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力用油的问题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电力用油的问题(精选5篇)

电力用油的问题 第1篇

一、电力用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 电力用油中存在气体的问题。

电力用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油中气体含量大于6%。油中含有空气会对油产生氧化作用, 而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氧化现象会更加严重。游离气体对摩擦副的间隙油膜有着直接的破坏作用, 会加大摩擦部件的磨损速度。EH抗燃油在系统内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压力和温度的波动, 当油的压力降低、温度升高的时候, 这时候气体会从油液中分离出来, 一部分形成气泡, 这样就破坏了油膜, 加剧EH系统中的泵和伺服阀、油缸的磨损速度。在EH系统工作的时候, 油从泵入口进入时的低压到泵出口的高压, 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绝热的过程, 油中的气泡被压缩, 油温度迅速升高, 从而使得EH抗燃油的氧化速度和酸化速度加快。

2. 电力用油中固体杂质的问题。

(1) 固体杂质对变压器油的电气性能的影响。击穿电压和颗粒的含量之间存在着对数的关系, 如果固体的杂质颗粒越多, 那么击穿电压就越低, 绝缘性能相对就越差。所以, 一些国家把检测固体颗粒的污染作为新的变压器油和投入运行前变压器油质检查的一种重要内容。

(2) 固体杂质对汽轮机的影响。汽轮机油中杂质的存在将会导致各种磨损, 然后产生新的颗粒, 从而产生更大程度上的磨损, 这样油液的污染急剧上升, 情况严重时甚至发生磨轴、损伤轴颈、卡调速系统等故障。

3. 电力用油中水分的问题。

这里, 引起油质检验不合格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就是水分的含量。电力用油里存在的水分会促使油中产成氧化物, 氧化物和一些添加剂发生水解或者其他化学作用, 生成具有弱腐蚀性的酸, 从而使油质下降;对于透平油来说, 水的含量较多, 还会使油的润滑作用、调速作用、冷却作用等降低。

二、对电力用油存在问题的处理方法

1. 相关控制措施。

(1) 认真检查油箱的各处开口、组件铅封和法兰的连接部位。

(2) 在油箱易积存颗粒的地方安置工具, 例如磁力棒组, 可以用来吸附油中含有的金属杂物, 在停机期间取出磁力棒, 清理磁力棒中吸附的杂物, 清理干净后再放回原来的地方。

(3) 在油流的死角地区加装排污阀装置, 定期开阀排污。

(4) 利用大修的时间加大系统的油循环流量, 洗净油管路。

2. 固体杂质的处理方法。

(1) 减少外界的污染。加强设备制造时、安装过程时的质量管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的固有污染物。设备安装完后投入运行前, 应该对设备的内部管道进行认真必要的油循环, 冲洗内部的固体颗粒。

加强设备在运行时的防护工作。保持内外的环境清洁, 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油液中。

在对设备例行检修的时候, 应该加强防范措施, 避免包括尘埃、焊渣、纤维以及其他的杂质进入油中, 并且做好机器的加油、补油与内部的清洗工作。在大修完毕并投入运行前, 采用大流量地冲洗机对系统进行连续的大流量的循环冲洗, 以清除残留和沉积在设备管道中的颗粒污染物。

在新油注入系统前, 使用油净化装置进行包括脱气、脱水和除杂质的净化处理措施。这样可以确保新油在制造、存贮和运输过程中污染物不会进入油系统。

(2) 减少并清除运行中的污染。对正在运行的变压器油与汽轮机油, 应该经常进行油的颗粒度测试。如果发现油中的颗粒数突然增加, 则立即采用油净化装置处理, 最大程度地清除油中水分、气体、固体杂质、胶质和其他的老化产物。在滤油机的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和维护, 防止压降太大造成滤芯的破损, 从而使得大量的杂质进入油液系统使系统产生故障。另外, 应该对颗粒度的来源及时查明, 消除隐患。

当油中进水的时候, 应该及时进行脱水、除杂质的处理。如果要防止水分引起的金属锈蚀, 可以在油中添加防锈剂, 防锈剂的添加量一般为0.02%~0.03%。此外, 为了提高电力油的氧化安定性, 可以在油中添加T501抗氧化剂, 添加量一般为0.15%~0.3%。

对运行中的设备, 应该采取良好的降温和通风措施, 避免设备超负荷的运转, 防止设备因为过热引起油温的升高, 加速油质老化。

3. 水分滤除的方法。

我们发现, 无论采用任何方法预防水渗入油, 都无法使这种现象完全避免。因此要保证油的质量不受到影响, 必须在使用前对油品进行除水的处理。水分的处理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 重力沉降法。这里假设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利用重力的原理, 可使水从油中沉降从而使油水分离。提高油液混合物的温度, 用锥形分离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重力沉降效率;但是对于高黏度油液、氧化物和添加剂, 他们的存在会阻碍油水的分离。因此单独用重力沉降法不可能完全地去掉乳化水和溶解水。

(2) 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是基于废油中油和水的密度不同, 在相同离心力的作用下, 水和油的运动速度和距离各不相同的原理。用该方法废油进入离心机后离心, 油的密度较低则聚集于旋转鼓中心;水的密度较高, 则被甩在油水混合物的外层。

(3) 凝聚分离法。凝聚分离法是利用大的水滴和油的接触面小于等量的小水滴和油的接触面原理, 通过将小的水滴融为大的水滴, 使水更加容易从油里分离出来。

(4) 吸附法。游离水与乳化水可以被过滤物质中的有超强吸附能力的聚合物吸附掉。当水分借助聚合物时, 使得聚合物膨胀。膨胀的聚合物反过来将水分牢牢地锁住。

(5) 真空分离法。真空分离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游离水、乳化水以及溶解水。

三、结论

食用油质量检测问题研究 第2篇

关键词:食用油 质量检测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2-0040-01

食用油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脂,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植物油,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多起严重的掺假现象,严重扰乱了我国食品的安全秩序,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食用油质量监管问题也逐渐成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1 食用油的检测指标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用油的种类较多,成分也比较复杂,通过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燃烧时的声音以及进货渠道等感官检验可以对食用油的质量进行初步的判断,然而由于对食用油进行感官检验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影响,因此检验出的结果准确性较差,加之不法分子对食用油掺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鉴别食用油质量的难度,因此要求食用油质量检测机构必须使用理化手段[1](物理和化学手段)进行食用油质量检测,目前我国研究出的常规理化指标主要为水分、皂化值、挥发有机物、胆固醇、钠元素含量、折光率、酸碱度谷氨酸钠残留、过氧化值、氯离子含量、羟基值以及脂肪酸的相对饱和度等。对食用油的质量进行检测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方式,在检测中尽量做到单指标检测和多指标检测的结合。

2 食用油质量检测方法

2.1 光谱检测法

(1)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对油品进行检测主要是利用食用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在78纳米至2500纳米的波长范围内的特征吸收,来分析所检测食用油质量的组分和含量,从而确定食用油的质量,这种检测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不破换样品、无需进行前期处理以及多检验质变可同时检测的优点。(2)荧光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是根据食用油中表面活性剂在特征荧光处荧光波峰的不同来判断所检测食用油的质量。实践中发现,荧光吸光光度法检测食用油的质量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以及方便快捷等优点,但使用这种方式检测食用油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食用油的质量主要是基于食用油蒸汽对自己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吸收作用来分析食用油的质量问题,在应用过程中,该技术具有实用性强、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分析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以及精密度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适用于低含量劣质掺假食用油的质量检测。(4)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属于衍射光谱,其检测原理是从分子的震动水平上反应样品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的差异,具有指纹性,因而无需接触所需要检测的物质即可直接进行检测,这种食用油质量检测方法具有快捷简便和不破换样品的优点,但对质量检测过程的精确分析和所得大量数据的准确性将对最终的质量检测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出现检测错误,也是根据一定数据得出的结果。

2.2 电导检测法

食用油具有导电性,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其导电率也不相同,使用电导检测法检测[2]食用油的质量就是依据不同食用油的导电率不同,来分析食用油的成分。一般情况下劣质的掺假食用油中都会含有少量的盐分和金属离子,而由于金属离子和盐分带有导电性,所以使得劣质掺假食用油也具有导电性,同时十分劣质的油品如地沟油中含有大量水溶性物质,会大幅度提高其本身的导电性。

2.3.色谱检测法

(1)薄层色谱检测法。薄层色谱检测法是对食用油成分中的极性物质进行分离检测,有检测人员采用薄层色谱即按此法对潲水毛和食用油精炼油中的极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潲水毛油在薄层色谱上有明显的拖尾现象,而食用油的精炼油则没有出现该现象,该种检验方法有直观快速的优点。(2)气相色谱检测法。气象色谱检测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份分离技术,其本身就有零度高、速度快、效率高以及使用检验样品少等优点,是检测动物油脂中脂肪酸含量的主要方法,因此气相色谱检测法可以作为食用油质量是否合格的判定依据。(3)液相色谱检测法。液相色谱法继液相为液体,液相色谱检测法在应用中与气相色谱检测法不同,其在常温下即可对食用油进行检测,操作十分简单,直接分析食用油中游离的脂肪酸即可。

2.4 质谱检测法

质谱检测法的工作原理是将所检测的样品转化为运动的带电气态离子碎片,按所产生磁场中的质荷比(m/z)的大小分离记录来分析食用油的质量,质谱检测法在应用中即可以对食用油进行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同时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因此该种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以及能与各种色谱连用等优点,曾经有检测人员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用质谱法对不同种类的使用有进行质量检测,然后从获得的指纹谱图中筛查出质量不同的食用油,有这种检测方法检测食用油的质量存在预处理麻烦、分析耗时等缺点,目前我国食用油质量检测中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顶空-气质(HS-GC-MS)联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以及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质谱检测联用技术在食用油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质谱检测法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得意深刻体现。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用油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趋于多样化,食用油检测技术中,主要是对其含有的特异成分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检测,然而目前劣质的食用油的质量检测尤其是地沟油的质量检测,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取样困难和温变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阻碍着食用油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因此研究出快速准确、成本低、高精密、低碳环保的食用油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是推进我国食用油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3]。

参考文献

[1]刘燕德,靳昙昙.食用油质量检测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4,01:235-238.

[2]邓鹏,杜方岭,王守经,王文亮.电导法在食用油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07:210-211.

试论电力用油的氧化与抗氧化剂化验 第3篇

电力设备是工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也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部件。电力设备中的油品能够为设备提供动力、可以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等等。但是随着电力用油的应用, 常常会出现氧化等变质的情况, 这就对电力设备造成了较大的损害, 严重时会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所以需要在电力用油中添加一定的抗氧化剂来保证油品的质量, 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化验, 真正确保电力用油的质量, 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1 电力用油的简要介绍

在电力设备系统中, 常常使用的油品主要包括:

(1) 汽轮机油, 此种油品属于润滑油类型, 主要应用在汽轮发电机组, 能够起到润滑、密封、冷却散热等方面的作用。另外, 此种汽轮机油也可以在水能发电机组中进行应用。

(2) 绝缘油, 也可以称之为“电气用油”, 此种油品属于非常重要绝缘介质的一种, 主要起到电气绝缘的作用, 可以分为变压器油、油开关油等等。其中变压器油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 主要用于油浸式变压器、电流电压互感器等电气设备中, 主要的作用就在于冷却散热、绝缘等等。

(3) 合成油以及绝缘气体。随着资源缺乏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 近些年很多性能非常好的合成油以及绝缘气体被制造出来代替较为传统的矿物绝缘油或者是汽轮机油。

此三类油品当中, 汽轮机油以及绝缘油的使用量是比较大的, 同时这两种油也是采用天然石油炼制而成, 所以将其合称为“电力用油”。但是随着资源日益短缺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人工合成的油品以及绝缘气体等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日产的生产生活中。

2 电力用油的氧化问题

(1) 电力用油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氧化问题。电力用油的氧化可以分成几种形式, 按照其氧化形式可以分成燃烧氧化、高温氧化以及自动氧化等。这三种形式的氧化中, 燃烧氧化以及高温氧化属于人为的、主动的过程, 对于电力设备来说是有利的也是必要的, 能够促进设备功能的实现。而自动氧化属于油品的老化, 对于电力设备来说是有害的, 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制止。

(2) 运行过程中电力用油产品质量的降低, 不但是因为油品自身自动氧化造成的, 同时油品在电、热作用下造成的分解碳化和外部杂质造成的污染都是造成油品质量下降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将这些原因造成的油品质量下降情况称之为油品的老化。

(3) 按照油品使用情况的不同, 在运行过程中油品的自动氧化可以分成两种形式: (1) 在薄油层中的氧化, 此种情况的氧化温度比较高, 例如机械部件摩擦面之间的油膜氧化就属于此种类型; (2) 在厚油层中的氧化, 此种情况的氧化温度比较低, 例如在变压器、盛油器皿以及油断路器中的氧化就属于此种类型。

(4) 如果电力设备使用的油品质量较差或者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 那么油品的氧化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 油品的性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例如油品的密度以及黏度都会有所增大, 其酸值以及破乳化时间都会有所增大, 绝缘油的电气性能会下降非常大。同时外观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例如颜色会不断的加深, 荧光会逐渐的变弱最后消失, 油品越来越污浊, 沉淀物越来越多, 甚至会出现腐烂和油焦的气味。

3 电力用油的抗氧化剂添加以及化验

在电力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有效的缓解油品老化的问题, 同时其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相对简单、油品损耗小等优势, 此种方式已经在现场的电力用油中广泛使用。

3.1 电力用油抗氧化剂的添加

(1) 在电力设备正式用油之前, 要将采用的抗氧化剂 (常使用T501型抗氧剂) 按照一定的标准浓度加入到新油或者是再生油当中, 同时要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对于运行变压器油来说, 最好是要在去除相应的氧化产物以及污染杂质后再进行添加。

(2) T501型抗氧化剂的相关优点。

(1)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可以良好的优化油品的抗氧化性能, 可以有效防止氧化酸性物以及沉淀物的产生;

(2) 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对于绝缘油、透平油、新油以及再生油等都是有效的;

(3) 和油有较好的融合性, 不会出现沉淀的情况, 也不会对油的介电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4) 与水不相容, 并且不容易吸潮, 不具有腐蚀性。

(3) 抗氧化剂添加量的确定:油液所具有的抗氧化性能会受到油液中T501含量的较大影响, 如果含量控制在1%之内, 油的抗氧化稳定性能就会随着T501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正常情况下, 国产的新油T501型抗氧化剂含量在0.3~0.5%左右, 抗氧化剂的含量上升也不会对油品的使用寿命有明显的提升, 但是过低就会严重影响油品的寿命。所以, 要保证新油中的T501含量在0.3%以上, 运行过程中油的T501含量在0.15%以上。

3.2 抗氧化剂的添加条件

T501属于第三类型的抗氧化剂, 要在诱导期进行添加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就是说T501只是对于新油或者轻度劣质油才有效果。如果油的水溶性酸p H值在5以下, 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在此种情况下就要对油品进行再生净化, 使其达到相应的添加条件, 此种条件包括如下几方面:

(1) 油色比较浅, 具有浅黄色并且透明, 没有明显的杂质、油泥等, 在小型试验中没有油泥沉淀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

(2) 保证油的水溶性酸p H值在5以上, 保证油的耐压值在40k V以上;

(3) 如果油经过一定处理后不能达到上述条件, 对于绝缘油来说, 可以通过BZ-4型变压器油运行再生装置进行净化, 保证达到上述指标后再进行添加。

3.3 抗氧化剂的添加方法

对于新油品或者经过一定程序再生之后合格的油品来说, 可以添加相应的抗氧化剂。为了确保所添加的抗氧化剂能够得到充分的溶解, 避免出现沉降的问题,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添加。

(1) 热溶解法。首先要进行母液的配制。可以通过新油或者经过一定程序再生之后合格的油品进行配制。首先要按照1:9的比例确定好添加剂以及所用油品的量, 将油加热到65~70℃, 通过较慢的速度将T501加入其中, 在加入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搅拌使其全部的溶解到油液中, 这样就形成了10%浓度的溶液 (母液) 。如果母液的需求量较大, 可以采用分批的方式进行配制。其次要进行母液的注入。当配制好的母液温度降到适当程度后, 采用具有较好过滤能力的滤油机 (例如ZL、JL、TY-II型滤油机) 对母液进行过滤, 并且缓慢的将母液注入到用电设备的油箱内, 和设备中的油液进行充分混合均匀。

(2) 再生循环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将T501抗氧化剂直接加入到BZ-4型变压器再生装置中, 与吸附剂进行混合。在油品再生循环的过程中将抗氧化剂进行溶解, 并且被注入到电力设备油箱中进行均匀的混合。

3.4 抗氧化剂的化验试验

在进行全新型号、全新品牌抗氧化剂使用之前, 要通过相关的化验来确定抗氧化剂的实际效果以及功能。

(1) 氧化诱导期试验。此种实验方式主要就是将全新的抗氧化剂注入到油品当中, 在某些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吸氧试验, 以此来明确此种油品的氧化诱导期。诱导期长者说明抗氧化剂的效果较好。

(2) 感受性试验。一般情况下同一种型号的抗氧化剂对于不同的油品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所以要对没有用过某种抗氧化剂的油品要进行必要的感受性试验。此种试验的做法就是将加入抗氧化剂的油品与未加抗氧化剂的油品置于同样的条件下, 同时进行相应的人工氧化, 之后再进行酸值方面的测定并进行比较, 所得出的比值就是油品的感受性, 又可以称之为“安定性倍数”, 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表示:

安定性倍数=未加抗氧化剂油品氧化后的酸值/加入抗氧化剂油品氧化后的酸值

如果油品安定性倍数保持在8~10之间, 同时氧化油的其余指标不比未加抗氧化剂的油品差的情况下, 就认为此种抗氧化剂的感受性较好, 可以使用。

(3) 模拟试验。经上述实验选定的抗氧化剂在正式大规模使用之前最好在相应的试验台上进行必要的模拟试验, 从而明确其真正的使用效果。T501型抗氧化剂已经经过相关的试验验证, 效果较好, 可以大规模使用。

4 结束语

电力用油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 所以要认真研究其氧化方面的性能, 通过良好的抗氧化剂来缓解不利氧化情况, 从而提升电力用油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提升电力设备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常栋梁, 董红娟.电力用油的氧化与抗氧化剂的化验[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5 (11) :15~17.

[2]秦林, 韩丹丹.电力用油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J].河南科技, 2015 (10) :18~19.

[3]蒋明东.电力用油存在的问题、净化及最新油净化技术[J].电力建设, 2004 (12) :88~91.

[4]曾美荣.浅谈电力用油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 2009 (03) :22~25.

食用油在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4篇

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项目

监督抽检不合格样品项目分布表见表1。风险监测问题项目分布表见表2。各细类问题样品检出率比较图如图1所示。

苯并[a]芘和黄曲霉毒素B1危害

苯并[a]芘

(1)苯并[a]芘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食品及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最突出的特性是致癌性,能够引起胃、食道、皮肤等部位的肿瘤和癌变。

(2)曾发生多起苯并[a]芘食品安全事件,为食用油安全敲响了警钟!2010年8月,金浩茶油事件中,9批次茶油中苯并芘含量为60μg/kg。2010年10月,广西莫老爷食品有限公司两批次茶油苯并(a)芘超标并宣布召回,含量分别为18μg/kg、24μg/kg。

黄曲霉毒素B1

(1)据文献报道,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制品,易在玉米、花生、果仁等油脂含量较高的粮油作物上生长,其中黄素霉毒素B1认定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对动物和人体产生强烈的肝毒性、致突变性、免疫抑制和致癌性,被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A类致癌物。

(2)曾发生多起因黄曲霉毒素超标召回问题产品事件。2009年,英国Julian Graves公司召回1批次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开心果。2010年,美克罗格公司召回疑染黄曲霉毒素的宠物食品。2010-2014年,我国也有多起乳粉、食用油等食品黄曲霉毒素超标召回的事件。

(3)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一,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

第二,黄曲霉毒素B1的半数致死量为0.36 mg/kg体重,属特剧毒的毒物范围。黄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μg/kg时为低毒,50~100μg/kg时为中毒,100~1 000μg/kg时为高毒,1 000μg/kg以上为极毒。

导致食用油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有些不法商贩为了利益,将人民的健康不管不顾,置若罔闻,采取非法手段。②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或者有严重的失职行为,助长了不法者的嚣张气焰。

对策

食用油的质量安全问题不但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状况,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整个行业没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缺乏安全知识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存在失职行为等。

想要解决食用油的安全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

第一,加快食用油质量管理体系HACCP建设,加快我国食用油企业重组与整合,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完善的食用油标准体系,加强对食用油的检测,不断完善食用油的监测方法以及监管体系,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普及食用油的安全知识。

电力用油的问题 第5篇

由于油炸食品的普遍性,大街小巷都是小贩贩卖油炸食品的地点,而这些地方的卫生条件都比较差,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我国目前的主要煎炸用油为棕榈油,每年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然而近几年出现一系列煎炸用油问题,地沟油事件等的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煎炸用油问题被曝光,而由于餐饮问题造成的煎炸食品位居前列。

2煎炸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高人们对油炸食品问题的认识

在煎炸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之前,很多人对于煎炸食品相关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根据相关部门对油炸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煎炸用油的调查报告,消费者对于油炸食品以及反复用油的安全危害物质认知程度低,安全意识差。

2.2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

我国早在1986年颁布了《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随后在2003年出版了相关的书籍,但是其中的规章和制度并没有得到遵守,成为了一纸空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油炸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与管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保证油炸食品的安全,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政策必不可少。对油炸技术进行规范,保证食物制作过程中的卫生环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酒店、饭店、摊点等进行严厉的处罚,如罚款、没收营业执照等;而对于表现良好的则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做到赏罚分明。提升相关制度在营业者心中的重要程度,使规章制度成为人们遵守的标准,让营业者做到“按规矩办事”,遵守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卫生部门也应做好配合工作,不定期的对油炸食品销售点进行安全卫生的检测,加大对油炸食品的安全管理。

2.3加大对煎炸用油的管理

加大对煎炸用油的管理,杜绝“地沟油”、“回锅油”的出现。增大对煎炸用油的卫生管理力度,卫生部门应当对市场中的煎炸用油进行检测,确定有害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相关营养物质是否达标等,我国对于煎炸用油的极性化合物的含量制定标准时不大于27%,在检测后,对于使用“地沟油”、“回锅油”的单位进行严厉的处罚,避免各种再次回收的废弃食用油经过处理后又投入2次使用。此外,“掺假油”一直是煎炸用油问题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因为在煎炸油之中掺杂了其他混合油之后,以现在的卫生检测技术很难检测出来,“掺假油”问题从提出之后就一直悬而未决。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煎炸油进口后的管理问题,杜绝油脂掺假情况的发生;煎炸用油的管理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还需要营业单位的自我管理,对于变质、废弃的食用油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不法商贩的打捞,对“地沟油”“回锅油”果断说不,遇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应,做到自身尊法守法。

3结束语

煎炸用油和油炸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餐饮业中的隐患,由其引发的问题每年都有发生,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是我国餐饮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影响油炸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较为复杂,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与自身的经验对我国油炸食品中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对策,希望在解决油炸食品安全问题中起到作用,也为我国的餐饮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灵霞.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和鸡肉串的品质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

[2]石光辉.扬州市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调查和分析[J].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

电力用油的问题

电力用油的问题(精选5篇)电力用油的问题 第1篇一、电力用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 电力用油中存在气体的问题。电力用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