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剖析我国计算科学学科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剖析我国计算科学学科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角度阐述全民健身的背景和现状,剖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和内容,探索分析我国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对策,以促进全民健身和企业文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 企业文化 体育 协调发展

当今中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阶段,公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以来,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构成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20世纪后期,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北京奥运会的强大影响、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使全民健身活动得到空前发展,且有法可依,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成为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国企业受传统文化和体制的影响,文化建设较为落后,尤其是体育文化建设,部分企业近乎空白,与大众体育需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与企业的发展也不相协调,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全民健身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当代中国体育和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企业体育文化建设途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 全民健身的内涵

全民健身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全民健身计划主要任务是建设群众性、多元化的健身服务体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建设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城市市民健身工程和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均已纳入规划,并付诸实施,初步形成了大小结合的城乡全民健身设施体系。(2)完善群众体育活动体系。充分依靠社区举办身边的、小型多样的、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3)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定期对国民体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为科学健身提供决策依据。(4)建立全民健身指导体系。培训一支体育指导员队伍,在群众身边开展健身指导。(5)完善全民健身组织领导体系。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指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对指导群众体育实践、促进体育理论建设、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企业体育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内涵丰富,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是企业或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体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人类进行自身维护和美化身体的教育过程。体育文化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既包括体育政策、体育制度,又包括体育设施、体育精神,还包括体育观念等。企业有自己的体育活动,而且具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群体的个性文化特征,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体育文化。企业体育指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为员工提供体育设施与服务,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行为总体。企业体育文化是指在一定的企业理念指导下,能集中反映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根本利益并与企业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体育实践活动,是企业的体育物质、体育制度、体育精神的总和。企业体育文化实际是企业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子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和体育文化,是一种大众体育文化或社会体育文化。是企业员工通过以身体为媒介,结合企业的体育环境、根据生产任务的特点等,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以健身、娱乐为目的,追求共同的价值观,达到相互沟通、交流、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进取心的企业体育活动,进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员工战斗力的重要体现,企业通过提高员工体育热情,可以带动企业生产,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3 我国企业体育文化的现状

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活动,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显示企业人朝气、扩大企业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企业实力和风采的重要窗口。我国很多大型企业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来抓,成绩显著。但由于企业的数量、素质、规模、性质等差异,国内企业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仍不尽人意。

3.1 企业体育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现阶段,许多中小型企业体育文化建设薄弱,原因是体育行政部门指导不力、政策法规制约不够,根本没有对企业进行体育工作指导检查,大部分企业领导和员工没能认识到企业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可见,政策上的软肋,制约着企业体育的发展。

3.2 对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认识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早期企业(或民营企业)老板大多是非主流社会层面人士,所受教育有限、层次不高,作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缺乏对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忽略体育活动的开展,不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甚至企业员工对体育文化也没有较高诉求。

3.3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遏制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诸多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企业职工大部分来源于民工,尤其是青年民工,他们的直接目的就是赚钱养家,余暇时间或者从事第二职业,或者参与电视、舞厅、卡拉OK等文化娱乐活动,或者参与棋牌活动,缺乏健身意识和对体育锻炼的自觉需要。

3.4 企业体育设施不足是制约体育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企业要组织体育活动,必须提供适合职工活动的体育设施,应投资兴建门类众多的体育场所,购置相应的体育器材,以满足职工的不同需要。但在许多企业,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完全取决于企业主要领导的好恶,领导爱好体育则时间和资金投入较多,否则,体育活动就被置于工作议程之外。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将体育文化建设纳入企业规划

将企业体育逐渐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使企业体育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企业体育塑造员工、刺激企业发展的作用。加强企业体育文化大众宣传,增强职工体育健身意识,提高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对职工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要认识到提高职工身心健康水平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是企业文化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好各方关系,使企业体育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必要时可专门设立负责企业体育文化活动的部门,及时调查和了解职工诉求、市场需要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文化活动。

4.2 落实企业大众体育经费,满足职工需求

企业应重视资金的有效投入,扶持企业内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的建设,增设体育场所和设施,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与公众一起完成对企业的检查和督促。企业体育应以人为本,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加强横向联合,与社区体育紧密结合,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在项目的选择上,要将专业性与群众性结合起来,重在群众性,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体育文化呈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力争活动效果最佳化。

4.3 提高职工健身意识,营造大众健身和谐环境

企业要适当减小职工的工作强度,健全企业工会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职工体育活动氛围和环境。增加配置兼职体育辅导员,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强化职工健身意识,培养锻炼习惯,指导掌握锻炼方法。

4.4 加强体育立法,维护职工体育权益

我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人权状况进一步完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体育权益。作为企业,应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基础做起:一是保证职工有适当的体育锻炼时间。引导职工提高认识,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和设施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二是刺激和提高职工健康消费意识。企业工会组织及行政职能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和提高职工健康消费意识和欲望,加强引导,使职工认识到适当的体育消费才是真正的健康储蓄。

4.5 企业应注意凝练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文化模式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企业体育的未来发展必然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以及体育发展相一致。每个企业都应该有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的、有特色的企业体育。

4.6 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政策导向

政府的政策导向是企业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力,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与公众一起完成对企业的检查和督促。企业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转变管理理念,真正作到“以人为本”,把企业体育文化作为完善企业文化的手段,规范企业行为,通过自身的内在约束力来帮助完成自己的经济任务,同时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有机统一,真正发挥企业体育文化的优势和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示范和领先作用。

5 结语

企业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制和政府的政策导向,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凝练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体育文化模式,以促进全民健身和企业文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建平.社会转型期我国企业体育文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 陈情璐,高守华,汤树明.谈现代企业文化的塑造[J].学术理论与研究,2007(6):37.

[3] 曹卫.体育文化的渗透与人的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4] 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5] 黄滨,付振亚.试探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策略[M].体育文化导刊,2011(1).

[6] 任海.试论新时期我国职工体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1).

[7] 郭建平,李艳翎.社会转型期我国现代企业体育文化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8] 胡启勇.文化整合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9] 肖永红,卢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体育文化审视[J].商场现代化,2009(6).

[10] 晏心平.基于构建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9(14).

剖析我国计算科学学科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代大多数企业进行商务交易的一种必然选择。电子商务为嵌入市场中的企业减小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带来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在外部市场的地位以及竞争战略。因而,企业必须深刻理解电子商务这一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并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适时的选择组织结构转变进程和模式及竞争战略,并处理好以此带来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战略进行系统梳理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索出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重点,旨在为下一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竞争战略;文献综述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扩散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现已成为企业商务运作的新兴模式,并在运作过程中改变了企业原有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外部的竞争战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所带来的缩减外部交易成本,减少时间、空间上的障碍,以及带来管理方式上的创新,给企业获得了盈利机会。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热潮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所面对的外在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起初由电子商务优势所带来的溢价显得越来越小,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市场的反应要求越来越紧迫,再加上随着经营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组织不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很好地协调,未找到在宏观、微观环境下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组织架构从而有效规避风险,这对企业在信息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生存是极其不利的。因而,企业作为未来电子商务应用的主体,必须深刻了解电子商务给企业组织内外部带来的变化,并根据企业的特性进行适宜的调整(包括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及组织面对外部环境下战略的变革),从而为企业在这一全球互联网大背景下,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助力,同时,它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多数企业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与分析

(一)企业组织内部结构变革文献回顾与分析

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关注。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的变革,在内部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上。国外学者在研究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架构的影响时,多集中于研究虚拟企业和以此为基礎的网络组织架构。1993年,JohnA.Byrne在其文章中指出虚拟企业是在其自身的核心能力基础上,由多个企业为迅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而快速形成的临时性网络组织,并从组织形式的角度总结了应具备的特点;1995年,Kenneth Preiss与Steven L.Goldman、RogerN.Nagel在其出版了专著中进一步丰富了虚拟企业的概念:虚拟企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之后,Marhsall Van Alsytne在对以前的各种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指出虚拟企业实质上是一种网络组织;布莱恩·克莱格等在这一阶段对电子商务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也提出了虚拟企业、虚拟社区、注意力经济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组织模式概念。这些组织结构概念大多在现今电子商务的应用过程中仍然为大多数企业创造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普及,国内学者也对其嵌入组织内部所带来的结构变革进行了研究。起初,孙健等学者在电子商务作为全新商务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以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深刻且全面的阐述了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实施对组织结构的发展,并指出组织朝着扁平化、跨职能团队、虚拟运作等组织运作模式演进;同样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来分析电子商务对组织结构变革的还有学者孙艳,她认为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不必将市场交易成本内部化,而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化的组织将其化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性、非生产性两种网络组织的运作特点;随后,林丹明学者注意到,企业组织结构转变不仅与电子商务的应用有关系,还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制度环境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宏、微观制度因素,构造出两个理论模式来区分企业组织变革所处区域;杨路明等学者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根据电子商务嵌入供应链的程度来对组织结构模式变革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林英晖和张淑梅等从企业组织结构演变为分析视角来说明当今电子商务在哪些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影响;其他的大部分学者则从电子商务的特点、传统组织的局限性方面来研究电子商务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并提出组织结构网络化、虚拟化、柔性化、小型化、专业化等组织结构演变特点。

(二)企业组织外部竞争战略变革文献回顾与分析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企业组织的内部架构,也由于其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改变了企业组织的竞争战略。最具代表性的是波特在其文中指出:电子商务时代,企业想要获得超越对手的持续竞争优势,就应该把电子商务战略作为传统战略的互补,而不是完全的替代,同时,企业的竞争战略也要取决于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David Feeny在文中基于传统战略理论框架下,深入分析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三个领域中给企业带来的价值;Rangan和Adner写文深入剖析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根本价值是要让企业提高长期盈利能力,并指出当前企业在实施互联网战略时存在的七大误区,为大多数传统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外部竞争战略时,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Christensen也通过对比传统企业竞争优势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变化,为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提出参考性的变革战略理念。

电子商务改变了嵌在市场中的企业个体的商务运作模式,最终改变了行业结构或者市场结构,大多数中国学者注意到了其对企业组织外部的影响,也对其进行了研究调查。姚国章在其书中描述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企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其在中国发展中所出现的战略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样,赖茂生学者在其书中也描述了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竞争战略的重要影响,依此为理论基础选择了几个重要的行业,深入分析了行业外部环境特点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等,最终为其制定或调整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信息化的电子商务竞争战略。国内企业电子商务竞争战略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研究还较少,有待下一步的根据本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做进一步适合企业发展的本土化电子商务竞争战略。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变革文献述评

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的研究,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已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企业组织架构方面,从电子商务对企业边界的弱化下,深入分析了虚拟企业、网络组织的形成条件、结构、交流方式等。同时,从不同的视角下,如交易费用理论视角、制度因素视角、供应链视角、组织结构演进视角等,来研究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应用对当前的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变革,并得出了符合实际并广泛应用的结论。但针对这一论题的研究结论中,仍然存在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理论性的探索性研究为主,很少有实证角度的研究,大多數研究都是归纳性的共性研究,很少有针对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验证的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上,也基本上只是应用电子商务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从而得出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或者结合电子商务的背景,构造理论模型而得出企业电子商务变革所处的区域,基本上都是静态的研究,而很少有动态的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组织结构变革的未来研究中,可以利用实证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使研究的结论有数据或数理模型的支撑,让研究结论更有说服力,也拓展了研究方法。也可以采用案例验证研究,而尽量避免大而泛之的理论总结,在验证之前研究结论的同时,也能根据案例情况,进行本土化调整,从而使结论更具用应用价值。

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竞争战略变革研究中,国内外研究者都对电子商务嵌入企业组织竞争战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兴的商务模式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但研究仍然较为泛化,提出的建议可能不适合某一行业或者企业。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应用较少,更没有动态化的研究。当下,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竞争战略变革和行业结构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电子商务的热潮,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战略变革的影响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到时可以多应用实证且动态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该课题以增加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基于以上的描述和分析,对文献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几个在未来研究该领域时,值得关注的重点研究主题。第一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规律。现在的大多数研究拘泥于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结果的阐述,缺少对其演变过程的研究,更缺少加入具体行业或企业因素来反复验证,并总结出结构演变规律,最终做出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准备。

第二为电子商务对企业选择组织变革模式的方法讨论。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数涉及的只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哪些变革模式,而对什么特性的企业应该采取的变革模式,以及如何采取并且在采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很少涉及。在当下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果一个企业采取了正确的电子商务组织变革模式,就能在企业组成的网络中占据领导能力进而增强核心能力,并为规范电子商务市场、带动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及宏观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因此,研究电子商务对企业选择组织模式变革的途径及问题解决显得尤其的重要。

第三为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所带来的各部门的协调危机和为企业带来的外部风险。电子商务的应用大多造成企业层级结构的弱化,使企业组织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使原本组织中运行良好的协调制度趋于瓦解,此时需要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自身特点的协调机制,缓解由于协调不顺造成的部门间利益冲突阻碍企业的壮大。同时,电子商务应用造成企业核心信息的泄露,致使企业面临严峻的外部风险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避免企业重要信息泄露以及如何解决由于组织结构变革造成的部门矛盾,让企业在网络组织中具有先发优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最后为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竞争战略变革的研究。电子商务改变了行业的结构,从而也改变了企业原有的市场位置。电子商务战略作为传统战略强有力的补充,如果企业在这一特殊时机,采取有利的市场竞争战略,不仅能抓住时机发展壮大,甚至还能击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改变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因此,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竞争战略的调整和变革研究展现了其重要的价值。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了个人,更深地影响了企业。它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企业在发展其的过程中带来一些管理问题。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组织变革优势以及相应的调整组织竞争战略以获得市场上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于当前企业界还是学术界,依然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下研究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指出了未来在研究该领域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扩展研究方法,增加结果的实践性。同时,在对文献进行阅读和深入分析时,也归纳出了该领域研究的重点话题,为下一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具有参考性的主题。

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是不可避免的时代主题。在这种主题下,研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内部结构、外部竞争战略的改变以及企业在演变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并从中总结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普适性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当下中国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并取得持续性且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ohn A,Bynre.The Virtual Coproration [J].Business Week,1993,2(8).

[2]StevenL.Goldman,RogerN.Nagel,KemrehtPreiss.Agile Competitors and VirtualOrganization[M].Van NostrandeRhnold,1994.

[3]Marhsall Van Alsytne.The State of Netwokring Ogranization:A Svurey in Three Framewokr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Computing,1997,7(3).

[4]布来恩·克莱格.看不见的顾客:成功的网络客户服务战略[M].向莉、李矿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孙健,林则夫,辛然,莫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J].科研管理,2001,22(5):69-74.

[6]孙艳.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J].经济问题,2001(1):48-50.

[7]林丹明.电子商务、制度因素与企业组织变革[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105-110.

[8]杨路明,李宇庭,张钧彦.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8):37-40.

[9]林英晖,屠梅曾.电子商务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J].科学·经济·社会,2003,21(2):30-33.

[10]张淑梅,冯华.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和管理方式创新[J].山东经济,2004(4):71-74.

[11]Porter M E.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HarvardBusiness Review,2001,79(3): 63-79.

[12]Feeny D. Making business sense of the e-opportunity[J].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1,42(2): 41-51.

[13]Rangan S,Adner R.Profit and the Internet:sevenmisconceptio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1,42(4): 44-53.

[14]Clayton M Christensen.The past and futur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1, 42(2): 105-109.

[15]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6]赖茂生.电子商务与竞争战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张甜溪,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

剖析我国计算科学学科论文范文

剖析我国计算科学学科论文范文第1篇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角度阐述全民健身的背景和现状,剖析现代企业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