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天门山导游词范文
张家界天门山导游词范文第1篇
天门山距张家界市区南侧约8公里,山顶南北宽1.93公里,东西长1.96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1518.6,它以发育较齐全的岩溶地貌区别于武陵源的砂岩峰林景观,是一座四周绝壁的台形孤山。
天门山东汉时称嵩梁山,三国时因山壁洞开一门,吴王孙休认为是吉祥之兆而更名为天门山,并拆武陵郡置天门郡。天门山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它经历海相沉积上升为陆相沉积,形成高山,并经受亿万年风雨剥蚀,尤以三迭纪燕山运动为最甚。白垩纪末,大规模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使天门山进一步抬升,分别被两条断层峡谷切为孤山,使高山与谷地拉开极大高差,几公里之内高差达1300多米,从而造就了天门山孤峰高耸、临空独尊的雄伟气势。
天门山气象独特,门洞奇绝,植被丰富,历史悠久,是历史文化与佛道文化的神秘载体,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为了加快张家界旅游开发的进程,天门山正处在规模的开发建设中。有的景点尚未正式开放;世界最长的天门山索道以及天门山寺正在筹建之中。
(天门洞)在天门山1264米高的绝壁之上,生出一个南北洞穿的天然门洞,洞底至洞顶131.5米,宽37米,纵深30米。洞北面顶部边缘,有倒垂的龙头竹,它的根像龙头,树叶像凤尾,因此又叫凤尾竹。东侧是高约200多米的沟槽,有泉水从上面飘散,落下点点梅花雨。据说谁能张口接下48滴梅花雨,便可羽化成仙。天门洞口,经常能看到岩燕飞舞,山鹰盘旋。随着天气的变化,天门洞有时候吞云吐雾,有时候明朗似镜,构成循环往复、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
那么,天门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地质学家覃功炯先生认为是漏斗溶蚀作用的结果。他认为,天门洞东侧地形微向西倾,西侧地形微向东倾,向斜的核部正对天门洞道。东西两壁为两条走向320度左右节理所切,同时有一条走向40度的节理在天门洞处与其相交。洞顶的两处岩溶漏斗也对岩溶过程起了重要作用。雨水落下后,地表水顺地面斜坡向漏斗流动,一部分涌入土中的水,顺着地层的层间裂隙朝着向斜的核部汇集下流,长期不断的溶蚀过程使局部崩塌,最终使两组溶洞并为一体,形成了天门洞。
但是,也有人对此产生异议:天门洞照此理形成,为什么洞的底座是一块巨大的平台,这些岩石能平展展地崩出洞外吗?所以说,天门洞的形成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天门山寺)天门山寺最早建于唐代,古称云钵庵、灵泉院、嵩梁堂,明代时,因择址不当而屡遭风摧又常遭水荒,才将天门山寺从东部山顶迁移至此。以前这里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古寺门楣上刻有天门仙山四字,大门两边的对联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传为李自成部将野拂撰书。进门为大佛殿后面有观音堂,两边六间平房,最后一栋是祖师殿,规模宏大。民间概括为三进堂、六耳房,砖墙铁瓦锅如圹。山寺原建筑十分讲究,飞檐翘角,雕龙画凤,并塑有佛道神像菩萨等。还有大鼓一面,千斤大钟一口,一座七级石塔和一个大化钱炉。据碑刻记载,自清乾隆至民国五年的163年间,天门山寺共修葺过七次,香火曾盛极一时,湘鄂川黔边境十多个县的信徒络绎不绝,都来这里进香拜佛。现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规模地修复天门山寺,昔日的繁华又将重现。
(龙头岩)这叫龙头岩。以前在石塌上安有石雕的可以转动的龙头。龙头岩面临百丈悬崖。据说过去有不少香客为表示求神拜佛的诚意,手抱龙头绕悬崖转一个圈,只要心诚,保你无事。后来,龙头被人掀下悬崖,现只能看到安放龙头的石坑。龙头岩是观日出去海的最佳观景台。明代岳州知府李镜有天门山唱和诗咏赞:
小山历尽到高峰,万仞天门咫尺通。
仰望蓬莱红日下,远瞻庐阜白云中。
苍崖突兀松杉古,曲经迢遥马迹空。
欲造最高峰上立,飞腾须是仗天风。
(赤松峰金水池)这个小水池,长约1.3米,宽0.6米,深仅几公分,无论怎样干旱,池水终年不涸,据说这是远古时期神农皇帝的雨师赤松子炼丹的金水池。北面绝壁下有一形如丹灶的山峰叫丹灶峰,峰顶时有云雾缭绕,像灶膛升起的青烟,相传是赤松子炼丹用的灶。前人有诗:荒烟杳露处,昔有仙人处。遗迹留丹灶,还疑常来去。丹灶峰下有雷洞和电洞,传说赤松子炼丹,除了用金水池的水,还要借助雷、电才能达到一定的火候。
(野佛藏宝处)天门山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儿,说不清道不明,其中有四大古谜,代代相传,没有人破解。一是天门洞开之谜,二是鬼谷子显影之谜,三是山顶翻水之谜,四是野佛藏宝之谜。传说这大榉树下就是当年野佛藏宝处。清光绪《永定县乡土志》天门山篇有这段文字明季野佛自夹山寺飞锡此山。野佛为闯贼余党,事发,削发为僧,竟逃天诛。
(鬼谷洞)相传李自成部将野拂当年上山时,带了100多人马和许多金银财宝,雇乘九只木船逆澧水秘密潜入大庸境内,神不知鬼不觉上了天门山。野拂这次出家,并非真正要立地成佛。而是每日枕戈待旦,拔剑登坛,准备有朝一日恢复中原、扫平寰宇。但形势急转直下,农民军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终于忧患成疾而逝。据说,临死前,他将带来的财宝全部分散秘藏于天门山中几个秘密去处。并用毒酒将藏宝民工全部毒死。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江洋大盗、香客和天门山的神秘僧人都借故上天门朝拜,实际上是为偷窥地形,寻找宝藏,但都空手而归。财宝究竟藏在哪里?始终是个谜。
张家界天门山导游词范文第2篇
摘要:以我国现行的《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这2个标准为依据,用采用野外调查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瓶山森林后发现该公园四个景区中,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占75%,普通级旅游资源占25%,综合评价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研究认为银瓶山森林公园应明确定位为:以森林旅游活动及森林生态保育为主要功能;突出“生态旅游、滴翠银瓶”的形象;依托深圳、东莞、惠州三个城市作为一级目标市场的、大众化的、经济型的周末度假公园。
关键词: 森林公园; 风景资源评价; 规划定位;银瓶山;广东园林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2-06-20
修回日期:2012-10-05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户外活动日益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的基本需求与主要休闲方式。对现代都市人来说,有着“天然氧吧”美誉的森林,正在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他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森林公园作为受特殊保护的林地和游览观光的特定场所和受特殊保护的林地,己经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
我国森林公园建设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自从1982年建立第一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尽管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 583处,总规划面积达1 677万hm2 [2]。至2010年底,珠三角地区有各类森林公园223处,总规划面积37.92万hm2,2010年接待游客达5 200多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11.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和47.1%[3]。
森林公园在规划前,通过对风景资源进行的评价,可使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更科学、更合理和更具操作性。国内外学者对风景资源的评价和旅游规划都开展过了相关的研究和总结,如:但新球通过对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评价,提出了环境容量、和风景资源容量的概念、测算方法及其及风景资源在公园开发中的应用问题等[4];美国学者Clare A.Gunn 1979年出版的《旅游规划》研究认为对旅游系统功能有特别影响的要素是: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资本、劳力、社区、组织(或领导)等 [5];还有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Calgary University)商学院教授Donald Getz(1986)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旅游规划模型”[6] ,国内学者刘秀晨等也对城市近郊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评价与规划进行了研究[7]。但目前国内森林公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存在临着不少的问题,如对森林公园的景观评价、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研究仍不够详尽等。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也存在规划深度不足、定位不够准确性欠缺等问题。因此,我们本文对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其公园的功能性质、形象和客源市场等规划定位问题试作了一些探讨。
1 研究区域概况
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2°51′N–~22°57′N、东经114°05′E–~114°15′E,西距东莞市区38 km、距广州100 km,东南距深圳市38 km、香港九龙80 km,东距惠州市30 km,总面积为12 350 hm2,分为谢岗、清溪、九栋和樟木头四个片区(图1)。境内地势主要呈东面及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走势,最高峰也是东莞市域的最高峰,为谢岗镇的银瓶嘴(图2),海拔898.2 m,是东莞市域的最高峰,海拔超过600 m的山峰共有 60多座。基岩多为花岗岩、变质砂页岩,山顶、沟谷多裸露岩石,土壤是山地红壤、黄壤或赤红壤。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等特点。年均气温21-~22℃,年降水量为1 800 mm,多集中在4-~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公园群山环抱、山高沟深、森林茂密,具备让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在当地有“植物王国,雀鸟天堂”之称。其中有15种国家保护植物,、39种野生兰花,、50多种珍稀植物。园内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陆生脊椎动物173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种。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项目与内容
包括森林公园资源类型的分类与质量评价(含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的质量评价)、旅游资源单体定量评价及公园的功能性质、形象和客源市场等规划定位问题。其中自然景观资源研究项目分为地文景观、天象景观、水文景观和生物景观4类;人文景观资源研究项目分为历史文化类、宗教文化类、景观
建筑类3类。旅游资源单体研究项目分为资源要素价值、知名度影响力和附加值3类。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公园的自然地理情况、森林资源概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数据,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得。有关公园的现状和历史资料,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等多种途径收集。
2.2.(2) 质量评价资料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森林公园资源类型的分类与质量评价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8]相关标准,旅游资源单体定量评价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9]相关标准,通过量化计算资源质量,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森林公园资源类型及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2.(3 )公园规划定位的分析
规划定位问题的分析主要依据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及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等因素,按公园的功能性质、形象和客源市场3个方面进行定位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森林风景资源分类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规定的风景资源类型分类体系,对银瓶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整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两大部分。
3.1.1自然景观资源
(1)地文景观
有名的景点有10多处,分别是:谢岗片区的仙猴石、爆石、金蟾吐丹、蟾蜍石、外星坑、石鼓、石象、石龟、石鳄、石狮、一线天,清溪片区的爆石等。
(2)天象景观
园内主要的天象景观有:谢岗片区的银瓶彩虹、仙猴望月,九栋片区的簕竹排雨景、九栋云霞,清溪片区的紫烟阁星辰、铁场朝晖、罗马夕阳和樟木头片区的上南云海等。
(3)水文景观
园内水资源丰富,沟谷溪流纵横交错,常年水流不断。10多条溪流如条条银链绕山,奇险幽深;较有名的瀑布有:清溪片区的黄茅田瀑布(号称东莞第一瀑),谢岗片区的双叠瀑布、孔雀瀑布、百丈瀑布、马嬷射尿、白龙飞瀑、龙头瀑、三十六级瀑布、双尾山瀑布、银山瀑布等。
(4)生物景观
A. 植物景观主要有:谢岗片区的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群落景观“春来红”(图2)、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苏铁蕨Brainia insignis、华丽杜鹃Rhododendron farrerae山顶杜鹃、岭南佳果园、古枫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清溪片区的仪花Lysidice brevicalyx、润楠步道、莞香Lysidice brevicalyx园、杨桥古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九栋片区的阴坑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沟谷阔叶林壳斗林;樟木头片区的耀佛丛林。
B. 野生动物景观:野生动物较多,其中不少种类颇具观赏价值,如赤红山椒鸟Plammeus fohkiensis、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红喉歌鸲Luscinia calliope、黄眉姬鹟Ficedula narcissina、叉尾太阳鸟Aethopyga christinae等。园内谢岗片区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南方波鱼(Rasbora steineri)景点。园内昆虫的种类繁多,游人可见各种各样的蝴蝶在山谷中轻歌漫曼舞。
以上自然景观主要集中于谢岗片区。
3.1.2人文景观资源
(1) 历史文化类:历史文化类包括芒头坑古村落、小尖山仙宫岭、观音山老仙岩、石下岭太平天国遗址、东江纵队遗址、樟木头古道、麻竹坑石台阶等。
(2) 宗教文化类
此类景点分布在樟木头片区,主要有:观音寺、观音广场、耀佛丛林、菩提径、佛缘路等。
(3) 景观建筑类
公园内已建有近20座亭台楼阁,有古树展览馆,还有一些水库大坝。
上述景观资源组合成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等美景(图3)。
图2红花荷群落景观 (曾焕忱 摄) 图3 景观总体风貌(图片来源:东莞市林业局)
3.2 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3.2.1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经东莞市林业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采用国标《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对银瓶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得分,其分值N按下式计算:
N=M+H+L
上式中:M、H、L的分值由风景资源质量考核专家综合评定,其中M代表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H代表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L代表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根据N值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划分为三级:一级为40~50分,为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的风景资源;二级为30~39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应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N值为20~29分的属国家三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
(1)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对银瓶山森林公园各类风景资源评测计算,其M值为21.3 分(表1)。
(2)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在公园内通过随机抽样测定各项环境质量,其中空气、地面水和土壤质量的测定方法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9-12],结果各项指标均达一级标准;对公园7个监测点进行负离子含量监测结果平均为4768个/cm3,平均细菌含量为760个/m?。据此评出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5.5分(表2)。
(2)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在公园内通过随机抽样测定各项环境质量,其中空气、地面水和土壤质量的测定方法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9-~12],结果各项指标均达一级标准;对公园7个监测点进行负离子含量监测,结果负离子含量平均为4 768个/cm3,平均细菌含量平均为760个/m?。据此评出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5.5分(表2)。
根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又称为“极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统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统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经综合评分,银瓶山森林公园四个景区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占75%,普通级旅游资源25%。
3.3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的规划定位
森林风景资源是森林公园藉以吸引游客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森林公园旅游开发规划中,首先要对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做出进行尽量客观的价值评估。由依据上述对旅游单体的评价及对整个公园质量等级评定可知,旅游开发可以依赖的景观条件是优良的,在此基础上提出银瓶山森林公园的规划定位对策如下。
3.3.1功能性质定位
基于银瓶山森林公园拥有优良风景资源,“东莞第一峰”也座落在园区内,且地处东莞、深圳、惠州三市接壤边界地区,与东莞、深圳相距均为38 km,距广州、香港在100 km范围以内等特点。我们认为宜将其功能性质定位为:以“东莞第一峰”——银瓶嘴等典型地貌和人文景观为特色,以登山游览、溯溪探险、科普教育、文化体验、健身康体、休闲娱乐等森林旅游活动及森林生态保育为主要功能,依托深莞惠的城郊综合性大型森林公园和区域性生态绿地。
3.3.2形象定位
森林公园的形象是旅游者对于公园的综合感知印象,是构成其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者决策、消费选择过程和旅游效果的重要因素。据调查,银瓶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是对喜欢亲近大自然和登山健身运动的游客是最有吸引力的因素。因此,综合考虑银瓶山森林公园旅游单体的状态及风景资源质量等级后,我们认为银瓶山森林公园整体形象宜定位为:“生态旅游、滴翠银瓶”,这个定位既体现公园的性质,又突出景观特质。
3.3.3市场定位
目前银瓶山森林公园主要客源来自为东莞、惠州及深圳的市民,他们不但拥有区位便利优势,同时拥有充实经济条件优势。仅2011年元旦三天假期,银瓶山森林公园迎客就达6.9万人次,莞惠深的游客占比达90%,组织形式以家庭游以及团体游为主,游览形式以登山和观光为主,以一日游方式为主,借双休日及节假日出行[13]。从潜在的客源上来说,仅东莞市户籍人口就超过出180万人,外来暂住人口460多万人,常住人口600多万人。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因此,深圳、东莞、惠州3个城市是银瓶山森林公园的一级目标市场;其次在公园辐射100 km范围内的香港、广州这两个特大城市应作为二级目标市场。
2010年深莞惠常居人口有2 317.5万人[14],他们常居繁杂的城市环境中,紧张的城市生活需要向往清新的空气、自然的环境,需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予以调节一下精神和情绪。以森林景观为主的银瓶山森林公园空气清新,环境古朴天然,不需要耗费巨资盲目营建人工景观,应该侧重于双休日度假、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野趣探险方面的旅游形式开发,经营类型定位以大众化的经济的周末度假型公园定位为佳。公园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天然条件形成自己的身特色,为普通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是最佳的选择。
3. 结语
运用上述两个国标对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评价,均表明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一是按GB/T 18005-1999,对其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总得分为34.8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处于较高等级;二是按GB/T 18972-2003综合评价表明,得出该公园有3个片区为“优良级”旅游资源,1个片区为“普通级”旅游资源。总体而言,银瓶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景点的总体质量较高,其中生物资源尤为丰富且价值很高,而资源结构中人文资源稍为逊色。
根据以上风景资源评价的结果和银瓶山森林公园的定位分析,我们建议银瓶山森林公园今后应围绕规划定位目标充分发挥其生物景观、水文景观资源丰富的特点优势,加强人文景观建设,以森林文化游为主体、结合民俗文化旅游,将银瓶山建设成深莞惠地区森林风景资源一流的、大众化的、经济型周末度假公园。就目前银瓶山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来看,近期应该着重开拓完善一级目标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长荣.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 国家林业局.“十一五”森林公园建设成就回眸[EB/OL].http:// www.forestry.gov.cn/portal/main/s/72/content-491344.html
[3] 广东省林业局.《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EB/OL].
.http://www.gdf.gov.cn/index.php?controller=front&action=view&id=10013308
[4] 但新球. 公园规划中环境容量的测算与应用—以湖南大庸天门山森林公园规划为例[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4, (4):56-59.
[5] Gunn C A . Tourism Planning. NewYork, Crane,Russak, 1979.
[6] Getz D. Models in tourism planning toword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urism Management,1986, 7 (1): 21-32.
[7] 刘秀晨. 法海寺森林公园规划. 中国园林, 1988, (4): 9-12.
[8]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 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9]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10] 国家环境保护局, 国家技术监督局. GB3095 -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S]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
[1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3838 -200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S ]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2] 国家技术监督局. GB15618 - 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S] .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13] 中共东莞市委,东莞人民政府.东莞年鉴,2011.
[14] 广东省统计局. 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EB/OL]. 2011-05-11. http://www.gdstats.gov.cn/tjgb/t20110511_83329.htm.
审稿编辑:杨学成 杨宏烈
作者简介:
曾焕忱(1963- ),男,广东人,
高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硕士,从事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研究,
E-mail:dgzsb2@126.com
何国强(1963—),男,广东人,华南农学院林学系(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毕业,深圳大学园艺中心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E-mail:hgq@szu.edu.cn
张家界天门山导游词范文第3篇
(喻家嘴)我们现在所经过的这个集镇便是索溪峪镇镇政府所在地,它的老地名叫做喻家嘴。在旅游开发之前,这个地方归属慈利县管辖,名叫喻家嘴乡,后来随着张家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的名头越来越响,喻家嘴乡便慢慢地演变成了索溪峪镇,归属于武陵源区管辖。
(武陵源一中)这几幢漂亮的建筑物是武陵源一中的校舍。武陵源一中的发展历程是张家界旅游事业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原来这里只有几栋破旧的小平房,随着来武陵源观光游览的中外游客不断地增多,武陵源一中的校舍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校名也由原来的喻家嘴中学变成索溪峪中学,再变成武陵源民族中学,最后变成了武陵源一中。所以,在这里,我要代表全市170万父老乡亲向大家表示感谢!如果大家都不来张家界观光游览,张家界的经济发展就绝对没有这么迅速,大家现在也就看不到这么漂亮的学校!
(黄龙洞)过武陵源一中后,行车仅仅几分钟,我们的汽车便要经过黄龙洞。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左边,是黄龙洞生态广场,远方有楼阁的地方就是黄龙洞的洞口。黄龙洞于1983年由当地八位民兵发现探明并对外开放,1998年1月被北京大通公司托管经营,其经营业绩因该公司总经理叶文智先生的策划壮举,99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穿越天门”,飞向21世纪”活动而“一飞冲天”。洞内主要景观有1库、2河、3潭、4瀑、13个大厅、96条走廊等。响水河的玻璃鱼、龙宫的石笋和石钟乳是该洞的绝世奇观,高19.2米的标志性景点定海神针曾以买下1亿元的保险而首开自然景观买保险的全国先河,名噪海内外。
(江垭概况)我们今天要到的江垭镇是慈利县最大的乡镇,又叫九溪。江垭,顾名思义,这个地方是江河相会的垭口,在以船只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代,这里是交通便捷、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重要港口和政治、经济中心。江垭也就是九溪,古时候叫索口市,因索水在这里汇入溇江而得名。后因土家族、苗族的父老乡亲多在此聚居,为了方便管理,当地官府便依山傍水,立栅为城,设立索口寨。
明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朝廷在九溪设卫建城,名叫九溪卫,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当时,卫是一种行政建制,也是一种军事建制,并且军事方面的功能比行政方面的作用大得多,其主要职能有两种:一是和平时期,战士们农垦种作、操练武艺;二是当战争发生以后,战士们要么防御敌军的进攻,要么出兵征讨。与五十年代国家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差不多,只是规模比它小而已。面对大湘西众多的少数民族居民的骁勇善战和山大岭高带来的地形复杂等特点,朝廷只得对当地的土司实行世袭制。土司在当时是有可能形成割据危险、处理不好会起而造反、威胁到朝廷安全的地方武装势力头目。朝廷实行世袭制的用意是承认土司在大湘西那些蛮荒之地的统治地位,并允许这样的统治地位可以世袭,借以笼络和安抚他们,达到以土治土、以蛮制蛮的目的。如果这样的笼络和安抚政策失败,土司们联合起来起兵反抗朝廷,朝廷便利用所设立的“卫”作为第一道屏障,或进行防御,或主动出击进行征剿。
为防止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反抗封建朝廷的斗争所设立的九溪卫,在明朝200多年的时间里确实起到了,明朝统治者想起到的威慑和安抚作用。九溪卫下辖九个所,它们是左、右、前、后、中五所,外加澧州所、安福所、添平所、麻寮所四所。其中,添平所和麻寮所这两个所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域,其下级单位均以“某某隘”称之。在这里,“隘”是指辖地100户的一个建制单位,并不是指一定要有什么险要关塞,但是既然朝廷选择“隘”作为辖区名称,也与大湘西山高沟深、地势险要不无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明、清两个朝代的统治者对卫的重视程度超过了郡县。
自从朝廷在江垭设立九溪卫以后,江垭就成了慈利、石门、桑植、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临澧、澧县等县的军事枢纽,这个军事、政治中心的土木建筑也就因之大肆兴起,什么卫城城墙、壕沟、护城河、卫署、游击衙门等等,修建得豪华而气派。现在江垭镇附近还有“校场坪”、“打靶坪”等地名,据说就是昔日卫城将士射箭、跑马、练武的地方。除了城池和练武场以外,朝廷还修建了若干府署、庙宇、殿阁,譬如通判署、守备署、文庙、武庙、城隍庙、旗纛庙、兴国寺、文昌阁、玉皇阁、军械局等等,卫城西北和东南方向各建有一个炮台。这众多的建筑名目,使我们不难看出,江垭镇昔日的气象是何等地不同凡响啊!至于九溪卫的卫所长官的更迭和代谢、文治和武功、禀赋和作为、提拔和贬谪,纷繁复杂,难以理清,是一部浩繁的历史长卷。
(野人谷)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慈利县三官寺乡株木村的辖地,神秘山寨野人谷就位于株木村,是一处刚刚开发的民俗风情和体验参与相结合的旅游点。大家请看,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有一个寨门,这就是神秘山寨野人谷的入口。相传在好几百年前,一个人数极其稀少的少数民族部落,为了躲避战争、饥荒、病疫带来的生存压力,满怀人类求生的崇高欲望,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饮毛茹血,最后疲惫地来到了这个山高路远的湘西边陲,来到了这个现在叫做“野人谷”的地方,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吃泥土、啃树皮,他们可以钢针穿身、炭火烧身、舌头舔火。他们与毒蛇为伍,和猛兽为伴,拥有自己的生命图腾和风俗习惯。这种近似野人的生活方式为野人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野人谷可以让中外游人真实地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野人谷野性的文化、野性的美。
(龙王洞)经过三官寺乡后,我们便真正地进入江垭镇的地盘了。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便是地心之门、溶洞绝景龙王洞。龙王洞是一个特大型石灰岩溶洞,年龄达三亿八千万年,因洞外深潭中有龙王生活而得名。
1979年被当地老百姓发现探明,2003年8月被百龙旅游集团托管经营。龙王洞洞内常年恒温15至20摄氏度,洞长30余公里,底部面积40余万平方米,平均高度50米、宽度80米,有58个厅台、28条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洞中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在数十万根钟乳石中,粗的需几十人合围,细的比绣花针还细,其中有天下第一柱之称的四根巨型宝柱,一字排开,堪称世界溶洞之最。据地质专家考证,洞外龙王潭不仅与溶洞相连,而且潭水至今无人探测到底。潭中水位起落很有规律,满不溢,枯不竭,遇月圆之夜,水位可以陡增15米,恐远接大海,受大海潮汐涨落所致。所以龙王洞被地质学家,和各方专家誉为通往地心的大门、地心之门。
(熊家庄)从龙王洞出来,我们上车继续前进,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岔路口:熊家庄。直接往前走可以到达慈利县城、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武汉市,往左边走便是前往江垭镇。
(江垭特产)来到这里以后,放眼望去,江垭镇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江垭镇境内峰耸谷深,溪谷纵横,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寒流难入,所以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多样性和垂直差异性十分明显。由于江垭镇地理位置、地势、气候、岩石、土壤的特殊性,水、热、土等条件适宜,所以江垭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在江垭镇众多的地方特产中,尤以杜仲、金香柚和桔子最为出名。
(杜仲)杜仲是一种落叶乔木,又名思仙树、丝棉树,从杜仲树上割下来的树皮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格进行加工就成了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全国最大的两个杜仲林场之一,慈利杜仲林场就在江垭镇,每年出产大量的杜仲药材和杜仲药酒,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现在的杜仲林场和周边的森林一起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垭省级森林公园。杜仲药用价值很高,配方较宽,除了具有持续高效降压作用以外,所制丸、散如思仙散、杜仲丸等还能安胎位、补肝肾、强筋骨。服用杜仲或者以杜仲药材配制而成的丸、散药剂,可以治疗腰脊酸痛、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坠等病症。经过临床诊断鉴定证明,杜仲药材尤其以治疗早期高血压和小儿麻痹后遗症最为有效。
(杜仲茶)如今在张家界最出名的杜仲加工产品便是杜仲茶。杜仲茶是以杜仲药材为原料,利用现代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增加了杜仲的药性,去除了杜仲的药味,具有去火降温、强化筋骨、延年益寿的特殊功能,旅游途中喝了恒兴杜仲茶,爬坡上山一点也不累,疲劳可以完全解除。
每年的秋天,江垭镇的山山岭岭花果飘香,金香柚、桔子全部成熟了,可以品赏了,个个味道鲜美,惹人喜爱。那个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就会在公路边搭个茅草棚,为过路的旅客出售金黄金黄的桔子和金香柚。
(江垭名人)江垭镇不仅山川秀美、风光迷人,而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出过不少的英雄俊杰、绝色才女,其中以杜心五、陈能宽、周叙等最为出名。
(杜心五)杜心五的出生地就在我们汽车前进方向的左边:岩板田村。出生的时间是1869年11月3日。杜心五出生之前便显得与众不同,他的母亲康夫人怀他竟然怀了十二个月。临盆之夜,只见杜府上空红光冲天,惊动了附近村寨成千上百的老百姓,以为发生了火灾,纷纷赶过来救火,跑到杜府门外却听见婴儿呱呱坠地、长啼不止的声音。村民们于是纷纷道贺:奇兆生贵子,必成大器!杜心五的父亲杜佳珍虽然担任着清军都司,却为人谨慎,无意张扬,所以为杜心五取名“慎愧”,字“心五”,意思是说“五心俱愧”。
杜心五自幼聪颖过人,喜读诗书,在启蒙老师的教诲下,学业极好,并在练功房中贴出“练成武艺,誓杀洋人”八个大字勉励自己。武艺练成之后,杜心五只身闯入外面的大世界,后来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中,成为孙中山的贴身保镖,兼任第二农事试验办理。在此期间,杜心五曾经远赴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少林寺主持静空长老切磋武艺,在回来的途中收留了一个名叫万籁声的后生为徒,这个徒弟在解放后成了武术名家。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到袁世凯派遣的特务的暗杀,作为孙中山贴身保镖的杜心五被派往上海全权料理宋教仁的丧事。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杜心五不满社会的黑暗,辞去国民政府的一切职务,浪迹天涯,隐身江湖,当上当时青红两帮的“双龙头”。当时杜心五居住的地方在一栋楼房的四楼,房间一年四季都是铁锁把门,从未打开过。杜心五每天都是从窗口飞进飞出,进出自如,来无影,去无踪。
中原有一个武林高手,名叫赵金彪,自称北国第一,拥有弟子上千人,在华北享有盛名。但是此人却心怀叵测,一心只想除掉杜心五,好借此扬名天下。有一天,赵金彪得知杜心五来到了北京,便假心假意地设宴相请。席间,赵金彪在向杜心五敬酒时,趁杜心五站起来的空隙,使出千钧之力,突然朝杜心五的肋下猛击一拳。杜心五在肋骨受伤、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不动声色,照样向赵金彪回敬一杯,顺手点了一下赵金彪的天突穴。想不到自称北国第一的赵金彪竟然不堪承受,当即头晕目眩,吐血数口,不治身亡。从此,杜心五潜心创研的中华自然门秘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名震北国,深受欢迎。
1928年秋,解放前的第一届全国武术考试在美丽的杭州举行,杜心五应邀受聘担任评判员。考场上杜心五为大家表演了,自己修习多年的轻功“走圆场”。他双脚站立在倒翻于地的一口铁锅锅沿上,围绕着圆圆的锅沿闪电似的飞速快走,只见一团黑影缭绕回旋,脚底下仅仅只有锅底一个支点支撑的大铁锅却不晃不偏,看得来自全国的武林高手瞠目结舌,惊叹其为旷世绝技。1935年,杜心五再度返京。日本特务探听到杜心五的住地,很想收买他,想要他出任华北五省自治区警视厅厅长,玩弄所谓的“华北自治”的鬼把戏,并送给他两万元的支票。杜心五明白日本鬼子的意图后,当众撕毁了支票,把日本鬼子骂得狗血淋头。日本鬼子立即将他逮捕,关进安装有高压电网的死牢中。当天晚上,杜心五施展缩骨绝技,从电网上的空穴处飞身而出,跑得无影无踪。
1938年秋,日军入侵湖南。杜心五回到自己的家乡慈利县江垭镇岩板田村,一方面发展青帮组织,一方面让几个徒弟给老百姓教习武功,附近村寨跟随习武的老百姓达百人。他自己本人也每天闻鸡起舞,练剑操拳,从不间断,准备东山再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后,蒋介石考虑到杜心五的威望和帮派势力,特意派人将他接到重庆,委任为全国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组织民间抗日救国活动。1942年,杜心五辞职回到家乡,在溇江下游与澧水相汇的饭籈山修建了一座小房子,取名“斗米观”,闭门谢客,修身养性,阅读医书,写诗作画,常常为人治病,不取分文。
1951年初,中南军政委员会聘请杜心五为参事,他还同时兼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z协委员。1953年7月8日,杜心五病逝于长沙,享年84岁。林伯渠同志送来了挽联,称赞他在旧社会不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弃官不做,隐居江湖。大画家徐悲鸿撰文悼念,赞誉杜心五先生“卓艺绝伦,令德昭著”,称他是我国自赤松子、张良、吕洞宾等人以后继往开来的气功大师。
(陈能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老先生也是慈利县江垭镇人。他也是自幼好学,追求进步,立志报效祖国,终成大器,成为我国国防军事科技方面的专家。他与邓稼先、王淦昌等科技界泰斗一起,使我国的“两弹”爆炸成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让中国在世界核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周叙祖)明朝的周叙祖籍河南省息县,在江垭镇的历史上是一位风云人物。周叙自小禀赋卓异,猿臂善射,博学工诗文,曾任右评事、右寺丞、知府、按察副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右副都御使、户部侍郎、提都太仓、工部尚书等朝廷职务,卸职后,悠游林泉,寄情山水近二十年,八十岁时辞世。
(贺龙)大家都知道,在十大元帅中排行第五的贺龙元帅是桑植县洪家关乡人。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贺龙元帅也与江垭镇有着很深厚的渊源。贺龙元帅的曾祖父贺贵就曾在九溪卫供职。清朝康熙元年,也就是公元1662年,朝廷为了进一步巩固卫城安全,从湖北安陆调遣一协(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旅)部队进驻九溪卫。部队中有四十八家官吏见此地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便定居于此。其中有一家就是贺龙元帅的曾祖父贺贵,他死后葬于城后紫驼峰下的瓜凼。所以,贺龙元帅经常称江垭镇是他的第二故乡,解放前曾悄悄地带着几个随从于清明节来到江垭镇扫墓祭祖。大家都知道,贺龙元帅是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的。大革命时期,慈利县的三官寺、赵家岗、江垭镇、象耳桥(现象市镇)、杉木桥等乡镇都留下了贺龙元帅,及红二方面军指战员的战斗身影,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张家界天门山导游词范文第4篇
张家界导游词范文一:
朋友们:相信大家对天门山并不陌生。1999年11月举行的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完成了人类首次驾机穿越自然溶洞的壮举,天门山的名字一下子走进了世人的视野。多少人希望能一睹天门山的风采,今天,你们终于如愿以偿!
天门山距张家界市区南侧约8公里,山顶南北宽1.93公里,东西长1.96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1518.6,它以发育较齐全的岩溶地貌区别于武陵源的砂岩峰林景观,是一座四周绝壁的台形孤山。
天门山东汉时称嵩梁山,三国时因山壁洞开一门,吴王孙休认为是吉祥之兆而更名为天门山,并拆武陵郡置天门郡。天门山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它经历海相沉积上升为陆相沉积,形成高山,并经受亿万年风雨剥蚀,尤以三迭纪燕山运动为最甚。白垩纪末,大规模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使天门山进一步抬升,分别被两条断层峡谷切为孤山,使高山与谷地拉开极大高差,几公里之内高差达1300多米,从而造就了天门山孤峰高耸、临空独尊的雄伟气势。
天门山气象独特,门洞奇绝,植被丰富,历史悠久,是历史文化与佛道文化的神秘载体,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为了加快张家界旅游开发的进程,天门山正处在规模的开发建设中。有的景点尚未正式开放;世界最长的天门山索道以及天门山寺正在筹建之中。
(天门洞)在天门山1264米高的绝壁之上,生出一个南北洞穿的天然门洞,洞底至洞顶131.5米,宽37米,纵深30米。洞北面顶部边缘,有倒垂的龙头竹,它的根像龙头,树叶像凤尾,因此又叫凤尾竹。东侧是高约200多米的沟槽,有泉水从上面飘散,落下点点梅花雨。据说谁能张口接下48滴梅花雨,便可羽化成仙。天门洞口,经常能看到岩燕飞舞,山鹰盘旋。随着天气的变化,天门洞有时候吞云吐雾,有时候明朗似镜,构成循环往复、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
那么,天门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地质学家覃功炯先生认为是漏斗溶蚀作用的结果。他认为,天门洞东侧地形微向西倾,西侧地形微向东倾,向斜的核部正对天门洞道。东西两壁为两条走向320度左右节理所切,同时有一条走向40度的节理在天门洞处与其相交。洞顶的两处岩溶漏斗也对岩溶过程起了重要作用。雨水落下后,地表水顺地面斜坡向漏斗流动,一部分涌入土中的水,顺着地层的层间裂隙朝着向斜的核部汇集下流,长期不断的溶蚀过程使局部崩塌,最终使两组溶洞并为一体,形成了天门洞。
但是,也有人对此产生异议:天门洞照此理形成,为什么洞的底座是一块巨大的平台,这些岩石能平展展地崩出洞外吗?所以说,天门洞的形成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天门山寺)天门山寺最早建于唐代,古称云钵庵、灵泉院、嵩梁堂,明代时,因择址不当而屡遭风摧又常遭水荒,才将天门山寺从东部山顶迁移至此。以前这里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古寺门楣上刻有天门仙山四字,大门两边的对联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传为李自成部将野拂撰书。进门为大佛殿后面有观音堂,两边六间平房,最后一栋是祖师殿,规模宏大。民间概括为三进堂、六耳房,砖墙铁瓦锅如圹。山寺原建筑十分讲究,飞檐翘角,雕龙画凤,并塑有佛道神像菩萨等。还有大鼓一面,千斤大钟一口,一座七级石塔和一个大化钱炉。据碑刻记载,自清乾隆至民国五年的163年间,天门山寺共修葺过七次,香火曾盛极一时,湘鄂川黔边境十多个县的信徒络绎不绝,都来这里进香拜佛。现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规模地修复天门山寺,昔日的繁华又将重现。
(龙头岩)这叫龙头岩。以前在石塌上安有石雕的可以转动的龙头。龙头岩面临百丈悬崖。据说过去有不少香客为表示求神拜佛的诚意,手抱龙头绕悬崖转一个圈,只要心诚,保你无事。后来,龙头被人掀下悬崖,现只能看到安放龙头的石坑。龙头岩是观日出去海的最佳观景台。明代岳州知府李镜有天门山唱和诗咏赞:
小山历尽到高峰,万仞天门咫尺通。
仰望蓬莱红日下,远瞻庐阜白云中。
苍崖突兀松杉古,曲经迢遥马迹空。
欲造最高峰上立,飞腾须是仗天风。
(赤松峰金水池)这个小水池,长约1.3米,宽0.6米,深仅几公分,无论怎样干旱,池水终年不涸,据说这是远古时期神农皇帝的雨师赤松子炼丹的金水池。北面绝壁下有一形如丹灶的山峰叫丹灶峰,峰顶时有云雾缭绕,像灶膛升起的青烟,相传是赤松子炼丹用的灶。前人有诗:荒烟杳露处,昔有仙人处。遗迹留丹灶,还疑常来去。丹灶峰下有雷洞和电洞,传说赤松子炼丹,除了用金水池的水,还要借助雷、电才能达到一定的火候。
(野佛藏宝处)天门山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儿,说不清道不明,其中有四大古谜,代代相传,没有人破解。一是天门洞开之谜,二是鬼谷子显影之谜,三是山顶翻水之谜,四是野佛藏宝之谜。传说这大榉树下就是当年野佛藏宝处。清光绪《永定县乡土志》天门山篇有这段文字明季野佛自夹山寺飞锡此山。野佛为闯贼余党,事发,削发为僧,竟逃天诛。
(鬼谷洞)相传李自成部将野拂当年上山时,带了100多人马和许多金银财宝,雇乘九只木船逆澧水秘密潜入大庸境内,神不知鬼不觉上了天门山。野拂这次出家,并非真正要立地成佛。而是每日枕戈待旦,拔剑登坛,准备有朝一日恢复中原、扫平寰宇。但形势急转直下,农民军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终于忧患成疾而逝。据说,临死前,他将带来的财宝全部分散秘藏于天门山中几个秘密去处。并用毒酒将藏宝民工全部毒死。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江洋大盗、香客和天门山的神秘僧人都借故上天门朝拜,实际上是为偷窥地形,寻找宝藏,但都空手而归。财宝究竟藏在哪里?始终是个谜。
站在这里远望300米开外的百丈绝壁上,有个倒梯形的山洞,洞口有树,并有瀑布向洞外飞洒,飘渺如烟。相传战国名士鬼谷子曾在洞里面壁学《易》,潜心练功,创立闻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又藏有武林秘笈《天门三十六量天尺》,后人就叫此洞为鬼谷洞。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纵横术的创始人。其主要著作《捭阖策》被称为奇书,是研究从政治上、外交上运用联合或分化手段搞垮对方的学问。史学界评论说,一部战国乱史就是从鬼谷洞演绎出去的,足见鬼谷子其人了得。清人罗福海有《鬼谷洞》诗一首:桃花流水去飘然,笑入云深访洞天。隐逸流多埋姓宇,纵横术竟出神仙。道书壁上文留篆,丹决炉中火化铅。满耳恍闻钧奏乐,一条瀑泻万峰巅。得鬼谷神功真谛的山脚西溪坪、官黎坪一带,是有名的硬气功之乡,气功大师赵继书曾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欧洲各国,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从古到今,闯荡鬼谷洞的勇士不知多少,都没有探出个名堂来,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天门山南麓赤松村有位退伍军人李光玉曾先后六次缒索下洞考察,一次探洞时他偶尔用相机拍到了鬼谷子面壁学《易》的头像。这是一个侧面像,五官轮廊,清晰可辨,与至今流传甚广的鬼谷子画像有异曲同工之妙。鬼谷子的影像如此维妙维肖,是偶然还是巧合,抑或是上苍有意的安排,又成为天门山的一个难解之谜。
(空中园林)请大家留意,游道两边有许多裸露出地面的石芽和石林,高高低低,形态各异,像是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是天门山岩溶地貌的又一显著特征。山顶有多处成片的石芽和石林,分布于密林中间,形成独特而又原始的空中园林,它们像一座座迷宫,又像是朴朔迷离、变化万千的八阵图。游人穿行其增,情趣无限。民间相传,谁要是能顺利地穿过这些迷宫,也就能畅通无阻地闯过佛家所谓的四十八道众生关。朋友们,不妨现在就试一试,我祝大家的人生之路畅通无阻。
(李娜小木屋)这栋七字形木屋,就是著名歌唱家李娜的房子。1997年5月,李娜唱罢一曲《青藏高原》;不久就突然消失了。新闻媒体到处找不到她,原来她上天门山来了。住了几天之后她被这神奇的天门山吸引了,震撼了,很快作出两个决定:一是正式把户口迁到天门山所在的张家界市永定区;二是在天门山顶上为自己修栋房子。1997年6月6日,李娜正式成为永定区的市民。听说李娜要在天门山修屋,老百姓高兴极了,二话不说,把一根根木材、一匹匹砖瓦从山下,从悬崖峭壁上抬到了1500多米高的山顶上,一个月后小屋便建成了。李娜在她窝里,又作出了让世人震惊的第三个决定:出家!不久,李娜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山西五台山剃度学佛,并改名释昌圣。离开天门山之前,李娜特别为侍候她近一个月的看山人胡大婶献唱了一首《嫂子颂》,接着又放开歌喉,面对群山沟壑演唱了她的助手为她量体裁衣创作的高三个半八度的《天门山》,以此告别她的第二故乡放父老乡亲。
《天门山》
走近你,为那亘古不变的誓言,
走近你,为那遥远如初的梦幻,
是什么让我的心如此安宁,
我终于看见了天门山......
朋友们,关于李娜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要在天门山安家?这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还是由你自己去破译李娜的这个人生之谜吧。
(吊索溶)传说当年鬼谷子第一次上天门山就是从杆子坪经老道湾,从悬崖峭壁吊索上到山顶,然后才下鬼谷洞的。在这悬崖之下,至今还残留着一串铁链子。
(俯视天门)站在这里可以俯视面向北面的天门洞,以及天门山公司正在修建的通天大道。1999年11月世飞赛期间,中央电视台6号机组正是在这里拍摄飞机穿越天门惊人场面的。这儿距天门洞垂直高度200多米。
(原始次生林)天门山与张家界一样,同属国家森林公园,植被非常丰富。山顶保存约500亩原始次生林。据考察,这里天然分布着维管束植物134科、353属、532种。其中95%是阔叶林。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珙桐、香果、连香、金皮槭、血皮槭、杜仲、红榧、银雀等。在这片原始次生林里,沿这条游道走,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珍稀树种。这是血皮槭,树干表层的皮层血红色,秋冬季节,稍老一些的树,表层的树皮大块大块裂开,附在树干上,薄薄的像抖开的鳞甲。这一片是鹅耳枥。鹅耳枥是地球植被种类的新家族,1998年由中南林学院林原旺教授在天门山首次发现,被国家林业部门的权威机构命名大庸鹅耳枥。这是株被称为鹅耳枥王的千年古树,需两人合抱。鹅耳枥树质坚硬,可做农具家具,可提取拷胶,种子能榨油,浑身是宝。
(珙桐湾)珙桐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是世界上极其珍贵的树种,尤其在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之巅成群落分布更是罕见,但在天门山、八大公山发现了规模很大的珙桐群落。眼前这一片珙桐有100多株,所以这里又叫珙桐湾。珙桐花像鸽子,六月花开时,树枝上像站满展翅欲飞的鸽子。林间还有天麻、黄莲、当归、七叶一枝花等珍贵药用植物。1984年,林场工人在这一带发现过头上只长一只角的独角兽,全身麻灰色,有小牛一般大。山上还两次发现米猴,身长约10-13厘米。史载:米猴,又名哈吧猴,此猴体小,可藏于袖内。
(灵泉院即云钵庵遗址)灵泉院背靠云梦山,坐东北朝西南,原建筑两进三间,背风向阳,环境非常幽美。唐末五代时,处士周朴归隐于此。1975年在遗址前的古树下,挖出龙首带铭文的七星铜剑,铭文为天门山玄帝祖,一起出土的还有四个铜菩萨,经鉴定系唐代文物,属国家一级文物。玄帝应为道教,据传天门铜剑是唐肃宗李亨时,旦子和尚所藏,为镇山之宝。旦子和尚据传是天门山佛寺的第一任住持,由此可佐证天门山本有佛道一体的先例,市内普光禅寺则是佛儒道合流的典型。
(云梦绝顶)云梦绝顶东、西、北三面都是万丈绝壁,边缘有三个天然以观景台。在这里俯视,张家界城区的房屋街道,仙人溪两边的沟壑群峰都历历在目。还有西北面的朝天观三姊妹峰,以及更远处的永顺、慈利、沅陵境内的群山也清晰可见。真有一览众山小、澧水瘦如肠的感觉。雨后初晴,在这里观云海将是一大享受。那不停翻滚着的云团,犹如排空巨浪,汹涌澎湃,给人以一种征服高山的豪迈和远离的尘世的超脱。
(周朴墓)周朴是五代后晋处士,慈利人。他学识渊博,为躲避当时的战乱,隐居天门山灵泉院,以耕读为娱。当时割据南方的楚王马殷、马希范父子,慕其才学,多次请周朴出山,都被他婉言谢绝,后老死天门山。他的墓被一圈天生的环状石牙包围着,前面有三台石砌的弧形拜塌,塌后是墓。周朴墓是山上的重要古迹。周朴在天门山著有《灵泉诗集》行世。其中有一首咏天门山灵泉院的诗:
华亭参后最幽玄,一句能教万古传。
猿抱子归青嶂外,鸟衔花落碧崖前。
虽知物理无穷际,却恐沧溟有尽年。
为抱五湖云外客,何妨来此老林泉。
(大榉恋石)榉木是现代建筑装修材料中的首选材料,十分珍贵。这棵大榉长在一座两米见方的大石上,几条硕大虬曲的树根,顽强的从岩石顶部伸向四周,然后插入地下,树根与大石紧抱之状,堪称奇观,也发人深思,于是,有人便给它取了个大榉恋石的名字。榉木在日本被奉为神木。
(山顶涌水之谜)这里是个方圆约半亩,深1-2丈的天堰,平常无水,长满树木花草,可说不准哪一天,天池里突然涌出一股泉水,溢出天池,从天门山顶飞下万丈绝壁,形成壮丽奇特的瀑布景观。瀑布先急后缓,渐渐而成细沙,时间一般约15分钟,有时长达半小时。飞瀑时,啸声如雷,地动山摇,10里之外的城区市民们便奔走相告,争睹奇观。
关于天门山涌水,地质学家覃功炯另有一番解释。他在天门山进行一个多月的考察研究后,认为是一种自然的岩溶泉水涌水现象--从地质特征来看,由于天门洞处于一个向斜的核部,加之两边的地形都比洞顶地面高,洞顶有2个岩溶漏斗,终年有细流不断涌出。降雨时地表水顺两边山坡流向漏斗,暴雨时地表水夹泥沙较多,可能一时将漏斗底部堵塞而发生积水现象,以至有一个渗入、淤积、疏流的过程。一旦经过了这些过程,各方面汇集而来的地表水,包括岩溶漏斗中和积水向向斜翼部渗入的地下水都将从洞顶倾泻而出,于是这洞顶涌水的奇观就发生了。
但是,覃先生之说仍有些牵强,因为天门绝顶涌洪水,基本上是五荒六月大旱发生,以上所举实例,都是在中午太阳如火的时候发生。因而说,天门山顶涌水之谜等于没有被人破解。
天门山的四大古谜等待着有识之士去破译!
张家界天门山导游词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