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范文第1篇

第一部分 关于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为四川电大开放教育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学习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过程考核主要指平时作业,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

三、命题原则

⒈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金融统计分析》文字教材范围之内。按照重分析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期末命题的覆盖面理应广泛,但同时也会突出重点。

⒊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各层次题目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重大致为:一般了解10%左右,掌握30%左右,重点掌握60%左右。

⒋试卷尽可能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难易程度等级在试卷中所占比重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命题时会尽可能兼顾,在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四、试题类型及其结构 ⒈期末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占全部试题的20%。 (2)多项选择题:占全部试题的15%。 (3)简答题:占全部试题的30%。

(4)计算分析题:占全部试题的35%。 ⒉考核形式

学习过程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⒊其它说明

答案要求以教材为准,单选和多选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填空题要求对基本知识准确掌握。简答题要求回答理论和方法的知识要点。计算分析题要求学生会利用公式和统计数据,模仿计算,并联系实际做出概括性分析。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120分钟。考试时,要求学生携带计算器。

第二部分 各章要求

第一章 金融统计分析基本问题

一般了解

⒈经济分析方法:静态经济分析;比较经济分析;动态经济分析;比较动态经济分析。

⒉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方法;应用回归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⒊数量经济分析方法:计量经济模型;投入产出分析;经济周期分析方法。 掌握 ⒈货币供应量统计。 ⒉现金收支统计 ⒊对外金融统计。

⒋中央银行专项统计调查。 ⒌我国金融统计体系的内容。 重点掌握:

⒈货币流通、信用、金融、金融体系、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制度化统计分析、金融统计指标和金融账户等基本概念。

⒉金融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和做好金融统计分析工作的决定因素。 ⒊金融统计分析的工作方法步骤。

第二章 货币与银行统计分析

一般了解:

⒈货币与银行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⒉货币的定义。

⒊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⒋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统计分析方法。 掌握:

⒈金融机构部门的构成。

⒉货币和银行统计的一般结构:机构部门和金融交易。 ⒊我国货币与银行的统计结构。 ⒋货币与银行统计的特点。 重点掌握

⒈货币与银行统计的基本要求。 ⒉金融机构部门的构成。

⒊货币的定义:M0、M

1、M2及货币供应量指标的计算。

⒋三个基本账户(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两个合并账户(货币概览与银行概览)。

⒌对货币与银行统计中其他重要指标的统计分析

第三章 证券市场统计分析

掌握

⒈证券及证券市场。

⒉股票市场的基本分析中宏观经济因素分析和产业分析。 ⒊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

⒋债券的违约风险的统计测度Z指标。 重点掌握

⒈股票市场的基本分析中公司分析的具体方法。 ⒉股票市场风险与收益的统计分析。 ⒊债券的内在价值的统计分析。 ⒋基金资产净值统计。 ⒌基金的业绩评价。

第四章

外汇市场统计分析

一般了解

⒈外汇市场的概念 ⒉我国的外汇市场。 ⒊外汇收支统计的概念及我国外汇收支统计制度的历史沿革。 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化过程与发展。 ⒌贸易外汇统计分析。 掌握

⒈银行结、售汇统计。 ⒉汇率的种类。

⒊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综合模型。 重点掌握

⒈外汇的基本概念。 ⒉汇率概念、标价。 ⒊汇率的变动计算。

⒋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 ⒌汇率决定模型。

⒍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分析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国际收支统计

一般了解

⒈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历史沿革。 ⒉我国国际收支问题研究。 ⒊进出口贸易多元统计分析

⒋进出口外贸活动聚类统计分析。 ⒌中国外债的统计分析。

⒍外汇储备规模与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⒎外汇储备与国际收支变量的比较分析。 掌握

⒈国际收支的概念。 ⒉国际收支统计的原则

⒊我国现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 ⒋国际收支统计与其他统计的关系 ⒌国际收支统计分析的内容。

⒍竞争优势与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⒎外债的概念与外债统计的分类。 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预测。 重点掌握

⒈国际收支平衡表。 ⒉国际收支统计描述。 ⒊国际资本流动统计分析 ⒋外债统计分析。

⒌外汇储备的基本问题。

第六章 商业银行统计分析

一般了解

⒈商业银行统计的客观依据。

⒉商业银行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 ⒊新分行的建立:预期收益评价方法。 ⒋测定银行整体风险敞口程度的方法。 ⒌商业银行的利率预测和流动性需求预测。 ⒍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其分析方法。 掌握

⒈商业银行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 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分析。 ⒊商业银行的资本风险分析。 ⒋银行资产风险识别统计分析。 重点掌握

⒈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统计分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业务统计分析;负债业务统计分析;银行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统计分析。

⒉商业银行效益统计分析:商业银行损益表;银行收益统计分析;基于投资与财务决策的银行收益的统计分析;影响银行收益率的因素分析;银行效益的评价方法。

⒊商业银行风险统计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别;银行信贷风险统计分析;利率风险;银行收益与风险关系分析;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⒋商业银行预测:增长率分析法;趋势递推法;回归分析法和季节指数法。 ⒌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统计分析:资产质量的分类体系;贷款分类与质量评价框架;资产风险权重。

⒍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比较研究: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安全能力指标分析;业务能力分析。

(注:第七章 不在学习和考核的范围之内)

第八章 金融帐户统计分析 了解

⒈资金流量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⒉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 掌握

⒈资金流量核算的分类。

⒉资金流量统计的统计基础。 重点掌握

⒈资金流量核算。

⒉资金流量核算中的平衡关系。 ⒊资金流量核算的特点。

⒋资金流量统计:资金流量核算方法;资金流量核算原则;资金流量核算的分类。

⒌资金流量分析:金融结构分析;社会融资活动分析。 ⒍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风险分析。

第九章

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般了解

⒈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回顾。 掌握

⒈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理论。 ⒉金融体系基本数量关系分析。 重点掌握

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范文第2篇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表一)

2.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知识与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大部分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较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物理对STS的影响。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所选素材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也有天体运运动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还有与当今社会十他注重的节能的知识。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探究思想。旨在提倡试题回归实验教学,但又高于实验教学的思想,力图改变那些“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坚持设置开放性试题,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试卷中进一步加大了试题的开放程度,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构思,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同时,也为展示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的舞台。

二、卷面反映出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这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脱离生活实际,也说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还未真正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与时代共舞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具体实施,就是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2.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大部分不强,看不准、算不对、画不全、说不清的现象很普遍。学生要么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说不出,说出来的又不全面,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学生基本技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多给学生表达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善做,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

3.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上失分严重,这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审题、作图、计算、提问质疑、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评估、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以及方法迁移等方面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训练,切实把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4.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运用仍不得要领,面对探究性试题感到束手无策,这是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造成的。

四、对试卷的几点意见

1.试题结构跟中考要求不一致,没能跟中考衔接好.

2.有的试题难度过大,如第18小题得分率只有22.5%,显然是难度过大.

3.探究题都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的,没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的过程.

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统计学;金融和证券市场;应用

一、统计学在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的相关应用

1.在金融政策和证券市场的应用

在金融政策方面,统计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了在利用VAR模型、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ECM模型、非平稳时间计量经济模型等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进行研究,并预测发展趋势;我国货币的供给对我国产出与市场价格波动的联动性影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我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刺激性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以及我国储蓄收支变化对我国货币流通的影响等。此外,在金融决策的领域,统计学也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统计学我们可以将进行金融决策所需要的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可以利用统计学中的抽样统计、数据波动的分析与协整、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帮助决策。时间序列分析中对一系列的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对比分析,可以挖掘一些不易发现的历史规律,以此可以对未来类似金融态势时借鉴历史经验进行决策,而数据波动的分析与协整方法则是在计算机软件上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股市的涨跌情况进行专业的分析。

而在证券领域的统计学应用主要是1998年我国股市开始逐渐成熟后兴起的,集中在利用统计学分析我国股市的波动性和稳定性研究,通过沪市和深市指点的绝对变化在指数波动的幅度基础上,利用标准差或者极值法、VAR模型或者混沌方法来显示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另一方面则是利用GJR/广义矩阵、交叉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现状及股市的成熟度进行大致的测算。

2.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数据挖掘(Data-mining)是基于统计学及其它相关的学科来对决策进行支持的一种统计知识,即将大型数据库中的隐藏的具有利用颊脂垫额信息进行提取以便帮助决策者发现关键信息、进行决策的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及其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客户关系管理。证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不断对证券交易市场的交易数据进行汇总和总结,并且生成股票交易的相关行为数据,在这个系统中保存的客户历史数据,在系统详细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分析每个客户的实际贡献和潜在贡献,并且吸引更多具有相关需求的潜在客户。其次是对庞大数据的分析。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数据及其庞大和复杂,如何最大程度的剔除那些无关的和相互矛盾的数据,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尤其是投资者更应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3.统计学在金融和证券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统计学从市场发展的规律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数据从而规避市场的风险是统计学的重要应用。马尔科夫预测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预测经济发展中金融市场的贷款回收率以及商品市场的占有率吗,从而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安全运行。马柯威茨组合则是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金融和证券市场的投资损失的概率进行有序排列,分析预期收益与可能收益的偏离程度,从而帮助投资者实现有效分散投资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二、当前我国金融和证券统计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虽然近年来统计学在我国金融和证券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还存在金融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我国目前主要实施传统的单向博士导师招考制的培养模式,这种作坊式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知识结构不合理,即在金融理论知识与数理金融知识的掌握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出现只精通一方面知识的人才,知识结构严重畸形;最后就是高校的教材与我国实际脱节,高校培养缺乏对我国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实践调查,导致教材多不具备实践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在以下四方面大力改善统计学在金融和证券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第一,不断加大金融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一批具备实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增强教师对我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数理金融水平的理解,为我国大规模相关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第二,不断强化我国的法律和金融学研究,健全和完善金融学科的建设,最后实现金融学科的创新和统一。第三,不断加强教材建设,编制适合我国实情的教材。我国金融和证券教材的编制应当根据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编写,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统计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金融和证券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普及,在我国当然也不例外。统计学方法作为众多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是我们加深对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认知的重要工具,不断加强统计学的学习对于研究我国金融和证券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明宇.谈统计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J].统计与咨询,2012年第1期.

[2]陆珩瑱.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业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6年第2期.

[3]李炳林.统计方法在金融研究中的作用[J].经济论坛,2007年第2期.

作者简介:

肖青青(1994-),女,福建省莆田人,学历:本科,目前就读于福州大学,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范文第4篇

一、单选题(本类题共15分,每题1.5分)

1、资产是企业(C )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A拥有 B控制 C、A或B D、A和B

2、根据福利人员工资总额计提的福利费应该记入(C )帐户的借方。

A应付福利费 B应付工资 C管理费用 D产品销售费用

3、摊销无形资产时,应贷记的科目为(C ) A待摊费用 B管理费用 C无形资产 D累计折旧

4、原材料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属于(C )帐户。

A资产类 B资本类 C盘存类 D成本计算类

5、将现金送存银行,应该编制(B )凭证。 A现金收款 B现金付款 C银行存款收款

D银行存款付款

6、在下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考虑到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帐务处理的是(C )

A重要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7、损益表中的"本月数"栏,应该根据有关

帐户的(B )填列。

A期初余额 B本期发生额 C期末余额 D

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之差

8、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C ) A购买设备 B购买专利权 C购买材料 D

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9、如果会计凭证中会计科目错误,并据以

登记入帐,则正确的更正方法是(B )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涂改或挖补法

10、会计的实质是一种( C)活动。 A经济 B生产 C 管理 D核算 E监督

二、判断题(本类题共12分,每题1.5分)

1、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

所有权。(错)

2、流动资产是指变现期或耗用期在一年以

内的资产。(错)

3、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有利于进行试算平衡。(对)

4、当调整帐户和被调整帐户的余额、记帐方向相同时,调整帐户属于备抵帐户。(错)

5、现金流量表是反映经营、投资、筹资和分配四大活动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错)

6、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数"栏,应根据有关帐户的期末余额填列。(对)

7、复式记帐是指把发生的每一项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帐户。(错)

8、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共三个,分别是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错)

三、多选题(本类题共10分,每题2分)

1、银行存款日记帐应该根据(BCD)来进行登记。

A现金收款凭证 B涉及存现业务的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2、下列帐户中,适宜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

帐的有(CE)

A管理费用 B原材料 C应收帐款

D产成品 E应付帐款 F生产成本

3、资本公积金主要包括(ABCD) A接受捐赠 B资本汇率折算差额 C法定财

产重估增值

D股本溢价 E盈余公积 F未分配利润

4、在会计假设中,限定会计核算空间的是

(A),确定会计计量单位的是(C)

A 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

计分期

5、下列帐户中,属于资产类的帐户有(AC) A预付帐款 B预收帐款 C待摊费用 D预

提费用

四、核算题 (本类题共47分)

1、某企业2001年1月份发生下列业务,要

求编制会计分录(32分)

(1)购买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

票上注明:买价1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元。货款尚未支付。另外用现金支付采购费用200元,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要求:编制有关分录反映并结转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

(1)借:材料采购 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应付帐款 23400

借:材料采购 200

贷:现金

200

借:原材料 20200

贷:材料采购 20200

(2)销售产品一批,售价为2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已经发出,货款尚未收到。另外已知该批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5000元。

要求:编制有关分录反映产品销售收入并结转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

(2)借:应收帐款 234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

项税额) 3400

借:产品销售成本 15000

贷:产成品

15000

(3)分配本月应付工资,其中生产工人工

资10万元,生产管理人员工资2万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3万元,福利人员工资1万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4万元。

(3)借:生产成本 100000

制造费用 20000

管理费用 30000

应付福利费 10000

产品销售费用 40000

贷:应付工资

200000

(4)预提短期借款利息600元。

(4)借:财务费用 600

贷:预提费用 600

(5)开出支票一张支付全年报刊费7200元,其中行政管理部门4800元,生产车间2400元。

(5)借:待摊费用 7200

贷:银行存款 7200

借:管理费用 400

制造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600

(6)向税务部门申报应纳税额及附加,其中消费税6万元,城建税7000元,教育费附加3000元。

(6)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7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60000

--应交城建税

7000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

附加 3000

(7)行政管理人员出差返回,报销差旅费

5600元,扣除已借支5000元外,补足现金600元。

(7)借:管理费用 5600

贷:其他应收款 5000

现金 600

(8)购入短期股票100股,买价为20元 /

股,另外支付经纪人佣金和手续费共500元。

(8)借:短期投资 2500

贷:银行存款 2500

(9)出售多余材料,售价为8000元,款项

通过银行转讫。已知该批材料的成本为6000元。

(9)借:银行存款 8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00

借:其他业务支出 6000

贷:原材料 6000

(10)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设备一台,价值6万元,另外收到外单位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2万元。

(10)借:固定资产 80000

贷:实收资本 60000

资本公积 20000

(11)提取固定资产折旧25000元,其中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20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5000元。

(11)借:制造费用 20000

管理费用 5000

贷:累计折旧

25000

(12)发现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帐款42000元。

(12)借:应付帐款 42000

贷:营业外收入 42000

(13)结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60000元。

(13)借:生产成本 60000

贷:制造费用 60000

(14)产品完工入库,价值为80000元。

(14)借:产成品 80000

贷:生产成本 80000

2、某企业2000年末有关帐户的本期发生额

如下:

借方 贷方

产品销售收入 2000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 500万元 营业外收入 120万元 投资收益 80万元 产品销售成本 1000万元 产品销售费用 400万元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250万元 管理费用 30万元 财务费用 20万元 要求:

(1)编制分录结转有关收支帐户,并判断利润总额为多少?

(1)借: 产品销售收入 2000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 500万元

营业外收入 120万元

投资收益 80万元

贷:本年利润

2700万元

借:本年利润 1700万元

贷:产品销售成本 1000万元

产品销售费用 400万元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250万元

管理费用 30万元

财务费用 20万元

利润总额为:2700330 = 670(万元)

(3)编制分录反映利润分配情况。已知该

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比例为10%,提取公益金的比例为5%,向投资人分配利润450万元。

(3)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00.

5万元

--应付利润 450万元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金

67万元

--公益金 33.5万

应付利润 450万元

(4)编制分录结清"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进行利润分配的清算。判断利润分配后,是出现年末未分配利润还是未弥补的亏损。(15分)

(4)借:本年利润 670万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0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50.5万元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00.5万元

--应付利润 450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剩余为:670544.5 =1105.5(万元)

(3)编制分录反映利润分配情况。已知该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比例为10%,提取公益金的比例为8%,向投资人分配利润750万元。

(3)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98.99万元

--应付利润 750万元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金 110.55万元

--公益金 88.44万

应付利润 750万元

(4)编制分录结清"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帐户,进行利润分配的清算。判断利润分配后,是出现年末未分配利润还是未弥补的亏损。(15分)

(4)借:本年利润 1105.5万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105.

5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48.99

万元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98.99万元

--应付利润 750万

利润分配后的剩余为:1105.5 -

948.99=156.51万元

表示年末有未分配利润156.51万元。

五、简答题(本类题共16分,每题4分)

1、简述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种类。

1、见书P72。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部分。

2、简述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2、见书P23。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共7种,分别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3、简述资产的的概念及分类。

3、见书P11和P56-57。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按照流动性和变现期限的长短,可将资产分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长期资产)两类。其中,长期资产又分成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4、简述对会计恒等式产生影响的四种业务类型。

4、见书P32。第

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范文第5篇

黄农

2013-3-20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作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都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一节

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一)利息的本质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也可以看作是货币持有人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放弃获取投资收益的补偿。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高利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主要形式。高利贷者的贷款对象有奴隶主、地主及小生产者。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小生产者,利息显然来源于小生产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奴隶主或地主,利息的来源则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价值,因为奴隶主和地主是不参加任何生产的寄生阶级,他们收入的源泉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成果。所以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或农奴、小生产者所创造的、被高利贷者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产品的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价值。高利贷的利息,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贷币形式上来。真正意义上的利息是资本主义的利息。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一般地说,才创造出利息的范畴;并且,只有这两类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才创造出利息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但在资本的表面运动形式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掩盖了,货币被贷放出去一定时间后,带着增殖的价值△G回到出发点,仿佛货币自身有了增殖的能力。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的分析中,揭示了利息的来源,分析了利息的本质。他指出,借贷资本的运动特点是双重支出和双重回流。双重支出是指:首先,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然后,职能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双重回流是指:职能资本家把生产出来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取得货币,然后把借贷资本连本带利归还给货币资本。

由此可以看出,借贷资本的运动与现实资本的运动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借贷资本只有转化为现实资本,进入生产,才能增殖。由于货币资本家在货币资本贷出期间内,将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让渡给了职能资本家,后者运用借入的资本,购买生产要素并进行生产,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必须分割一部分给货币资本家,作为使用资本商品的报酬,这便是利息。马克思经过科学的分析后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自己的资本所有权向职能资本家索取的报酬,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资金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利息范畴 1

也广泛存在。中国学者在研究与比较马克思以及西方各经济学派关于利息的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了马克思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理论。他们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利息主要体现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独立进行经济核算,重新分配社会纯收入的关系。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于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显然,没有借贷,就没有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是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的或将会取得的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生产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成利息与企业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所得。于是,利息就成为一个尺度:如果投资额与所获利润之比低于利息率,则根本不应该投资;如果扣除利息,所余利润与投资的比甚低,则说明经营的效益不高。所以,虽然从理论上剖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剩余价值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归社会分配的收人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但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会计制度中,利息支出都列入成本,而利润则只是指扣除利息支出后所余的那部分利润。于是,利率就成为一个尺度,用来衡量投资收益或经济效益,即人们通常都用利率来衡量收益,用利息来表示收益,从而使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将各种具有特定收益的资产,在与利率的比较中表示出价格,称为收益的资本化。一般来说,收益是本金与利息率的乘积,可用公式表示为:

B=Pr

式中,B代表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

相应地,收益资本化的计算公式: P=B/r 正是按照这样的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事物,只要有收益,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有些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也因之可以视为资本,如工资。具体讲,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从而不具备决定其价格的内在根据。但土地可以有收益,比如v 块土地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100元,假定年利率为5%,则这块土地就会以每亩2000元(100÷5%=2000元)的价格买卖成交。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B)越大时,其价格(P)会越高;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衡利率(r)越高,土地的价格(P)将越低。这就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土地价格形成的规律。收益资本化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社会,债券、股票、土地、技术、劳动力等都是可以被作为资本品进行交易的,这些资本品都有特定的预期收益,其资本化的价格是由预期收益与利率的比值所确定的。

二、利率的种类

(一)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根据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利息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通常,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如,对于同样一笔贷款,年利率为7.2%,则也可以用月利率6‰或日利率0.2‰(每月按30天计算)表示。这三种利率表示方法之间是可以折算的,例如日利率乘以30即为月利率;月利率乘以12即为年利率。

(二)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利率下跌;当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时,市场利率就会上升。因此有入将市场利率比作借贷资金供求状 2

况变化的指示器,

官定利率是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它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官定利率水平的高低已不再是完全由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所决定,而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定。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官定利率处于主导地位。 公定利率是由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银行、公会等确定的利率。对会员银行有约束作用,对非会员银行则没有约束作用。 (三)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也就了解了全部利率体系的变化趋势。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或者国库券的收益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借贷资金予以不同的利率,达到鼓励、限制或调节作用,也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及政策导向,例如我国实行的差别利率主要有存贷差别利率、期限差别利率和行业差别利率。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但当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的时期,则不宜采用同定利率。因为固定利率只要双方协定后,就不能单方面变更。在此期间,通货膨胀的作用和市场上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变化,会使借贷双方都可能承担利率波动的风险。因此,在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频繁的时期,借贷双方往往倾向于采用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期限的长短以及以何种利率作为调整时的参照利率都由借贷双方在借款时议定。例如,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浮动利率,一般每隔36个月调整一次,调整时大多以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简写为LIBOR)为主要参照。浮动利率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更好地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浮动利率可以随时予以调整,利率的高低同资金供求状况密切相关,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风险较小,有利于减少利率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从而克服了固定利率的缺陷。但由于浮动利率变化不定,使借贷成本的计算和考核相对复杂,且可能加重贷款人的负担。因此,对于长期贷款,借贷双方一般都倾向于选择浮动利率。

(五)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在借贷过程中,债权人不仅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法归还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还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的风险。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划分,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划分的。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但通常在经济管理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依据与工具,便利了利率杠杆的操作。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呈现三种情况: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在不同的实际利率状况下.借贷双方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一般而言,正利率与零利率和负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互逆的,只有正利率才符合价格规律的要求。

一般来讲,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

(1)

r=i+p

(3.1) 式中,r为实际利率;i为名义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2)

i=(1+r)/(1+p)-1

(3.2)

通常按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一些差别。例如,某银行贷款利率为15%,而当年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若按(1)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计算的实际利率为5%,而按(2)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4.55%,两者相差0.45%。出现这种计算结果上的差异是因为(1)式是个不精确的等式,仅有本金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其利息部分则没有免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一般来说,一年期以内的信用行为被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即为短期利率;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为通常称之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则是长期利率。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中又各有不同长短期限之分。总的来说,较长期的利率一般高于较短期的利率。但在不同种类的信用行为之间,由于有种种不同的信用条件,对利率水平的高低则不能简单地进行对比。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率高低首先由利润率高低决定,但决定利率高低的利润率不是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而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平均利润率。这是因为用于借贷的资本是在全社会流动的,通过竞争的作用,使得等量资本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等量的利润。一般来说,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界限。 (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理论上利率的取值限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但是在某一具体时期的具体市场中,利率则需由借贷资本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就起着决定作用。通常情况下,借贷资本供大于求时,利率就会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就会上升。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随着政府对社会经济运行干预的不断加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货币当局往往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和利率管理等政策来调节利率,以此来调节经济,使经济运行能达到他们的预期目的。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若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利率就会下降;反之,利率就会上升。 (四)国际利率水平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和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加深,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一国利率水平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由于这种影响,使得各国的利率水平呈现出一种“趋同”趋势。一般来讲,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国内利率的影响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的影响。一般来讲,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下降会降低国内利率水平或抑制国内利率上升的程度。 (五)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 只要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就存在有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通货膨胀必将引起纸币贬值从而给借贷资金的本金造成损失。为了弥补这种损失,贷款人必须提高利率水平。同时,通货膨胀不仅会给借贷资金本金造成损失,而且还会使正常利息额的实际价值下降,造成利息贬值。而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利息成本上升,往往会导致利率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实际利息不至于贬值或发生利息成本上升,在决定利率水平时,要充分考虑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的影响。 (六)汇率

在开放型经济中,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利率的变化。当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时,外币的预期回报率下降,国内居民对外汇的需求就会下降,对本币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使国内利 4

率水平上升。

此外,借贷期限的长短、借贷风险的大小、历史利率水平、同行业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利息率的高低。总之,影响和决定利息率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有些因素与封闭型经济体制有关,有些因素与开放型经济体制有关。在决定一国的利率过程中,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将取决于一国的经济、金融的开放程度。如果一国的经济体制在金融方面对外完全开放,或者开放的程度比较深,则国内利率受国际市场利率或预期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大;否则,这种因素的影响就相对较小。 第二节

利率的计算 从上节的内容可以知道,利率就是借款者为了获得对贷款者资金的使用权,而向后者支付的价格。也就是说,利率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一、单利和复利 1.单利法

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

2.复利法

复利法是指将按本金计算出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I=P[(1+r)n-1]

(3.5) S= P(1+r) n

(3.6)

式中, 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利和。

总结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单利和复利的区别。所谓单利就是不对本金产生的利息再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而复利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本金产生的利息在本金的存续期内再按相同的利率计算利息。以单利计算,手续简单,计算方便,借入者的利息负担也比较轻。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是对贷出者(储户)利益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强化利率杠杆的作用。由于复利反映出利息的本质特征,因而相对合理些。一般来说,单利计算适用于短期借贷,而长期借贷则多采用复利计算。同时,复利范畴在经济生活中还有广泛的用途,如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的储蓄本利和计算、企业设计折旧提存方案、社会保障机构计算退休养老金方案等。

二、现值和终值

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相联系的是现值(Present Value)与终值(Future Value)概念。终值的概念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基础上:现在投入一元钱,投资者将来收到的本利和在数量上要多于现在的一元钱;比较而言现值则以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依据:从现在算起,人们将来可以收到的一元钱在价值上要低于现在的一元钱。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假如某个投资人现在手头拥有一元钱,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该投资人不会让其资金闲置,而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投资方式使其不断增值,或者存入银行、或者购买有价证券、或者购买不动产和其他有价值的艺术收藏品等等。这样,一年后他(她)拥有的财富将会多于一元钱。那么,现在的一元钱相当于未来可以收到的几元钱呢?这个问题即是指现在这一元钱未来的终值是多少。反过来,对于将来能够获得的一笔收入,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其价值是应该打折扣的。到底将来可以获得的一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几角钱呢?这个问题即是指未来这一元钱收入的现值是多少。现值与终值概念是计算各种金融工具利率水平的基础。

(一)终值 1.复利和终值

以简单的银行贷款为例,用支付的利息额除以贷款额是衡量借款成本的标准,这个计量标准即是所谓的简单利率。

2.年金终值

在银行存款中,有一中比较特殊的储蓄存款就是零存整取,即每月、每周或每年按同一的金额存入,到约定的期限本息一并取出。与此类似,养老保险中的固定缴款养老金计划也是由员工和公司按照员工工资的某一百分比按月向养老金帐户存入一笔资金,专款专用,只有员工退休后才可以从这一帐户中提取资金用于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此外,住房抵押贷款可以选择等额支付本息方式,即在一定的期限和利率水平下,借款者每个月支付固定金额给银行。 在以上各种金融活动中,现金流量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每个月的现金流量金额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些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年金分为即时年金和普通年金。即时年金是从即刻开始就发生一系列等额现金流,包括零存整取、养老保险等。如果是在现期的期末才开始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就是普通年金。例如今天8月1日,你所签订的住房抵押合同是每个月25日偿还4000元贷款,这就属于普通年金。两者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5

500

500

500

500

500

即时年金

500

500

500

500

普通年金 图3-1即时年金与普通年金的时间轴

年金终值就是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在未来一段时期的本息总额。 以上的零存整取存款属于即时年金,假设S为本息和,也就是即时年金的终值,P为每年(或每周、每月)存入的金额,r为零存整取的复利利率,n为存期,每年计息一次,则即时年金终值公式如下:

(1r)n11SP[1]r

(3.8)

我们在图2-1即时年金和普通年金的时间轴上看到,即时年金的每笔现金流比普通年金都要多获得1年的利息,所以,即时年金的终值为普通年金终值的(1+r)倍。因此,以FV为普通年金的终值,A为普通年金,r为利率, n为年限,则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公式为:

n1r1FVA[] r

(3.9)

(二)现值

1.贴现和现值

将上述计算过程反过来,情形如何呢?由于在利率水平为10%时,现在的100元钱一年后将会变成110元,据此我们可以说一年后的110元在价值上只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即一年后可以收到的110元钱的现值是100元。或者可以说为了一年后能得到110元,现在任何理性的投资人的本金支付都不会超过100元。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两年后的121元或者三年后的133.10元在价值上只相当于今天的100元。这种计算将来一笔货币收入相当于今天的多少数额的过程可以称为对未来的贴现(Discounting)。其计算过程如下:

推而广之,所谓现值是从现在算起数年后能够收到的某笔收入的贴现价值。如果r代表利率水平,PV代表现值,FV代表终值,n代表年限,那么计算公式如下:

PV

2.年金现值

FV(1r)n

(3.10)

如果你在未来有一项支出计划:在未来一定时间,某一项支出每年为固定金额,如果现在就为将来存入足够的金额,应该如果计算现在需要存入的金额呢?这就需要计算在未来产生的一系列等额现金流的现值,即年金现值。

一般地,我们设普通年金为A,利率为r,年限为n,现在一次存入的金额即一系列未来年金的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PVAn(1r)1nr(1r)

(3.11)

特殊的存款方式整存零取即属于上述普通年金现值,即一次存入一定的金额,在以后的预定期限内每月(或每周、每年)提取相等金额的货币,当到期时本利一次全部提取。 3.永续年金的现值

也就是说,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上述的普通年金就称为通永续年金(Perpetuity),即永远存续而没有到期日的年金。在金融工具中,股票就类似于永续年金,我们无法计算它的终值,却可以计算它的现值。对公式(3.9)对n求无穷大的极限,其可以得到永续年金的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PV=A/r

(3.12)

三、衡量利率的精确指标到期收益率 在金融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债务工具,这些债务工具的计息方式各不相同,不同的名义利率无法真正反映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率水平的差异。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为了便于比较各种不同债务工具的利率水平,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利息率高低的指标,即到期收益率。这里介绍四类常见的债务工具及其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一)常见的四类债务工具

1.简易贷款。工商信贷通常采用这种方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贷款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事先商定的利率水平,向借款人提供一笔资金(或称本金);至贷款到期日,借款人除了向贷款人偿还本金以外,还必须额外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例如,某个企业以10%的年利率从银行贷款100元,期限1年。那么,1年贷款期满以后,该企业必须偿还100元本金,并支付10元利息。 2.年金(Annuity)。年金是指在一段固定时期内有规律地收入(或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流。它是最常见的金融工具之一。养老金、租赁费、抵押贷款等通常都采用这种方式。当第一次收(付)刚好在一期(如1年)之后,这种年金称为普通年金(Ordinary Annuity)。例如,某个人以这种方式借入银行贷款1000元,期限为25年,年利率为12%。那么,在未来25年内,该借款人每年年末都必须支付给银行126元,直到期满为止。

3.附息债券。中长期国库券和公司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附息债券的发行人在到期日之前每年向债券持有人定期支付固定数额的利息,至债券期满日再按债券面值偿还。在这种方式下,债券持有者将息票剪下来出示给债券发行人,后者确认后将利息支付给债券持有者。例如,一张面值为1000元的附息债券,期限为10年,息票率为10%。债券发行人每年应向持有人支付100元的利息,在到期日再按面值1000元本金并加最后一年的利息100元偿付。

4.贴现债券。美国短期国库券、储蓄债券以及所谓的零息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债券发行人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折扣价格)出售,在到期日按照债券面值偿付给债券持有人。贴现债券与附息债券不同,它不支付任何利息,仅仅在期满时按照债券面值偿付。例如,一张贴现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1年,债券购买者以900元的价格购入该债券,一年后,债券持有人可以要求债券发行人按照面值偿付1000元。

(二)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的计算方法

这四种类型债务工具的现金流产生的时间不同。简易贷款和贴现债券只在到期日才有现金流;而年金和附息债券在到期日之前就有连续定期的现金流,直至到期为止。到底哪一种债务工具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收入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运用现值的概念,运用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不同类型债务工具的利率水平。 所谓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债务工具的现金流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它可以从下式中求出:

nCF3CFnCFtCF1CF2P0t1y1y21y31yn1y

(3.13) t1其中,P0表示金融工具的当前市价,CFt表示在第t期的现金流,n表示时期数,y表示到期收益率。如果P0、CFt和n的值已知,我们就可以通过试错法或用财务计算器来求y。 下面我们将分别计算四种不同债务工具的到期收益率。

1.简易贷款的到期收益率

对于简易贷款而言,使用现值概念,其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是非常简单的。例如,一笔金额为100元的一年期贷款,一年后的偿付额为100元本金外加10元利息。显而易见,这笔贷款今天的价值为100元,其终值110元的现值计算如下:

PV

2.年金的到期收益率

以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为例,在到期日贷款被完全清偿以前,借款人每期必须向银行支付相同金额,直至到期日贷款被完全偿付为止。因此,贷款偿付额的现值相当于所有支付金额的现值之和。

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范文第6篇

七年级语文试题

馆陶学区 馆陶县车疃中学 付春燕

第一部分

(共19分)

一、 基础知识积累

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5)

燕赵大地遍性灵,燕赵儿女多豪情。惊涛péngpai〔 〕的黄河滋养了我们的成长;为人民解放而不惜舍弃生命的革命先烈保卫了我们的幸福安康;《红旗谱》里jī〔 〕恶如仇的朱老忠书写了历史的辉煌;wēi é〔 〕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刻录了历史的沧桑。

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⑵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选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诗词原句填空。(2)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按要求填空。(4)

⑴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点明遇到困难总会有新的转机 且涵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 ⑵《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例句,用反义词替换发补写出后半句。(2)

例句:种植体谅,你就会收获融恰,种植嫉妒,你就会收获烦恼。种植诚实,就会收获信任, . 种植善良,你就会收获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

⑴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填对四处即可〕(4)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_______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________酒店结识_________〔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_______〔金眼彪〕夺回________;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________;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⑵ 你喜欢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2)

第二部分 (4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是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亿、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选文出自 ,作者 ,字 ,三国时蜀国的 家和 家。(3)

7、 解释下列黑体字词的含义。(2)

中道崩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急存亡之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解释下列四字短语。(2)

陟罚臧否:___________________ 作奸犯科:__________________

9、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

先 帝 称 之 曰 能 , 是 以 众 议 举 宠 为 督。

10、 翻译下列句子。(4)

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问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2、 诸葛亮向“陛下”提了哪些建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写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 ②海啸是由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巨大海浪。这种海水运动引发的惊涛骇浪,波高可达数十米,其转移速度可快至每小时800公里。这么高的“前扑后继”的层层“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对生命和财产可造成严重伤害。去年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1960年智力大海啸形成的汹涌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到达日本后还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大2米,木制的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大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招架。

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宇宙的影响等。

④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在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就象丢颗石子到水中,涟漪由内向外扩散一样。所以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的海浪。

⑤海啸的波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有多深,波都可以传播过去。而且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而涌动的水量越多,从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则和喷气式飞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当海浪靠近岸边时,如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其速度放慢,变为40公里。但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时波浪就会长高,能以极大的能量冲上岸。

1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4、第④段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文意,请说说地震引发的海啸形成过程。(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时;遗憾我家门口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它是谁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要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护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位天文学家。他在我们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也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祖先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泥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过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7、上文中加点词“好些人”指代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2)

18、在上文中用横线画出作者对比的方法写丑石“无用”的语句(1)

19、准确理解上文中画线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的具体含意是

( )(2)

A. 表明要再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 表明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 表明对这块石头感到莫名其妙 D. 表明对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20、对上文中加点字“屈”作出准确解释的是

( )(2)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屈

21、作者为什么赞扬丑石“伟大”?(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上文中加点词语“小心翼翼”修饰“运”,用得好,为什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40分)

“和“字,字祥义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与人和善,和气同心;家庭和美,家和万事兴,邻里和睦,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人类向往快乐,世界需要和平........ 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007---2008学升级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 1. ⑴澎湃、嫉、巍峨 ⑵舍生取义 2.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⑵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3. 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⑵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 种植欺骗,你就会收获怀疑;种植自私,你就会收获孤独。 5. ⑴西门庆、十字坡、孙二娘、施恩、快活林、行者。

⑵略。

6、略。

7. ①崩:古时指皇帝的死亡。②殂:死亡。③秋:时期。④简拔:选拔。⑤遗:给予。

8. 开张圣听:扩大圣上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陟罚臧否:鼓励功过,好处。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裨补阙漏: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

9. 先 帝/ 称 之 曰/ 能 , 是 以 /众 议 /举 宠 为 督。 10. ⑴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籁劝告的道路。

⑵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昌盛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11.刘备、刘禅。

12.⑴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 ⑶亲贤远佞 13.作比较、列数字、;海水越深,形成的海啸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

14.“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引起海啸;或:用“通常”符合客观事实,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15.地震产生震荡波,引起海水运动,震荡波在海面上扩大传播,产生一批波浪,从而形成海啸。

16.海啸具有波浪大、速度快、传播远、能量大〔破坏力强〕的特征。 17.对天文学有研究的人 18.第二段第一句话 19.B 20.D 21.它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

22.“小心翼翼”是“非常或十分小心”的意思,用它修饰运,能充分表现出天文学家们对它重视的态度。

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范文

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范文第1篇第一部分 关于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考核对象为四川电大开放教育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