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旅游专业英语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旅游专业英语范文(精选12篇)

旅游专业英语 第1篇

旅游专业英语就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 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与旅游业有关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旅游英语是一种应用性语言。旅游业有鲜明的时代感、民族性、文化色彩和地方特征, 旅游专业英语与旅游业联系紧密, 也有着与之相应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1、旅游专业英语的语言特色。

语言都是为不同目的服务的, 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旅游英语具有语言包含信息量大、语言的直接性、能唤起情感欲望的特点。当旅游者开始某一新地方的旅游时, 需要这一地点的各种信息。比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他们要看什么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娱乐?住在哪里?怎样到达该地?这些信息都是旅游部门用旅游英语提供给游客的。旅游英语给出的详细信息直接引导游客安排他们的行程。

2、旅游专业英语的修辞特色。

旅游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要促成这种文化的消费, 语言的沟通与美感是关键。形象生动的语言往往与修辞紧密相连。修辞的使用能够提供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的描写。旅游英语通过使用修辞方法为人们提供了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材料。例如:Another is Rang Mahal (literally“painted palace”) , but the painting, like the silver ceiling, disappeared long ago.例中使用了明喻手法把a palace和a ceiling进行比较, 语言生动美丽。

二、旅游专业英语的汉译

由于旅游业自身商品与服务具有无形性的特点, 在用另一种语言文本来替换原语文本的过程中, 译者首先应寻求双文本的基本对等。旅游英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 更是一种文化模式的转化。所以翻译旅游英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习俗的差异。

英汉民族的语言习俗差别必定对旅游英语的整体翻译风格产生深刻影响。由于英语在世界上的通行度和通行范围都胜于其他各种语言, 我们也必须承认英语的变通性。在翻译旅游文字材料时, 我们不难发现:汉语多写实得意, 英语常写意传情。

2、文化的差异。

翻译是对文化的一种演绎, 光有语言的对比和转换是不够的, 语言的文化涵义是复杂的, 语言间充满了字面意义对应而实际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 曲解它们对应的语言概念就犯了文化错误。因此, 译者必须了解原语言和译入语的文化。

3、旅游专业英语汉译的方法。

旅游专业英语的汉译方法和其他文献的翻译方法差不多, 有如下几种: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

归化的翻译策略是指在翻译中原文与译文相互接触、相互影响, 原文的语言及文化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消失, 而译文目的语的语言与文字非常接近。“异化”翻译策略主张尽力保持原文的特点, 与目的语及其文化保持距离。使用这种策略的译文把源语文化成分以近乎原貌的形式转换成目的语形式, 这样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 也可以达到翻译的目的。异化翻译法可以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 增加译语读者对异域文化的了解, 异化翻译法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各种语言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简言之, 归化要求译文接近读者, 而异化要求译文接近作者;归化与异化的源头是直译与意译。为了加强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外国旅游者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理解, 能更直观、准确地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与沟通, 从事旅游英语翻译时, 我们应该注意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结语:

现在每年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游了解和认识中国, 因此旅游英语得到普及;旅游英语有着与旅游业同样的行业视野, 它以其质朴美丽的语言特色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及世界各个旅游客源国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旅游知识。同样, 它也凭着其精良而又直白的翻译风格, 陶冶人们的生活情操, 强化人们的爱国热情, 优化人们的精神风貌。因此, 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 我们不仅要掌握其特征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的交际规则, 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旅游英语翻译要顾及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 也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纪俊超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程中国: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2

[2]直译与意译的区别http://www.google.com

[3]陈伟旅游英语与其翻译策略2009-1-20http://www.freetem4tem8.cn/lunwen/4168.htm

旅游英语专业介绍 第2篇

篇一:旅游英语专业介绍

旅游英语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育、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英汉语双语交际能力,掌握涉外旅游和涉外酒店管理相关知识及操作程序和法律法规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适应岗位:

国际国内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策划、导游、翻译,涉外酒店管理,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翻译、文秘等工作。

三、主要课程:

论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英语 ESP 教学改革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可靠的投资热土和最安全的旅游胜地。旅游业涉外服务性质决定了从业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优秀的英语听说能力。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强涉外旅游人才的竞争力,就必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以英语作为交际手段的业务能力。

笔者从事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已有五年。在这五年中,笔者不断地思考并探索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现状,结合实际教学,笔者总结出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运用于教学中。实践证明,该教改方案明显、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改善了目前不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

1 我国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评价

在国外,旅游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一个分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其教学和研究已经硕果累累,而在我国则方兴未艾,属于职业教育范畴。近年来,国内中高等职业学校、各大专本科院校及其独立学院、二级学院、成人学院普遍为其旅游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该门课程,此外,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也会根据市场需要为学员提供旅游专业英语培训,各旅行社本身也定期为员工做英语培训。就学校教育而言,该教学的普及开展为无数未来涉外旅游人才提供语言准备,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通过对大量旅行社用人单位尤其是从事涉外业务的旅行社做问卷调查,综合意见表明,目前大部分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以往有所提高但还达不到涉外旅行社的用人要求,教学效果普遍有待提高。总的来说,教学模式和方法跟不上旅游专业能力需要。

2 论旅游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措施

2.1明确培养目标

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大专本科院校,开设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目标都是为旅行社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强的初、中乃至高级职业人才。对于旅游业而言,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主要指应用英语进行熟练的口头交际能力、英文导游词写作能力以及旅行社常用英文行程安排表、旅游路线介绍资料的处理能力,包括要学会运用英语进行有关顾客接待、旅行线路推广等业务会话;在游览过程中,要能够与外方游客用英语进行顺畅口头交流;熟悉英文导游词写作套路和方法,掌握英文行程安排表和旅游路线介绍资料的翻译技巧等。

2.2构建“口语任务+专业知识”教学模式

口语任务是指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的行业英文口语练习,包括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和课后作业性质口语任务。课堂即兴口语任务的内容是角色扮演,学生自由分组,有三种形式,形式一:给每组一段旅游英文情景对话,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形式把对话表演出来,互评打分;形式二:给每组一个场景和部分相关英语用语,让学生按要求模拟给定场景以角色扮演形式编英文情景对话并表演出来,互评打分;形式三:给每组一段英文导游词和一个景点及相关背景介绍,让学生分析已给导游词的写作套路,然后按照该套路就已给景点写导游词并口头表演该导游词。课后作业性质口语任务的内容则更加丰富且形式多样,例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每组一段旅游从业者日常工作对话(中文或英文录音),拿到中文稿的组把中文稿翻译成英文,做成中英对照稿PPT且以英文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并录像或录音;拿到英文录音的组把英文录音翻译成中文,做成中英对照稿PPT同样以英文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并录像或录音。将完成的PPT、录像或录音作为课件供学生观摩、互评和打分。类似这样的口语任务能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以学生实践为目标导向,寓教于练,学生完成任务后成就感自信心倍增,开口说英语的意愿更加强烈,会期待甚至主动索要下一个任务。专业知识是指旅游业专业知识,包括旅行社英文工作用语和行业知识。这部分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旅行社日常工作中的英文情景对话和旅游行业介绍文章来实现,是对口语任务的补充。

构建“口语任务+专业知识”教学模式,应以引导学生完成口语任务为主,辅以专业知识教学,着重口语任务的设计、安排和组织,主要通过多种口语任务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旅游专业素养,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参与下完成,教学目的更明确,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强调实践,更符合全球化形势下,国际旅游业对行业人才教育的新高要求。

2.3采用“还原+创造情景”为主,教师精讲引导,学生自主多练的教学方法

笔者自2006年起便开始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构建“口语任务+专业知识”教学模式,经过反复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比对,笔者总结出“还原+创造情景”为主,教师精讲引导,学生自主多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TBLT教学思想和情景教学法的有机结合,按照该方法,具体教学过程是:还原并精讲旅游英文情景对话+布置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形式一)—创造旅游情景并布置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形式二,形式三)—精讲旅游行业介绍文章—布置课后作业性质口语任务。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难重点在前两步,解决办法:旅游相关情景涵盖面广,较为复杂,情景易交错,因此应把旅游的各种情景、每个情景下对应的对话分类进行教学。第一步:教学时,尽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模拟出旅游真实场景,若条件允许可利用旅游实训室或实习基地,给出场景说明和角色描述从而实现还原情景,精讲该情景下的对话,着重行业术语和常用表达法,然后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形式表演已学情景对话。例如:给学生播放一段导游与游客在九寨黄龙景区的情景对话录像或录音,介绍对话背景和角色,重点为学生讲解对话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有用表达法例如:Karst(喀斯特地貌),Layer Waterfall(分层瀑布)Tibetan Buddhism(藏传佛教),Now it's time for free visit, enjoy yourselves, we'll gather again in 20 minutes at the main gate.(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随意游览,20分钟以后我们在大门集合)等,给出对话原稿。不断重播对话录像或录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且熟读熟记对话,然后布置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形式一:让学生分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把该对话表演出来,互评打分。第二步:在第一步场景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有条件者可利用实训室、实习基地,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个类似的旅游场景,创造角色放入该场景,对角色和场景进行详细描述说明,以实现创造情景,然后给出话题和对话要求,列出有用英语术语和表达法,然后布置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形式二:引导学生在该情景下,根据对话要求,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口头编情景对话。教师应做大量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中真实还原和创造旅游情景,准备工作包括:分类整理旅游情景对话、收集筛选相关资料(文字、录音或视頻)、设计场景说明和角色描述、预先分配课堂练习时间等。

上述教學过程后两步是对前两步教学的补充和加强:精讲旅游行业介绍文章,着重引导学生把握各类景区和旅行社运作情况,有助于其加深行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布置课后作业性质口语任务,加入多种形式的口语练习,有助于增加学生参与兴趣,达到强化其口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华. 旅游英语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朱华. 四川英语导游景点讲解[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3] 严明,冯莉. 国外ESP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1-3.

旅游专业英语 第4篇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加强培养我国出入境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迫在眉睫的。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征求意见稿) 》对高职高专英语翻译的要求, 即: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 译文达意, 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 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单词。涉及旅游方面的翻译任务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胜任今后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因此, 加强培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作者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 亲自带领学生到全国各景点进行旅游英语讲解训练, 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视野, 增进学生对祖国各地区文化的了解, 增加学生学习旅游英语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其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该班学生在当年英语导游证考试中一次性过关率高达60%, 深受全校学生和参与教师的好评。

2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现状与教学计划的前后调整

1)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现状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尤其是高职高专生源的不断扩大, 生源质量急剧下降, 很多刚进高校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十分欠缺, 尤其是他们高考的英语成绩非常低, 大多数学生连及格分数都达不到, 就更不要说这些学生对学习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刚进校时, 英语功底薄弱, 词汇量匮乏, 语法知识结构模糊混乱, 口语表述不清, 甚至不愿意张口说英语, 根据这一现状, 我校英语专业的老师面临很大压力, 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让他们掌握涉外旅游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并且顺利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 这些都是我们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最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能够掌握基本的旅游行业知识与技能, 满足其将来就业时能够胜任涉外导游、旅游饭店、出入境操作等业务要求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

2) 旅游英语教学计划

根基我校旅游英语专业的生源现状, 我校将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部设置为专业基础课, 将《旅游英语》及其实训放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进行讲授, 总课时248学时, 其中《旅游英语》128学时, 《旅游英语实训》120学时, 为能够让学生直接到景点实训, 了解更多的社会文化背景, 作者将原先《旅游英语》的128学时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课堂讲授占64学时, 剩余64学时让学生参加景点实习并撰写实训报告 (如表1所示) , 这样既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做导游的乐趣, 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旅游英语》这门课的兴趣, 最终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旅游知识与常识, 以下是修改后的教学计划。

9旅游常用句子结构特点、模式及翻译8

3 旅游英语景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1) 表述不清, 措辞不当

表述不清往往让听众产生歧义, 给游客错误的信息源。作者带领学生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历史博物馆, 学生想表述“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迫使百姓修建秦陵、兵马俑和长城, 我们现在就正在参观秦兵马俑”, 他是这样表达的:“China became oneworld at that time.Qin Shihuang forced all of people to build histomb”an这d位re同pai学r t的he表gr述ea有t w很al多l.问No题w, “we秦a始re皇vis统iti一ng六on国e”o变f h成is“to中mb国.成为一个世界”“秦始皇迫使百姓修建秦陵、兵马俑和长城”中兵马俑没有翻译出来, 最后这位同学混淆概念, 认为“兵马俑”是秦陵中的一个, 我们不妨这样修改一下:“Emperor QinShihuang had annexed the six rival principalities of Qi, Chu, Yan, Han, Zhao and Wei and established first federal empire in China’shistory.He forced all of people to build his Mausoleum, Terre-cot-ta Warriors and Houses, and the Great Wall which was called theeighth wonders in the world.Now we are visiting the pit1 in Terre-cotta Army.”

2) 语法错误

语法是语言最基础的部分, 语法的错误会使外国游客对该景点或城市的基本印象大打折扣。学生参观钟鼓楼, 学生是这样表达的:“T‘o my surprised, the eaves of Bell Tower are support-ed by coloredGougong’rather than the nails.‘Dougong’is a tra-ditional structural system in which brackets are used to join col-umns and crossbeams, ”the use of‘Dougong’made the whole build-i试ng firm and beaut吃ifu惊l.“, 游T客o m就y更su不rpr知ise所d”表示“让我吃惊的是”, 想导游都为此措了。这个同学要表达的是钟楼的屋檐是因由传统木质结构斗拱连接而称奇, 我们应当这样说:“The eaves of Bell Tower is surprising to the world thatthey are supported by colored‘Gougong’rather than the nails.”

3) 常识背景欠缺

常识背景欠缺完全是由于在实习之前准备资料不充分, 没有考虑到细节, 抱着“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 这样你的形象会在游客心目中大大减退。学生参观西安城墙时, 学生在介绍永宁门时是这样说:“Now, we are coming to the Jianlou, the second main building of Yongning Gate.The inner main building is called Zhenglou, and the one closed to the city river is called Zhalou.Jianlou and Zhenglou are connected by walls and the encircled area is called Wongcheng.”游客听到这样的解说词会很茫然, 到底箭楼、政楼、翁城、闸楼都是干嘛的, 他们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游客们还是不清楚, 但这位同学做实习答辩的时候, 就被问到“参观完永宁门的箭楼、政楼、翁程、闸楼, 你知道他们的作用吗?”这位同学当即觉得很尴尬。我们可以这样介绍:“Yongning Gates consists of three gate towers.The main gate tower i called Zhenglou which is located on top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city wall.It is the inner one and is also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city Zhalou is the gate tower which a suspension bridge and located out side of the city wall.It’s used to lift and lower the suspension bridge.Jian lou is the arrow tower and located in between the Zhen glou and Zhalou towers.There are square windows in the front and on the two sides to shoot arrows.Jianlou and Zhenglou are connect ed by walls and the encircled area is called Wongcheng in which soldiers could be stationed.From Wongcheng, there are also hors passages leading to the top of the wall.There are altogether eleven horse passages around the city.”

4 如何解决上述景点实习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 要巩固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述功底, 要为国外游客介绍好当地名胜古迹, 在表达过程中不但从字面上能够理解通顺, 还要体现本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 也就是说介绍出来的内容不但要“形似”, 更要”神似”, 这里有一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例子:Purple dragon doffs his garb紫龙脱袍, Phoeni spreads the wings凤凰展翅, Pied magpie welcomes the spring喜鹊迎春;注重地点、景点、人物、时间的英文表述, 一般情况下旅游点的名称如属汉语“单名”, 为了照顾韵节和外国人的习惯读法, 最好把名字后面的“湖”“山”和“园”等同时音译出来, 如泰山译为Taishan Mountain;如果旅游点名称是“双名”, 如九华山可以译成Jiuhua Mountain;我们表述历史人物时, 课适当加一点历史背景, 不至于让游客听得云里雾里, 比如说“秦始皇”可译为“秦始皇”可译”Qin Shihuang, 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 history who united China in 221BC”, 这样外国游客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我国的历史人物及朝代;再如清朝乾隆年间, 可译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1736-1795) of the Qing Dy nasty (1644-1911) 。

其次, 加强其对历史典故的深刻理解与认识, 对于外国游客而言, 吸引他们来这里参观、访问、游玩的是当地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 所以了解历史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在带团之前一定要对参观的景点、文物古迹有充分的了解与准备, 这样才能为游客客观、生动地介绍所参观的事物。

5 结束语

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 旅游服务与管理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 不仅需要导游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对待翻译工作, 也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完善旅游业的组织和管理。这样, 才能将更准确地传递中国文化, 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 这必将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

摘要: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加强培养我国出入境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迫在眉睫的。该文根据当代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对《旅游英语》进行授课计划的变动, 加大学生景点实习内容, 并从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效地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性人才。

关键词:旅游英语,景点实训,学习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湘玲, 毕慧敏.建构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模式[J].上海翻译, 2008 (2) .

[2]汪卫芳, 朱慧芬.高职英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改初探[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5 (9) .

[3]杨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方教育, 2009 (6) .

[4]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1 (3) .

[5]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3 (7) .

旅游英语专业感受学习 第5篇

本次见习的80位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由桃花岭饭店营销、大堂和餐厅经理带领参观见习。各位经理分别为同学们讲解客房打扫的程序、演示了中式铺床以及中式用餐的摆台。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酒店的职能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酒店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服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人文艺术系)

2013年12月2日下午1:00,旅行社管理系13级涉外旅游专业的30名学生在系主任刘梅芝、专业指导老师李雪琴、系教务干事邓月和辅导员李骅的带领下,到万达皇冠假日酒店进行了为期半天的专业体验学习。

旅游专业英语 第6篇

摘 要: 文章对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等进行调查,发现学生选择在酒店行业就业的意向较低。通过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兴趣爱好、社会认同等方面因素的分析,拟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就业观念、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提升就业率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旅游英语 酒店 就业意向

随着我国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以酒店为代表的旅游业的地位日显突出,现已成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一大支柱产业。从市场需求看,酒店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旅游英语专业的酒店就业前景应该十分广阔。而事实是高职毕业生对酒店就业的意向并不热衷,有些高校甚至出现某些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业不就”的奇怪现象。就业时出现的这种供需错位矛盾,值得探讨和反思。

一、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就业意向调查

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2013级、2014级、2015级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共200人就业意向调查为例,通过发放问卷现场调查形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此表可以看出,95%左右的学生愿意毕业后直接进入职场就业,在职业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都改行,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意向在旅行社、酒店等旅游行业就业的只有18%,而其中意愿在酒店就业的更少,仅有8.5%,这个数据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从性别看,女生到酒店的工作比例比男生稍高,但差别不明显,这说明性别差异对酒店就业影响不大。

二、影响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因素分析

(一)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教法等情况了解之后,表现出的赞同、认可的态度。笔者曾多次参加旅游英语专业教研室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座谈会等活动,从掌握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旅游英语专业并不了解,部分学生认为经常可以旅游所以学习这个专业;部分学生认为旅游英语专业毕业后就是做导游,并不知道酒店也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部分学生是因为高考分数的原因调剂到这个专业学习的,所以当他们进入学校后,发现与想象完全不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既包括旅游方面的专业课程,又包含有英语等方面的听、说、读、写课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多的实践环节。因此,专业认同度不高直接导致他们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习缺乏兴趣,缺少信心。

(二)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由于调查的对象都是“90后”,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好于“80后”,有自己的见解,在选择就业时更关注就业的质量和个人感受,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工作。例如:有的人喜欢“游山玩水”,通常会选择导游职业而放弃去酒店工作;此外,个人的发展前景及薪水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酒店的发展前景及企业文化很少关注。

(三)酒店行业就业环境。

酒店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实际操作经验对个人发展最重要,而学历等在该行业没有形成很大优势,因此很多高职生认为自己读了三年大学拿的大专文凭做中专生甚至初中生的工作,失去工作信心。此外,酒店行业中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会影响学生的选择。如:酒店中的中餐部门,逢年过节,繁忙的时候,加班是常有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例如笔者曾带过的2010级旅游英语2班,有6名学生在万豪酒店实习,结果不堪忍受劳动强度大的酒店环境,实习结束后都离职,从事别的工作。

(四)社会、家长对酒店行业的认识偏差。

社会、家长对酒店行业的认识存在误解,认为酒店业就是当服务员,就是吃青春饭,阻碍学生的职业选择,导致很多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酒店行业工作。在调查中,近50%的学生都认为父母不同意自己找酒店方面工作而放弃。

(五)学生就业心理存在偏差。

刚出茅庐的高职生,一心想拿高工资,做着比较轻松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晋升的希望。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很快会离开酒店岗位。同时,“90后”的他们不愿意从基层服务做起,总觉得自尊心受打击,脸面上过不去,而酒店行业的性质又要求管理者先从服务员做起,因此,学生很难适应酒店的工作。

(六)用人单位缺乏长远意识。

高职生虽然普遍缺乏工作经验,但相比酒店其他人员来说,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专业技能,用人单位缺乏长远眼光,不愿意花精力、财力培养他们,锻炼他们,导致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感受不到单位的温暖和希望,纷纷在实习结束就离职而另谋职业。

三、提升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科学定位,确立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开办旅游英语专业,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该考虑到行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旅游行业的职业特点为基础,培养具有行业知识与技能,在酒店等行业从事基层服务与管理的人才。旅游英语专业学习的学生从上课起,就很明确“将来要做什么”、“是不是要从服务员做起”等问题。

(二)加强职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

对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要从主观上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激发他们从事旅游工作的兴趣。旅游行业是朝阳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在服务与管理的工作中,能学到很多知识。比如:礼仪的知识,沟通的技巧,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能够运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建议从大一学生刚进校,就可以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加强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提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三)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讨论研究,优化课程结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一些酒店等行业的老总兼职来学校上课,传授学生操作方面的技能。拓宽实践渠道,多建立就业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让课堂走出教室,到模拟实训室、宾馆、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参观、学习。例如:应用外语系2016年与春秋旅游公司合作成立的校内旅行社,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四)加强校企合作,调整用人机制。

酒店等旅游企业要加强与院校的联系,企业要充分相信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与实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大培训力度,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让旅游企业参与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同时在实践合作中,学校应该合理利用企业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应用外语系可以吸取我院电气工程系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与万豪酒店集团等合作成立“万豪订单班”。

当前,我院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偏低已成事实,想改变这一结果,提升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必须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

[2]蔡平,罗清德.学生酒店实习流失意向分析及教学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06).

[3]袁国贤,杨庆国.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原因及其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4]罗惠玉,陈向军.影响大学生在酒店业就业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9).

[5]邱慧,陶卫平,王珏.旅游专业酒店实习生的心理过程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1(01).

[6]王明艳,张磊,许二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心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09(07).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第7篇

一、旅游专业英语的课程特征

(一)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与沟通的工具, 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而旅游专业英语又是为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应用性英语, 更注重在实践中教学, 在教学中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常毕业后从事的大多是和外宾接触的一线岗位, 因此只依赖大学英语课程中所学的内容远远不能使他们马上适应涉外工作环境, 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直接影响我国作为旅游接待国的形象。虽然大多数饭店或者旅行社都提供相应的岗前培训, 但是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旅游专业英语能够为他们提供扎实的基础, 就这点意义而言, 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尤为突出。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量本专业词汇、常用句型、熟悉本专业的文体形式的基础之上, 更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分析, 旅游专业英语的市场化倾向也很明显。

(二) 课程内容丰富

旅游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非常广泛, 导游英语内容涵盖了国家政策、旅游交通、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购物、旅游康乐等诸多内容;饭店英语包括了前厅、餐饮、客房、商场等各个部门。同时, 国外与国内有着巨大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因此旅游专业英语还涵盖了丰厚、广阔的传统文化知识。

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丰富性还体现在培养目标具有多样性。目前旅游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该门课程, 但是培养计划侧重点不同, 而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层次也高低不同, 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来设置特定授课内容, 例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应该重点加强旅游景点英语的教授, 并且选用导游英语等相应的教材, 更注重口语水平的提高, 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则应当适当补充关于饭店管理的背景介绍, 突出对于直接对客服务用语的强化训练。

(三) 专业关联性突出

旅游专业英语内容庞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其内容的庞杂往往和专业化结合在一起, 专业性会更加突出。这与旅游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特点密切相关, 旅游景点繁多, 其专业化的知识也显得多而复杂, 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 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以语言为基础, 属于一种职业专用英语, 它具备自身的专业词汇、用语及语言结构模式, 涉及到深厚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 因此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英语教学, 它的教学内容包括旅游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讲授研究, 因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二、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 课程设置不完善

旅游专业英语具有课程内容丰富的特点, 但是课程设置却不能与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匹配, 具体体现在笼统地将所有教学内容归为单一的一门课程, 基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例如没有将旅游英语的听力课程和口语会话课程分开, 也缺乏专门的旅游阅读课程, 同时对于实用性较强的旅游应用文写作只是将其内容涵盖在同一教材中。课程设置上讲授类课程多, 而研讨类课程少, 实践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 另外没有充分考虑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 缺乏侧重点。

(二) 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

旅游专业英语课程通常是在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开设, 而大部分学生在学完两年的大学英语之后, 同时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 只重视应试英语, 而忽略了口语能力的培养, 造成了能看懂, 却听不懂、说不出来的结果。很多学生对于口语的运用仅仅局限于机械地背诵句型, 或者是一味地模仿口语教材中的例句, 加之缺乏对专业词汇的了解, 造成了口语表达的困难。

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 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口语训练, 这是由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实际情况对从业人员要求所决定的。例如, 英语导游服务的特点是, 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英语词汇之后, 将我国的名胜古迹以及涉及到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和问题用英语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以达到相互交流和了解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强, 能用外语和外国旅游者交流文化、沟通思想、表达自如。

流利的口语是涉外服务的基础, 也是了解服务对象的起点。如果所培养的学生英语表达错误太多或甚至不能开口, 这样的旅游英语教学无疑是失败的。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 口语的教学应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使之成为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同时应加强旅游用语的训练和表达,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相关句型的能力。其中角色扮演是比较可行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讲授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场景, 然后要求学生分别承担对话中的角色, 以达到巩固教学内容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 大部分学生在初级阶段往往只能照搬课文中的样例, 而不具备任何的自我创造力,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补充相应的词汇和专业术语以及句型,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能够在脱离课本的前提下, 自我发挥自我设计, 编排出较为新颖的内容, 这个培养目标应该在第二阶段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 学生基本能够具备独立编辑并演示角色扮演的全部内容, 在此基础上, 应当要求将所有角色扮演的科目编排成内容更为丰富的短剧, 以此来巩固强化, 这个阶段应该是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实施的第三阶段。同时, 还可以根据不同表演内容, 适当提出问题, 层层深入地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启迪他们的思维, 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缺乏配套教材

旅游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前沿学科, 对于教材的要求不仅是内容新颖, 同时难易适中, 最主要的是实用性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旅游管理和中外合作办学不同的培养目标分别在第五至第七学期使用的教材包括《实用旅游英语教程》 (魏国富编著) , 《旅游实践英语》 (吴云编著) , 《21世纪实用旅游英语》 (朱葆琛编著) , 《新编导游英语》 (冯玮编著) , 《饭店情景英语》 (郭兆康编著) 。从整体来看, 各教材难度不一, 其中《21世纪实用旅游英语》学生普遍反应难度较大, 生词偏多, 同时课文冗长难以理解, 但就旅游专业背景知识介绍这一功能而言, 这本教材无疑是最全面的, 另一个缺憾是该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 缺乏更新。操作性较强的教材是《饭店情景英语》, 但是对于本科学生而言, 难度偏低, 因此作为口语方面的辅助教材应当比较适合。《旅游实践英语》作为较新的教材, 内容可操作性较强, 基本涵盖了旅游英语的各个方面, 每一单元配有听力练习和口语部分的讨论, 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缺乏一定深度和难度。而《实用旅游英语教程》无论是在难易程度方面还是内容的统一规划方面都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 其中的课文阅读部分涵盖了旅游业各个职能部分的具体介绍, 而对话部分强调的是实用性, 既有深入浅出的专业词汇讲解, 又提供了以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辅助阅读, 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了与专业相关的实用英语。

因此, 旅游专业英语目前缺乏较为成体系的系列教材, 能够在涵盖旅游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的同时, 做到内容新颖, 实用性强。在教材编写和选用时应考虑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与理念, 必要时引进相应的原版教材, 增加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前沿性。

(四) 考核形式单一

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教学手段的限制, 目前大多旅游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 题型也和大学英语的考试类型差别甚小, 仅仅局限于语法、阅读等项目, 虽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了和专业密切相关的旅游应用文写作和专业词汇配对的形式, 但是由于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实践性要远远大于其自身的理论性所以只采用笔试考核的方法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形式单一的直接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习惯于题海战, 而忽视了听力、口语课等其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针对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式, 例如增加口试部分, 不仅能够督促学生对于口语练习的重视, 同时也能够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真正的掌握程度。另一种方式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现场抽取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这种方式十分有利于考察学生灵活应变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其他相应的考核方式还有准备与专业相关的影音资料, 要求学生看完或者听完之后总结其内容并且发表观点。当然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取决于很多客观条件, 例如考核师资的配备、时间的限制以及考核材料的收集和准备、题库建设等等。

总之, 旅游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教学内容丰富的课程, 在培养学生英语交流水平和对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教学工作必须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能够适应市场需要, 适应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摘要:旅游专业英语作为一门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同时着重对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材的选用也有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能力培养等角度阐述了对于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专业英语,角色扮演,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心坚.探索旅游英语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改革[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6 (2) .

[2]彭志韬.试论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革新[J].科教文汇, 2007 (7) .

[3]李宁.浅谈旅游英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 .

[4]罗小华.旅游英语课堂教学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 2006 (6) .

[5]杨永.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云梦学刊, 2006 (3) .

旅游专业英语 第8篇

关键词:旅游线路设计,欧洲旅游,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1 引言

世界旅游组织2001 年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其出境旅游人数将排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位居第四。2010 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迅速扩大。中国出境旅游在过去十年以每年19% 的速度增长,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但全球旅游业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2012 年,旅游业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9. 3% 和9% 。2012 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出境旅游消费第一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人数超过一亿人次,达1. 09 亿, 出境旅游支出达1648 亿美元, 较2013 年增加28% 。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境旅游人数增长了14 倍,速度之快令世界瞠目。中国出境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的新机遇,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为出境旅游快速攀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迅速发展,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大国形象,扩展了国与国之间经济交往与民间文化交流。特别是在我国贸易出口顺差突出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公民规模庞大的出境旅游也为缓解国际贸易摩擦起到一定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2 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近十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出现飙升的局面,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还不到3000 万人次,到2014 年就已经超过一亿人次,增长了3 倍多。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这块 “大蛋糕”的分配情况到底如何呢?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泰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缘优势,日本、韩国、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是中国游客青睐的目的地。远隔重洋的美利坚合众国同样魅力无限,也是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欧洲国家,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还拥有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城、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使得中国游客趋之若鹜,人数呈几何式增长。中东欧地区发展日趋稳定,也正成为我国游客出境旅游新热点。

随着旅游产业的日渐成熟,出境旅游市场逐渐从以往的走马观花、匆忙劳累的团队观光旅游向定点、深度旅游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的设计需要不断创新,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求。沈冠亚对2014 年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认为,久居城市的人们都会向往自然风光、海洋沙滩,出境旅游让人们有机会在享受独特自然景观的同时体验不同文化。欧洲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大众希望在旅游中享受到猎奇的新鲜感。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欧洲,包括中东欧国家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新兴旅游市场。欧洲各国在地域分布、民族文化、历史风情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各具特色,其优美的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气息,越来越强烈地吸引中国大众前往观光、休闲度假,同时体验异域文化。

3 欧洲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社会经济的变化对其有着重要影响。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社会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而工业方式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并催生了旅游的发展。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财富呈几何式增长,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在积累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后又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工作久了产生厌倦感需要通过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疲劳,开阔眼界。一些游客在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出境旅游,欧洲文化底蕴丰富,人文气息浓厚,是很多中国旅游者青睐的目的地。为了帮助旅游者更好地体验欧洲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能够更好地选择旅游线路,我们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践设计了欧洲旅游线路,尽可能涵盖更多欧洲旅游信息,方便游客计划出行。

3. 1 旅游线路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3. 1. 1 天气与气候

旅游者出行前准备工作越充分,旅游过程中就越有舒适感,享受程度越高,愉悦感更强。旅行社员工如果能够在旅游线路设计中详细介绍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以及气候特点,方便游客提前了解,不仅能够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旅游休闲娱乐项目,还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给旅游行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气候资源也可以创造特殊的旅游资源,如冬天的冰雪项目在欧洲大陆十分受人青睐。北极圈内夏季的极昼和冬季的极夜现象同样是欧洲地区的旅游资源。游客为满足其猎奇心理,希望体验惯常住地没有的生活而纷至沓来,这充分体现了旅游的意义。

学生在旅游线路设计中对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及冰岛的气候及天气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塞尔维亚等国天气、气候情况也有所呈现。

3. 1. 2 交通方式与线路设计

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分别是: 旅行社、交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便捷的交通,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便利的交通就没有发达的旅游业,其规模不可能壮大,难以向大众化发展。提前根据交通信息规划好自己的旅游线路,实现省时、快捷、经济的旅游是每位旅游者的期待。欧洲多数国家交通都非常便利,交通方式选择范围广,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计划的时间、兴趣爱好、旅游目的以及路线等来选择最便捷、实惠的交通出行,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价值,达成愉悦身心、开阔视野和体验生活的旅游目的。

在学生的旅游线路设计中交通部分简单介绍了航空信息( 包括机场数量、地理位置、机场设备设施、容纳量、旅客吞吐量,前往机场的交通以及航线等) 、铁路( 火车站的分布、地理位置、铁路线的连接、火车路线、火车上的设备及乘车条件等) 、公路( 巴士乘坐路线、自驾线路等) 、水运( 客运码头、游船或游轮的航线等) 。给予游客基本的交通信息,以便更好地做出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计划。

3. 1. 3 餐饮信息

吃、住、行、游、购、娱组成了旅游的六大要素。餐饮在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其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不可小觑。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美食已经成为旅游者体验当地文化与生活,了解当地风情的必修课,以更直观的方式体验当地居民生活。

线路设计中对饮食文化有一些简单介绍,如在当地最受欢迎的菜肴,独特的风味菜品,游客评选的最佳美食,最具代表性的佳肴及其制作方法等。除此之外,当地著名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他们的饮食习惯,就餐规律及习惯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后,游客可以更好地选择就餐时间、地点、环境,尽量注意在旅游过程中不打扰当地人的生活。

3. 2 旅游线路设计与推荐

总体介绍各个国家的气候与天气、交通、饮食之后有设计好的旅游线路推荐。综合考虑交通、住宿、天气、旅游者旅游的动机等因素,再对欧洲区域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旅游线路,提供多条可供游客选择或参考的线路,游客也可随意组合、规划自己的欧洲旅游路线。所有旅游线路主要推荐欧洲各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区、景点、博物馆、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方式、度假胜地等,并将其组合成经典线路以供游客参考。北欧旅游线路是将北欧五国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推荐了北欧14 日游,分好几条旅游线路设计; 南欧旅游则侧重推荐旅游资源,包括各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景区景点或博物馆。各具特色,着重点不同。

4 创新与不足

学生设计制作的欧洲旅游线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北欧和南欧。前者首先分别就北欧五国的气候、交通、饮食分别介绍,然后整合资源,将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作为整体,推荐从中国出发前往北欧五国共14 日的长途旅游,线路推荐了北欧五国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景点,最具吸引力的冰雪活动及生活方式等,参观的景点有各国首都风貌,最著名的海港城市,花园城市,久负盛名的教堂,水上城市,冰雪文化体验胜地等,突出与众不同之处,尽可能让游客感受到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自然与文化体验,让他们觉得这一趟旅游不虚此行; 在交通方面采用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飞机、汽车、游轮等; 长距离采用飞机,节省时间,减少旅途疲劳之苦,短距离采用汽车,体验、了解当地公路交通状况,充分利用当地临海的自然优势,取道海路,乘坐邮轮,一方面可以领略海上风光,观看当地海生生物,体验当地的发达渔业,并享受邮轮旅游的奢华,也是让游客感受到此次北欧之旅非同寻常,充满新鲜感,增加旅游的乐趣。但是,线路设计并没能突出饮食文化,只简单标明了早餐、午餐、晚餐,对已经介绍的当地饮食文化采取忽略的态度,未能将其具体化,列入实际的旅游行程中,单单看设计的推荐旅游线路,非常遗憾,体验当地美食成为了泡影。如能将当地最具特色的饮食列入旅游线路设计中,包含在团队旅游线路价格中,或让旅游者自己选择,设计为选择性旅游项目,只要在行程中安排好时间和地点,不失为更好的设计。另一方面,线路设计单一,没有结合旅游者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旅游动机等因素考虑,这些对游客选择旅游线路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类别的旅游团,如夕阳红之旅、亲子游、游学团、商务团、观光团、购物团等,来量身定制设计旅游线路,满足游客需求,发展高端定制旅游,实现个性化旅游发展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南欧旅游线路设计突出各国( 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塞尔维亚) 基本概况,包括天气与气候、交通、饮食。介绍并推荐了南欧各国的风景名胜,没有将所有旅游资源整合到旅游线路设计中来,未能提供交通工具,更不要说具体的班次了,游客在此能够体验到何种不同的旅游生活经验也没有突出介绍。当地的文化生活、人文风情、饮食习惯、自然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建筑风格等,均没有详细介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叫作旅游线路设计,只能叫作旅游目的地介绍,根本没有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无法让旅游者完成一次有实际意义的旅行。

住宿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但是我校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旅游线路却都没有具体展现,实在有些遗憾,因此认定此设计是不完整的旅游线路设计。在世界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游客希望体验当地生活方式,愿意更多地接触当地人或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因此,B&B、home - stay、hostel等都颇具吸引力。

本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旅游线路设计与制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整合所学知识,锻炼其实操动手能力。但是,从成果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属于探索与尝试,创新不够。教师还需加强指导,让他们拓展思维,丰富阅历,了解更多旅游行业的知识,加强专业书籍阅读,对旅游业要有全面综合的理解,从更高的角度分析旅游发展的趋势,把握旅游市场的新动向、新趋势。高瞻远瞩,视野广阔,为游客提供更全面、便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或者让学生实地到旅行社去,在旅行社资深员工的专业指导下完成该项目更具实用性,设计完成的产品也更接地气。

参考文献

[1]陈雪琼.中国出境旅游流流向的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0-36.

旅游专业英语 第9篇

1 职场情境英语教学在旅游英语专业中运用

职场情境英语教学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为培养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和专门人才提供了解决方案。为了强调在英语情境中完成岗位任务, 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特别要加强职场情境英语的学习, 在各类细分为一个个单独模块职场情境中, 反复训练, 掌握各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 掌握英语语言在典型任务中的运用, 成为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高技能的中英文双语实用型人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 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与高职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相比具有明显的中英文双语优势, 具有英语背景的一线工作者在国际竞争、国际交往中将拥有日益明显的优势。

1.1 酒店行业常见的工作情境

酒店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预订员、行李员、前台接待员、总机接线员、中西餐厅服务员、宴会服务员、康乐中心服务员、商场部服务员等。各岗位常见的工作情景有:

预订员常见的工作情境有:确定客人想要预订的房间类型, 根据客人的不同要求, 为客人进行团体预订、散客预订、预订修改和预订取消服务, 在进行预订服务的过程中和预订完成后, 预订员需要整理预订记录, 填写预订登记表。礼宾部行李员常见的工作情境有:迎接客人、为客人提行李、介绍酒店的服务和设施、为客人提供各种信息、预订车辆、给客人出行活动提供建议、指路等。前台接待员常见的工作情境有:为有预定和无预订的客人办理登记入住手续, 为需要延长住店日期的住店客人办理延宿登记手续。总机接线员常见的工作情景包括:为客人转接电话、人工叫早服务、拨打国际长途、为住店客人记录电话留言信息、填写电话留言条等。中餐服务常见的工作情境有:预订餐台、迎接客人、为客人介绍推荐特色菜肴、点餐及收银等。西餐服务常见的工作情境有:订餐、引位、介绍开胃菜、主菜及酒水、点餐及收银等。客房送餐服务常见的工作情境有:电话点餐、食物准备、送餐、确认菜单、签单付账、确认撤台等。宴会服务常见的工作情境有:电话预订、定制菜单、布置餐台、提供个性化服务项目、付账等, 根据客人的要求针对性地提供婚宴、酒会、会议宴会等类型的服务。在康乐中心服务常见的工作情境有:了解酒店提供的各种康乐设施, 为客人提供保龄球、游泳、健身、桑拿、按摩、理发等服务。在酒店商场部服务常见的工作情境有:了解酒店商场部提供的各类中式商品的名称, 熟悉商品说明书, 向客人介绍所购买商品的用途、使用方法、效果、注意事项等内容。

1.2 旅游服务中常见的工作情境

旅游服务公司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旅行社计调、导游、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产品营销等等。各岗位常见的工作情景有:

旅行社计调员常见的工作情景有: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旅游产品推介服务, 说明旅游行程和报价, 灵活应对客户的要求和提问, 协助客户预订旅游产品。导游常见的工作情景有:仔细阅读行程单, 熟悉行程中的各项安排;前往接站地接团, 与领队配合, 清点团队人数和行李, 带领游客等车, 对游客致欢迎词并对沿途景点作适当讲解;带领游客办理酒店入住手续, 向游客介绍酒店特色和主要服务设施, 就旅游日程与国际领队商定确认;熟悉中国传统美食和餐饮文化, 熟悉具体餐饮安排;途中导游服务, 介绍观光活动安排, 向游客说明注意事项, 并就观光景点向游客讲解;安排好购物及娱乐活动, 介绍当地旅游产品;送团离境时, 为团队结账, 致欢送词, 并强调离境注意事项。旅游景区服务常见的工作情景有;熟悉景区的旅游线路, 景区内各景点的介绍, 景区内的各项服务及注意事项。旅游产品销售常见的工作情景有:熟悉各类旅游产品的常规行程安排与报价, 灵活应对客户的各项要求及提问等等。

2 职场情境英语教学在操作上的瓶颈

2.1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薄弱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通常指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同时拥有其它行业技术职称, 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素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当在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同时, 还应具备旅游、酒店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如导游、领队、高级服务员资格证书、酒店管理师资格证书、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职业培训师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随时掌握旅游、酒店行业的发展动态, 并能将当前行业中的应用性技能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工作岗位的发展变化。可是全国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偏低, 个别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了职业资格证, 却并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 不熟悉职场的工作情景, 因此在涉及到职场情境的教学中自己都不是十分明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高职学院应主动与旅游服务公司、酒店充分接触, 聘请他们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学或兼职任教, 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 让双方寻找校企合作的立足点, 在此基础上再签订合作协议, 这样教师的实训锻炼落到了实处, 对职场情境有了切实的体验, 才能更好地开展职场情境英语教学。

2.2 开发“校企合作”的职场情境英语教材

职场情境英语教学立足于实际工作情境, 因此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高职院校应邀请酒店、旅游服务公司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长期从事旅游英语、酒店英语或相近课程教学工作, 有教材编写经验, 并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一起共同开发教材。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为依据, 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 明确岗位技能, 确定教学任务, 重构教学内容。这样基于“校企合作”开发出来的教材, 立足于当地的旅游、酒店资源, 才能让培养出来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摘要: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面向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在旅游服务公司、酒店的第一线, 基于酒店、旅游服务公司工作情境的职场情境英语教学是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掌握必要的英语理论知识又拥有较强的英语实践能力, 能在酒店和旅游行业第一线从事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英语人才, 同时只有解决好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才能确保情境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职场情境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范唯, 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4) .

[2]贺金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 2001 (5) .

[3]覃爱平.浅谈职场情境在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中的意义和建设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 2012 (6) .

[4]许小贞, 王哲.新职业英语:旅游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第10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改变, 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目前,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自1950年以来, 世界旅游业以年均7.1%的速度增长, 旅游收入的平均增幅达12.4%。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10年, 全世界境外游客总数将达十亿人次, 2020年达到十六亿人次, 国际旅游消费将达两万亿美元。

中国的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 国内已经有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或者是作为一个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产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据预测, 未来十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 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 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 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随着入境游、出境游的不断增加, 旅游英语人才更为紧缺。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空前高涨。经广泛的社会调查, 目前全国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达到六百万人, 实际需求人数为八百万人, 人才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能服务于现代化涉外旅游第一线的旅游英语人才, 将填补旅游市场需求空缺, 对推动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旅游英语专业设置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目前全国旅游业人员六百万人, 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八百万以上, 市场需求“缺口”很大, 尤其是既懂英语又懂旅游业务的专业人才缺口更大。又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对全国导游人员、旅行社经理人员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 我国导游人员、旅行社经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在导游队伍中, 高中 (中专) 学历占41.7%, 大专以上学历只占48.3%;旅行社经理队伍中, 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超过73.l%, 本科以上只占26.9%。

从院校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旅游业涉及面很广, 是一个大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目前, 全国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252所, 平均在校生三百七十五人左右。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石家庄旅游学校等相关专业招生和就业情况看, 即使是大专或中专学历, 因近几年旅游专业市场前景较好, 懂外语的从业人员就较受欢迎。综上所述, 旅游英语专业主要定位在导游和旅行社需求培养上, 同时还要兼顾向涉外酒店服务和景区管理延伸;在学生的出口上, 沿着旅行社和酒店涉及的企业业务范围进行延伸, 这样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三、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高教司根据专业教育面向职业岗位群的特点, 明确了教育的目标为“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才”。因此,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为主, 突出“应用”为主和“够用”为度, 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旅游市场国际化趋势, 热爱祖国,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 了解旅游政策与法规, 熟悉导游业务,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工作, 面向旅游第一线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是根据旅游英语专业的专业特色、人才层次和就业方向等确定的。

四、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就是坚持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 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 将产业结构与社会人才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旅游业也将逐步对外开放, 除了开放较早的酒店业外, 旅行社等其余相关行业也要直接面对国外资本和企业的挑战, 外向型人才将在外向型经济中有更多发挥的空间。我国提出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 积极发展国内旅游, 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旅游发展战略。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世界议员联盟、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国际机构在一系列的重要文件与正式场合, 都反复强调了旅游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特殊作用。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支柱和龙头, 呈现出大容量的就业态势, 将成为最具潜力的就业领域。

(二) 以培养目标为基础设置课程

根据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进行有效的课程设置。旅游英语专业知识模块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知识模块、英语知识模块、旅游知识模块 (如表) 。旅游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在理论课程体系上, 体现了本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特点, 以“厚基础, 宽口径, 重实践, 强素质”为原则。所谓的厚基础, 宽口径就是体现在通用英语和旅游英语, 必须侧重通用英语、旅游英语课程, 而且应以语言教学为主, 侧重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 只有把语言培养与旅游知识相结合, 才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应突出“英语+旅游+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强调语言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基础与应用, 理论与实践, 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 以能力教育为核心, 确保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旅游技能。

总之,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程。要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 就必须使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 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专业人才。

摘要:旅游英语专业 (本科) 的设置是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为基础;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关键词: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冲.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外语界, 2003 (4) .

[2]郎玉屏.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10) .

旅游专业英语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 旅游英语 人才培养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一方面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好发展,满足了人才供应,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形成较晚,基础不牢固,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人才培养上的误区。基于这一专业发展状况,结合专业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进行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工作。

一、注重专业课程的合理性,前瞻性、协调性及实践性

1.专业课程设置要合理全面。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要依据专业的教学规划,根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针对人才的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心理素质等方面合理选择课程。在主干课程上,要实现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如旅游概论、旅游开发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导游基本原理学及心理学等。在设置的时间先后上,也要讲求知识的渐进性,以基础学科学习为主,再依次设立相关课程。

2.专业课程设置要具有前瞻性。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依托于市场的实际需求,保持高度的前瞻性,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专业旅游人才匮乏,现阶段导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要在注重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上,总结旅游市场的新的发展趋势,适时开设相关的热点课程,如商务酒店的管理等。结合本地区的旅游重点,做好配套课程的设置,如会展集聚较多的地区,要增设《会展实务》等课程,涉及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基数大,适当开展诸如《民俗学》,《安全管理学》等课程。

3.注重旅游课程和英语课程的协调性。外语复合型人才发展理论指出,现代复合型人才要具备“外语+X”的基本知识结构,两者要注重协调,保持地位的均衡。具体到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就要做到旅游课程和英语课程的同步协调,不能出现重此轻彼的现象。英语课程的设置要做到从始至终,不能跳跃穿插,以免出现后期实习中专业知识掌握较好,英语基础难以提高的困境。

4.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实践性。在课程内容和课时的安排上都应体现出高职院校实践性的突出特点。高职院校教育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侧重于实践技能的运用,因此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上也要予以体现。首先,专业理论课程,要适当穿插实践内容,如在《导游原理》的学习中,对导游具备的素质进行讲解后,教师学生就可进行相应的实践联系,在语言、语调、语速、语境和感情色彩方面通过实践具体把握,加深领会深度。

此外,在相应专业课的同步学习中,穿插相应的市场调查及实景观摩,都是增强专业课实践性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方法上加强创新,贯彻开放式教学理念

1.直观化教学。也即是运用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实现课堂内容的直观形象,将教学的各种资源,如图片、案例、视频等通过多媒体加以呈现,使学生准确明晰课程要点,提高教学效果。

2.动态化教学。包括了换位式教学及情景式教学两种方法。换位式教学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自行归纳课程的重点,提供给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讲解自己制作的PPT等,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情景式教学就是通过幻灯片背景模拟旅游现场,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达到专业技能的加深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采取这些教学方法时,仍不能割裂英语知识和旅游知识的联系,要选取英语课程中侧重旅游知识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教学条件较好的,可以采取双语教学。

三、拓宽实践渠道,建立实践基地

在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要实现实践渠道的畅通,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在校园内部,要建立一些酒店客房、旅行社等设施的实景模拟,创造实践条件。在英语的实践运用中,可以组织定期的英语演讲及比赛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技能。

在校外要广泛依托社会资源,扩宽实践渠道,加强与旅行社、旅游景点及酒店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岗位的培训及实习机会。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加强监督,对学生的培训情况、实习效果、实习反馈、实习考核等方面进行动态评价,完善实践流程。

四、强化教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具体到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强自身素质,努力向“双师型”教师方向转换。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参与科研的具体工作中去,通过科研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旅游英语专业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实践行,因此,与普通的英语教师相比,旅游英语专业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知识面要求也更宽广,教师要立足于岗位实际,尽量缩小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要不断收集旅游业的新动态,将其融合进课堂的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课程、教学、教师、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推进,探索课程规律,提高实践应用技能,增强教师素质,切实提高人才质量,最终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实现学生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张燕如.高职教育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6):30-33.

旅游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第12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设置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精神生活需求也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享受精神生活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以其独特的行业优势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后, 我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国外游客入境使旅游市场更是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基于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 学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将旅游专业列为学校的重点发展专业之一, 学校各级领导给予了旅游专业基础英语教学高度重视, 并对教学工作进行了不断探索与改革创新。尽管国内旅游市场飞速发展, 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 尤其既掌握了较高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旅游英语人才可谓“凤毛麟角”,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缺乏后劲, 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 及时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迫切。

作为一名一线的旅游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工作者, 有幸参与了学院旅游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活动, 我所教的班级跨越了两个年级, 一个是改革前的 (2007级旅游管理) , 一个是改革实施的实验班 (2008级旅游管理) 。教学实践中, 发现未实行改革的班级和正实施改革的班级在英语学习的很多方面有较大区别。

一、旅游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学院旅游专业在实施教学改革以前基础英语课程设置为 (1) 英语阅读; (2) 英语听力; (3) 影音欣赏课。从课程设置上看虽然包括了听、说、读、写, 内容覆盖全面, 应该能培养出学生的高水平英语。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如预期所想, 通过以上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 大部分虽掌握了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会背单词, 会记语法规律却欠缺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 即出现了“哑巴英语”现象。个别“口语不错”的学生也仅限于语音语调清晰标准, 在表达选词用句上存在较多“中式英语” (Chinglish) 和不地道的用法。旅游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处理较复杂的涉外事务的能力。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主要是导游 (含涉外导游、海外旅游领队) 和酒店管理, 这两个行业的从业者恰恰是最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然而, 当前我院的旅游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

1.教材过于枯燥

基础英语对所有大学生都很重要, 但考虑到旅游专业的特殊性, 教材与其他大学公共英语也应有所不同。以2007级为例, 学生用的是普通的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学生普遍反映从教材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到实际生活中用不上。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词汇、语法和文章, 缺少学生们需要的与旅游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词汇、用句的介绍。

2.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阅读、听力课教学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 缺乏师生互动, 从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形成活跃、欢快的学习气氛。

3.课程设置相对独立教学内容有重复

听力、视听说和外教口语教学内容有部分重复, 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这样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 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课程设置偏重基础理论教学, 具体地说就是偏重语法、词汇, 与旅游专业本身似乎没有联系, 这样就会误导学生只知道死板地学基础英语, 而不能将英语应用到旅游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也就失去了增强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旅游专业人才的目标。

4.考试方式较单一

外语学习是慢功夫, 最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和从不间断的实践和练习。但是过去的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的课程考核方法导致学生只知道期末临时抱佛脚, 而忽视平时的学习, 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卷定成绩”使得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语法、背单词上, 最终的结果就是“哑巴英语”, 而实际上, 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 听、说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广泛。

5.教师专业知识有待丰富

旅游专业英语的教学, 既包括基础英语教学, 又包括使用英语专业课。而往往这些课程都是由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分别授课。作为基础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 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 但对旅游专业知识却一知半解。所以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单词等内容上, 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旅游专业的教师身上。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 无法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 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旅游专业特点。

针对旅游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出现的上述问题, 并为了配合贯彻学校“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门成立了“旅游英语教学小组”, 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大一、大二阶段的基础英语教学。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 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和对外语教学的特殊要求, 教学小组从2008级学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其中包括课程的整合设置, 教材的更换, 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的创新。

二、教学改革内容

1.对课程设置的改革

对现有课程进行科学整合, 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 量身订做英语课程。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基础阶段英语课程设置为:精读 (6学时/周) , 英语视听说 (4学时/周) , 外教口语 (2学时/周) 。这样调整课程其合理性体现在:

足够学时的英语精读课保证了学生可以掌握比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为后期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在精读课所学的词汇、短语、语法知识充分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为毕业后准备考研的同学做了充分的铺垫。把原有的听力和影音欣赏课合并为“英语视听说”课, 这样合并的好处是:将“以四级听力考试为目标的”听力课和有趣味性的开阔眼界的影音欣赏课合二为一, 既保证了“应试”需求, 穿插的既生动又适合学生程度的视频、音频材料又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增长了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 可谓“一箭双雕”。

2.大胆更换教材

打破公共英语教学选用固定教材的传统, 大胆尝试换用新教材。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小组选用了《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为精读课的教材, 这样选择的益处是配合多学时的精读课, 选用内容丰富, 词汇较多, 稍有难度的教材一方面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实, 另一方面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始终保持学生学习劲头。

3.教学方法多样性

每单元的课都根据课文的题材内容而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比如, 故事性的文章在学完单词后要求学生自己回去预习, 第二次课堂上, 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小组到前面将故事用英语表演出来, 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4.突破传统课程考试方式

加强过程教学管理, 每门外语课程都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表现加以记载, 使其占有一定比重。以精读课为例, 平时成绩占50分, 具体划分为课堂表现20分, 单词听写10分, 背诵课文10分, 英语演讲 (presentation) 10分。期末考试成绩卷面100分折合为50分。课程考核最后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加强视听说的教学, 在该课程考试中引入口语考试, 加大听说成绩的比重, 从而促使学生重视英语听说等实际能力的培养。口语考试在学期结束时, 将学生分组抽签进行情景会话。考试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由教师选定一些情景材料, 学生完成指定材料的情景对话, 另一部分由学生自由选材进行对话。成绩评定考虑学生的语音、逻辑、表达和临场应变等综合因素。

5.提高基础英语教师自身素质

基础英语任课老师应注重自身旅游专业知识的培养与积累。目前, 大部分基础英语教师都毕业于英语专业, 英语水平毋庸置疑, 但是对旅游专业知识及文化背景知之甚少, 造成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本身的讲解, 丝毫不涉及旅游专业知识, 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枯燥。因而, 基础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旅游专业素养, 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旅游专业知识糅合到基础英语教学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避免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脱节现象。

三、现取得成就与效果

(1) 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两个班级在2009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共有8人通过考试;

(2) 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很高, 课堂上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大胆做英语演讲;

(3) 在教学小组组织的“旅游专业英语风采大赛”中, 学生积极展示自我, 大胆创新, 用英语表演了多种多样的节目, 证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所提高。

结束语

总之, 通过对旅游专业原有基础英语课程、教法等的改革,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将专业文化知识引入基础英语教学中, 以实现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完美衔接过渡, 是基础英语教学工作者的目标也是为之努力的方向。旅游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作为一种尝试、一种探索必将为旅游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姜希星, 王鹏.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7) .

[2]余昌国.关于旅游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旅游学刊, 2005, (1) .

[3]肖鸾, 廖兆光.高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创新设计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6 (3) .

[4]刘嘉佳.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9) .

[5]祁素娟.浅谈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交际性原则[J].新课程研究, 2007, (2) .

旅游专业英语范文

旅游专业英语范文(精选12篇)旅游专业英语 第1篇旅游专业英语就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 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与旅游业有关的工作环境中运...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