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押韵范文
平仄押韵范文第1篇
一,导语设计: 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
二、,格律诗的诗体: (一), 关于格律诗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这里只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 1,绝句:
2,律诗: (二) ,关于押韵
1,诗歌有了韵脚会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韵,'韵'究竟长啥样 3,这个韵要押什么 怎么押
(三) ,关于对仗 (1),何为对仗
(2),怎样'对'才算'仗' (3), 对仗的类型: ①,工对
比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一对仗结构中,'月对云'是名词对名词,而且是天文类对天文类,这一对就非常严格工整.象这种既满足词性相同又满足词类相同的严格的词对就叫做'工对'; ②,宽对
比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元稹:《早归》)这一对仗结构中的'马对
花',是名词对名词,但马是动物,花是植物,不是名词分类中的同一类.这种只满足词性相同而不满足词类相同的词对就叫做'宽对'. ③,借对
平仄押韵范文第2篇
五言律诗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 。
(1)、平起首句入韵式 答白刑部闻新蝉 刘禹锡 (平)平(仄)仄平 蝉声未发前, (仄)仄仄平平 已自感流年。, (仄)仄(平)平仄 一入凄凉耳 平平(仄)仄平 如闻断续弦。 (平)平平仄仄 晴清依露叶, (仄)仄仄平平 晚急畏霞天。 (仄)仄(平)平仄 何事秋卿咏, 平平(仄)仄平 逢时亦悄然。 说明:
1、区分“仄起句”还是“平起句”的方法是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
2、加“()”字表示可平可仄。
3、加“.”的表示押韵。
4、本课程所选诗采用的是古韵。
5、右边所列诗是所对应类型的举例。(以下相同)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平)平平仄仄 高楼聊引望, (仄)仄仄平平 杳杳一川平。 仄仄(平)平仄 野水无人渡, 平平(仄)仄平 孤舟尽日横。 (平)平平仄仄 荒村生断霭, (仄)仄仄平平 古寺语流莺。 (仄)仄(平)平仄 旧业遥清渭, 平平(仄)仄平 沉思忽自惊。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从 军 行 杨炯 (仄)仄仄平平 烽火照五京, 平平(仄)仄平 心中自不平。 (平)平平仄仄 牙璋辞凤阙, (仄)仄仄平平 铁骑绕龙城。 (仄)仄(平)平仄 云暗凋旗画, 平平(仄)仄平 风多杂鼓声。 (平)平平仄仄 宁为百夫长, (仄)仄仄平平 胜作一书生。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 杜甫 (仄)仄(平)平仄 对月哪无酒, 平平(仄)仄平 登楼况有江。 (平)平平仄仄 听歌惊白发, (仄)仄仄平平 笑舞拓秋窗。 (仄)仄(平)平仄 尊蚁添相续, 平平(仄)仄平 沙鸥并一双。 (平)平平仄仄 尽怜君醉倒,
(仄)仄仄平平 更觉片心降。
(二)、七言律诗
七律就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上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因此,七言律诗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
(1)、平起首句入韵式 诸 将 杜甫
(平)平(仄)仄仄平平 锦江春色逐人来,(“逐”是入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巫峡清秋万壑哀。 (仄)仄(平)平平仄仄 正忆往时严仆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迎车使望乡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主恩前后三持节, (仄)仄平平(仄)仄平 军令分明数举杯。 (仄)仄(平)平平仄仄 西蜀地形天下险,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安慰须仗出群才。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上夜宴 白居易
(平)平(仄)仄(平)平仄 留春不住登城望, (仄)仄平平(仄)仄平 惜夜相将秉烛游。 (仄)仄(平)平平仄仄 风月万家河两岸,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笙歌一曲郡西楼。 (平)平(仄)仄(平)平仄 诗听越客吟何苦, (仄)仄平平(仄)仄平 酒被吴娃劝不休。 (仄)仄(平)平 平 仄仄 从道人生都是梦, (平)平(仄)仄仄平平 梦中欢笑亦胜愁。
(3)、仄起首句入韵式 题李居士幽居 温庭筠 (仄)仄(平)平(仄)仄平 水玉簪头白角巾, (平)平(仄)仄仄平平 瑶琴寂历拂轻尘。 (平)平(仄)仄平平仄 浓阴似帐红薇晚, (仄)仄平平(仄)仄平 细雨如烟碧草新。 (仄)仄(平)平平仄仄 隔竹见笼疑有鹤,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卷帘看昼静无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南窗自有忘机友, (仄)仄平平(仄)仄平 谷口徒称邓子真。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寄殷协律 白居易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崴优游同过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朝消散似浮云。 (平)平(仄)仄(平)平仄 琴书酒伴皆抛我, (仄)仄平平(仄)仄平 雪月花时最忆君。 (仄)仄(平)平平仄仄 几度听鸡过白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亦曾骑马咏红裙。 (平)平(仄)仄(平)平仄 吴娘暮雨潇潇曲。 (仄)仄平平(仄)仄平 自别江南更不闻。
(三)、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种: (1)、平起首句入韵式 婕妤怨 皇甫再 (平)平(仄)仄平 花枝出建章 (仄)仄仄平平 凤管发昭阳 (仄)仄(平)平仄 借问承恩者 平平(仄)仄平 双娥几许长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三闾庙 戴叔伦 (平)平平仄仄 沅湘流不尽, (仄)仄仄平平 屈子怨何深。 (仄)仄平(平)仄 日暮秋风起, 平平(仄)仄平 萧萧枫树林。 (3)、仄起首句入韵式 塞下曲 卢纶 (仄)仄仄平平 月黑雁飞高, 平平(仄)仄平 单于夜遁逃。
(平)平平仄仄 欲将轻骑逐, (仄)仄仄平平 大雪满弓刀。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登鹳雀楼 王之焕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
(四)、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实际上就是在五言绝句头上加两个字。也是四种平仄格式。 (1)、平起首句入韵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朝辞白帝彩云间,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岸猿声啼不住, (平)平(仄)仄仄平平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忆江南 白居易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在杨柳江南岸,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遥忆青青江岸上,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知攀折是何人。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乌衣巷 刘禹锡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朱雀桥边野草花,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乌衣巷口夕阳斜。 (平)平(仄)仄(平)平仄 旧时王谢堂前燕,
(仄)仄平平(仄)仄平 飞入寻常百姓家。
平仄押韵范文第3篇
分类: 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 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成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九字联: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十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 三三四句式: 仄平仄 平仄平 平平仄仄
平仄平 仄平仄 仄仄平平
十一字联: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六句式: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字联: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一点的对联, 虽无固定的格式, 但必须是平仄交错, 互相协调, 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握熟练的人来说, 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格. 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
对联常识
(二):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贴 点击数:6209 更新时间:2006-2-15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
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平仄押韵范文第4篇
一,导语设计: 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
二、,格律诗的诗体: (一), 关于格律诗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这里只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 1,绝句:
2,律诗: (二) ,关于押韵
1,诗歌有了韵脚会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韵,'韵'究竟长啥样 3,这个韵要押什么 怎么押
(三) ,关于对仗 (1),何为对仗
(2),怎样'对'才算'仗' (3), 对仗的类型: ①,工对
比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一对仗结构中,'月对云'是名词对名词,而且是天文类对天文类,这一对就非常严格工整.象这种既满足词性相同又满足词类相同的严格的词对就叫做'工对'; ②,宽对
比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元稹:《早归》)这一对仗结构中的'马对
花',是名词对名词,但马是动物,花是植物,不是名词分类中的同一类.这种只满足词性相同而不满足词类相同的词对就叫做'宽对'. ③,借对
平仄押韵范文第5篇
分类: 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 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成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九字联: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十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 三三四句式: 仄平仄 平仄平 平平仄仄
平仄平 仄平仄 仄仄平平
十一字联: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六句式: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字联: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一点的对联, 虽无固定的格式, 但必须是平仄交错, 互相协调, 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握熟练的人来说, 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格. 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
对联常识
(二):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贴 点击数:6209 更新时间:2006-2-15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
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平仄押韵范文第6篇
名字是否响亮,是否悦耳顺口,起主要作用的声调,这一点往往为命名者所忽略。
汉语是有声调的。近体诗和词曲所讲究的平仄,正是利用声调的错落不致,以求得音乐般的旋律。姓名尽管只有几个字,声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即:
阴平,ā 阳平,á 上声,ǎ 去声,à
那么我国的姓氏从声调分,也可分四类: (1)阴平类。如:张 孙 丁 薛 温 奚 沙 柯 刁 方 金 衣 安 包 申 周 江 宫 高 郭 曾 甘 朱 崔 (2)阳平类。如:刘 陈 王 杨 石 余 冯 于 吴 邢 门 柴 姚 胡 徐 袁 常 曹 乔 彭 黄 韩 裴 齐
(3)声类。如:李 董 孔 古 史 左 武 许 贾 巩 郝 吕 米 马 蒋 纪 阚 柳 鲁 沈 伍 展 海 冷 (4)去声类。如:赵 陆 邓 万 宋 杜 步 孟 夏 毕 贺 廖 慕 郑 尚 付 盖 范 聂 费 谢 魏 贝 叶
姓氏有声调的差异,它们对名的声调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以下我们分单名和双名加以考察。
单名只有一个字。每个姓氏都有四种声调组合形式。
A、阴-阴型。例如:张 飞 江 东 朱 熹 方 舟 艾 青 沙 金 B、阴-阳型。例如:丁 玲 丘 弘 甘 宁 安 然 周 瑜 姜 渔 C、阴-上型。例如:包 拯 干 宝 辛 勉 秋 瑾 翁 谷 邹 鲁 D、阴-去型。例如:崔 岳 曾 震 班 固 高 旭 庄 肃 郭 亮
上棕四种类型的声音都比较和谐,说明阴平类的姓氏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四种类型相比较,D类阴一去型稍微逊色。这种类型适合使用编辑部响亮的字眼儿。倘若追求儒雅细腻的格调,一般不要使用阴一去型。 (2)阴平类。
阳平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阳-阴型。例如:于 谦 刘 苍 毛 享 曹 丕 余 熙 田 间 B、阳-阳型。例如:石 雄 岑 彭 吴 良 何 群 服 虔 杨 亭 C、阳-上型。例如:文 丑 冯 允 黄 侃 程 鼎 卢 勇 蓝 理 D、阳-去型。例如:韩 愈 佟 岱 侯 翼陈 毅 袁 镇 雷 度
上棕四种类型中,A、C、D三种是理想的组合,B类阳一阳型就不那么顺口,缺乏一气呵成的整体感。人们在称呼时,常常不自觉地改变了姓氏的调值,听上去像是阴平。古代平声无阴阳之分,因而古人姓名中此类型实际上同阴一阴型无别。阴平类的姓氏最好选用A、C、D三型。
(3)上声类。
上声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上-阴型。例如:古 心 左 思 冷 曦 武 英 马 超 耿 光 B、上-阳型。例如:李 白 葛 洪 管 宁 阚 泽 伍 乔 褚 渊 C、上-上型。例如:孔 武 史 谨 柳 永 展 喜 董 朴 柏 古 D、上-上型。例如:贾 谊 鲁 肃 吕 布 许 慎 海 瑞 沈 固
上述四种类型中,A、B、D三种是理想的组合,C类上一上型不顺口,称呼时一般要使姓氏异化为阳平。这样,"柳永"听起来便成了"刘泳","柏古"听起来便成了"白古"。与其认人改了姓氏,不如命名时避开上声字。 (4)去声类。
去声类的姓氏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去-阴型。例如:岳 飞 宋 江 孟 轲 段 规 范 增 卫 青 B、去-阳型。例如:贺 龙 夏 霖 万 言 赵 云 郑 玄 陆 游 C、去-上型。例如:杜 甫 尚 野 项 羽 叶 挺 邓 鲁 路 楷 D、去-去型。例如:贝 泰 季 布 郁 浩 廖 立 杜 厚 魏 照
上述四种类型中,A、B、C三种是理想的组合,D类去一去型读起来给人吃车的感觉。称呼时一般要改变调值。去声类的姓氏命名时,最好不要选用去声字。
单名的声调容易掌握,双名多了一个字,声调问题相应也复杂一些。双名加姓氏,共三个字,每个姓氏均有16种声调组合形式。 (1)阴平类。
阴平类的姓氏有以下16种组合形式:
A、阴-阴-阴型。例如:周嘉缃 江东之 汪叔詹 孙希朱 殷开山 郗僧施 B、阴-阴-阳型。例如:师安石 郭松林 舒知雄 周恩来 方秋白 关开培 C、阴-阴-上型。例如:汤光启 孙星衍 丁飞举 方千里 诸匡鼎 朱光普 D、阴-阴-去型。例如:詹天佑 孙枝蔚 乌斯道 崔公度 薛天定 章金牧 E、阴-阳-阴型。例如:曾原一 施尔宽 朱元璋 丘禾嘉 苏奎章 丁文江 F、阴-阳-阳型。例如:章学诚 詹尔达 甘惟寅 高迎祥 温庭筠 钟人杰 G、阴-阳-上型。例如:勾文鼎 申无宇 姜柔远 段闻礼 张吾瑾 丘逢甲 H、阴-阳-去型。例如:崔如岳 诸弘道 戚人镜 商承祚 臧尔令 张从正 I、阴-上-阴型。例如:康乃心 屈可伸 钟子期 司九经 周汝登 萧省身 J、阴-上-上型。例如:朱隐老 周铁虎 孙子昶 宫守礼 庄有可 萧永藻 K、阴-上-阳型。例如:邹守愚 渊有为 朱买臣 章炳麟 张友渔 康伟然 L、阴-上-去型。例如:萧子岳 朱百度 支可大 张我正 江有诰 方以智 M、阴-去-阳型。例如:张若虚 邹汉章 曾万中 甘梦英 龚自珍 章士钊 N、阴-去-阳型。例如:丘必明 雍乐成 柯梦得 申湛然 甄立言 苏光熊 O、阴-去-上型。例如:包万有 湛若水 安致远 戈尚友 温大雅 欧敬竹 P、阴-去-去型。例如:郭沫若 薛万备 丁善庆 刁士敬 汪道贯 辛庆忌
上述16种组合形式中,比较理想的是E、H、J、K、M、N八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声调富于变化,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内中尤以E、J、N三种为 佳。它们都是以阴平起头,以阴平收尾,首尾呼应,十分和谐。B、C、D、F、G五种,前四种两阴或两阳联缀、读起来不那么顺口。A是三个阴平联缀,没有变 化,显得十分呆板拘谨,阴平类的姓氏应注意避免这种组合。O和P由于两上和两去相联缀,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也是不可采用的组合。汉语的双音词有个特 点,"友"、"永"都变成阳平。利用汉语这个特点,L类的组合有时也可彩,条件就是名字要取现成的双音词,或者名字联缀成义,成为一个词组。如"周铁 虎","铁虎"是个偏正词组,读时自然由"阴一上一上"变成"阴-阳上"。 (2)阳平类。 阳平类的姓氏有以下16种组合形式。
A、阳-阳-阴型。例如:黄庭坚 卓尔康 来集之 石达开 陈潭秋 吉鸿昌 B、阳-阳-阳型。例如:王得臣 皮龙荣 余时言 房玄龄 徐文华 何国材 C、阳-阳-上型。例如:狄明远 洪岩虎 胡承珙 韦云起 原伯鲁 唐庭楷 D、阳-阳-去型。例如:陈独秀 刑云路 仇时济 徐霞客 文廷式 倪文蔚 E、阳-阴-阴类。例如:裴松之 房知温 林公一 祁班孙 胡山宾 袁天纲 F、阳-阴-阳类。例如:王安石 屠湘灵 雷光霆 蒲松龄 陈彭年 钱三强 G、阳-阴-上类。例如:隆光祖 丌之伟 颜师古 程千里 刘知几 白日可 H、阳-阴-去类。例如:石天柱 侯方域 黄遵宪 白居易 王之焕 承天秀 J、阳-上-阴类。例如:晃补之 成始终 黄孔昭 徐海东 刘野夫 程咬金 K、阳-上-阳类。例如:曹雪芹 秦九韶 田有年 杨虎城 冯子材 洪起元 L、阳-上-上类。例如:王子武 佟养甲 吴可几 和有礼 杨守址 何挺颖 M、阳-上-去类。例如:全祖望 毛羽健 何有志 曹勇义 梅鼎祚 陈友定 N、阳-去-阴类。例如:龙太初 王念孙 皮日休 罗贯中 刘志丹 闻一多 O、阳-去-阳类。例如:卢照邻 秦再雄 童日铭 陈少涛 谭嗣同 洪秀全 P、阳-去-上类。例如:韦岳子 姚梦午 邢抱朴 席上锦 袁尚统 杨靖宇 Q、阳-去-去类。例如:俞正燮 余克济 吴必大 韩仲孝 唐际盛 时立爱
上述16种组合形式中,最佳的组合是F(阳-阴-阳)、G(阳-阴-上)、H(阳-阴-去)、J(阳-上-阴)、K(阳-上-阳)、N(阳-阳- 阴)、O(阳-去-阳)、(阳-去-上)八种。其次是A(阳-阳-阴)、D(阳-阳-去)、C(阳-阳-上)、E(阳-阴-阴)、M(阳-上-去)五种。 这五种组合虽然不及上面八种的音美,只要在选定上下点功夫,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审美效果。B(阳-阳-阳)、L(阳-上-上)、Q(阳-去-去)三种不宜采 用。但L(阳-上-上)如能利用汉语的音变规律,也不妨使用。 (3)上声类。
上声类的姓氏有以下16种组合形式:
A、上-上-阴类。例如:许乃钊 伍典章 吕景初 李左车 马孔英 掌禹锡 B、上-上-阳类。例如:孔颖达 沈友琴 阮美成 浦起龙 耿守直 沈野云 C、上-上-上类。例如:史可法 李以笃 许乃普 汝可起 葛守礼 史显祖 D、上-上-去类。例如:孔广翼 沈甲秀 许法慎 李秉彝 贾履上 蒋羽化 E、上-阴-阴类。例如:武三思 祖冲一 卜天生 马师班 展庄叔 耿昌期 F、上-阴-阳类。例如:虎坤元 马之纯 贾思勰 沈冰壶 武攸宁 尹耕云 G、上-阴-上类。例如:左光斗 李商陷 郝天挺 李公朴 沈君理 冼星海 H、上-阴-去类。例如:吕公弼 左匡政 李三畏 种师道 葛师旦 孔思晦 J、上-阳-阴类。 例如:柳同春 葛云飞 李时珍 党怀英 孔云章 龚霆松 K、上-阳-阳类。例如:储良材 种云龙 柳玄达 李行言 楚执柔 马连良 L、上-阳-上类。例如:古其品 史维堡 猛如虎 许鸣运 党崇雅 沈明远 M、上-阳-去类。例如:伍维寿 祖良壁 郝奇遇 马怀素 莉宏毅 李玄霸 N、上-去-阴类。例如:冷寿光 吕步舒 李奉先 米万钟 褚少孙 苟日新 O、上-去-阳类。例如:古道行 卜大同 庾自直 李自成 祖秀实 耿静如 P、上-去-上类。例如:柏立本 史光斗 伍正己 董必武 许赤虎 葛万里 Q、上-去-去类。例如:孔尚任 耿定力 李道泰 沈用济 钮树玉 贾汉复
上述16种组合形式中,E(上-阴-阴)、F(上-阴-阳)、G(上-阴-上)、H(上-阴-去)、J(上-阳-阴)、M(上-阳-去)、N(上-去 -阴)、O(上-去-阳)、P(上-去-上)九种理想的组合。K(上-阳-阳)和L(上-阳-上)也可采用,但效果显然要逊色。A(上-上-阴)、B(上 -上-阳)、C(上-上-上)、D(上-上-去)四种均出现上声字联缀的现象,Q(上-去-去)则是去声字联缀,读起来非常拗口,因此,上声类的姓氏应避 开这五种组合形式。 (4)去声类。
去声类的姓氏有以下16种组合形式:
A、去-去-阴型。例如:杜幼安 路振飞 郑介夫 冒致中 范仲淹 扈再兴 B、去-去-阳型。例如:孟浩然 豆代田 邵晋涵 祝万龄 卞立言 项梦原 C、去-去-上型。例如:夏尚朴 鲍作雨 郑至果 孟化鲤 叶孟鼎 杜易简 D、去-去-去型。例如:宋聚业 富大用 毕再遇 万正色 霍去病 范日进 E、去-阴-阴型。例如:靳东发 沐天波 夏金标 赵冬曦 谢东山 杜叔高 F、去-阴-阳型。例如:骆宾王 郁松年 万斯同 桂中行 贡修龄 冀邦直 G、去-阴-上型。例如:大公鼎 叶方蔼 赵先雅 郑思永 缪钟理 蔡方炳 H、去-阴-去型。例如:段公路 贡师道 赵匡胤 魏昭亮 赖天赋 谢三秀 J. 去-阳-阴型。例如:邵伯温 范王孙 夏执中 廖莹中 兵伯川 郑成功 K、去-阳-阳型。例如:慎从吉 但存学 祝弘奇 盖文达 夏时行 贯去石 L、去-阳-上型。例如:杜鹏举 费扬古 郑元斗 霍元甲 邵文炳 顾炎武 M、去-阳-去型。例如:单雄信 范成大 谢灵运 杜如晦 尉长命 解一贯 N、去-上-阴型。例如:陆九渊 郑朴翁 宋景诗 恽本初 慰古真 赵卯发 O、去-上-阳型。例如:杜审言 顾野王 蔡紫琼 宋汝为 邓演达 向警予 P、去-上-上型。例如:祝可久 范祖禹 项守礼 尚可喜 郑以伟 毕祖朽 Q、去-上-去型。例如:晏几道 厉汝进 傅启让 抱老寿 叶永秀 项笃寿
上述16种组合形式中,E(去-阴-阴)、F(去-阴-阳)、G(去-阴-上)、H(去-阴-去)、J(去-阳-阴)、L(去-阳-上)、M(去-阳 -去)、N(去-上-阴)、O(去-上-阳)、Q(去-上-去)十种系最佳组合。A(去-去-阴)、B(去-去-阳)、C(去-去-上)、D(去-去- 去)四种组合均出现声联缀的现象,K(去-阳-阳)和P(去-上-上)分别为阳平联缀和上声联缀,读起来都不顺口,去声类的姓氏应予以回避。
姓名的声调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如果抓住规律,内中并没有什么奥秘。对于每个姓氏来说,可选择的声调组合只有十几种。命名时,把准备用的字放进组合加以推敲,使字的选择同声调组合的选择有面地结合起来,形美、音美、意美三者兼顾,这是一项并不复杂的工作。
究竟选择啊一种组合好呢?这是难以事先规定的。声调的组合并非孤立的现象,它同字形的组合和字意的组合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割裂开来。
平仄押韵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