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紧急子宫切除术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紧急子宫切除术(精选8篇)

紧急子宫切除术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54例作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 (38.5±1.1) 岁;平均孕周 (38.6±1.3) 周, 平均产次 (1.2±0.1) 次;平均产后出血量 (2023.2±212.2) m L;自然分娩35例, 剖宫产19例; 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产后出血量以及分娩方式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产妇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后要及时对其开放静脉通路, 以便行静脉滴注、输血等, 并找到出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应用传统宫腔塞纱止血法, 如产妇自然分娩, 则将纱条探入到子宫腔填塞出血点;如产妇剖宫产, 则使用纱条填满整个子宫内部, 然后缝合切口, 如隔天未发生出血, 则将内部清除干净, 一旦发生再出血, 及时采取止血措施;研究组应用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 如产妇应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后不能有效止血, 则会给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要及时根据手术操作程序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原因以及治疗前、后的输血量、 出血量、抢救成功率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出血原因对比

两组产妇的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软产道裂伤等出血原因占据比例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365, P>0.05) 。见表1。

2.2两组产妇的出血量、输血量对比

治疗前, 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研究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产妇的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两组产妇的抢救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成功抢救28例, 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成功抢救18例, 抢救成功率为69.2%;研究组产妇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x2=5.367, P<0.05) 。

3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一种产科危重症, 产妇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过多、感染。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治疗, 严重时可导致产妇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结果显示, 全球每年孕产妇死亡例数达到535900例, 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 约有25%为产后出血。有文献报道指出[2], 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中, 约有48.5%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来势凶猛, 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彻底止血, 如应用保守疗法不能有效治疗, 则可应用子宫切除术治疗。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产妇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 其余因素分别为胎盘、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软产道裂伤等。

以往应用传统宫腔塞纱法进行止血, 将纱条填满宫腔, 增加子宫压力, 进而起到止血作用, 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 但不适合用于出血量大的产妇中, 产妇出血量较大, 则可能发生持续性出血。目前, 临床针对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伴有生命危险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主要应用紧急子宫切除术, 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止血, 显著提高产妇生存率。但在对产妇应用子宫切除术前, 首先要准确估计出血量, 在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抗休克疗法, 不能单纯根据失血情况确定是否采取子宫切除, 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 产妇基本情况; (2) 产后出血病因、出血速度; (3) 血源供应量与速度; (4) 抢救人员能力、经验[3]。

此外, 为降低围生期子宫切除率,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大健康宣教:要加强青年女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尽量减少非意愿妊娠;加强孕产妇的围生期健康宣教, 增强其保健意识, 进而能够及时发现高危妊娠, 及时给予治疗; (2) 提高产科医师技术水平, 能够熟练掌握产后出血不同疗法, 如采取压迫止血法、应用宫缩剂、 缝扎止血等; (3) 控制剖宫产指征, 并注重提高剖宫产技术水平, 尤其是子宫切口缝合术, 要避免子宫切口瘢痕感染或者愈合不良导致瘢痕子宫妊娠后发生破裂;充分估计瘢痕子宫再妊娠风险[4]。

综上所述, 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应用产科紧急子宫切除术, 能够明显减少出血量, 提高抢救成功率[5]。

摘要:目的 对产科紧急子宫切除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54例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 分别应用紧急子宫切除术和传统宫腔塞纱止血法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出血量、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产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应用产科紧急子宫切除术, 能够明显减少出血量, 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难治性产后出血,产科,紧急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杨华卿.紧急子宫切除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06) :443-444.

[2]苏春宏, 陈敦金, 王天红.紧急子宫切除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1, 32 (18) :2430-2432.

[3]罗方媛, 陈锰, 张力.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五种止血手术疗效的比较及止血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 (09) :641-645.

[4]尹秀菊, 刘国莉, 王山米.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13 (05) :349-351.

紧急子宫切除术 第2篇

【关键词】重度子宫脱垂;手术;临床疗效分析;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中国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62-01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常伴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脱垂[1]。重度子宫脱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南通市通州华山妇科医院对自2008年06月~2009年09月期间收治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15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对其诊断和治疗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_6.5岁。均为农村多产妇女。脱垂程度II度6例,III度9例,合并子宫肌瘤5例,合并阴道前壁脱垂(膀胱膨出)及阴道后壁脱垂(直肠膨出)各13例。15例均经阴道手术治愈。

1.2 临床表现: 15例均自觉有阴道脱出,伴有腰背痛及下腹、阴道外阴坠胀感;尿潴留5例;张力性尿失禁4例;便秘、肠胀气3例;大便困难,需用手用力下压臌出阴道后壁方能排便2例;合并反复发作性膀胱炎2例;走路时需用腿分开慢行1例。

1.3 手术方法 : 15例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组织钳牵拉子宫颈管,先分离膨出的膀胱前壁,于膀胱前壁腹膜返折处注入盐酸肾上腺素盐水,便于分离膀胱前壁腹膜。呈"八"字游离膀胱前壁腹膜,在游离过程中,要反复自尿道插入金属导尿管以做引导,然后分离直肠前壁膨出部分,同样注入上述盐水,沿宫颈口向后呈"V"字仔细分离,以免损伤直肠前壁。游离完善后,处理子宫两侧韧带、血管,切除子宫,缝扎子宫血管韧带,缝线暂不剪除并依次打结,闭合残端。羊腸线缝闭膀胱壁返折腹膜,然后各在膀胱壁和直肠前壁上做2~4个由小到大的荷包缝合,悬吊膨出膀胱和直肠。行阴道成形术2例。

2. 结果

15例重度子宫脱垂的患者经正确有效的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出院后一年随访:上述症状消失15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恢复正常生活;性生活满意8例;丧偶2例。

3 讨论

重度子宫脱垂是盆腔脏器脱垂中最严重的一种,常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以并发阴道前壁膨出多见。临床表现为阴道脱出肿块、腰骶部疼痛及下坠感、排尿习惯改变。本病发病原因是(1)分娩损伤为重度子宫脱垂最主要的原因。足月妇女分娩过程,特别是急产、滞产、阴道手术产均可使盆底组织和子宫韧带过度伸展甚至部分断裂[2]。产后未得到适当营养及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多次分娩也增加盆底组织受损机会,诱发重度子宫脱垂。(2)长期腹压增加如长期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排便困难、经常超重负荷、长期站立工作、腹盆腔巨大肿瘤或大量腹水等均可使腹腔内压力增加,、迫使子宫向下移位。(3)盆底支持组织薄弱或退行性变。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可导致子宫脱垂;绝经后期妇女因雌性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萎缩退化,也可发生子宫脱垂,尤其是重度子宫脱垂。本组病例中均为中老年农村多产妇女,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旧法接生等因素。

重度子宫脱垂的手术治疗通常有传统的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方式,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不受盆腔粘连和病灶子宫大小的影响,但需要开腹,有术后疤痕、腹壁伤口疼痛禁食时间长、感染机会多等缺点。经阴道手术改变了手术路径,避免了腹部切口,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可以更早下地活动,更早进食,减少静脉补液治疗,对肺功能干扰更少,减少血栓的形成,术后感染率下降[3]。由于腹部无切口和手术瘢痕,患者更乐于接受,而该手术操作并不复杂,且不需要昂贵设备。尤其对体型肥胖、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更是一种理想的术式[4]。对于担心切除子宫后影响性功能的患者,可加行不损伤粘膜的阴道紧缩术[5]。本组治疗的15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中,笔者认真总结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整个手术操作要点,体会如下:①术前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的大小、肌瘤或病变的位置;必须仔细进行三合诊检查,了解子宫的活动度,附件区是否有肿块;还必须行宫颈活组织检查排除宫颈病变及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术时在麻醉条件下再次检查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情况及术者的经验综合考虑[6];②配备专用器械,如阴道拉钩,特别是卵巢固有韧带钩形钳,这样可以降低手术难度,保证手术安全完成;③正确选择切开阴道粘膜的位置及深度,切口过低难于进入间隙,有时误进宫颈管内,切口过高容易损伤膀胱和直肠;④切开前要先于阴道黏膜下注射稀释的盐酸肾上腺素,以利于进入间隙及减少出血;⑤不必强行打开前后腹膜,当直肠窝有粘连,可先打开前腹膜将子宫从前窟窿翻出阴道外口后,再锐性分离,反之亦然。打开困难时,可紧贴子宫两侧钳夹、切断、缝扎子宫骶主韧带、子宫动静脉,继续向上处理宫旁组织和血管,此时膀胱及直肠反折会随宫旁组织的处理而被自然打开,顺利进入腹腔;⑥紧贴宫颈分次钳夹主、骶韧带子宫动脉及阔韧带,切断后近子宫侧无须缝合,外侧双重缝扎保留结扎线,子宫动脉结扎线不保留,以节省手术时间;⑦翻出子宫底困难时,可用手指或小拉钩钩出圆韧带及卵巢固有韧带,在直视下一并钳夹打结保留缝扎线[7];⑧子宫体积较大时,则钳住宫颈两侧,自宫颈开始将子宫体纵形切开,实际对半切割法,或肌瘤剥出或碎解,将子宫缩小再取出子宫;⑨结扎子宫动、静脉是进行缩减子宫体积的先决条件,术中各韧带缝扎保留线应依次顺序排列,结扎要牢固;⑩同时进行附件切除术时,注意垫开肠管,避免切除时损伤。

因此,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需昂贵复杂的医疗设备、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诸多优点,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选择术式时应综合考虑手术禁忌症、术者技能经验以及严格掌握适应症等,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当然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开展,全麻下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复杂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2~346.

[2]王淑玉. 妇产科学【M】.第1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8:337-338.

[3]杨晓辉,李巧云.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1):4263-4264.

[4]LIN Q IO N G , ZEN LP, LI SQ . A Contrast and A nalysis between the N on-Breakaway W om b W hole-Excision V ia V agina and the Excision via Cut-O pen A bdom en[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 ynecology A nd O bstetrics, 2004, 20(7): 410-411. Chinese.

[5]张燕. 阴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16:861-862.

[6]王敏,高山,朱楠,等.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3) : 185 - 186.

紧急子宫切除术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5年9月~2016年2月期间收诊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48例,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21~36(30.4±6.7)岁;孕次1~6(3.3±2.0)次;孕周33.2~42(37.7±5.2)w;4例为初产妇,20例为经产妇。治疗组患者的年龄22~38(30.7±7.0)岁;孕次1~8(3.6±1.9)次;孕周33.6~44(38.1±5.7)w;3例为初产妇,21例为经产妇。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出血原因普遍为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以及胎盘因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对比性。

1.2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构建静脉通道,均施以常规的滴注以及输血等治疗措施,并明确患者出血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宫腔塞纱止血治疗,患者为自然分娩,在患者的子宫腔内的出血点处填塞适量纱条;患者为剖宫产,以纱条填塞患者的整个子宫,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止血后,再进行彻底清除。治疗组患者接受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如果患者在接受传统治疗措施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安全,此时,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紧急子宫切除术的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患者出血量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为有效;患者完全止血为治愈。

1.4统计学方法择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中两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分析,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用±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本次实验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输血量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50%,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产后出血作为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普遍为阴道感染、出血量过多等,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WHO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60万左右的孕产妇死亡,而死亡原因为产后出血的孕产妇人数约为总人数的25%。而且参考欧秀芳[2]的研究资料可知,我国产后出血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约为48.5%。产后出血具有发病快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必须以最短时间有效止血。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保守疗法无法达到有效止血,可以对患者改行子宫切除术治疗措施。本次实验过程中,发现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主要诱发原因为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等。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止血措施为宫腔塞纱,该方法主要是以纱条对患者宫腔进行填充,增大患者子宫压力以此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止血效果,但如果产妇出血量较大,该方法并不具有适用性,不仅无法有效止血,而且存在诱发患者持续性出血的可能。现阶段,临床医学针对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生命健康与安全存在巨大威胁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多实施紧急子宫切除术,该术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有效止血,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行子宫切除术之间,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合理性预估,然后再结合患者病因对其行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行有效的抗休克疗法,不能仅参考患者的出血情况,便决定是否对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必须对医护人员的能力与经验、学院供应量及速度、患者出血病因与出血速度、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综合考量。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患者施以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相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治疗有效率均存在明显优势,数据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任寰[3]的研究结果高度吻合。

紧急子宫切除术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手术方式以及时机进行合理性选择。首先,在手术方式方面,子宫次全切除术存在出血少、损伤小、时间短以及恢复快的优势,可以保留患者的宫颈,不仅不易损伤患者的输尿管以及膀胱,也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性功能,可以满足患者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需求,因此,当患者病变灶在宫体部位,应择取该术式;如果患者存在羊水栓塞、前置胎盘情况,要想彻底止血,需要采取子宫全切除术。其次,在手术时机方面。如果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或是胎盘因素,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时,要及时采取子宫切除术;如果患者存在出血性休克情况,也应及时施以子宫切除术;如果患者子宫存在感染、破裂周期较长、裂口较大且极具复杂性的情况,也要立即施以子宫切除术[4]。

由于术后患者相对比非孕期患者而言,并发症发生概率更高,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失血性休克[5]。因此,在临床抢救过程中,必须保证患者各个导管通畅,例如,补血导管、输液导管等,确保患者的血源充足,并对患者的水电解质进行积极调解,避免出现失衡情况,并对酸中毒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6]。而且在治疗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护患者病灶周边器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果患者存在多次剖宫产情况,要仔细对患者的粘连情况进行处理[7]。术后,患者抵抗力较弱,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施以广谱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

此外,为了降低患者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可能性,最大程度的保全患者子宫,在孕产妇围生期,护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可能性,提高孕产妇的保健意识;产科医生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确保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适宜措施,应对产后出血情况,例如,缝扎止血、宫缩剂、压迫止血等;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剖宫产技术进一步强化,避免患者出现子宫切口瘢痕感染、子宫妊娠后因愈合不良致使瘢痕破裂等情况[8];最后,还要对瘢痕子宫的再次妊娠可能性进行有效评估。

综上所述,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治疗中施以紧急子宫切除术,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平.探讨产科紧急子宫切除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45-46.

[2]欧秀芳.用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5(9):229-230.

[3]任寰.难治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Logistic分析及紧急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0):1572-1573,1575.

[4]姜清英.探讨紧急子宫切除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8):82-83.

[5]杨华卿.紧急子宫切除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43-444.

[6]苏春宏,陈敦金,王天红,等.紧急子宫切除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32(18):2430-2432.

[7]陈皓.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41-42.

紧急子宫切除术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非脱垂大型子宫患者中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分别行阴式和腹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年龄36~51岁,平均(47.2±2.1)岁;孕产次1~3次,平均(1.7±0.4)次。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6~50岁,平均(46.7±2.2)岁;孕产次在1~3次,平均(1.5±0.2)次。所有患者的子宫大小均>12孕周,且<14孕周[2];主要基础病症:子宫腺肌病72例,子宫恶性肿瘤46例,子宫肌瘤58例,盆腔粘连24例。两组年龄、孕产次、子宫大小、基础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宫颈刮片以及子宫内膜活检等检查方式,并结合临床病理组织学予以确诊;均具有手术指征,即存在子宫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病变,以及盆地损伤等相关的基础病症[3]。

1.3 手术方式

1.3.1 观察组

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方式使用抗生素,并在术前3 d每晚使用碘伏清洗阴道,术前晚上开始禁食。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并对患者的阴道以及会阴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选择宫颈以及阴道壁相交处上方0.1~0.3 cm处,对阴道黏膜进行环切,并将直肠和膀胱推开后,依次将子宫的主韧带以及骶韧带先钳夹紧后切断,并将腹膜打开,将子宫动脉以及静脉分别切断,牵引开附件,对子宫体积进行减积处理,可使用子宫粉碎术,即将宫体分块切下;或肌瘤切除术中将肌瘤分块切除;然后将双侧的输卵管、韧带切断,保留所有残端尾线,仔细对宫腔检查,确定无活动性出血以后,半荷包方式进行缝合,并将残端包埋处理,剪掉所有残端尾线,逐层予以缝合,并使用碘伏行压迫止血处理[4,5]。术后常规方式使用抗生素,并留置导尿管同时对患者的尿色做好严密观察。

1.3.2 对照组

采用腹式切除术。手术方法参照《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上的步骤严格进行操作[6]。术后常规方式应用抗生素防感染。

1.4 评价指标

(1)对两组的手术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包括: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对两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患者比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出血量明显更少,且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均明显要短,整体比较,观察组手术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比率分别为20.0%和76.0%;观察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阴道残端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3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并有5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式子宫切除术是传统临床行子宫切除时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但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手术经验的不断丰富,逐步验证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并得到临床较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对于常规大小的子宫阴式手术具有优势明显,同时临床在手术中发现阴式手术对于大型的子宫,即大小在12孕周大小以上的患者同样具有很好的临床适应性[7]。

阴式子宫经阴道行手术,较之经腹部进行手术,手术切口相对更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更小,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利于术后的更快恢复,对于非脱垂大型子宫患者同样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8]。

在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时应保证患者具备基本的手术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患者需要具备阴式手术基本的手术指证,即存在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以及盆腔粘连等。(2)无子宫附件病变。(3)子宫具有良好的活动度,且为良性病变[4]。同时,应避免对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采用阴式术式,对于子宫大小超过14孕周大小的患者,盆腔粘连严重的患者,以及存在附件包块的患者等。另外,对于大型子宫患者还应注意:在对阴道黏膜行切口前,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部位,并注意切口长度适当,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9,10];另外,在对子宫进行减积处理时,要注意先进行子宫静脉和动脉的结扎,以尽量减小子宫体积,同时,注意使用子宫粉碎术以及肌瘤切除术中进行分块切除,以利于子宫切除的完整性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11,12]。

紧急子宫切除术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共100例, 上述患者均为非子宫脱垂患者、均经B超、妇科等检查确诊, 所选患者子宫体积均小于孕4个月, 双附件没有病变并活动度好, 同时排除子宫等部位恶性肿瘤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阴道狭窄及阴道畸形患者、怀疑为子宫恶性病变患者。所选患者符合子宫切除术适应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 年龄最小为40岁, 最大为53岁, 平均年龄为 (45.9±6.1) 岁;上述患者中子宫肌瘤患者共38例, 子宫腺肌病患者9例, 其他3例;对照组患者50例, 年龄最小为39岁, 最大为54岁, 平均年龄为 (46.8±5.4) 岁;上述患者中子宫肌瘤患者共39例, 子宫腺肌病患者9例, 其他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和阴道准备。观察组实施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实施腹横切口, 把子宫圆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切断, 把膀胱反折腹膜打开, 对宫旁的结缔组织进行分离, 子宫动静脉切断, 实施双重缝扎, 把主韧带切断并实施缝扎, 对侧处理如上, 把子宫切除, 把阴道壁和后腹膜进行缝合, 逐层缝合, 关闭腹腔。术后留置导尿管, 48h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拔除导尿管。

观察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 在宫颈阴道交界处周围的12点、4点、8点及6点方位注入稀释的肾上腺素, 在宫颈阴道交界处对阴道黏膜进行环切到宫颈筋膜, 膀胱宫颈间隙进行锐性分离, 直分离到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和直肠子宫腹膜反折, 紧贴宫颈, 把两侧的主骶韧带和子宫动静脉切断, 并对断端进行双重缝扎, 在腹膜反折处把子宫前后腹膜打开。把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切断, 实施双重结扎。取出子宫。子宫肌瘤患者, 把瘤体提出后取出。把盆腔前后腹膜、阴道前后壁、韧带残端实施一层缝合, 间断打结避免死腔存在, 利于术中术后止血。术后留置导尿管, 术后48h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拔除导尿管。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热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 (67.2±17.6) 分与对照组手术时间 (92.6±13.8)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 (170±32) mL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250±24) 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14±5) h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39±6)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 (4.6±1.5) d与对照组术住院时间 (6.7±1.8)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发热率 (6.0%) 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热率 (36.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妇科常见疾病中,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较为常见, 虽为良性病变, 但还是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部分子宫肌瘤或者子宫腺肌病患者担心恶性病变, 会选择彻底切除子宫及病变, 防止出现恶性进展。在子宫切除术式中, 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术较为常用, 但传统的开腹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对患者腹腔干扰程度大, 术后恢复慢, 增加了患者痛苦[3,4]。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是通过阴道逆行把子宫切除, 手术过程中对腹腔干扰程度小, 术后发生肠梗阻并发症机会小, 同时避免的腹部切口, 不但降低了手术创伤, 同时保持了女性的腹部美观, 再者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术后恢复快, 患者住院时间短[5,6,7]。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实施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有优点, 值得借鉴。但是, 在阴道子宫切除术中, 术者要充分掌握子宫及阴道周围的解剖结果, 要把握手术中的异常情况, 做好中转开腹准备。再者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 让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情况知情。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共100例, 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 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 (67.2±17.6) 分与对照组手术时间 (92.6±13.8)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 (170±32) mL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250±24) 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14±5) h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39±6)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 (4.6±1.5) d与对照组术住院时间 (6.7±1.8)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发热率 (6.0%) 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热率 (36.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有优点, 值得借鉴。

关键词: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开腹子宫切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

参考文献

[1]伍凤莉, 罗立华, 申桂华, 等.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及并发症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7) :439-440.

[2]韦育红.改良式和传统式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对比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 (1) :122-12

[3]伍风莉, 罗立华, 申桂华, 等.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及并发症探讨[J].实用妇科杂志, 2005, 21 (7) :439-440.

[4]高军.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21例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7) :2682-2683

[5]谢庆煌, 柳晓春, 郑玉华, 等.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 (4) :342-346.

[6]张淑珍, 陈龙, 朱斌, 等.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8 (6) :522-523.

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优点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6年12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55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 年龄30~55岁, 平均年龄 (42.87±4.82) 岁。对照组40例, 年龄35~53岁, 平均年龄 (41.08±5.53)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经麻醉后, 首先进行开腹以便娩出子宫, 在子宫颈峡部阔韧带无血管区打洞, 上止血带阻断流经部分卵巢及子宫的血流。其次, 在子宫底部距离宫角2 cm左右部位, 借助高频电刀向下切除子宫, 直至宫颈口。第三, 电凝止血, 缝扎切口, 对子宫待切除部分暂不予以离断, 将子宫膀胱剪开并将腹膜返折, 把膀胱向下推, 沿子宫狭部用高频电刀切开宫颈筋膜, 深度为2.5 cm左右, 直至宫颈外口, 用肠线环形螺旋式缝合留下的宫颈筋膜, 同时, 双侧对合留下的子宫肌层后, 行间断内翻缝合, 进针深度约为肌层厚度的50%, 将线结埋藏在肌性圆柱体中。对照组行子宫全切术, 具体手术方法见参考文献2[2]。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雌性激素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软件, 计量资料用±s表示, 其间差异的比较利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治疗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各项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6个月后, 治疗组的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的各项激素水平和治疗前相比,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FSH、LH水平和治疗前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 子宫切除的手术方式有很多种, 如次全子宫切除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筋膜外子宫切除术等。然而, 上述传统术式均不能使卵巢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卵巢易缺乏营养, 其排卵和内分泌功能易发生紊乱, 导致其功能衰退, 解剖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从而增加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以及残余卵巢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女性对生理结构完整的追求和正常生活的渴望, 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应用而生[3]。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点。该术式可保留部分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 不会对卵巢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降低了术后卵巢脱垂、早衰发生率[4];该术式使子宫骶韧带、主韧带、血管、神经保持完整, 即对盆底支撑结构产生维护作用, 又可提高宫颈顶部的支撑力, 可促进残端的愈合和避免术后阴道出现脱垂, 并且未改变阴道的宽度和长度, 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5]。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FSH、LH水平和治疗前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综上所述, 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可迅速恢复排气、对卵巢功能影响轻微等诸多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毅, 李小红, 王姝.保留子宫血管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 (5) :599-560.

[2]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 2004, 142-155.

[3]陈益珊.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8) :67-68.

[4]王秀芹.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4例临床分析[D].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3) :299-300.

紧急子宫切除术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绝经女性, 伴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阴道壁膨出、腹部下坠感、行走不适、阴道肿物脱出等临床表现, 且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及盆腔炎、恶性肿瘤等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4例, 年龄51~68岁, 平均年龄 (62.1±1.7) 岁;病程1~7年;其中Ⅱ度子宫脱垂36例 (66.7%) , Ⅲ度子宫脱垂18例 (33.3%) 。对照组53例, 年龄51~68岁, 平均年龄 (62.6±2.3) 岁;病程1~7年;其中Ⅱ度子宫脱垂36例 (67.9%) , Ⅲ度子宫脱垂17例 (32.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子宫脱垂程度等基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阴道前后壁修复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对患者大腿内侧、下腹部及阴道进行消除, 利用重锤拉钩暴露患者阴道口及宫颈, 在宫颈下部做一横切口, 分离膀胱阴道黏膜;为暴露膀胱部位, 分离子宫、膀胱, 纵向行一T行切口, 利用Allis钳切除阴道壁;合理牵拉宫颈后唇, 使阴道后壁游离, 暴露子宫骶韧带, 完成分离、剪断, 结扎子宫韧带;取出子宫, 进行修补, 将腹腔有效关闭。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出血量少, 手术时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术后疗效

两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2.6%、7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术后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输卵管脱垂、术后阴道炎、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比例均较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4 术后随访

术后半年随访, 无失访病例, 对照组患者阴道前后壁再脱2例, 阴道息肉4例, 研究组患者仅并发阴道息肉1例。

3 讨论

子宫脱垂属于中盆腔组织缺陷症, 好发于中老年妇女, 主要因卵巢功能减退[3], 雌激素分泌减少, 宫骶韧带、主韧带松弛引起。临床上过去常采用阴道前后壁修复术治疗子宫脱垂, 但该方法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4], 且仅对症状轻、年龄小的患者疗效好,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优势在于, 手术切口不在腹部且切口小, 术后出血量少,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且有利于术后恢复。将阴式子宫切除术与阴道前后壁修复术联合应用, 可提高术后疗效, 避免患者的二次手术伤害, 可得到患者认可, 对于提高疗效, 改善医患关系均有重要意义[5]。本次研究结果证实, 二者联合应用, 术中出血量减少, 手术时间缩短, 术后治疗优良率提高, 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输卵管脱垂、术后阴道炎、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 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复术治疗子宫脱垂, 可缓解患者痛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术后疗效及远期结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阴道前后壁修复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出血量少, 手术时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2.6%、7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输卵管脱垂、术后阴道炎、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比例均较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半年随访, 无失访病例, 对照组患者阴道前后壁再脱2例, 阴道息肉4例, 研究组患者仅并发阴道息肉1例。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复术治疗子宫脱垂, 可缓解患者痛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术后疗效及远期结局, 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关键词: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徐晓东.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 23 (8) :302-305.

[2]陈志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29 (12) :495-496.

[3]陈文英.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分析[J].2011, 24 (3) :463-466.

[4]闫功燕.子宫脱垂的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比较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3 (12) :509-512.

紧急子宫切除术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患者247例。经腹组125例, 年龄32~62岁, 手术指征包括子宫肌瘤67例、子宫腺肌病26例、功血27例、CIN 5例。阴式组122例, 年龄31~64岁, 手术指征包括子宫肌瘤68例、子宫腺肌病24例、功血24例、CIN 6例。两组子宫体积小于孕12周、活动度良好, 术前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宫腔分段诊刮, 排除子宫恶性疾病、盆腔粘连及生殖道炎症。两组患者的年龄、盆腔手术史、阴道分娩史、子宫大小、子宫切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或全身麻醉,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宫颈间隙注射生理盐水或1:30垂体后叶素, 于膀胱横沟水平上1~3 mm 处环行切开阴道黏膜, 深达宫颈筋膜。锐性和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和子宫直肠间隙达腹膜反折。紧贴宫颈一并钳夹、切断子宫骶、主韧带, 缝扎残端。剪开腹膜反折, 在子宫峡部水平紧靠子宫处钳夹子宫血管及周围阔韧带, 切断、双重缝扎。处理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及输卵管, 用特制的卵巢固有韧带钩行钳, 将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及输卵管一并钩住, 钩住后向下牵拉, 撑开钳柄, 于钩形钳两叶间钳夹, 切断组织, 双重缝扎残端将固有韧带、圆韧带、输卵管一并钳夹、切断, 双重缝扎残端, 或酌情采用剜瘤及碎宫术, 将缩小宫体牵出阴道, 钳夹切断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峡部, 切除子宫。如有卵巢病变一并切除。经腹子宫切除术参照刘新民等编写的妇产科手术学方法进行[1] 。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术中情况比较

阴式组有2例中转开腹, 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 腹式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出血量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体温升高时间等阴式组优于经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阴式组术后有泌尿道损伤和盆腔血肿各一例, 腹式组无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腹壁无瘢痕, 美观, 术后疼痛轻, 对腹腔脏器干扰小,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式子宫切除术优点是腹壁切口大, 解剖层次清楚, 手术视野暴露清晰, 操作相对容易, 适用于盆腔所有病变。本院选择子宫大小小于12孕周子宫良性疾病,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子宫活动度好, 有阴道分娩史, 无生育要求, 有子宫切除指征患者共122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结果表明阴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体温升高时间等阴式组优于经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体现了阴式子宫手术的优越性。本组共有51例病例同时行附件手术, 拓宽了手术范围, 对于术中子宫体积大, 阴道相对狭窄, 阔韧带肌瘤, 暴露困难的病例采取先行挖除肌瘤, 去核及切碎子宫等方法, 便于操作, 避免损伤周围脏器。总之, 开展此项技术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阴式子宫切除术术者要有扎实的妇科手术基本功, 要同时熟练掌握腹式和阴式子宫切除术。并能应变术中发生的新问题, 才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达到改善手术的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紧急子宫切除术

紧急子宫切除术(精选8篇)紧急子宫切除术 第1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54例作为研...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