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护士满意度探讨论文范文
聘用护士满意度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用人制度的多元化,我院成为了法人制试点单位。医院正式编制的护士越来越少,护理人力资源不足,聘用护士作为医院护理行业的补充力量,正越来越多地发挥其重要作用。[1]聘用护士缓解了医院护士缺编的问题,也给护理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现将我院对聘用护士的使用与管理总结如下:
我院护士99%是女同志,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在结婚、怀孕、哺乳阶段都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护理工作繁重,琐碎,病人期望值上升,护理模式改变,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许多护士改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数量。我院在编护理人员194人,其中61人分别在不同的岗位,实际病房护士只有133人,其中聘用护士为56人,占23.3%。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338张,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是1:0.39,而等级医院的标准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为1:0.4。2008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对护理人员数量配备作出明确要求,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在3年时间内,逐步达到床护比1:0.6,现在我院护士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聘用了23名护士,目前才达到了前面所提到的1:0.39,相对解决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缺编问题。临床聘用护士增加后,逐渐累积了聘用护士管理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聘用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社会办学的兴起,少数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地方卫校也在培养护士,正规卫校也招收自费生,由于照顾一些关系,接受这部分人员来院,造成聘用护士的素质参差不齐。我院聘用护士为56人,其中本科学历(包括成人教育)为5人,大专学历为15人,中专学历为36人,中专学历占60%。所占比例超过半数。学历偏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护理的整体质量。
1.2专业思想不稳定
聘用护士在近年来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自由自在,较为散漫。进入医院后工作强度和风险增高,时时都会受到医院和科室各种制度的约束,现在的病员法律意识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高,工作时间长了,就产生厌倦感,当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时就会辞职跳槽。我院2010年有4名聘用护士辞职,占7.7%,2011年有6名聘用护士辞职,占11.5%,2012年有3名聘用护士辞职,2名跳槽到其它乡镇医院,共占9.6%。造成医院护理队伍极不稳定,使医院护理工作变得被动,形成不安全因素。
1.3 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术水平低
有些聘用护士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未经过系统的培训便走上了工作岗位,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专业技术较经过系统培训过的护士差,缺少奋斗目标 ,聘用护士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或工作2-3年,工作经验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主动找出原因也不去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事比较机械被动,只是满足一般的操作,但求无过错,只求过得去,不求精,不求技术过硬,没有上进心,缺乏实践的经验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理论技术不过硬,业务不能快速提高,难以达到医院工作的要求。在2013年度年终考试中,全院共194名护理人员,有146人参加考试,其中有90分以上有111名,80-89分有33名,80分以下 2名。56名聘用护士的考试成绩90分以上23名,80-89分有31名,80分以下 2名。聘用护士90分以下占全院的22%。由此,要加强聘用护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培训,以达到病员越来越高的需求。
2 对策
根据在临床上聘用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中累积的经验,医院护理部采取了以下的对策:
2.1制定严格的聘用标准
我院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制定了本院聘用护士的管理办法,逐步完善了包括招聘程序、管理办法、福利待遇、奖罚规定、培训考核等管理机制。我院招聘的护理人员必须是统分统招的正规卫校毕业生,按照“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双向选择和竞争机制。对班干部、“三好学生”、大专生、本科生优先考虑,聘用前在各临床科室试用三个月,在聘用时院部和护理部根据个人的实际技能、身体条件,理论考试成绩,医德医风,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2.2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提高护理质量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护理人员的行为要有规章和制度来约束[2]。我院定期对聘用护士进行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素质教育等培训。医院向各科室发放了《护士管理暂行规定》,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院护理人员管理,提高护理队伍内涵素质,增强竞争服务意识,适应医院改革发展需要,实行优胜劣汰,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招聘护士与正式护士一样参加入党入团,享受医院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优秀护士等评选活动,并要求条件一致,开展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使其树立忠实履行职责的意识,对新聘的护士在取得执业证之前,每月发给基本工资,无奖金,半年进行终末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用合同。对取得执业资格的聘用护士同工同酬。这种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做好聘用护士的各项教育和培训
2.3.1护理部对新聘用的护士进行护理理论与职业道德、护理制度、法律教育与礼仪培训。要求她们遵守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仪表端庄、文明用语、礼貌待患、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3.2严格培训考核制度
聘用护士在医院工作时间有长有短,对工作时间短、职称低的聘用护士重点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各科由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技术示范和讲解,培训人员人人操作,人人过关,每月对聘用护士进行一次理论闭卷考试和操作。护理部每月对聘用护士进行一次理论闭卷考试,并将考核结果反馈本人,使她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感到在校所学知识欠缺,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确保护理安全。对工作时间比较长、职称比较高的聘用护士,注重专科训练,结合临床实际,强化心肺复苏等临床急救技术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聘用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2.3.3加强继续教育 医院支持和鼓励她们参加省、市、区医学继续教育,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成人高校自考、电大、本科函授学习,凡获得毕业证书者,医院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800元。2013年度,我院聘用护士全部达到继续教育学分25分以上,有7人取得成人大专毕业证书,大专以上学历提高到51.9%。聘用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2..3.4 提高福利待遇 为了稳定护理队伍,改善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医院对工作年满1年以上,取得护士资格证的聘用护理人员购买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险外,还增加了住房公积金,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和正式护士相同,实现了同工同酬等。稳定了她们的思想情绪,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辞职跳槽明显减少。
聘用护士是当前医院护理队伍中的特殊群体,面对逐渐增加的聘用护士队伍,护理管理者应运用管理艺术为聘用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聘用护士提供发展空间,使她们在医院期间,既有干劲,又有压力,更有努力的方向,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培养方法,严格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聘用护士的综合素质,发挥她们的最大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龙立霞 龙升宏 做好中医院聘用护士的招聘与培训工作[J]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7,(1):34-35
[2] 高荣花 彭祝宪 护理规章制度的概念及其对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J]中华护理管理, 2008,(10):79-80
聘用护士满意度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实施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小组为单位的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和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效果。方法: 根据医疗小组把在岗护理人员按年资、职称、实际工作能力、学历、经验和责任心进行强弱合理搭配,组建成责任制护理小组,以小组成员为单位进行合理排班。持续一年后从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社会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小组排班模式后,护患纠纷及护理差错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由92%升至99%,医生满意度由98%升至100%,并得到了社会上的普遍认可。88%护理人员选择改革后排班模式。结论: 以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小组为单位的排班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提升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都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根本改善和提高。同时增强护士之间团结协助能力。
【关键词】神经内科;责任制护理小组;排班模式
神经内科收治对象多为病情复杂,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的特点,我科自开科以来,住院病人总数逐年增多,面对这些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如何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达到让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成为了我们努力的重点。2010年国家卫生部推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借此机会,我科对原有功能制护理排班模式进行调整,实行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排班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日住院患者为80-128人,现有护士42人(含护士长2名),年龄21-50(25.2土4.5)岁。学历:本科38名,大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13名,护师21名,护士8名;在神经内科工作年限:1-3年10名,4-10年20名,10-25年12名。护理人员实行24h值班制度。
1.2方法
1.2.1 组建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护士长对每名护士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年资、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强弱、新老合理搭配每层楼各组成3个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由5名护士组成,各个小组有高、中、
低级护理人员。另设2-3名机动人员。①高级人员。由责任心强、、熟悉业务、专业知识扎实,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有较强的沟通技巧,并具有一定管理、协调和业务技术指导能力的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主要负责责任小组中的危重症患者,并负责当班护理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协调配合,协助各个成员的工作;对当班护士进行监督指导;负责监控评估当班护理成员的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做好护理小组的管理工作。②中级护理人员。由工作3年以上,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担任。主要负责本责任小组的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及时记录。参与并指导低年资护士落实治疗护理工作。③初级护理人员。为工作1-3年的低年资护士。主要负责落实本护理小组的治疗护理工作,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在上级老师的指导下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1.2.2 排班方法 以医生治疗小组为基础,形成医护同组的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每个护理小组实行24h连续负责制,保证每个班次均有护理小组内成员值班在岗。各个护理小组人员相对固定,班次搭配值班。2名机动人员负责后勤准备工作。护士长负责行政管理。
1.2.3 评价方法 统计2009年3月-2010年3月实施(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小组排班前)和2010年3月-2011年3月(实施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小组排班后)患者投诉情况、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每月科室调查80例患者)。
1.2.3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009.3-2011.3年开展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情况,见表。
表1 2009- 2011年各项指标情况
年份 患者投訴 护理差错 患者满意度 医生满意度
聘用护士满意度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问题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2017年全年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风险指数值由高到低确定高危失效模式并制定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于2018年1-12月实施改进后方案,对比方案实施前后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失效模式风险指数值、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及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与实施干预方案前比较,实施干预方案后,失效模式风险指数和科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医院安全氛围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应用于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管理中,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降低护士职业伤害,提高医院安全氛围。
【关键词】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职业暴露 急诊护士 风险管理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in Occupational Exposure Risk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Nurses/XIE Caife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2): -158
[Key words] 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 Occupational exposure Emergency nurses Risk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Zhongshan, Zhongshan 5284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2.040
急診科是抢救危重患者及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急诊医务人员常在未明确患者诊断前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中,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1]。急诊科属于接触锐器及患者血液的高发科室,是不可忽视的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如何增强急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前瞻性系统评估流程,通过前瞻性评估高风险医疗护理流程,并找出和矫正危险因子进行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后经开发后更适用于医疗行业的风险管理模式[3]。近年来多名学者将FMEA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用药管理及护理质量控制等风险管理中,取得较好效果[4-6]。这种模式有利于优化护理流程,降低护理风险,针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问题,2018年1-12月本院急诊科应用FMEA检视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流程,预测潜在护理风险,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并实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12月为FMEA实施前,2018年1-12月为FMEA实施后,研究对象为同一组护士共52名。纳入标准:取得执业资格证书≥1年;在急诊科连续工作≥1年且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标准:因外出进修、产假、病假、抽调等原因连续休假≥1个月;进修和实习护士。其中男4名,女48名;平均年龄(25.81±6.89)岁;学历:中专4名、大专37名、本科11名;急诊工作年限:1~5年24名,6~15年25名,>15年3名。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研究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组建FMEA团队 针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问题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由急诊科室护士长、护理组长、医院感染管理科干事、急诊科高年资护士共计7人组成,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3名,均为女性,均具有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且接受过FMEA知识系统培训,小组人员根据FMEA主题明确分工任务。
1.2.2 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失效模式 分析2017年1-12月本院急诊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根据职业暴露存在的问题用于失效模式分析其失效原因及失效影响[计算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RPN=S×O×D,S(severity,失效发生严重程度)、O(occurrence,失效发生频度)、D(detectability,失效发生被检测出的机会),严重程度、频度和不易检测度采用分级法进行描述,1分表示非常不可能发生,10分表示非常可能发生,分值范围1~10分,RPN分值越高说明安全隐患越大[7]。分析后最终得出RPN值最高的5项失效模式,见表1。
1.2.3 制定改进方案 FMEA小组根据失效模式分析结果,遵照医院急诊护士职业防护标准及职业暴露发生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制定风险防控方案。(1)制定分层级护士标准预防培训计划,内容包括标准预防知识、防护用品、操作技能三个部分,所有层级急诊护士培训前两个月每周安排一次理论讲座、一次技能培训,培训对象也包括进修、实习生及新入职人员;第3个月起按照不同层级护士分别培训,N1级及以下层级护士,每月进行一次理论及技能培训并考核;N2~N3级护士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理论及技能培训并考核;N4及以上护士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及技能培训并考核。(2)根据急诊科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备班人员,采取弹性排班缓解高峰时段人力不足现象。在APN班班次基础上,高峰时段或节假日弹性增加备班,备班人员分早间3 h、夜间3 h,备班期间须在科室休息待命,以备高峰时段需要。(3)编写职业防护及标准预防操作流程使用手册,每名护士发放一本,锐器处理流程、隔离衣穿脱等图片张贴在处置室、抢救室等科室显著位置,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4)设置抢救室“单项负责制”,在抢救过程中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项操作,避免操作中交接动作增加职业暴露风险。(5)每月组织锐器伤、针刺伤等职业暴露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学习一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明确上报流程。(6)每台治疗车增设护目镜、12层以上纱布口罩、N99防护口罩等职业防护器材配备,为护士使用防护用具提供便利条件[8-11]。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采用RPN及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对比评价实施FMEA模式前后效果;采用《医疗安全氛围量表》(Chinese hospital safety climate scale,C-HSCS)中文版评估FMEA模式实施前后对医院安全氛围影响。该量表由Gershon等[12]编制,徐娜等[13]经调试后形成中文版,用以评价与职业暴露相关的医院安全氛围。量表包含5个维度,21个条目:管理与支持(6项)、安全工作的阻碍(3项)、反馈和培训(6项)、清洁度和整洁度(3项)、冲突与沟通(3项),采用Linkers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數0.87,重测信度0.84,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MEA实施前后RPN值对比 FMEA模式实施后,对失效模式重新计算RPN值,与实施前RPN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5项失效模式RPN值均明显下降,总值由实施前的793分下降到352分,见表2。
2.2 FMEA实施前后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比 FMEA实施前有11名(21.57%)护士发生职业暴露,FMEA实施后有4名(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85,P=0.046)。
2.3 FMEA实施前后医院安全氛围评分对比 FMEA实施前后清洁度和整洁度维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四个维度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急诊科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引入FMEA管理的必要性 急诊科是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工作量大,抢救任务紧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医疗锐器的环节多,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于其他科室[14]。护士在急诊工作环境中面临复杂的抢救环境和繁重的工作量,精神处于高度紧张中,往往容易忽视自我防护,但急诊接触的患者往往未进行传染病相关检测,增加了护士被传染病感染的风险。有研究显示,我国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医护人员将面临更大的职业暴露危险,做好职业预防,预防职业暴露刻不容缓[15-17]。FMEA管理作为一种前瞻性分析方法,能够系统评估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开展风险管理,从而有效预防医疗意外的发生。将FMEA应用于急诊科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管理中,从以往的职业暴露失效模式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有助于护理管理者提高前瞻意识,制定问题防范措施,防患护理风险。
3.2 FMEA用于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管理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提高医院安全氛围 本研究结果显示,FMEA实施后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明显下降,且RPN值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因为急诊科护士中1~5年护龄护士占总数的30%~50%,这类人群工作时间短,急诊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术欠熟练,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风险人群,FMEA分析改进方案实施后,加强了这类人群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加强了技能操作训练,提高了其对职业暴露危害的重视程度,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暴露发生率。也可能与急诊护士自身的工作单位某一时段出现患者就诊高峰,则这一时段护士极易出现职业暴露相关。姜永梅等[18]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在拔针、针具毁型过程中发生的职业暴露占职业暴露的46.12%。改进方案后弹性增加了高峰时段护士人力,减少了护士个体工作量,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FMEA改进措施后急诊护士《医院安全氛围》评分明显升高,方萍萍[19]研究结果显示,安全氛围与急诊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呈负相关,医院的安全氛围越好,急诊科医护人员越不易发生职业暴露。本研究中,FMEA实施前后清洁度和整洁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四维度评分与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FMEA失效分析中的潜在失效模式与急诊科环境清洁程度各条目无关,改进措施实施后更多地改善了科室职业暴露和防护管理与支持、安全工作的阻碍、反馈与培训及冲突与沟通几个维度的工作内容。因此,提高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的领导支持与管理,加强职业暴露和防护培训,增加护理管理者与护士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安全氛围,保障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20]。
针对医院急诊科发生职业暴露的潜在失效模式应用FMEA风险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有利于前瞻性发现工作流程中的潜在漏洞,减少职业暴露发生,降低护士职业伤害,提高医院安全氛围,建议将FMEA模式推广应用到医院其他医疗、护理领域有潜在失效风险的科室风险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章玉兰,杜菊媛.急诊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健康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72-1374.
[2]王玲华,傅根莲,江卫仙.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针刺伤风险防范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志,2012,22(22):5074-5075.
[3]季静.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器官插管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7,25(3):252-254.
[4] Mehrdad R,Atkinse E H,Shrifian S A,et al.Psychosocial factors at work and blood-borne exposure among nurses[J].Int J Occup Environ Med,2014,5(1):32-39.
[5]谭春兴,林巧,李红涛,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7-9.
[6]刘杏仙,何洁兰,朱丽辉,等.失效模式与小勇分析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8):1056-1058.
[7]王海燕,李红芳,沙玲.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4518-4521.
[8]朱琴,崔秋霞,顾艳荭,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科护理人员锐器伤防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101-103.
[9]何衍仪.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结合因果分析法降低门诊小儿静脉输液风险[J].中国临床护理,2013,5(6):526-528.
[10]王海燕,王美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30(19):107-109.
[11]张道丽,张丽萍,楊越,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8):79-80.
[12] Gershon R R,Karkashian C D,Grosch J W,et al.Hospital safety climat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afe work practices and workplace exposure incidents[J].Am J Infect Control,2000,28(3):211-221.
[13]徐娜,张培莉,王斌全.中文版葛森医院安全氛围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22-25.
[14]王利,费杏珍.急诊科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现状分析与对策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14-15.
[15]贺红英.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义及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24-26.
[16]吴丽姿,刘晓燕,胡芬.标准预防措施在急诊科护士中的执行现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22-23.
[17]钱萍,奚慧琴,潘玲玲,等.护士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医院安全氛围的认同感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6):909-912.
[18]姜永梅,许永进,商玲,等.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风险防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714-2716.
[19]方萍萍.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预防体系的现状调研[D].杭州:浙江大学,2016.
[20]周翠云,周春莲,陈恵清.2010~2014年某医院急诊科职业暴露状况与持续改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4(8):685-687.
(收稿日期:2019-08-09) (本文编辑:程旭然)
①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00
通信作者:谢彩凤
聘用护士满意度探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临床实习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护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上升为实践能力、这个时期也是护生与护士角色互换的一个关键时期,其中临床带教非常重要,这项工作要是做好的话,不仅可以保证临床护理效果、而且还可以提升护士素质以及推进护理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实习护士 带教 方法
实习阶段对护生培养来说非常重要,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这个时期也是良好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甚至是以后工作风格培养以及形成的重要时期。要想让护生尽早满足临床护理的实际要求,做一个符合标准的护理人员,就要重视带教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1 实习的早期阶段
让实习生作为一个参观者来参与工作,让他们多看少做。护生刚进病房,尽管知道一定的理论知识并护理方面的一些基础操作,不过对护生而言,病房是不熟悉的,这时候就易于出现迷惘感觉;另外,护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要是操作没有成功,恐惧感会更甚,感到无所适从。对新进入病房的护生,要对其耐心的讲解医疗设施、制度甚至是医护人员等内容,说话的语言要带有鼓励,并积极进行良好氛围的创设。在进行每次操作之前,要注意把程序告诉护生并给予演示。当护生犯错误时,要避免疾言厉色以及歧视。可以把新住院的病人交给护生来迎接,这样的话,有利于淡化和病人的陌生感,让病人在情感上乐于接纳护生,进而接受操作,这样的话,有利于缓解护生的心理负担,使护生及早的适应新环境,尽快从紧张以及恐惧的状态中走出来。
2 实习的中期阶段
2.1 临床护理思维模式要正确合理。除了要熟练所有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尽快开展生活护理,这对于整个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過程中,带教老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即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带教作用,引导护生踏踏实实的开展生活护理和分级护理工作,在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的过程中,要与病人进行经常性的交流,积极进行健康宣教教育,这样的话,不仅对护生口语表达以及交流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还能让病人更加信任护生,此外,还有利于对病人病情资料进行采集,这样的话,护生就担当了护理的基本实践者,而且还有助于护生培养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思维模式。
2.2 开展分级分工带教体系。在带教过程中要重点体现专科在新理论以及新技术方面的信息,此外,还要体现出实践性以及应用性。在固定的时间要进行操作示范,在示范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并进行定期考核,对一些弊端要及时指出,让其尽快改进,对一些常规操作必须非常熟练。对刚进病房的护生,在进行带教的时候,要尽量多给其时间和机会,在对其技术操作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放手但是不放眼的理念。对无菌技术在具体操作中要严格规范,确保三查七对制度贯彻实施,避免护理出现差错以及事故。对操作过程中易于发生错误的环节要反复强调,积极对护生进行指导,促使其有效的完成技术操作以及抢救护理工作。
2.3 护生工作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可以让护生来说出本科很普遍的疾病症状表现、体征并一些病情的变化,来有针对性的对护生在观察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逐渐把值班的任务交给护生,来促进其思维以及判断方面能力得以提升。此外,把护理步骤的运用、和病人并其家属交流并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都传授给护生,让护生在参与抢救的过程中,知道对危重病人的观察重点,对潜在的涉及到生命安危的因素进行判断,以满足及时发现、报告、并抢救的工作标准。在工作过程中要让护生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让护生树立抢救意识,此外,还要进行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3 实习的后期阶段
3.1 要让护生有一定的操作机会。要是有符合护生操作的工作,在坚持放眼但是不放手原则的前提下,要让其进行一定的操作。例如:先让护生在输液管上模拟套管针的操作,然后找一些乐于合作的患者,让其进行输液操作。既提高了实习效果,也减少了护患纠纷,在老师指导的前提下,自己单独完成。通过后期阶段的操作实践以及对理论的进一步加固,使实习生大体理解临床科室的实质,这是实习要实现的目标。
3.2 通过启发式方式给予指导。通过带教人员的行动,对护生示范针对病人的健康宣教;示范向病人介绍自己;示范与病人沟通。示范套管针的具体操作,并认真介绍大型仪器具体操作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积极指导护生进行实际操作,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纠正。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对任何事情都要想想原因,最大程度的降低失误,让他们领悟理论和实践的不同。例如:对一些似难度不大的操作,可是为何独立操作就易于犯错?带教老师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态度要诚挚。要是当时无法解决的话,要在请教别人或者查阅资料后在进行解决。
简而言之,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走出校园,走向临床并逐渐成才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作为护理专业的关键构成,是护生把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积极结合并不断巩固理论的过程,是护生向符合要求的护士转变的必经之路。现今的护生,就是将来的护士,临床带教是否优良,不仅关系到护理人员的素质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护理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惠根,黄红友.实习护士综合技能考核成绩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2):98
[2] 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9
聘用护士满意度探讨论文范文第5篇
单位),医疗机构登记 号, 于年月日聘用同志从事科护理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请予以办理有关护士执业注册手续为盼。
护理部主任(签字):院 长(签字):
(医疗机构盖章)
聘用护士满意度探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疲劳状况的调查,找出原因,探讨解决方法以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方法运用FAI 疲劳评定量表对岳阳两所医院的8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疲劳者占86.25%,有疲劳的手术室护士较无疲劳者疲劳程度严重。结论疲劳在手术室护士中普遍存在,年龄及职业原因可影响疲劳,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可减轻疲劳。
[关键词]疲劳综合征 手术室 护士
Key words:Fatigue syndromeOperating roomsNurse
疲劳(Fatigue)是一种常见的非特异的症状,可以是正常生理的不适反应,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还可以是介于病与非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1]。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征候群,其基本特征为新发生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持续时间≥6个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而各项检查没有明显的异常;如疲劳的严重程度或伴随症状不满足CFS 诊断标准,则归为特发性慢性疲劳[2]。护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女性为主。CFS 患者中护士发病率高,Tyler 等1991年调查发现[3],有相当比例的护士健康状况欠佳,工作负荷过大。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性质等的特殊性,长期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可使人心情压抑、疲乏,对身体的健康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4]。为了解手术室护士的疲劳状况,探讨导致手术室护士疲劳的原因及对策,我们对岳阳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岳阳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0名手术室护士。入选条件:①在手术室工作3 个月以上者;②无任何精神疾病史者。剔除条件:有严重全身疾病者。
1.2研究方法
1.2.1运用调查表法。此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等。第二部分为FAI 疲劳评定量表[5]。FAI 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由美国精神行为科学研究室的Joseph E、Schwartz 等于1993年制定,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FAI 包括29 项与疲劳有关的描述,每项描述从“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7 个层次,填表者可根据自己近2 周的情况进行选择。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86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93%。
1.2.2统计学方法。对数据用SPSS12.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等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表1)
2.3影响疲劳的因素
将年龄分为两组(<30岁及≥30岁),发现年龄与疲劳与否及疲劳严重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30岁组较<30 岁组更易出现疲劳,且疲劳程度较重。其余各项如性别、婚姻状况、职称、学历等在有无疲劳和疲劳严重程度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疲劳在手术室护士中普遍存在由表2可以看到,在本次调查的手术室护士中有86.25%的护士存在疲劳:其中中度疲劳者最多,占35.00 %;重度疲劳者次之,占26.25%;一般性疲劳最少,占25.00 %。因此,在手术室中工作的护士普遍存在程度较严重的疲劳。由表1显示,有56.25%的手术护士自我感觉劳累持续的时间大于2 周,有36.50%的护士自觉劳累持续时间大于6 个月,因为CFS 疲劳持续时间≥6个月,此结果表明手术室护士自我感觉劳累持续的时间长,有发生CFS的可能性。
3.2疲劳的危害据统计,1994年上海地区科技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为67 岁,比全市各类职业人群早死3.26岁,其中16 %发生在35岁~54岁的早死年龄段,分析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生活节奏不规律,经常不间断地工作,睡眠时间长期不足,引起慢性疲劳和免疫功能降低[6]。CFS 和失眠病人伴有抑郁或焦虑者,如长期不能缓解,其后果是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2倍,卒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6倍,病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
3.3可能导致手术室护士疲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3.3.1职业护士职业的CFS患病率高,在对3000 名护士的调查发现该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000/10万,是患病率最高的人群[7]。在日本相关调查显示护士CFS的患病率为25.9%[8]。
3.3.2性别有研究表明,在美国14%的成年男性和20%的妇女表现显著疲劳感,在英国有20%的男性和25%的女性总感到疲劳[8]。美国的一些研究表明,女性特别是中年女性高于男性[7]。
3.3.3年龄由表1 显示,在手术室的护士年龄集中在20 岁~4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疲劳的发生及程度都会提高。
3.3.4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及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护士的工作姿势与疲劳有一定的关系。手术室护士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姿势,且不能按时就餐,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中,易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下肢静脉曲张等。而且手术室护士工作繁忙,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经常遇有急重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随着人们对卫生需求的日益增加,医护人员所承受的职业负担越来越重,手术室护士往往需花费大量业余时间继续业务学习,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如此长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使手术室护士非常疲惫。
3.3.5废气污染如术中使用电刀、电凝产生的烟雾,工作人员及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排放等。手术室护士因长期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以上废气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长期接触会使人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等[4]。弥漫在手术室环境的麻醉废气及残余麻醉药可引起头痛、头晕、困倦、食欲缺乏等,长期可对听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操作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9]。
3.3.6噪声污染手术室平均噪声是60~65分贝,常接近90分贝,这是8h内允许的最高水平,噪音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易导致反应迟钝、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情绪变化,如焦虑、恐惧、愤怒等[4]。
3.3.7生活无规律调查中没有午休时间者有95.00%,且由于护士需要上夜班,生活缺少规律性。而多种研究资料显示工作无规律可增加疲劳,降低工作效率[3]。
3.4预防手术室护士疲劳的对策
3.4.1保证充足睡眠。休息和睡眠对于无疲劳及有疲劳者均有效,说明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不管有无疲劳都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它是解决疲劳的方法之一。
3.4.2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护士应保证充足睡眠,早餐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参加手术前排空大小便,并规定手术超过就餐时间半小时时,采取换人就餐制[10]。
3.4.3减少废气污染。使用电刀、电凝时,要及时吸尽烟雾。注意定时开窗通风及室内换气。
3.4.4手术室内保持安静。室内最理想的允许A 声级是40分贝,最大不超过60分贝。所以要求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在手术室内大声喧哗,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术中尽量减少进出次数和频繁的走动;对参观人员严格控制,加强管理;定期对手术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修;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活动部件上润滑剂,保持活动度,减少噪音。
3.4.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重视心理素质的锻炼,保持旺盛的精力,心情愉快,使自己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4.6科学排班。采取科学弹性排班、轮转的方法,使临床护士能得到尽可能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11]。
4小结
手术室护士的疲劳状况严重,需引起广大护士及管理者的注意和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这种疲劳的亚健康状况,提高和改善手术室护士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琪,汪姝.初中学生疲劳症状的调查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4):458.
[2] 龙云铸,范学工.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 (1):70~71.
[3] 杨菊贤.慢性疲劳综合征[J]. 中国医药导刊,2001,3(2):153~154.
[4] 李思.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 (1):73~74.
[5] 王天芳,张翠珍,刘雁峰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疲劳、抑郁、焦虑与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其相关性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2):84~86.
[6] 侯继玲,李小英.护士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7):301~303.
[7] 衷敬柏主编.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慢性疲劳相关疾病[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8] 袁萍,梁伯衡.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2):70~73.
[9] 戴安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 护理研究,2005,19(9):1963.
[10] 邓兰芹,马静,魏玉芝等.手术室工作的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 齐鲁護理杂志,2006,12(2b):300.
[11] 谢越.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 护理研究,2006,20(1):263~264.
聘用护士满意度探讨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