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献血知识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31

安全献血知识范文(精选6篇)

安全献血知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3年1月在我站内、广场采血点及各乡镇流动采血车献血者共1611人, 年龄18~53岁。女性825人 (51.2%) , 男性786人 (48.8%) 。初次献血者747人 (46.4%) , 再次献血者864人 (53.6%) 。

1.2 方法

自制调查表。体检医生核对每个献血者有效身份证件, 再次献血者的献血证, 进行健康征询前先按调查表内容询问并记录。血液按《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质检后分为合格血液和报废血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 初次献血者安全献血知识知晓率低于再次献血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报废率:初次献血者60人 (8.0%) , 再次献血者25人 (2.9%) ;两组血液报废原因见表2。

3 讨论

安全献血的含义, 即献血行为对献血者和受血者不构成危害。本次调查显示, 初次献血者安全献血知识知晓率和血液合格率均低于再次献血者。说明献血知识宣传教育对提高公民的知晓率及保证安全献血有重要意义。

为了争取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我市正在逐步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新闻媒体承诺免费提供报纸版面、电视公益广告, 发放宣传单帮助广大公民转变献血观念。召开全市范围内的无偿献血表彰大会, 制作无偿献血光荣榜, 组织“我献血, 我健康, 我快乐”活动。站内工作人员身体力行, 带头献血,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组建志愿者QQ群等方式, 不断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初次献血者献血相关知识欠缺, 精神紧张, 适当延长沟通时间, 缓解献血者的精神压力。安排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生负责献血者的健康征询。注意人性化的沟通, 更多地了解献血者的有关信息[2,3]。义乌是国际化小城市, 人口流动性很大, 招募低危人群献血尤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献血者解释“窗口期”, 血液检测阴性和阳性的意义, 告知保密性弃血的途径。创新招募机制, 团体献血实行上门服务。及时稳妥处理不良反应, 不仅可缓和、减少献血反应的不适, 保护献血者, 而且对无偿献血的持久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GB18469-2001.

[2]李纪平, 罗凌飞.开放性问诊、辐射性的问诊在献血征询中的实践[J].中国输血杂志, 2009, 22 (9) :733.

献血知识讲座策划 第2篇

一、活动背景:

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偿献血是保证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认识义务献血的益处以及相关献血的注意事项。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无私爱心,让爱心的春潮激荡起更多的心灵。

二、活动地点:博达楼208

三、活动时间:4月19日晚上6:00

四、参与人员:个班同学

五、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1、与献血中心的医生联系

2、与学校相关单位联系沟通,确定好活动时间与地点;

3、在全院内宣传,通过海报、宣传单等方式邀请有兴趣的师生参加讲座。

4、找关于讲座所需要的主持人

5、整理关于献血部前几所举办过的活动,做成电子海报,并让问刊编辑部制做一张关于献血志愿者好处的海报放在报告厅外,以便在现场招募志愿者

活动进程:

1、布置会场,准备投影仪、欢迎词ppt、话筒等

2、集合参与人员,有序的进入会场

3、主持人引言,并对主讲人做简单介绍并邀请主讲人上台演讲

4、主讲人演讲

5、主讲人演讲完毕,进入现场提问环节

6、现场提问环节结束后,由主持人总结本次活动,并让跟多的同学加入到献血活动中。并让那些想加入献血小分队的同学填写报名表。

7、请主讲人先退场

8、进行现场招募志愿者,发放报名表

六、活动注意事项:

1、在前期活动准备阶段,应积极参与各项准备活动,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2、在活动中,所有成员保持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维持好会场秩序以及清洁卫生。

3、为主讲医生做好一切后勤工作,保证讲座的顺利进行。

安全献血知识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榆次区范围内所有既往献血人员, 摸底查出168人, 2007年2月5日~15日实际调查100人。

1.2 调查方法

调查工具参照国家《示范区基线调查方案》提供的调查表, 主观性问题和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下, 面对面地进行问卷调查。

1.3 质量控制

(1) 调查员经专门培训; (2) 现场由调查总负责人抽查20%问卷复核, 各项问题回答率在95%以上; (3) 根据问卷记录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录入采取双录入。回收率100%。

2 调查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情况

被调查者平均年龄42.5岁, 最大62岁, 最小26岁。20~30年龄组8人, 31~40年龄组32人, 41~50年龄组48人, 51以上20人。

2.2 性别

男84人, 女16人, 男性平均年龄42.55岁, 女性平均年龄42.33岁。

2.3 婚姻状况

已婚92人, 未婚8人, 无离异或丧偶者。通过对100名献血员进行调查, 仅有20.0%认为HIV感染者可通过外表进行识别。通过对三条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问题的回答, 可以看出献血员对性传播途径及母婴传播途径了解得比较清楚, 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0.0%和70.7%, 与之相比较对血液传播途径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则低得多, 仅有42.0%。对非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知晓者所占比率较高。虽大多数 (84.0%) 献血人员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但回答母婴传播是可以预防的献血员只有49%。对艾滋病治疗问题的回答, 65人认为艾滋病是不可能治愈的。 (表1)

献血员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偏低, 对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有一定了解, 但多数人概念不准确, 仍有模糊认识。对安全卫生的性生活知晓率仅34%, 其他知识知正确回答率在60%~80%之间 (表2) 。当问及“如果熟人中有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是否愿意与之交往”时, 100人回答“是”, 23人回答“否”, 9人“不知道”。

献血人员愿意了解和获取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的只有77%, 只有66%的人在近一年来获得过艾滋病的知识。献血人员喜欢获得艾滋病传播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媒介宣传 (如电视、广播、杂志等) 及医务人员。对从家人、朋友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太喜爱。既往献血人员最近三年没有到采血点献过血, 认为艾滋病对自己有威胁的只有46%。

3 讨论

无偿献血知识竞赛 第4篇

为了向我院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并倡导大家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当中去,自此校青志爱心协会将举办以无偿献血为主题的一系列全校性的竞赛活动。

一、活动背景

科学研究表明,定期参加献血的人,其造血功能比不献血的人要旺盛得多,从新陈代谢的角度上讲,经常献血的人血细胞相对来说,比不献血的人要年轻,这种质量上的优势,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有利的。因此提倡人们无偿爱心献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活动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的知识,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用爱心和奉献架设桥梁,捐献热血,奉献爱心,让无偿献血的涓涓细流汇成不息的生命之河。

三、活动简介

(一)、活动名称:丽水学院第二届无偿献血有奖知识竞赛

(二)、活动主办:丽水学院校团委、丽水市中心血站

(三)、活动承办方:校青志爱心协会

(四)、活动参与对象:丽水学院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2011年5月

四、活动日程安排

(一)、5月7 日之前各分院报名完毕,并确定最终的参赛人员。

(二)、5月14日预赛开始,5月14日晚进行笔试,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三)、板块于5月14日下午放置于本学院大厅内,由测评小组进行评分。

(四)、5月14日晚公布成绩和入围决赛的分院。

(五)、5月14日决赛场地布置和相关的准备工作。

(六)、5月15日下午举行无偿献血知识竞赛决赛。(考虑到本科评估决赛可能推迟)

考虑到天气等不可抗拒因素,比赛时间更改时会及时通知各参赛队。

五、比赛方式

比赛前期由分院为单位参加无偿献血知识竞赛,每个分院为一个代表团,各代表团人数限定为3人,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取前六名进入决赛。预赛、决赛的相关细则如下:

(一)预赛阶段:

预赛由宣传板块评比、无偿献血知识笔试两个部分组成,板块评比占总成绩的30%,笔试占70%:

1.板块宣传:板块以宣传无偿献血为主题,各学院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板块,并将板块展在本学院的大厅里,之后由宣传部、组织部和爱协成立评定小组对各分院的板块进行测评,前六名的板块另外有奖励。

2.笔试:相关的选题和出卷工作由青志爱心协会负责,试卷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四类,考试当天各代表团成员需准时参加,考试开始后十分钟迟到的人员取消参赛资格,各分院的笔试 成绩为本院三名代表团成员的成绩之和。

最终成绩为宣传板块×30%+笔试成绩×70%,取成绩前六名的分院进入决赛。

(二)决赛阶段:

决赛包含知识竞答、文艺表演、无偿献血优秀志愿者颁奖典礼等内容,将是一个晚会性的综合比赛,其中以知识竞答环节为主体。活动流程:

1、正式比赛前,播放歌曲等待各部门就位

2、主持人说明比赛规则

3、进行第一环节——必答题

4、唱歌

5、进行第二个环节——抢答题

6、优秀志愿者颁奖典礼

7、进行第三个环节——风险题

8、活动总结(由主持人、领导总结)

比赛流程 :由主持人提问,各队代表按支持人以及参赛规则进行答题。

1、必答题环节(8道)

a.题型设计 题目内容涵盖无偿献血相关知识,题型为选择题,共8轮,前4轮为单选题,后4轮为多选题。

b.答题规则:每轮答题各参赛队将答案写于自己的答题板上,听主持人指示,公布自己的答案,公布时不得修改答案,违者罚分。

c评分标准:每队有基础分100分,答对加10分,答错、弃权减10分。

d.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

2.抢答题环节

a.题型设计:共20道题目,主持人依次读题,各队进行抢答。(抢答方式:选手举起牌子)b.答题规则

各队得到答题权后,必须在10秒内回答完毕,超时视为答错。若回答错误,则可由场下观众回答,答对获得精美礼品。c.评分标准

答对的队可加10分,回答错误的队伍予—10分。d.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

3、风险题环节

a.题型设计:所有题目根据难易分为10分,20分,30分三种分值(各2道,共12道)。

b.答题规则:每队只有两次选择答题的机会,按场上各队得分顺序答题(由高到低)主持 人在读完题后10秒内答题有效,超时扣分。

c.评分标准: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d.观众助答:选手回答错误时可由主持人请观众重答,答对赠送精美礼品。

e.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并公布各队的最终得分和排名。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

一名

二等奖

两名

三等奖

三名

优胜奖

五名

优秀板块

六名

获胜队伍将获得荣誉锦旗,并将获得赞助商丰厚礼品,颁奖典礼于5月15日举行。

七、选题设置

通过互联网,各类图书以及血站工作人员帮助下进行选题,为了公正公平和题目的保密性,爱心协会以及相关人员不得参加竞赛,并对题目采取保密措施。

九、活动相关资费

安全献血知识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淮海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和建设局、计生委、教委、发改委的机关公务员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设计的在校大学生和机关公务员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习惯、心理情况、对健康的理解、您是否赞成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您认为“适量献血”指每人次献血多少毫升,获取无偿献血和健康知识的信息途径及最愿意获得健康知识途径有哪些等。

1.2.2 调查方法

对在校大学生和公务员,现场发放健康知识问卷,问卷涉及无偿献血相关知识问题,以自填方式逐题答卷,在发放问卷时强调要独立答卷,不查询答案,同时在调查问卷首页注明调查不记名,最大限度地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调查共为2次,第1次调查是干预(系列宣传活动)之前,第2次调查是在干预活动之后。

1.3 干预方式

学生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公务员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发放宣传单、展出宣传展架等形式。

1.4 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收回后,经调查员审核,用 EPIDATA 3.1 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干预前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学生对适量献血健康无害的知晓率为85.5%,对适量献血为200~400 ml的知晓率为63.5%。公务员对适量献血健康无害的知晓率为89.2%,对适量献血量为200~400 ml的知晓率为88.6%。其中公务员对适量献血量为200~400 ml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知晓率。见表1。

2.2 干预后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后学生对适量献血健康无害的知晓率为91.0%,对适量献血量为200~400 ml的知晓率为69.5%。公务员对适量献血健康无害的知晓率为91.1%,对适量献血量为200~400 ml的知晓率为91.1%。其中干预前后公务员对适量献血量为200~400 ml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两类人群干预前后对适量献血对健康是否有害知晓率比较

结果显示,公务员干预前后适量献血对健康是否有害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6,P>0.05), 学生干预前后适量献血对健康是否有害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P<0.01)。见表1。

2.4 两类人群干预前后对适量献血的数量知晓率比较

结果显示,公务员干预前后对适量献血的数量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 学生干预前后适量献血的数量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0,P<0.01)。见表1。

3 讨论

本文对在校大学生和机关公务员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现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连云港市公务员无论是干预前还是干预后对于“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和“适量献血量为200~400 ml”两个知识点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学生的知晓率。其中学生干预后 “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和“适量献血量为200~400 ml”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公务员干预后“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和“适量献血量为200~400 ml”知晓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学生相关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得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但是对公务员进行宣传起到的效果不明显,这可能和宣传方式有关。学生主要通过开展讲座、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而公务员主要通过展出宣传展架的方式开展宣传,宣传效果相对比较单一,因此无偿献血知识的可及性受到了一定限制[2]。在以后的宣传过程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单一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拓展为把无偿献血知识与传授健康生理知识、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相结合宣传模式,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相兼、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逼真的表现效果,让更多的群众从关心自我健康的角度自觉加入无偿献血队中来。

参考文献

[1]陈兴智,李聚林,许建荣.无偿献血宣传模式及展望[J].柳州医学,2012,25(1):40-43.

安全献血知识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1—6月在我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93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并咨询了AIDS防治的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后,自行编制了《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调查表》,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①献血者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户籍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献血次数等;②AIDS综合防治的相关知识:包括AIDS的诊断标准、预防措施、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问卷填写均采用匿名的方式。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pi Data 3.10软件进行双人双录入,数据整理完成后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频率[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93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86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12%。本组献血人群年龄分布18~55岁,平均年龄(25.6±6.9)岁;男性占72.6%。见表1。

2.2 献血人群AIDS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

献血人群对AIDS的诊断标准知晓率仅为25.17%;AIDS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为35.80%~86.49%,AIDS主要临床症状的知晓率为37.88%~51.85%,AIDS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44.23%~71.13%,AIDS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为50.58%~67.90%;AIDS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的知晓率为55.08%;AIDS抗病毒治疗方法的知晓率为35.68%。见表2。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

首先对AIDS防治知识条目进行赋分,回答正确1个条目则赋值1分,共20个条目,满分20分。866名献血者的AIDS综合防治知识得分6~20分,平均(12.95±3.74)分。对不同人口特征献血者的AIDS综合防治知识得分比较,结果显示,男性献血者AIDS综合防治知识得分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献血者AIDS综合防治知识得分越低;献血次数≥2次的献血者AIDS综合防治知识得分明显高于第1次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番禺区辖区内无偿献血者掌握了一定的AIDS相关知识,但对AIDS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其中对AIDS的诊断标准知晓率仅为25.17%,这与AIDS诊断标准过于专业化、对医学知识储备的要求更高有关。在对AIDS预防措施中,不擅自使用血液及血制品的知晓率最低,只有35.80%;AIDS主要临床症状的知晓率中,长期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症状的知晓率最低,为37.88%;长期以来将静脉注射吸毒、性接触传播等AIDS传播的高危行为作为我国多年来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已经被广大群众所熟知,然而对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作为AIDS传播的另一重要方式的宣传普及力度还不够,所以造成了献血人群的知晓率最低[5,6]。本调查显示在AIDS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的知晓率最低,为44.23%,与文献[7]的报道接近。献血人群对AIDS治疗方面的知识知晓率也普遍偏低,亟待加强献血人群相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8]。

影响无偿献血人群AIDS防治知识知晓程度的因素很多,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程度等方面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献血次数的献血者AIDS综合防治知识得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献血者AIDS综合防治知识得分高于女性,这与不同性别献血者的社会属性有关,男性献血者由于与外界社会接触焦虑的机会更多,获取AIDS相关知识的机会也更多,AIDS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也相应更高[9,10]。文化程度不同,献血者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和方法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也不同,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识并更容易将其理解掌握、融会贯通,故本调查中也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献血者各项知识的知晓率也越高,尤其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得分最高[11]。年龄越大的献血者往往文化程度也相对更低、对新知识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也更低[12],其对AIDS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也就相对年轻献血者更低。有多次献血经历的献血者有更多的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对献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献血者AIDS等传染性疾病的相关防控知识也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多次献血者作为更为特殊的群体自身对献血相关知识的关注度也更高[13],这些导致了多次献血者AIDS综合防治知识得分明显高于第1次献血者。

综上所述,在无偿献血人群对AIDS综合防治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知晓率普遍偏低,且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献血次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开展AIDS等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杜绝AIDS在无偿献血者之间的传播,保证临床的用血安全。

安全献血知识范文

安全献血知识范文(精选6篇)安全献血知识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13年1月在我站内、广场采血点及各乡镇流动采血车献血者共16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