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德育渗透范文
中职英语德育渗透范文第1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成长为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 人才的各元素构成中始终离不开的是德育教育, 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1 以教师为主导, 为人师表, 从点滴渗透德育教育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始终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 言传身教胜过长篇大论。乌申斯基说,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 任何道德箴言, 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时刻影响学生的言行, 因为教师本身就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因每个教师的教育理念, 处事方略都会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有人说, “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 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是说教师作好表率的重要性作用。
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 以崇高的道德要求和教育理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提高自己的素养, 鞭策自己的言行, 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血有肉的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具有较好综合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企业迫切需要的员工!
2 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管量, 从小事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校, 学生当然是主体,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学校的成功不是表现在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有多么完备, 多么先进, 环境多么优美, 而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多么能干, 在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而学生的优秀不是重来就有, 它内在需要学生本人求知的欲望, 外在需要学校给予的机会, 教师给予的培养。
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长期以来很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主要分三个渠道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锻炼提高。
第一个渠道是学生会。学生会有劳动部、纪律部、宣传部、文体部等多个部门组成, 其成员来自全校的各个班级, 各部成员和干部的产生都要进行公开的演讲、公平的投票、公正地出竞选结果。各部都有各自严格的管理纪律、明确的管理领域、增强凝聚力的部歌。各部上属校团委负责, 每周一次例会进行常规教育, 理念学习, 让其成员及干部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会主要负责教学区域的学生礼仪常规、纪律管理、清洁检查和食堂秩序维护等工作。
第二个渠道是护校队。护校队来自全校各班级, 它的组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由队长组织, 每天三次集会, 时刻提醒本队伍的选进性及责任感, 有口号、有队歌, 这个队伍让人一看就很有震撼力。护校队上属校保卫处负责, 每周一次例会, 也主要对队长及队员进行常规的教育、理念更新, 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等。护校队主要负责全校寝室就寝纪律、内务检查、出寝纪律等工作。
第三个渠道是志愿者。志愿者由一个班级的学生组成, 每周一个班在全校范围内轮转执勤。“志愿者”的产生是在“志愿”的基础上, 首先由班级申请, 再由德育处根据班级的整体表现筛选, 最优秀班级先执勤, 鼓励落选的班级进一步努力, 争取下周执勤, 无形中就更利于班级的团结, 凝聚力的增强。志愿者停课一周开展工作, 每天早上学生穿着班服, 精神抖擞地集合, 由德育处专人负责强调服务意识、管理意识等常规教育, 志愿者唱班歌、呼口号。志愿者主要负责教学区域、活动区域、生活区域即全校范围的学生礼仪、清洁维护、晚自习纪律维护等方面, 当然更多是只要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都做。每天晚自习后集合总结一天的得失, 提出改进的措施, 全部形成书面材料。一周结束后总结得失、合影留念。他们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责任、担当等珍贵的东西。当过志愿者的班级总会一个比一个好, 凝聚力的增强了, 他们更能换位思考, 更成熟, 更有责任感。
三个队伍都各自有一种醒目的徽章标志, 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个队伍设置上相对独立。工作时间也有区别, 前两个队伍主要在课余时间工作, 志愿者上课期间和课余时间都要进行工作。而对全校来说管理范围、职能和目标相对统一。学校一旦有大型的活动, 三个队伍齐上阵, 每次总能漂亮地完成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曾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 受重庆市主流媒体的采访, 甚至受中国教育频道的赞扬报道。学校重视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加强责任感, 在管理中找到自信, 在遇到困难时反醒, 鞭策自己改进不足, 最终培养成为大量有担当、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3 以活动为载体, 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教育效果肯定不佳。从教育教学方法的划分来说可分为说 (语言型教学方法) 、看 (观看型教学方法) 、做 (动手型教学方法) 、感 (情感型教学方法) 、综合 (综合型教学方法) , 其中的“做”的效果最明显的, 也是影响最大的, 让其被教育人对道德品质的理解不是挂在口头上的, 而是体现在行动上的。
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长期重视以活动为载体, 渗透德育教育。利用每个传统节日, 感恩意识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利用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的开展,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利用办理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参加文明风采大赛和技能大赛、学校和班级的干部竞选、演讲比赛, 促使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自信心的加强, 运动会、红五月歌咏比赛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加强。
中职英语德育渗透范文第2篇
1 中职德育内容、目标与学科课堂教学渗透
1) 中职学校德育内容与德育目标。教育部2004年制定并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提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 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 确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 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 勤奋学习, 勇于创造, 大胆实践, 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2) 中职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 就是根据中职学生认知规律, 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施学科教学过程中, 将德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德育知识和专业知识上获得双丰收, 从而实现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和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2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1) 认为德育是德育课或德育老师 (包括班主任) 的事, 与专业课程或专业教师无关。一方面, 在学生出现行为习惯或学习习惯有问题时, 任课教师责怪班主任, 或班主任责怪任课教师。另一方面, 当谈到要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 很多老师无从下手, 甚至有很多怨言, 或者应付了事。
2) 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 只有在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或错误后, 才批评教育。忽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道德水平、个人心理素质和沟通协调、诚信守纪、人生观、价值观、环境意识、创新意识等的培养。
3) 割裂德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 认为学生是来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不是学政治知识的。事实上, 在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 渗透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 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 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才有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才能避免“有才无德”现象。
4) 德育内容空洞, 德育方式单一。不管是德育课还是其他学科, 很多德育都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说教式”上, 老师没有讲活, 学生不理解、不接受, 甚至反感。所以德育效果不好。
3 中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1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
学科教材中都蕴含有德育因素。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职业教育最终是就业教育, 中职教材与生产和工程实际结合紧密, 因此, 教师应在研究教材总的教学目标、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基础上,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目标, 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德育融会贯通。
3.2 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德育实效性
如重庆渝北职教中心制订的“423”德育模式。即开展四个主题 (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在四个学期分别重点开展) , 搞好两个结合 (德育与特色活动结合;德育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 实施“三个工程”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实施德育制度建设工程;实施校园案例管理工程) 。重庆梁平职教中心开展的《有序教育大课堂》, 本着“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道理, 通过有序行为的反复训练, 将那些浮躁的、叛逆的、野性的以及自卑的无序心理, 转化为有序的心理。当这种有序的心理在学生身上被固化成一种有序的习惯时, 学生就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面对简单、重复、枯燥的工作时, 不仅能坚持做下去, 而且会将这种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这正是当今企业和公司梦寐以求的员工职业素养!重庆市工业学校开展的“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 即在每次上课开始后和结束前, 分别用5分钟和1分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我们实施“课前5S’管理”模式。过去, 我们的老师到教室就开始讲课, 不管学生、教室环境等, 两节课一完就走人。现在, 要求教师在讲课前, 首先把学生和教室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环节抓起来。教室地面、门窗、黑板、讲台不清洁的, 和学生一起做清洁;桌椅板凳和书本摆放不整齐的, 指导学生摆放整齐;衣冠不整精神不振的, 指导学生审美;没带书、笔、作业本的, 督促学生拿出来;对迟到、未到的学生, 作好考勤记载并课后联系班主任等。这些管理的实施, 一方面在听课评价指标中体现 (同时在备课中也要体现) , 另一方面, 在教师月绩效考核指标中体现。
3.3 教师在课程教学实施上, 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如在综合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上, 可推行“系部大课堂”模式, 既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又让学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了团结协作、沟通交流、文明交往、良性竞争等要求。在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上, 采取“项目教学法”, 按照某一项目 (岗位任务) 将不同课程的内容综合呈现,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期待着学生的点滴进步, 注重教学语言的人文化, 注重教态与手语的得体表达等。这些个人素质修养方面的影响将使学生极力模仿, 积极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渴望受尊重与享受成功的欲望等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养成或满足。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加之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偏见, 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上、心理上、行动上、素质上与普通高中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仅仅通过40分钟的德育课堂, 远远无法达到真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的宗旨, 更无法在短暂的课堂教育中快速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中职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等课堂教学, 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也只有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 进而提高中职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为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以及实现中职学校“人人德育、事事德育、时时德育”的德育环境和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而实施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 2013 (23) .
中职英语德育渗透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生;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黄华英,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德育”的发展与“智育”的成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忽视了任何一方面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在学习基础还是学习能力方面较之普通高校学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再加上他们进入农村中职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做准备,因此常常出现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自身的品格修养与德育认识能力较差。广大教师应运用更多好的策略促进学生自身品格的全面提升。
一、结合课本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本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英语语言的优美与独特的表达形式。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语言储备能力,使其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与思想,了解他们的文明用语和思想内容,受到启蒙与提示。英语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将人们生活的各种情节以及内容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认识世界,加深了解。例如,在教学“Would you mind saying something about your work experience”相关内容时,我请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英语句型如:“What do you want to work for our company?”“I can work overtime and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等句开展相关的对话练习,帮助他们通过对话活动增强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透彻掌握语法要点,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深入思考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自己想要找到的理想工作是怎样的?又可以通过工作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与社会作出哪些贡献?这样一来,就将文化知识与德育教育很好地联系到了一起,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与品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借助英语活动,促进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一小部分,课上学习活动受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将德育教育的内涵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英语活动开展德育教育,使中职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格与健康的心理素质。英语语言是其本国文化的外延以及表达方式,在开展感恩节活动时,可以请学生先在课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归纳总结、互联网搜索相关内容等方式,多去了解一些和感恩节有关知识,通过自制PPT的方式总结感恩节的表现形式以及具体活动方式,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用心思考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真诚帮助自己、关怀自己的亲人、朋友,是否也应怀着感恩之心去感谢他们对自己的付出,是否应通过努力给予积极的回应。学生根据此次活动,既深入了解了西方文化,还明白了Thanksgiving is an occasion and time to be with the family and your loved ones.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on this great day is to make your loved ones happy and thank them for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they did for you.这一道理,促进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打造良好环境,创设育人氛围
农村中职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较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情况,为了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英语教学课堂的育人功能,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广大英语教师应积极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育人氛围,使班内逐渐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带动农村中职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去。在带领学生学习英语文明礼仪知识时,我请学生寻找素材,通过在教室内部的宣传墙上制作英语文明用语卡宣传页、张贴条幅如Character is what you are in the dark. Courage is the ladder on which all the other virtues mount等从外在环境上带给学生一种思想上的熏陶与学习环境的融合,使德育教育内涵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促进其英语综合素养与修养品格的全面提升。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学科成为了农村中职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點学科。广大中职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逐渐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在夯实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彦宏.论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经验谈[J].课程教育研究, 2017(43):116.
[2]唐彦.中职英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6):19-20.
中职英语德育渗透范文第4篇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年轻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师:你真是一名董事的好孩子。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你做的很对。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
中职英语德育渗透范文第5篇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小学英语中进行德育教育,本学期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适宜渗透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我努力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例如,在学"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Hello! / Hi! " "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就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懂得、早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要学会说" Good morning";做错事情时要学会说 "Sorry";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说"Thank you"。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等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我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德育渗透的载体,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适时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我在教学歌曲Father and Mother时,发现学生唱得感情丰富,唱得非常投入,便即时让学生说说句子love。学生对此反应积极,争先恐后地说"I love my mother. I love my teacher. Grandpa and grandma love me. I love China",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句子,使全班都沉浸在爱的海洋里。为了把这种爱的基调推向高潮,我最后让学生选择刚学的句型,按照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旋律进行哼唱。教育学生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再如教学night一词,当学生说到Good night,我立刻引导学生复习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并让学生将这三个句型,结合生活进行表演。即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这时歌曲的教唱、单词的教学时宜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我相信,只要像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
三、适度渗透
小学英语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每一节英语课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并在任务设计中巧妙地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操练、巩固、连贯和提高,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又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习惯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受到影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中职英语德育渗透范文第6篇
1 在教学中,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
1.1 将学习英语目的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给新生上第一次英语课, 我总要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学英语?”同学们自然是各抒己见。其中有不少答道:英语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都说的是英语以及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必须要懂英语等等。我进而又问:为什么是英语而不是汉语有如此殊荣?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 但汉语为什么没像英语那样具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学生们哑然。于是我就给他们讲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嚣张;讲述“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大清帝国的软弱;讲述北美殖民地的独立等。我告诉学生:英语之所以运用广泛影响深远主要因为早期英国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行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侵略进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造成的。我们学习英语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 把我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堂英语课成了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思想课。我觉得很有必要, 且非常值得。我们学任何一门课程都有目的性, 各科任老师都可根据所教专业的特殊性加强目的性教育。将它与祖国的关系联结起来,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可算是一种教学尝试。
1.2 树立为祖国做贡献, 为社会增光的远大理想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要让学生了解知道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被世人所瞩目。正由于中国强大了, 奥运会才会在中国召开, 这是得来不易的。到那时, 五湖四海的朋友将会聚集北京, 中国会需要大量的英语人才。所以, 现在要让学生们努力学习英语, 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到了2008年奥运会时为祖国添光彩。培养他们要为祖国争光、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1.3 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在学习“H o w d o y o u d o?”“H o w are you?”“Excuse me.”“Can you help m e?”“S o r r y.”“T h a n ky o uv e r y much.”“You’re welcome.”等等一些礼貌用语时,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礼仪之邦, 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 外国人都这样有礼貌, 我们就更应该发扬。在教学这些礼貌常用语时, 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使用, 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课堂中可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表演。情境 (1) :下课的时候, Mike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Sarah, 他们该怎么做, 怎么说呢?情境 (2) :Zoom和Zip早晨在校园碰到, Zoom该说什么呢?情景 (3) :接受别人的帮助, 接受别人的赞美, 接受别人的礼物时, 要说什么学生们争相扮演角色, 并进行极为生动的表演。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 知道做错了事应该诚恳的道歉, 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同样也要谢谢不离口, 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 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1.4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尊师的道德风尚
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只有“爱使世界运转”。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自我意识较强, 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 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教师节愉快!) 让学生知道老师非常辛苦, 为了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在讲到“Mother’sDay”;“Woman’sDay”时, 提倡为母亲献爱心, 帮妈妈做好事, 向妈妈问声节日快乐等;帮妈妈、奶奶、姥姥等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 进行情境表演, 排演剧目等。如此种种,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 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 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 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 世界才会运转。
1.5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遵守社会公德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 让学生真正地感动, 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如在学习祈使句时可请学生们看这样几个片段, 请他们判断正误:
(1) Be quiet in the library. (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 (2) Drink and eat in the computer room. (在电脑室里吃东西。) (3) 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garden. (在花园的草坪上走路。) (4) Don’t spit on the floor. (不要随地吐痰。) (5) Waste food in the canteen. (浪费食物。) 答案是很明显的: (1) 、 (4) 是良好的习惯, 而 (2) 、 (3) 、 (5) 是不良习惯。学生们不但掌握了祈使句的用法, 同时也让他们知道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 要爱护我们这个大的家, 从我做起, 爱护公物、遵守社会公德, 做一名合格公民。
1.6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 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学习污染这一课时, 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污染, 有哪几种污染, 使学生对污染有个总体印象, 然后, 结合课文, 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 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地球在哭泣。先展现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清澈的小河, 茂密的森林, 碧绿的山坡, 蔚蓝的天空;鸟儿在唱歌, 鱼儿在跳舞;到处开满了鲜花一转眼刚刚还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 清澈的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浓液, 鸟儿的歌声不再有, 鱼儿也不见了踪影, 还有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我请同学用英语简单的说一说两幅图片之间的不同, 并提问:What can you do as a student to protect our earth mother? (为保护地球妈妈作为一名学生你能做什么?) 这样既创设了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严重的, 而且环境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显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高素质、高品德的精神风貌, 以此教育学生,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 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地球, 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摒弃陋习, 提高修养, 自觉抵制污染, 做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
1.7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因为学习英语不是一日之功, 它需要日积月累, 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学好, 因此, 教育学生敢于面对困难, 积极解决困难。学习如行舟, 不进则退。
2 外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提高知识水平及教学技能, 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礼记》中说:“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教师在授课时展现给学生的不只是他们的知识, 而是他们的整体形象。学生们常常把教师当作楷模, 教师的言行举止必会给学生的言行举止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了, 那么他们的人格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影响就会“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作为教师, 其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 首先是要尽可能地掌握较多的知识, 尤其是专业知识;其次要不断探索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技能。教师的自身素养、知识水平及教学技能, 这三者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塑造出教师的良好形象, 树立起教师的威信, 以最终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3 外语教师要关心学生, 使课内课外教学密切配合起来, 把教书育人的工作长期做下去
要提高教学效果, 师生间需形成双向交流, 教学相长。把师生联系起来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 更有师生间的情谊, 因此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 还要努力通过课外交流来了解学生, 并在各方面予其以热情的帮助, 以逐渐建立起师生情谊, 把课堂教学延伸开来, 使课外交流成为第二课堂。
4 结语
实践证明,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素质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学生们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产生了不小的变化。作为肩负重任的教师, 不但要教书, 更要育人, 这是民族进步的需要, 这更是一种责任。
摘要:论述了道德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着重探讨如何将道德教育融入英语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的过程。
关键词:道德教育,培养,渗透
参考文献
[1] 黎安林.试论科技革命对德育的影响[M].教育论文集.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7.
[2] 康俊民.谈初中英语教学通过美学渗透公民道德建设[J].英语辅导报 (初中老师版) , 2001~2002 (24) .
中职英语德育渗透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