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作案行为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作案行为范文(精选4篇)

作案行为 第1篇

一、嫌疑人活动情况的分析

嫌疑人作案时的来往通道和进出口周围的物体, 破坏目的物及其周围陈设物等等, 是否必须攀扶、拿摸、翻动、搬移, 而留有手印的物体是否正好处于这些动作所能触及的部位。通过这些分析, 从中找出手印与作案当时的内在联系。例如越墙入院, 墙头上是必须攀扶之处;爬窗入室, 窗户中下部的窗扇、窗框、窗玻璃常常是必扶之处;拉开抽屉或柜门, 把手是必须触及之处等等, 这些物体既然与作案时的某些行为密切相关, 留下案犯手印的机会自然是最多的。

二、承痕客体变动情况的分析

现场物体在发案前的摆放位置和状态, 事主是可以进行回忆的;发案后这些物体的位置和状态是否和原来相一致, 只要把确实的回忆和现有的状况相对照, 即可推断是否被移动过。如原来箱盖上的暖水瓶已被移到了桌子上, 收音机被挪到了床头, 说明这些物品确实被动过。当然, 对于这些平时有固定位置并不经常挪动的物品, 回忆是比较容易而且比较准确的。但对于某些细小、常拿动的物件在发案前的最后时刻里, 到底怎样放置的, 有时靠一个人的记忆往往是不够确切的, 为此需要案前最后一个拿动人和能够经常看到或经常使用的人分别回忆, 再行综合分析判断。如立柜的一个小橱被撬, 从一个铁盒中窃走了现金、存折和票证。但铁盒的周围原是摆满了各种各样、大小不等的瓶子、盅子、罐子等物件, 现场调查时发现这些东西已改变了原来的位置, 并发现有手印。那么, 哪几个物件上的手印可能与作案关系最大呢, 就要回忆原来贴近铁盒的到底是哪几件物品, 只有准确地回忆清楚这一情况, 才能判定其手印是否可靠。

三、外围痕迹的分析

有些桌面、箱盖或货架上放置着不常挪动、不常打扫的物件, 由于灰尘散落, 外露部位均匀地布满灰尘, 惟有被这些物件遮盖的地方却仍然清洁如洗, 时间长了, 该物件底下则形成了与其形态大小相应的外围痕迹, 与布满灰尘的周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现场勘查时如发现了这种痕迹外露, 则说明该物件已被挪动, 那么, 该物件上发现的手印与作案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临场实验

经过上述几方面分析, 仍难于判断留有手印的物体是否与作案有关时, 可以用临场实验的办法来进一步验证和分析。如小洞口旁边的椅凳、床柜等物, 在爬洞入室时是否必须触摸或扶拉?要回答这个问题则可以进行钻洞实验。采取各种方式钻洞, 观察和记录钻洞时必须扶摸哪些物体, 以及怎样触摸的情况, 然后对照现场手印的分布状态综合分析, 作出判断。

五、了解承痕客体的来源、使用和保管情况

调查了解留有手印的物体来源使用和保管情况, 可以圈定接触该物的人员范围, 从而有助于查明手印的来源和价值。

所谓“来源”是指该物原为本家的还是临时借来的或新买进来的。如果留有手印的物体是临时从邻居或亲戚、朋友处借来的, 或者刚从商店买来的, 他人从别处代买回来的, 那么该物体上新发现的手印除现有的事主之外, 就该考虑是否邻居、亲戚朋友或商店营业员所留下的。

所谓“使用”情况, 是指平常和发案前都有谁使用接触过留有手印的物体, 近期是否修理过, 或某人刚借用过等情况。目的亦在于核对、排除这些与案件无关人的手印, 准确地抓住作案人所留的手印。

所谓“保管”情况, 是指现场留有手印的物件存放在什么地方保管, 保管人几个, 都有谁, 有什么保管制度、制度是否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等情况。了解这些情况, 借以区分平时哪些人可能接触, 哪些人不可能接触留有手印的物品, 从而判断手印是否作案人所留。如有些物件是在仓库里由保管员一人或几人专门保管的, 物件进出仓库均由保管员自行搬运, 他人不允许进入仓库, 那么, 他人就无接触库内物品和货架拦杆等的机会, 这样, 库内现场上发现的手印, 除了保管员的就该是作案人的。实际工作中, 有一起金属保险柜被撬, 砸开柜内小铁箱盗走巨款案。现场勘查中, 在小铁箱内外均发现有手印。经了解, 保险柜内的小铁箱除出纳员本人工作接触外, 没有第二个人可能接触到。据此, 排除了出纳员的几个手印外剩下的一个清晰指印判定为罪犯所留。以此指印做比对查档, 很快就将该犯捉拿归案。

参考文献

[1]章权, 王新闻.现场遗留手印的分析与判断[J].辽宁警专学报, 2014 (5) .

德育工作案列 第2篇

连云港市新海小学

顾小利

从毕业到现在,工作已经第八个年头了,而且每年都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总是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在快乐和宽容中健康地成长。但是今年发生的一件小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一个月前的一天下午,我刚要下班接到同事贺老师的一个电话,说我们班夏正文同学可能偷了她的钱,我同事叫我们班学生帮她到传达室拿快递并把钱也顺便带过去,但是回来却发现钱少了20元,我心想,这是一个比较调皮且心思比较重的的孩子,如果真是她故意拿走了贺老师的钱,那性质该多么恶劣呀!况且从来没听过学生敢拿老师的钱,是不是我这个班主任平时没有教育好学生呢?一时觉得脸上有点挂不住的我就气呼呼地去下楼了,准备明天找夏正文问明原因,我刚走到三楼楼梯处,正好碰到班长和夏正文过来找我,眼里饱含着泪水委屈地对我说:“顾老师,我真的没有拿贺老师的钱,我明明给她51元,但后来怎么少了20元,我真的不知道,老师你一定要相信我。”望着她可怜的样子,觉得于心不忍但又不能听了她的一面之词就相信了她,况且我同事还叫我认真调查此事,于是我把同事刚才跟我说的原封不动讲了一遍,她还没有承认的意向,于是我又给她讲了《一个死刑犯的遗言》,大致是讲一个因为入室盗窃造成严重后果而被判死刑的犯人对小时候第一次偷窃行为的悔悟。我想他听了这个故事会有所触动的。哪里知道我还没有讲完,夏正文就打断了我的话:“老师,你不用讲了,我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我真的没有偷贺老师的钱啊!”我反问到:“难道贺老师还能说谎吗?”只要你承认错误,把钱还给贺老师,那么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仍是好孩子.” 正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原来是贺老师,她说钱找到了,在包里没看到,接完这个电话,我楞了有好几分钟,看着我面前的夏正文,觉得她太委屈了。庆幸自己没因一时冲动而犯下错误。我的心一下子就被触动了,心里一个声音一直在告诉我:“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毁掉一个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话。”

我说:“对不起啊,夏正文,贺老师的钱找到了,是老师冤枉你了。”可是,夏正文的回答让我很尴尬,他说:“老师,我不接受你的道歉。”听了她的话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想了想又说:“夏正文,老师是诚心向你道歉的,刚才是我太不信任你了。”哪知夏正文再次扬起她倔强的小脸说:“老师,我真的不需要您的道歉。”我很着急,想起自己认定她是小偷,真的很不好意思,我说:“是生气了吗?我——”我的话还没讲完,她说:“老师,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是为我好的。今天,其实我也不好。我应该在贺老师面前把钱当面点一下。老师,你真的不用向我道歉。”原来是这样啊!她不是不接受我的道歉,而是在心底里尊敬我这个老师,相信我这个老师。可我,就因为她是个“刺儿头”,就一再不相信她说的话,怎么能说是个公平、公正的老师呢?我被一个“刺儿头”感动了。

特殊家庭学生转化工作案例分析 第3篇

一、案例简介

某某, 女, 汉族, 医学院2010级护理专科学生。该生入校时表现较为积极, 在2010—2011-1学期担任该班班长, 但该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较为低落。在2010—2011-2学年因担任学生会干部卸任班长一职后, 同学反映该生经常旷课, 经本人多次与该生谈心后得知, 其父母在其小学时已离异, 之后双方各自重新组建了家庭。虽然跟随母亲生活, 但因母亲再婚后对她的关心较少, 多数时间由奶奶照顾。她认为父母都抛弃了自己, 因而性格上变得自卑、多疑善变, 面对同学时的开朗更多是不想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 通过这种自我掩盖、压抑以其达到自我的排解。然而这种方式反而影响了其专业的学习, 经过我多次谈心鼓励后, 该生旷课情况有所好转。但在期末考试中, 因携带资料进入考场, 被学校以考试作弊处理。这次事件后, 该生抵触情绪较为明显, 我与其谈话时, 该生甚至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本人通过QQ聊天、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多次耐心细致引导谈心, 并有意识地安排该生参与班集体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 增加其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有效增强了该生的自信心, 最终该生态度发生较大转变, 心理阴影也逐渐消散。

二、案例分析

由于家庭结构的影响, 特殊家庭学生性格呈现多种倾向:消极、自卑、内向、孤僻、敏感、悲观、失落、叛逆[2]。该生的性格就呈现双面性:在同学老师面前十分开朗, 掩饰了她内心的悲伤和特殊的家庭状况, 独处时才展现恐惧和无助等真实一面。并且该生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知, 在很多事情上看法都较为偏激。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如不加以正确的疏导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

三、工作方法和成效

特殊家庭结构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出率远高于普通大学生[3], 因而我们在实际的工作需要切实深入, 耐心地了解具体情况, 针对不同的案例情况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1. 深入谈话, 谈心引导。

谈心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常见和直接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中, 老师更多是用心倾听学生的叙述, 以理解的心态对待学生遇到的问题。两年来, 本人与该生多次谈话, 考虑她自身的感受, 大多数谈话都选择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时机。本人以一个老师和姐姐的身份、语气试着打开她的心扉, 让她能够尽情的倾诉, 同时做好思想的引导, 让她认识到父母并不是抛弃了她, 只是因各自组建家庭后表达爱的方式有一定的转变, 让她认识到周围其实还有很多人关心她, 消除她内心存在的无助和多疑。

2. 激励教育, 时时鞭策。

激励教育, 是指以激发和鼓励为原则, 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作热情和人生理想,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 树立远大理想,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全新教育方法[4]。根据家庭结构研究表明, 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的儿童有12.2%以上患有心理障碍, 而在完整家庭中生活的儿童仅占1.35%[1]。因而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情况, 运用针对性的激励教育, 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人格。自卑是特殊家庭学生常见的问题, 该生也存在此问题。我对她个人的优缺点做了全面的剖析, 指出细心、考虑周全、组织协调能力强是她的优势, 而对自己不自信、脾气毛躁是劣势。在我鼓励下, 该生参加了英语演讲比赛。虽然英语演讲比赛未能进入学校决赛, 但可以看出站在台上的她展现了极大的自信。事后, 我表扬了她在台上的表现, 让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种激励及事后的表扬让她逐渐增加了自信心。该生在担任班长一职期间, 对于其工作方法也经常提出建议和意见, 让该生对于班级体的管理也有了自己的方法。

3. 指导定位, 制定人生规划。

据资料统计, 选择护理专业大多是为了毕业时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或是顺从家长的意愿, 因而, 对选择护理专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5]。由于该生对于专业———护理的学习一直不具有积极性, 针对该生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 我就现在国内护理人才缺口较大的现状对护理专业进行了分析, 让该生看到了护理专业的前景。就护士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进行了分析讲解, 帮助她进行自我剖析, 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让她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

四、经验总结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中应有五心:

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小心。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特别是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 一定要找到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症结, 因势利导, 这是转化的突破口和途径。抓住他们症结所在, 但同时应给予理解和尊重, 对于其隐私做到保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 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坚持批评与激励, 冷静处理与热情关怀。

2. 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

一方面, 新生入校时, 对于孤儿、单亲、父母离异等学生应单独建立档案, 对于其在校期间的成绩和表现做好翔实记录, 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他们当前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员的培养, 在这部分学生出现突发事件时, 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辅导员。从而根据事件的危机程度, 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对于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要循循善诱, 不可急于求成, 否则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该生在旷课初期, 我未深究原因只是简单地常规教育, 让学生反而觉得是说教, 产生了抵触心理。因为我们不应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不良表现上, 应更多关注他的优点, 并且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帮助其找到自我奋进的支撑点。特殊家庭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自信心不足、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问题, 教育时更应注重方式方法, 以减少对立局面的出现。

摘要:特殊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 在心理方面容易出现偏差, 出现自卑、孤僻、多疑等灰暗心理。在大学这个开放的环境下, 这部分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结合一个实际案例, 探讨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使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转化工作,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房春梅.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辅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6) :132-135.

[2]靳菲.论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援助[J].资治文摘, 2010, (6) :174-175.

[3]张茂运, 何光伟, 刘琼.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4, 27 (2) :159-161.

[4]陈娟娟.论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教育[J].科教导刊, 2011, (7) :168-169.

责任督学工作案例 第4篇

【案例背景】

根据《教育督导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规定,“调查核实群众举报、投诉的有关教育问题”是责任督学的一项工作任务。我们在处理投诉时发现,学校与家长、社会沟通不畅成为不少投诉的共同起因。

【案例描述】

二零一七年十月三十日早上大约七点半,接到西郊小学一(1)班学生家长的举报,主要内容有三:一是本学期开学后,教语文的一会是x老师,一会又是y老师,对在刚开学就换老师表示不满;二是认为语文老师工作不负责,学生做对的作业批错,有的布置的作业不批改;三是开学这么久了不给学生调整座位。接报后,我们立即于当天九点前赶往西郊小学调查了解。

在调查了解过程中,我们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到一(1)班教室巡视教师学生上课情况;二是检查一(1)班全体学生的语文作业(阶段性练习、习字册、补充练习以及单元练习作业);三是召集学校校长、副校长及原姜校长,还有现任一(1)班语文任课老师召开情况说明会议。查明情况后,我们做了现场处理:

一、要求该班班主任定期调动学生座位,班主任保证每两周调整一次。

二、该教师产假刚刚结束,新接该班语文教学,业务素质较高。检查该班学生作业,发现学生完成质量较好,教师批阅及时,未发现明显瑕疵。家长反映的扩词不批阅情况并不存在,因为一年级学生正在学拼音,根本没有扩词一项作业;所反映的试卷错批实属误会。老师试卷批阅完后对一、二两题进行了集体评讲,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画图困难,要求学生直接将错题在原图上订正,家长拿到试卷后误以为老师批阅错误。要求当事教师批阅试卷要规范,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最后责任督学小组组长杨美娟同志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及时与举报的家长沟通,家长表示非常满意。

【案例反思】

在处理以上投诉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这样的投诉能不能避免?它的解决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为此对学校作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加强家校共建,家校互通。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家长代表座谈会,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家长对学校的诉求,充分为家长着想,把工作抓细抓实。

二、语文任课老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的知情才能更好的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老师在教学常规方面要注重细节。

三、通过全体教师会议通报此件事,让广大教师引以为戒,避免这类误会的再次产生。

作案行为范文

作案行为范文(精选4篇)作案行为 第1篇一、嫌疑人活动情况的分析嫌疑人作案时的来往通道和进出口周围的物体, 破坏目的物及其周围陈设物...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