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petct报告模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petct报告模版范文第1篇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PET/CT在临床检查和高端体检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许多人听说过这个“新名词”,却对它不甚了解。 PET/CT筛查肿瘤的神器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的缩写。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也是最贵的检查项目,一次检查花费人民币一万元左右。它可以一次检查就明确全身的代谢情况,在形态发生改变前就发现病变,被戏称为“筛查肿瘤的神器”。

这么神奇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简单说,PET显像利用的是示踪技术。举个例子,监测野生大熊猫的行踪,就是利用示踪技术。在野生熊猫身上放上一个小小的无线电发射器,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定位发射器来定位熊猫。在这个过程中,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可以想象,作为示踪物,一定很轻,很小,不会影响熊猫的行为。核医学用的示踪物是放射性示踪剂,剂量极低,不会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器官组织的功能。癌细胞生长速度快,分裂旺盛,在病变早期瘤体还未完全形成时,癌细胞代谢活性就明显高于正常细胞。PET的示踪剂是18F-FDG,注射到体内后专门追踪高代谢细胞,并浓聚在这些细胞内,使得它们在PET的图像上可以清晰显示。

再?e个例子,图1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快乐大联欢,但是有一个小动物在偷偷流眼泪,你能找到是谁吗?这幅图就像CT,病变组织和正常结构都显示得很清楚,但是想找到病变,尤其是形态改变不那么明显的病变,就要借助临床经验细细对比了。那如果唯一流泪的小动物是彩色的呢?

图2就是PET,只有高代谢的病灶会明显显影,其他部分只有像影子一样淡淡的灰度。

而图3既有清晰的线条,又有特定的颜色,既可以一眼看出流泪的小花猫,又可以准确锁定它的位置,这就是PET/CT的作用。PET的代谢图像与CT的解剖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显示代谢活性与解剖位置,即使是早期肿瘤也能够及时发现。所以,如果临床高度怀疑肿瘤却找不到原发灶,如果已经确诊肿瘤却不知道是否有远处转移,如果放化疗后想及时判断疗效,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PET/cT可以帮助你。 做PET/CT前要注意什么

正因为PET/CT是目前诊断肿瘤和指导治疗的最佳手段之一,来核医学科做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医生们被越来越多的问题包围:做检查要注意些什么?辐射对身体是不是有伤害?

注意事项确实有,做PET/CT前要最少禁食4小时,以降低血糖;注射后要安静休息,多喝水,使示踪剂更好地被病灶摄取;采集前摘掉腰带、手机等金属物件,避免产生伪影。至于辐射,只有足够强度,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不像CT会发出射线,PET是接受射线成像的,辐射来自示踪剂里的放射性核素18F,并且注射示踪剂的剂量与体重正相关。像所有的放射性元素一样,18F处于不断的衰变中。它的物理半衰期为109分钟。每过109分钟,放射性活度会减少一半。这个过程是不停进行的。注射进人体的18F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大约相当于注射剂量的25%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多喝水,加速排泄,可适当降低体内的放射性剂量。辐射强度的单位是毫西弗(mSv)。下面这些数字可以让大家对辐射强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人体受到的本底辐射/年:2.4~3.6mSv;

胸部CT/次:5.8msv;

18F-FDG对检查者产生的辐射剂量/次:3.8~6.2mSv;

核医学医生受到的辐射上限/年:50mSv。

一次PET扫描,18F产生的辐射剂量与一次胸部CT大致相当,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即使先进如PET,也在不断进化中。世界上第一幅人类PET显像,是1976年由原型机采集成像的。四十多年后的最新款PET由于硬件的改进和采集程序的优化,更少的示踪剂就能得到更清晰的图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后PET所需的示踪剂会越来越少,辐射也会越来越低。

真正需要防辐射的是胎儿和婴幼儿,它们的组织器官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状态,对于辐射的敏感度要高于成年人。所以做完PET检查后要与孕妇和婴幼儿适当隔离。我们建议24小时内保持2米的距离。 压缩感知成像技术缩短磁共振检查时间

(本刊讯记者闵青)近日,在由苏州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相关专家指出,采取压缩感知技术可以让磁共振扫描速度成倍提高,而且可以保证最大程度获得最精准的采样信号。

磁共振成像具有安全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度高、功能成像方法多等优势,但扫描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科研机构与医疗组织一直不断加强合作,以在不损失图像精度的前提下,加速扫描时间,持续提升磁共振在临床应用中的性能。研究者经过多年的研发,突破了信号采集、空间转换和重建速度的限制,率先在光速智能磁共振上实现了全身全序列压缩感知成像。

petct报告模版范文第2篇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PET/CT在临床检查和高端体检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许多人听说过这个“新名词”,却对它不甚了解。 PET/CT筛查肿瘤的神器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的缩写。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也是最贵的检查项目,一次检查花费人民币一万元左右。它可以一次检查就明确全身的代谢情况,在形态发生改变前就发现病变,被戏称为“筛查肿瘤的神器”。

这么神奇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简单说,PET显像利用的是示踪技术。举个例子,监测野生大熊猫的行踪,就是利用示踪技术。在野生熊猫身上放上一个小小的无线电发射器,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定位发射器来定位熊猫。在这个过程中,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可以想象,作为示踪物,一定很轻,很小,不会影响熊猫的行为。核医学用的示踪物是放射性示踪剂,剂量极低,不会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器官组织的功能。癌细胞生长速度快,分裂旺盛,在病变早期瘤体还未完全形成时,癌细胞代谢活性就明显高于正常细胞。PET的示踪剂是18F-FDG,注射到体内后专门追踪高代谢细胞,并浓聚在这些细胞内,使得它们在PET的图像上可以清晰显示。

再?e个例子,图1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快乐大联欢,但是有一个小动物在偷偷流眼泪,你能找到是谁吗?这幅图就像CT,病变组织和正常结构都显示得很清楚,但是想找到病变,尤其是形态改变不那么明显的病变,就要借助临床经验细细对比了。那如果唯一流泪的小动物是彩色的呢?

图2就是PET,只有高代谢的病灶会明显显影,其他部分只有像影子一样淡淡的灰度。

而图3既有清晰的线条,又有特定的颜色,既可以一眼看出流泪的小花猫,又可以准确锁定它的位置,这就是PET/CT的作用。PET的代谢图像与CT的解剖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显示代谢活性与解剖位置,即使是早期肿瘤也能够及时发现。所以,如果临床高度怀疑肿瘤却找不到原发灶,如果已经确诊肿瘤却不知道是否有远处转移,如果放化疗后想及时判断疗效,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PET/cT可以帮助你。 做PET/CT前要注意什么

正因为PET/CT是目前诊断肿瘤和指导治疗的最佳手段之一,来核医学科做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医生们被越来越多的问题包围:做检查要注意些什么?辐射对身体是不是有伤害?

注意事项确实有,做PET/CT前要最少禁食4小时,以降低血糖;注射后要安静休息,多喝水,使示踪剂更好地被病灶摄取;采集前摘掉腰带、手机等金属物件,避免产生伪影。至于辐射,只有足够强度,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不像CT会发出射线,PET是接受射线成像的,辐射来自示踪剂里的放射性核素18F,并且注射示踪剂的剂量与体重正相关。像所有的放射性元素一样,18F处于不断的衰变中。它的物理半衰期为109分钟。每过109分钟,放射性活度会减少一半。这个过程是不停进行的。注射进人体的18F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大约相当于注射剂量的25%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多喝水,加速排泄,可适当降低体内的放射性剂量。辐射强度的单位是毫西弗(mSv)。下面这些数字可以让大家对辐射强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人体受到的本底辐射/年:2.4~3.6mSv;

胸部CT/次:5.8msv;

18F-FDG对检查者产生的辐射剂量/次:3.8~6.2mSv;

核医学医生受到的辐射上限/年:50mSv。

一次PET扫描,18F产生的辐射剂量与一次胸部CT大致相当,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即使先进如PET,也在不断进化中。世界上第一幅人类PET显像,是1976年由原型机采集成像的。四十多年后的最新款PET由于硬件的改进和采集程序的优化,更少的示踪剂就能得到更清晰的图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后PET所需的示踪剂会越来越少,辐射也会越来越低。

真正需要防辐射的是胎儿和婴幼儿,它们的组织器官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状态,对于辐射的敏感度要高于成年人。所以做完PET检查后要与孕妇和婴幼儿适当隔离。我们建议24小时内保持2米的距离。 压缩感知成像技术缩短磁共振检查时间

(本刊讯记者闵青)近日,在由苏州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相关专家指出,采取压缩感知技术可以让磁共振扫描速度成倍提高,而且可以保证最大程度获得最精准的采样信号。

磁共振成像具有安全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度高、功能成像方法多等优势,但扫描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科研机构与医疗组织一直不断加强合作,以在不损失图像精度的前提下,加速扫描时间,持续提升磁共振在临床应用中的性能。研究者经过多年的研发,突破了信号采集、空间转换和重建速度的限制,率先在光速智能磁共振上实现了全身全序列压缩感知成像。

petct报告模版范文第3篇

petct SUV值是指肿瘤摄取示踪剂的能力

petct检查前要注射一种显像剂,这种类似于糖类的显像剂会参与人体的代谢,而肿瘤病灶部位代谢旺盛,因此,显像剂会在病灶部位高度聚集,通过petct检查显示出来,SUV值就是衡量肿瘤摄取示踪剂多少的单位。

petct检查SUV正常值是多少?

petct SUV值越大,肿瘤摄取显像剂的能力就越大,正常的SUV值一般低于2.0。当petct SUV值>2.5时,患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一般情况下,专家以SUV>2.5为诊断恶性肿瘤的标准,低于2.5而高于2.0的情况则要考虑良性肿瘤。

另外,预后判断与SUV值的联系也非常大,研究表明,原发灶或转移灶SUV<10时,预后效果相对较好,生存率较高;相反SUV>10时,预后较差。

但是,并不是SUV值高了就代表得了肿瘤,如炎症组织、结核灶、真菌感染等也会出现SUV值升高的情况,不过不用担心,有经验的petct专家会对此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petct报告模版范文第4篇

萤石资源在世界各大洲分布十分普遍。从成矿地质环境来看,环太平洋成矿带的萤石储量最多,约占全球萤石储量一半以上。萤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蒙古、泰国,北美洲的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地。非洲的南非、肯尼亚和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地也有一定的储量。据1996年《Mineral Cammodity Summaries》报道,1995年世界萤石储量为1.9亿t、储量基础为2.8亿t。

中国是世界上萤石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保有储量CaF2 l.08亿吨,居南非、墨西哥之后,处世界第3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30处,分布于全国25个省(区)。以湖南萤石最多,占全国总储量38.9%;内蒙古、浙江次之,分别占16.7%和16.6%。我国主要萤石矿区有浙江武义,湖南柿竹园、河北江安、江西德安、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贵州大厂等。矿床类型比较齐全,以热液充填型、沉积改造型为主,伟晶岩型等类型不具重要意义。萤石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以中生代燕山期为最重要。下图为中国萤石矿资源情况及分布示意图

二、萤石矿地理分布

我国除上海、天津、西藏、宁夏等省、市、自冶区尚未发现有价值的萤石矿外,其余各省、市、自冶区均有萤石矿分布,现已发现各类萤石矿床、矿点874处(下表)。主要萤石矿床及其储量均分布在我国东部的省、市、自冶区。而大中型萤石矿床又都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和内蒙古白云鄂博二连浩特一带。

1、东部沿海地区,萤石矿主要产于北东向火山-构造活动带中,北起辽东半岛,经胶东半岛、安徽、浙江、福建,延伸至广东、广西。全长2,000km,宽200km。该范围内已知大型矿床22处,中型矿床28处和众多的小型矿床(点)。如浙江省就有萤石矿床(点)359处,占全国矿床(点)数的41.08%(下表)。

2、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河南三省,萤石矿床分布在京广线的郴州以北至郑州以南的铁路线两侧。该地区的萤石矿床多数与花岗岩,或者与夕卡岩型钨锡、铅锌硫化物相伴生。目前我国已知与钨锡、铅锌伴生萤石矿床几乎都集中在这一线的南部。如湖南的桃林铅锌硫化物伴生型萤石矿床,柿竹园钨锡多金属伴生型萤石矿床。

3、内蒙古白云鄂博-二连浩特一线,萤石矿主要分布在阴山东西向构造带的中段,有四子王旗苏莫查干敖包热水沉积型萤石矿和白云鄂博稀土黑色金属伴生型萤石矿。这一带集中全国17.96%的萤石矿床(点)。

4、云南、贵州地区,该区还包括四川南部。这一地区主要是与锡石、铅锌硫化物伴生型萤石矿。如云南个旧与锡石、铅锌硫化物伴生型萤石矿,萤石品位一般在7%~8%;贵州、四川主要是产于碳酸盐岩中重晶石型萤石矿,萤石品位一般在35%以上。

三、中国萤石矿资源特点

我国萤石矿产资源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储量居世界第一,资源潜力巨大 我国已探明,萤石(CaF2)储量达1.3亿t。如果把白云鄂博铁铌稀土伴生型萤石(CaF2)13,183万t也计算在内,我国萤石(CaF2)储量将达2.6亿t,占世界储量的2/3强,居世界第1位。

同时,大多数矿床(点)未做过地质勘查工作,特别边远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更低,很多新的萤石矿产地有待发现。因此,有充分理由认为我国萤石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

2、萤石储量相对集中 从已经探明的萤石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萤石储量从地理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八省、区,这些省区的萤石矿床(点)数占全国萤石总矿床(点)数的70%,而储量占全国萤石总储量的90%;特别是浙江、湖南、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萤石储量绝大部分,到目前为止,浙江省保有萤石储量为2,293万t,湖南省保有萤石储量5374万t,内蒙古保有萤石储量2,315万t,三者达1亿t以上,占全国萤石保有储量的72%。并且这些储量又集中于几个大的矿床,如湖南柿竹园储量达4,590万t,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1,031万t,湖南桃林606万t,浙江湖山451万t。

3、单一型萤石矿床(点)多,储量少;伴(共)生型矿床(点)数少,储量大 我国主要萤石矿床230处,其中单一型萤石矿床190处,占总矿床数的83%,萤石储量占总储量的57%。而伴(共)生型萤石矿床数为40处,占总矿床数不到20%,储量占总储量43%。如果把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型萤石矿也计算在内,伴(共)生型萤石矿的储量将大大超过单一型萤石的储量。但是,伴(共)生型萤石矿利用水平还很低,目前只有湖南桃林等少数几个矿山萤石资源已综合回收利用,而多数矿山如柿竹园、白云鄂博等几个大的矿山都尚未利用,有待进一步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石储量相对集中 贫矿多,富矿少是指单一萤石型矿床而言。在单一萤石矿中,一般平均CaF2品位在35%~40%左右。而CaF2品位大于65%的富矿,可直接作为冶金级块矿的储量只有3,000多万t,仅占单一萤石矿床总储量的百分之二十几,而在这类富矿储量中CaF2品位大于80%的高品位富矿却不到1,000万t,占总储量不到10%,而这些富矿的70%分布在浙江、湖北、内蒙古、江西等省区。

5、难选矿多,易选矿少 在萤石储量中,伴(共)生矿除桃林矿已综合回收萤石外,多数矿山萤石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工艺尚在研究之中,还没有回收利用。

在单一萤石矿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萤石矿床由于矿物结晶细小,嵌布紧密,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连生体很难分离,目前尚难开发利用,如浙江武义鸡舍湾萤石矿,萤石矿物储量达200多万t,就是由于矿物结晶细小,因此萤石和石英连生体很难分离,矿床的利用价值受到极大的限制。

四、萤石矿生产布局

petct报告模版范文第5篇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PET/CT在临床检查和高端体检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许多人听说过这个“新名词”,却对它不甚了解。 PET/CT筛查肿瘤的神器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的缩写。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也是最贵的检查项目,一次检查花费人民币一万元左右。它可以一次检查就明确全身的代谢情况,在形态发生改变前就发现病变,被戏称为“筛查肿瘤的神器”。

这么神奇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简单说,PET显像利用的是示踪技术。举个例子,监测野生大熊猫的行踪,就是利用示踪技术。在野生熊猫身上放上一个小小的无线电发射器,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定位发射器来定位熊猫。在这个过程中,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可以想象,作为示踪物,一定很轻,很小,不会影响熊猫的行为。核医学用的示踪物是放射性示踪剂,剂量极低,不会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器官组织的功能。癌细胞生长速度快,分裂旺盛,在病变早期瘤体还未完全形成时,癌细胞代谢活性就明显高于正常细胞。PET的示踪剂是18F-FDG,注射到体内后专门追踪高代谢细胞,并浓聚在这些细胞内,使得它们在PET的图像上可以清晰显示。

再?e个例子,图1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快乐大联欢,但是有一个小动物在偷偷流眼泪,你能找到是谁吗?这幅图就像CT,病变组织和正常结构都显示得很清楚,但是想找到病变,尤其是形态改变不那么明显的病变,就要借助临床经验细细对比了。那如果唯一流泪的小动物是彩色的呢?

图2就是PET,只有高代谢的病灶会明显显影,其他部分只有像影子一样淡淡的灰度。

而图3既有清晰的线条,又有特定的颜色,既可以一眼看出流泪的小花猫,又可以准确锁定它的位置,这就是PET/CT的作用。PET的代谢图像与CT的解剖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显示代谢活性与解剖位置,即使是早期肿瘤也能够及时发现。所以,如果临床高度怀疑肿瘤却找不到原发灶,如果已经确诊肿瘤却不知道是否有远处转移,如果放化疗后想及时判断疗效,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PET/cT可以帮助你。 做PET/CT前要注意什么

正因为PET/CT是目前诊断肿瘤和指导治疗的最佳手段之一,来核医学科做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医生们被越来越多的问题包围:做检查要注意些什么?辐射对身体是不是有伤害?

注意事项确实有,做PET/CT前要最少禁食4小时,以降低血糖;注射后要安静休息,多喝水,使示踪剂更好地被病灶摄取;采集前摘掉腰带、手机等金属物件,避免产生伪影。至于辐射,只有足够强度,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不像CT会发出射线,PET是接受射线成像的,辐射来自示踪剂里的放射性核素18F,并且注射示踪剂的剂量与体重正相关。像所有的放射性元素一样,18F处于不断的衰变中。它的物理半衰期为109分钟。每过109分钟,放射性活度会减少一半。这个过程是不停进行的。注射进人体的18F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大约相当于注射剂量的25%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多喝水,加速排泄,可适当降低体内的放射性剂量。辐射强度的单位是毫西弗(mSv)。下面这些数字可以让大家对辐射强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人体受到的本底辐射/年:2.4~3.6mSv;

胸部CT/次:5.8msv;

18F-FDG对检查者产生的辐射剂量/次:3.8~6.2mSv;

核医学医生受到的辐射上限/年:50mSv。

一次PET扫描,18F产生的辐射剂量与一次胸部CT大致相当,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即使先进如PET,也在不断进化中。世界上第一幅人类PET显像,是1976年由原型机采集成像的。四十多年后的最新款PET由于硬件的改进和采集程序的优化,更少的示踪剂就能得到更清晰的图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后PET所需的示踪剂会越来越少,辐射也会越来越低。

真正需要防辐射的是胎儿和婴幼儿,它们的组织器官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状态,对于辐射的敏感度要高于成年人。所以做完PET检查后要与孕妇和婴幼儿适当隔离。我们建议24小时内保持2米的距离。 压缩感知成像技术缩短磁共振检查时间

(本刊讯记者闵青)近日,在由苏州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相关专家指出,采取压缩感知技术可以让磁共振扫描速度成倍提高,而且可以保证最大程度获得最精准的采样信号。

磁共振成像具有安全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度高、功能成像方法多等优势,但扫描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科研机构与医疗组织一直不断加强合作,以在不损失图像精度的前提下,加速扫描时间,持续提升磁共振在临床应用中的性能。研究者经过多年的研发,突破了信号采集、空间转换和重建速度的限制,率先在光速智能磁共振上实现了全身全序列压缩感知成像。

petct报告模版范文第6篇

(一)、存在的问题如下:

1、食堂地面、下水道封闭不严。学校负责

2、餐厅功能分区不规范,生熟刀架、刀具不分。

3、洗消间,餐具消毒不规范。

4、。

5、每个餐厅配备餐具消毒柜。

6、整改计划。

(二)整改情况如下:

学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此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整改通知,组织两个餐厅经理及后勤领导,认真学习,并召开食堂工作会议,排查问题所在,总结经验教训,布置整改方案,严格责任到人,把好食品操作各个关口。

1、下水道封闭不严,已经整改到位。

2、餐厅内厨灭蝇灯安装不够。已经整改到位。

3、餐厅地面积水多。已经整改到位

4、垃圾箱脚踏式配备不够。已经整改到位。

5、每个餐厅配备餐具消毒柜。已经整改到位。

6、

7、

6、食堂地面整改计划。暑假期间将对地面及下水整修,预计2018年9月15日前将完成。

检查使我们提高了认识,促使我们学习饮食安全、卫生,管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继续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克难攻坚,联合监督,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良好的就餐环境。

安阳县实验中学

petct报告模版范文

petct报告模版范文第1篇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PET/CT在临床检查和高端体检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许多人听说过这个“新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