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校共育论文范文
一年级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1篇
孩子就像一株植物,根扎在家庭中,结果在教室里。如果把家庭教育比作土壤,那么学校教育则是施肥和浇水。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收获最美的教育之果。
重庆市巴蜀小学马宏校长曾算过这么一笔账:一年365天,减去睡眠时间,实际可支配时间217天。其中,一年实际在校时间为66天,占实际可支配时间约30%;而一年学生寒假、暑假和周末等在家和社区的时间为151天,占实际可支配时间约70%。由此可见,孩子的大量时段是在家庭。家庭教育不仅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还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
如今的社会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如何协调好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使两者教育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抵消,这对每个学生及学生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在2018年教师节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新要求,这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完善人格,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天职。
家庭教育不是人生第一课,而是第一位。家庭教育是贯穿人生始终的,当人呱呱坠地开始,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获得一个健康孩子,同时也希望能获得一个好孩子,如何成为好孩子?其本质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我们由此发现:孩子来到世间,第一个围绕他的人性教育展开思考的是他的父母,而不是教师。所以家庭教育应该排在第一位,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是不容许有半点忽视的。家长应该要经常引导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人们经常说,二十几天的坚持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其实做不到,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至少也要到十几岁才能初步建立起来。小习惯决定大未来,习惯是一种顽强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而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校共育。
儿童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如果仅仅把孩子视为一张白纸,家长会忍不住去绘制自己原有的理想,从而限制了儿童本身的发展。卢梭曾提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浪费时间。因为儿童是需要做梦、犯傻,需要慢慢地长大的,不能急功近利。正是这种看上去的“浪费”,却为儿童赢得了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现在的父母恨不得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
“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其实这是一种浮躁、一种急功近利,它很容易惊扰到孩子的梦想。如果把孩子视为一粒种子,便会有教育的过程性和期待感存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便会“静待花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应该重塑角色。前不久各种心梗、脑梗等“家长陪做作业综合症”刷屏朋友圈,甚至有家长辅导作业崩溃到要“嫁”女儿:不要房不要车,礼金嫁妆全都送!只求“亲家”现在就来辅导孩子作业,把未来的儿媳领走!其实,家庭教育不是辅导作业,这样的家庭教育是被扭曲的教育,很多时候,更会严重影响到亲子关系。当前家庭教育面临很多误区,市场上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书籍又数不胜数,让人难以选择,有的甚至将他人的育儿经验简单复制,忽视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的存在。我希望孩子们生活的家庭都是温馨的,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正确的相处模式,都要靠家长去营造。在学校,老师努力营造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在家庭,家长也应该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从而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怀,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这就首先需要家长读懂自己的孩子,而读懂儿童,必然指向家长要去读懂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影响与作用于孩子健康成长,这样,你的孩子才是你心中的自己的孩子,而非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教育需要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而是家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他的这一观点我非常赞同,我觉得这“两个教育者”的共同发力,保持明确而又共同的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而和谐地发展。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家校的各施其责,在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下,要找到相通性,让生活教育与课堂教学,并不绝对发生于学校或家庭,更赋予时代的、内涵的发展。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做有“心”教育,就是要始终坚持与家长携手,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用专业的教育品质唤醒每一个孩童的生命自觉,奠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人生。
执行主编:
吴倩,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美术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重庆市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专家,渝中区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主持多项课题,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多篇代表性论文获中国教育科研成果征文一等奖,出版《我们也会做广告》《重组与解构巴蜀美术“作业作品化”校本研究》。
一年级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2篇
1、家访,爱心换诚心
为了做好家访工作,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家访培训,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家访,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家教的方法、学生的特长、发展优势、教师的期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打算。
2、实施 “家长开放日”制度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使家长及时掌握学校最新的动态,零距离地接触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则充分利用“开放日”这一契机,积极收集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并结合建议和意见调整、改进学校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3、毕业典礼----离别前的拥抱
对六年级毕业生,我们又以“培养学生成为合格毕业生”为主题,希望家长从思想、学习、生活全面关心孩子,帮助子女顺利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去迎接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毕业典礼时,邀请家长参加,精彩的节目、深情的话语、感恩的拥抱,成为孩子人生最美的记忆。。
4、家长委员会
一年级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3篇
2016年我校为使学校能走在兄弟学校前列,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开展好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实施目标
1.成立家长委员会,创新“家长会”形式,办好家长学校,构筑家校育人渠道。
2.通过《家访记载》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3.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充分发挥校讯通作用,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加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活动,构筑家校沟通的平台,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
4.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
并进。
5.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6.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7.发挥好学校的门户网站,在校园网上开辟“家教专栏”,介绍各地先进教子经验,发表本校优秀家长的育儿心得,促进学习型家庭建设,构建青少年全方位、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家校共育工作室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宋景昌 副组长:柳延伟
组 员: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室”
2、总结本学期家校共育工作并制定下学期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3、召开家长会,表彰优秀学生和家长。 十月份
1、以国庆节为契机,组织家校共育优秀教师交流活动。
2、建立家校共育网上交流平台
3、评选优秀家长、星级学员。
3、上报9-10月份案例及活动信息。
4、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抽查。 十一月份
1、召开家校共育期中总结表彰会,表彰榜样家长、优秀学生。
2、把学校家校共育工作与其他项目相融合。
3、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
4、结合书香校园活动,组长开展亲子读书竞赛活动。 十二月份
1、各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2、上报十
一、十二月份家访记载表。
3、整理家校共育材料。
4、举行家校共育工作总结及表彰活动。 一月份
1、组织家校共育工作考核。
一年级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1、利用开学初的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家校 共育需要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召开全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让全体老师都参与,不仅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的艺术水平和整体层次,交流家校共建的经验和班级工作经验,也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探索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取长补短,切实解决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2、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在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由学校领导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建构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3 召开首期家长学校开学典礼,宣读家长学校章程,明确家长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考勤制度和考核办法,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学校”的含义及功能,使家长认识到家长学校与普通家长会的区别。并宣布家长委员会成员名单。
4、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们的联系,听取委员会成员意见。通过家长开放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探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5、家长学校工作要有针对性,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家校联系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召开专题讲座、学生家长座谈会,沟通家校联系,促进经验交流。
6、适时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聘请家教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传经送宝作经验介绍。
7 强化家校联系工作,结合我市开展的“双联双帮活动”,教师应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长,以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赢得家长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家访的质量和效果。每次家访要做好记录。家长来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热情接待,与家长亲切交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对策。通过活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8、年级层面和班级层面也要注意做好家长学校的资料积累工作。做到有家长学校组织网络,有教学计划,有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记录、总结。
9、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开辟网络家教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家教理论,为广大家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一年级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共育学生成长
林家村镇大岳峙小学 孙斌
摘要: 家校结合教育要保持教育观念一致、培养目标一致、教育环境一致、积极的舆论导向一致、对孩子的日常管理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增强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和家长携手,朝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标,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家校合作 成长 教育合力
学校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一、办好家长学校,构筑家校育人的平台
学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联系家庭,依靠广大家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家校教育观念要一致
我国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逐步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但有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却依然落后。学生张鑫脑子灵活,刚进入三年级时成绩很好,后来直线下滑,老师们都为他感到着急。我把他的父母请到学校商量对策。我与他谈话时,他一言不发,保持沉默;当他的父母开口说话时,他的情绪开始激动,竟然甩出一句话:“我不读了。”这让我大吃一惊,他在老师面前还没出现过这种举动。我渐渐地了解到,他的父亲脾气暴躁,见孩子成绩下降,动辄训斥,甚至拳脚相加;而他的母亲对他却是溺爱,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出现分歧。我在与家长沟通时,讲了蔡林森是如何培养三个子女成才的案例,告诉他的父母要改进教育方法,多与孩子交流,肯定孩子的优点,真诚地帮助孩子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给孩子重树信心。粗暴不等于严格,溺爱不等于母爱。他的父母虚心接受了建议,经常与老师联系,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现在,云杰很阳光,成绩挤进了班上前几名。
(二)、家校教育环境要一致
学生在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文明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走读制学校的学生,家庭教育环境更为重要。家里要保持干净整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书房布臵要高雅温馨,富有激励性;大人要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常与孩子进行学术探讨,让孩子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大人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要讲文明,给孩子做榜样;大人要用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勤俭节约等行动来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逐步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长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习惯养成。
二、开展家访活动,开设家校联系通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效益,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形成学校教育 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我校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
活动开始,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向每一位教师传达了活动的精神,让每一位教师充分明确活动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家访工作,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学校要狠抓班主任这支强有力的家访队伍。因为班主任是家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家访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班主任每学期对班内学生的家访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三年家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每位班主任及教师在进行家访时都能做到有重点地选择家访对象,作好充分
的准备,对家长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育人原则,尊重家长,融洽家校关系。把教师家访工作作为学期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家访中明确树立了服务意识,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教师上门为家庭教育提供 科学 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子女在思想、学习、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寻求解决的良策。
家访中,教师积极主动,让家长感受到了热情与真诚;教师的细致与认真,建立起了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感情基础;教师因人而异、逐个分析,充分了解了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 经济 情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依据,创设了和谐的德育交流氛围。本着连接学校和家庭,增进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学校还开展了“千名家长看学校”等活动。活动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服务意识,改进了教师的服务态度,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全力塑造、展示了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 发展 。
三、设立“家长接待日”,实现家校合作育人
一年级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共育学生成长
林家村镇大岳峙小学 孙斌
摘要: 家校结合教育要保持教育观念一致、培养目标一致、教育环境一致、积极的舆论导向一致、对孩子的日常管理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增强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和家长携手,朝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标,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家校合作 成长 教育合力
学校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一、办好家长学校,构筑家校育人的平台
学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联系家庭,依靠广大家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家校教育观念要一致
我国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逐步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但有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却依然落后。学生张鑫脑子灵活,刚进入三年级时成绩很好,后来直线下滑,老师们都为他感到着急。我把他的父母请到学校商量对策。我与他谈话时,他一言不发,保持沉默;当他的父母开口说话时,他的情绪开始激动,竟然甩出一句话:“我不读了。”这让我大吃一惊,他在老师面前还没出现过这种举动。我渐渐地了解到,他的父亲脾气暴躁,见孩子成绩下降,动辄训斥,甚至拳脚相加;而他的母亲对他却是溺爱,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出现分歧。我在与家长沟通时,讲了蔡林森是如何培养三个子女成才的案例,告诉他的父母要改进教育方法,多与孩子交流,肯定孩子的优点,真诚地帮助孩子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给孩子重树信心。粗暴不等于严格,溺爱不等于母爱。他的父母虚心接受了建议,经常与老师联系,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现在,云杰很阳光,成绩挤进了班上前几名。
(二)、家校教育环境要一致
学生在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文明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走读制学校的学生,家庭教育环境更为重要。家里要保持干净整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书房布臵要高雅温馨,富有激励性;大人要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常与孩子进行学术探讨,让孩子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大人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要讲文明,给孩子做榜样;大人要用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勤俭节约等行动来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逐步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长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习惯养成。
二、开展家访活动,开设家校联系通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效益,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形成学校教育 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我校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
活动开始,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向每一位教师传达了活动的精神,让每一位教师充分明确活动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家访工作,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学校要狠抓班主任这支强有力的家访队伍。因为班主任是家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家访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班主任每学期对班内学生的家访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三年家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每位班主任及教师在进行家访时都能做到有重点地选择家访对象,作好充分
的准备,对家长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育人原则,尊重家长,融洽家校关系。把教师家访工作作为学期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家访中明确树立了服务意识,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教师上门为家庭教育提供 科学 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子女在思想、学习、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寻求解决的良策。
家访中,教师积极主动,让家长感受到了热情与真诚;教师的细致与认真,建立起了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感情基础;教师因人而异、逐个分析,充分了解了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 经济 情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依据,创设了和谐的德育交流氛围。本着连接学校和家庭,增进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学校还开展了“千名家长看学校”等活动。活动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服务意识,改进了教师的服务态度,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全力塑造、展示了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 发展 。
三、设立“家长接待日”,实现家校合作育人
一年级家校共育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