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精选3篇)

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 第1篇

《 弟子规》 引发的 “ 儿童读经热” 正常吗

如果以为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上千遍地诵读 《 弟子规》 的话, 不要说培养不了现代儿童, 也培养不了合格的古代儿童。

南开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博士、江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晓丹, 师从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多年, 对于“儿童读经”的流行一直心存不安和困惑。 她认为, “儿童读经”的流行正在改变人们对于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的想象, 在这样的想象中, “读经”被寄予了拯救道德沦丧、重塑家庭伦理、增强民族自信等种种希望。

“然而, 这些美好的目标是否能靠‘读经’完成?‘读经’就是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吗?”黄晓丹以 《弟子规》 为例, 做了深入的案例剖析。她介绍说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清代文学, 接触的资料主要是清代的诗文集、传记和家谱, 却几乎没有看到相关文献中提到 《弟子规》。她发现, 海峡两岸的研究生把 《弟子规》拿来作硕士论文时, 都会碰到两个问题, 一是作者的生平非常不清楚, 二是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一直到2000年, 对 《弟子规》 研究文献都非常少。

经过大量资料查阅和文献研究, 黄晓丹确认 《弟子规》 是清中期的作品, 作者李毓秀是清代的秀才, “20世纪末 《弟子规》开始大规模流行, 可见宣扬 《弟子规》 的人说古代出现了那么多贤人君子和多唐诗宋词, 是因为他们从小读了 《弟子规》, 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从 《弟子规》 里很难找到反映儿童童真或童趣的内容?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写给儿童的”。据黄晓丹考证, 清代有人曾用 《弟子规》 作教材, 而主要的教授对象是成年农民, “当时遇到的问题是农民不识字, 也看不懂政府的法律, 所以经常因不懂法而犯法, 学习了 《弟子规》, 这些人可以初步阅读政府法令, 并且遵守一些基本的道德规则”。

而 《弟子规》 的大规模流行, 与上世纪90年代台湾民间读经教育的兴起很有关系。当时台湾社会观念松绑下带来教育理念的多元化, 政策上允许孩童在家上学并可实行弹性课时。1991年, 台湾“教育部”停止把四书作为中学唯一的文化基本教材, 因此民间教育便填补了这一真空, 王财贵就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人。同时, 这20年间台湾读经教育的书单也在不断变化, 最初书单中包括不少中西经典, 但由于推广和师资上的困难, 经典教育开始变得窄化, 更多偏向于儒家经典, 实践中又更多地出现以读 《弟子规》 为主。

黄晓丹说, 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有大量优秀的故事、传说、童谣、诗歌……“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 就曾被深深地吸引。如果以为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把一千多字的 《弟子规》 诵读上千遍的话, 不要说培养不了现代儿童, 也培养不了合格的古代儿童, 因为这样的儿童放在古代, 也只是一个会复述、却不懂得鉴赏诗词歌赋的有趣味的人, 在古代也是不会受欢迎的”。

“《弟子规》 肯定不能代表传统蒙学的全貌”, 黄晓丹表示, 要防止对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窄化。同时, 传统中本身存在很多互相对抗、互相补充的因素, 这是传统不断焕发生机的动力来源, “因此也要防止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极端化”。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曾提出, “儿童不可跪着读经”。她认为, 倡导儿童读经的人们心愿是好的, 但他们的立足点是“弘扬传统文化”。而孔子言: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一切的文化, 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 都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更幸福, 明天的社会更美好。除此以外, 再好的传统文化也不过是给少数人欣赏和玩味的古董。因此, 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而更应该是为了丰富当下儿童的生命体验, 并帮助他们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世界的眼光, 具备未来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中国老故事有哪些隐含的教育功能

可以用儿童文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梳理、 甄别和改造传统文化中的资源, 而不是直接拿来“ 圣经贤传”, 不问青红皂白, 捏着孩子的鼻子灌下去。

关于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托海姆指出:“今天, 像过去一样, 养育孩子最重要的, 也是最困难的任务就是帮助他找到人生的意义。”“对于这一任务, 父母和其他照料孩子的人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我们的文化传统, 但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将它传授给儿童。在儿童时期, 只有文学能最好地传播这种知识。”

对此,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主张, 用儿童文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梳理、甄别、改造传统文化中的资源, 而不是直接拿来“圣经贤传”, 不问青红皂白, 捏着孩子的鼻子灌下去。他认为, 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民间文学是重要的资源, “与 《论语》 《三字经》 等经典不同的是, 民间文学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 都更加贴近儿童心理和接受能力, 更有助于儿童的精神成长”。

在思想内容方面, 民间故事触及并解决着儿童成长的深层心理问题。心理学家雪登·凯许登在《巫婆一定得死》 一书中就指出:“童话故事不只是充满悬疑, 能激发想象的冒险故事, 它所提供的并不只是娱乐效果。童话故事在追逐奔跑, 千钧一发的情节后, 还有严肃的戏剧起伏, 能反映出孩童内心世界发生的事件。虽然童话故事最初的吸引力可能在于它能取悦孩子, 但它的魅力持久不衰, 则是因为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

雪登·凯许登抓住了民间故事中的“女巫” (凡是对故事主角造成致命威胁的都是女巫) 这一形象, 进行深入剖析。他认为民间童话处理的正是虚荣、贪吃、嫉妒、色欲、欺骗、贪婪和懒惰这“童年的七大”, 它由“女巫”来代表和呈现。但是, 女巫并非真实的人, 而是一种心理力量的表征, 在无数民间童话中, 女巫都代表所有孩子努力抗拒的某种天性。

雪登·凯许登说:“童话故事之所以能解决这些冲突, 是因为它提供孩子一个舞台, 演练内心的冲突。儿童在聆听童话故事时, 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内心各部分投射到故事中不同角色身上, 在各个角色身上‘存放’内心对立的各种特质。”

为什么在民间童话中“巫婆”即代表邪恶力量的角色一定得死?朱自强引用了雪登·凯许登的解释:“从心理观点来看, 快乐结局象征自我正面的力量获胜, 女巫被除掉, 她代表的邪恶部分随之消灭, 儿童就不再受到自我谴责, 自我怀疑的干扰。自我经历了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洗涤, 让小读者感到安全, 自我肯定。”

在中国的老故事中, 有神话、传说、故事、童话等各种民间文学作品, 也具有雪登·凯许登所说的“演练内心的冲突”“解决这些冲突”的教育功能。

朱自强指出, 文学与科学不同。科学的发展往往是新的取代旧的, 但是文学则不是这样。文学有变化, 但是, 却往往不是否定和取代, “《诗经》 的艺术光泽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被洗去, 同样, 古老的民间故事也会历久弥新, 在儿童的阅读中, 在儿童的精神成长中, 显示其不‘老’的价值”。

朱自强说, “读这些中国的‘老故事’, 我就想到同样老的‘经典’。由给儿童读这些‘老故事’, 我也想到一些地区风行的儿童‘读经’。多年前, 我与阿甲等人讨论儿童教育领域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共同表达过需要重视民间文学的观点, 我也曾写有《童谣之“大”与王财贵的儿童读经之“小”》 一文, 从题目中即可看出我对儿童读经, 特别是将儿童读经搞成运动的看法”。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与儿童生活对接

传统文化教育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连接, 用符合儿童心性和特点的方式, 采用艺术的手段和体验的模式实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女孩卢璐, 大学毕业后去英国学习戏剧, 她分享了自己的特别感受和体验, “当时我们学习了一种先锋戏剧———身体剧场, 内容涉及的都是西方的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 与文艺复兴及近现代艺术思潮紧密相连。而我作为一个中国学生, 又能在舞台上呈现什么样的表演呢?当时的我既感到挑战又面临疑惑, 也深深懊悔自己的传统文化积淀太缺乏了”。

卢璐回国后发现, 像她一样困惑的年轻‘海归’还真不少, “我们这些年轻人想要寻找答案, 于是就一起创办了为儿童提供传统文化教育的‘禾邻社’”。他们花了6年时间, 围绕自然节气、历史传说和风俗手艺等, 为孩子们提供乡土艺术课程, 并尝试把各种公共教育资源连接起来,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他们的中国根和民族魂”。

2012年, 刚被调到扬州市汶河小学做副校长的余耀, 正面临学校难以招满生源的窘境, “眼看着周边的两所重点学校把生源都吸引走了”。余耀心里知道, 其实汶河小学自身有着十分特殊的优势———悠久的历史和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原来, 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纪念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庙宇———正谊书院, “为此, 我们对学校进行了重新定位, 即做适合儿童的国学教育”。

很快, 正谊书院被修缮一新, 汶河小学做适合儿童的国学教育开始起步。吟诵、阅读、围棋、国术、琴棋书画……孩子们在课表上看到了很多新鲜的课程。新生开笔礼、十岁成长礼、中秋诗会……各种注重体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不定期地在学校开展起来。如今, 汶河小学不但成为扬州市的国学教育基地, 而且因其独特的国学教育而远近闻名, 开始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湖南长沙名师朱爱朝老师, 多年来一直尝试通过带学生上自然笔记课的方式, 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节气之美、自然之美, “比如, 当我们学习‘冬’字时, 我会从‘冬’字的汉字演变讲起, 然后会讲到节气, 并让孩子们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他们心目中的冬天”。

朱爱朝认为, 中国的24节气是几千年前的老祖先把太阳“留”在大地上的痕迹, “节气既是大自然的节奏, 也是祖先们的生活节奏, 而我们开发的自然笔记课程, 就是以24节气为经、以自然观察为纬, 让孩子们体验节气中的传统文化之美, 感受四季循环中的生生不息”。

真正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从成人的自我教育开始

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而是应该丰富当下儿童的生命体验。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 曾谈到自己因从小学习中国古典诗词而受益良多, 甚至对一生都有很大影响, 包括为人处事和修养性情。所以她认为, 教小孩子读诵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要做好这件事, 首先要从培养教师做起, “教师所教的方法一定要符合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和特性, 教师本人要能体会出这些古典诗词的美感和特性”。只有教师能有感受和感动, 才能把这种感动传递给孩子们, 而不是只会让他们死记硬背。

20年前, 台湾道禾书院创始人曾国俊, 为了即将上幼儿园的女儿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便以一位父亲的方式邀请几位好友, 一同在台湾创办了幼儿园, 后来又创办了小学、初中、高中……如今, 女儿已赴美读大学了, 曾国俊则在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有感觉, 他说:“道禾教育所做的, 正是探索办一个根植于华人传统文化的教育”。

曾国俊认为, 真正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首先是教师和家长, “因为只有他们学了之后, 才知道怎么转换到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中”。他说, 今天学校中的很多课程并没有跟人的情感连接起来, 因此效果会大打折扣, “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情感连接, 需要通过身心的感悟和体验才能真正有所获得”。

曾国俊以道禾书院的探索为例。在道禾书院, 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字护照笔记本, 他可以每天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汉字, 并通过查字典来学习, 包括这个字的字形和字意, 还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表达他对这个汉字的理解。“因此, 每个孩子每天学的汉子都各不一样。因为是自己选择的汉字, 他们会学得很认真和用心”。这样学下来, 到小学毕业时就能够深度掌握2000多个汉字。在家中, 则要有文房四宝桌, 父母可以每天送给孩子一个字, 比如孩子今天做了一件很诚实的事, 就可以送他一个“诚”字, 旁边还可以稍做注释, 并签名盖章。这样学6年, 又会认识2000 多个汉字。“这些字对孩子来说都是‘礼物’, 有一天, 当孩子长大后要去国外念书时, 你就让他带上这些‘礼物’, 他毕业后一定会记得回来”。

在道禾书院, 有精工、木工、造纸等五六个工作坊, 还开设有古琴、茶艺、书法、射箭等相关课程。所有这些课程, 都非常强调体验和情感连接。“其实, 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在品味女儿红和状元茶中, 在家书一般的文字中, 在饭后一起喝一套茶的过程中, 慢慢就形成了。我们不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求’, 它一直就在你的身边, 而孩子们的感悟和体验所获得的即是国学, 即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北京南山华德福学校创始人、立品图书出版人黄明雨, 在儿童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我们的孩子通过学习 《诗经》, 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 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传承了46代以上的西安古谱———《南集贤西邨乐社曲谱》, 到了高年级则可以学习相关的古乐器”。多年的教育探索让他深有感触地说, 教育因孩子而起, 但是教育不能仅仅将目光投向孩子, 而是要投向我们成人自身, “真正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从成人的自我教育开始的”。

适合儿童阅读的寓言故事 第2篇

突然,从枯草丛中发出“扑棱”一声,吓了小青豆一跳。它仔细看了看,什么也没发现。红羽毛说:“可能是蚱蜢。”小青豆摇摇头,说:“蚱蜢?夏天的时候,我见过,是绿色的。”

“嘘一一”红羽毛叫小青豆别出声,它们又静静地盯着草丛。“扑棱棱”,一只小昆虫又蹦跳了几下。这回,小青豆看见了:“是的,它长得跟蚱蜢一样,不过它的体色是黄褐色的。”

红羽毛说:“它就是蚱蜢。草地是绿色的时候,它就穿绿色的衣服,草地变枯黄了,它就换上与草地颜色相似的衣服。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能保护自己。这叫保护色’,许多动物都有这种本领。”

“真的呀?”小青豆很惊讶。红羽毛带着小青豆飞向森林,看到了正在树上带孩子的猩猩妈妈。

它棕黄色的皮毛和大树的颜色一样。走着走着,它们又看到一群斑马在奔跑。斑马身上的条纹使人分不清是树林在动,还是马儿在跑

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 第3篇

儿童启蒙读物:如古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

国学经典诵读:

三字经百家姓 弟子规 朱子治家格言 孝经 大学 中庸 论语 老子

Ps:上大学时,国学老师给我们重点讲的弟子规,她说很多企业家都要求他们的员工要熟读弟子规.我感觉弟子规也不错,当时国学老师给我们讲弟子规时,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而且我们的那个国学老师也经常去个企业家讲读弟子规,我想其中必有可学之处.读经诵典逐步提升受益终生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其中的童话与寓言:

稻草人.叶圣陶

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狐狸大猎人,金近

四季的风.严文井

猪八戒吃西瓜.包蕾

神笔马良.洪汛涛

怪老头儿.孙幼军

九重天.周锐

秋千,秋千.冰波

灰姑娘.格林兄弟

海的女儿.安徒生

木偶奇遇记.卡洛.科罗迪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卡洛尔

自私的巨人.王尔德

彼得潘.巴里

象的孩子.吉卜林

小熊温尼.菩.米尔恩

小王子.圣埃克絮佩里

长袜子皮皮.林格伦

哈利波特.罗琳

畏影恶迹.庄子

乌鸦兄弟.金江

狐狸和葡萄.伊索

知了和蚂蚁.拉封丹

天鹅、梭子鱼和虾。克雷洛夫

世界最早的民间童话集为印度的《五卷书》

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

法国的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或昔日寓含道德教训的故事)》

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

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精选3篇)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 第1篇《 弟子规》 引发的 “ 儿童读经热” 正常吗如果以为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