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及特征范文
分类及特征范文(精选12篇)
分类及特征 第1篇
关键词:社会团体,互益,公益,自治
一、社会团体的概念界说
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中, “社会团体”都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它就像尼斯湖的怪兽, 人们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什么’, 但很难说它是什么’”。 (2) 尽管如此, 国内外学者仍从不同视角试图探讨“社会团体”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者们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共同特征说。
该说认为直接描述“社会团体”很困难, 但可以通过归纳社会团体的共同特征来说明他们是什么。比如英国协会管理专家斯坦利海曼并不力求给“社会团体”下一个完美定义, 而是概括“社会团体”所应具有的主要共同特征为:成员致力于某些共同目标;经费不仰仗官方;首要目标不在于获取最大利润;成员有随时退出的自由。 (3)
2. 互益说。
该说源自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劳 (Blau) , 他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种类型, 即经营性组织、互益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及公共服务组织。其中的互益组织主要指社会团体, 他们“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 具有非盈利性和民间化两种基本的组织特性。” (4)
3. 公益说。
该说主要强调社会团体的公益性, 认为“社会团体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宗旨, 按照一定章程, 经过法定程序组织起来, 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 (5)
4. 特殊目的说。
该说以“特殊目的”来回避前面两种学说中“互益”与“公益”的冲突, 并模糊二者的区别, 笼统强调社团的特殊目的性。如麦基佛认为“社会团体是这样一种团体, 它作为社区内部的一个器官, 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特殊目的并发挥作用而人为地组织起来的。成员只是部分的具有共同意识而已。” (6) 又如王云五在其编著的《社会科学大辞典》中认为, “社会团体是人们为了追求某种或多种目的而组成的一个团体。” (7) 如《牛津法律大辞典》对“社会团体”定义为“一群单个个人, 为了达到某一特殊目的而联合起来的一般性用语。” (8)
笔者认为, 社会团体种类繁多, 成立方式和目的各异, “互益说”和“公益说”均显片面, 而对于“特殊目的说”而言, 任何一个组织的成立均有其特殊目的, 因此该说也并未将“社会团体”与其他社会组织区别开来。相比较而言, “共同特征说”似乎更为可取。我国1989年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回避了对社会团体予以直接定义而以列举法代之。1998年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即采取共同特征说, 认为“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 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该法律定义体现了社会团体组成的自愿性、共同目的性、非营利性等特征, 但“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之描述未能体现社会团体“自治性”的特征。显然, 我国社会团体是“自治”还是“自我管理”仍有待论证, 但笔者欲以本文后边之结论预先为“社会团体”在共同特征说的范围内予以定义, 即笔者认为:社会团体是会员自愿组成, 为实现会员共同的公益或者互益意愿, 在该意愿的范围内自治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二、社会团体的特征分析
特征属于实然性范畴, 但并不因此妨碍本文从应然的角度对其予以论证剖析。上述与其说是社会团体兴起的背景, 倒不如说是其兴起时的社会现实和原因。事实上, 笔者认为, 上述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种种弊端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 与社会团体的特征间具有相对应的关系。亦即社会团体所具有的每个特征都有其生成的原因, 而这种原因亦并非来自于社会团体自身而是来自其兴起时的时代背景、现实和需要。
1. 社会团体的“公理性”特征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
非政府性是指社会团体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 以及其在组织形成、人员编制、财政来源、权力来源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非政府性是“社会团体”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前提条件, 也是其不证自明的“公理性”特征。
非营利性是指社会团体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其与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非营利性亦是社会团体独立于市场部门的前提条件和不证自明的“公理性”特征。
2. 市场垄断与社会团体的互益性。
“虽然市场推崇的是自由竞争, 但竞争本身并不具有自我维持的特性。” (9) 当自由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企业规模的扩大极易带来行业的垄断。对于垄断企业而言, 垄断显然可以带来垄断利润, 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 垄断不利于该行业的整体发展, 亦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为了行业整体的长远发展以及防止个别企业的垄断, 各个企业会为了彼此的利益而相互合作, 以行业协会为载体遏制垄断。而“互益”的本质在于一个行业的各个企业之间是长期竞争和重复博弈的关系, “在重复博弈状态中, 参与者行为的取向上倾向于选择合作, 而非背叛和欺骗。” (10) 因而, 在笔者看来, 市场垄断与行业协会的互益性有一种内在联系, 推而广之, 市场垄断与绝大部分社会团体的互益性也存在这种联系。这种联系并非单向的因果关系, 但至少可以说具有成员互益性的行业协会或者其他社会团体基于成员间的互益性而有反垄断和维持生存环境的功能。如在日本“行业协会负责给企业分配销售额, 产品过剩了, 由行业协会出面关闭效益差的工厂, 再由同行业其他工厂帮助这些厂家转产别的产品。产品供不应求时, 由行业协会决定哪个厂家改建扩建, 扩大生产。” (11) 由此可见, 正是行业协会成员间基于“互益”的考虑, 才使行业理性发展, 不致盲目竞争以至走向单个企业的垄断。
当然, 并非所有社会团体均有互益性特征, 事实上, 一些社会团体会员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
3. 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与社会团体的公益性。
“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因此不可能由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提供, 而并非所有的“公共物品”均应由政府来提供, 更何况政府也有失灵的时候。当某一“公共物品”不宜由政府提供或者政府失灵的时候, 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就在一定程度上由社会团体来提供和满足, 此谓社会团体的公益性。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 公益性并非所有社会团体的普遍性特征。公益分为普通的公共利益和特殊的公共利益。前者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普遍利益, 后者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所享有的共同利益。以公益为目的成立的社会团体, 如慈善组织等, 主要提供满足普遍公共利益需要的“公共物品”, 而行业协会、学会等一般仅在特殊的公共利益范围内具有公益性。而这种公益性实质上即是社会团体互益性的表现, 故本文的公益性仅指普遍的公共利益性。
4. 市场“无法维持自身运作”与社会团体的自治性。
市场“无法维持自身运作”是指市场不能自我满足使自己有效运转的各项条件, 如建立并维护、保护所有权制度、维护市场秩序等。应该说这些条件主要应由政府提供并由公权力予以维持, 但政府不可能深入和管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市场运行规则也并非全部需要公权力来设立和保障实施, 更何况政府管制的种种弊端也不容小视, 因此允许社会团体自我设定规则、自我保障规则的实施也殊为必要。事实上,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里社会团体早已扮演了类似角色, 而自我设权正是社会团体具有自治性的前提和主要表现。
社会团体之所以具有自治性并非是维护市场健康运作的需要, 否则无法解释除行业协会外的其他社会团体自治权的来源。但笔者认为, 从市场失灵及市场“健康运作”的角度来理解行业协会乃至社会团体的自治性, 仍不失为一种视角。事实上, 即使学会等与市场并无关系的社会团体, 其自治性也与其欲维持之秩序间亦有类似内在联系, 尽管这种联系并非单向的因果关系。
5. 市场不具“预示、预测性”与社会团体的信息性。
市场不具“预示、预测性”是指市场本身无法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使人们能够把握市场的走向。社会团体的信息性是指社会团体一方面是会员汇集、共享信息的平台, 另一方面具有对会员、社会提供有益信息的功用。很显然, 正是由于市场在提供正确并有价值之信息方面的无力, 促使会员不得不在行业协会内部, 出于“互益”的目的, 提供自己的信息和分享他人的信息, 逐渐使行业协会本身成为信息的集大成者并具有为会员或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除行业协会外的其他社会团体的信息性没有与市场直接相关的行业协会之信息性显著, 但也并非不具有信息性特征。事实上, 只要信息对于会员有效用 (不限于经济效用) , 那么该领域内的社会团体就具有信息性特征。
6. 政府失灵与社会团体的公共权力性。
如前所述, 政府失灵包括:成本危机, 效率低下, 与寻租相关的腐败, 政府自身的自利性, 官僚作风等。其中成本危机是指政府机构内在的扩张趋势会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 比如我国官民比例由建国初的1∶60变为20世纪90年代的1∶34。1979至1990年间, 机关团体人员平均年增长超过6.7%, 行政经费每年增长10.4% (12) ;效率低下则是指因政府机构庞大而使其不具相应灵活性, 因其固定的办事程序和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及官本位意识等带来的文牍主义拖沓现象;与寻租相关的腐败是指政府的管制造成某种资源的稀缺, 以至社会成员会通过非法手段寻求政府的特许和庇护, 从而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可能作出有利于引诱者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政府的自利性是指政府并非完全符合“大公无私”的假设, 政府也具有追求私利的倾向, 从而有可能导致腐败和影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官僚作风是指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的武断、偏狭、偏袒以及拖沓等作风, 原因在于“控制非市场过程是相对主观的权力官僚作风, 而控制市场过程的则是相对客观的权力贸易和竞争。” (13)
政府失灵的种种表现在世界各国政府中均普遍存在, 也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为此1997年世界银行关于变革中政府的报告指出了两条战略方案:一是将政府精力更集中于基础性工作, 以便提高政府的有效性;二是在基础工作之外, 政府不必是唯一的提供者, 社会其他组织甚至私人机构也可以参与到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队列中来。 (14) 事实上, 政府失灵使政府不得不退出某些领域, 而留下的管理空间则由社会团体来予以补充, 于是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团体就具有了公共权力性。这种公共权力的来源有授权和委托两种方式, 但笔者认为, 并非政府所有所授之权均为公共权力, 其中有些原本属于社会团体自治权的范畴并且政府之授权仅起”确认“之用, 这个问题本文后边将予以论证。此外, 具有公共权力性的社会团体主要指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外的社会团体未必具有公共权力性, 亦即公共权力性作为社会团体的特征, 并非为所有社会团体均普遍具有。
7.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团体的中介性。
如前所述, 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理论经历了由“二分法”到“三分法”的进化发展。所谓“二分法”是指“以社会为中心, 在国家与社会间进行界分并规定各自的领域范畴。它强调的是社会具有独立于国家的地位。” (15) “二分法”是当时自由主义思潮的反映, 将社会与国家划分开来以防止国家对社会的侵犯, 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在国家和社会之间还应有一个中介层面, 而这个层面的主体就是社会团体。不仅理论上如此, 从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倡导“第三条道路”开始, “三分法”理论和社会团体的中介功能得到了大规模的实践。
社会团体的中介性是指社会团体在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以及社会参与并影响国家活动中充当中介机构。广义的中介性还指社会团体在市场主体之间充当经纪或媒介作用。社会团体的中介功能一方面克服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 另一方面也为社会个体抗衡国家权力提供了重要途径。社会团体中介功能的发展与其说是“三分法”理论的产物, 倒不如说是反映了国家与社会间关系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团体的分类描述
正如人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对“社会团体”下定义并理解其特征一样, 人们亦可以从不同视角对社会团体进行类别的划分。
1. 依地域标准分类。
依此标准可分为全国性社会团体和地方性社会团体, 前者如中华全国总工会, 后者如上海律师协会。
2. 依职责不同的分类。
(1) 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以行业的有序管理、自我约束、市场的自我组织、行业整体权益的维护为职责。行业协会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是经济领域的行业协会, 指同一行业的企业组成的团体;二是职业协会, 指同一职业的人员组成的团体, 如会计师协会、律师协会等。 (2) 学会。学会以促进本学科门类的发展为主要职责。按教育部规定, 我国以学科专业进行学科门类的划分, 各地均有相应学会建立, 如上海法学会等。 (3) 爱好者协会。该类社会团体以促进会员共同兴趣、爱好范围内的交流切磋为主要职责。如天文爱好者协会、书画协会等。 (4) 权益保障维护型社会团体。该类社会团体以保障、维护会员某一领域内的共同权益为主要职责。如业主委员会、工会等均可归入此类。 (5) 信仰型社会团体。该类社会团体由会员间共同的信仰结社而成, 如宗教团体、政治团体等。 (6) 公益型社会团体。该类社会团体以保护、促进社会公益为主要职责, 如环保组织、慈善组织等。
3. 依生成方式不同的分类。
(1) 政府推动组建的社会团体。前文已述, 政府管制存在种种弊端, 于是政府在一定领域内退出, 并将相应的公共权力授权或委托于社会团体乃明智之举, 但当该领域没有可供授权或委托的社会团体存在时, 则政府会推动组建相应的社会团体。 (2) 政府改制生成的社会团体。在我国存在由政府改制而生成相应社会团体的情形, 有学者把中国该种情形生成的社会团体称之为“体制内社团”, 如“在国家层面, 原主管10个大行业的国家局转成10个一级行业协会。在上海市, 工商领域内的近70家行业协会都是在原行政性公司撤销后转变而来, 市经委为主管部门, 委托工业经济联合会对协会进行指导。” (16) (3) 自发组建的社会团体。该类社会团体的组建完全出于会员的自愿, 只需会员的一致同意即可成立, 但仍需履行备案登记手续。该种社会团体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团体。
4. 依管理模式不同的分类。
(1) 直接行政管理模式的社会团体。该类社会团体接受政府实质的行政领导, 对其会员也具有行政管理权限, 实质上为政府延伸的触角。在我国, 由政府改制而来的社会团体均属此类。 (2) 间接行政管理模式的社会团体。该类的社会团体对会员具有的行政管理权来自于政府的授权或委托, 具有一定的公共权力性。如“1997年国家经贸委印发《关于选择若干城市进行行业协会试点方案》中, 温州烟具协会、鞋革工业协会、灯具商会、服装商会等都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列入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试点协会。上海市医药协会, 由于政府赋予其颁发营业许可证的前期论证职能和职权, 发展会员很广, 行业覆盖率达到98%, 会费收取率达95%。” (17)
应当指出的是, 间接行政管理模式的社会团体并非不具有自治性, 只是在其自治范围之外, 它们还接受政府行政领导及对其会员行使行政管理权而已。 (3) 自治管理模式的社会团体。该类社会团体自我设权、自我管理, 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依据自己的章程进行活动。该类社会团体既不直接接受政府的行政领导, 对其会员的管理权也并非行政管理权而是自治管理权。
5. 依有无会员及组织目标不同的分类。
这通常是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对社会团体进行的分类, 如王名主编的《中国社团改革》中, 将社会团体分为:互益型组织、公益型组织和运Á作型组织。其三者关系如下图: (18)
互益型社会团体是指促进会员特定利益为目标, 其资源基础也仅限于会员, 如行业协会、职业协会、学会、爱好者协会等。公益型社会团体以促进社会公益为目标, 其资源基础也是整个社会, 如中国民间促进会等。运作型社会团体组织是指没有固定会员, 以促进社会公益为目标的社会团体。该类社会团体与公益型社会团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并没有固定会员, 在中国主要是指各种基金会。 (19)
笔者认为, 从本质上说, 社会团体是公民结社自由权的体现和行使的结果。尽管在社会现实中社会团体的这种公民“结社性”并不能处处体现, 但不能因此忽略而将没有会员的组织, 如运作型组织纳入社会团体的范畴。事实上, 将运作型组织定性为社会团体, 模糊了社会团体与非政府组织 (NGO) 的区别 (20) , 但该分类将社会团体作了公益型和互益型的区别, 还是极具意义的。
6. 依与政府关系不同的分类。
依与政府的关系不同, 可将社会团体分为同属模式的社会团体和斗争模式的社会团体。此种分类与上述按管理模式不同进行的分类有相似之处, 但不同之处在于该分类更加强调了社会团体在不同国家和社会环境下角色的不同。
同属模式的社会团体更多地存在于大陆法系国家。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 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多以国家为中心, 而英美法系国家相对而言多以社会为中心。在大陆法系国家, “行业组织更多是被当作政府的组成部分或延伸机构对待。如在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 行业组织以政府助手形象出现, 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与政府一起完成对社会成员的管理, 而不是对政府的制约与监督。” (21) “法国商会是一种公立公益组织, 具有政府公共管理机构的性质, 其事务局的职员是公务员, 由法律赋予其特许的权力, 以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商会分管的地区由政府决定。”) 2 (2在日本, 和通商产业省有联系的商会、行业协会、同业组合有1200多个, 目的就是要保证各行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3) 德国行业组织的存在及享有的职能都来源于国家, 同时也接受国家的严密监督, 并由国家的公务员进行管理。 (24) 显然, 以上描述的均为大陆法系国家的行业组织, 故不能得出大陆法系国家的社会团体均为同属模式的结论, 事实上, 一些社会团体并不能简单地归入同属模式或者斗争模式, 如一些爱好者协会等。但至少可以这样说:在大陆法系国家, 凡具有公共权力性的社会团体都或多或少受国家主义影响而具有同属模式的特征。
在以社会为中心的英美法系国家, 社会团体一般为公民或团体“结社”的产物, 其以对政府公共政策发生影响或施加压力的方式维护会员的利益。虽然, 其也可能有相应的公共管理职能, 但其主要角色仍为政府的制约、监督和对立力量, 此谓斗争模式的社会团体。“许多利益集团把它们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反对拟议中的政府行动上。的确, 在一个变化缓慢, 作决定部门、制约部门和平衡部门多如牛毛的政治制度中, 一个集团如果将其注意力集中于阻止行动而不是倡议行动, 那就增加了它成功的可能性。” (25) 如前所述, 社会团体均具公益性或互益性, 所以在英美法系国家, 作为利益集团的社会团体均具有与政府斗争的“潜质”, 谓之“潜质”是因为有些社会团体不易与政府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 其斗争性不易得以表现, 如各种学会、爱好者学会等。
公开信的特征及分类 第2篇
公开信的内容一般都具有普遍的思想教育意义,它可以引导人们学习榜样,痛斥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对待问题的正确看法。(二)公开信的分类
公开信的分类依据所使用的场合来划分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在重大的事件、活动或节日里所发的公开信
这种公开信一般发给同这些重大的事件、活动
或节日有关的单位、集体或个人。一般这类公开信有问候、表扬、鼓励的作用。如《“六一”儿童节致全国少年儿童的公开信》。
2.针对某一问题的公开信
这类公开信或针对某些社会上存在的严重问题,诸如歪风邪气、贪污腐败或出现的一些新的时尚而发给有关对象的公开信。这种公开信或批评或表扬或建议,其目的都是为了抑恶扬善,弘扬正气。
3.私人信件在特殊情况下被作为公开信发表
这类信件一般不知道收信方的详细地址、情况,但又需发给对方,所以要以公开信的方式发表在报刊、电台上。如路遇好人好事须表示感谢,偶遇不正之风须进行批评帮助的。有的是虽知对方的详细情况,但由于其它客观的条件所限不能发给对方的。如祖国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大陆同胞给台湾乡亲的信,国外侨胞给祖国人民的信等。
分类及特征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特征 分类 预防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小程序,能够自我复制,会将自己的病毒码依附在其他的程序上,通过其他程序的执行,伺机传播病毒程序。这些病毒有一定潜伏期,一旦条件成熟,就会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一、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一)传染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重要特征。计算机病毒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并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源,在与其他机器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病毒会继续进行传染。
(二)隐蔽性。病毒—般是编程技巧高明、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敝的地方,用户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其隐蔽性主要表现在:传染的隐蔽性和自身存在的隐蔽性。
(三)寄生性。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和繁衍。
(四)潜伏性。计算机病毒侵入系统后,一般不会立即发作,而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当病毒触发条件一旦满足便会发作,进行破坏。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不同,触发条件不同,潜伏期也不同。例如,日期、时间、输入条件、特定的文件或使用次数、特定的操作等,都会成为病毒发作的条件。
(五)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干差万别,随看计算机病毒的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人防不胜防。病毒对反病毒软件永远是超前的。
(六)破坏性。不同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情况表现不—,有的干扰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有的占用系统资源;有的则修改或删除文件及数据;有的破坏计算机硬件。
二、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按破坏性,计算机病毒铵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件病毒。1.良性病毒:良性病毒并不破坏系统中的数据,而是干扰用户的正常工作,导致整个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可用内存总数减少、使某些应用程序不能运行。2.恶性病毒:恶性病毒发作时以各种形式破坏系统中的数据。如删除文件、修改数据、格式化硬盘或破坏计算机硬件。
(二)按传染方式。计算机病毒按传染方式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1.引导型病毒:引导型病毒将其自身或自身的一部分隐藏于系统的引导区中,系统启动时,病毒程序首先被运行,然后才执行原来的引导记录。这样每次启动后,病毒程序都得以执行,并伺机发作。2.文件型病毒: 一般传染磁盘上以COM、EXE或SYS为扩展名的文件,在用户执行染毒的文件时,病毒首先被运行,然后病毒驻留内存伺机传染其他文件绒直接传染其他文件。如宏病毒就是一种使用Word宏语言编写的文件型病毒,它攻击的文件类型为DOC或DOT的office文档。3.混合型病毒: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既传染引导区又传染文件。这样的病毒通常部具有复杂的算法,为了逃避跟踪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三)按连接方式。计算机病毒按连接方式可以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外壳型病毒。
1.源码型病毒:源码型病毒攻击的对象是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執行文件。可执行被感染的文件刚刚生成便已经带毒了。2.入侵型病毒:入侵型病毒将自身连接入正常程序之中。这类病毒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3.操作系统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4.外壳型病毒: 外壳型病毒将自身连接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文件型病毒大多属于此类。
三、病毒的预防
人类抵抗生物病毒侵袭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要使计算机免受计算机病毒的侵扰,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汁算机自身的安全措施,这样才能让采用各种层出不穷新技术的病毒无“技”可施。
(一)在管理方面:1.不要随便使用在别的机器上使用过的可擦写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可擦写光盘等)。移动盘是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体,使用时要进行病毒检测。系统启动盘要专用,加上写保护,以防止病毒侵入;2.严禁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和使用盗版软件,也不要使用非法复制或解密软件,很多游戏软件中带有病毒,一定要小心;3.对外来机器和软件要进行病毒检测,确认无毒才可使用;4.对于带硬盘的机器最好专机专用,以防止病毒侵入硬盘;5.对于重要的系统盘、数据盘以及硬盘上的重要信息要经常备份,以便系统或数据遭到破坏后能及时得到恢复;6.网络计算机用户要遵守网络软件的使用规定,不要轻易下载、使用免费的软件。不要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的附件。
(二)在技术方面:1.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查,发现病毒,及时消除;2.安装计算机防病毒卡或防毒软件。及时对系统进行监视,以防病毒的侵入;3.网络环境应设置“病毒防火墙”。防止系统受到本地或远程病毒的侵害,也防止本地的病毒向网络或其他介质扩散。
四、计算机病毒的清除方法
如果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的文件已经感染病毒,那么每次启动系统时,病毒也会随之运行。系统启动完成后,病毒也被激活,驻留在内存中,监视系统的运行,并伺机进一步感染或者发作破坏。此时,不能在这种带毒系统下进行病毒清除上作,必须使用磁盘版的杀毒软件启动计算机系统,或者使用无毒的系统软盘启动机器,然后运行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消除工作。若系统感染了宏病毒,可在当前系统下直接运行杀毒软件进行检测、清除。
参考文献:
河南省石材类矿产分布特征及分类 第4篇
1.1 成矿区划分
河南省石材类矿产全部分布在基岩出露区, 河南省基岩出露区总面积约45000km2, 可以划分为三个成矿区域, 即太行山地区, 面积约5000km2;豫西南地区 (包括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 , 面积约36000km2;桐柏—大别山地区, 面积约4000km2。
1.2 成矿规律
河南省的大理石矿明显受赋矿地层的层位控制。其中, 石灰岩大理石主要赋存在寒武系张夏组, 岩性以灰色、暗灰色、黑灰色巨厚层及厚层状石灰岩为主;方解石大理石和白云石大理石主要赋存在古元古界雁岭沟组 (Pt1y) 和早古生界大庙组 (Pz1d) , 岩性为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大理岩。
河南省的花岗石矿与赋矿岩体的时代和岩性关系密切。其中, 黑色花岗石赋矿岩体的岩性以闪长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岩为主, 灰白色花岗石、灰色花岗石、肉红色花岗石赋矿岩体的时代多为燕山期花岗岩, 岩性以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主。
1.3 资源远景预测
在河南省45000km2基岩出露区内, 扣除各类保护区面积10353km2后, 在大约32000km2基岩出露区圈出大理石预测区13个, 圈出花岗石预测区27个, 预测全省石材类矿产资源前景约570亿m3, 其中大理石资源前景为35亿m3, 花岗石资源前景为535亿m3。
1.4 各成矿区石材类矿产分布特征
1.4.1 太行山地区
石材类矿产有三种类型:黑色花岗石、灰色大理石和黑色大理石, 主要集中在辉县北部地区和安阳县——淇县以西的山区。
黑色花岗石分布在安阳县与林州市接壤地区, 主要赋存在三个燕山期的闪长岩体内, 闪长岩体出露面积约130km2, 该地区地形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区, 闪长岩体出露位置较高, 多呈孤立的山丘, 表层几乎没有风化层、覆盖层和植被, 矿体裸露在最低侵蚀面以上的高度可达200m以上。岩石呈黑绿色和黑棕色, 花岗石板材商品名称为“林州黑”, 是河南省目前比较有特色的花岗石矿。预测太行山地区的黑色花岗石资源前景可达56亿m3。
灰色大理石和黑色大理石分布在淇县西部和辉县市北部, 赋矿层位为寒武系中统张夏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 岩性为青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灰岩、黑色厚层状鲕粒灰岩, 岩层产状平缓, 岩层中裂隙较发育。厚层状灰岩累计最大厚度在30m左右, 适宜作为饰面石材矿的厚层状灰岩局部裸露于地表, 大部分地区其上部有不宜做饰面石材的薄层灰岩覆盖, 薄层灰岩只能作为石料开采。全区厚层状灰岩分布面积约500km2, 预测灰色大理石和黑色大理石资源前景可达15亿m3。
1.4.2 豫西南地区
是河南省目前开发利用饰面石材类矿产比较集中的区域。根据目前石材资源开发状况, 将豫西南地区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区域, 即小秦岭—熊耳山地区, 外方山地区和伏牛山地区。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面积约1500km2。目前该地区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密布, 园区内虽然存在较为丰富的石材类矿产, 但不宜开采。位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西北的五丈山花岗岩体, 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 岩体出露面积约60km2, 岩体边缘部位破碎严重, 不宜做饰面石材, 岩体中心部分结构致密, 为肉红色中细粒花岗岩, 可作为肉红色花岗石矿开采。该区域为中低山区, 地形切割强烈, 相对高差大, 矿体裸露地表, 开采高度最大可达300m以上。预测资源前景达30亿m3以上。
外方山地区:面积约14500km2。目前该地区仅有的四个石材类矿业权 (其中有2个矿业权开采矿石“梅花玉”, 另2个矿业权开采花岗石) 已全部停采。该区域没有发现其它可以作为饰面石材开发的矿石类型。
在嵩萁地区, 石材类矿产有两种类型:灰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
灰色花岗石分布在登封市唐庄乡井湾村北, 赋矿岩体为一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脉, 辉绿岩脉东西断续出露长约7km, 南北宽约100m, 北倾, 倾角70º左右, 岩石呈灰绿色, 结构致密, 预测资源前景约3.6亿m3。
伏牛山地区:面积约20000km2, 是河南省石材资源开发利用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大理石的矿石类型有三种:白色大理石、杂色大理石和红色大理石;花岗石的矿石类型有三种:灰白色花岗石、灰色花岗石和肉红色花岗石。该区域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二个地区。
1) 南召—内乡—西峡地区
大理石:南召—内乡—西峡地区的大理石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带。
南带:位于西峡县桑坪镇—内乡县夏馆镇—镇平县石佛寺镇一带, 东西长约130km, 南北宽约10km, 面积约800km2范围, 赋矿层位为古元古界雁岭沟组 (Pt1y) , 岩性为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大理岩, 沿北西—南东向断续分布, 矿体产状陡立, 颜色变化较大, 有白色、黑白相间的杂色等。该区域为中山区, 地形陡峻, 沟谷发育, 相对高差大, 多数矿体出露位置较高, 最大可采深度超过200m, 分布面积约290km2, 预测资源前景为14.55亿m3。
北带:位于卢氏县朱阳关镇—西峡县二郎坪镇—南召县乔端镇洞街村—南召县白土岗镇花子岭村一带, 东西长约110km, 南北宽约1km, 面积约100km2, 赋矿层位为早古生界大庙组 (Pz1d) , 岩性为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大理岩, 沿北西—南东向连续分布, 矿体产状陡立, 颜色有白色、灰黑色、绛红色 (晚霞红) 等。该区域为中山区, 地形陡峻, 相对高差大, 多数矿体出露位置较高, 最大可采深度超过200m, 但北带的中间段 (长约65km) 处在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内, 因此仅在该带的东、西两端出露面积约43km2, 预测资源前景为3.75亿m3。
另外, 淅川县境内曾有数十家大理石矿业权, 主要开采米黄色大理石 (米黄玉) 。因采矿权全部处在丹江水库水源地保护区, 现已全部关停。
花岗石:该区域内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为花岗石矿的赋矿岩体。主要赋矿岩体有伏牛山岩体 (ηγ5) 、五朵山岩体 (ηγ3) 、老君山岩体 (ηγ5) 、二郎坪岩体 (ηγ5) 等, 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 矿石类型有肉红色花岗石、灰白色花岗石和灰色花岗石。尽管以上岩体的大部分区域被圈在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内, 但在园区以外部分, 仍有数十家饰面花岗石采矿权, 而且开采规模和板材加工规模均较大。该区域为中高山区, 地形陡峻, 沟谷发育, 相对高差大, 多数矿体出露位置较高, 最大可采深度超过300m, 分布面积约1539km2, 预测资源前景为314亿m3。
2) 泌阳县象河—确山县瓦岗地区
该区域内大面积分布的燕山期二长花岗岩 (ηγ5) 为花岗石矿的赋矿岩体。矿石类型有灰白色花岗石 (芝麻白) 、黄锈色花岗石、灰色花岗石 (芝麻灰) 、肉红色花岗石 (泌阳红、确山红) 等。其中黄锈色花岗石矿赋存在灰白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体的浅表层约20m范围内, 也有根据市场需求, 将灰白色花岗石经人工灼烧后, 制成黄锈色花岗石板材。该区域为低山丘陵区, 相对高差较小, 矿体一般可采深度在100m左右, 分布面积约297km2, 预测资源前景为72亿m3。
1.4.3 桐柏—大别山地区
总面积约4000km2, 主要矿石类型为肉红色花岗石和灰色花岗石, 肉红色花岗石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地区的罗山县、商城县境内。灰色花岗石主要分布在桐柏县的黄岗镇——毛集镇。
罗山周党、商城达权店地区的矿石类型为肉红色花岗石, 赋矿岩体主要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 (ηγ5) , 该区域为中低山区, 地形相对高差大, 多数赋矿岩体出露位置较高, 矿体可开采高度最大可超过200m, 分布面积244km2, 预测资源前景约52亿m3。
桐柏黄岗镇——毛集镇一带大面积出露黑绿色闪长岩体, 地表风化后, 闪长岩中的长石出现高岭土化, 但深部的新鲜岩石质地致密坚硬, 颜色以墨绿色为主, 可与产于林州的黑色花岗石媲美。该地区为丘陵地貌, 地形相对高差较小, 矿体可开采深度在50m左右。在该区域圈出一个预测区, 面积49km2, 预测资源前景为5亿m3。
另外, 在大别山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 (如鸡公山岩体、灵山岩体、新县岩体等) 内, 赋存有大量优质花岗石矿, 但这些岩体均处在鸡公山风景名胜区、灵山风景名胜区、新县地质公园、连康山自然保护区、商城鲇鱼山自然保护区和商城金刚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 不宜开采石材矿。
2 河南省石材类矿产分类
2.1 分类方法
石材类矿产的统一分类在河南省是一项空白。根据河南省正在开采的主要石材类矿产情况, 依据《天然大理石荒料》 (JC/T202-2011) 、《天然花岗石荒料》 (JC/T204-2011) 等国家相关标准, 按照矿床成因将河南省的石材类矿床划分为三种类型。然后按照矿石的颜色、矿石成因、矿石结构、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对河南省的石材类矿产进行如下分类。
2.2 矿床类型划分
按照矿床成因, 将河南省石材类矿床划分为三大类, 即沉积型大理石矿床、变质型大理石矿床和岩浆型花岗石矿床[1]。
2.3 矿石类型划分
1) 按矿石的颜色划分:按矿石的主色调, 将河南省的花岗石类矿产划分为五类, 即灰白色花岗石、灰色花岗石、黄锈色花岗石、肉红色花岗石和黑 (暗灰、灰绿) 色花岗石。将河南省的大理石类矿产划分为六类, 即白色大理石、米黄土黄色大理石、红色大理石、杂色大理石、灰色大理石、黑色大理石。
2) 按矿石成因划分:按照矿石成因, 将河南省的石材类矿产划分为三类, 即沉积型大理石、变质型大理石和岩浆型花岗石。
3) 按矿石结构划分:按照矿石的结构, 将河南省的石材类矿产划分为五类, 即隐晶质大理石、显晶质大理石、细粒花岗石、中粗粒花岗石、斑状花岗石。
4) 按矿石的矿物成分划分:按照组成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 将河南省石材类矿产划分为七类, 即石灰岩大理石、方解石大理石、白云石大理石、斜长花岗岩型花岗石、二长花岗岩型花岗石、闪长花岗岩型花岗石、辉绿岩型花岗石。
河南省石材类矿产分类详见表1。
2.4 河南省石材类矿产实用分类建议
按照矿石的主色调进行分类在石材产品市场上较实用, 如盛产于泌阳县春水乡、象河乡和方城县小史店乡的“芝麻白”“芝麻灰”“泌阳红”花岗石, 产于确山县的“确山红”花岗石, 产于西峡县和淅川县的“晚霞红”“米黄玉”等大理石, 产于林州市东岗镇的“林州黑”花岗石, 以及20世纪80、90年代在河南省名噪一时的“少林红”、“太行红”等产品, 均是以岩石的主色调命名和叫响市场的。故河南省石材类矿产建议采用按岩石的颜色进行分类的方法。
摘要:河南省约45000km2基岩出露区, 划分为三个石材类矿产成矿区, 即太行山成矿区、豫西南成矿区、桐柏—大别山成矿区。按岩石的颜色将河南的花岗石矿分为五种类型, 大理石矿分为六种类型, 预测河南省石材类矿产资源前景约570亿m3, 其中大理石资源前景为35亿m3, 花岗石资源前景为535亿m3。
关键词:河南省,石材类矿产,资源前景,分类
参考文献
分类及特征 第5篇
目标:
1.乐与参加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排序
3.学会根据物体特征做标记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
1.教具:彩色鱼9条(由3种颜色组成,大中小各3条)鱼缸图片3张,红、黄、蓝三色标签各一份
2.学具:幼儿用彩色鱼,人手9条,形状颜色同教具相同
过程:
一、念儿歌进教室
边念儿歌(附后)边做动作进教室,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出示教具(集体活动)
1.出示彩色鱼,无规律排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客人来到我们苗9班,小朋友们想知道是谁吗?”
2.引导幼儿发现彩色鱼的特点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好看吗?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啊?”
三、出示学具(个别活动)
“小鱼们今天遇到一个难题,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刚刚小鱼们看到我们小朋友进教室的时候排队排的很整齐,它们也想排个队,请小朋友们帮它们也排个队好吗?”
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彩色鱼排列,教师巡回指导。活动结束后收学具,放回学具袋并且放回椅子下面。
四、交流小结
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都用了很多的方法来为我们的小鱼排队,那我想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将你的方法排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请2—3位幼儿示范。
小结:彩色鱼的排列可以是按照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相同颜色放一排,花纹相同的放一排等方法进行不同的序列。
五、学习制作标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分类及特征 第6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特征;分类;库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7-2
0 引言
物资成本在建筑工程总成本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各建筑企业纷纷采用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目前建筑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成效不容乐观,存在材料质量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材料供应不及时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库存剩余过多占用企业资金等诸多问题,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提高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实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1 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特征分析
物资及时供应是各个工程项目顺利建设施工的基础保障,加上现代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高难度,物资供应和采购管理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物资采购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在适宜的时间里获取质优价廉、数量适当的工程材料、机械设备及其他资源。物资采购以保障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和进度为主要目标,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性
物资采购管理总的来说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工程项目管理是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工作,除了物资采购管理还包括合同、造价、进度、安全、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们存在区别的同时也相互联系和影响。物资采购管理是其他各项管理的基础,物资采购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等。
1.2 多样性
建筑工程项目是整体项目又可划分为多个分部项目,例如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暖通工程等众多专业工程,各个单项工程又会涉及不同的工种、不同的部位,这个单项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都会存在差异,造成物资采购种类的多样化。同时加上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层出不穷,使物资的种类变得更加繁多。
1.3 多变性
物资的采购通常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计划进行的,加上施工现场的一些临时因素综合决定物资的采购时间、数量等。物资采购必须做好时间的衔接,但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计划的改变,例如设计方案的变更,就会造成施工材料、设备的数量甚至类型的改变;再如施工工序出现质量问题、返工之类的问题,在延误工期的同时也会影响物资采购供应计划。还有就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例如暴风雨雪、地震、泥石流等,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物资采购供应的难度。
1.4 复杂性
物资采购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客观方面,主要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物资采购类型的多样性、项目计划客观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等,都导致物资采购管理的复杂性;二是主观方面,指的是采购人员及管理等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管理理念、方法,甚至企业不同项目部间的采购管理方法、流程等存在差异,增加了物资采购管理的复杂性。
1.5 高风险性
高风险性是由上述特点衍生而来的,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合同风险、经济风险等。建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增强识别、分析、评估、处理、预防风险的能力,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预控措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建筑企业物资库存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
2.1 VMI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2.1.1 VMI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内容
VMI是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简称,建筑企业实施VMI库存管理模式时要准确把握VMI的本质,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出发,以企业间的共赢为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决策。首先,制定合作协议。实施VMI策略前要根据供应商与建筑企业的库存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双方的实施目标,例如降低供应链上产品库存;双方的利润目标是多少等。在此基础上共同参与和制定合作协议,条款的内容应详实完整,可具体到各个施工工序。其次,设计工作流程。实施VMI策略后,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必须在合作框架协议下设计VMI工作流程,包括双方的具体工作流程和程序,并不断调整优化。再次,调整组织结构。实施VMI策略后,应设立专门的供应商库存管控部门,以促进双方的交流和合作。该部门负责制定相关的工作标准,来协调和解决双方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2.1.2 VMI库存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
本文站在施工企业的角度分析了VMI库存管理模式在供应商与施工企业间的运行特点及影响,施工企业是物资需求方,供应商是供应方,需求方将某些物资库存管理权委托给供应方,建立的VMI库存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2 建筑企业JMI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2.2.1 JMI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内容
首先,建立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不可逆性、建设周期长、资源消耗量大等特征,必须选择信誉好、资质好的供应商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间的协作直接决定着JMI能否顺利实施,所以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应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其次,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JMI的本质就是供需双方的交流合作过程,在这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双方利益的分配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合理分配获取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实施激励惩罚机制,提高JMI实施的效果。再次,建立信息技术和交流平台。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性是JMI高效运行的基础,施工企业、供应商、业主方及设计方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实现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便捷性。最后,库存设立和模式选择。JMI要求供应商将施工企业所需的材料直接存入核心材料库,需设立集中化仓库,新建仓库或重新整合利用原有的。同时,也要选择货存供方、货存需方,或货存第三方的库存管理模式。
2.2.2 JMI库存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
上文分析了JMI实施的条件和策略,为了确保JMI的顺利实施,需要对JMI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分析,详见图2。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具有工程管理性、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应积极采取供应商库存管理(VMI)和联合库存管理(JMI)模式,提升物资库存管理的成效,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德鸿,郭荣勋,刘传亮.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策略研究[J].山西建筑,2010(03):222-223.
[2] 尹克定.“互联网+”时代探索建筑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应用[J].建筑施工,2015(05):627-630.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特征及分类 第7篇
在上个世纪,Hitzman等通过系统总结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矿床、美国密苏里东南铁矿区、加拿大Great Bear和Wernecke矿区、瑞典基鲁纳铁矿和我国白云鄂博矿床的地质特征,将它们归纳为一种新型矿床类型———铁氧化物铜金(iron oxide-copper-gold deposits,IOCG)矿床。IOCG矿床属于富铁氧化物矿床,是世界上Cu—Au—U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伴生丰富的具有经济价值的Fe,REE(主要是La和Ce),Ag,Mo,Co,Bi等可供综合应用。到目前为止,学界在IOCG矿床的成矿环境、成矿时期、矿床类型及成矿机制上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从而阻碍了有效勘探形式的建立。本文旨在厘定IOCG矿床的概念,总结其基本特征,并对IOCG矿床给予恰当的分类,以此丰富有关IOCG矿床的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IOCG矿床的勘探找矿工作。
1 IOCG矿床的概念及特征
Sillitoe于2003年将IOCG矿床定义为含有富铁氧化物(赤铁矿±低钛磁铁矿)并伴有黄铜矿±斑铜矿的矿床,其矿产组合变化大,与一定的岩浆环境有关;Corriveau于2006年进一步将之定义为铁氧化物含量>20%且具有贫硫化物的热液型多金属(铜-金-银-铀-稀土-铋-钴-铌-磷)矿床;2007年,Hunt等则认为IOCG矿床是指具有富铁氧化物,硫化物含量<2%的大面积蚀变(特别是Fe-Na-K交代)的一类矿床。笔者在以上定义的基础上对IOCG矿床给出一个更加精准的定义。即:IOCG矿床是指一类具有富铁氧化物(赤铁矿±低钛磁铁矿)且具有贫硫化物的热液型铜或铜-金多金属矿床。其基本的地质特征包括:(1)以cu或者cu-Au等有用金属为主而硫化物含量低;(2)具有大面积的Na-K蚀变,属热液型矿床;(3)矿床富铁氧化物(赤铁矿±低钛磁铁矿),铁氧化物钛含量低;(4)矿床受结构控制明显但与火成岩关系不明确;(5)可能与花岗岩类岩基具有时空联络;(6)可能具有大面积的碱交代;(7)可能具有丰富的伴生元素F-P-Co-Ni-As-Mo-Ag-Ba-LREE-U等。应用以上定义和基本的地质特征,便可以有效地判断某个矿床能否属于IOCG矿床。例如,李泽琴等将四川会理拉拉铜金矿划入IOCG矿床,是因为:(1)该铜金矿的矿石以Cu-Au等有用金属为主;(2)该矿床主要构成于晋宁期的热液活动,以角砾状结构和浸染状矿石为主,以钠长石化、萤石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类型为主,且蚀变面积超越80km2;(3)该矿床受结构控制明显;(4)矿石富磁铁矿(平均15.50%)和黄铜矿(平均2.26%),其他硫化物含量低,且磁铁矿的Ti含量低(平均0.128%);(5)Cu平均品位为0.92%,伴生Fe-Au-Ag-REE-Mo-Co等元素。该矿的根本特征均符合IOCG矿床的定义和基本的地质特征,因而,将之划入IOCG矿床是稳妥的。
2 IOCG矿床的分类
2.1 构造环境:
早期的研究者认为IOCG矿床与大陆的伸展结构有关。Hitzman认为IOCG矿床的形成主要与3种因素有关:(1)与大陆地块内部的非造山岩浆有关(如奥林匹克坝);(2)与较年轻的大陆边缘弧的中性岩浆有关(如南美安第斯);(3)与褶皱和推覆带有关(如Mount Isa线形褶皱带内的矿床)。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鲁纳矿床和奥林匹克坝矿床成矿时的结构环境不是早先所认为的非造山伸展结构,而是挤压的逆冲结构或造山结构。因此,IOCG矿床的形成主要还是与挤压或者造山过程有关。
2.2 矿床成因:
关于IOCG矿床的争论焦点目前主要集中在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上。根据传统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数据,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岩浆热液形式;Barton和Johnson认为不同来源的流体可以产生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近年来,大量流体包裹体的卤族元素-稀有气体-SR-CL同位素数据、C-H-O-S稳定同位素数据以及电气石B同位素数据研究标明,不同地域的不同IOCG矿床具有不同的流体来源,既有岩浆成因也有非岩浆成因;既可能是某种端元流体参与成矿,也可能是不同端元流体共同参与成矿,但大型和超大型IOCG矿床的形成常常是多种端元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从IOCG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上分析,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型、非岩浆型和混合型等3种形式;其成矿物质则可能主要通过火成岩来自地幔。
2.3 分类:
按照IOCG矿床的形成因素及环境构造,可将之分为以下3类:(1)岩浆型IOCG矿床:其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尤其是与中性-酸性的钙碱性-碱性(±碳酸岩)岩浆岩关系密切,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成矿物质以Cu-Au组合为主,磁铁矿通常为5%~15%;(2)非岩浆型IOCG矿床:其成矿流体来源于地表/盆地水或变质水,与岩浆岩关系不明确,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或地层,成矿物质以Cu-Au-Co±U组合为主,铁氧化物>15%;(3)混合型IOCG矿床:其成矿流体为混合性来源,与岩浆岩有一定关系,可见斑岩型矿化,但与斑岩体关系不明确,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和(或)地层,矿床中铁氧化物>15%。从现有数据来看,大型和超大型IOCG矿床都是混合型的,这可能是由于大型和超大型IOCG矿床常常需求巨量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原因所致。
3 结论
IOCG矿床的形成主要与挤压或者造山过程有关,按照其形成因素及环境构造,可将IOCG矿床分为岩浆型IOCG矿床、非岩浆型IOCG矿床和混合型IOCG矿床。目前国际上对IOCG矿床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国内对IOCG矿床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主要是将国内矿床与国外研究进行对比,而对其成因及其机制,由于缺乏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数据,所以难以系统地进行深入的研究,也难以进行分类。
摘要: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是一类具有富铁氧化物和贫硫化物矿石的热液型铜或铜-金多金属矿床。因其庞大的经济和理论研讨价值得到矿业界和学术界的注重。
关键词: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概念,特征,分类
参考文献
[1]李泽琴,胡瑞忠,王奖臻,等.中国首例铁氧化物一铜一金一铀一稀土型矿床的厘定及其成矿演化[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2,21(4):258-260.
[2]李上森.元古宙铁氧化物(cu—u—Au—REE)矿床[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6(2):29—38.
[3]张兴春.国外铁氧化物铜一金矿床的特征及其研究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4):551-560.
[4]王绍伟.重视近20年认识的一类重要热液矿床———铁氧化物一铜一金(一铀)一稀土矿床[J].国土资源情报,2004(2):45-52.
浅谈水资源中地下水的分类及特征 第8篇
关键词:地下水,分类,特征
地下水赋存于各种自然条件下, 其形成条件不同, 在埋藏、分布、运动、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等诸方面也各异。为了便于研究和利用地下水, 人们通过分析, 将某些基本特征相同的地下水加以归纳合并, 划分成简明的类型, 这就是地下水的分类。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是指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 (或弱透水层) 限制的情况。据此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 (包括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潜水和承压水。
1 包气带地下水
地表以下与地下水面以上, 岩石空隙没有充满水, 包含有空气, 该带称为包气带。包气带中的水包括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1.1 土壤水
土壤水是位于地表附近土壤层中的水, 主要为结合水和毛细水, 它主要靠降水入渗、水汽的凝结及潜水补给;大气降水向下渗透, 必须通过土壤层, 这时渗透水的一部分就保持在土壤层里, 成为所谓田间持水量 (即土壤层中最大悬挂毛细水含量) , 多余部分呈重力水下渗补给潜水。土壤水主要消耗于蒸发和植物蒸腾;土壤水的动态变化受气候的控制, 故季节变化明显。当潜水位浅时, 土壤中的毛细水可以是支持毛细水, 在气候干燥、地下水大量蒸发时, 盐分不断积累在土壤表面, 可使土壤盐渍化;气候潮湿多雨, 土壤透水性不良, 潜水位接近地表的地区可以形成沼泽。当地下水位较深时, 这部分毛细水多为悬挂毛细水。土壤水对供水无意义, 但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1.2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 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包气带岩性的组合, 以及地形和地质构造特征。一般地形平坦、低凹或地质构造 (平缓地层及向斜) 有利汇集地下水的地区, 地表岩石透水性好, 包气带中又存在一定范围的隔水层, 有补给水入渗时, 就易形成上层滞水。松散沉积层、裂隙岩层及可溶性岩层中都可埋藏有上层滞水, 但由于其水量不大, 且季节变化强烈, 一般在雨季水量大些, 可做小型供水水源, 而到旱季水量减少, 甚至干枯。上层滞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 从当地接受降水或地表水入渗补给, 以蒸发或向隔水底板边缘进行侧向散流排泄。上层滞水一般矿化度较低, 由于直接与地表相通, 水质易受污染。
水的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从潜水面至地面的铅直距离称为潜水的埋藏深度 (T) 。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该点的潜水位 (H) 。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铅直距离称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h) , 它是随潜水面的变化而变化的。
潜水的埋藏条件决定了潜水的以下特征:
潜水具有自由水面。因顶部没有连续的隔水层, 潜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 是一个仅承受大气压力作用的自由表面, 故为无压水。潜水在重力作用下, 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流动。在潜水面以下局部地区存在隔水层时, 可造成潜水的局部承压现象。
潜水因无隔水顶板, 大气降水、地表水等可以通过包气带直接渗入补给潜水, 故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经常是一致的。
潜水的水位、水量、水质等动态变化与气象水文、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 其动态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如降雨季节含水层获得补给, 水位上升, 含水层变厚, 埋深变浅, 水量增大, 水质变淡;干旱季节排泄量大于补给量, 水位下降, 含水层变薄, 埋深加大。湿润气候、地形切割强烈时, 易形成矿化度低的淡水;干旱气候、低平地形时, 常形成咸水。
潜水易受人为因素的污染。因顶部没有连续隔水层且埋藏一般较浅, 污染物易随入渗水流进入含水层, 影响水质。
潜水埋藏浅, 补给来源充沛, 水量较丰富, 易于开发利用, 是重要的供水水源。
2.2 潜水面的形状及其影响因素
潜水面的形状是潜水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一方面反映外界因素对潜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潜水的特点, 如流向、水力坡度等。
一般情况下, 潜水面是呈向排泄区倾斜的曲面。潜水面的形状和水力坡度受地形地貌, 含水层的透水性、厚度变化及隔水底板起伏, 气象水文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的影响。
自然状态下, 潜水面的起伏和地表的起伏大体一致, 但较地形平缓。一般潜水的水力坡度很小, 平原区常为千分之几或更小, 山区可达百分之几或更大;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水文网发育程度和切割程度不同, 潜水的排泄条件也不同, 排泄条件好的, 潜水面坡度就大;反之则小。古凹地中埋藏的潜水, 潜水面可以是水平的, 当潜水不能溢出古凹地时则成为潜水湖, 能溢出时变为潜水流。
水补给潜水, 潜水面便倾向于含水层。在河间地带, 潜水面的形状取决于两河水位的关系, 可以形成分水岭;也可以向一方倾斜, 由高水位河流向低水位河流渗透。
3 承压水的特征和埋藏条件
3.1 承压水的基本特征
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 (弱透水层) 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称为承压水。当这种含水层中未被水充满时, 其性质与潜水相似, 称为无压层间水。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 (弱透水层) 称为隔水顶板, 下部的隔水层 (弱透水层) 称为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距离称为含水层厚度 (M) 。钻孔 (井) 未揭穿隔水顶板则见不到承压水, 当隔水顶板被钻孔打穿后, 在静水压力作用下, 含水层中的水便上升到隔水顶板以上某一高度, 最终稳定下来, 此时的水位称稳定水位。钻孔或井中稳定水位的高程称为含水层在该点的承压水位或测压水位 (H2) 。隔水顶板底面的高程称为承压水的初见水位 (H1) , 即揭穿顶板时见到的水面。隔水顶板底面到承压水位之间的铅直距离称为承压水头或承压高度 (h) 。承压水位高出地表高程时, 承压水被揭穿后便可喷出地表而自流。各点承压水位连成的面便是承压水位面。
3.2 承压水的埋藏条件
承压水的形成首先决定于地质构造。在适宜地质构造条件下, 无论是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均能形成承压水。不同构造条件下, 承压水的埋藏类型也不同。承压水主要埋藏于大的向斜构造、单斜构造中。向斜构造构成向斜盆地蓄水构造, 称为承压盆地;单斜构造构成单斜蓄水构造, 称为承压斜地。
结束语
地下水是一种活跃的地质营力, 自然条件下与周围环境保持着综合的动态平衡关系。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水位强烈下降, 使原有的水均衡系统首先遭到破坏, 随之导致整个综合平衡体系亦遭破坏, 由此产生地面沉降等公害;开采后由于补给量的增大虽然可以达到漏斗稳定, 形成新的水量平衡, 但已造成的不良后果却是难以清除。因此在评价地下水资源时, 不能一概而论地把降落漏斗能否达到新的平衡作为标淮, 从长远考虑, 尤其对于一些人口集中的大城市, 必须把不产生地下水公害作为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潘宏雨.水文地质学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2]梁杏.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分类及特征 第9篇
基于视频的事件检测, 是智能交通、安全监测、智能检索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异常事件检测的主要目标是将异常事件与正常事件区分开, 对异常事件进行预测、报警。基于交通视频的异常事件检测困难主要有两点:其一, 异常事件的特征描述困难。由于高速公路异常事件发生时, 不仅特征是动态的、时间相关的, 而且, 视频中可观测物理量都很难直接用于异常事件的特征描述, 例如, 视频中可观测到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位置、距离, 但是, 由于每个驾驶员个人的驾驶技术水平、驾驶习惯、驾驶任务缓急, 以及当时的意识清醒状态等的不同, 使得撞车产生的可能性与直接观测结果并非直观可见, 因此需要找到观测数据与事件特征之间的隐含规律, 才能建立事件的特征描述空间。其二, 正常/异常事件分类界面非线性, 使得事件分类准确度受到影响, 例如, 异常事件集合与正常事件集合的边界模糊、非线性, 而且有可能互相包含, 使得传统分类算法陷入局部极小或过拟合, 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分类方法能够更好地全局寻优、减少过拟合, 才能提高算法的异常事件检测正确率以及其泛化能力。前者, 涉及特征选择和提取;后者, 涉及分类器设计。本文主要针对高速公路撞车事件进行特征描述的HMM建模及其免疫克隆优化分类方法研究。
高速公路事件检测中, 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决策树、HMM阈值预测模型、神经网络、图匹配等。如文献[1]采用决策树的方法, 将运动车辆轨迹分段作为树的节点, 用概率匹配区分异常事件, 其特点是可以在线学习, 但是该方法对初始条件有较大依赖, 容易出现过拟合。文献[2,3]采用多观测值HMM阈值预测模型, 用阈值分割似然值进行异常事件分类, 由于异常事件分类界面的非线性, 这种单纯阈值的分类准确率较低。文献[4]将任意事件描述为一组简单事件的时空关系组合图, 每个简单事件可通过一个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分类, 事件分类器是由若干简单神经网络集成的复合分类器, 其整体分类性能依赖于各简单分类器分类性能的互补, 如果简单分类器过拟合将对于整个分类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 其由复杂事件到简单事件的归约过程变得比较困难。文献[5,6]采用凝聚层次聚类方法对事件进行分类, 层次聚类方法尽管简单, 但经常会遇到合并或分裂点选择的困难, 同时对于过拟合问题也难以解决。文献[7]采用支持向量机检测异常事件, 但是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较高及过拟合问题, 难以实现实时操作及较好的泛化能力, 其适用性尚需进一步考虑。
由此可见, 现有方法从特征选取到分类器设计, 或者过于简单, 或者存在着在算法结构上难以保证寻优过程中的易早熟问题。本文采用HMM方法建立事件特征描述空间, 结合文献[8]的免疫克隆浓度聚类 (ICCCA) 算法, 对事件进行分类。HMM方法建立了事件由观测空间到特征空间的概率映射, 使得事件的特征描述更直观, 给分类提供了易于优化的可能性;克隆选择理论是免疫系统的基本理论之一, 它解释了抗体生成以及免疫应答过程的多样性机制[9]。克隆选择引导识别抗原能力强的抗体参与免疫应答, 提高识别抗原的能力, 能够快速收敛于全局最优解, 减少过拟合机会。
1基于HMM的特征空间构建
由固定的摄像头鸟瞰拍摄高速公路视频中的图像如图1中右上图所示。连续视频中的每帧图像中可获得的观测物理量为:空间信息, 如车辆的轮廓、拓扑结构、面积、位置、颜色等;连续视频的时间信息, 如车辆行驶的速率、轨迹、方向、光流等。
由于场景内车辆较多, 每个驾驶者的驾驶习惯不同, 因此上述观察数据, 譬如车辆的速度、方向、位置、外观等, 与实际异常事件状态, 没有直接关系。所以, 利用HMM方法, 建立观察数据与异常事件状态之间的关系模型。定义高速公路事件观测的若干概念如下:
轨迹 每辆车从进入检测区到离开检测区时段内, 在连续视频中每帧图像中的位置构成该车辆的轨迹序列。对于实际多车辆运动场景, 同一时刻具有多条轨迹。
8邻域观测量 每一帧图像中的每辆车, 前后左右的8个方位与其8邻位车辆的相对速度vr、相对位置pr、相对距离dr为每辆车的异常事件观测量。
危险度的危险量化的5个等级 a1:正常;a2:较正常;a3:程度居中;a4:较异常;a5:异常。
相对速度vr的观测状态 如图2所示, 目标o1的速度为v1={v1x, v1y}, 目标o2的速度v2={v2x, v2y}, 两目标中心连线与x轴夹角为θ, 将v1, v2投影到中心连线的方向, 相对速度为vr=v1θ- v2θ;即为:
vr= ( v1x-v2x) cosθ+ ( v1y-v2y) sinθ (1)
根据交通统计数据将相对速度从0到vr峰值量化为五个等级bv1- bv5, 如表1所示。
相对距离dr的观测状态:由于图像具有景深, 检测到的图像车辆间距离与车辆实际距离不同。本文通过计算透视关系, 将观测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通过统计样本数据, 得到车间安全距离的最小值Dmin;将车间距离从0到Dmin量化为5个等级, 如表2所示。
相对位置pr的观测状态:以一个目标为中心, 该目标的8邻域即为相对位置的观测状态, 即bp1:左上, bp2:上, bp3:右上, bp4:左, bp5:右, bp6:左下, bp7:下, bp8:右下。
对于每个车辆, 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速度, 相对位置与相对距离构成观测矩阵为:O={o1, o2, , ot}, 其中oi={d, vr, pr}′。通过forward-backward学习算法, 得到HMM模型建立的特征空间FHMM如下:
FHMM= {p (dr) , p (vr) , p (pr) } (2)
其中p (dr) 为距离特征预测的概率值, p (vr) 为相对速度特征预测的概率值, p (pr) 为相对位置特征预测的概率值。
为了便于使用免疫分类器进行事件分类, 定义基于上述FHMM描述的HMM特征的免疫描述:
抗体 (Ab) 正常事件的FHMM为抗体。
抗原 (Ag) 异常事件的FHMM为抗原。
基因 (g) 组成抗体的三个特征为基因:gd=p (d) , gvr= p (vr) , gpr=p (pr) 。
2异常事件免疫克隆优化分类
根据免疫克隆选择理论, 抗体群演化过程分为三步:克隆操作, 免疫基因操作, 克隆选择操作[9]。当机体内出现新的抗原时, 能够识别该抗原的抗体将被激活;当该抗体识别的抗原数增多, 相应的抗体浓度迅速增加, 进行克隆操作;当抗体增值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 形成对应该抗原的抗体记忆细胞。当机体再次遇到该抗原时, 免疫系统会做出迅速反应, 调动抗体记忆细胞, 中和该抗原。因此, 抗体记忆细胞的行为类似于分类器的分类过程。若当前缺乏识别该抗原的抗体, 则抗体群进行免疫基因操作, 通过抗体-抗原亲和度及抗体抗体亲和度的调节作用变异出新的抗体, 通过克隆选择保留能够识别该抗原的抗体, 形成新的记忆细胞。免疫克隆选择是局部搜索与全局搜索的结合, 保证解集的多样性, 从而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9]。以下给出亲和度的定义和关键算法描述。
抗体抗原亲和度 (f) 采用抗体-抗原聚类中心之间欧式距离的平方结合可识别抗原抗体数量来度量。反映正常事件与异常事件的可分性, 亲和度越大可分性越高。
通过聚类得到抗体与抗原的若干个聚类中心。范围 (Range) 表示各个抗体与抗原的特征区间起始-终止跨度值, 如式 (3) 表示;亲和度f如式 (4) 表示。
其中:x表示抗体抗原的实际值。
fij=|mid (RangeAbi) -mid (RangeAgj) |2 (4)
抗体抗体亲和度 (θ) 抗体与抗体的欧式距离的平方, 定义如式 (5) 表示。
θ=min{║Abi-Abj║} (5)
克隆操作 (Tc) 克隆规模由抗体-抗原亲和度, 抗体抗体亲和力自适应调整。一方面通过抗体抗原亲和度实现个体间的竞争, 另一方面, 利用抗体抗体亲和力调节, 抑制过度竞争, 保持抗体群的多样性。调整规则如下:
其中int为取整函数, qi为Abi克隆的数量, f (Abi) 为Abi与抗原的亲和度, θi为抗体-抗体的亲和度。Abi与抗原的亲和度越大, 与其它抗体的亲和度越小, 则该抗体可克隆的数目越大。
免疫基因操作 (Tg) 依据抗原对抗体群进行变异。在抗体周围产生一个变异解的群体, 利用局部搜索增加抗体抗原亲和的可能性。抗体的基因为gd, gvr, gpr, 按照高斯变异算子对原抗体的基因g进行变异, 算式如下:
gi′=gi+ giN (0, 1) (7)
其中gi′ 为变异后的基因, N (0, 1) 为满足均值为0, 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
克隆选择操作 (Ts) 选择与抗原亲和度最大的抗体, 压缩免疫基因操作后的抗体群。操作过程如下:
Abi′= {zij|max (f (Abij) ) , j=1, 2, , qi} (8)
ICCCA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通过对50段交通视频进行分割, 得到正常事件和异常事件学习样本各50个。对两类事件得到事件的观测矩阵, 通过HMM迁移矩阵得到事件HMM预测似然特征空间, 作为初始的抗体群和抗原群ICCCA聚类的初始值。按照图4步骤, 实现抗体与抗原的优化分类, 产生记忆细胞作为分类器。未分类前Ab, Ag的分布如图4, 其中“+”代表Ab, “o”符号代表Ag, 可见Ab与Ag的分界面是非线性的。经过第一次迭代后的Ab与Ag如图5。迭代后大部分的Ab与Ag中和, 图5显示未被识别的Ag与剩余Ab。由于Ab无法识别Ag, 依据当前Ag对Ab进行克隆操作与免疫基因操作, 产生的新抗体在图中用“Δ”表示。新Ab可识别剩余Ag。经过三次迭代, 可以将Ag与Ab区分开。
3实验
本文数据来源于京唐高速公路监控视频, 如图6所示。通过高空摄像头采集100段交通视频, 经过人工分类得到异常事件30个, 正常事件70个。实验环境为Matlab6.5, 通过车辆检测跟踪算法得车辆的相对位置, 相对速度和距离作为数据输入, 用ICCCA与HMM阈值分割、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对比。
四种算法的实现过程如下:对于ICCCA, 如前所述, 通过训练得到的记忆细胞对事件进行分类。对于HMM阈值分割, 训练得到HMM模型后, 采用二分算法得到最优阈值。对于BP神经网络, 采用列文伯格-马夸尔特法 (Levenberg-Marquardt optimization) 作为训练算法, 采用线性sigmoid函数网络作为转移函数, 使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 获得神经网络分类器。对于SVM, 采用径向基函数RBF作为核函数, 折衷系数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折中系数取值300。四种分类方法结果如表3所示, ROC曲线如图7所示, 由上到下依次为ICCCA, BP, SVM和HMM。
由图7及表3可见, HMM阈值分割的分类效果最差, 由于分类面非线性, 单一的阈值无法兼顾虚警率和识别率, 采用不同的阈值分割策略, 结果差别较大。HMM的优点是计算复杂度低。SVM的效果较好, 但需要多次试验, 才能得到性能优良的核函数。并且SVM的计算复杂度与向量个数、样本容量和输入空间维数的影响, 计算速度远低于其它算法。BP神经网络的结果优于HMM阈值分割和SVM, BP神经网络在实际计算中, 相同的数据可能得到的结果不同, ROC曲线产生抖动。BP训练算法实际上采用梯度下降法, 因而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陷入局部最小点。ICCCA能够在低误警率下达到高识别度, 由于算法的多次迭代得到了非线性分类界面, 可以有效地将异常事件识别出来。可见, 基于HMM的ICCCA具有更好的识别率及计算效率。
4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观测空间构建方法, 提取车辆的相对速度, 相对位置和距离构建观测空间。相对与单一车辆的特征, 车辆间的特征对事件分类的针对性更强。采用HMM建立事件由观测空间到特征空间的概率映射, 提出一种由观测空间-﹥HMM的难以观测事件特征空间构建方法, 提高了分类特征空间的描述直观性, 给分类提供了易于优化的可能性。针对HMM事件分类界面的非线性问题, 提出了一种针对高速公路撞车事件的改进ICCCA分类算法, 经100个测试样本识别ROC曲线及计算复杂度比较, 证实了该算法的优越性。本文所提方法还可用于其他难以获得直接特征描述情况的分类问题。
摘要:针对交通视频事件描述的观测数据与判别状态的非直接关联性, 以高速公路上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距离、位置作为观测物理量, 定义异常事件的危险程度作为检测状态, 利用隐马尔科夫学习算法, 建立了事件特征描述模型 (HMM) ;针对HMM事件分类界面的非线性问题, 利用免疫克隆浓度聚类算法 (ICCCA) 对事件进行异常/正常优化分类, 克服了直接利用HMM阈值分类的方法局限, 以及传统分类方法约束条件多, 容易陷入局部最小的缺点, 能够准确快速地得到全局优化分类结果。采用30段正常视频和70段撞车视频进行测试, 比较了HMM阈值、神经网络算法、SVM算法对撞车事件的ROC曲线和计算复杂度, 表明所提方法对于高速公路撞车事件优于其他分类算法。
关键词:事件检测,隐马尔科夫,免疫克隆
参考文献
[1]Piciarelli C, Foresti G L.On-line trajectory clustering for anomalous e-vents detection[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6, 27 (15) :1835-1842.
[2]Dong Zhang D, Gatica Perez.Semi-supervised adapted HMMs for unu-sual event detection[C].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San Diego, CA, USA:IEEEPress, 2005, 1:611-618.
[3]Tao Xiang, Shaogang Gong.Video behaviour profiling and abnormalitydetection without manual labeling[C].Ten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Beijing, China:IEEE Press, 2005, 2:1238-1245.
[4]Micheloni C, Snidaro L, Piciarelli C, et al.Exploiting temporal statisticsfor events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C].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Modena, Italy:IEEE Press, 2007:530-535.
[5]Patino L, Benhadda H, Corvee E, et al.Extraction of activity patterns onlarge video recordings[J].Computer Vision, 2008, 2 (2) :108-128.
[6]Shehzad, Khalid.Motion-based behaviour learning, profiling and classi-f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nomalies[J].Pattern Recognition, 2009, 43 (1) :173-186.
[7]Piciarelli C, Micheloni C, Foresti G L.Trajectory-based anomalousevent dete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Video Technology, 2008, 18 (11) :1544-1554.
[8]Hong Zheng, Du Jiaying.Research on vehicle image classifier based onconcentration regulating of immune clonal selection[C].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Jinan, China:IEEE Press, 2008, 6:671-675.
[9]焦李成, 等.免疫优化计算、学习与识别[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分类及特征 第10篇
关键词:DEM,误差,高程内插DEM误差来源,误差评价方法
1 等值线DEM特征点类型的识别
1.1 特征点类型的识别基本方法
我们可以找出地形特征点, 但是还不知道这些特征点的类型, 即是山脊点还是山谷点或者鞍部?因此在找出特征点后, 还要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哪些特征点是山脊点、山谷点, 哪些是鞍部点。山脊点山谷点的基本判断方法如图1所示, 即计算特征点处等值线张角范围内某点D的高程, 并与C点高程比较, 如果D点的高程大于C点高程, 则C点为山脊点, 反之,C点为山谷点。D点的高程通过内插获得内插点高程算法复杂, 计算量大, 影响判断效率。为了简化算法, 可利用直线与曲线中的折线相交的方法 (等值线由若干折线构成) 来判断特征点的类型。
1.2 四种情况下的特征点类型判断
1.2.1 如图2所示, 等值线为常规的规则形状, C点为一个特征点, A点、B点为与C点同一条等值线上C点左右两侧与C相邻的点 (曲线拟合点或数字化点) , D点为由A B连线的中点向C点相反方向所作垂线与相邻等值线的交点, D点的高程为该等值线的高程。如果D点的高程大于C点高程, 则C点为山脊点。反之,C点为山谷点。
1.2.2 如图3、图4所示, 所述方法得到的D点为同一等值线上的点, 则D点的高程与C点的高程相等, 说明特征点位于山顶或山谷底处、或者特征点处的等值线为极不规则的等值线。对于此种情况, 由AB连线的中点向C点相同方向作垂线, 得到与相邻等值线的交点D′, D′点的高程为该等值线的高程。如果D′点的高程小于C点高程, 则C点为山脊点。反之,C点为山谷点。
2 高程内插误差评价方法
DEM的精度评价主要是针对高程内插的误差分析。高程内插的评价方法有:等高线回放法和影像分析法。
2.1 等高线回放法
在实际应用中,为评价DEM精度的总体状况以及DEM是否和实际地形吻合的情况,一般采用DEM内插回放等高线的方法,用DEM回放等高线.将回放后的等高线和实际的原有等高线相比较,检查等高线误差的实际状况:等高线回放法一般包括回放原有的等高线 (若等高线高程点作为参考点时) 和回放中间等高线的方法 (如当等高线高程为100、120、140时,回放110、130、1 50处或105、125、145处的等高线) 。比较内插处的高程值。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其它内插点处的高程连续分布。
2.2 影像分析法
DEM常常是一组用矩阵形式表示的高程组。实际为栅格数据和其它栅格数据一样.可以用影像来表达和检查高程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用影像来检查DEM的误差。用影像来检查DEM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即用灰度和彩色影像。两种方法均采用色彩对照表建立各个高程值和灰度或彩色之间的对应关系,对DEM的局部进行详细检测,进而计算出局部区域DEM的误差。如对高程为100~200之间的高程值用5米间隔建立灰度对照表 (共20个灰度值) ,根据灰度值来比较实际高程和内插高程的太小。这种方法因工作量大,主要用于对局部DEM进行区域的详细检测和分析。
3 结语
本文讨论了等值线DEM特征点类型和高程内插误差评价方法。对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来说,运用等高线和高程点进行内插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办法,而且这种方法得到的密集等高线,可以作为地形数据库中的高程要素的一种表现形式存放于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其他的要素如示坡线、冲沟、滑坡、陡坎及采石场等的特征线、河流、湖泊和大坝等要素可直接用于高程内插时的特征线,某些特征线如山区中的河流可以用三角网法直接计算出特征线上点的高程值。
参考文献
[1]贝文顿P.R.1996: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仇维扎, 擦恩广.陈生忠译.知识出版社
[2]柯正谊, 何建邦, 池天河.数字地面模型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第11篇
省力杠杆与应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在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凡是省力的杠杆.其动力臂(ι1)都大于阻力臂(ι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类动力臂(ι1)大于阻力臂(ι2)的杠杆叫作省力杠杆,
图l是工人使用撬棒移动石头的示意图.当工人往下按压撬棒时.石头在另一端就会被撬起.工人只需要使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移动很重的石头,这是因为工人在移动石头时.手臂要移动较长的距离.我们画出撬棒的受力示意图,如图2.可以看出撬棒的动力臂为ι1,阻力臂为ι2,显然ι1>ι2,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撬棒是一个省力杠杆.
在生活中,类似的如扳手、钳子、拔钉器、铁皮剪刀、钢丝钳等,这类杠杆的特点都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它们都是省力杠杆,但在使用省力杠杆时,一定是费了更长的距离.
例1 我们直接用手很难将啤酒瓶盖打开.但如果借用开瓶器就容易多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开瓶器是一个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解析:如图3所示是用开瓶器开啤酒瓶盖的用力示意图.我们稍微向上用力.瓶盖就轻易被打开.画出开瓶器的受力示意图,如图4所示,从图中看出,O为支点,开瓶器的动力臂为ι1,阻力臂为ι2,显然ιl>ι2,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开瓶器是一个省力杠杆.
答案:省力
费力杠杆与应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动力一定大于阻力.这样的杠杆虽然费了力,但省了距离.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类动力臂(ι1)小于阻力臂(ι2)的杠杆叫作费力杠杆.
鱼竿就是一个费力杠杆,在钓鱼时,双手只需移动很短的一段距离,鱼儿就可以移动很长的距离,如图5.画出鱼竿的受力示意图,如图6所示.鱼竿的动力臂为ι1,阻力臂为ι2,显然ι1<ι2,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但动力大于阻力.
生活中,如镊子、筷子、手臂、扇子、起重机等都是费力杠杆,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动力比阻力大,虽然使用时费力,但省了距离.
例2使用现代化的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生产中常常要搬运质量很大的物体,用手直接去搬运非常困难,有了起重机就容易多了.起重机是一个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解析:图7是一台起重机工作时的受力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O点是支点.吊臂的动力臂为ι1,阻力臂为ι2,ι1<ι2.在需要吊起货物进行工作时.只需要液压杆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就可以推动整个长长的吊臂升起,省了距离,但是.在吊起重物的过程中,液压杆却要提供比货物和吊臂自身所受重力更大的力才能将其推起,在提升货物的过程中,液压杆也承受着比货物和自身所受重力更大的力.因此.起重机是一个费力杠杆.
答案:费力
等臂杠杆与应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动力一定等于阻力,这样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物理学中把这类动力臂(ι1)等于阻力臂(ι2)的杠杆叫作等臂杠杆.实验室中经常使刚的人平(如图8)是最常见的等臂杠杆.
学即用,练一练:
1.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9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在如图10所示的杠杆中,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3。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剪刀是一对杠杆,如图1 1所示的剪刀,在使用时最能省力的是().
参考答案:1.B
2.C
分类及特征 第12篇
乳腺癌是女性多发性的一种恶性肿瘤,它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乃至于生命。近些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和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很多因素,国内外的乳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据国内某城市前几年的资料统计,在女性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为55.92/10万人[1]。所以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早期发现,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乳腺疾病的检查主要借助于超声和乳腺钼靶,由于超声诊断具有价格低廉、无辐射、无损伤以及亚洲女性乳腺组织高致密度的特点,所以医院主要通过超声对乳腺疾病进行辅助诊断[2,3]。
正是由于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乳腺超声图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4]。
1 乳腺超声图像中纹理特征的提取
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美国放射学会(ACR)2003制定了乳腺超声诊断标准BI-RADS-US[5],通过该诊断标准和大量临床实践诊断可以发现,乳腺肿瘤的形状特征,如:方位,包块纵横比、边界规则程度,毛刺状等;乳腺肿瘤的纹理特征,如:内部回声、周围组织、钙化程度等,是用来识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特征。
目前研究的方法大多采用基于纹理的识别方法,该类方法主要以灰度共生矩阵为代表[6],但利用灰度共生矩阵进行纹理分析,选择合理的方向和步长比较困难,而且灰度共生矩不能反映生物视觉的特点。所以本文采用与人类视觉系统更加相近的频率域特征GIST特征[7]。Gist特征利用了不同方向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Gabor滤波器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滤波(如式(1)所示),把经过滤波后的图像分成了44的网格,接下来在每个网格内计算平均值,最后将各个方向和各个尺度网格内计算的平均值放在一个向量里,作为图像的最终特征。
G
exp(2πj(u0xrθi+v0yrθi)) (1)
其中,
l为滤波器的尺度;K为正常数;σ为高斯函数的标准差;θi=π(i-1)/θl,i=1,2,,θ1, θl为1尺度下的方向总数。滤波后的图像为:F
2 乳腺超声图像中形状特征的提取
虽然纹理特征对于乳腺肿瘤的识别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医生更重视肿瘤的形状和肿瘤的边界轮廓,在这方面文献[8]提取了肿瘤的形态特征和灰度特征,再用k-means方法进行聚类;文献[9]对乳腺超声图像的边界特征进行提取,通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方法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识别,均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所以形状特征的引入对于乳腺肿瘤的识别是非常有意义的。
临床医生对大量的患者进行统计发现,大部分的乳腺良性肿瘤边界光滑,呈椭圆状,如图1所示。而乳腺恶性肿瘤边界形状不规则,呈毛刺状,如图2所示。因此本文采用以下形状特征对乳腺肿瘤进行识别,在对肿瘤边界进行特征提取之前,可以采用对ROI区域进行自动分割的方法[10],也可以通过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手工标注,进而得到肿瘤的边界形状,接下来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形状特征:
①平均标准化半径davg:设ROI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的中心为(x0,y0),半径是各边缘点(xi,yi)到图像中心(x0,y0)的距离,标准化半径是将半径归一化后的值。
其中,N为边缘上点的个数,max(d(i))是半径中的最大值。
②面积比率:肿瘤区域中超出以平均半径为半径的假想圆的面积与假想的圆的面积的比值。
其中,如果d(i)davg,则d(i)-davg=0
③粗糙度R:逆时针方向,将边缘上相邻两点的标准化半径之差的绝对值加和平均,粗糙度的大小反映了边缘毛刺的多少和边界的光滑程度。
④偏心率E,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紧凑性,它的一种计算方法是计算惯性主轴比,它基于边界上的点或整个区域来计算质量。
其中,B是区域水平方向周长,
⑤圆形性C,是一个用物体或区域R的所有边界点定义的特征量,即:
式中,
当物体所占区域R趋向圆形时,特征量C单调递增且趋向无穷,且不受区域平移、旋移和尺度变化的影响。
⑥纵横比LWR:是ROI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的高度与长度的比值。
3 基于SVM的图像分类方法
由于本文方法采用的样本数量不多,故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技术进行样本的分类。SVM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统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在解决小样本、高维度、非线性的模式识别中表现出很多优点[11],它的基本模型是一个二分类模型,是一个定义在特征空间上的最大间隔线性分类器。
两类SVM的算法思想可以概括为:通过寻找一个分类超平面来使得训练样本中的两类样本点能被尽可能地分开且距离该超平面尽可能地远,那么这个超平面就是最优的分类面。而对于线形不可分的问题,则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核函数将低维输入空间的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使得原线性不可分问题转化为高维空间上的线形可分问题。
设{(xi,yi),i=1,2,,l}表示样本的集合,x∈Rn表示一个图像样本的特征向量,标量y表示一个图像样本的类别标签,y∈{±1},则SVM算法可以找到一个两类之间的最优分类面wϕ(x)+b=0,w是权重向量,b∈R是偏置,ϕ表示把样本映射到某个特征空间。SVM算法的解相当于求解下面的凸二次优化问题:
其中,C是惩罚因子,ξ为松弛变量,使用拉格朗日优化和对偶原理来求解上式,最终得到的分类函数为:
F(x)=sgn{∑
其中,sgn()为符号函数,K(xi,yj)=ϕ(xi)ϕ(xj)是核函数。
本文实验采用了乳腺超声图像样本共185例,其中恶性图像样本90例,良性图像样本95例,这些图片由医生诊断并且每个病例已经得到活体切片的确认。所用仪器为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5MHz~14.0MHz。实验随机地从两类样本中各取50个样本作为训练集,其余的作为测试集,特征向量由512维的GIST特征加上6维形状特征共518维,将特征向量归一化后经过SVM分类,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2的结果表明,将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融合后可以取得良好的分类效果,80%以上的肿瘤都能得到准确的识别,同时特异性和敏感性也都超过了80%,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本文融合了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融合更加符合人类视觉特点的频率域特征GIST和引入临床医生实践经验的肿瘤边界形状特征得到的图像的特征表达,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得到了较高的分类精度。若将该方法应用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从而减轻医生的负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本文的方法对其它类型的医学图像分类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下一步将考虑对特征进行更加有效地选择和其它特征融合方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上海市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率[J].肿瘤,2009,9(29):918.
[2]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陈菲,吴凤霞.超声在乳腺癌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9,15(2):279-281
[4]Cheng H D,JuanShan,WenJu,et al.Automated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ultrasound images:A survey[J].Pat-tern Recognition,2010,43(1):299-317.
[5]美国放射学会BI-RADS乳腺超声术语及评估[J].钟晓绯,译.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10):719-720.
[6]Bo Liu,Cheng H D,Jianhua Huang,et al.Fully automatic andsegmentation-robust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tumors based on localtexture analysis of ultrasound images[J].Pattern Recognition,2010,43(1):280-298.
[7]Oliva A,Torralba A.Modeling the shape of the scene:a holisticrepresentation of the spatial envelo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inComputer Vision,2001,42:145-175.
[8]杨盈,汪天富,彭玉兰,等.基于形态和灰度特征的乳腺肿瘤B超图像识别[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1758-1760.
[9]张科宏,彭玉兰,李德玉,等.基于边界特征的乳腺肿瘤超声图像识别[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6):1237-1240.
[10]苏燕妮,汪源源.用Normalized Cut法自动提取乳腺超声图像中的肿瘤边缘[J].应用科学学报,2010,28(6):601-608
分类及特征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