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脾胃保养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脾胃保养范文第1篇

1 临证重视固护脾胃, 善用平胃散

秦氏受金元以来脾胃学说的影响, 注意治疗中保护脾胃之气。他喜用平胃散, 平胃散最早见于《局方》卷三, 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药, 重用苍术为君药, 以其味苦性温, 善于除湿运脾;厚朴为臣, 行气化湿, 消胀除满;陈皮理气, 甘草调和。《症因脉治》中将平胃散加减使用多达17方, 可以用来治疗口眼歪斜、内伤头痛、胃脘痛、咳嗽、痰饮、呃逆呕吐、肿胀、黄疸、痿症、酸软症、疟疾、霍乱、痢疾、腹痛、便秘等。

2 分析病机时注意了五行生克理论的运用

如《医验大成》脾胃章第一案描述自己的脾病, 因生气而气滞兼脾虚痛泻, 总结病机时说:“总之肝木乘脾, 脾气损伤, 名为火不归元, 乃子病而母病也。法当虚则补母。然肝之贼土, 亦由中气不足, 金气亏损, 应当扶助元气。因肺主气, 肺金壮旺, 则肝不敢侮脾土尔。煎方补肾抑肝为主。”痛泻为主症, 却不单治脾, 而是详审得病缘由, 析得五脏辗转相因的原委, 以肾虚肝盛为根本之因, 治疗时以四君子汤为主方, 加温肾、平肝、升补中气之品, 同时煎方与丸方配合使用, 煎方取速效, 而肾气丸加益智仁丸方则取长补缓效。可见秦氏辨证时思维严密, 以整体论治, 缓急得当, 精妙之至。

3 重视儿科健脾开胃治法, 注意固护小儿脾胃

秦昌遇创有专方, 健脾开胃为主, “童稚之年, 尤其所宜也”。即白术米泔水浸二日, 剉片, 饭上蒸晒四两, 谷芽二两, 麦芽一两半, 山楂肉一两半, 砂仁一两, 共为末, 每服三钱。秦昌遇认为小儿用药切不可妄伤脾胃, 曾治一年轻人脾气虚证, 秦氏判断“少年不宜有此, 岂攻伐太过乎?”患者告诉他确实秋时患食后烦闷, 有一僧人教授以枣煨巴豆食之, 共服用不下二百粒。秦昌遇感叹:“巴豆大毒, 其性生温熟寒, 大伤脾胃, 非年少元气强壮, 万无活理。”用理中丸、河车八味丸调理年余, 才使患者恢复。秦昌遇受李东垣脾胃论影响较大, 认为即使是小儿也尤其要注意保护脾胃。

4 脾胃论治注意运气理论的应用

《医验大成》泄泻章提到一案, 一人丁丑年病泻泄, 脉濡缓, 虚浮困倦, 秦昌遇分析主要原因是:“此湿土太过之年, 民病湿泻, 太阳受病也。”因此宜用“胜湿渗湿之剂, 湿去土旺, 泻自止矣。”

5 注意情志因素对脾胃的影响

《医验大成》泄泻章提到一人忧思太过而伤脾, “致气结而不升举, 陷入下焦也。”“宜开郁健脾, 使谷气升发, 泻当自止。”还有一儿因惊泄泻, 面带青色, 泻多青沫。秦昌遇分析认为:“夫青者, 肝之色也。肝主惊, 故虚风自甚, 因乘脾而成泻。法当平木之太过, 扶土之不及。”

6 主张补脾不如补肾

如《医验大成》饮食伤章提到一患者伤食而咽酸饱胀, 大便溏泄, 食少嗳气。秦昌遇认为是“少火衰微, 坎水不温, 不能上蒸脾土, 冲和失布耳”, “用六味丸壮火生脾, 脾温则土自治, 故曰补脾不如补肾”。

7 细分泄泻病因, 增补外感风泻、积热泻等辨证条目

秦昌遇在《症因脉治》中将泻泄分外感、内伤来阐述, 外感除古人常提到的寒、湿、暑、热等原因外, 特别指出风木之邪、肠风和胃风都可以导致泻泄, 治疗时分风入阳明、风邪入胃、风木旺盛来采用干葛防风汤、防葛汤加胃苓散、柴胡防风汤等。可见辩证之仔细。特别指出膏粱厚味者容易积热泻, 应用黄连枳壳汤、清胃汤等。

8 善治热证, 创立家秘清胃汤

受金元刘完素等火热理论的影响, 秦昌遇对火证的辨治很详细。他创立家秘清胃汤, 以升麻、生地、川连、山栀、甘草、葛根、石膏等入药, 可以治疗胃痛、食积咳嗽、胃火呕吐等病症, 尤其对胃热而无滞者, 清中焦火热的效果很好。

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 秦昌遇积累了丰富的方药认识, 临证最大的特色是以医经为本, 博采众长, 辨证极为细致。在治疗中他创立了许多家秘方, 除脾胃病类家秘清胃汤外还有家秘保和散、家秘肝肾丸、家秘补肝汤、家秘归经汤、家秘天地煎、家秘神术汤等方剂, 足见其治疗经验的丰富, 至今仍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摘要:明末医生秦昌遇一生都在家乡行医治病, 最精内科、儿科。秦昌遇重视脾胃病的辨证治疗, 临证有自己的独到体会。本文根据其著作《医验大成》和《症因脉治》的内容, 分析秦昌遇在脾胃病治疗中的特色。

脾胃保养范文

脾胃保养范文第1篇1 临证重视固护脾胃, 善用平胃散秦氏受金元以来脾胃学说的影响, 注意治疗中保护脾胃之气。他喜用平胃散, 平胃散最早...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