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精选6篇)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第1篇
1 公园的景观构成
美国奥林匹克国家(American Olympic National Park)公园设立于1938年,占地3 626 km2,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西北约150 km处的奥林匹克半岛上,三面被太平洋环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生态圈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1]。该公园是美国十佳旅游胜地之一,海滨风光、温带雨林和冰川草甸三处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共存一体。
公园濒临太平洋并地处高纬度地带,年降雨量高达4 000 mL。大量的温润水汽遇到奥林匹斯山脉阻挡,爬升至山腰后变为降水,使山脉逐渐形成了北美最大的温带雨林;水汽至山顶被冷却后则成为降雪,同时,乔木逐渐减少,草甸增多,经年积累成为冰川草甸景观。
2 公园的旅游开发
2.1 游览路线的设计
为了减少对山脉森林植被的破坏,根据地形特征和景观游览路线的设计,公园环形游览车道仅设在山下,上山的车道采用尽端式道路系统(如图1所示),如触角般只延伸到山腰,然后在山腰处设游客中心并向上开辟徒步小径,以方便游人登高领略山顶风光[2]。整个环形车道属美国101公路的一部分,长度将近500 km,把沿途的各个小镇、大型天然的冷水湖串联起来,游客驾车可选择半程也可选择全程,均可观赏到3种不同的风景类型。
2.2 冰川与高山草甸景观
飓风山脊游客中心(Hurricane Ridge)是纵览冰川风貌的最佳地点,位于公园北面,海拔约1 900 m。从安吉利斯港口小镇(Port Angeles)前往途中,森林茂密,时有麋鹿(如图2所示)出现。游客中心南面是公园最高峰奥林匹斯山冰川,一座活火山,海拔达2 432m。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及美国西北部近年持续高温大旱,冰川已融化不少,但其万年的雄姿在阳光下仍然煜煜生辉,持续散发着一种幽蓝的冷峻(如图3所示)。
游客中心以上不再设车道,只有土质小路供游人徒步登山赏景。一路上不时有图文并茂的标牌解释主要的景点,主要是关于自然现象、动植物出没点和山峰介绍等。例如,有的通过插图讲解如何辨认森林火灾后的痕迹景观(如图4所示),植被边界深浅不一的颜色常常是森林生命周期性活动的特征;有的通过照片的比较,介绍了近百年冰川融化的情况,非常直观地让人理解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冰川变化对下游河流及人类农业生产的影响;有的介绍了褶皱岩石的成因;有的介绍了风及其他环境条件对植物雕塑形成的影响。随着海拔的上升,乔木越来越少,草甸面积越来越宽阔。正值夏之末,不时有野花盛开,给干旱枯黄的草甸带来了活泼的色彩,(如图5所示)。
2.3 温带雨林景观
可可温带雨林观赏区位于公园的西北角,是游客量最多的温带雨林旅游区域。该雨林区设计了30 min~2 h的徒步观光路线,特别适合喜欢花少的时间去感受更多景点的游客。
雨林内古木交柯,荫浓蔽日,红杉直耸云霄。游人穿行在幽静的沙泥小径上,目光所及之处长满蕨类和苔藓类植物,光影变换,虫吟鸟鸣,如进绿野仙踪的梦幻之境。不时会有数十米高的大树倒伏在灌木丛中,任由岁月的侵袭而化作养料,新的幼苗在其之上茁壮而长,数十年后便又长成一排排“根连根”的参天大树(如图6所示)。
此处景区人工设计的痕迹很少,一切因循自然的要素来开展。管理方对待自然现象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对倒下的大树不做过多清理,任其连接断崖,横过小溪,只对游览路线做简洁的引导。游客沿着倒地的巨大杉木前行,循着环境教育的标牌(如图7所示),就能看到这些古树的生长和森林的演变。直观迷人的场景与随机设置的环境教育点结合紧密,散发出平易近人的科学教育氛围,使这里成为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科学调研的基地,也是家长随意带领孩子感受自然力量的游戏天堂(如图8、图9所示)。
2.4 滨水风光景观
公园拥有近百公里的海岸线和很多风景优美的内湖滨水景观宁静而迷人。
安吉斯港(Port Angels)在公园的正北面,是与加拿大隔海相望的港口小城,滨水生态优良,在码头边可以看到水母、海带及多种鱼类、鸟类。当地政府严格的生态保护法规与居民良好的环保意识,使这些生物得以亲密地贴近人类(如图10所示)。
新月湖(Crescent Lake)离港口小镇十多公里,是大公园中一处可以观光、游泳和住宿的景区,特别适合度假休闲式的旅游(如图1 1所示)。十几座朴实的小木屋在坡岸平缓的一侧临湖排开,与如画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一些小屋前,总有三五个面向碧湖,手捧书卷在静静阅读的游客。这是一种有深度的生活与文化交融的旅行方式。
绿碧海滩(Ruby Beach)位于公园的西面,以礁石奇异,水雾聚散无常而著称,此处不设游乐设施,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观光、海钓、冲浪、放风筝、自主观察动植物等。海滩入口处有一处凹地(如图12所示),水位不高式就成了沙滩上的小湖泊,四周横七竖八躺了许多带树根的木头,极富自然浪漫气息。海边的森林茂密,云蒸霞蔚,天气多变。不一会,水雾弥漫过来,本来蓝天白云、色彩艳丽的水粉画立即变成了朦胧湿润的水墨画(如13所示)。
3 对中国森林旅游的启示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渴望重返自然,森林旅游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举国倡导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之时,森林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目前各类、各级森林旅游地数量已超过8 500处,2014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9.1亿人次,首次突破国内旅游总人数的25%;森林旅游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达6 500亿元,首次突破国内旅游收入的20%[3]。如何把森林旅游的内容做得更加丰富,把综合效益发挥更好值得探讨。
3.1 把保护做为森林旅游开发的前提
森林旅游的背景是森林,没有森林涵养水源,滋润景观,旅游就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森林物种的多样性,保持森林林相的丰富性,保持森林的自我更新能力是森林旅游的基础。
奥林匹克国家森林1981年被评为世界遗产公园,1988年公园将近96%被列为荒野,不准任何形式的开发[4],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科研、教育留下了一片广袤的土地。从其游览的道路系统设计就可窥见其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3.2 整合景观资源有利于形成优质的旅游景区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景观类型的综合性是其吸引游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游人在一处风景区内就可领略到格调迥异的风光,冷峻的莽莽雪山,野花盛开的平缓草甸,古木参天的温带雨林,怪石嶙峋的海滩……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巉岩、岛屿、海湾的原始粗犷之美,把沿岸近百公里内的海域划归公园进行统一的管理。
中国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但部分没有形成系统的保护与建设,没有与周边的森林及乡村景观充分融合,缺少多元的旅游服务。甚至有的公园内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水体管辖归口水利局而林地管辖归口林业局,这不利于公园的综合规划设计与建设。
3.3 与科普结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森林公园除了要发挥其旅游的功能,还要发挥其科学教育的功能。积极与科研单位和各类型学校开展不同类型的研究活动,延伸学校教育的纵深度,深度挖掘其社会效益,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对各种生态资源的研究比较充分,展示标识系统完善。动植物的种类、各种设计的理念及工程实施的流程等都有直观的图例展示,其环境教育的功能特色鲜明。公园还免费定期招收各年龄段的学生与志愿者开展各种观察及研究的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就对大自然与生态文明有正确的认识。
3.4 慢游式大旅游区建设有利于扩大和完善旅游市场
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及休闲时间的增多,自驾车或到旅游地附近租车出行将成为不错的选择。渴望深入体验旅游地的生活及文化的游客将会逐渐增多。因此,住在大景区里的旅舍或附近的农家,感受乡镇风情,浏览森林风光的慢游方式会逐渐受青睐。例如,分布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近500 km环路上的小镇各具特点,旅游服务设施与信息都非常完善。喜欢慢游的旅客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小镇住宿,就能多角度体会到当地的风情和公园不同旅游区域的特色。
3.5 以智慧导游结合徒步路线能带来更丰富的自助式旅游体验
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内手机几乎没有信号,难以连接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森林公园如果能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开展智慧导游,将给森林旅游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更丰富的体验。在公园内开辟多样的徒步旅游路线,将是更健康、环保的森林旅游游方式和趋势,智慧导游可以使科普教育更容易开展,这对于徒步慢游的旅客将更有吸引力,也更能发挥森林旅游的综合性效益。
4 结语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景观开发,体现了一种对大自然尊重的精神。它的大区域规划理念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景观资源,易满足不同旅游方式的体验者的需求;与实景结合、图文并茂的导游系统能直观有趣地面向社会开展环境教育;科学研究和科普活动的组织与科研机构、大学院校能紧密结合。不足的是智慧导游由于互联网络不覆盖而无法在现场使用。这些对于中国的森林保护与旅游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注释
1[1]公园的历史资料来源维基百科网,https://zh.wikipedia.org。
2[2]图片根据美国国家公园网http://www.nps.gov/olym/planyourvisit/basicinfo.htm的旅游地图改绘。
3[3]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8/26/c_1116382034.htm。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记 第2篇
假日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玩。
一进门,一阵阵清香甜润的香气就迎面扑来。
微风吹佛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绿色嫩叶的柳丝;一群群燕子在天空中飞舞,叽叽地叫着;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向勤劳的人们招手,有红的、有白的、有紫的、有蓝的,争奇斗研;满天飘荡着白白的杨絮,也把春天打扮得更加温暖、更加可爱。
欢快的鱼儿们在水里游来游去。一些游人在给鱼儿们喂食。鱼儿则有的仰着头、有的蹦到水面上,还有的在水里打架,可有趣了!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块草坪上,我飞快地冲了上去,一下子躺在草地上,小草用她那温柔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我,让我感觉舒服极了。
来到水边,一条小瀑布正在拍打着光滑的石头。那里的水非常清,都能看得见石缝里冒出的小水泡泡。一些小鱼从瀑布上飞下来,感觉有点像河北的喷鱼泉了。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真是太美了,今天我玩得太开心了!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第3篇
国家网球中心位于北京城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共设置17块标准场地,其中中心赛场为1万座,1号赛场4000座,2号赛场2000座,以及8片200座预赛场,6片练习场。均为室外赛场。
2 照明设计标准:
网球场地照明设计所遵循的国内外主要标准有:
●=ITF:Guide to the artificial lighting of tennis courts(网球场人工照明标准)
●=国家网球中心奥运工程设计大纲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 153—2007)
ITF(国际网球联合会)的标准是ITF与PHILIPS公司联合制定的,编制比较全面,包含设计和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奥运设计大纲中关于场地照明的标准是BOB(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提出的针对北京奥运会网球场地高清电视转播的灯光设计要求,其部分指标要高于I T F的标准;我国的行业标准JGJ153是新颁布的指导各类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和检测的标准,对网球场地的照明也给出了详细的指标要求。下面我们对这些标准做简单介绍。另外还有一些标准涉及网球运动,如CIE42-1978、CIE 169-2005等,因发布时间过早或要求描述太简单,此处就不再介绍了。
2.1 1TF:Guide to the artificial lighting of tennis courts(网球场人工照明标准)
1)该标准首先定义网球场地的区域尺寸,将场地尺寸分为如下,见图1。
基本比赛区:简称PPA(Principal Playing Area),23.774m×10.973m(78FT×36FT)
整个赛场区:简称TPA(Total Playing Area),36.576m×18.288m(120FT×60FT),min:34.747m×17.069m(114FT×56FT)
2)其次该标准将场地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分级:
a)个人娱乐
●=标准网球场
●=高级网球场
b)俱乐部
●=娱乐,包括体能训练
●=俱乐部及国内比赛
●=国际比赛
c)电视/电影转播
●=彩色电视/电影转播
●=高清晰度电视H D T V转播
3)照明指标
注:表中括号内数为最佳值。
注:表中括号内数为最佳值。
各级别照明指标见表1、表2。
4)眩光
对于室外网球场,地面的反射系数为0.25~0.35。眩光指数GR应不大于50。图2所示黑点为ITF标准眩光计算、测量点。
5)灯杆布置
室外场地的灯杆布置见图3所示。每侧可以布置2个灯杆,也可设3个灯杆。
个人娱乐级别其灯具的安装高度最小为6m。
俱乐部室外网球场灯杆的高度要保证最下面灯具的安装高度最小为1 2 m,由于看台罩棚等障碍物,灯杆可后移,离场地越远,灯杆越高,相对关系见图4。
6)计算、测量网格
场地按图5设置计算、测量网格,PPA内网格为2m×2m,TPA内网格为4m×4m。图中为最低要求,可根据需要增加测量点。
2.2国家网球中心奥运工程设计大纲
此设计大纲为北京奥组委发布的关于奥运网球赛场的设计指导文件,其中一章对场地照明的要求,由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提出。该文件仅针对高清转播条件下的场地照明要求,不涉及非转播条件下的照明要求。
该标准的场地定义与ITF标准有一定差异:
主赛区(PPA):指双边线外1.8m处及底线外3m处划线范围内的区域。
比赛场地(FOP):指标划显著的场地及屏障设施(或栅栏)范围内的相邻区域。如果没有屏障设施(或栅栏),比赛场地(也叫做整个比赛场地,TPA)的面积为36m×18m。
进行转播条件下的照明设计有一个必须的前提条件,即明确摄像机的位置,所有的照明指标均要满足摄像的要求。摄像机按类别分为“固定式”(设在固定位置拍摄比赛,可摇动和倾斜)和“ERC”(ENG手提式摄像机)。网球场地的固定摄像机位见图6,其中1#为主摄像机。E R C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设计按与比赛场地的四边垂直的4个方向考虑。
照明指标见表3、表4。
注:(1)缩写与定义:C a m=摄像机。ARZ=底线和发球线,比赛中关键动作发生的区域,也是电视转播的“亮点”和“卖点”。E R C=E N G移动摄像机。C#1=主摄像机。S p e c=观众席。
(2)Ev-min为任意一点的最小值(而非最小平均值)。
(3)观众席—前12排坐姿高度倾斜计算平面;12排以后的照度均匀递减。
(4)比赛场地内与场地四周垂直相交的四个平面上任何一点的E v-m i n与E vmax之比值应等于或大于0.6。
(5)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格栅间距均为1m。(6)奥运会期间该照度为最低要求。
(7)底线和发球线的Ev-min应≥Eva v e-P P A。
(8)如果所有固定摄像机的照度不低于1400lx,则ERC的Ev-min应不低于1000lx。
超慢动作摄像机有一个特殊问题,就是由于灯光相位引起的画面闪动。因此该标准对频闪问题提出要求:
(1)气体放电灯最好由高频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2)如果未采用高频电子式灯具控制装置,应采取下列措施:
●采用三相供电;
●灯具应为单相供电类型;
●灯具供电要平均分配并利用三相电源,达到三相平衡;
●射到比赛场地内任何一点的所有光线均应包含有来自3个不同相位的供电灯具射出的光线。
3.3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 153——2007)
网球场地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
3国家网球中心场地照明设计
设计光源采用日本岩崎公司EYE-1500W金属卤化物灯,光通量13万lm,色温Tk=5600K,显色指数Ra=92;灯具选用GE公司ULGC 15型。
1)中心赛场在奥运会期间作为网球比赛的决赛场地,要向全世界进行高清电视转播,因此场地照明主要参照奥运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设计。
该场地在观众席上方设有罩棚,在罩棚下设置马道,马道高度及位置按照图4要求设置,见图7。灯具安装在马道侧边。设计计算结果见表6,满足设计大纲要求。
注:1.表中同一格有两个值时,“/”前为主赛区PA的值,“/”后为总赛区TA的值。2.球与背景之间应有足够的对比。比赛场地应消除阴影。3.应避免在运动员运动方向上造成眩光。4.室内网球Ⅴ等级Ra和Tcp的取值应与Ⅳ等级相同。
2)1号、2号赛场在奥运会期间作为网球比赛的半决赛场地,同样要向全世界进行高清电视转播。该场地没有罩棚,因此采用灯杆方式布灯。安装位置见图8。设计计算结果满足设计大纲要求。
3)预赛场、练习场没有电视转播要求,照明指标按我国的行业标准(JGJ 153—2007)设计。由于网球运动中的球速非常快,为达到更佳的照度均匀度,使球体的运动轨迹更清晰,每块场地设置了8根灯杆,见图9,灯杆的位置基本按图3标示位置确定。
4 结束语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第4篇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即将在北京隆重举行。D S P P A公共广播继率先进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多个北京奥运场馆后, 再次给行业惊喜, 成功进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中心区) , 并成为唯一公共广播供应商。
什么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中心区)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场地, 占地400多公顷, 拥有: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世界最开阔的步行广场、亚洲最长的地下交通环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中心区) , 还包括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核心场所:众所周知的“鸟巢”, 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水立方”, 北京奥运主要场馆“国家体育馆”和最繁忙的北京奥运转播中心大楼。北京奥运举办期间, 将有近180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这些区域出现。
DSPPA公共广播系统进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中心区) ,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 将为最重要的区域提供最优质的广播服务。D S P P A公共广播也将不负众望, 为广大北京奥运参与者和游览者, 提供最好的背景音乐享受和最及时准确的广播服务。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第5篇
本工程施工范围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地下商业空间及下沉花园顶板的防水保温工程,其构造设计见图1,防水保温层采用50 mm厚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
1 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
现场喷涂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材料是采用多元醇、异氰酸酯及发泡剂等添加剂,使用专用的喷涂设备在基面上连续喷涂,现场反应形成的无接缝发泡壳体,闭孔率不低于95%。该材料主要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的防水保温工程,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1)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2)独特的不透水性;3)质量轻,降低屋面的荷载,特别适用于大跨度和薄壳屋面建筑;4)可喷涂也可浇注,施工简便迅速,简化了屋面整体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工效;5)无氟发泡,绿色无污染;6)使用寿命长,当受到防护材料保护不直接受紫外线照射时,工程耐用年限达30年以上。
根据本工程特点,并结合现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本着从严要求的原则,确定本工程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厚度,50mm;密度,≥55 kg/m2;吸水率,≤1%;导热系数,≤0.022 W/(m·K);抗压强度,≥0.3 MPa;抗拉强度,≥0.5 MPa;尺寸变化率,≤1%;燃烧性能,B2级,离火2~5 s自熄;断裂延伸率,≥10%;闭孔率,≥95%。
现场喷涂产品性能实际检测结果,见表1。
2 施工工艺
2.1 施工准备
2.1.1 聚氨酯硬泡体材料
组成:A料,多元醇,国产;B料,二异氰酸酯,比利时产。
2.1.2 施工机具
选用美国卡仕玛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现场喷涂设备(Gusmer高压喷涂机),专用气净式probler喷枪、料管等,并准备好料桶、扫帚、防毒面具、防护工作服装、鞋、帽、手套等。
施工机具应有可靠的计量装置,并能保证配料准确。喷枪宜采用高压回旋式喷头,工作时泵压力不宜低于0.4 MPa,每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洗机具的喷头、泵体、管道等。
2.2 施工条件
2.2.1 基层条件
基层表面应干净、平整、牢固、干燥(含水率<8%),无油污。
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及基层转角处应做成弧形,半径为100 mm;伸出屋面的管道、设备或预埋件等,均应在喷涂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层前安装完毕。防水保温层施工完毕后,应避免在其上凿孔打洞;无法避免而必须在防水保温层上凿孔开洞时,必须及时进行修补。
2.2.2 环境条件
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宜<85%,风力不宜大于三级;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
2.3 施工工艺
2.3.1 工艺流程
异氰酸酯+组合聚醚→按1∶1∶1比例自动液压提料→高压喷涂机自动加热加压→输送管道自动加热→A料和B料经混合加压后进行喷涂。
2.3.2 基层处理
基层表面要求平整,以便能控制现场喷涂防水保温层的厚度;同时要求基层干净、干燥,不得有油污、灰尘等。因聚氨酯硬泡体中的异氰酸酯遇水反应生成含脲的脆性物质,会严重影响聚氨酯硬泡体与基层的粘结性能,故要求基层含水率<8%。
2.3.3 试喷
正式喷涂作业前应先试喷。试喷时应先启动空压机,打开压缩空气开关,再启动发泡机料泵;开始试喷的料液应弃去,待喷出的料液为黄色即料液配比正常后,方可正式喷涂施工。
2.3.4 喷涂
1)喷枪宜采用高压回旋式喷头,工作时输料泵压力应调整至10 MPa,压缩空气压力调整至0.4 MPa。
2)开喷前,先将设备空运转3~5 min,确认机械运转安全可靠后方能正式喷涂。
3)施工喷涂的第一枪应从女儿墙转角处喷涂,喷枪倾斜角应保持在45~60°左右,喷枪头距作业面的距离≤500 mm,喷枪移动速度应均匀。
4)施工的厚度用高塑料贴饼钉控制,喷涂作业应控制在4~5层成型。
5)第1层喷涂时,沿屋面结构层的纵向(或横向)略喷薄面1层,厚度约2~6 mm,既起到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材料与屋面基层温差接应的作用,又给第2层的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材料提供相容性的基层,以保证第2层发泡均匀。
6)第2层施工应在前1层聚氨酯硬泡体固化后进行,喷涂施工与第1层相互垂直,同时填补第1层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材料留下的“砂眼”。
7)第3、4层喷涂施工方法同上。
喷涂施工现场,见图2。
8)喷涂作业完成后的20 min内,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材料上严禁人行走或受压。喷涂作业应随时检查发泡质量,发现问题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并纠正故障后方可重新作业。当暂停喷涂时,应先关停物料泵,将喷枪中物料吹净后,才能关闭压缩机。在喷涂作业中,应喷涂一块500 mm×500 mm的同厚度试块,以备用作材料的性能检测。
2.3.5 清洗发泡机
喷涂作业完毕,应先关掉物料泵停止送料,用压缩空气吹净残存在料管中的物料,然后将喷枪零件卸下浸泡在丙酮溶剂中,并彻底清洗干净。若24 h之内继续使用,料桶及料泵可不清洗,但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泵内与外部空气隔绝。隔绝方法是将喷枪从供料管拔下,两根料管分别插入各自料桶内的液面以下后将料桶盖严。正常情况下,使用3~5 d要彻底清洗一次物料泵。
3 细部节点处理措施
3.1 屋面平立面交接处、女儿墙泛水处防水处理
平立面交接部位的聚氨酯保温层应直接连续地喷涂至泛水高度,最低泛水高度不应低于250 mm,见图3。
3.2 出屋面管根部防水处理
伸出屋面的管道或通气管应根据泛水高度要求,直接连续地喷涂,见图4。
3.3 出入口防水保温处理
出入口处的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收头,应直接连续地喷涂,见图5。
4 聚氨酯硬泡体在保温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防火性能有待改进
聚氨酯的防火性能相对来说较差,所以应在发泡时挑选较好的阻燃剂,在国外甚至有的地方要求再在保温层上另作防火层,因此要进行聚氨酯防火性能的进一步研究,使之达到国家防火相关标准要求。
2)现有施工技术存在不足之处
现有的施工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喷涂法存在喷涂不均匀、施工时对天气情况较敏感等问题,粘结法存在保温板与墙体粘结的可靠性问题,浇筑法存在模板设计问题等,均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3)材料成本偏高
聚氨酯成本较高,应采取较好的施工方法和对聚氨酯进行改性,使产品成本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4)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目前聚氨酯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正在发展,包括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方法,应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工作,使材料成为可循环利用材料。
5 结语
1)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防水性能、很强的粘结性能、尺寸稳定、强度高、断裂延伸率高,适合新建屋面(顶板)防水保温和旧屋面的维修,可现场喷涂、一次成型,整体性好,具有其他保温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同时成为防水层的有力补充。
2)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多,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防水保温层的原料配比、厚度、密度、导热系数、强度、吸水率等因素。
3)防水保温在建筑屋面(顶板)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因防水质量问题漏水导致保温失效以及保温层含水破坏其防水功能的现象屡有发生。由于屋面材料一般不可循环利用,屋面工程的翻修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增加综合费用,因此,推广应用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一体化屋面(顶板)系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第6篇
我们所开发的区域管理系统可按不同区域、在大面积范围内对照明控制和用电量管理系统进行细致地管理和运用,且成功地被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采用。
本文就构成该系统的设备之一的区域单元进行介绍。
2 系统构成
本系统是由区域单元、照明控制单元以及照明控制系统(松下电工的全2线式远程控制系统)、计量管理单元以及计量管理系统(松下电工的多回路电力计)、管理单元构成的。其中,区域单元通过把庞大的奥林匹克公园分割成几十个子区域,在每个子区域里进行区域内整体管理;照明控制单元以及照明控制系统执行照明监视/控制;计量管理单元以及计量管理系统执行用电量监测;管理单元对区域内的系统设备的故障状态进行管理。
各区域单元可连接的照明控制系统共计6套,可进行最大1536回路的照明电路管理。还可以连接共计6套计量管理系统,进行最大2976回路的计量电路管理。
各区域单元可以和上层中心服务器连接,通过中心服务器的Web界面就可实现对整个奥林匹克公园的集中管理。
区域单元和照明控制单元、计量管理单元之间所采用的单元间通信协议是建筑设备行业标准协议BACnet,支持对设备的实时监视/控制。
区域单元和上层中心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采用的是松下电工的自主协议B-Bus/E-Bus(1),该协议与互联网的连接环境有很好的相容性。
子区域里的各个单元全部自主运行,即使中心服务器出现故障停机,子区域里的照明监控和用电量计测也能照常工作,从而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
3 区域单元的硬件构成
区域单元采用小型标准尺寸用于安装在配电箱内,尺寸为H:125×W:100×D:60(单位mm)。这样,不用在安装场地上特设专用位置,就可以很方便地连接到整体系统上。
此外,采用在CPU中装载了32bit嵌入式微机的非PC设备(不带硬盘、风扇等部件),可以不用定期更换零部件,无需维护即可长期连续运转。
区域单元的硬件构成见表1。
4 区域单元的功能
以下是关于区域单元主要功能的说明。
4.1 照明监视/控制
区域单元能够管理个别回路、模式照明、群组照明,能够接收上层中心服务器发来的指令执行照明控制,同时监视下层照明状态的变化并向中心服务器报告监视到的状态。区域单元本身也带Web界面功能,除了使用中心服务器的Web界面进行区域整体管理之外,使用人员还可通过区域单元的Web界面进行相应区域里的各个照明电路的细化管理。图2显示了区域单元的Web界面之一——照明模式的监视/控制画面。
区域单元还具有个别照明回路亮灯时间的累计计算功能和开关次数的累计计算功能。使用本设备,可以预测各照明器具和控制终端继电器寿命,订立更换计划,有助于实现高效的系统维护。图3显示了开关次数累计计算/亮灯时间累计计算画面。
区域单元下的照明控制系统还可以单独按照日程进行运转。这样,中心服务器出故障时,下层照明控制仍可工作,把系统停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图4显示了日程设定画面。
除上面介绍的功能外,区域单元还具有体现照明时间的序列控制功能、支持与其他系统联动的条件控制功能,本文篇幅所限不能备述。
4.2 用电量监控
区域单元借助计量管理系统和计量管理单元实现对用电量的监控,定期向上层中心服务器传送监控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该数据。这样,可以查阅一段时间里的用电量分析图表,更好地实现其管理功能。而且,即使中心服务器出现故障,在一定时期里,区域单元下的下层系统会保留、存储用电量,待中心服务器恢复后,可以根据这些被保存的信息修补停机时缺失的信息。
5 结束语
如上所述,我们以既能进行大规模集中管理,又兼顾了具有安全可靠性的系统为目标,在做系统开发时,我们考虑要把系统里的风险因素分散,充实各单元的功能,并最终应用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