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程范文
听说教程范文(精选6篇)
听说教程 第1篇
作为全球性交流媒介 (《世界语言排名》George Weber) 和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 英语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深远。踏入二十一世纪,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 (WTO) , 英语教学在复合型人才中尤显重要。因此, 当今高校均开设相关英语课程。在这种趋势下, 如何使英语专业学生打下扎实基础, 掌握真正的外语技能并能在听说读写上大放异彩, 成为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高校英语专业的听说教程, 对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展开讨论, 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2.课堂设计及建议
2.1 听力练习及有效讲解
一般听力课堂设计都会遵循传统模式, 就是机械化的做题和讲解, 即:直接做题, 放音频, 公布答案。尽管此模式能按照教案走, 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一, 机械化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二, 直接公布答案, 缺乏讲解, 学生真正理解并吸收消化的可能性较低;三, 整个过程教师没有起到引导作用。笔者认为, 对这种传统的听力授课模式, 有必要进行针对性改革。首先, 应先作简单的引入, 让学生对该单元整体内容及学习任务有横向了解。引入结束后, 讲解听力材料中涉及的新词汇并按照题型 (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填空题等) 初步教授相关技巧, 如划分关键字、猜词性、猜题意等, 让学生运用到答题中。其次, 放音频应掌握一定技巧。可根据学生具体接受能力来设定音频播放次数和停顿位置, 提高音频播放的有效性。最后, 在评讲过程中, 建议先针对题目, 通过问答的方式明确指出相关答题技巧, 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 接着重复播放听力材料, 停顿点设为每道题答案所在位置, 同时要求学生复述原句, 这样既能锻炼短暂记忆能力, 又能加深对正确答案的印象, 更能系统化地巩固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2.2 互动环节
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我们更多提及的是狭义的互动, 即人与人之间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属于其中一种, 是指在课堂此特定环境之下,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当今高校课堂, 教师“满堂灌”、唱主角的填鸭式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因为某些传统观点认为, 教学的重点是“教”而非“学”。在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下,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抑制, 学习效率低下, 无法理解所学内容, 更谈不上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美国着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随着互动理论的出现, 语言学界发现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和发展。许多研究表明, 课堂互动影响课堂气氛、课堂中的反馈及学生的参与程度, 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互动包括: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案例分析, 游戏合作等。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更能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将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因此, 听说教程可结合自身课程特色, 在不影响教案编排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一些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
2.3 文化补充
英语作为英美文化的一面镜子, 镜像折射了英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 以及英美的社会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念、形形色色的社会心态、各自的文化特异现象等。外语教学应结合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来进行, 已成为当今外语学界的共识。世界各国, 已不是各自独立的区域, 而是“地球村”, 懂得使用英语这种国际语言变得十分重要, 了解英语当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也变得同等重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靠语言去表达, 二者缺一不可。因此,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适时补充英美文化的知识, 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听说教程训练重点为听力和口语, 但所涉及的文化是渗透在每个话题, 每段材料, 每个句子, 甚至每个单词之中, 环环相扣, 紧密相连。结合文化讲解, 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又能让他们领略风土人情, 与外籍人士的沟通和交流也更加畅通无阻。文化的补充涉及方方面面:饮食、习俗、交通、求职、旅行、教育等, 按话题来入手, 以图片、资料、网站、视频等加以辅助, 思路清晰, 系统分明,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相对容易接受, 印象也更深刻。
2.4 分组讨论的必要性
美国高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由"范例教学"、"交互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三种模型构成, 通过学生与教师、学习伙伴以及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实践证明, 这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满足了教学目标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和学习过程个性化的需求, 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因此, 练习口语时, 建议让学生就所给话题分组进行讨论, 讨论结果将以小组代表作全班展示, 还可增设评分环节, 营造一定压力让他们更投入更积极。分组讨论的结果: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锻炼之余, 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3. 结论
总之, 听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传统模式做练习和评讲下, 学生是难以达到有效训练的, 过后遗忘率也较高;要做到真正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与互动相结合, 教师发挥指引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样方能更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第二期.
[2]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教育类课程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04, 25 (4)
[3]吴红.试论应用类复合型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期待视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4]欧飞兵.英美文化认同感的建立及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年9月.
[5]赵敏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美国高校课堂模式发展动向-以教育类课程为例.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6月.
[6]戴卫平.吴蓓.英语与英美文化.《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7]罗晓云.在英语教学中探索强化学生记忆能力的途径.江西教育科研.2003, (8)
听说教程 第2篇
P115Audio Scripts
1.W: Rack your brain for creativity and you will solve your problem.M: I hope you’re right.But it doesn’t seem like I’ll ever be a great painter.Q: What is the man having trouble with?
2.M: What are you doing just sitting there daydreaming? You’ve got work to do!
W: Before I start anything, I like to rack my brain for creativity first.Q: 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to do?
3.W: It’s a miracle!How did you finally solve the math problem?
M: The answer just came to me out of a dream.Q: How did the man solve the problem?
4.M: You’re a great inventor.How do you get your great ideas?
W: They usually come to me suddenly when I’m well rested and relaxed.Q: When does the woman get her great ideas?
5.W: Please, tell me how you get ideas for your novels.M: Ideas burst into my mind while I’m walking in the park.I don’t know how.Q: When does the man get ideas for his novels?
6.W: I just can’t think of a good topic for my essay!I don’t know what to do!
M: Try running.Exercise always helps me clear my mind and think of ideas.Q: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to think of a good essay topic?
7.W: When I turned 50, ideas just started flashing in my mind.It was mysterious.M: I’ve heard stories like that.It’s really not unusual.Q: What has the man heard before?
8.W: I just came up with an idea for passing this test!
M: Quick!Write it down!Ideas are fleeting!And it may be our only hope!
Q: Why should the woman write the idea down?
9.M: Countless great musicians and artists have created great works for the church.W: Do you think that religion gives people the ability to open their creativity?
Q: What dose the woman wonder?
10.W: Years ago, it was easy for me to create new ideas.But now, I have none.M: Maybe you should see a psychologist who can help you.Q: What should the woman do according to the man?
1.A2.B 3.D 4.D 5.B 6.A 7.B 8.B 9.C 10.C
P116Audio Script
M: You better start working!Our boss will come any moment!
W: I’ve already seen her.And I’m doing what she told me to do.M: She told you to sit around and do nothing?
W: No!She told me to rack my brain for creativity.M: What?
W: To rack your brain for creativity means that you think hard for a creative answer to a problem.Before I start my work, I want to think of the best idea possible.When it flashes into my mind, I’ll begin.M: Hey, that’s what I was doing last week!But when she saw me doing it, she threatened to fire me!
W: No.You weren’t thinking of ideas.You were just sleeping.There’s a big difference.M: Oh.What problems are you trying to solve now?
W: Actually, our boss told me to think of a way to tell lazy employees that they’ll lose their jobs if they don’t work harder.(Words: 150)
P117AudioScript
Do you think that creative ideas come easily, that they just flash into the mind without hard work? Hardly!Sure, creative ideas come all of a sudden.But the fact remains that those sudden thoughts most often come after a person has worked, studied, and tried several other solutions to whatever question he is trying to answer.Most often, even after he has come up with his creative idea, the person will have to test it and then think more about it.Sometimes this can take decades.If you want to invent a creative idea of your own, you must be active!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ry out many solutions.After trying out countless other ideas, the perfect, most creative idea will certainly come to you.(Words: 128)
1.How do creative ideas come?C
2.When do creative ideas come?B
3.Most often, what will a person do after having a creative idea? A
4.What does the speaker say is necessary for having a creative idea? A
5.When will the perfect, most creative answer occur to you? D
1)A man is driving down a country road when he spots a farmer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a huge field of grass.He pulls the car over to the side of the road and notices that the farmer is just standing there,doing nothing,looking at nothing.2)The man gets out of the car,walks all the way down to the farmer and ask him.“Ah,excuse me mister,but what are you doing?”3)The farmer replies,“I’m trying to win a Nobel Prise.”“How?”asks the man,puzzled.4)“Well,I heard they the Nobel Pruze to people who are out standing in their filed.”
Conan:Jimmy Stewart?Is that you?I can’t believe it.It’s been such a long time.Jimmy : Hey,Conan.I’m sorry for not replying to your emails.I’ve been very busy at work.C: Yeah,everyone is talking about your big promotion.I thought that I’d get that job.But since I didn’t get it,I’m very glad that you did.I’m sure you’ll be a terrific leader.J : Anyone can be a great leader.It just takes improving your skills and learing some important principles.If you learned then,I’m sure that management would promote you too.C: I have no delusions about it being so simple,but I’d like to learn anyway.J: First off,you should learn how to be strong but not rude.C: Yeah,that’s a tough for me.J: Secondly,you should learn to be kind but not weak.C: Sure,I hear this one from my wife at all time.She says that kindness is a certain type of strength and that we should all be kind,especially when we’re telling a person the truth.J: That’s right.We should always “tell it like it is”,but in a nice way.C: Say,why are you looking at your watch?Do you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J: Sure do.I hane a metting in five minutes.But before I leave,let me tell you the last important points of being a great leader,And finally,you must feal in realities.Just accept life as it is.C: Thanks for the advice,Jimmy.Maby,mext time management will give me the promotion I want.What should people do in order to become great leader?What is the first step to becoming a capable leader?Bsides being kind,what should people always do?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want to build up your influence?What does Jimmy want to tell Conan?
All kids are born creative.But,when fiven the choice,many of today’s children do not invent fu,Why?Because kids are kept busy.After_school rograms,sports teams,and hone work keep kids from truble and boredom,But boredom is often the first Step to inventing fun.Spare time is the ground where ideals grow.When kids do have free time,television,video games and computers give them instant enjoyment,Such entertainment locks kids into someone eles’s ideals and keeps them away from exploring their own creations.As Joyce Myers has said,a pencil and an imagination can take you anywhere.Schools are under great pressure to prepare kids to test well,Many teachers I talk to wonder how a child will learn to think creativity if there is little time for open-ended problems.Parents,as well,often focus on final results.We cherish thje finishes painting over the pages of messy sketches.What is the problem with many children today?What is the ground where ideals grow?What provides with the most enjoyment in their spare time?Why was Joyce Myer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What does the speaker think schools and parents should do?
Honors
Record
Enterd
Mathmatics
Invited
Greativity
Faster
Advance
75000
听说教程 第3篇
《实用阶梯英语听说教程》是由新世纪高职高专编委会按照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组织编写、由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之一。本教程共分四册, 前两册为基础篇, 后两册为商务篇。每一册又分为十二个单元, 其中每个单元包括三大部分 (导入知识、听听练练、听力赏析) 。基础篇是以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为主线编写的, 适合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基础阶段, 侧重语言基础知识及听说技能训练;而商务篇则是以商贸为背景, 以日常商务主要环节以及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编写, 适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侧重商务专业知识和听说技能的训练。
本教程是由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编写, 所以它的深度、广度贴近学生的真实英语能力水平, 旨在结束多年来高职学生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形成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状态, 高效快捷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学到的英语技能与所学专业及未来就业行业相结合, 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一) 学情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实践能力的蓝领工人。高职学生一般在校期间只学两年英语 (一年级是必修课, 二年级是选修课)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为复杂, 分为:普通高中毕业生 (经过高考录取的学生, 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但知识薄弱, 整体水平不高, 除了少数学生之外, 大部分不适应高职教学) 和职业高中或中专毕业生 (大部分学生只在初中学过几年英语, 英语基础差, 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 入学成绩较差, 词汇量较小) 。其中有一部分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 从没受过正规的听力训练, 甚至从来没听过听力。这样, 由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他们很少能够自如地与同学或教师用英语进行交流, 这无疑给英语听说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 教学模式
目前, 高职听说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 虽然许多理论已经成型, 但仍处于研究阶段, 无法在教学实践中普及。这种情况下, 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先讲解听力材料中的生词, 然后播放录音带或光盘, 让同学一起做练习, 然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学生核对答案。采用这种方法教学, 对那些渴求知识的学生尚且有效, 但对大多数缺乏自觉性、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模式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 反而会使他们觉得厌倦、乏味, 收效欠佳。另一方面, 有些高职院校由于缺少教室或教师而把两个甚至三个班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上英语课, 教师授课时要使用麦克风学生才能听见。这样, 教师在课上很难顾及到每位学生, 而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 教学方法的问题及对策
正如上面提到的, 高职学生普遍英语较薄弱, 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 很难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还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使教程中有许多的练习和实际应用语言的任务, 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演练机会, 但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配合, 就不会有任何收获。
Breen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展现出语言学习情境中的要点。因此, 教师必须通过会话、演讲等活动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和配合 (Candlin&Mercer, 2001) 。这样, 教师应该事先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构建一个合作、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如:分组练习、演讲、角色扮演、课堂讨论、辩论等) 为学生提供更多使用真实语言的机会, 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在这种教学环境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任务中,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此外, 教师还应该安排学生做到课前预习, 以掌握参与课堂活动的必要语言知识;引导学生课后复习、练习, 以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本书的练习题较多, 这样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学习, 因为反复练习可以加强他们对相关语言知识的印象和记忆, 以弥补其相对薄弱的基础知识, 为提高日后工作中使用真实语言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 教学环境的问题及对策
本教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因此, 教学应当设在较轻松的氛围中, 使教师有足够的机会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使交际教学 (CLT) 得以实现。然而, 正如上面提到的, 由于缺少教师和教室, 高职院校中经常是两三个班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上英语课。
根据Sarwar (2001年) , 一些发展中国家很难在短时间内减少大班授课。因此, 有必要根据现状实施可行的解决方案, 摆脱交际教学法只能用于小班授课的心理障碍。他还提出了四个“R”:Reeducation (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只是引导者, 而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演) ;Responsibility (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Relevance (授课内容要和学生相关) ;Rapport (大班授课时要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 。
拉森.弗里曼 (1986, 引自李, 2001年) 曾指出交际教学法最明显的特点是“几乎一切都是以交际为目标”。教师应该选用可以提供真实语言、有说服力的材料, 以引导学生多用语言 (李, 2001年) 。在本教材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 听力内容包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语言, 如上网做什么?怎样在宿舍里度过?等等。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内容, 为学生提供应用相关语言知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因此, 虽然在大班实施听说教学有一定困难,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有兴趣的教学内容, 创造一切机会和学生进行交流, 以构建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结论:
根据Richard (Tomlinson, 2003) , 合适的教材应体现以下特点:能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知识;能为学生提供他们能用的知识;能给学生以成就感;能用有趣、新颖的方式练习教材上的内容;能提供愉快的学习经历;能提供自己练习、个性化学习和自我评估的机会。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实用阶梯英语听说教程》适合在高职院校中教授, 但在应用本教程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日后还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解决。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模式等) 进行分析, 提出了《实用阶梯英语听说教程》在高职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仍采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学生英语基础太薄弱、采取大班形式授课等等,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转变师生在课堂上的作用以及变相改善教学环境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英语,阶梯英语,听说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Breen, M.P. (2001) .The social context for language learning.In Candlin, C.N.&Mercer, 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its social context (Eds.) .London:Routledge.
[2]Sarwar, Z. (2001) .Adapting individualization techniques for large classes.In D.R.Hall&A.Hew-ings (Eds.) , Innov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A reader (pp.127-136) .London:Routledge.
[3]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外语界, 2001, (2) .
听说教程 第4篇
Test1
1-8ddadcacc 9-12cbdb 13-15cbd26-28bcd 29-32bdaa 33-35bdc
Test 2
1-8cacbdcbd 9-11ccd 12-15cdbb26-28cda 29-32adbd 33-35cab
Test1
16Researchers 17murdr 18Fortunately 19harmony 20advantage 21boxers 22brains 23Even the most ordinary household items such as irons or can-openers are designed for right-handed people.24you can buy anything from left-handed pocket calculators to knives and coffee mugs.25People who buy things from the shop say it just makes their everyday life much easier.Test 2
听说教程 第5篇
1 不完全爆破
不完全爆破指的是当一个爆破音 (/k/、/g/、/t/、/d/、/p/、/b/) 后面紧接着出现另一个爆破音、摩擦音 (/f/、/v/、/s/、/z/、/h/、/ʃ/、/ʒ/、/θ/、/ð/) 或者破擦音 (/tʃ/、/dʒ/、/tr/、/dr/、/ts/、/dz/) 时, 第一个爆破音不发生爆破, 只做好这个音的发音姿势而不发出声音, 随即发后面的爆破音的现象。此时, 学生常把不发生完全爆破的这个音认为是一个不存在的音, 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例如, 在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短对话第八题中, 第一个说话人所说“Dad, I’ve got a date tonight with Mike”一句中, date tonight的发音因为出现失去爆破的现象而由/deɪt tə'naɪt/变成了 (/deɪtə'naɪt/) , 很容易被误以为是day to night这三个单词。
又如, 在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Warming Up部分“In contrast, a company man, a man with a desk job may work fourteen hours a day, six days a week, and can die of overwork”一句当中, desk job的发音由原来的 (/desk dʒɒb/) 变成了失去爆破之后的/des dʒɒb/, 容易被误听为death job。
2 连读
连读, 是指“the linking of sounds or words” (孟宪忠, , 2006) , 即音或词的相连。连读有三类, 第一类为辅音与元音的连读, 指前一个词以辅音结尾, 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时发生的连读。第二类为r型连读, 即前一个词以r或者re结尾时发生的连读。第三类是元音与元音的连读, , 即前一个单词以元音结尾, 后一个单词又以元音开头时发生的连读。连读时由于音与音的组合常常产生出新的发音, 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1) 辅音与元音连读。
辅音与元音的连读是最常见的连读, 如burst into (教程第一册第八单元短对话第五题) 、hit it (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短对话第四题) 、sent in (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长对话) 等等, 通常不易造成理解困难。但是, 在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的understanding a radio program部分就出现了worldwide audience这样一个词组, 前一个单词的尾音与后一个单词连读, 出现了/'wɝ:ldwaɪdɔ:dɪəns/这样的一个新发音。学生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连读现象, 就会以为/dɔ:djəns/是一个新的单词, 从而无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以辅音/n/、/ŋ/、/l/结尾的单词在与相邻单词连读时往往也会产生新的发音。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短对话第一题中的an ad短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该听力中, 两个说话人分别说道:“I saw an ad on the Internet aboutonline language studies”“me too.I saw an ad for‘Click Here for Language Learning’”。an和ad发生连读, 形成一个新的发音 (/næd/) 。第二册第二单元warming up部分, 短语an Olympic hero中, 单词an和Olympic发生连读, 产生/nəʊˈlɪmpɪk/的新发音。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长对话中也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在句子“I’ll only need a minute”中, , I’ll only因为发生连读而产生了一个新的音, 即/ləʊnlɪ/容易被混淆为lonely。值得注意的是, 以ing结尾的单词因末尾发音为/ŋ/, 连读时也将其视为/n/来进行拼读, 如“using our Chinese names” (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短对话第四题) 中的using our就读作了/ju:sɪn nəʊə/。
(2) r型连读
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understanding a radio program部分, 句子“Here’s Corinne Colbert with her essay for‘This I Believe’”当中, her以r结尾, 与essay发生了连读读作/hɚresei/。教程第三册第三单元warming up部分, 短语after all也发生连读, 读作/'ɑːftərɔ:l/。教程第四册第二单元短对话第六题中, 短语register a claim中的前两个单词也发生了r型连读。
(3) 元音与元音连读
元音与元音的连读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 前一个单词以元音/i:/、/i/以及/ɔɪ/、/eɪ/、/aɪ/等含有/i/音素的元音结尾, 与后一个以元音开头的单词连读时中间加一个/j/的音。如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warming up部分有句子“Whether you are learning English, Chinese, French, Span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其中的短语any other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再比如, 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warming up部分中, 短语“at the end”中, the和end连读为/ði jend/。
第二, 单词以元音/u:/、/u/以及/əʊ/、/aʊ/等含有/u/音素的元音结尾, 与后一个以元音开头的单词连读时中间加一个/w/的音。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短对话第一题中, how about短语就被读作了 (/haʊwəbaʊt/) 。教程第一册第五单元长对话中, 短语how is也被读作了 (/haʊwiz/) 。
第三, 前一个单词以其它元音结尾, 与另一个以元音开头的单词连读时可以在中间加上一个/r/的音。例如, 在教程第四册第七单元长对话中, 短语more often就被连读作/mɔ:rɔfn/。这一种元音连读的情况与r型连读类似, 前一个单词往往以字母r或re组合结尾, 在此就不再赘述。
3 同化
同化是指两个相邻的音相互影响, 有时变为相同或相似的音, 有时会相互结合产生一个新的音的现象。比较常见的同化现象就是辅音与半元音相邻时产生新的发音这种情况。如辅音/t/与/j/相邻, 形成新的发音/tʃ/, 辅音/d/与/j/相邻, 发/dʒ/, 辅音/s/和/z/与/j/相邻, 则分别发/ʃ/和/ʒ/。在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短对话第八题“how did your interview go”一句中, did和your发生同化, 读作/di dʒɔ:/。再如, 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长对话第一句“sometimes I really don’t understand you”一句中, understand you因为发生同化现象而读作/ʌndɚstændʒu:/。类似的例子还出现在“would you give me some suggestion” (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understanding a movie dialog部分) 、“set your priorities” (教程第二册第七单元短对话第八题) 、“did you hear the news” (教程第四册第六单元短对话第五题) 等句子当中。
4 弱读
弱读是英语中的常见现象, 代词、冠词、助动词、介词等, 常被弱读。如代词he和him就经常被弱读为/i/和/im/。在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短对话第五题的it was just his injury that cost him the opportunity to compete一句中, him发生弱读, 使短语cost him的发音由原来的/kɔst him/变为/kɔstim/, 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冠词a和an常被弱读为/ə/和/ən/。在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understanding a radio program部分, 第一句话“here at this Chicago High School and others”当中, and发生弱读从而读作/ən/, 相当于辅音字母n的发音。这时, and与others再发生连读就要读作/ə'nʌðə/, 容易被误解为another这个单词。在本教程中, 常见的弱读单词还有as (/əz/) 、at (/ət/) 、had (/d/) 、has (/z/) 、have (/v/) 等。
以上所举例子只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出现的众多语音现象中的一小部分, 但是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用这套教材的老师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多去注意这几类现象, 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对听力材料的分析和判断。学生也可以参考以上的例子, 多去总结听力中类似的语音现象,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摘要:英语听力中有许多容易造成理解困难的语音现象, 如不完全爆破、连读、同化和弱读等。在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系列教程中, 上述四类语音现象造成的发音变化频繁出现, 经常造成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误解。通过列举上述现象, 能够帮助该教材的使用者关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常见语音现象,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语音现象
参考文献
[1]孟宪忠.英语语音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6-87.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4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听说教程 第6篇
一、高职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听说能力的现状
1. 南腔北调
大部分学生语音语调基础薄弱,甚至受方言发音影响的痕迹很重。以对我校08级英语专业新生的口语摸底结果来看,11%的学生国际音标读音不合格;75%的学生语流不畅,表现在:89%的学生缺乏连读、弱读、同化和失去爆破等知识,86%的学生没有控制语调升降、节奏变化、断句的意识。发音不好首先会打击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会成为他们提高听力的一大障碍。
2. 词穷语尽
词穷词汇贫乏,语尽基本句型的掌握不够。一方面,学生限于英语词汇量小,无法较准确地表达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感情,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另一方面,句型的熟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口语表达的连贯性和信息传递的正确性。正如漂亮的珠子需要精美的丝线串起才会成为耀眼夺目的项链,对于英语学习来说也是同样道理。词汇好比珠子,但要想拥有正确、自然流畅的表达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正确的句型。
3. 学不得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应试教育往往将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容易让学生忽视英语听说训练。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并尽可能地在课内和课外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几点尝试
1. 开学前两周的集中语音教学
漂亮的发音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来的,除了要学习基本的语音语调知识,更需要长期的大量的听说磨练。教师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呢?最基本的有两点:一是教授最基本的语音语调知识,二是传授改善发音的训练方法。
大多数的综合英语教材都有语音知识的教学部分,但一般都是分散在每个单元里。经过几轮教学实践的尝试,我发现这样的分散语音教学效率比较低,而且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重视。而对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不需要学习本科设置的系统的语音语调课程,但是最重要的语音语调的知识还是有必要在集中的几周时间里进行强化学习和训练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听说能力。我在学期的第一、二周用了所有的12课时进行语音教学,参考教材是由外研社出版的《英语语音语调》(张冠林、孙静渊编著),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所示:
在这12个课时里,除了学习基本的语音语调知识之外,还进行了大量的对比、模仿发音练习,从而实现集中纠正及强化的效果;课前印发了语音练习材料,特别包括3段VOA特殊英语的文字材料及音频文件,供学生课后模仿强化练习;另外,在第4周末安排了一次阶段性的语音测试,以此作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的反馈。从我所任课的三个班级的测试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他们从这次的学习体验中,收获了一份进步的成就感和自信。
2. 课堂展示日常化
随着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的盛行,学生课堂展示活动越来越多地被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展示活动种类很多:个人展示、小组展示;自由课题展示、指定课题展示;文档展示(电子文档、在线讨论或展板展示)、表演展示等。考虑到高职新生的基础,第一学期的课堂展示以小组形式、指定单元内容展示为主,目的是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信心。
具体操作从第3周开始,第1周确定各小组成员名单,每组45名成员(包括一名组长),每个班级1012个小组,每次展示任务指定2个小组分别准备,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总结三个阶段。老师提前一周给出展示命题,在一周的时间内2个小组把展示内容在课间或通过E-mail与老师进行交流并加以改进;课堂展示由2组竞赛的形式由班级评出较好的一方;最后由优胜方将展示内容发表在班级网站上,这样提供一个公开的交流平台供学生学习。
3. 词汇教学也要创设语境
“语言学习就是一个释放和接受的过程”马林诺斯基的这一观点提醒教师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主导,是语言信号最大的输出者,其释放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学生接受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多说英语,学生才能多听英语,多练英语,才能在一种交互过程中产生一种开放、宽松的英语学习氛围,推动学生英语意识的形成。
在这方面我做了两方面的尝试:一是以新词汇为中心话题引导学生展开交谈,激起学生交谈的兴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精加工学习;二是利用典型情景例句来呈现重点搭配及词性转换。如讲到《致用英语之综合教程Ⅰ》Unit 8中mislead一词时,我以回忆方便面广告画面为题,引出两个典型的句子:These advertisements usually mislead the audience into thinking the noodles delicious and nutritious.So we call them misleading advertisements.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mislead..into...”这个搭配,而第二句子出现了misleading这个形容词的形式。没有了烦琐枯燥的词组搭配和词性转换的讲解,用学生很熟悉的方便面自然引出mislead的用法。
4.“精加工”每一教学环节
《致用英语之综合教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设计,这为教师备课提供了许多优良的资源。但是再优秀的教材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原有的教学环节进行增、减或重新整合等“精加工”。每次备课的时候,我都要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样讲课学生会有负担吗?会有什么样的负担?该怎样细化教学环节才能分化这个负担?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只有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听说英语积极性才算是好的教学设计。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部分教材上的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了增、减或重新整合。
如《致用英语之综合教程Ⅰ》Unit 4(“Help and Responsibility”)中的主课文前的导入部分原有的教学设计为:
1) Discussion (2 topics);
2) Listen to the song and discuss 4 questions in groups;
考虑到两个环节中都有讨论的部分、话题过多且递进性不强,容易增加学生负担造成冷场。于是在分析学生现有水平及本单元整个活动设计之后,我决定把单元最后一部分的Culture tipsWhy don’t we ask for help提前到导入部分,作为主话题进行递进式讨论。而Culture tips这一部分中,教材只是列举出某些人不愿意向他人求助的原因,以及给这些人的建议,是一篇阅读短文。为了能较充分调动学生听说的积极性,这部分也需要增加一些教学环节。下面是我把两个部分合二为一并进行修改之后的处理:
1) Introduce the singer of the song;listen to the song andcomplete some words in the scripts.
2) Pair work:discuss 4 questions.
3) Some people never ask for help or they are ashamed of ask-ing for help.Group discussion:What are their possible worries?After the discussion, show the different worries listed in the text book.
4) My husband’s reasons why he seldom asks for help, andmy suggestions to him.Encourage students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to different worries.
5) Show the suggestions listed in the text book and invite stu-dents to match the worries with the best suggestions.
这样的处理不仅细化了教学环节,而且分化了学生听说上的负担,课堂节奏更紧凑、更活跃。
高职学生一方面比较自卑,因为他们基础不够好,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特别没有学好英语说好英语的自信;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崭新的大学学习又抱有很大的希望,也很想努力改变现状,说出流利漂亮的英语。因此在起始年段,教师更要用扎实的课堂教学来培养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实际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能把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摘要: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 听和说口语是第一性的, 读和写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尤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 他们英语基础弱、兴趣浅, 教师更应该有效利用现有优秀教材资源在语言学习的起始年段重视对学生听说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英语课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高职高专,综合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石蕊.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堂中制约学生听说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教育战线, 2009.
[2]刘方俊, 高洁, 樊小明.谈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 2009, (5) .
[3]华章.综合英语课堂“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0, 31 (2) :144-147.
听说教程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