇, 对其的保护与利用应当从全局考虑, 全面展现古镇景观的固有风情以及钱塘江潮带来的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 慎重修建仿古建筑, 恢复原本的历史景观风貌, 妥善解决古迹保护与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引自http://upload.17u.net/uploadpicbase/2014/6/13/aa/201406131157537461.jpg)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盐官古镇面临的现状问题主要有:1) 历史片区分散, 被现代城镇建设割裂, 许多历史遗迹散布于现代房屋街巷之间。2) 部分新建仿古建筑及街区不符合原有古镇脉络, 显得不伦不类。尤其古镇东侧的潮韵街建设, 原本应当空旷幽静的护城河沿岸被盖起模拟江南市集的商业仿古建筑, 虽然目前各项设施已修建完善却无人光顾, 显得十分萧瑟。3) 现代城镇发展与古镇环境的矛盾加剧, 私家车辆的增加、居民生活环境需求的增大, 以及观潮旅游业的发展, 都是对古镇原本的格局风貌巨大挑战。4) 钱塘江沿岸的圩田活动使江面宽度大幅缩减, 潮势近年来成减弱趋势, 如今所观测到的一线潮景观也不及诗文中说描述的那么波澜壮阔, 这无疑会对以“观潮胜地”闻名的古镇旅游业有所影响。
对此提议以下四方面古镇保护与利用的建议:1) 首先保护与修复古镇格局, 恢复古镇中央南北向主街的历史风貌, 将三条平行的钱塘江岸、春熙门海神庙、宰相风情街景观线路联系起来, 形成系统的古镇景观网络。建议疏通恢复古镇主轴线上的州市河水系, 复原古镇原本的水乡景观。同时维护古镇外围护城河边界景观, 可开辟为环绕古镇的护城河带状公园绿地, 以隔离新建城区对古镇景观的影响, 并保护古镇固有的自然边界风光。2) 在保护修复历史建筑及遗迹的同时, 改善其周边环境景观, 合理开展新建仿古工程建设, 以接近历史原貌的景观环境衬托历史建筑及遗迹。3) 继承发扬传统潮文化, 进一步挖掘历史典故及传统文化项目, 广泛向游人展现盐官的文化底蕴。4) 保护潮景, 控制钱塘江沿岸的开发建设, 对于影响钱塘江岸线变化的开发建设予以限制, 于钱塘江口划出保护区域, 不要使钱塘江大潮因为当代的过度圩田而消失。
(图片来源:引自http://s14.sinaimg.cn/large/001wYlX7ty6EwQ8Dlut7d&690)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摘要:盐官古镇既是明清以来的重要观潮胜地, 又是历代海宁县域的行政中心、地区贸易中心和军事重镇, 承载着灿烂多彩的传统潮文化。本文基于现场的调研, 分析了钱塘江潮对于盐官镇的塑造以及观潮文化, 并从选址、总体布局、水系、街巷、观潮景观带以及重要节点方面, 总结了古镇景观特色。该成果有助于对于今天对盐官古镇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盐官,古镇,钱塘江潮,海塘
参考文献
[1]. (清) 李圭.海宁州志稿[Z].民国11年铅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2]. (清) 战效曾.海宁州志[Z].清道光28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3]. (清) 许三礼.海宁县志[Z].清康熙22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4]. (清) 李圭, (明) 蔡完.重刊嘉靖海宁县志[Z].清光緒24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5].海宁县地名办公室.浙江省海宁县地名志[M].海宁:海宁县地名办公室, 1985.133.
[6]. (明) 宋濂等.元史·卷六十五·志第十七上·河渠二[Z].北京:中华书局, 1976.
[7].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Z].明嘉靖26年刻本.
[8].高伯时, 周浴文.海宁观潮[M].上海:海宁观潮出版社, 1933.
[9].寇志荣.基于文脉连续的城市设计研究——盐官古城城市设计实践与探索[J].中外建筑, 2015, 21 (06) :132-134.
[10].浙江名镇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名镇志[M].上海:上海书店, 1991.237-243.
[11]. (清) 李卫.敕修浙江通志·卷之一[Z].光绪25年刻本.
钱塘江观潮最佳日期 第4篇
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
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
钱塘江观潮影响因素
1、是钱塘江是丰水年还是枯水年,也就是钱塘江上游下泄径流量的大、小(老百姓通常讲的洪水)。
2、是钱塘江上游下泄径流量的大、小(丰、枯)造成仓前以下沙坎高程的冲、淤(沙坎的低与高),过水断面容积的大与小。
3、是海洋潮汐的强、弱(大潮汛还是小潮汛)。这个跟月球引力有关,基本上,钱塘江潮水每天都有两次,但阴历每月的初一至初五、十五至十九最大,称为大潮汛。一年中,则数农历七、八、九3个月潮水最大。
钱塘江观潮_小学作文 第5篇
东南名川钱塘江的江口,极像一支巨大的喇叭,向内逐渐浅狭,致使潮波的传播受到约束,引起海潮倒灌,这样也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钱江潮。而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江秋潮,则更是誉为天下一大奇观,苏轼曾为此留下了“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的赞叹。这一天,钱江潮涌袭来时,潮头壁立,可达三五米之高;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雷声滚动。“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腾”,正是钱江秋潮的真实生动的写照。
每逢农历八月十八日,中外游客就会云集到海宁盐官附近,观赏钱江秋潮。
中午时分,远处猛然间传来隆隆的响声,恰似闷雷在滚动一般。大潮来了!向东眺望,只见那潮头像一匹素练缓缓地向前涌动。转眼间,轰鸣的潮声更响了,大潮忽又化作无数挤挤挨挨的洁白如雪的天鹅,仿佛被什么驱赶着,急匆匆奔跑而过。潮声的声势更加浩大了,好似春雷炸响轰鸣,不绝于耳。素练突然变成了高耸的.城墙,天鹅陡然化作了壮伟的潮峰。它好像凶猛的银龙直扑海塘,咆哮的雄狮横扫大堤;又恰似威勇的千军凌波争渡,奔腾的万马踏水奔至。潮声震耳欲聋,浪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气势磅礴。相隔几分钟后,便可看到一阵从南面呼啸而来的回头潮,扑向从东边咆哮而来的浪头,翻翻滚滚,形成叠起的巨浪。紧接着,先到的潮头撞死在北岸上,形成一股更为迅猛的回头潮,于是三阵速疾的潮头在江中猛然相互撞击在一起。刹时间,激起十几米高的冲天水柱,发出崩云裂岸的轰然
钱塘江观潮作文400字 第6篇
“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这是毛主席观看钱江潮水之后发出的赞叹。今年我就亲眼目睹了一年中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景象。
那天,我和妈妈来到了三桥下,那里,人山人海,我挤都挤不进去。后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孩在高椅子上,我也站了上去,过了大约十五分钟,我看见二桥那里已经有潮水了,就跟妈妈说:“妈,潮水已经到了二桥了。”妈妈点了点头,慢慢地,在我们眼里零零碎碎的潮水连成了一条线,飞快地迅速滚来。不一会儿,潮水越来越近了,我一下子把它给录下来。那巨浪好像下定决心要把那些冲浪的人给吞没了似的。那潮水打到了三桥底下时,打在柱子上的潮水飞溅了起来,好精彩哦!过了三桥,潮水就朝四桥进发了。这时,有一些人已经走了,我就下了高椅子,趴到墙壁上,想看看剩下来的余潮,看完了余潮,我就跟妈妈一起离开了钱塘江。
干货!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间 第7篇
每年中秋节前后,都是看钱江潮的最佳时间。
预计今年钱塘江涌潮与去年基本相当,具较佳观赏价值。
潮水凶猛,观潮一定要注意安全。
今年潮水具较佳观赏价值
今年出梅前钱塘江流域降雨量充沛,上游来水量较去年偏多两成,对下游河床造成较强冲刷。但出梅后降雨明显偏少,上游来水大幅减小,造成江道回淤,沿江各站低潮位较去年略有降低,潮差与去年基本相当。
在正常气象条件下,预计今年农历八月十八期间钱塘江涌潮与去年基本相当,萧山观潮城最大涌高约1.5米,观赏等级达到五级,城区段观赏等级三到四级,具有较佳观赏价值。
钱江潮受天文、气象、上游来水、河床地形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以上预测仅供参考。
接下来,看潮水的机会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去。
注意:!这8个地方观潮最危险
海宁大缺口、海宁老盐仓、下沙七格、萧山美女坝、萧山九号坝、七堡、三堡、九溪,这8个地方的“一线潮”、“回头潮”虽然壮美,但也非常凶猛。
观潮注意事项
1、充分认识潮水的危险性
了解钱塘江潮水的涨落规律、习性,特别是潮水的`危险性,提前掌握潮水信息。
2、选择安全区域观潮、服从指挥
要选择安全区域或地段观潮,注意并严格遵守沿江堤坝上的警示标志。
不要在涌潮经过的凹凸岸、水上码头、丁字坝、护岸的磐头、沙龙等区域观潮,不要翻越护栏到江滩或者到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堤塘附近观潮。潮水凶猛时,即使站在岸边,也有被误伤的可能。
不管是涨潮退潮,在钱塘江里游泳、下堤钓鱼、乘凉都是高危行为。而那些看似露出水面的河滩、十字坝等,其实也都非常危险,不适合游玩、纳凉。
3、掌握自救方法
面临危险时,不要惊惶失措,要迅速、有序地向安全地带撤退,并立即呼救。
在万一落水或被潮水击打的情况下,要尽量抓住身边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卷走。周边人员在看到有人落水的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拨打110报警。
1)今年的横渡钱塘江将于9月24日8:30开始。
所有参赛者需在9月13日-17日前往活动指定游泳测试点,经专业工作人员测定达标后,给予参赛名额。
目前已经确定的杭州市区内测试点有: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定安游泳馆、江干游泳馆、拱墅游泳馆、包玉刚游泳场、广电中心游泳馆。
2)往返诸暨、杭州的通勤式高铁今天正式开通。
钱塘江观潮观后感作文 第8篇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提起钱塘江,人们自然会想到自“天下奇观”钱塘江潮。它是海洋中的一种潮汐现象,是由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和杭州湾特殊地形所形成的。
起初,江面风平浪静,丝毫看不出有出现波澜壮阔的钱江潮的可能。渐渐的,在远方,如银镜般的江面出现了一条细如银丝的白线,缓缓而来。不一会儿,银丝变成了一条白色的绸带,轻柔地飘在江面,随风同来的还有那哗啦啦的水声。许久,绸带更粗了,像一条巨龙,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翘起了头和尾,一会儿是笔直的直线,一会儿又是漂亮的弧线。潮水的石头越来越猛,速度越来越快,会儿就到了眼前。这时,切出一个特写,只见汹涌的浪花不断的翻滚着、跳跃着,仿佛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壮观极了。家人无不为它喝彩。潮水继续往前,本来起伏不停的巨龙忽又变成一道白色高墙,越来越迅速地冲向对岸,激起了巨大的浪花,发出惊天动地的浪声,十分惊心动魄。
再往前,江面豁然开朗。只见一股从东来的潮和一股从南来的潮像两条银蛇,扭动着身躯,在江中摇曳着,越靠越近,越靠越近。这时,电视机前的我也兴奋起来,嘴里不住的喊:“加油!”只见东潮正汹涌澎湃地向南潮冲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两股潮水终于汇合在了一起。江面出现了一个美丽而又巨大的“人”字。潮水更猛烈了,浪花足有两三米高,呼啸着向西边飞奔而去。
潮水继续前行,水势慢慢减弱。突然,迎面的一座丁字大坝挡住了潮水的去路。潮水像一头睡狮猛然觉醒,直窜天空,又无可奈何地折身返回,形成了壮观又奇特的回头潮。
钱塘江观潮的导游词 第9篇
大家好,我叫陈文鼎,我是你们打导游,欢迎大家收看这次直播,咱们立刻就能看的天下奇观―――线潮。大家听见了吗?此刻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了,好像闷雷滚动呢,可江面还是风平浪静。
大家看,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有1条白线。那条移动得很快,越来越粗,横贯江面。潮水已经涨到了两丈多高了,就像是一堵白色城墙。潮水越来越近了,就像是千万匹白色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抖起来,声音十分的震耳欲聋!
钱塘江大潮震不愧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六道十八式最汹涌的,必须要去看哦。
钱塘江观潮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第10篇
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11:10,天边传来轰隆隆的雷声,由远及近,又像万马奔腾。
“潮水来了,潮水来了!”人们欢呼起来。只见潮水波涛汹涌,卷起很高的浪花,江面上形成一条线,向我们猛扑过来。潮头过后,江水涨了很高,浪花翻滚,潮头伴着轰隆的雷声向远方驶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我看到的是一线潮,它还有回头潮等奇妙景观。
钱塘观潮 施闰章 第11篇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诗句赏析:
首联,紧扣雨中观潮之特点,以雨为背景,突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进一步描绘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作铺垫。
颔联,以千万匹骏马飞驰而来比喻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以其仿佛席卷着群山奔腾而来比喻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与宋代词人潘阆的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酒泉子》“长忆观潮”)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观潮》有一段描写弄潮儿的文字:“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泝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着墨无多,却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弄潮儿披发纹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的情景,令人拍案叫绝。施闰章的这两句诗描写弄潮儿,用语更少,别具一格。它写弄潮儿,却不明言,而以“轻舟”借代。驾驭“轻舟”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故写“轻舟”,也即写弄潮儿。不写斯人,而斯人自见,这是其精妙之处。江潮汹涌澎湃,“绝岸愁倾覆”,可“轻舟”偏要投身急流之中,“故溯洄”。这里,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可谓这两句诗的又一妙处。
钱塘观潮 第12篇
钱塘江钱塘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旅游攻略
观潮景区
钱塘江潮涌简称钱江潮,又称海宁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 下奇观。海宁潮也与“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并称为“天下四绝。
观潮景包含陈阁老宅,海神庙,王国维故居、花旗雅室、国棋圣院、民俗风情馆、金庸书院以及观潮胜地公园 。
景区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
交通路线
1、上海方向:由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或由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道(X709)到景区;
2、杭州方向:由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 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或由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 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道(X709)到景区;
3、江苏方向:由乍嘉苏高速(G15W)转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X709)到景区,或由杭宁高速(G25)经杭州绕城高速转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
4、宁波方向:经跨海大桥,转杭浦高速(G92北线)往杭州方向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
钱塘观潮诗词鉴赏 第13篇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钱塘江观潮特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