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儿科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此期间我院从收诊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要求分PDCA护理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探讨两组儿科护理质量和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从儿科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在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健康宣教等项目上均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从家长满意度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为93.33%,常规护理组为80.00%,差异比较PDCA护理管理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并获得家长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护理管理;儿科;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护理模式不断涌现,被广泛实施于临床实践当中。PDCA是一种科学化、标准化的循环体系,其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通过循环上升,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1]。为了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本文探讨将PDCA护理管理应用到儿科护理当中去,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此期间我院从收诊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要求分PDCA护理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在PDCA护理管理组中,男童18例,女童12例;年龄分布在1岁到12岁之间,平均为(7.08±3.21)岁;疾病持续时间从3天到17天不等,平均为(10.28±2.31)天。在常规护理组中,男童17例,女童13例;年龄分布在1岁到13岁之间,平均为(7.53±3.36)岁;疾病持续时间从3天到16天不等,平均为(9.89±2.43)天。以上两组共60例患者在一般数据资料比较上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临床实验中,针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管理,具体举措: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进行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針对PDCA护理管理组患者实施PDCA护理管理模式,具体举措:(1)计划。首先建立起PDCA小组,组织组员学习PDCA护理管理知识。围绕患者病情及护理需要,制定患儿护理期间的护理计划,制定阶段目标和考核目标。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和改进。(2)实施。开展PDCA护理培训的时候,要求护士长合理划分每一名护理人员的职责,以保证护理过程正常开展,使患儿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病房内,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为其普及用药事项、疾病知识等。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膳食计划。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保障清洁卫生。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使其感到人性化的关怀。(3)检查。由护士长对PDCA护理管理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待发现其中的不足后及时进行纠正。使PDCA小组能够按照各项操作标准进行对应操作,减少失误。以科室为单位,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措施。(4)处理。对于上一阶段发现的问题和患儿家长提出的建议,通通做出整改,提出整改举措后将其纳入到下一阶段的PDCA护理管理中,检验和强化改善举措,护理人员要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细化责任,提高护理质量[2]。
1.3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的比较
从儿科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在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健康宣教等项目上均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家长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从家长满意度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为93.33%,常规护理组为80.00%,差异比较PDCA护理管理组优势明显,p<0.05。(详见表2)
3.讨论
儿科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选择优质的护理模式。PDCA护理管理是一种循环体系,其将传统护理质量把控从事后转变为全过程把控,在护理前、护理中和护理后都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护理质量呈现出螺旋上升式发展[3]。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当中,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对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护理风险。同时能够减轻家长的护理负担,使家长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心和轻松,会获得家长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并获得家长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瑞芳. 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13):3.
[2] 谢明珠, 林燕, 屠益微. 浅述PDCA循环在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20, 7(1):192.
[3] 孔小红. 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5):2.
儿科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积极的筹备
(1) 用物筹备:用物按组进行分配, 定制专用的护理服务车。 (2) 思想准备:科内开展护理服务理念转变的培训多次。使每位参加优质护理服务人员充分认识开展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高认识。优质服务就是以优质的基础护理和护理技术为核心, 从根本上理解护理服务的真谛及宗旨。
1.2 人员的分组
整个病区分为2大组, 设立一个总的护理组长, 下设小组长, 再到管床护士, 形成了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管床责任护士, 三级护理模式, 每位管床护士分管3~5张床。
1.3 制定活动计划
进行护理流程再造[1]及各班职责的重新制定。以卫生部的文件精神为准绳, 找差距, 找不足, 抓整改, 抓落实[2],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细化基础护理内容, 并落实基础护理质量, 以确保患儿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1.4 工作时间的调整
上班时间实行APN三班制的连续排班方法[3]。A班上班时间7:45~16:00;P班上班时间16:00~22:00;N班上班时间22:00~次日8:30。交接班时间分别为8:00、15:30、21:30。保证每个时间段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
2 评价标准与方法
采用我院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总分100分, 单项为20分。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表1) 。
由表1可见, 实施大包干前后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开展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开展前 (表2) 。
由表2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 患儿家属点名表扬的护士人数及护理投诉纠纷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实施后明显优于实施前 (表3) 。
由表3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满意度调查有显著性差异。实施后明显优于实施前。
3 讨论
3.1 护理工作的改变
(1) 参加医疗查房:通过医疗查房能够动态的了解患儿的病情, 医生的治疗方案, 对护理的要求。通过与医生的现场交流沟通, 达成共识, 抓住护理的重点, 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患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2) 调整查房时间:为了更好的加强基础护理, 使患者的治疗能够及早地进行。我们的查房时间由晨会交班后, 改到了晨会交班前, 利用交班前15min, 进行护理查房。 (3) 简化书写:专用的护理服务车的使用, 真正形成了, “流动的护士站”, 护士可以随时记录病情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 切实做好实时记录, 大大减少漏记现象的发生, 达到了我们做到了就能记录到的效果。 (4) 减少跑动:留下更多的时间给予床边护理。真正做到把病人的时间还给病人。患儿及家属可以随时找到护士, 纠纷减少了, 满意度提高了。在提供优质护理的同时护士也能够按时下班, 不拖班了。
3.2 护理质量的提高
(1) 改变了以往护士站一个人面对多个家长的局面, 使患儿及家长在入院之初就能得到管床护士热情的接待, 及时给予入院评估、指引。消除了家长焦急的情绪, 大大减少了投诉及纠纷。从入院开始就控制容易出现纠纷的环节。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危重患儿, 及早给予处理。 (2) 静脉输液治疗时间提前, 标本的留取及时, 能够做到及时督促家属留取。仪器设备保管及保养更精细, 添加日常所需治疗用物及时。急救用物齐全并处于备用功能状态。 (3) 实现了病情观察的连续性, 外出检查的患儿能够得到及时的评估。大大规避了危重患儿外出检查时病情变化的风险。从而体现护理连续性、及时性。 (4) 主动巡视病房, 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要。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做到没有呼叫, 也去巡视的转变。在服务的过程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4]。
3.3 护士的提高
(1) 服务思想的转变:能够正确对待患儿及家属的意见, 提供主动的个性化护理, 把患儿看做是自己的, 所管床患儿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的思想转变。改变了难以接受医院工作是服务行业的观点。护理整体服务意识均有提高, 各小组间开展了比赛, 树立竞争意识。 (2) 组织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及技术操作均有大幅度的提高。护士的责任感、求知感、成就感增加, 主动性和独立性增加。新护士有很大的改变, 从很腼腆不好意思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自己, 到能够自如的工作, 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全面增强。
3.4 医生的体会
病房环境及办公的环境更整洁了, 和护士的沟通更密切了, 医护能够携手更合理有序的安排患者的治疗护理。护士能更准确及时的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
4 小结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是一场运动, 而是优化医院服务,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促进医患和谐的切入点。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及发扬, 达到提高患儿护理质量的终极目标。
摘要:目的 总结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 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满意度、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 (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 的总满意度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 (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 总满意度比较, 开展前后各项细化评分比较,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开展后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 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重要护理理念。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梦, 任珍, 包志英.优化护理文化创建护理品牌[J].医院院长论坛, 2009, 9 (5) :49.
[2] 周新风, 张红光, 吕美英, 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疗前沿, 2010 (16) :89~90.
[3] 包永兰.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0) :882~883.
儿科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介绍了儿科如何加强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的策略,两年来,及时发现患儿家属不满情绪共65件,阻止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诚挚的关系,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2005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98%。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文献标识码:C
儿科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综合儿科包括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我院儿科还包括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1 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学也不例外,护理学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 关心和尊重护士
现代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道“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行业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他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传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并负责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
1.3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摩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儿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1]。
1.4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1.4.1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品德
历史上许多事例表明,道德颓废的人不会有人信任,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可见树威之道修德为先。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2]。
1.4.2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古人云“己不正何以正人”,护士长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護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护士长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但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周包揽”“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一个出色的护士长是要合理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常见的激励方法有奖励激励、目标激励及行为激励。
1.4.3 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
儿科病种繁多,专科性不强,有些疾病在专科护理书上都找不到护理依据,需要在临床摸索,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2 灵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2.1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第二方面是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况发生。
2.2 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
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透视窗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利用静电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鼓励家长为患儿买玩具,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2.3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变过去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主动迎接检查,采取日提醒、周强调、月检查等方法,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厂家为我科特制的各种型号的小儿胃管、小儿肛管、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收住肠炎病人的病房每天消佳净消毒液拖地一次。
3 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3.1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
①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②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③工作不到位,遗漏液体;④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儿皮肤娇嫩个,液体外渗,致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⑥护士忙着抢救重病人或处置新病人而没有立即为某患儿处置;⑦病人多,治疗、护理不能及时;⑧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⑨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⑩给小孩镇静后送门诊未能及时安排检查。
3.2 纠纷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优势互补,解决了8h外护理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③强化法律意识、进行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④严格查对制度,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包括临床液体)都要认真查对,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一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
3.3护士长的应对策略
护士长对护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即宜见不宜避,一劝不宜激,一散不宜聚[3]。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你患儿家长,心平气和。满腔热情地接待,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如确实是我们工作不到要向家属赔礼道歉。对采取非法手段大打出手、聚众闹事、无理纠缠通过院方付诸法律的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 徐美芳.论护士长的非权利影响力[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8.
[2] 贾崇玲.儿科病房纠纷原因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35(2):184.
[3] 李华,付明慧,周淑君.护士长处理纠纷中应急能力的培养[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3(8):20.
儿科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儿科临床护理因其特殊性需要掌握关注的方面很多,在临床上对其进行探索能够有效的保障患儿安全,减少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常见奉献因素能够很好的起到预防作用,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54
所谓儿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即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危险事件。由于患儿不具备危险意识,无法进行自我保护,往往容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1]。这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始终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能够预知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确保患儿的护理安全。本文就本次研究的案例及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适宜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儿科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27起,自2009年开始制定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9起。以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观察组。
1.2 研究方法 整理总结两组各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各项指标,通过比对两组间差异,总结探讨护理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及适用范围。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以t檢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127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46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57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11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5起,属于抢救重症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的为8起。
护理组69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27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31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8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3起(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儿科常见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 儿科通常容易出现的意外风险伤害有:患儿跌倒;从床、车、窗等处坠落;烫伤;骨折;眼外伤;利器割伤;牵拉伤;气管及食管异物;窒息;重物砸压伤等。由于患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平衡功能较差,同时幼儿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较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却缺乏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很容易模仿危险动作或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若陪护家长同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例如未随时监护患儿,离开时忘记将病床防护栏拉起,将开水等危险物品置于患儿能够接触到的位置,或与患儿挤睡等,容易增加患儿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概率[2]。
3.2 护理因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总结 护理方面的操作问题,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尝试,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导致药物浑浊或相克;因未能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未按轻重缓急进行抢救,或抢救不到位而未能及时抢救患儿生命;例行巡视或指导不到位而导致患儿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监管不力使患儿擅自离开病室而发生意外;护理记录混乱不清,患儿出现病情异常时,采取了护理措施却未有护理记录,或记录与实际不符,无法发挥法律证据作用,或起到反作用;医疗设备未能及时检查,导致使用时因性能不稳定却无人察觉,导致患儿发生意外[3];或医疗设备不到位,当有护理需要时却无法及时使用;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过硬,或团队精神缺失,面临紧急情况时无法冷静对待,正确处理,或同事间相互指责相互猜疑,导致护理工作出现意外[4]。
3.3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方法
3.3.1 完善管理制度 应及时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将完善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作为全体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将其作为工作准则,从而确保护理工作能够保持安全且高质量。
3.3.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首先应培训护理人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定期地对护理人员举办各种护理知识及风险意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增强诚信度及工作责任感,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对、防范护理风险的业务能力。
3.3.3 护患间应增强沟通 作为护理工作本身而言,始终是一种高风险、无法完全预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建立起一个抵御意外风险的协作整体,又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潜在意外风险有所准备并能共同承担。就具体工作而言,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时随时告知家属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力求获得理解及配合,若需要采取特别护理或治疗时,应在实施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必要时应做好签字确认工作,风险由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共同承担,从而建立起意外风险防御整体。
综上所述,确保真正降低护理意外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关键在于对风险事件展开全面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风险意识。相信通过长期的探讨、完善及执行,尤其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后,护理工作一定能够更加优质有效,从而确保患儿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彩云.儿科护理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7):190.
[2] 张春侠.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6):2397.
[3] 林晓枫,张秀玲.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7):118.
[4] 王玉枝.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1(7):969-971.
儿科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文献标识码:B
护理思维是在护理学科中表现出来的理解、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推理、讨论等所组成的综合思维[1]。良好的护理思维能力是护理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中国传统的以课堂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应试教育使护生进入临床后,不是积极思考、主动寻求有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护理决策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是对医嘱的过分依赖。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护理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为了更好的实现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过渡,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锻炼护理思维能力,我们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儿科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