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系论文题目范文
法语系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外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如今法语作为一门重要外语语种走进了越来越多高校的第二外语课堂。在二外法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开始的学习阶段对法语有种新奇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有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利用初学阶段时期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转变传统固定的二外教学模式,研讨出针对高校第二外语法语教学的改革方法,搞好二外教学,培养具备语言交际应用能力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对多语种型人才的需求是势在必行的。
一、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的现状
首先,关于二外法语课程的开设。目前我国一般只在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中开展第二外语法语教学。一般为英语专业学生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必须选择一门二外,其中选修法语的人数近几年已增至一半。二外法语教学开设四个学期,从大二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每学期64学时,周学时为4学时,总共256学时。预期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后,使学生达到基本的法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法语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但是许多高校对二外法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课时安排达不到既定课时安排的数量要求,教师传统的二外法语教学模式,加之学生对二外法语学习的目标不尽相同,使得二外法语教学的开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其次是英语负迁移的影响。“语言迁移”是一个教育心理学术语。它是指一种语言对目标语言学习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被称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二语习得研究中为“母语迁移”。现阶段高校中二外法语教学的对象多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英语与法语更接近,学生们常常会更多地受到英语的影响,所以在法语的学习中,既有“母语迁移”,又有“英语迁移”,后者甚至大于前者。英语与法语同属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相互融合的历史源远流长。但英语的语音、语法特点及语言思维形式在学生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由于英、法同属拼音文字,又同属印欧语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已经先人为主的英语的影响,法语和英语开始了拉锯战。一般来说,当英语与法语相同或相似时.多会产生正迁移。当两种语言不相同,特别是似同又不完全相同的时候,便容易产生负迁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英语学习好的学生大多数法语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其中英语正迁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有不少学生感叹,法语常与英语混淆,学习起来很难,甚至有不少的同学在语音阶段还未结束之时就开始打退堂鼓,很多同学在两种语言的交锋中无所适从,于是学习兴趣下降,甚至有人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英语学习,而放弃了法语学习,这正是英语负迁移的结果。
二、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的缺陷
首先,相对于《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多数高校二外课时偏少(约200课时左右)。个别高校课时更是远远小于这个数字,这样实际的教学内容远远达不到大纲和考研的要求。但是法语知识体系又较复杂细腻,使得学生只以考试通过为目的,二外法语教师一味注重讲解语法、词汇等考试相关内容,忽视了口头表达,听力理解和法语相关文化的摄入,使得二外法语课堂教学机械而又沉闷。
其次,二外法语教材多样又缺乏统性,并且音像教辅资料较匮乏。目前多采用的教材有《大学法语》,《公共法语》,《简明法语教程》等。各教材编排体系不同,且词汇和语言侧重点也有差异。再加上英语专业学生将来在参加研究生考试时,还必须研读所报考学校的法语教材。另外,教学辅导书,练习及音像教材也相对匮乏,十分不利于学生自学与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完全被限制在课堂上,无法提高学习兴趣。
再者,教育模式老化,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陈旧。由于学生对二外法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致使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积极性,大部分老师还是延续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教育模式。在教学方式上也是以老师的直观讲解为主,学生创造性学习为辅,新的教学手段是少之又少。许多二外法语教师只用一本教材和一面黑板驾驭课堂,至于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无人问津。这一方面是由于老师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却反映了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对二外法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三、改善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缺陷的措施
首先,保证充足的二外法语课时量。由于法语知识体系严谨细腻,且作为二外学习使得法语在学生中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为了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充足的二外法语教学量是前提。只有严格按照既定课时开展二外法语教学,才能使得知识的讲解详尽和充分,使学生通过两年的二外法语学习,能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法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学习法语打下语言基础。
其次,合理运用现有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目前高校二外法语教材版本多样,教辅资料也相对匮乏,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一方面要有利教师组织教学,另一方面还要便于学生自学。笔者认为好的二外法语教材所选课文要篇幅适中,语言时代感强,不单要有较为详细的词汇语法讲解,还要能展示法国文化,且图文并茂,练习丰富多样,安排有听说环节,且配有教学光盘,这样的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课堂教学更高质高效。
再者,提高二外法语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其一是加强英法对比教学。有些二外法语教师为了减少英语的干扰,主张课堂上不涉及英语,或者在语音学习阶段要求学生暂时忘却英语;有些法语教师想运用英语辅助教学,但因为英语水平的约束无法给与学生准确的解答,力不从心。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去建立不完善和不准确的双语对比体系和认知策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迁移的范围、内容、条件和方法必须通过对比分析才能真正弄清楚。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便可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样,课堂上即可以通过重点讲解或练习等帮助学习者克服母语知识负迁移所引起的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英语迁移”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教师应该通过对法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确定法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势利导,即研究英语,引导、帮助学生归纳两种语言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是既相同又不完全相同点,以便建立完善、准确的双语对比体系和认知策略。其二是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二外法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教师道德和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要有更新和创新意识,具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相互交流,确定一种较佳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一改过去“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言堂”的做法,设计出知识性、趣味性、视听加音乐的立体与互动式的课程方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外语教学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正不断发生变化,语言也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二外法语教学同样也要与时俱进。本文浅析了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缺陷后,针对此提出了几点改善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缺陷的措施。希望能对高校二外法语教学有所帮助和参考,使更多的从事二外法语教学的教师有所思索,对高校二外法语教学尽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
法语系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动机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应该通过提升积极的语言动机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Dornyei将动机分为三类:内部动机、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在中国。交际法语言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这种交际法语言教学和大纲的设置已经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合作的上课氛围,而不是一种竞争的环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动机;内部动机;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交际法语言教学;自我评价
一、动机的定义
什么是动机?根据Domyei,动机就是为什么人们决定做某件事情,他(她)将在多大程度上付出努力。以及他将能坚持多久动机是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动机的类别
(一)内部动机
Domyei认为内部动机指的是学生学习目的语的实际过程。Brophy认为好奇心是学生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学习过程本身应该是愉悦的,是一种享受的过程。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有责任创造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课堂环境。学习语言的内部动机和学生的兴趣以及所期待的学习效果有紧密的关系,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课程设计得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部动力。有几种方法值得推荐。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可以作为教师的一个教学策略应用到课堂上。Murphey也提出,教师可以邀请班上学习好的同学谈论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心得,这些同学和班上的其他学生是同龄人,有着相同的社会经历和相似的生活经历。学生们会学习这些榜样,并且认为只要他们也付出同样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同样的成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学生们会积极参加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学生们不会产生任何压力,他们不一定要达到优秀的标准,不用担心被批评或不及格。
(二)融入型动机
Domyei提出语言受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如果一个学习者想有效地学习,他/她必须融入与外语相关的环境当中,比如接触当地的文化、和当地的外国人交流等等。这样,学习者本人才会对外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Domyei还指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应该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言不能脱离于文化。所以,如果学习者想掌握一门外语,他/她必须对这一语言的文化背景有着深入的了解,比如当地人的生活模式、文化风俗、思维方式等等。Domyei于是总结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联系目的语的文化和社会现实,而不是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
Domyei给英语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来帮助学生提高融入型动机,以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与目的语相关的文化产品,比如外国的原版的图书资料、外国音乐、电视报道、视频资料等等。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英特网上找一些有趣的与英美等国家相关的资料,并且用英语将看到的内容与班上其他的学生交流。第三,教师还可以邀请母语是英语的学生到班上做客,讲述他们本国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和这些外国孩子有文化上的交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和外国孩子交朋友。保持日记或通信联系,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对外国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工具型动机
Domyei指出工具型动机是指掌握目的语所带来的实际的好处,比如找一份好的工作、挣很多钱、到国外留学等等。Dornyei还指出为了能够实现学习外语的预期目标,教师应该经常和学生讨论学习外语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可以让一些事业上已经取得一些成就的毕业生来学校和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外语以及如何学习外语,外语在自身的工作当中是如何被使用的,这样,在校生就能真切地体会到学好外语对于他们将来的事业将是多么重要。Domyei认为展示学好外语的用处的一个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将在课堂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可以让学生尝试将一些科技或报刊文章翻译成目的语或反之,将英语翻译成汉语。
三、教学大纲
Brophy提出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自我相关性,重视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大纲应该将重点放在内容上,这些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学生即使毕业后也同样会使用
Brophy指出大纲有三个主要的来源:社会需求、学习者的目前的能力、持久价值知识。他认为大纲的制定者应该很清楚地知道制定大纲的目的是什么,并且这些目的是应该建立在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建立在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教学计划应该包括内容资源、活动设计、作业和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将会帮助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些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教学计划的目的。
四、交际法语言教学
根据Brophy的理论,如果教学计划是建立在学生认为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的基础上,那么教学大纲应该着眼于对学生有价值的内容上,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在现实环境下的专业技能的发展上,
目前。学生的交际技能的培养已经得到教育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交际法教学这一个新兴的教学方法也被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师生认识到这种方法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实用。交际教学法指出英语学习者的现实目的是使用英语,而不是死记硬背固定的句型和语法,所以交际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大纲的内容是培养交际技能,课堂的活动采用母语是英语的西方国家的素材,活动的设计也是以大纲为基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这种活动练习,学生们提高了听说能力,能与外国人交谈,并且能听懂BBC、VOA节目内容。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这样大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会越来越强烈。
交际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用担心犯错误。除非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否则教师是不需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还是督促者、学习顾问,随时监控着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这种方式,这些小主人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学习热情。为了完成这些课堂活动,学生们要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在活动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也积极地进行归纳推理和构建意义,
Long&Poter认为小组活动是交际教学法的典型特征。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分享观点,他们之间也互相学习,英语口语不好的同学可以向英语口语流利的同学学习,他们会认
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再一步增强学习动力。那么对于班上学习优秀、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表达想法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他们更高的演讲分数。同时这个分数在期末的总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此鼓励学生,使他们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大纲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看到学习英语对他们的实际价值,如英语优秀的学生可以进入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能够阅读外文资料,和外国人交谈,出国深造等等。那么这些就是工具型动机。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听说能力。建立了英语角。在那里他们会互相用英语交流。有时还会有外国人加入。这表明。学生们已经认识到了用英语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们渐渐变得渴望学习。积极地加入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为父母学习了。这些以交流为目的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带着“理解”、“欣赏”、“实用”的体会去学习英语,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动力,并且使学生迅速掌握学习技巧。这些也正是交际法教学活动所预期实现的目标。
五、四种动机条件
Crookes and Schmidt提出四种动机条件,它们是兴趣、相关性、期待和满足感。首先,兴趣指的是内部动机,这是个体固有的好奇心的核心,学生们想对他们自己以及周围环境有更多的了解,这是天生的一种欲望。第二,相关性指的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第三,期待指的是学生们头脑中对于成功的可能性的估计评价。第四。满足感指的是学习的结果,例如,老师的表扬、高的分数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
根据Crookesand Schmidt的观点,学生的自我期待和对成功的可能性的自我评估都对动机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Weiner认为,如果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经历过失败,那么他们很可能认为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他们的学习能力低,而不是不合适的教材或课程设置所导致的,这样学生们就会低估未来学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不会很强。这样反过来就会影响学习的最后的结果。作为教师。他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Anles给出一些建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他指出,教师应该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竞争为主的模式。Slavin认为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将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该组织这种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学生们可以观看《美女和野兽》,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一组扮演一个角色,学生们要一起合作,准备舞台道具,背诵台词等等。然后小组的学生要在班级表演,班上其他的学生和教师要根据发音、语音语调、表达技巧、肢体语言等四方面分别打分。最后,教师将这些分数加在一起,得出这一组的表演成绩。然后再根据分数排名。
Anles也指出,在以竞争为主的课堂条件下,学生会将自己的表现和其他的学生进行比较,目的是看看他们自己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但是,在以合作为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们会将整体群组的表现而不是个体的表现作为自身评价的基础,所以合作教学课堂环境能够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比如焦虑感、沮丧等心理问题。
有一些压力有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压力能够帮助提高能动性,激发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太大的压力会使学生觉得在这种竞争的场景下自己的能力的低下。所以,对于一个后进生。如果被安排在合作教学的环境下,他/她可能会改变对学习的悲观态度,并认为通过认真学习。他们也是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Crookes and Schmidt建议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不要过于关注分数,而是重视真正的学习,否则,学习的动机就会大大降低。
六、自我评价
Ekbatani&Pierson认为自我评价是一个很有利的以学习者为导向的评估工具,这一手段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强项和弱项。Nunan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估是教师评估的有益的补充。他认为自我评估能够发展学生的批判式自我意识的能力,进一步知道如何学以及学什么。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会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有更清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通过这种自我指导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结论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交际能力是教学的重心。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以及动力去学习,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根据Ellis,对于动机研究的大部分依赖于自我报告的调查问卷和相关性研究的设计。Ellis指出人们对内部兴趣动机的研究做得还很少,人们对于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给予的关注还很不够。为了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研究人员和英语教师应该从动机、学习模式和其他的有影响的方面来探究是什么导致学习者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一件很紧迫的任务。
法语系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法语教学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法语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法语;教学改革
中法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加深,使法语在中国的影响逐渐增强。现今国内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法语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的法语教学手段和方式带来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在法语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法语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面临挑战
传统的法语教学采用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慕课、微课以及各种网络学习资源不断涌现,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再受书本的局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的教学手段将取而代之。
2.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面临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法语学习资源,学习地点与时间不只限于课堂。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主动权,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搜索自身需要的资料,巩固拓展知识,完成自学。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使得学生不再担心学习的时间与地点。便捷的互联网不仅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法语的效率。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法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能够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播者。“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资源繁杂,教师应帮助学生筛选优质、有效的学习资源,指导、帮助学生便捷地利用互联网获取优质的学习资源。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悄然兴起,这一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翻转课堂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把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时间翻转过来,学生在课堂外的时间完成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不再由教师传授知识,而是由教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知识的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不再因为课堂上没做笔记、没记住知识点而烦恼,反而可以在课下高效地掌握知识,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自主规划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内容,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协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法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构建多元化的慕课、微课等翻转课堂,把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与新型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1.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慕课(MOOC),M是Massive的首字母,代表规模巨大,一门慕课课程可能会有上万人参与,其与传统的课程相比,规模很大;第二个字母O表示Open,意思是慕课是开放性的,只要对这门课程有兴趣,不分年龄、国籍,都可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表示慕课的课程是在线的,需要在网上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后一个字母C是Course的首字母,表示慕课是一门课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慕课已成为世界高校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慕课模式的兴起是新时代教育模式的革新。慕课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法语的能力。大学法语教学改革通过构建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在法语教学中,对于互联网纷繁复杂的慕课资源,教师不能一味仿照,而应根据本门课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筛选整理慕课资源,构建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慕课教学模式,需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课前需要通过慕课自主学习;二是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汇报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是课后师生及时反馈并改进教学与学习策略。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单纯教学者,新时代下的教师应转变为优质学习资源的筛选者、提供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学生获取学习成果后的评价者。
2.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不是把传统教学过程压缩成微小版本,而是把教学内容中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单独选出来讲解并录制成微小视频,通过互联网共享给学生。构建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实施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与制作微视频;二是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是课堂上的合作研究式教学;四是课后的总结提问。微课既与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有区别,又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型资源。微课和慕课的区别在于,微课短小精悍、使用方便、主题突出,微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控制在10分钟内,这与现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相适应。
三、创建多元互动学习环境——构建微信法语学习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經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当前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也愿意通过微信接收学习资料。
微信有许多功能,比如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教师可以运用微信个人客户端将学生组成微信群组,把学习资料发送给学生,在群组内分享学习资源,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把自己看到的或者收到的学习内容分享给其他学生。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二维码将课件、教案、课后题生成二维码,学生“扫一扫”便可下载,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微信学习平台投入成本小,操作简单,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师生交流互动及时便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互联网+”时代为现代大学提供了实现教学转型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以慕课及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大学法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慕课或微课。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慕课和微课等优质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159-162.
[2]胡春梅.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模式探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11):148-150.
[3]周桂方.“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2016(2):86-88.
法语系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1字母e的发音
e(此处指不带音符的e)在法语单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且读音也会随着所处词中的位置、周围字母的变化而变化。让让我们先来看看不带音符的字母e(以下简称e)本身的发音规则。。
首先,e在闭音节词1中通常发音为[ε],例如sagesse(第一一个字母e),sel, chef, fatuel等等。对于这一条,有初学者经常会会提出疑问: 为什么像merci, mercredi等这类开音节词中的e仍仍然需要发[ε]。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到,e在闭音节词中通常发发[ε],并不意味着其在开音节词中不能发 [ε],而是指当我们遇到到一个闭音节词,恰好词中又有字母e需要发音,那么这个时候,,e通常发[ε]。且e在词首2(如merci)的情况相对复杂 ,我们会在在下文作出分析。另外,有些教材中总结的e在两个相同的辅音字字母前发[ε]其实也不尽如此。该规则适用于音节相对少、发音相相对简单的单词,例如:belle, pelle, 但是如果e在一些相对较长、音节较多且复杂的单词中的时候, 可能不适用此规则。例如:belligérance, nécessaire, dessiner, cellule等等。同时 ,特别需要要小心的是,e在两个m之前发[a],最常见的例子就是femme.
其次,e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藜]:一,e在单音节词末。所谓谓单音节词, 并不是很多初学者以为的只有一个元音音节就是单单音节词,例如elle, quel等。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单音节词,实际上上是指的只有一个音的词,也就是说,整个词只发了一个音。例如:ou, si, les, oui等等 ,都是单音节词。如果字母e出现在这类词词的词末,如:le, me, je, te, ce等,则需要发[藜];二,e在词首开开音节中发[藜]。此处的词首不是指的第一个字母是e,而是说e处于第一个音节中则发[藜]。例如debout, demain, ceci等。不不过,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e在词首的情况相对是较为复杂杂的。笔者发现,也并不是所有的开音节词首e都发[藜],例如:bercer, beffroi, certain, cesser, berceau等等。由于e在词首3的的情况比较特殊,且变化比较多,规律性较小,笔者建议各位初学学者在配合发音规律的基础上,尽量多读多记多听,认真区别自己己和老师或者录音发音的不同。在记忆的时候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re开头的词4,一般带有“重复 , 再一次”之意 ,e通常发发[藜],如retourner, revenir, relancer等 ,且一般说来 ,这种动词及及相应的名词或形容词词首都会发[藜],例如retour;第二,法语中中的大多数动词都可以演变成相近意义的名词或形容词, 此时的的名词及形容词发音往往需要参考动词原形的发音方法, 这也是是很容易出错的地方, 而并不是我们一开始单纯的划分成闭音节节或者开音节,例如:berner这个动词与它的名词berne,实际上都都发的是[ε],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动词的变位情况。通常说来, 动词变位以后的发音一般是指词首和词中的发发音与变位之前的发音相距甚小 (除了词形 整个变化 以外 ,如如devoir变成dois等 ),或者说基本上是一致的 ,例如refaire,原本本是一个闭音节词,变位以后refait或者refais,成为开音节词,可此时的re读音并没有发生变化。最后,e在“辅辅e辅”中发[藜]。所谓辅辅e辅,是指“辅音+辅音+e+辅音”的组合,且这些辅音都是指的辅音音素。例如:entreprise, vendredi, mercredi等等。
当然,此时的e还会涉及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一个单词中可能会反复出现字母e。通常情况下,一个单词中如果有很多e,除了常见的一些以re或者de开头的词 , 如revenir,devenir以外,临近的两个e很少发两个相同的音,即便是中间符合发音规律, 在发音上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音变的现象。这就如同在汉语中,由两个相同声调的字组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后面那个字的声调会发生变化,例如爸爸、妈妈等等。当然,这条规律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词,这就要求我们初学的同学在学习这种词的时候,除了结合自身经验和自身知识,还需要查阅字典或翻阅教科书,切忌凭感觉或想当然。
最后,字母e还有很多不发音的情况。首先,也是最常见的情况,就是e在词末5。这个时候 ,e的作用都是帮助它前面的那个辅音发音,而自己不发音。由于[k][p][t]这三个音会有浊化的现象,当有的同学碰见诸如quelque等这类词的时候,词末往往会发[g],这个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末尾不发音的e,其实是帮助它前面的辅音发辅音本来应该发的音, 而quelque这种以que结尾的词 ,本来qu在一起应该发 [k](且是不浊化的 [k])所以末尾发成[g]是不对的)。例如:texte, salle, souriante等等;第二,如果词尾e的前面是元音,则前一个元音发音,e仍然不发音,例如vie, boulangerie。其次,在“元辅e辅元”的单词中。同前文提到的“辅辅e辅”一样,“元辅e辅元”也是指的元音及辅音音素。以mademoiselle为例,其读音为[madmwazεl],e的前面为音素[ad],后面为[wa]。初学者可能会对[wa]产生疑问,觉得是辅音音素 ,其实不然 ,oi的单词组 合发 [wa]应该是元 音 ,因为[w] 其实是个半元音因素 , 所以 ,mademoiselle的第一个e没有发音。同样的,像acheter也符合这个规则。这里要注意的是,c是发的一个辅音音素[∫],同样符合这一规律;第三,法语中,很多副词都是由它的形容词变成阴性加-ment构成的, 而形容词在变成阴性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会以e结尾 (或者阳性形容词本身就是 以e结尾 )。例如gravement, historiquementanciennement, joyeusement等等 ,这一类词的词尾 -ment前的e,通常都是没有发音的。实际上,并不仅仅是这类副词,很多以ment结尾的名词 , 在m前面如果有e, 也经常没有发音 , 例如gouvernement, mouvement等等。
2字母e的近亲
除了e本身,法语中常见的还有é, ê, è, ё等。这些加在上面不同的音符构成了不同的发音规则。所以,除了研究字母的发音规则,我们还必须要弄清楚这些音符的含义和作用。
法语中加在元音字母顶上的音符称为重读符号, 但是纵观整个法语语音可以发现,事实上这些音符并不具有重读的特性,这是法语区别于英语的一大显著特点这些重读符号的作用实际上是区分发音与字义。例如,ou和où在法语的词义是不一样的,前者指“或者”,后者相当于英语中“where”的用法;又如,éê, è, ё这个字母的发音和e本身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元音字母上的?“﹨”称为开音符,与之方向相反的符号称为闭音符。“^”为长音符,两个点的是分音符。
我们先来看看分音符。顾名思义,所谓的分音符,其实就是把原本应该连在一起发的音,分开来发。举个最常见的例子Noёl(圣诞 ): 这个单词如果字母e上没有分音符 , 那么很显然 ,按照法语的习惯,应该把字母o和e连在一起写,最常见的例子就是c覺ur,而在发音上将o,e,u三个字母连在一起发[覺]。在e上加上分音符以后,不仅写法上要分开写,读法上也要分开读,读作[n蘅εl]。
长音符在古法语中可能具有延长读音的作用, 可是法语发展到现在,长音符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且ê固定发[ε],例如fête, bête, être等等。
最后, 对于初学者来说, 最难记也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音符:é,è。实际上,这两个音符与e的组合其发音也是比较简单及固定的。é发[e],è发[ε]。很多初学者很容易混淆这两个音符,且觉得难以记忆。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一个叫作开音符,一个叫做闭音符? 实际上,这是从它发音的开口度上来区分的。相对于闭音符,开音符的开口度更大,在发音的时候口腔相对更空。我们可以比较以下,[e][ε]这两个音素在发音的时候开口度哪个更大? 毫无疑问是[ε]。所以é是闭音符,è是开音符。同时,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用这个方法,很多初学者对于音符的方向、位置觉得很难把握。如果用读音加上理解的方法去记忆,显然要容易得多。
3e和其他字母的组合
字母e在单词中经常还会和其他元音字母组合在一起,发一些固定的音。例如ei,或者是et在词末6都发[ε],如peigne,effet等 ,根据笔者的经验 ,et在词尾的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初学的同学忽略, 大家很容易把et分开,t不发音,e与前面的辅音相拼,所以在记忆的时候et在词尾发[ε]的情况需要着重记忆;另外,eau固定发[o],如tableau;ein发[ε~], 如plein;em及en则是[ɑ~](需后面没有字母m或者n),如membre, président等。这些字母的组合发音相对来说都很固定,记忆相对容易。
4结语
法语系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法语基本用语--问候
Bonjour[b ur]--你好(用于白天)
Bonsoir[b swar]--你好(用于晚上)
Bonne nuit[b n n i]--晚安(用于晚上道别)
Ça va ?[sa va]--好吗?如何?(非正式问候语,用在朋友之间见面,回答
用 同样的词组Ça va[sa va],但用降调。)
Salut[saly]--你好(非正式问候语,用在朋友之间,见面或道别时用)
Ciao[t iao]--再见(非正式用语,用英文音标,起源于意大利)
Comment allez-vous ?[c m talevu]--您好吗?(首次见面问好)
Comment vas-tu ?[c m vaty]--你好吗?(朋友或是长辈与小辈之间问好)
Comment vous vous-appelez ?[c m vu vu zap le]--您如何称呼?Comment tu t’appelles ?[c m ty tap l]--你如何称呼?(长辈与小辈之间问)
Je m’appelle[ map l] --我叫(我的名字是)
Enchanté[ te]--很荣幸。 (见面时对方介绍后表示)
Au revoir[ r vwar]--再见。
À bientôt[abi t ]--一会儿见
À tout à l’heure[atutalœr]--一会儿见
Bonne journée[b n urne]--祝日安(在魁北克省,白天道别时常用)Bonne soirée[b nsware]--祝晚安(在魁北克省,晚上道别时常用)
Bon week-end[b ̃wik nd]--周末愉快
法语系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笔者2010上外考研二外法语,75分。虽是中庸的分值,但不同的是,非英专背景的笔者花三个月从零基础修得法语,再花三个半月专项突击,便成功攻破了法语!
此篇不仅献给,那些跨专业考研,短期从零学法语的朋友们。它献给所有奋斗过的人!
【关于信念】
人生一半用来追忆,一半用来延续,若无悔地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实属不易,若是坚定地挑战别样的人生,更是难上加难。
笔者,挑战的便是这样一种逆境。虽然,最终未进入SISU的殿堂,但沿途的风景,现在回忆起来,出奇的美好,殿堂的大门关上了,但却为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我建议,每个选择考研的人,应该先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激励者,激励自己,激励他人,相信自己能创造奇迹,即使奇迹没有发生,也要乐观地期待,经过努力,下一个奇迹一定属于自己!
【关于动机】
我坚信,选择跨专业,跨地区,跨学校的考生,不在少数。所以,缺乏自信的考生,你们,需要振作起来,因为你们并不孤单。笔者,就是其中一位。
各位战友,希望你们切记自己的初始动机,它才是真正的灯塔,你要时刻呵护它,如果有一天你迷失了,希望你通过各种办法,如与父母,朋友,老师交谈,或听听励志讲座等等,追回失落的目标。也许,你的目标听上去幼稚浪漫而又苍白,但决定你的命运的标准是在你的手中,而不是在闲杂人的唾沫中或是自我怀疑中。
尽管每个人的动机不一样,但我们冲向的是同一所高校,SISU。不用怀疑自己的动机是否能圆满,用心去耕耘吧,对!就是现在!
【笔者眼中上外要求的二外】
回归主题。
直至笔者参加的2010年考研,上外对二外没有过多要求,60分即可。
这一推论如何得出?
上外推行的是技术分,即,总分(专业课1+专业课2+二外+政治)乘以10%,再加上专业课1专业课2的分。
不难看出,二外和政治只要达到合格的60分就可以了,二外和政治再高,发挥的效应不过个位数而已,而重中之重,却是专业课分。所以,各位战友对二外不需要过多恐惧,更多精力需要放在专业课上。
但是,对于像笔者这样,跨专业的考生,大学四年或五年里,从未接触过任何二外的人,该如何准备呢?请看下一专题。
【笔者眼中的法语】
如果对二外没有任何概念,而拥有良好英语背景的战友们,我推荐选择法语作为二外,然后去正规培训机构,花兩到三个月从零学好法语,包括听说读写和纷繁的语法(注意,自学法语,从无到有,无师自通,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全面而扎实的基础,绝对令此后的考研法语复习顺畅许多。
推荐的理由:
一、法语和英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些人认为会混淆,而笔者认为,这样反而有利于相互促进。一些法语里面的简单词,如facile(简单), natation(游泳), aviande(事物,肉类)等常用词,在英语里,但却是高级词汇,非常见用法,还有例子是Déjà-vu在英语里
是似曾相识的意思,用法语思维就好解释了,Déjà是已经的意思,vu是看过,见过的意思,合在一起不就是似曾相识吗。这样的类比还有很多很多,通过法语与英语的比较,这种美妙的快乐可以为枯燥的考研增添许多乐趣和信心,同时,英语的词汇量也能增大。
二、法语学习上手很快。如果选择,日语或韩语,对于零基础的学生而言,首要克服的是文字的书写。而,学习法语,没有这样的障碍,于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笔者当年在培训机构学法语,第一个星期,学发音,等第二个星期末,就可以按照外教的要求,写出简单的作文了,这样的进步是显著而卓有成效的。
【关于题型】
大家可以去上外研究生论坛(千研万语),下载往年的题目拿来看看,题目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经典的题型有
选择、填空(时态、介词、代词)、阅读、翻译(中译法句子,法译中短文)
虽然题量不大,时间充裕,但上外出题年年都有可能有变数,切不可有侥幸心理,应当全力以赴准备!08年的法语就曾挫败了不少研友的心理防线。当然,幸运的是,笔者经历的二外法语没有那么难,基本在平时训练的难度。
【关于用书】
笔者考研时,上外推荐的二外法语的用书,是老版的公共法语。据说,以前翻译的题目会拿课文中的练习来“敷衍”考生,当然,我一上外的朋友说最近法语考试取消了这样的做法。如今的趋势不容知晓。
而笔者由于渠道有限,笔者够买不到老版的公法。于是便凭借《简明法语》来充饥,事实证明无论什么书,都可以笑傲考场。
基础类书籍笔者必备用书(供战友参考)
之所以没有提出书名,是因为如果你选择了一家培训机构,他们提供的培训教材绝对是最好的老师。笔者选择的是一家负责出国留学移民的法语培训机构,一开始分发的教材侧重生活,虽然和应试无关,但对于打基础太有必要了。此后使用了一些语法类词汇类书籍,笔者觉得其实没有特别需要推荐的,如果各位觉得哪本顺眼,就买下吧。书不在多而在精。 《简明法语》上下册(如果有公共法语,此本可忽略)
上册笔者仔细翻阅过,下册只是随意翻了翻,在冲刺阶段,都有在晨读中使用。建议可以灵活使用,增强兴趣和动力必不可少。此书吸引我的是,有些用法,不仅注有中文对照,而且有英语对照。学习起来能加深印象。而且动词变位都注有音标,另外补充句,关于动词变位记忆的最好方法不是反复抄写,而是口头训练,这个建议是,培训机构中那些魁北克、法国和瑞士外教们他们所一致推崇的,所以此书的动词变位音标有助于加强记忆。
《大学法语考研必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橘色封面(绝对必备)
这本书涵盖了近些年各高校考研法语的考题,我总共在后三个半月里重复练习了4到5遍。重点重复的是,综合选择480題,单项填空400題,时态填空264,阅读理解115題,以及翻译234道。直至考研当天,我利用中午休息,又把不确定的法译汉抄写了一遍,为下午的法语奠定了心理基础。事实证明,重复重复再重复才是王道。里面有不少争议或者有疑问的题目,一定要认真思考,并且请教老师或同学。千万不可想当然,自欺欺人。
这本书运用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各位打好基础之后再进行,这样以来做题命中率会高,而且自信不容遭到损毁。在中期训练时,如果正确率在60-70%,那么恭喜你,二外法语对于你已经不是大负担了,这时候,可以稍微向你的专业课转移,但仍不可放掉法语。而对于
后期,应该是摸底的时刻了,经过反复练习了5遍后,正确率在80-90%,那么恭喜你,二外法语已经彻底被你征服。
【最后】
法语系论文题目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