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乳腺癌患者手术护理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乳腺癌患者手术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院近2年来共收治乳腺癌患者30余例, 年龄30~72岁, 通过手术治疗, 护理和康复指导, 均如期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缓解因手术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良好的心理配合医护人员, 接受手术。术前做好常规检查。

2.2 术后护理

2.2.1 卧位术后回病房平卧4~6h后改半卧位, 胸带加压包扎, 以利于刀口愈合, 并防止皮下积液。

2.2.2 皮下积液的护理

由于切除大块乳房组织、腋窝等软组织, 使皮瓣与胸壁不能紧贴, 引起脱空, 广泛的创面渗血、渗液导致积液。术中常规置一负压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术后妥善固定, 防止滑脱。同时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并及时更换, 一般术后1~2d, 每天约50~100mL的引流液, 术后2~3d, 引流液每天<20mL。若无皮下积液, 即可拔除引流管。皮下积液者, 可局部穿刺抽液。

2.2.3 预防感染

由于乳腺癌患者根治手术范围广、创面大, 淋巴系统破坏严重, 因此, 一切治疗和护理操作如测血压、静脉注射等均应在健侧进行,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刀口有无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一但发现上述症状, 应卧床休息, 同时应用抗生素, 加强营养。

2.2.4 功能锻炼

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 促进上肢血液循环, 减轻患肢水肿。一般术后第2天, 可做伸指、握拳等锻炼。术后第3天, 可协助病人做屈腕、屈肘等锻炼。术后4~5d, 指导患者做患肢向前向上举, 练到肘关节伸直位。第6~8天, 患侧手可做顺墙爬行运动, 两臂上举, 直到两手达到同一高度。第10天以后, 开始练习外展动作。

2.2.5 康复护理指导

创面愈合后, 可清洗局部, 用软毛巾轻轻擦干, 涂以护体液, 防止干燥、脱屑, 出院后短时间内不宜用患肢测血压、静脉注射等, 避免皮肤破损, 减少感染的发生。避免用患肢搬动重物。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因妊娠常使乳腺癌复发。根治术后为矫正胸部形体的改变, 可有型胸罩, 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30余例腺癌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 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做好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自信心的关键。

乳腺癌患者手术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晚期甲状腺癌患者17例, 男7例, 女10例;年龄35~72岁, 平均 (52.3±3.6) 岁, 病程5个月~11年, 平均 (7.6±6.1) 岁。其中颈前包块伴声嘶16例, 呼吸困难11例, 咯血痰4例, 吞咽困难2例。17例患者中, 乳头状癌15例, 滤泡性癌6例, 髓样癌3例。按国际TNM分期标准, T4N1M01 2例, T4N0M1 2例, T4N1M1 2例, T3N2M0 1例。其中行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6例, 行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加对侧甲状腺近全切除9例, 行甲状腺全切除加甲状旁腺埋植术2例。所有患者均行患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创口出血3例, 并发乳糜漏2例术并发食管吻合口瘘2例, 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治疗与护理后痊愈, 15例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本组5例患者就诊时出现Ⅲ°呼吸困难, 护理人员立即配合医师给予抢救, 患者平卧位, 给予吸氧, 建立快速静脉通道, 给予心电监护, 并准备好气管切开等抢救器械,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进行血气分析。患者均经气管切开后好转。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的了癌症后, 往往表现出忧郁、悲观、烦躁、恐惧等情绪, 晚期癌症患者情绪变化更大。本组17例患者均为晚期癌症患者, 对手术治疗效果普遍存在恐惧、怀疑态度, 有10例患者需施行全喉切除术, 由于术后不能发声, 更使患者恐惧心理加剧, 对治疗丧失了信心, 有6例患者表示拒绝治疗。有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治疗。护理人员应主动与病人沟通, 让病人将自己感到恐惧的前后经过讲出来,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周密的个体化护理方案。主动讲解有关疾病知识, 治疗方法, 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纠正病人感知错误或让其他病友讲述自己的感受, 讲述成功度过此期的经过, 使病人增加安全感。使患者最终接受治疗方案, 在说服过程中应始终让病人感到自己是主人, 维护病人的自尊, 满足心理和治疗方面的需求, 提供支持病人的精神力量,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了解病人的需求, 以主动热情的服务取得病人的信任, 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2 术前护理

术前12h禁食, 4h禁水。术前常规备皮, 建立静脉通道, 气管切开者对切口局部给予抗感染治疗。

2.3 术后护理

2.3.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送患者回病房监护室, 护理人员应做好交接班, 仔细了解手术中的情况, 如手术范围、出血量等, 给予心电监护, 床旁备气管切开包,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患者切口有无渗血, 将各种管道固定在床单上, 以防患者烦躁拔出, 给予持续吸氧, 改善缺氧状态。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坐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 同时由于头颈轻度前屈, 可减轻颈部皮肤切口缝合的张力。发音和吞咽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变化。发现异常, 立即通知医师并处理。观察切口有无肿胀、渗血、渗液。切口引流管接负压袋, 引流袋保持负压状态, 保证有效吸引。下床活动时, 注意引流袋不要高于切口面[2],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变化。

2.3.2 呼吸道护理

术后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 以利用分泌物的排出。气管切开患者由于分泌物比较粘稠容易阻塞管腔, 可给予雾化吸入,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气管切开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 效果较好。只有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 喘憋现象严重, 护理人员立即给予吸痰处理后, 情况改善。

2.3.3 鼻饲管的护理

本组10例患者行全喉切除术, 切除术后须放2周左右鼻饲, 鼻饲时患者取半卧位, 以免反流或误吸, 鼻饲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和其他消化不良反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流质, 每日分4~6次灌入, 总量不少于1500mL。为避免伤口感染及插管困难, 一般鼻饲期不更换胃管, 但应每隔3~4d转动一次位置, 并做好鼻饲管的护理。伤口愈合良好, 颈部无咽瘘者, 术后10~12d可训练经口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可调成糊状, 因糊状食物不易呛入气管。无食物外漏进食良好者, 即可拔除鼻饲。

2.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4.1 出血

多由于患者长时间强迫平卧位感觉不适, 随意转头, 引流管引流不畅, 过早进食, 长时间说话声带牵拉等引起[3]。在切口有鲜血渗出时, 立即揭去敷料, 检查切口, 发现颈部肿胀、积血, 应立即剪除缝线, 敞开切口止血。

2.4.2 乳糜瘘

本组2例患者术后第2天颈部引流液异常增多且呈乳白色, 立即报告医生, 诊断为乳糜瘘而给予伤口加压包扎、乳糜处局部填塞并覆盖以棉垫压迫、禁食输液、负压引流等对症处理后延迟数日拔管[4]。

2.4.3 食管吻合口瘘

本组2例患者术后第3天, 护士发生患者颈部伤口红肿、压痛、唾液从切口外漏, 经医生诊断为食管吻合口瘘。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口换药、闭式引流治疗, 并延长胃管留置时间, 术后1.5个月, 瘘口逐渐闭合。

2.5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和切口愈合, 逐步进行颈部活动练习。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者, 切口愈合后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 坚持至出院后3个月。导患者调整心态, 配合后续治疗, 遵医嘱终身服用甲状腺素制剂。定期复诊, 指导患者自我检查颈部, 若发现结节、肿块, 及时就医。

摘要:目的 探索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7例行手术治疗的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15例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术后并发创口出血3例, 并发乳糜漏2例, 并发食管吻合口瘘2例, 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治疗与护理后痊愈。结论 对晚期甲状腺癌患者作及时的急救护理, 精心的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和正确护理, 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晚期,甲状腺癌,术前,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 赵敏, 夏志卿.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1) :43~44.

[2] 于荣英, 仲秀荣, 杨燕.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10) :2034~2035.

[3] 谢静芳, 黄映芳, 邹海棠.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6) :23~24.

乳腺癌患者手术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乳腺病区收治的142例I、II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 (治疗组) 和改良根治术组 (对照组) 。其中保乳手术60例 (28%) , 改良根治64例 (72%) , 年龄27~76岁。治疗组60例, 年龄29~56岁, 平均 (44.9±10.1) 岁;术前分期:T1NOM014例, T2NOM016例;病理类型:导管癌22例, 乳头状癌6例, 髓样癌2例。对照组64例, 年龄28~60岁, 平均 (46.4±12.2) 岁;术前分期:TINOM015例, T2NOM017例;病理类型:导管癌23例, 髓样癌2例, 乳头状癌6例, 湿疹样癌1例。保乳手术的指征: (1) 体检、B超、钼靶未发现多中心病灶; (2) 肿块位于非乳晕区, 距乳头3cm以上; (3) 肿瘤直径3cm, 腋淋巴结触及0~1个; (4) 乳房足够大, 肿瘤大小与乳房大小存在一定比例。2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5) 手术指征必须是原发病灶。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采用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 对照组采用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式根 (Auchindos) 术式) 。2组患者术中切除癌肿标本后均以5一FU冲洗术野10min, 并用40~45℃蒸馏水热巾湿热敷术野5min, 再缝合切口。组术后采用常规全乳放疗、CAF方案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术后T2NOM0以上患者采用常规原乳腺区域放疗、CAF方案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1.3 美容效果评价

(1) 术后综合治疗术后均采取放疗。所有病例术后2~4周放疗, 保乳术后放疗剂量:全乳照射50Gy, 瘤床追加10Gy。化疗:术后均予以6个周期的CMF或CAF方案化疗。激素受体阳性者予服三苯氧胺治疗, 连用至5年。围手术期评估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乳房美容效果按照金冶宁[1]等对保乳手术后的美观效果评价标准来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1~51个月, 平均3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无死亡, 无肿瘤局部复发, 2例于术后43个月出现肺内转移, 3年总存活率100%, 局部复发率0%, 无瘤生存率98.36%。12例皮肤有放疗后色素沉着, 约占9.68% (6/62) 。4例出现皮下积液。放疗期间, 胸片均无明显放射性肺纤维化改变。所有上述不良反应经放疗时及放疗后对症处理均治愈或好转, 未影响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全部患者保乳术后, 乳头端正, 双侧乳房对称性尚可, 无活动受限, 对保乳外观满意度良好, 其中美容效果目前达到满意的 (优+良) 有57例, 占91.94%。

由表1可见治疗过程中, 2组均随访11~51个月。平均37个月。治疗组中位随访25个月, 局部复发1例 (3.33%) ;对照组中位随访28个月, 无局部复发, 但2例发生对侧乳腺癌 (3.12%) 。2组均无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治疗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0.0% (27/30) 。对照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4% (3/32)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2组各项比较, P<0.0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患者要求手术应使乳房外形美观、功能完整。目前研究显示肿瘤为全身性疾病, 淋巴结对肿瘤的扩散并无防御功能, 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并不能提高疗效。诸多因素[2]促使早期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手术成为可能, 使得保乳手术无论从外观、功能还是心理上所产生的影响均较根治术有益于患者, 而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因此, 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成为I、Ⅱ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形式。

研究表明[3], 保乳手术与全乳切除手术的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但局部复发率较高, 故术前能排除多病灶对降低术后复发率至关重要。钼靶检查可检出直径仅为0.5cm以下的早期癌和微小癌, 高质量的钼靶检查为此提供了保乳手术的依据及可行性。国外对5cm以下的肿瘤多行保乳手术[4]。由于人种的不同, 笔者认为不能单纯以肿瘤的直径来选择手术方式, 而主要应取决于肿瘤体积大小与乳房的比例。瘤体不宜过大, 否则会影响术后美容效果, 且难以保证手术局部切除的彻底性。笔者认为肿瘤体积/乳腺体积的比率I/6较适合。作者认为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适应证有: (1) 经钼靶乳房X线检查原发灶肿瘤为单发灶; (2) 肿瘤体积/乳腺体积的比率1/6, 肿瘤的位置不在乳头或乳晕下者; (3) 腋淋巴结阴性或单个、活动、直径2cm; (4) 患者有保留乳房的愿望, 接受术后放疗、化疗及全身综合治疗。乳房体积小, 术后有局部复发高危因素, 以及预计保乳术后美容效果达不到优良者, 不宜行保乳手术对多病灶、妊娠期、肿瘤位于乳腺中心、炎性乳腺癌以及无法接受放疗的患者, 也不宜行保乳手术。经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本保乳手术治疗组术后无局部复发病例, 疗效满意。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将I、II期乳腺癌患者共124例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 (治疗组60例) 和改良根治术组 (对照组64例) 进行对比观察。采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或象限切除, 以及腋淋巴结清扫, 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残留腺体做阶梯状对缝, 以保证乳晕部的隆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1~51个月, 平均3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无死亡, 无肿瘤局部复发, 2例于术后43个月出现肺内转移, 3年总存活率100%, 局部复发率0%, 无瘤生存率98.36%。12例皮肤有放疗后色素沉着, 约占9.68% (6/62) 。4例出现皮下积液。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保乳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形体改变小, 疗效满意, 病人心理状态良好, 生存质量较高。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

参考文献

[1] 金冶宁, 王雅杰, 张晓青, 等.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疗效和美观效果[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5, 14 (3) :177~180.

[2] 程琳, 乔新民, 杨德启, 等.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148例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 (4) :276~279.

[3] Fedorcik GG, Sachs R, Goldfarb MA, et a1.Oncologic and aestheticresults following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with0.5em margins in100consecutive patients[J].The Breast Journal, 2006, 12 (3) :208~211.

乳腺癌患者手术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对乳腺癌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掌握了乳腺癌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的各种表现进行全面的护理,能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乳腺癌;护理措施;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我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而死亡率却在下降的趋势不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已成为危及妇女生命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还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而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在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中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可达到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校二附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乳腺癌根治术3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59岁,平均46岁,术前诊断均为乳腺癌,住院时间14—20天。35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现并发症,定期进行化疗与放疗,2例死亡,1例未进行随诊。

2心理护理

2.1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对于患者的情况,为避免患者焦虑、恐惧,可以适度保密,对已知病情的患者,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安慰和鼓励患者,并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在患者有疑问时,要给予耐心、慎重、科学的解答,做好心理疏导的同时介绍此种病例的成功案例,并介绍积极乐观的患者与其相互认识,便于她们交流战胜病魔的经验,增强她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务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有意识地增加接触患者的机会,以情感人,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痛苦,病人家属以及医务人员的帮助和鼓励是患者扭转自卑心理的关键。

2.3医务人员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 医务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的治疗手段、心理变化和病史,以取得患者的信赖,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积极配合治疗。

2.4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病房的舒适、安静和整洁,加强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患者,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3化疗时静脉通路的护理

对于大部分乳腺癌患者来说都需要进行化学治疗,而建立静脉通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输液时避免使用患侧上肢

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上肢易水肿,此时若用患侧上肢输液容易加重体液回流障碍,而化疗药物大部分对血管壁有刺激性,化疗疗程又长,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静脉炎,甚至血流不畅。化疗药物的外渗会致使组织坏死,所以,在给患者进行化疗输液时避免使用患侧上肢。

3.2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

进行静脉穿刺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血管,看清其走向,摸清血管的粗细与深浅,力求穿刺时一针见血,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以及渗漏发生的几率,穿刺过程中,无论选择何种静脉通道均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来进行,防止由此而产生的静脉炎。

4注重对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

乳腺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易出现组织损伤,比如说出现表皮脱屑、红斑、瘙痒、糜烂等情况。因此,对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皮肤的干燥,平时要穿宽松、柔软的棉质内衣,切忌搔抓,对于碘酊、乙醇等有刺激性的消毒剂禁止应用于局部皮肤。在外出时避免阳光直射,可穿长袖上衣,打遮阳伞等,除此之外,在放疗结束后仍需继续保护照射野皮肤一个月。

5出院指导

5.1饮食护理 乳腺癌患者宜食海藻、海带、芦笋等具有化痰致结的食物,平时应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如肥肉、奶油、乳酪等,忌食辛辣食品,对于易出现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的患者,可食用益气补血的食物如鲜果汁、陈皮、番茄等。对于乳腺癌晚期患者,除上述食品外,还需服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鲫鱼、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5.2注意休息,同时进行适当的锻炼,尤其是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在锻炼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避免用患侧上肢搬运或者提过重的物品,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5.3出院后不宜用患侧上肢测量血压、进行静脉穿刺等,避免皮肤破损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检查乳房,每月月经后7~10天内自查,遵医嘱放疗、化疗,并定期复查等,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返院。

此外,家庭和社会都要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与关注,增加她们战胜病魔的信心,丈夫要多体贴妻子,给予其心理支持,可佩戴义乳,穿宽松衣服,总之,在具体的护理实践当中,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以期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高春兰;朱红;顾俊敏;乳腺癌诊疗与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年02期

[2].潘红英;陈述政;施建英;章月照;陈云娥;;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8年12期

乳腺癌患者手术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心里状态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借用黄铎香教授设计的《0理健康调查表》,自行设计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卷调查,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共收治的10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乳腺癌患者仅有一半的人对此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大多数患者术后存在自卑、焦虑、恐惧、无助、无奈,100%的病人希望对疾病知识的有所了解,掌握,能知道如何预防乳房癌发生的知识。结论:乳腺癌术后均存在焦虑、恐惧、自我形象紊乱、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的护理、有效的沟通、转移其注意力,正确评估患者,提供健康、科学的医学信息,以及家庭社会的支持,可减轻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调查;护理

乳腺癌患者手术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护理的有效方法,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作者与4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深入沟通,观察和了解患者手术后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支持和心理干预。结果显示:通过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乳腺癌 根治术后患者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一般发现乳房肿块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癌症时,多进行乳腺癌根治术,而术后患者性格往往发生改变,而且放、化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致使生存质量下降。很多心理学的调查显示,在乳腺癌诊治过程中,患者不但具有一般患恶性肿瘤后的心理负担,而且因为乳房的丧失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其反应有时更甚于癌症本身,这些影响贯穿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及随访的全过程,也对患者的婚姻、家庭、工作及社会角色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承受着心理、情感及社会压力,加之角色改变,普遍出现抑郁焦虑,悲观失望,自信心缺失,社交能力下降等心理学问题。因此,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行为或相互关系的影响,从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临床资料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4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59岁,单侧切除者34例,双侧切除者8例,术后10—14天开始进行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患者随着不同的治疗手段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2.心理问题

2.1焦虑恐惧。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病人对癌症的认知不足,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谈癌色变”。患者就诊多无明显症状和心理准备,在临床初步诊断时表现出强烈的否认和恐慌心理,同时也抱有侥幸愿望[1]。经过穿刺和活检,当乳腺癌患者在病理确诊后,尤其当得知需行根治术后更加焦虑恐惧,主要表现为对经济及家庭责任、工作责任的忧虑而造成的恐惧,认为自己患癌难以治愈,且可能因治病的开支给家庭、子女造成经济负担,也会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执著追求,担心身体能否康复,以及产生乳房缺失后的忧虑。

2.2自卑失落。

目前临床上早期和低龄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多,她们往往处于事业黄金期,是家庭的核心成员时期。手术治疗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将对患者形体造成较大的破坏,使患者失去第二女性特征而消极悲观。加上因化疗引起的脱发,进一步加深了对患者外形上的伤害,自我评价、工作能力、性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的丧失,严重损伤自信心,出现受歧视感和自卑感,自我价值降低,所以回避配偶,怕遇见熟人,自我封闭,深居简出,拒绝人际交往。

2.3多疑敏感。

多数患者对自身乳腺肿瘤的恶性程度、浸润范围感到心中无数,害怕肿瘤已转移、扩散,担心手术不能彻底清除或不相信医生的技术和手术条件。部分患者担心自己会得乳腺癌,因此反复检查和门诊随访,对身体细小异常症状和检查指标特别敏感,认为会受到他人的嘲笑,担心自己外形的改变被别人察觉,害怕别人议论自己,等等。

2.4抑郁敌对。

抑郁主要由现实丧失和预期丧失引起,严重的往往导致失助感或绝望情绪。性格内向的患者抑郁尤为突出,对疾病、生活失去信心,抱怨自己,感到给家庭和他人带来不幸,认为生命有了期限,易产生厌世、悲观情绪,与家人、朋友、同事疏远,生活空间变小。当病情不见好转,在恐惧和焦虑的同时缺乏对乳腺癌的正确了解,加之难以言状的痛苦和不适,常常乱发脾气,有时不配合治疗,产生敌对情绪。

2.5自暴自弃。

由于病情恶化,肿瘤转移,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面临复发和多次手术问题,这对于患者是新的创伤和打击。肿瘤复发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疾病的晚期,患者可能面临死亡,由此造成患者在仅剩的短暂岁月中饱受折磨,对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消沉,自闭,自暴自弃,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拒绝治疗,甚至完全丧失做人的尊严与生存的欲望,等待死亡,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3.心理护理

3.1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从患者入院起,医护人员就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主动沟通,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积极真诚的态度,和蔼的言行与患者进行广泛的交流,让患者表达出内心真实感受。主动热情关心她们的需要和要求,倾听其诉说心中的焦虑,并表示理解和同情,让她体会到自己不是孤独地承受痛苦。尽可能采用她们最容易接受的实施方式,勤巡视,多交谈,介绍乳腺癌疾病的有关知识,康复方法和措施,以及科学的治疗方案,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教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让患者对乳腺癌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理性地接受现实,在心理上对疾病有足够的认知。全面收集患者的主客观资料,及时发现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并给予耐心的解答。及时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患者各自的情况及自身素质不同,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应采取因人制宜的方式。

3.2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患者术后思想顾虑。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社会背景等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坚持长期心理疏导和突击干预相结合,健康宣教资料和心理咨询相结合。从护理上热情关心患者,向其介绍癌症的可治性,以及手术较乐观的预后,以治愈和术后较长期存活的患者为典型,现身说法、建立信心、提高自尊意识,提高认识能力,解除顾虑,激发患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对待,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治疗上看到希望,克服患者抑郁、怀疑心理。帮助患者尽可能地减轻躯体症状,促进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以缓解并发症带来的心理压力。在护理操作时,注意减少患者躯体暴露,维护患者的自尊。术后指导患者锻炼,加速形体美的恢复,让患者树立信心,正确面对自身形象的改变,正确使用义乳,有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鼓励她们重新找工作,回归社会环境,积极参加抗癌协会等组织。

3.3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患者心态的调整。

这一时期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家属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希望从医生护士、家属朋友那里得到更多的同情、理解和温暖。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面对现实,解除消极情绪同认识功能障碍间的恶性循环。重视患者家属和亲友对患者的心理作用,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消除一些不良因素对患者心理上的影响。引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体谅患者,共同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亲人的关心和理解。在精心照顾患者生活力求达到临床治愈的同时,也力求达到心理治愈,帮助患者重树生活信心,尽快重返社会。重视患者配偶的健康教育并充分利用其提供的社会支持,激发患者配偶的家庭责任感,指导患者配偶协助护士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的同时更善于对妻子表达爱意和关怀,使患者心理上获得较多的来自配偶的认同和支持,让她体会到自己不是孤独地承受痛苦,使其对婚姻生活的不确定感降低,自尊及安全感增加。护理人员要组织提供病友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的心理环境,使患者处于一个充满友爱的集体氛围中,调动机体潜在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讨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的分析观察表明,患者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干扰治疗的重要因素,乳腺癌患者面对术后乳房缺失时的真实内心体验,以及家庭、社会支持极为重要。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减轻其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癌症的发展,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贯穿乳腺癌治疗的始终,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掌握心理学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做好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心理得到康复,让其接受现实,振作精神,树立信念,对促进和恢复健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芳.护士语言的表达方式对病人心理的影响.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9):943.

[2]王道英.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12):83-85.

[3]娄艳梅,江海云.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实用医技杂志,2008,VOL15,(10):1323-1325.

[4]郭荣.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7,VOL23,(3):390.

[5]袁秀花,毕新萍,贾凤莲.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28):70-71.

[6]徐宝霞.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健康指导.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10):9-10.

[7]杨艳萍.浅谈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心理护理.中外医疗,2010,(01):165.

[8]黄蕾,邹艳.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164-165.

[9]赵义仙.浅谈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光明中医,2009,(3):554.

[10]姜英惠,张爱新,苏飞雁,刘文静,王军.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6):553.

乳腺癌患者手术护理论文范文

乳腺癌患者手术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院近2年来共收治乳腺癌患者30余例, 年龄30~72岁, 通过手术治疗, 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