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医正骨相关语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中医正骨相关语录范文第1篇

腰椎滑脱是骨科临床上的多发与常见病, 其主要的原因是腰椎的过度机械应力, 例如搬运重物、剧烈运动、外伤都有可能引起腰椎滑脱。还有一种可能多发生在老年人身子, 属于退行性变, 是因为腰椎的各个部位结构的老化, 常伴有腰椎管狭窄。为研究正骨手法对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 该研究选取的该院2012年112月份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组符合腰椎滑脱症的患者60例, 均为该院2012年腰椎滑脱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20例, 最大年龄为58岁, 最小28岁, 平均年龄 (40±2.5) , 病程15 d~12年, 其中L4患者占25例, L5患者35例, 俱有腰痛症状, 15例大小便异常, 45例下肢麻痛, 双侧椎弓峡部裂患者18例。单右侧患者24例, 单左侧患者18例, 其中12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诊断标准、纳入条件

诊断的标准是依据潘之清主编的实用脊柱病学中拟定的腰椎滑脱症的标准。凡纳入本研究的病例均属自愿并在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1.3 病例排除

①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②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③有肝、肾疾病和精神异常患者;④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类疾病患者;⑤有骨结核等骨质破坏症患者等。

2 治疗方法

2.1 揉按分筋法

此法要求患者俯卧在床上, 医生站在患者身旁, 以手掌掌面贴住患者的腰部位置, 从上至下做环形按摩, 过程要求舒缓、协调的进行。每次时间大约为5 min。此法的目的是为了放松患者的腰部肌肉, 使得更适应正骨手法治疗。

2.2 坐式旋转摇搬法

这里我们以L4棘突左侧偏歪为例, 首先、要求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端坐于方凳之上, 医生站于患者背后, 先用指触法查清患者棘突是否偏歪;其次, 患者要求双脚踏地, 臀部须坐稳, 助手正面面对患者, 按住患者右大腿并用双腿夹住, 以保障患者坐正姿势。医生坐在患者身后, 左手从患者左腋下伸出握住患者后颈部, 其余四指握住右颈部, 大拇指朝下, 抓稳。再次, 医生用右手大拇指扣住左侧偏歪的棘突, 右手拉住患者颈部向前屈伸约50°~70°, 然后当向左侧弯曲50°以上时, 医生右手大拇指向右上方用力顶推棘突, 同时左上肢顶住患者身躯逆时针向后旋转。再次, 如果治疗法奏效的话, 可以听到“咔啪”的声音, 并且可以感觉到指下椎体的错动;最后, 检查棘突片偏歪是否已经复位, 医生可用双手的拇指依次从上到下进行指压棘突来检查。

2.3 神经根牵拉法

通常腰椎滑脱患者同时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导致下肢麻痛症状的大都采用神经根牵拉法。该手法要求腰椎滑脱患者保持仰卧于床上, 完全放松下肢及腰部肌肉, 而医生一手握在患者足踝关节处, 另一只手握住膝盖部位, 使患者抬腿, 屈膝屈髋, 顺时针旋转7个周期后, 再拉直足踝关节3~4次, 拉直患者腿部抬高呈90°。此手法治疗周期为1次/d, 7 d为1疗程。

2.4 双手间接分压法

采用双手间接分压法的患者多为病理学棘突偏歪不明显的患者。此手法的使用原理在于手掌交叉力道相反, 与腹部垫起的枕头上力量相互作用, 使向前凹陷的椎关节复位。这里我们以L4椎体前滑为例, 首先, 要求患者趴卧床上, 在肚子下放置一个30~40 cm的枕头, 然后医生将双掌交叉, 双手分布放置于患者凹陷棘突的突出棘突上, 然后用力将棘突朝凹陷位置按压。

3.5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①痊愈者:患者X光片显示滑脱腰椎部分或者全部复位, 病症、体征均已消失, 腰椎功能基本恢复良好, 可以简单从事轻体力劳动工作;②有明显效果者:患者的X光片显示滑脱腰椎部分复位或者尚未改变, 但患者的病症、体征均已消失, 腰椎功能部分恢复, 可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工作;③好转者:患者X光片显示并未复位, 病症、体征略微改善, 腰椎功能部分恢复, 可以从事少许简单工作;④无效者:X光片、病症、体征和功能均未有变化。

3结果

该研究对象60位腰椎滑脱患者, 每人治疗次数在5~30次, 人均20次, 以X光片的复查结果发现, 有6例完全复位, 20例部分复位, 双侧椎弓峡部裂患者18例。单右侧患者24例, 单左侧患者18例, 按上述标准评定, 治疗5个月后, 痊愈12例, 明显效果的39例, 病情有缓解的为6例, 尚未发现效果3例。有效率达95%, 且所有患者疗效均无反复、复发。

4 讨论

使用正骨手法治疗骨折时应该注意要严格按照手法的要求标准来操作, 了解手法的适用状况及禁忌状况。从前面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①在该研究60例患者在正骨治疗同时, 配合以上几种手法, 不仅使得滑脱腰椎恢复功能, 还解除了肌肉疼痛, 改善了腰部局域部位血循环及营养, 促进了对腰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 对滑脱腰椎患者症状的改善起了很多作用。②在正骨手法治疗有效后。患者应加强对腰椎的功能性锻炼, 能增强腰椎内外平衡, 是巩固治疗疗效及防治复发的有效措施。③虽然手法存在很有优势, 但是同样它也受诸多条件所限制。换句话讲, 中医正骨手法并非万能, 当使用正骨手法无法替患者完全解决问题时, 应适当考虑为患者选择其他更有利的治疗方法, 比如手术。一般来讲, 在为患者使用手法治疗的前提是要求患者的健康状况属于良好。同时, 在使用正骨手法为患者治疗时, 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使用适量麻醉剂给予患者止痛, 对能顺利完成治疗过程、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重要帮助。

值得注意的几点:①在正骨整复骨折时, 不适宜在X光的透析下, 因为X光照射对人体辐射过大, 容易引起人体其他毛病的发生;②在整复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手法力度, 对于暴力治疗和多次手法整复对患者治疗只能是弊大于利;③对于低龄儿童的长管状骨骨折可以不必要求过高, 可允许其轻度的偏移, 因为在其日后发育过程中基本可以矫正, 对于较大的偏差则必须纠正, 以免引起日后发育畸形;④对于老年人的治疗视其情况而定, 一般来讲,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太理想, 如果对治疗要求不高, 可以适当放宽治疗标准。

5 结语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 中医正骨疗法对于治疗腰椎滑脱具有良好的疗效。它通过调整病变关节的微小错位, 改善了关节与关节之间和椎间韧带的张力, 增强了腰椎内外平衡, 从而解除了腰椎滑脱异常的压力, 缓解了患者临床病症。综上, 中医正骨疗法在治疗腰椎滑脱的问题上, 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安全、复发少, 是治疗腰椎滑脱的重要手法, 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通过对该法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观察, 寻求提高疗法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全年所医治的患者60例, 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正骨手法配合。结果 痊愈12例, 明显效果的39例, 病情有缓解的为6例, 尚未发现效果3人。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对治疗腰椎滑脱有明显效果, 适宜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临床观察,腰椎滑脱,治疗手法

参考文献

[1] 李华.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 2012 (1) :79-80.

[2] 杜双庆.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滑脱临床观察[J].南京大学学报, 2011 (3) :49-50.

[3] 孙艳威.手法治疗腰椎滑脱临床体会[J].中医正骨, 2011 (9) :121-122.

[4]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青岛: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9.

中医正骨相关语录范文

中医正骨相关语录范文第1篇腰椎滑脱是骨科临床上的多发与常见病, 其主要的原因是腰椎的过度机械应力, 例如搬运重物、剧烈运动、外伤都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