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结合论文
特异性结合论文(精选9篇)
特异性结合论文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质粒PET28a (+) 与TNF-α (人源) , 大肠杆菌E.coli DH5α和E.coli BL21, 及各种限制性内切酶, T4DNA连接酶, 质粒提取试剂盒, 胶回收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闪晶分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分子标记 (marker) 购买于Fermentas公司;抗TNF-α单克隆抗体购自Santa Cruz公司;羊抗小鼠二抗和碱性磷酸酶显色试剂盒购自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pd20-TNF融合基因设计合成
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特异性结合肽pd20的氨基酸序列为GRRTRSRRL-RRS参照Genbank上NM-000594.2序列, 全基因合成法制备pd20-TNF-α基因, 3'端和5'端分别引入的Nde I、Xho I酶切位点。
1.2.2 含有pd20-TNF-α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 和合成的pd20-TNF-α基因的核酸链分别用Nde I、Xho I双酶切后, 经1%的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目的片段,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然后将回收的目的片段来进行连接构建表达载体。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中, 轻轻混匀进行冰浴, 时间为30 min;后42℃热休克1.5 min, 随后在冰水混合物中再次冰浴2 min, 加入600 m L LB培养基中, 37℃震荡培养1 h。离心5 min, 收集菌体, 用200μL LB液体培养基重悬细菌后均匀涂布于LB平板 (含氨苄青霉素 (50μg/m L) 上, 37℃温箱中培养16~18 h。挑取6个阳性菌落, 分别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并送往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的Blast比对, 分析其同源性。
1.2.3 pet28a-pd20-TNF-α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挑选重组菌落培养后Triton法提取质粒DNA, 并进行PCR鉴定。PCR引物为336-FCCAAATCATATGGGTCGTCG-TACCCGTTCTCGT, 336-R ATTTGGCTCGAGTCACAGGGCAATGATCCCAAA。
1.2.4 pet28a-pd20-TNF-α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将PCR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用Nde I和Xho I进行双酶切鉴定。后者再经DNA序列测定, 确定出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 将其命名为Pet28a (+) -pd20-TNF-α。
1.2.5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克隆于LB液体培养基中, 37℃振摇培养过夜约16 h, 以1∶100分别接种于LB和含Kana 100μg/m L的种子液培养基中, 37℃震荡培养至OD600为0.5时, 加入1 mol/L的IPTG到终浓度为1.0 mmol/L, 继续培养4 h, 离心法收集菌体, 行SDS-PAGE。
1.2.6 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
将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 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于转移缓冲液中平衡20~30 min。半干法转膜、丽春红染液染色, 8%脱脂奶粉于室温封闭2 h;用2%脱脂奶粉稀释一抗 (TNF-α单克隆抗体) 4℃孵育过夜。TBST室温摇洗3次, 10~15 min/次;2%脱脂奶粉稀释酶标兔抗鼠Ig G为二抗, 于室温孵育1~2 h, TBST摇洗3次, 10~15 min/次;ECL显色。
2 结果
2.1 全基因合成法制备pd20-TNF-α基因
成功合成pd20-TNF-α基因, 其全长核酸序列如下:其中横线部分是pd20导向肽的序列, 两端小写字体为Nde I和Xho I酶切位点。
catatg GGTCGTCGTACCCGTTCTCGTCGTCTGCGTCGTT CTATGAGCACTGAAAGCATGATCCGGGACGTGGAGCTGG CCGAGGAGGCGCTCCCCAAGAAGACAGGGGGGCCCCAG GGCTCCAGGCGGTGCTTGTTCCTCAGCCTCTTCTCCTTCCT GATCGTGGCAGGCGCCACCACGCTCTTCTGCCTGCTGCAC TTTGGAGTGATCGGCCCCCAGAGGGAAGAGTTCCCCAGGG ACCTCTCTCTAATCAGCCCTCTGGCCCAGGCAGTCAGATCA TCT TCTCGAACCCCGAGTGACAAGC CTGTAGCCCATGTTG TAGCAAACCCTCAAGCTGAGGGGCAGCTCCAGTGGCTGA ACCGCCGGGCCAATGCCCTCCTGGCCAATGGCGTGGAGC TGAGAGATAACCAGCTGGTGGTGCCAT CAGAGGGC CT GT ACCTCATCTACTCCCAGGTC CTCTTCAAGGGCCAAG GCT GCCCCTCCACCCATGTGCTCCTCACCCACACCATCAGCCG-CATCGCCGTCTCCTACCAGACCAAGGTCAACCTCCTCTCT-GCCATCAAGAGCCCCTGCCAGAGGGAGACCCCAGAGGGG GCTGAGGCCAAGCCCTGGTATGAGCCCATCTATCTGGGAG GGGTCTTCCAGCTGGAGAAGGGTG ACCGACTCAGCGCT-GAGATCAATCGGC CCGACTATCTCGACTTTGCCGAGTCTG GGCAGGTCTACTTTGGGATCATTGCCCTGTGActcgag。
2.2 重组质粒PCR鉴定
取3μL PCR产物于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 扩增片段大小约500 bp, 得到预期结果, 结果见图1。
M:分子标记 (DNA Marker 2000) ;1:PCR扩增片段
2.3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PET28a (+) -pd20-TNF-α的连接产物经Nde I、Xho I双酶切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产物中含有约750 bp的特异性条带 (图2) , 该片段大小与理论预期结果一致, 测序结果与预计基因序列比对完全一致。表明已经将目的基因成功插入PET28a (+) 载体中。
M:DNA Marker 3000;1:pd20-TNFα基因重组质粒酶切片段
2.4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成熟蛋白阳性重组质粒表达菌, IPTG诱导培养4 h, 离心收集菌体处理后, 做SDS-PAGE电泳, 结果表明, 重组菌诱导后样品在21 k D左右有明显融合条带, 结果见图3。
2.5 融合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检测, 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被诱导表达后, 该融合蛋白可以被TNF-α的单克隆抗体识别, 在21 000处可见一结合条带, 证明融合蛋白与TNF-α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反应 (图4) 。
M:蛋白Maker;1:未诱导;2:重组质粒转化菌诱导4 h后
M:蛋白Marker;1和2均为pd20-TNFα融合蛋白
3 讨论
胃癌患者发生肝脏转移是导致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阻断胃癌肝转移的发生。由于同一类型肿瘤中不同亚系的存在, 导致转移的特性不同[3,4]。如果能够找到可与具有肝转移能力胃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分子, 从而携带抗癌药物或抑癌基因作用于这类细胞, 则可有效阻断胃癌细胞肝脏转移的发生。
噬菌体随机肽库展示技术是一种筛选功能性多肽的生物学技术, 其原理是以改构的噬菌体作为载体, 把外源蛋白或多肽的DNA序列定向插入噬菌体外壳蛋白质结构基因区, 使外源多肽或蛋白质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并呈现于载体表面, 进而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 最终富集到具有特异结合性质的多肽[5]。当某种蛋白可以在细胞表面进行表达时, 通过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技术就可能筛选到与这个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多肽[6]。因此, 可以利用表达已知某种蛋白的细胞进行噬菌体随机肽库的筛选, 来确定这个蛋白的功能及结构特点[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与其受体 (Flt-1) 结合后, 可促进新生血管及肿瘤血管的生成, An等[8]以Flt-1蛋白为靶标筛选到七个特异性结合肽, 其中F56 (WHSDMEWWYLLG) 可以作为Flt-1的拮抗肽, 阻断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 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Li等[9]利用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进行体内淘筛, 筛选到靶向于不同肿瘤血管的多肽分子, 这些多肽分子具有潜在的肿瘤血管靶向探针的作用。
笔者在前期工作中以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XGC9811-L为靶标,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技术获得的Pd20呈现噬菌体可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 结合后通过其外源呈现肽pd20的作用可内化入靶细胞;体外特异性检测实验发现:多肽pd20可与具有胃癌肝转移能力的细胞和组织结合, 其结合力与胃癌肝脏转移能力的高低相关;且在与靶细胞 (胃癌肝高转移潜能胃癌细胞XGC9811-L) 结合后具有一定抑制靶细胞肝转移能力的作用[1,2]。pd20具有胃癌肝转移的导向性, 如果它能携带抗癌药物或抑癌基因, 可能会起到靶向性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TNF) 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及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多功能炎症因子, 是第一个用于肿瘤生物学疗法的细胞因子[10]。随着1984年TNF-α基因的克隆, 开辟了TNF临床试验的时代。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TNF-α对某些肿瘤包括胃癌在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12]。由于TNF-α的最大耐受剂量很低, 全身大量应用会引起严重毒副作用, 因此TNF-α的临床应用目前受到限制[13]。为了提高TNF的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药量, 降低其全身毒副作用, 本研究将可与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 (XGC9811-L) 特异性结合的靶分子pd20结合于TNF-α, 通过靶分子pd20将TNF-α带到胃癌肝转移组织, 希望起到靶向性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作用。
特异性结合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治分析;疗法
【中图分类号】R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45-01
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治疗上要求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要求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注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不可忽视非药物治疗如哮喘防治教育、变应原回避、患儿心理问题的处理、生命质量的提高、药物经济学等诸方面在哮喘长期管理中的作用。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的小儿喘嗽饮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0例的病历资料,男25例,女15例,年龄1.5-10岁,患儿临床特点:所有病例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病程在1个月以上,以夜间和晨起较重;无明显哮喘、无发热、肺部听诊无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均无其他肺部并发症及肺部疾病,胸部X射线检查33例表现肺纹理增粗,无肺门淋巴结肿大。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酮替芬口服:2-4岁每次0.3 mg,5-8岁每次0.5 mg,9-13岁每次0.75 mg,每晚口服1次。观察组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小儿喘嗽饮:炙麻黄、生甘草各4.5 g,石膏15 g,杏仁、百部、地龙、陈皮、川贝母各6 g。咽痒者加以枇杷叶、桔梗;咽充血、扁桃体肿大者加蒲公英、玄参、蝉蜕;反复感冒者加黄芪、防风等。药量根据患儿年龄、体质量等因素决定,2-4岁每日用1/2剂,5-8岁每日用2/3剂,>9岁每日用1剂,水煎服,分3次服用(中药局提供中药汤剂)。
3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平均5.5d,对照组为7.6d,观察组有效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0例儿童显效15例,咳嗽由重度转为轻度或由中度转为消失,有效5例,咳嗽由重度转为中度或由中度转为轻度,显效率7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0例儿童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6例,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显效率50%,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犹于对照组。
4 讨论
儿童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过程肯定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经证实儿童哮喘是一种多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基础是特应性素质,而环境中过敏原的接触对于儿童哮喘基因的表达又往往是必需条件。突然发作的喘息为儿童哮喘的主要特征,儿童哮喘的喘息症状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而有较大的差异,患儿可出现高调喘鸣声,呼吸频度加快、呼吸困难,婴幼儿可表现为张口呼吸、鼻翼扇动。许多患儿可伴有咳嗽,一般病初为干咳,发作消退时咳出白色粘液样痰。严重发作时可表现为烦躁不安、紫绀、面色苍白、出冷汗。查体可见三凹征、心率加快、双肺有哮鸣音。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浮肿、肺底中、小水泡音、肝脏肿大。所以对于儿童哮喘的发病来讲,家族遗传所导致的过敏体质和环境因素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均具有重要作用[1]。
根据年龄分为5岁及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和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从第2级到第5级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选择第2级、第3级或第4级治疗方案。在各级治疗中,每1-3个月审核1次治疗方案,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如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直至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小剂量。如部分控制,可考虑升级治疗以达到控制。但升级治疗之前首先要检查患儿吸药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变应原回避和其他触发因素等情况。如未控制,升级或越级治疗直至达到控制。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改变是以支气管黏膜肿胀为主,位于气道上皮黏膜下的咳嗽感受器在致病因子刺激下,通过迷走神经反射直接引起咳嗽。酮替芬为新型抗组胺药物,有较强抗过敏作用,为H1受体阻断剂,能抑制组织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舒张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并可改善微循环,使聚集呼吸道黏性物得以排出,炎性症状得以改善。方中炙麻黄开宣肺气,止咳平喘,杏仁能够降气,共為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要药;生石膏为辛凉解表重剂,既可使邪热从肌表外出,又可以制约麻黄之热;炙百部润肺降逆止咳,地龙咸寒入肺,有走窜之性,通经活络,止咳平喘;陈皮、浙贝母除湿祛痰平喘,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肺功能测定有助于确诊哮喘,也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PEF每日变异率≥20%均有助于确诊哮喘。过敏状态检测:吸入变应原致敏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危险性,并可预测持续性哮喘的发生。因此,对于所有反复喘息怀疑哮喘的儿童,尤其无法配合进行肺功能检测的学龄前儿童,均推荐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以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也有利于了解导致哮喘发生和加重的个体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确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气道无创炎症指标检测:痰或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等,可作为哮喘气道炎症指标。虽然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些无创炎症指标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确切价值,但这些指标的监测有助于评估哮喘的控制水平和制定最佳哮喘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特异性结合论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呼吸门诊临床确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2例, 男36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 (36.2±8.6) 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1) 慢性咳嗽, 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2)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或呼气峰流速日间变异率>20%, 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 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每次2粒, 每日2次, 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 药物组成包括炙麻黄12 g, 炒苦杏仁6 g, 生石膏15 g, 甘草6 g、每日1剂, 水煎服。2组治疗时间均为1周, 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进行峰流速测定。
1.4 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缓解:咳嗽、胸闷消失, 肺部听诊呼吸音清, 呼气峰流速大于预计值的80%;好转:咳嗽、胸闷减轻, 肺部听诊呼吸音增粗, 呼气峰流速在预计值的60%~80%;无效:咳嗽、胸闷无缓解, 肺部呼吸音粗或闻及哮鸣音, 呼气峰流速低于预计值的60%。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1周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 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多表现为反复咳嗽, 有时伴有咽喉发痒、胸闷及咳痰, 病程较长, 常迁延不愈。应用常规抗炎止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长期反复发作常常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 持续发作可发展成为严重的支气管哮喘。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多由于感染、过敏、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导致持续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2], 临床上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及抗过敏药物多能奏效。复方甲氧那明由盐酸甲氧那明、那可丁、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4种药物组成, 其中盐酸甲氧那明可通过兴奋肾上腺能受体从而解除气道痉挛, 氨茶碱可抑制炎性递质释放而平喘, 那可丁通过抑制肺牵张反射起到止咳作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可起到拮抗组胺样物质的效应, 多个环节共同起到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 从而达到平喘、止咳的临床效果[3]。
咳嗽变异性哮喘在祖国医学属于“咳嗽”范畴, 多为外感风寒后风邪内侵, 致气道挛急, 肺气上逆, 引起咳嗽发作, 治宜宣肺通气。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经典方剂, 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 其中麻黄药性辛苦温, 可宣肺利气、止咳平喘, 炙用时辛散发汗解表作用减弱, 宣肺平喘作用增强;杏仁性苦微温, 可降气, 配合麻黄止咳平喘;石膏性味甘寒, 可清热宣肺;甘草止咳化痰解痉并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宣降肺气, 止咳化痰平喘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麻黄中含有的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解除支气管痉挛, 且能较持久起效[4];杏仁中所含苦杏仁甙的分解产物氢氰酸具有止咳化痰作用, 石膏中含有的钙盐可以起到降低支气管神经及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从而解除气道痉挛;甘草中的甘草酸有类似糖皮质激素作用, 可以起到抗炎、抗过敏的效果。也有研究麻杏石甘汤可抑制人体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组胺及慢反应物质等过敏物质[5], 故能起到平喘、控制痉挛性咳嗽的效果。
本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单用西药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口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不甚理想, 联用麻杏石甘汤煎服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优于单用西药复方甲氧那明。且经济方便、安全有效, 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对照组应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煎服, 治疗时间均为1周。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 对照组经治疗总有效率为67.74%, 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麻杏石甘汤,复发甲氧那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 (6) :407-413.
[2]郭彤.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 4 (7) :33.
[3]周新, 包婺平, 瞿介明, 等.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 2011, 31 (12) :1761-1765.
[4]石学敏.中医纲目[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3:528-534.
特异性结合论文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涞源县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6例, 均经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将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 (45例) 与观察组 (51例) 。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8例;年龄2~14岁, 平均 (9.1±2.0) 岁;病程3个月~4年, 平均 (1.9±0.5) 年。观察组中男30例, 女21例;年龄2~13岁, 平均 (8.9±2.1) 岁;病程3个月~5年, 平均 (2.0±0.4) 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西药治疗, 症状轻的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口服, <12岁的患儿2.5~15.0ml/次, >12岁者20ml/次, 2次/d;症状较重的给予盐酸丙卡特罗片口服, <6岁的患儿12.5μg/次, >6岁者25.0μg/次, 2次/d。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宣肺疏风汤治疗, 桑叶9g、杏仁9g、荆芥9g、防风9g、 (炙) 僵蚕9g、半夏9g、陈皮6g、 (苦) 桔梗6g、沙参9g、麦冬9g、板蓝根30g、 (生) 甘草3g, 水煎服, 1剂/d, 分2~3次服完。两组患儿疗程均为7~14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哮喘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日间或夜间无症状或偶有发作, 但可自行缓解;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0%, 高于对照组的8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哮喘发作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 对照组为8.8%,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3 讨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 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起病急, 可出现呼吸困难。由于小儿支气管黏膜娇嫩, 免疫功能较低, 易发生感染, 引起咳嗽。虽然咳嗽是一种排出呼吸道痰液和异物的有效方式, 但对频繁发作、难以控制的过敏性咳嗽, 应给予充分重视。长期咳嗽会造成低氧血症、气胸和纵隔气肿, 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肺水肿, 同时疾病迁延性发展可引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故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不容忽视。
西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多采用抗感染、平喘、激素等, 可及时消除临床症状, 但无法根治, 易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活动及生长发育。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 且发作频繁、剧烈、以夜间咳嗽为主, 多伴有咽喉发痒, 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中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风、热、痰三者相兼为患, 病情复杂, 迁延难愈, 病机属宿体阳气不足, 风、寒、燥邪易于外袭、邪郁于肺、肺气失宣、肺管不利、气道挛急所致[3]。寒邪、燥邪大都伴风邪出现, 而咳嗽变异性哮喘以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为主证、病程过久有气逆血瘀之象。宣肺疏风汤包含桑叶、杏仁、荆芥、防风、 (炙) 僵蚕、半夏、陈皮、 (苦) 桔梗、沙参、麦冬、板蓝根、 (生) 甘草, 方中桑叶轻宣肺经燥热之邪;杏仁宣降肺气;沙参、麦冬润肺生津止咳;荆芥、防风祛风;半夏、陈皮止嗽理气;僵蚕、板蓝根、 (生) 甘草解毒清理肺热[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前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 且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 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中西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140例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14 (10) :7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 (3) :132-138.
[3] 肖红, 王响.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概况[J].中医杂志, 2013, 54 (2) :167-169, 180.
特异性结合论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均为我院儿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所治疗病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3~9 (平均5.9±1.6) 岁;经检查, 以上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于2008年所修订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3], 且过敏原检测均为阳性结果, 并排除合并有慢性咽炎、鼻窦炎、鼻炎、结核、支原体感染、气道异物、食道反流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及哮喘症状。
按上述80例患儿来院就诊顺序,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经统计学检验,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80例患儿均伴有持续或反复性咳嗽≥4w;其中干咳53例、夜间咳嗽17例、晨间咳嗽20例、夜间及晨间均有咳嗽18例、活动或哭吵后咳嗽加剧11例;均无喘息、发热等症状, 肺部无哮鸣音, 胸部X线显示正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40例患儿予以西药治疗: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6岁者4mg, >6岁者5mg, 于睡前服用, qd)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后, 通过空气压缩泵雾化辅助吸入, bid) ;对合并感染的患儿适当予以抗炎对症治疗, 疗程为14d。研究组40例在上述西药疗法的基础上, 加服中药汤剂:取麻黄、杏仁、黄芩、地骨皮、桑白皮、生石膏、百部等加成, 以水煎服 (1剂/d, 分3次口服, 剂量按年龄酌情加减) , 疗程为14d。
1.4 疗效评价
咳嗽缓解时间、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附表。
研究组患儿出现声音嘶哑3例、鹅口疮1例;对照组患儿出现头晕6例、轻微腹泻3例、声音嘶哑1例。经处理后均好转, 未影响治疗,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迄今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治疗亦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缺乏统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的哮喘发病机制较为相似, 因此目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仍采用抗变态反应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等为主。而中医药学认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而致, 其病变主要位于肺脾, 其发作期多因外感风邪而致, 日久难驱、阻滞于肺, 故其治疗宜以“宣肺止咳、祛风化痰、解痉平喘”为主要原则。
本研究即基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学理论及相关药理知识, 对部分患儿在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中医药汤剂:麻黄具有显著宣肺散邪之功效, 杏仁可降气化痰, 两者合用止咳效果更为显著;黄芩、地骨皮、桑白皮可起清热泄肺、止咳之功效;生石膏可使肺胃之热达于肌表而外出;百部可起开泄降气之功效。研究结果亦发现, 在单纯西药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加用上述中医药汤剂可有效缓解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临床症状, 并对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显著意义。
摘要:随机将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分为两组, 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治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浊液等西医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有效率分别为87.5%、65.0%,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分别为7.1±3.4d、11.5±5.3d,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西医结合,孟鲁司特钠
参考文献
[1]郑有光.咳嗽变异性哮喘102例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5, 23 (2) :103-104.
[2]彭秋月.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12) :2017-2018.
特异性结合论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例60例, 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1.8岁。病程为3个月~21年, 入选患者均已排除急性暴发型病例, 不具有肠穿孔、大出血、中毒性巨结肠、癌变等并发症。将入选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30例, 对照组30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 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 符合脾肾阳虚证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治疗
中药:予以温补肾阳、益气健脾中药口服, 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党参15 g, 茯苓12 g, 山药20 g, 制附子12 g (先煎) , 炒白术12 g, 薏苡仁15 g, 黄芪30 g, 扁豆15 g, 木香15 g, 吴茱萸8 g, 肉豆蔻10 g, 补骨脂15g, 赤石脂20 g, 甘草6 g, 酌情加减。若遇有舌质暗哑或者存在瘀点者增加红花10 g, 丹参20 g;若有腹泻次数较多者, 则增加石榴皮10 g。方药1剂/d, 加水煎为400 m L, 早晚各服1次, 以12周为1个疗程。
穴位埋线:取两组穴位, 脾俞、肾俞、大肠俞为一组, 至阳、命门、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为一组。用注线法埋线。在穴位做局部浸润麻醉, 腰穿针选用9号, 以直刺或斜刺的方式刺入穴位, 当患者感到胀麻时, 取1 cm3号可吸收羊肠线注入穴位。每15 d进行1次埋线,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以5次埋线为1个疗程。
1.3.2对照组治疗
予以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口服, 0.5 g/次, 4次/d。
1.4 疗效标准
按照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标准[4]执行。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肠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肠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性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计算, 采用t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3.3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09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附表。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出血及溃疡, 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内科治疗, 目前西医常规的治疗方法多为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 此类治疗方法具有复发率较高, 疗程较长的缺点, 疗程往往长达1~2年, 患者不易坚持完成治疗。同时, 中医范畴内的治疗方案, 若采取单纯的针灸治疗, 针感时间较短, 不易巩固疗效, 且同样存在疗程较长的弊端。因此, 需要变换思维, 从新的角度探索治疗方案。
中医范畴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依照临床症状可划归到泻下、久痢、泄泻的范畴之中, 病因通常为情志不调、七情内伤、外感六淫、饮食不节而损伤脾胃, 病在肠道, 引起运化失司, 久病而使脏腑功能虚弱。肾因藏精之职而称为先天之本, 若脾胃虚弱, 将导致运化失司, 不能有效滋养此先天之本, 久之则肾精耗伤, 肾阳衰微, 命门火衰, 进而致使脾失温煦, 火不生土, 脾越发丧失健运功能, 故而发病机制根本在此, 需抓住重点予以优先治疗, 方能加快病情改善[5]。
本次研究采用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及甘草能够平补脾胃气, 黄芪辅助补中益气, 用山药、扁豆、薏苡仁取其甘淡, 可止泻、渗湿、健脾;赤石脂、肉豆蔻可温脾肾涩肠止泻, 附子可暖脾温肾, 吴茱萸可暖脾胃、散寒湿, 补骨脂性热味辛, 能够补命门火, 方用此为壮火益土之主力, 木香可行气调中宣滞。使用本方, 能够滋补先天之本, 温煦后天之本, 复健运之功, 切中病机根本, 有的放矢, 故而疗效较为显著。
本次研究中口服中药的同时进行穴位埋线疗法, 采用穴位埋线的方式, 不仅能够实现针灸穴位封闭、针刺、针灸留针等治疗效果, 还可同时实现机体受损后的作用效应。埋线的初期具有短暂而强烈的刺激作用, 后期则刺激变得持久而柔和, 刺激效果可持续20天到1个月, 能够不断地对患处进行良性刺激, 促使其调整修复, 克服了单纯的针灸治疗针感时间较短的弊端。同时, 埋线所产生的机体损伤及可吸收羊肠线生物蛋白能够产生非特异性刺激, 一方面可通过神经传入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 对脏腑进行有效调节, 另一方面可通过脊髓后角传递到大脑皮层, 使中枢对于刺激传入兴奋能够加强其抑制、替代及干扰作用, 进而通过调节神经及体液来调整脏腑机能及脏器状态, 使患者机体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提高免疫力, 增强治疗效果。因此, 穴位埋线法是针灸治疗的有益延伸, 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作用[6]。
此外, 合理的埋线穴位组合也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本次研究通过辨证取穴并科学筛选, 确定了脾俞、肾俞、大肠俞、至阳、命门、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等穴进行埋线治疗, 其原理在于:天枢属大肠募穴, 针此可理气化湿、升清降浊;大肠俞是大肠经气转输的位置, 针此能够祛瘀生新、调理肠腑, 以此二穴配合治疗, 能够对大肠气机进行直接调理, 治疗便血、便秘、下腹疼痛、里急后重等病症。足三里属胃之下合穴, 针此可和胃健脾, 补益强壮, 可治疗胃肠消化系统的一应疾病, 对肠鸣泄泻、胃脘胀痛疾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患者因久病而瘦弱虚损, 针此可有较好的疗效。脾俞、肾俞、命门等穴, 可壮火益土, 滋补先后天之本。阴陵泉助化湿之力。多穴配合能够起到固本培元, 滋养先天之本, 温煦后天之本, 增强健运之功, 同样紧密切合病机根本, 促进疗效。
本次研究通过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效果的观察, 均证实采用中药结合穴位埋线法进行治疗, 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采用传统西医口服药物治疗的观察组。
综上所述, 采用温阳补肾、益气健脾的中药结合穴位埋线的方法, 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中药与穴位埋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例病例, 平均分为观察组30例, 对照组30例。观察组以温阳补肾、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 采用口服中药结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 中药选用内服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酌情加减, 对照组选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方式进行治疗。两组病例均以12周为1个疗程, 对比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 (28例)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 (23例) ,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采用口服温补肾阳、健脾益气的中药与穴位埋线相结合的方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穴位埋线
参考文献
[1]胡燕梅, 胡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 2010, 32 (2) :143-144.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 2001, 21 (4) :236-23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9-10.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 2001, 21 (4) :237.
[5]徐君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4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 (6) :1035.
特异性结合论文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心功能分级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2]。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3], 选择气阴两虚血瘀、气虚血瘀水停及心肾阳虚血瘀3个基本证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HRV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心力衰竭的基础病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或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心功能分级≥Ⅲ级;年龄35岁~85岁;自愿接受临床试验并填写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肺心病或心脏瓣膜性疾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心力衰竭合并严重、肝、 肺、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恶性肿瘤病人;严重精神障碍者;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判定疗效或者资料不全者。
1.3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9月—2011年4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住院的110例CHF病人,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和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55例, 男24例, 女31例;年龄73.96岁±7.13岁;病程3.5年±4.1年;心功能分级:Ⅲ级35例, Ⅳ级20例;基础疾病: 冠心病15例, 高血压10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30例。治疗组55例, 男27例, 女28例;年龄76.61岁±7.51岁;病程3.50年± 3.55年;心功能分级:Ⅲ级32例, Ⅳ级23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7例, 高血压11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7例。两组的基础病、 年龄、性别、心功能、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4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均予西药常规治疗: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 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等药物, 治疗时间为2周。治疗组加中医辨证治疗, 分为气虚血瘀水停、心肾阳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3型。①气虚血瘀水停型, 予保元汤合五苓散加减:党参、黄芪、桂枝、生姜、炙甘草、茯苓、猪苓、玉竹、泽兰、 车前子、丹参、陈皮;②心肾阳虚血瘀型, 予以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制附片、桂枝、茯苓、白术、赤芍、干姜、黄芪、党参、防己、 益母草、车前子、丹参;③气阴两虚血瘀型, 予以生脉饮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生地、山萸肉、玉竹、茯苓、 泽兰、丹参、益母草、车前子。水煎2次, 每次, 煎取200mL, 两煎混合, 温服, 每服200mL, 每天2次。用药2周。
1.5观察指标及方法
1.5.1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按文献[3]标准评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及证型间相关关系。
1.5.2 HRV检测方法采用美林公司生产的HolterDL700型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于上午08:20~11:00对入选对象进行24h的Holter记录分析, 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动态心电图记录闪光卡的信号经A/D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入微机, 自动识别窦性心搏, 剔除异位心搏及干扰, 以人机对话方式校正后经HRV软件作数据处理得到HRV时域指标。时域指标包括: 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 (SDNN) ;全程记录中每5min R-R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 ;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 (rMSSD) ;全程记录中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与总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 (PNN50) 。其中, SDNN主要反映自主神经总张力的大小, SDANN则用于评估交感神经张力大小, rMSSD和PNN50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大小[4]。
1.6疗效评定标准
1.6.1心功能改善临床近期控制:心功能纠正至Ⅰ级;显效: 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 但未达到Ⅰ级心功能;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 但未达到Ⅰ级心功能;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 或加重, 或死亡[3]。
1.6.2中医症状改善临床近期控制: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 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70%~ 90%;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无明显变化, 或加重, 或死亡, 或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 30%[3]。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AS8.2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 两组采用t检验, 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 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双变量之间关系采用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HRV各指标比较 (见表1) 两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均有明显提高 (P<0.05) , PNN50均有明显降低 (P<0.05) 。组间比较, 治疗组SDNN与SDANN升高更显著 (P<0.05) , PNN50下降更加明显 (P<0.05) , 两组治疗后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 (见表2)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6.294,P=0.098。
2.3两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见表3)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8.112,P=0.043。
2.4 HRV各指标与中医证型分布关系 (见表4) SDNN与SDANN在气阴两虚血瘀与气虚血瘀水停两型中均较心肾阳虚血瘀型升高 (P<0.01) , 但在气阴两虚血瘀型与气虚血瘀水停两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MSSD与PNN50在中医各证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心肾阳虚血瘀型比较, 1) P<0.0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时, 通过颈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的调控,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入血中, 以维持心排出量, 同时促进心肌重构渐进性进展[5]。而副交感的活性下降, 其迷走神经元换元减少, 受体密度降低, 乙酰胆碱活性降低, 对窦房结自律性的控制显著减低, 心率变异性降低[6]。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 即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和 (或) 迷走神经活性减弱[7]。研究发现, 心力衰竭过程中HRV能定量地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HRV值也相应地降低[8]。
本研究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分析心率变异性, 发现两组治疗后SDNN、SDANN与rMSSD均明显升高, PNN50明显减低, 表明随着心力衰竭的改善, 交感神经张力减小, 迷走神经张力增大。而治疗组SDNN与SDANN升高更显著, PNN50下降更加明显,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 改善迷走神经功能, 从而说明中医药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张力, 改善迷走神经功能。本研究中亦发现, SDNN与SDANN在气阴两虚血瘀与气虚血瘀型中均较心肾阳虚血瘀水停型升高, 表明气阴两虚血瘀与气虚血瘀水停两型较心肾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病人的交感神经张力相对较低, 从而说明心肾阳虚血瘀型较气阴两虚血瘀型与气虚血瘀水停型病情更重。病情越重的心力衰竭病人, 交感神经张力越大, HRV越低。HRV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 反映了证型之间病情轻重的变化。由此可见心率变异性的部分指标可以为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摘要:目的 观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利水等中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 病人心率变异性 (HRV) 的改善及不同中医证型HRV各指标的差异。方法 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和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 , 每组55例, 分别检测治疗前后HRV时域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 (SDNN) 与全程记录中每5min R-R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 均升高 (P<0.05) , 治疗组升高更显著 (P<0.05) , 全程记录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个数与总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 (PNN50) , 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 (P<0.05) , 但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 (rMSSD) 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HF各中医证型组中, SDNN与SDANN在气阴两虚血瘀与气虚血瘀水停两型中均较心肾阳虚血瘀型升高 (P<0.01) , 但气阴两虚血瘀型与气虚血瘀水停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MSSD与PNN50在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 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RV改善更为显著;HRV部分指标进一步研究和细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辨病的参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中医药,辨证分型
参考文献
[1]孙瑞龙, 吴宁, 杨世豪, 等.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26 (4) :252-25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12) :1076-1094.
[3]沈绍功, 王承德, 阎希军.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2:12-15.
[4]董萍, 陈良发, 成伟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8, 17 (4) :271-272.
[5]王吉耀.内科学 (上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91-192.
[6]唐文樑, 魏盟.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 (4) :213-215.
[7]熊太春, 徐兴友, 刘维华, 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16) :2109-2110.
特异性结合论文 第8篇
——《浮沉》导演滕华涛
一年前的光棍节,电影《失恋33天》让原著作者鲍鲸鲸红透半边天;2012年7月,电视剧《浮沉》再次把身为编剧的她拉到了前台。这个“85后”女孩,写小说纯粹为了发泄,写商战剧却职场经验为零;喜欢帆布鞋长留海,喜欢玩豆瓣网攒黑胶唱片;她有着所有文艺女青年的眼神和习性,可扑面而来的“小清新”背后却是辛辣尖酸、洗练干净的调侃与自嘲。她被誉为“女版王朔”,却这样概括自己:“我就是一个‘怪趣味’姑娘,手机里永远只存13个人的号码,私人世界里非敌即友。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妇,学会做比萨和泡芙。”或许,“怪趣味少女”鲍鲸鲸的成长历程,也能给我们一些别样的启发。
非主流家庭有个“怪味豆”小孩
1987年8月的一个艳阳天,在北京某医院妇产科,鲍鲸鲸呱呱坠地了。看着眼前又红又软的小东西,文艺范十足的军人父亲搓搓手,嘿嘿地乐:“丫头片子,老爹的小情人,好。以后就当小情人养了。”
“小情人”总是受关爱被纵容的,更何况鲍鲸鲸的父母是一对对生活特别从容淡定的夫妻,军人出身的父亲和身为全职主妇的母亲都奉行自然生长原则,对女儿没有太多想法和期望,所以,鲍鲸鲸得到了来自父母的最大限度的纵容。比如,从会说话起,鲍鲸鲸便拿腔拿调地叫母亲“赵女士”,而她喊一句,当妈的便乐滋滋地“哎”一句。又比如,小时候住在部队大院,内向的鲍鲸鲸从不跟人打招呼,于是,经常有长辈跑到鲍鲸鲸母亲面前告状:“你们家鲍鲸鲸牛什么呀傲什么呀,走到门口都不理人。”鲍鲸鲸总是挺委屈地反驳:“我又不是专门负责打招呼的人。”每次听了,鲍鲸鲸的父母总会一笑而过,从不觉得她“不合群”是个问题。当父亲的甚至正襟危坐地教导女儿:“没有任何人能跟你走一辈子,朋友这事,能交到几个是几个,尽量把他们维系好,但不是说你到这世界上活一趟就是奔这事来的,这件事你可做可不做。”“平平安安长大,简简单单为人,就够了。”这是父母对她唯一的要求。
就这样,鲍鲸鲸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长大。15岁时,她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酒量,每晚两听啤酒。鲍鲸鲸的父亲不仅不反对,每天还笑眯眯地及时为她做好“后勤供给”;17岁时,因为看了一部名叫《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电影,学音乐10年的鲍鲸鲸私自放弃本行去考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当父母的也只笑嘻嘻地说了句“你喜欢就好”;后来上了大学,成天忙着谈恋爱看影片到处玩,光美剧《六人行》就看了三遍,因为老逃课,老师打电话告状要劝退,鲍鲸鲸的母亲一边做家务一边淡定地在电话里问:“她专业课怎么样呢?”老师说还行。这位母亲便说:“那等她什么时候专业课不行了再说吧……”
鲍鲸鲸的父亲是个军人,但回到家却文艺得一塌糊涂。从鲍鲸鲸出生那天起,他便让鲍妈在家安心当主妇。在随后的20多年里,鲍妈就是相夫教女,收养流浪猫狗,什么烦心事也没有。后来鲍鲸鲸父亲退休了,先是在家里种种花练练字,后来特无聊便开始学绣十字绣,给鲍妈绣手机链。鲍妈的幸福让鲍鲸鲸羡慕嫉妒恨,总想成为像母亲那样的女人,担当最纯粹的女性角色。无数次和闺密谈起理想时,鲍鲸鲸总是无限向往地说:“我的理想是像我妈一样做家庭主妇。我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必须存在的,她的个人价值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她活着就特别有價值。”
鲍鲸鲸就这么没有出息地活着,率性而自我。很快到了2008年7月,鲍鲸鲸大学毕业了,但她只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上了一个月的班就跑回了北京,理由是吃不惯那里的东西。父母对她的骤然辞职没有丝毫惊讶,反而很雷人地支持:“养你这么大,不是为了让你找一个不开心的工作,然后每天愁眉苦脸回家的。你就先在家待着,我们养你养到25岁,25岁以后就找个人嫁了。再说,以你这种怪性格,还是别去社会上给大家添麻烦了。”鲍鲸鲸从父母那儿领了这道“圣旨”,就踏踏实实地整天宅在家里,开始了自己“职业宅女”的生活,听音乐、上网,上淘宝网搜一些特别怪的东西,像是做梦机、自助飞行器什么的,偶尔练练剑道,实在无聊,就开始写字。只是令鲍鲸鲸没想到是,这随意一写,竟还写出了“名堂”。
“小清新”年龄里的传记与《失恋33天》
鲍鲸鲸最初的写作原因说起来有些可爱——替普通人写传记。起因是因为鲍鲸鲸的姥爷,这个老人有着波澜壮阔的一生,但却从不提当年勇,只是给鲍鲸鲸买很多书,带着鲍鲸鲸到处逛。祖孙俩还在大街上看救火,一仰头就是看一下午,黑烟夹着小灰尘往下落的景象如同烙印般狠狠地打在了鲍鲸鲸心上。当老人因心脏病骤然去逝后,鲍鲸鲸一直到3年后才接受事实。而此时她突然意识到,即使再普通的人,也有非常辉煌、闪亮的一生值得被记录下来。于是,鲍鲸鲸决定像给姥爷写回忆录一样,为普通逝者写传记。
鲍鲸鲸很率性,有了想法马上就投入实施。她约来两个朋友做搭档,一个负责装帧设计,一个负责外部联系,她负责写。正经工作不找却热衷于搭草台班子,亲戚朋友们都觉得鲍鲸鲸很是怪异,很多长者还劝说鲍鲸鲸父母要“引孩子走正道”,不要太纵容女儿,但好心人的善意话说了很多,鲍鲸鲸的父母却一点也没买账。相反,他们还反过来支持女儿,帮女儿印制了好几百份宣传册拿到八宝山公墓去发。不过,鲍鲸鲸的“事业”却并没因此顺畅,因为要收取一些基本的费用用来装帧、修复照片、画肖像画,很多人觉得他们就和卖墓地、卖牌位是一回事,常常对他们嗤之以鼻,有时被问恼了甚至还会追着她们打。半年过后,鲍鲸鲸只接手了9个人的传记。
事情进展得非常困难,但鲍鲸鲸却始终不愿意彻底放弃:“这辈子,真正能有多少机会去了解另一个人的一生呢?在了解他们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无论多么平庸的人,也会有波峰波谷般的大起大落;那些似乎只存在于电视剧里的情节,也会出现在普通人的人生中。”她暗下决心,以后有机会一定重新拾起这项工作,免费为那些逝者记录下曾经的闪亮过往,并且干上一辈子。
鲍鲸鲸随性地为普通人写传记,也随性地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2008年夏天,鲍鲸鲸和男友发生了一次伤筋动骨的争吵,“分手”二字被明晃晃地提上了日程。在那一次大吵之后,失魂落魄的鲍鲸鲸躲进一个书店,希望能找到一本书可以坦诚真挚地告诉她应该怎么度过当下让人痛彻心扉的时刻,应该怎么排解寂寞重塑千疮百孔的生活。很可惜,那天,鲍鲸鲸没能在书店里找到这样一本失恋指南。
情感的受挫和求助的失败让鲍鲸鲸在郁闷之余决定在网上倒倒自己的苦水。2009年5月17日,鲍鲸鲸以“大丽花”的名字在豆瓣网里发布了第一篇“失恋日记”。她希望通过文字来寻求一种最有益身心的情绪释放。
令鲍鲸鲸没有想到的是,日记发布后一分钟,一位豆瓣网友便回复了她:“加油。”一天后,这个数字变成了89位。当日记更新到第3天时,有一位网友给鲍鲸鲸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我来说,这不是小说,是指南,求生指南。谢谢你,写下了这些话。”这个回复让鲍鲸鲸既惊讶又惊喜,那一刻起,她决定认真地写完这个帖子,把它当成小说来写,给它情节、结构、细节,并给这个帖子冠上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小说,或是指南》。其实此时,鲍鲸鲸与男友已经和好如初。
2009年8月20日凌晨,鲍鲸鲸发布了大结局。89天里,鲍鲸鲸一边写一边参与网友们的讨论,网友们对后续情节有相当多的猜测和构想,执拗的鲍鲸鲸便故意拧着来写,在这样一个热闹好玩的过程之后,小说《失恋33天》诞生了。2010年1月10日,这部引发了超过1万多条回帖、让许多网友潸然泪下苦苦追寻的“网络日记直播体小说”变成铅字出版面世,一经上架便被广大“80后”读者奉为“恋爱必读指南”,短短几个月销量已超过11万册,三次再版仍供不应求。而语言风格自成一体,文风辛辣尖锐,通篇的京式幽默略带调侃和自嘲的作者鲍鲸鲸,则很自然地被评论界评判为“85后新锐美女作家,女版王朔”。
更大的意外还在其后,一个月后,著名导演滕华涛向她抛来了橄榄枝,要将她的《失恋33天》搬上大银幕。鲍鲸鲸有些受宠若惊地接待了这位执导过《蜗居》《双面胶》《裸婚时代》的导演,然后聊了不到3分钟就决定把小说交给滕华涛。“给你了,拿去干嘛都行。”此时还有多家影视公司在和鲍鲸鲸接洽,给出的条件也都相当优厚,但鲍鲸鲸却只认死理:“他的眼神特别干净、特别清透,是那种太真诚的人,我没有抵抗力。”
2011年光棍节,《失恋33天》全国上映,4天内票房便成功突破亿元大关,创下了国产小成本电影的神话,成为年度票房市场的最大“黑马”。而那些精彩绝伦的台词更是风行一时,深受“80后”追捧。于是,主演文章公开在微博上戏称:“鲍鲸鲸,我就指着你养老了。”
外界闹得风生水响,但鲍鲸鲸那儿却反应平淡,依然每天坐地铁五号线去找朋友玩,晚上24时前回家,手机里也还只有13个“被绑架了会豁出命救她”的好友的电话,朋友圈子和生活规律啥都没有变。后来有一天,鲍鲸鲸跟父亲开玩笑说:“爸,哪天我坐五号线被粉丝认出来了,你就送我辆车。”鲍爸马上豪爽地应允。可让鲍鲸鲸备感“凄凉”的是,话说出去4个月了,她还没和粉丝们偶遇过,以致她不时地“哀叹”:“我不求前呼后拥,哪怕粉丝在地铁上给我让个座也好啊。”
鲍鲸鲸很喜欢这种没有变化的日子。但她也有懊恼的时候。“早知道《失恋33天》被喜欢成这样,我当时就不随便起‘大丽花’的名字了,应该起个有气质一点的,或是威风一点儿的,要知道,大丽花可是一种特别臭的花啊。”
《浮沉》中不浮沉,平常的日子挺好
《失恋33天》上映后,作为编剧的鲍鲸鲸炙手可热,找上门来求合作的不胜枚举,这其中,也不乏影视圈里的“大佬”。但23岁的鲍鲸鲸有点倔,一口回絕了除了滕华涛之外的所有人:“我只给滕导写剧本,他身上那种真诚是所向无敌的,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未来。”
不过,鲍鲸鲸并没有想到,滕华涛给她的,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失恋33天》后,滕华涛给了她一本名叫《浮沉》的商战小说,让她担任编剧。鲍鲸鲸看完后只有一个反应:这事儿跟我关系不大。鲍鲸鲸读书很杂,连怎么看心电图的那种书她也能认真地看好几遍,但“商战”是鲍鲸鲸从未接触过的世界,而且作为“85后”,“国企改制”的这个话题对她来说遥远而陌生。虽然小说离自己的现实生活的差距实在是有些大,但鲍鲸鲸却傻愣愣地接了过来:“滕导特别相信我,我不能让他失望。我也希望在我二十三四岁的时候能做这样一件挑战自己的事,也许将来有一天可能会脸红,会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幼稚,但它是‘小清新’年纪里最好的纪念,会觉得很值。”
当然,为了避免日后不脸红得太厉害,鲍鲸鲸认真做了很多功课,对外企、国企人员的大量采访,向经济学家吴晓波讨教,跟着演员“混”到IBM公司当前台……她要拼尽她全部的心力,做这样一件“以后会觉得值得”的事。
事实上这一切是值得的。今年7月,电视剧《浮沉》在多家卫视强力热播,很快便给当下疲软的、婆媳矛盾扎堆的荧屏注入了强心剂。现代感十足的商战和情感两大元素相互渗透,流畅沉稳的多线叙事,对各色都市人生存状态精确到位的交代,信息量巨大的职场博弈,佐以灵光闪现的小“毒舌”,都令观众大呼过瘾。鲍鲸鲸再一次让人“大惊失色”。
但是,这个“怪趣味少女”却依旧一往无前地混着平常日子。对《浮沉》的成功,她只说了一句:“我特别感谢滕导,在我一往无前去写‘小清新’的路上拦了我一道。”除此之外,她依然活在那个“怪趣味”的世界里:不化妆,不穿高跟鞋,出席正式场合只有半小时的底线,超过时间就会尿急;不接不熟悉的来电,人群划分只有朋友和不认识的人,手机里还只有13个人的电话号码,常常因此被快递骂得狗血淋头;兴趣爱好依旧诡异,看到人手指骨折了特想弄清楚骨头是怎么碎的,于是在旧书摊上抱回一本老厚的《骨科固定学》一通乱看;《浮沉》宣传期间,为了“看企鹅生孩子”,她丢下所有的宣传和编剧工作,跑到了南极……
特异性结合论文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2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选自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 (ISPC/WHO) 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有胸闷、心悸和心绞痛症状, 发作时心电图 (静息或动态) S-T段抬高伴T波高尖4 2例, S-T段抬高20例 (发作时仅T波改变不列在观察范围) 。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合并高血压36例, 糖尿病24例。62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32例, 男18例, 女14例, 年龄38岁~75岁, 平均62岁。对照组3 0例, 男1 8例, 女1 2例, 年龄4 0岁~7 8岁, 年龄6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合并心肌梗死、心包疾病、明显心力衰竭, 有严重心脏外其他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 包括硝酸酯、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他汀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 5 mg/d一次, 两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5%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应用生理盐水) , 每日一次, 两周为一个疗程。
1.3 检测指标
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 24 h心电监测S-T段抬高发生频率、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 的发生次数、药物反应、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见表1)
次/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 P<0.05
2.2 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S-T段抬高发生频率 (见表2)
%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 P<0.05。
2.3 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 (见表3)
次/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 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4)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 P<0.05。
2.5安全指标
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糖代谢、肝肾功能异常,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变异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 属于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 好发于中年男性, 无明显诱因, 多数患者于休息中、凌晨发病, 发作前无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心肌耗氧量增加的表现, 发作时S-T段抬高, 症状较严重, 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中有10%~15%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临界病变的占10%~15%, 高度狭窄的占70%~80%。本组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其中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8例属于临界病变, 26例冠状动脉狭窄70%, 与文献报道一致[2]。冠状动脉痉挛是变异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大量的冠脉造影证实, 多数冠状动脉痉挛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 如血管痉挛发生在有动脉硬化的血管上, 也总是局限于狭窄的部位。冠脉痉挛发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主神经张力的异常改变和冠脉内皮细胞功能失调是发病机制的两个重要方面。
短时间的冠脉痉挛解除后再灌注可引起心肌顿抑, 因此需及时的治疗, 临床上以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酯类为主。尼可地尔是新一类抗心绞痛药物, 具有硝酸盐侧链的烟酰胺衍生物属于硝酸酯类。通过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 产生类硝酸酯作用。对大的冠状动脉有较强的扩张作用,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也能扩张静脉降低心脏前负荷。同时还具有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作用, 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线粒体的钾ATP (KATP) 通道开放, 通过细胞膜超极化, 抑制电位依赖的钙离子内流, 舒张小冠状动脉和阻力血管, 解除冠状动脉痉挛[3]。
疏血通注射液是由水蛭地龙两种动物类中药组成, 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减少心肌缺血, 同时修复内皮细胞, 抑制内皮素过量释放。促进内皮细胞恢复功能。而且水蛭素中内含的组胺样物质可扩张血管, 缓解冠状动脉痉挛[4]。
本研究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结合尼克地尔治疗变异性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 有效缓解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减少变异性心绞痛S-T段抬高发生频率,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 改善血液流变学, 降低血黏度。临床上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为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10-1212.
[2]黄立萍, 常栋, 张彧, 等.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 20 (7) :16-21.
[3]Zhu WL, Shan YD, Guo JX, et al.Double blind, multicenter, active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rally administered nicorandil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 China[J].Circ J, 2007, 71:826-833.
特异性结合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