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排列错乱的词语
二年级排列错乱的词语(精选5篇)
二年级排列错乱的词语 第1篇
一、()相传,有一次,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庙堂朝拜。
()他吩咐学生拿水来注入欹(qī)器实验,果然和他说的一样。
()久而久之,欹(qī)器逐渐被一些催人奋进、戒骄戒躁的话语所代替,而且也不只局限于
在座位的右上侧了。
()庙堂里陈列了许多祭器,其中有一种祭器学生不认识,就问孔子,孔子说:“这是欹器,是用来盛酒的。当它空腹时,是倾斜的;当倒满酒时,它就会倒下,酒全部流出来。当年齐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侧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叫做欹(qī)器的祭器。
()后来,孔子也请人做了一个欹(qī)器置于座位右侧,用来提醒自己要谦逊,不骄傲,不自满。
二、()日月潭景色宜人。
()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雨天,她都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看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
()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胸朦突然开阔起来。
()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
()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
三、()它原本是弃置在一位美国人所住的院子里。
()主人平静地说:“这块石头,我本来就要丢掉的。我决定不占为己有,而将它送给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观赏。”
()这块石头有个动人的故事。
()谁知就在搬上卡车时,工人一失手,石头掉在地上,碰裂了一个缺口,大家才发现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紫水晶。
()有一天,主人因石头有碍观瞻,就叫人来将它搬走。
四、()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有什么事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五、()一天,我找来一根小鞭子,赶着小鸭到村边的小溪去游泳。
()此刻,我情不自禁地吟出一句古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暑假,我到农村奶奶家度假。
()可是,一到溪边,它们都活跃起来。“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游起来。
()奶奶家养了一群小鸭。
()路上小鸭晃着胖胖的身体,好像要摔倒似的。
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顺序连成条理清楚的一段话。
()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希望。
()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
()他又让我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
七、把下面排列错乱的话,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新排列,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不会吧,天气不是很好吗?蜜蜂不相信蚂蚁的话。”()一群蚂蚁正忙着把食物往高处的新家里搬。
()“天气变了,一会儿就要下雨了,你赶快回家吧!” 一只蚂蚁回答。()一只蜜蜂看见了,飞过来问:“蚂蚁弟弟,你们为什么搬家?”
()蜜蜂唱着歌往家飞,一点儿也不着急,忽然乌云密布,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八、把下面的句子按顺序排列,再读一读,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掰开桔皮,有渔网似的橘络小心翼翼地网着桔瓣。十瓣左右的桔瓣,都裹着一层柔软的薄膜
()它那金灿灿的麦皮。颜色鲜,光泽好,气味香。
()剥开薄膜,桔瓣里排着琥珀一样晶莹透亮的米粒,里面全是美味的汁。
()成熟的黄岩蜜桔,简直就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精致出来的艺术品。
()那比绿豆稍大一点的桔核,像珍珠一样稀疏地嵌在桔瓣中间。
()桔皮里面是白色的。它不像表皮那样光滑,却像牛、羊的“百叶胃”。
九、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照先后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河边有个小村庄。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因此,这个村就叫芦花村。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10岁的雨雷,就是这村的。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都罩在柔软的芦花中。
二年级排列错乱的词语 第2篇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认识新朋友乐乐,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再选2固定在个位,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碰见两个新朋友,想跟他们握手表示友好,每两个人握一次,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来给大家送点心了,面包、包子、饼干,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直接导入,进入密码门,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又为了方便做课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变成排列问题,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吃,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课本中)用 红、黄、蓝 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2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3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虽然本次上课并不成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欠缺,但是这次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无线的思考。我的每一次试教,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次改动,对课堂的每一点冲动,每一点思考,每一滴努力的汗水都是一次次收获,无论将来怎么样,我都会用这样一种信念来坚持我的工作,成长我的专业素养。
基德的角色错乱 第3篇
4年半前的那个夏天,基德频频接到圣安东尼奥方向打来的电话,他们说准备了9000万美金的大合同,只等着“助攻王”欣然落笔。即便是向来寡言的邓肯,也充当了口吐莲花的说客。当基德来到圣城时,“石佛”还亲自开车载着他周游这座城市。
基德回到新泽西后,终究没有答应西进,或许他觉得加盟一支刚刚在1个月前击败他们的球队显得有些无趣,或许妻子乔玛娜的意见左右了他,毕竟新泽西离纽约如此之近,比一到夜里11点就街清巷冷的圣安东尼奥更有利于她的电视事业;也或许当时只有30岁的基德更希望在球队做个无人可争宠的老大,而到了马刺,显然要与他人分享权杖。所以,当基德接受篮网6年9900万美金的豪约时,对此持赞赏意见者居多。他们不认为是多出的那900万美金起了作用,而是褒扬基德的骨气、对夫人的关切。
如果再让他重新选择,基德会后悔当初的决定吗?在接下来的4年半里,基德的球队并没有按照他设想的那样运行,篮网每年都能参加季后赛,但他们慢慢从当时的总决赛参与者滑落至季后赛门票争夺者。
就效果而言,基德无疑失败了。但问题是,年富力强时你永远都觉得自己可以无畏于整个世界,做决定时只听从内心的刹那指引,不必考虑后果;等到年老体衰,你才会感知到每一个决定,其实都牵连着数之不尽的利害。
庆幸的是,在未完全老朽之前,基德迎来了人生又一次或者说最后一次转折。他已经无限可能重返西部,回到起点之地达拉斯。只是这一次基德的选择,也许是正确的,但看起来远不如55个月前那么光彩。
谋求转会,基德已经“逼宫”了至少两年,并且一步紧似一步。本赛季,他不仅再次照会球队总裁罗德·索恩,要求“卖了我”,还因为“莫须有”的偏头痛缺席比赛,2月初的一段比赛里他被新泽西媒体指责出工不出力。
超级球星直接向管理层开火,这在时下算是平常事,也是公认的一个发泄渠道,科比也这么干过,但是暗地里使些直接损害职业道德的小花招,似乎不是君子所为,特别是当这些做派与基德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时。
人们完全可以理解基德的思走心切,对于一个已经35岁的老将,困守于一支不断沉沦的球队、一次次用夺目的三双换取刺眼的失利,是多么锥心的煎熬。但基德长期以来给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认知:他是谦谦君子,无私,喜欢给别人创造机会。所以很难接受消极怠工、暗中罢赛这些事情与基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它们更应该发生在马布里、弗朗西斯这些家伙身上。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关于基德的很多认知只是根据他的外貌以及球风得来的。而外貌从来就是很不靠谱,尽管有相由心生这一古训,但是面相光鲜的人,并非就能心地纯净,未必不会干出见不得人的勾当。
所以不必吃惊,正牌正调的基德,也会和满身刺青的艾弗森一样拖过老婆狠揍一通。当然,我们并非强调泛道德主义,只是有些事关职业素养和人格品价的事情,还是有不可逾越的底线的。就拿消极比赛这码事来说,笔者丝毫不怀疑当地媒体对于基德出工不出力的指责。因为这事基德早就干过了。
2003-04赛季的篮网,经过两次总决赛的失利后再一次发起冲击。他们的开局并不好,队内的氛围也有些怪异,时任主教练拜伦·斯科特叫暂停时,麾下拥在身旁,而基德常常蹲在技术台下一言不发。尽管两位当事人从不承认有矛盾,话筒放在嘴边总是夸对方有多棒,但彼时两人找管理层要求交易对方,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双方就这么僵持着。进入到2004年1月中旬,如果不想牺牲掉这个赛季,是该有人出手了。篮网当时连输5场,球队革职斯科特。接替者是有着一张娃娃脸的“菜鸟教练”弗兰克,诡异的是,篮网就此连胜14场。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阴谋?这边厢基德对弗兰克大肆吹捧,那边厢人们看到了“助攻王”对比悬殊的数据——在斯科特的最后6场比赛里,篮网1胜5负,基德场均12.8分,命中率31.5%,失误高达4次;弗兰克上台后的7场比赛里,基德每场贡献19.8分、10.4次助攻,48%的命中率,失误2.5次。
数据让潜藏的真相昭然若揭。
同样对于管理层不爽,同样把想要转会写在脸上,但是科比绝不会在比赛中愚弄他的队友和观众;即便是当年的艾弗森对布朗再讨厌,只要一踏上球场,就必须把恩怨和伤病抛在一边。
正如面貌和内心容易形成悖论,球员在球场上的表现和在场外的作为也未尝不是如此。球场上的基德总会让人如沐春风,在场下相信很多身边人有不同看法。球场上基德能关照到每个人,在场下,他12年前与达拉斯另外两J(J·马什本和J·杰克逊)因为一个女人分道扬镳、4年前眼睁睁看着马丁离开、最近两年又冷眼相对杰弗逊和卡特之间的暗战。
也许是我们对基德过于苛刻了。但是好在他很有希望立刻去一支有望拿冠军的球队,对于他的一些或明或暗的吹毛求疵算不上落井下石。在新东家,他不需要承担当老大的压力,他需且仅需展示球场上的领袖功能。
折戟“时间错乱”的高考 第4篇
瞬间的遗憾
当笔者从电视中看到考生哭诉“最后完全就是乱写,边哭边写”、“出考场后边哭边走,像丢了魂一样”的时候,心里阵阵酸楚。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在一次司法考试中发生的不可宽恕的错误。
在2009年的国家司法考试中,当时笔者因平时习惯,准备把所有题目全部做完后再涂到答题卡上。而当我把考题全部做完时,才猛然发现涂答题卡的时间只有10分钟了,于是便慌了阵脚,监考老师的一再催促更让我越发得紧张,只觉得眼睛和手都不够用,直至交卷铃声响起时,仍有20道题未能涂在答题卡上。“1分钟,就1分钟!我就能涂完这20道题”,每次想起此事,不免心生遗憾。
时间出错事件,孰之过?
话题回到这次高考时间出错事件上来。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影响了太多人的命运,甚至是 “一考定终身”。然而,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谁又能想到会有如此疏漏呢?高考时间差错事件发生后,人们也在思考:如何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如何追究相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抛开补救措施不说,单从法律角度来看,该信号员的行为已构成一种过失行为,具有玩忽职守的性质。从玩忽职守罪的构成来看,其属于渎职罪中的一种,该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系特殊的主體,而学校教职员工不具有、也不同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其身份是否适用法律扩大化的解释,电视报道中两位法律专家的观点不一,笔者倾向于不构成玩忽职守罪的观点。但即使不追究刑事责任,也可追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错乱的食物 分子美食学 第5篇
美食常常在不经意间推动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朱熹从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就餐习惯中悟得了治学之道,苹果则帮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而上个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在牛津大学任教的匈牙利物理学家Nicholas Kurti也是在吃饱饭没事干的状态下。开始了思考: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量出金星的大气层温度,竟然却不知道面前的食物为什么这样好吃。从此,Nicholas Kurti教授就开始致力于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美食。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Nicholas Kurti教授皈后的思考变成了日渐流行的一个烹饪流派,或者说一门美食学科:分子美食学。据说,英国《餐厅》杂志评选的2006年世界最佳50家餐厅中,前三位都是分子美食学的践行者。无论是EIBulli,还是The Fat Duck,或者Pierre Gagnaire,都是这个流派响当当的翘楚,同时也都是米其林(全球权威美食鉴定机构)三星餐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如果你嫌这3家餐厅太远,在香港尖沙咀、北京三里屯等地也能找到这样的先锋餐厅。价格嘛,以列为米其林二星的香港Bo Innovation餐厅为例,套餐每套1000多港币。
分子美食学的拥趸们会分析马铃薯或者鱼子酱等食材中分子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和原理,然后运用所得的经验和数据,对食物进行再创造。
一般情况下,他们主要是改变食材的物理形态,力求给食客以新奇。就像《国产零零漆》中的皮鞋,你看着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皮鞋,其实它是把剃须刀或者一部手机。在分子美食餐厅,你吸到嘴里一股烟雾,其实它是一块液态氮超低温处理过的红烧肉;你吃一勺泡沫,其实它是高压泡沫机打出来的土豆;你尝一口鱼子酱,却原来是荔枝。牛吧?
除了让你吃出“错觉”,分子美食学还致力于另一项研究:感官如何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鉴赏。比如研究食物的分子如何刺激味蕾等感官、影响心理,从而探索、制造出享受食物的最高境界。这一研究可能最初会实现在薯片上,让你在吃的时候,耳朵能更清晰地听到脆脆的声音,从听觉上就能接收到美味的信息。
二年级排列错乱的词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