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旅游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
云计算旅游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一、云计算以及特点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加强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主要是通过网络访问资源, 同时以比较低廉成本和服务供应商实现合作获得计算资源的一种方式, 可以给用户提供多种服务, 例如服务器存储服务、应用、网络服务等等。云计算主要是通过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 同时通过统一的界面将服务提供给广大的用户, 这样使计算机成为一种重要设施。对于目前的广大网民而言, 云计算就可以通过从网络上获取大量有价值资源, 目前服务商可以通过网络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大量的信息, 还可以针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其中, 云计算具有诸多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云计算能够提供高速快捷的云服务, 对于目前用户而言, 仅仅只需要使用浏览器就可以获得云计算所能够提供的各类服务, 而不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上的各种应用软件的管理上, 这样就可以促使网络服务得到进一步推动和发展, 还能够避免用户下载软件、管理软件以及使用软件方面耗费大量时间, 提升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第二, 云计算具有低成本优势, 云计算通过使用PC集散分布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数据处理成本, 网络上数据比较大, 如果直接处理需要耗费大量资金, 同时工作量大, 相关工作人员负担较重, 但是通过使用云计算就会改变这样的局面, 云计算不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价格, 比较低廉, 云计算还可以和虚拟化技术实现相互的融合, 这样就促使设备使用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还能够有效地减少设备数量, 有效节约资金;第三, 另外。云计算技术还可以起到减低电量的作用, 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以达到比较良好的绿色节能的效果。云计算第三个云计算具有存储能力, 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十万以上运算能力, 对于用户业务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值得在目前网络上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云计算还是一个比较良好数据存储中心, 同时能够实现数据的同步, 因此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通过设备使用这些数据, 还能够防止数据放在电脑上数据丢失问题, 通常电脑硬盘很可能损坏, 云计算将数据存储在服务器, 不直接放在硬盘, 就能避免数据丢失;第四, 云计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在云计算的环境当中, 通过计算节点互换数据, 保障数据以及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 同时, 云计算还具备了权限管理的功能, 通过权限管理就可以切实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二、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一) 云计算能降低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本
在当前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 加强云计算运用能够有效缩减成本。目前我国各大院校都加强了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但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建设已经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对于目前各大院校而言, 就需要加强软件以及硬件投入工作, 同时要切实更新服务器, 对于计算机设备也需要进行更新。如果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之下就需要涉及到诸多方面内容, 工作较为繁琐。例如, 需要配置软件、重新安装系统及做好数据迁移工作, 工作相对较为复杂, 要资金大量投入进去, 而且还导致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幅的提升, 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使用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技术, 就不需要大规模投入硬件或者软件资金, 可以使用被淘汰的服务器或者原有的服务器, 同时可以通过使用集群技术和分布技术将数据整合到数据中心, 满足信息化要求。我国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配备了多媒体室, 实验室机房以及网络中心等等, 这些实验室机房多媒体教室的机器配置比较低。但是, 只要其中的计算机能够开启运行就可以通过连接网络使用云端上的各类软件及各类服务, 所有的软件以及应用都会集中在云端上, 所以就不需要相关计算机管理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维护软件或者是管理计算机。云计算的应用不但可以有效提升硬件使用效果, 还可以增强资金利用效率, 缩减成本。
(二) 云计算促使教学资源实现最大程度共享
在目前高校当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才。其中, 培养人才最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要具备大量教学资源。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着更新成本高以及共享程度偏低等问题, 这直接影响教学资源的共享, 同时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目前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加强云计算的应用, 就可以通过使用云服务平台提供比较完善教学功能以及良好运行环境, 为目前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及教学服务, 对于目前教师和学生而言, 不管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接入到客户端, 仅仅只需要进入到云端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资源, 除此之外, 我国各类高校可以进一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和教师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 还可以有效降低资源购买成本, 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因此,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这个平台需要具备海量资源以及比较良好计算能力, 同时需要服务器作为支撑, 要对高校各类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切实实现教学资源良好共享, 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三) 云计算能确保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
目前的各大高校的计算机都存在病毒的问题, 这就需要相关人士加强病毒的防治工作, 高校校园网病毒防治工作一直是一项比较重点的工作, 同时病毒是一直困扰到校园网的重要因素。
由于经常会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这样就会导致感染病毒概率大幅提升, 导致病毒在校园网中传播,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计算机当中安装了杀毒软件对于病毒进行防治, 但是, 在杀毒软件安装的过程当中以及使用过程当中都需要授权, 但是, 使用授权费用相对比较高。
除收费软件以外, 还有一些免费的杀毒软件, 现在, 杀毒效果难以保障, 很容易出现误杀的问题。另外, 即使安装收费的杀毒软件还不一定能够完全将病毒防治住, 甚至还可能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但是, 使用云计算技术就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的威胁, 一方面终端用户只能针对自己数据进行访问, 数据不会存储在计算机当中, 所以病毒不会对数据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 云计算服务商具有先进技术以及高素质人才建设防御体系, 切实保障信息数据安全可靠稳定。同时云计算自身具备一些优点, 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比较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 对于目前广大用户而言, 云计算服务还具备了透明化的特点, 另外, 使用云计算还促使信息化建设方面开销大幅度降低。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目前的各大高校应当加强云计算的运用, 通过云计算的应用实现信息校园平台的建设工作。高校同时要加强软件, 硬件环境建设, 整合现有资源, 通过使用云计算促使网络教学及数据安全保护模式得到改革和创新, 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云计算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不但可以有效缩减资金消耗, 避免高校资金不足问题, 还可以促使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及软件环境建设更加安全可靠, 给教学提供比较良好的软件环境。
摘要:在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应当高度重视云计算的重要意义, 云计算具有诸多特点及优势, 云计算不仅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而且能够实现教学资源良好共享以及切实保障信息数据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本文主要是关于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一.云计算技术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 2018, 20 (10) :191.
[2] 祖悦.云计算技术在高校人事数据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 2018 (14) :235.
[3] 贺培.云计算技术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 (24) :232-233.
[4] 秦晓江.云计算在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通讯世界, 2016 (22) :265-266.
[5] 林巍.云计算在医学类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评《云计算 (第三版) 》[J].新闻与写作, 2016 (11) :115.
[6] 陈良维.云计算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索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 25 (5) :50-52.
云计算旅游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云计算是近几年IT界出现的新概念。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更方便快捷地进行财务应用部署,动态地调整企业会计软件使用的资源,减少企业整体的会计信息化投入,提高供企业IT设备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文章从云计算的概念出发,总结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论述了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中的三种应用模式:SaaS、PaaS和IaaS,分析了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指出问题的解决将使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中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云计算 会计信息化 SaaS PaaS IaaS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整体信息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IT技术在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信息化以及企业会计信息化得以深入发展。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近几年IT界出现的新概念,IBM公司于2007年底宣布了云计算计划,此后云计算迅速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11年6月9日“2011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云计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江苏省镇江市隆重举行,在论坛上,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云计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云计算专委会将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服务。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云计算产业的开发和应用中,基于云计算的行业信息化应用将更加广泛。2011年4月21日,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在北京举行行业策略发布会,全面发布针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行业策略和政府综合计划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并同时发布采用云计算技术及模式的用友FICS财政信息云服务系统。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成为下一代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云计算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可助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云计算
1.云计算的概念。目前关于云计算没有统一的定义,Hewit、Wang Li-zhe、Buyya等人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都给出了对云计算的定义和理解。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张健博士认为,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网络存储和大型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实现。IBM的技术专家Bill Bauman则认为,云计算是一个概念,是一种体系结构。一个或多个组织构建可以通过它来部署、管理和撤销任何公用或独立的负载,云计算从负载角度来满足公司业务的需求。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概念。在用户看来,云计算系统将各种数据通过网络保存到远端的云存储平台上,同时,云计算系统也将处理数据的服务程序通过远程的大规模云计算处理平台进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定制或租用的方式使用基于Web的软件来完成所需的工作。在云计算环境下,计算资源(硬件、软件和服务)被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公众,使人们能够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计算资源。
2.云计算系统的特征。从平台技术构建来看,云计算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系统建立在大规模的廉价服务器集群之上,通过基础设施与上层应用程序的协同构建以达到最大效率利用硬件资源的目的,以及通过软件的方法容忍多个节点的错误。当然,各个云计算平台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地,云计算还具有以下特性:(1)可扩展性:可以改进它来适应多种需求,又能保证基本结构仍完好无损。(2)易使用性:很容易配置、访问和管理服务。(3)规模可变性:设计的组成部分可以无限改变其规模。(4)可伸缩性:已部署服务可以很容易被撤销。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1.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回顾中国会计信息化30年,我国会计信息化大体历经了会计电算化(1978年-1998年)和会计信息化(1999年-现在)两个阶段。期间,袁树民(1989)较早地阐明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法;葛世伦(1993)分析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因素;许永斌(1996)分析了我国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改造的理论基础;王文京(1999)提出网络财务软件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杨平波(2000)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杨周南(2003)给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ISCA模型。沈颖玲(2004)认为XBRL具有提高财务信息合并与分解的效率、提高编报现金流量的准确性、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转换各国财务报告格式速度等优点;杨周南(2006)指出要推进XBRL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欧阳电平(2008)认为XBRL将成为一种支持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的新的应用模式,能够作为披露企业财务报告的国际标准和技术;胡仁昱(2009)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刘中华、汪珊(2010)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基于ESB(企业服务总线)和混沌技术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实施方案;孙凡(2010)提出了基于XBRL 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的总体规划和体系结构设计思路;程平、何雪峰(2010)给出了“云会计”的定义和基本体系结构。
2.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我国会计信息化在跟踪国际先进思想与经验,立足国情开展应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颇丰。国内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了完全符合我国政府和各级财务部门需要的财务报表。同时,国内会计信息化系統还具有实施与支持本土化、初始设置简洁化、设计人性化、功能齐备化、界面友好化等优势。
与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信息技术相比,我国会计信息化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1)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理论和环境理论研究不足,需要有所突破。(2)信息的集成性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3)会计信息化技术发展需要跟上IT发展步伐,全面响应新技术趋势,充分利用新技术克服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硬伤。(4)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加强。
三、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一)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模式
1.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指服务的提供商将财务软件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群之上,用户结合自身实际向服务的提供商购买或者租用财务软件应用。财务软件服务提供商根据用户租用特定软件应用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等要素来收取费用,用户则通过互联网基于浏览器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服务。
在这里,SaaS是通过Internet提供会计信息化软件应用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下,用户无需再购买软件,而是改用向服务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财务软件应用来管理财务活动,并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这样,会计信息化软件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从售卖关系转变为服务关系,从而给软件厂商和用户企业都带来了新的机会。SaaS的优势还表现在:(1)付费方式灵活。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使用者一般可以按使用模块多少、数据存储容量、并发用户数量和在线时间长短等支付费用,多用多付,少用少付。(2)成本优势。因为用户免去了软件许可费用,也无需支付购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平台软件费用,无需支付配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费用,也省去了系统定制、开发、实施、维护和管理费用,SaaS为用户节约了会计信息化投入,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门槛,对成本控制要求高的中小企业非常有利。(3)实现了“移动办公”和“网上理财”。基于B/S计算模式的财务软件应用将彻底改变我国原有传统会计信息化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使用该应用,实现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和审计等远程处理,解决移动商务难题,真正实现“移动办公”和“网上理财”。(4)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风险。开发或购买传统的会计管理软件,用户通常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选型,即便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已投入的成本也难以收回。而SaaS的“即用即买”模式能让企业很快得到回报,其“用多少付多少”的付费模式也降低了会计信息化风险。(5)协同、高效运作的“云”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同步和共享变得更加现实,SaaS模式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集团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管理,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
目前,金蝶的友商网提供的在线会计服务以及用友伟库网提供的网上记账平台等财务模块属于这类服务。
2.平台即服务(PaaS)模式。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是把开发环境和运行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服务供给商提供财务系统开发环境、服务器平台、硬件资源等给用户,用户只要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接入并登陆,就可以在供应商的基础架构上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来运行,然后通过网络直接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传递给其他用户。
企业使用PaaS平台自助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是实施会计管理信息化的一种重要途径。用户利用PaaS供给商的服务器、开发工具、测试环境来自主开发个性化的财务系统,具有投资少、开发效率高、实施成本低的优势。
目前,国内领先的PaaS平台服务提供商之一是八百客(800APP),提供包括CRM、进销存、OA、HR、财务管理等模块的个性化开发定制服务。
3.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模式。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是指厂商把由服务器、网络、存储及数据中心等组成的“云端”基础设施,作为付费服务提供给客户。它将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服务。这是一种托管型硬件方式,用户付费使用厂商的硬件设施。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构建在价格昂贵的基础设施(服务器、网络、存储及数据中心)之上,信息化固定投资较大。IaaS的优点是可以大大缩减企业在硬件资源上的投入成本,用户只需按需租用相应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即可。这有利于优化企业财务资金使用,有利于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化成本。
(二)云计算助推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会计信息隐私性问题。如何保证企业存放在云端的会计信息不被非授权使用,如何保证存放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机密、核心会计数据不被泄露、非法转移和传播,如何完善保护数据隐私的制度设计,这都是云计算应用于会计信息化必须考虑的问题。
2.会计信息安全性问题。网络和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安全威胁。存放在云端的财务信息可能被篡改、盗窃或丢失;会计信息在用户与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传输过程中可能被第三方获悉,甚至被截取、篡改和破坏。而很多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其安全性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满足企业的安全性需求,使企业放心的将会计和经济数据放在云端,是云计算应用于会计信息化的前提。
3.应用推广中的阻力问题。如何打破用户的传统观念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习惯的惯性,使用户适应网络化的软硬件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绝大多数用户仍然不知道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哪些属于互联网、哪些属于传统软件,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创造什么价值。
4.网络传输的瓶颈问题。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依赖于网络,会计信息的传输速度受网络带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频繁的数据存取和海量的数据交换会造成数据延时和网络拥塞,网络传输的负载能力成为云计算应用于会计信息化的一个瓶颈。这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包括网络节点故障检测与自我恢复、对应用负载进行侦测、实现告警和辅助管理以及应用系统动态迁移等功能的实现。
5.服务的描述及转换问题。如何将用户的业务理念需求转换成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如何确定高层的服务需求和度量到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度量之间的映射等等,这些都是云计算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云計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更方便快捷地进行财务应用部署,动态调整企业会计软件使用的资源,减少企业整体的会计信息化投入,提高供企业IT设备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基于SaaS、PaaS和IaaS模式的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可以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成本需求及个性化需求,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门槛和风险,可以满足企业实现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和远程报税等功能,实现财务人员的“移动办公”和“网上理财”。但其具体应用仍然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将使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中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乌家培.关于企业信息化问题[J].信息系统工程,1998(8)
2.杨周南.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管理信息化[J].会计师,2004(3)
3.成卓.2011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落幕.[EB/OL].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609/221729.html,2011.6.9
4.张健.云计算概念和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2009(1)
5.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5)
6.王舰,杨振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9)
7.张建勋,古志民,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
8.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辉煌历程:中国会计信息化30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2)
(责编:贾伟)
云计算旅游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首先给出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剖析了云计算对提高中小企业核心优势的作用,然后分析了赣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赣州中小企业在从传统信息系统向云计算服务环境过度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赣州;云计算;中小企业
一、引言
自2007年“云计算”概念被退出来以后,各大IT企业都纷纷投入其中,力图尽早占领云计算这个制高点。当然,轰轰烈烈的云计算中心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好多问题,比如重投资轻管理,贪大求全,重硬件轻软件应用等问题。所以在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和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谨慎前进,且不可成了当地官员炫耀炒作的资本而失去其原本的功能。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为赣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措施。但在传统信息化建设升级过程中,如何利用新的信息化技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值得我们探讨,本文将以云计算为例进行探讨。
二、 云计算概述
所谓“云计算“就是通过”资源池“提供用户不用的应用服务,用户通过网络连接到云计算中心,按需索取,按量收费,类似使用自来水一样方便,省去了企业传统信息化建设中软硬件设备的购买和环境的搭建,降低了运营和维护成本。在公有云中,提供云服务的是第三方云服务企业,是一种面向公众的开放式的服务平台,用户都可以按照其流程进行接入享受其服务,同时也可在其服务平台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相对于公有云,私有云是面向特点企业服务的,通常是特大中型企业为了保护期数据的隐私而自建的信息服务中心,因而需要很大的投入。
三、 赣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赣州中小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结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引入ERP、CAD和电子商务等技术服务。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讨论如下:
(一)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比较淡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将其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考虑,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中融资困难,资金短缺造成企业不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收效较慢信息化建设中去。
(二)信息化建设起步不久,但发展速度较快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硬件产品的采购中占市场份额的70%左右,但其忽略了软件产品的使用,比如在产品的信息安全、存储速度、网络类产品的需求方面不足,这其实是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少企业也不断加快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主动对信息化环境进行改造,尝试和相关的信息服务厂商进行合作的等。
(三)信息系统和实际需求脱节,信息孤岛存在
企业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沟通不足,在企业需求不明或流程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开发出的产品不能适应当前业务的需求,在以后的过程将不断修改和完善其系统,这导致了企业资金和效率的浪费。同时,部门间的缺乏联系,系统之间不能互相兼容,导致信息不能共享,数据冗余,流程脱节,出现信息孤岛。
(四)信息化发展环境仍不完善,公共设施及服务还不到位,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政府对公共信息基础服务的提供还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比如云计算中,网络的速度直接决定云计算中心的对企业的服务效率,所以稳定高效的传输网络对企业业务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四、云计算环境下构建赣州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
(一) 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
在云计算的三种服务中,基础架构即服务(Iass)就是企业租用云计算中心的服务器,完成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平台即服务(Pass)就是云计算中心面向用户设计和开发软件的平台,然后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软件即服务(Saas)就是根据企业用户的需求在云平台上开发其应用软件,实现软件的外包。
构建中小企业云计算服务模式,其主要思想是将其信息化模块分为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管理、销售系统管理以及企业内部日常信息化管理,通过不同企业的需求将其模块运行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上。其中云计算服务平台上运行或者开发的应用程序,可分为企业内部项目和企业通用项目,企业通用项目是服务于相同或相近中小企业的通用程序模块,一次开发,多次使用,而企业内部项目则是根据企业不同需求而为其量身打造的程序模块,具有很强的个性化需求。
(二)云计算环境下实现赣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策略
针对云计算特点和主要功能,以及考虑到中小企业中不同需求层次和信息化的水平,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如下策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能重视企业信息化升级过程中的误区。
1.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业务流程,认真做好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分析。在充分掌握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信息需求的情况下,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项目实施步骤和相关流程,并不断反馈调整后的到满意结果。
2.根据不同业务流程模块,具体分析其是通用的事物管理项目还是专属业务核心项目。对于通用事务管理项目, 可以直接购买云服务比较成熟的产品软件,而对于企业核心业务项目必须借助云平台来量身打造其服务软件。
3.充分利用云计算的资源优势,为企业节省成本开支,但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通过互联网接入云计算,充分利用云企业提供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保证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速度及安全,积极利用私有云的特性,尽量减少企业自助开发软件的成本和管理维护费用。
4.充分考虑现有信息系统与云计算服务的衔接。在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向云计算服务环境的转变中,企业应合理把握时机,既要让现有信息系统发挥最大效率,又要去在恰当的时机引进云计算服务环境,并不是为了云计算而引进云计算的。
作者简介:
杨海锋(1979-),男,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信息检索。
云计算旅游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品牌经营逻辑变化及其对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影响,提出了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的三个新思路:多品牌战略思路、品牌战略系统整合思路与品牌生态圈竞争战略思路,并以安踏为案例,阐释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安踏”品牌国际化对上述三种战略新思路的运用。
关键词:品牌国际化;“互联网+”背景;“安踏”品牌案例
自2013年以来,4G通讯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普及应用,社会经济环境已然处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互联网+”背景对企业品牌国际化必然产生影响,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应适应“互联网+”的背景环境从而应有新思路。泉州体育用品企业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安踏”品牌应运而生。二十多年以来,安踏的品牌运作具有开创性, “安踏”在品牌国际化经营中,较好地适应了“互联网+”背景,安踏的品牌国际化具有引领性,其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一、“互联网+”背景及其对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影响
(一)“互联网+”背景阐释
“互联网+”背景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经济正逐渐实现深入融合。这种融合的关键是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的成熟与应用。由于现代数据技术的应用,经济活动的设计、制造、流通、消费等所有环节数据化,并以数据的形式与信息网络实现充分连接,经济活动中的数据交换具有即时性、数据处理具有科学性。数据技术的应用正改变着商业逻辑。首先,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基于数据技术的信息取得与整合能力、市场感知与预测能力、关系整合能力成为企业的重要能力。其次,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跨界整合能力大大增强,跨界协同创造价值正引领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同时,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便利了顾客参与价值创造,顾客成为协同创造价值的重要参与者。再次,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精准地把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能实现广告营销信息的精准推送,促进精准营销时代真正到来。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品牌经营变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品牌经营逻辑将发生如下变化:首先,数据资源、数据技术能力成为品牌经营最重要的新资源与新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品牌经营要以数据依据,品牌产品的生产、品牌服务的提供、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信息的传播等品牌经营各环节都以可靠的数据为支撑,数据资源成为品牌经营最重要的新资源;品牌经营数据资源的获取、传递、处理都需要过硬的数据技术,因此数据技术能力成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经营最重要的能力。其次,多方协同共创价值成为品牌价值创造的新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数据技术的应用,企业内部整合能力与企业跨界协同潜力大大增强,品牌价值创造既源于品牌企业内部又不局限于企业内部,品牌产品的研发可能是在产、学、研与消费端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品牌产品的制造可能在原料供应商、物流配送商、生产制造商等多方协同下完成,品牌产品的销售也可能在产品提供商、物流配送商、独立支付方以及广告商等多方协同下共同完成,上述各方在品牌经营的各环节协同共创品牌价值。再次,精准、及时地服务顾客成为品牌经营的新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技术强的企业能够精准地掌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能快速地生产出消费者所需的个性化产品、能通过科学布局物流系统从而实现及时高效的物流配送,甚至广告信息都能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实现精准推送,品牌企业基于创造品牌优势的需要更需要精准、快速地服务顾客。
(三) “互联网+”背景对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对企业品牌国际化具有战略性意义,企业品牌国际化在战略思路上应做适应性调整。首先,企业品牌国际化应主动适应“互联网+”背景,大力发展数据技术,积累数据资源。有关学者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将品牌国际化界定为:“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在国际主流市场建立品牌资产的过程”,而国际主流市场美、欧、日市场已然是“互联网+”背景市场,其他国际市场或已然是、或将成为“互联网+”背景市场,品牌国际竞争依靠数据技术与数据资源是大势所趋,因此企业品牌国际化应主动适应“互联网+”背景大力发展数据技术,积累数据资源。其次,企业品牌国际化应主动适应“互联网+”背景,积极应用数据技术与数据资源,整合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包含产品、广告、渠道、价格等多种战略元素,品牌国际化各种战略元素只有在系统协同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才能使企业在品牌国际竞争中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再次,企业品牌国际化应积极应用数据技术与数据资源,以国际视野、在国际范围构建品牌国际化的合作机制,整合国内、外各方的资源,促进多方協同共创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最后,企业在品牌国际化经营中,要重视跨文化消费者对品牌国际化的基础性作用,要运用数据技术谋求跨文化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挖掘跨文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切实满足跨文化消费者丰富多样的个性化需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新思路
(一)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多品牌战略思路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多品牌战略思路是指主张企业品牌国际化主动适应“互联网+”背景,大力发展与应用数据技术,充分把握国际消费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多样化的现实与趋势,以多品牌的不同调性与定位满足国际市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对市场的宽覆盖,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国际市场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消费多层次、需求多样化的市场;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消费者应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全球跨文化的消费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参与到企业品牌经营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大大增强,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更易于直接深入到全球跨文化的个体消费者,企业面对的国际市场往往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消费多层次、需求多样化现象。显然,企业通过单一品牌占领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际市场具有难度很大。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走多品牌的战略思路具有合理性。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多品牌战略思路通常具有三条的具体路径:第一,针对国际市场的新情况,开发新的品牌。第二,根据国际品牌竞争的需要,从国际市场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第三,延展与升级主品牌,开发附属品牌,应用于国际市场。根据品牌生态理论,企业品牌国际化中的多品牌需要形成品牌族群关系,以利用品牌之间的互补性实现对多层次、多样化国际市场的广泛覆盖。
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的多品牌战略行为体现了多品牌战略思路。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的多品牌战略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类:第一,多途径扩充品牌资源。例如:安踏在2009年收购了国际时尚运动知名品牌FILA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使用权,在2014年推出安踏—NBA联名品牌,在2017年收购了香港著名童装品牌小笑牛,目前安踏旗下有安踏、安踏儿童、FILA、FILA KIDS、DESCENTE及NBA系列等品牌。第二,以品牌专卖店的形式运营各品牌。例如:安踏旗下有安踏(包括安踏儿童)品牌專卖店已进驻港、澳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FILA(包括FILA KIDS)品牌专卖店已进驻港、澳市场,还有DESCENTE品牌专卖店也在筹划进入国际市场。安踏旗下各品牌专卖店分别服务不同的细分市场,形成互补态势,例如:安踏(包括安踏儿童)品牌专卖店服务传统的大众市场,FILA(包括FILA KIDS)品牌专卖店服务新兴的中产市场,DESCENTE品牌专卖店服务高端市场。第三,以多种方式延展品牌,充分利用品牌资源。例如:安踏的FILA品牌携手著名时装设计师吴季刚(Jason Wu)推出JASON WU X FILA全新跨界系列占领设计师Jason Wu的粉丝市场;安踏在2018年在美国推出第一款全球限量版篮球鞋Anta KT3Rocco以占领球星克莱·汤普森的粉丝市场。表面地看,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的多品牌战略行为似乎与“互联网+”背景间没有什么联系,然而事实是,安踏上述的多品牌战略行为大多发生在2003年后4G通讯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普及应用的“互联网+”背景之下。合理的解释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安踏重视适应环境,积极发展与运用数据技术,充分挖掘跨文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发展了国际性品牌资源,关照了多个国际性品牌之间的协同互补并使之得到充分运用,从而促进了企业品牌国际化。
(二)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品牌战略系统整合思路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战略系统整合思路是指主张企业品牌国际化主动适应“互联网+”背景,大力发展与应用数据技术,促进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中广告、营销渠道、品牌产品、产品价格等元素间的默契配合,实现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整体运作顺畅,从而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数据技术的应用,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中的数据交换可以做到即时性,品牌国际化经营中的数据处理也更具科学性,企业内部跨边界协同能力随之增强,这为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整合创造了条件。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走“战略系统整合”的思路具有合理性。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整合是一个自组织协同过程,自组织协同过程中具有诸多协同机制发挥作用,包括:从部分到整体的上行因果关系中蕴含的合力聚合机制、匹配配合机制、共用共享机制、相互作用机制与结构优化机制,以及从整体到部分的控制机制、协调机制与选择机制。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战略系统整合思路要求企业在品牌国际化中积极应用数据技术,切实发挥各种协同机制的作用,实现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的整合与品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的战略系统整合行为是建立在“单点突破”策略运营、品牌国际化知识与经验得到较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实施的。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的应用“单点突破”策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告国际化。安踏的广告代言人都选用运动领域一流国际明星,赞助国际顶级赛事。二是,产品国际化。与泉州很多民营企业一样,安踏是伴随国际代工而成长的企业,其产品是按国际标准而生产的。三是,研发人才国际化。安踏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立设计研发中心,大规模引入国际化的人才。四是,渠道国际化。在早期,安踏的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国际代理商;2013年后,安踏实施“品牌零售”战略,渠道主要以自营零售为主,随着其“品牌零售”向港、澳与东南亚国家扩展,安踏的“品牌零售”渠道也向国际化发展。2018年,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开始体现了品牌战略系统整合思想,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层面:第一,在总体战略层面提出了国际优秀一线品牌的战略定位。时至2018年,安踏的品牌国际化经营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安踏做出“国际优秀一线品牌”的战略定位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数据为依据、整合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各元素形成整体意义上的总体战略。第二,在品牌国际化策略层面整合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的多种元素推出新款产品。安踏在2018年在美国推出第一款全球限量版篮球鞋Anta KT3Rocco,该款鞋由安踏的设计总监Robbie Fuller带领安踏美国设计中心的团队共同完成设计,鞋舌上配饰以签约球星克莱·汤普森与他的爱犬 Rocco的刺绣,寓意他俩的并肩作战。这款鞋的推出与发售整合了品牌国际化战略系统中的产品国际化、广告国际化、研发国际化与渠道国际化等多种元素,较突出地体现了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的战略系统整合思路。
(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生态圈竞争战略思路
有关学者认为,品牌生态圈是基于个体品牌构建的仿生生态系统,是由顾客、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政府、股东等共同构成利益相关者圈层,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以品牌供应链为纽带形成合作竞争、协同进化的生态关系;从价值创造的视角看,品牌生态圈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品牌价值协同共创的类生态机制。“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生态圈竞争战略思路是指企业品牌国际化主动适应“互联网+”背景,大力发展与应用数据技术,在东道区域市场构建品牌生态圈、优化品牌生态圈、升级品牌生态圈并从中培育品牌生态优势、促进品牌协同进化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思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由于数据技术的应用,有了万物互联的网络,企业品牌国际化更容易从跨国别、跨文化、跨行业的广大范围筛选到符合要求的市场主体从而构建品牌生态圈,也更容易为品牌生态圈内价值网络优化与升级找到精准的路径从而优化与升级品牌生态圈;而且,更多的一般品牌企业能够相对低成本地掌握数据技术,能够通过数据技术的应用贯彻品牌生态圈竞争战略。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走品牌生态圈竞争战略的思路具有合理性。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生态圈竞争战略运作是在东道区域市场构建品牌生态圈、优化品牌生态圈、升级品牌生态圈以培育品牌生态优势的过程,这个过程从价值视角看,也是品牌价值协同共创机制的国际性构建与优化过程。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生态圈竞争战略思路要求企业在品牌国际化中积极发展与应用数据技术,构建、优化、升级品牌生态圈,促进品牌生态圈内的精准协同,实现品牌协同进化与品牌价值协同共创,从而打造品牌生态优势、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安踏的品牌国际化实践,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已具有生态圈竞争战略意识。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的生态圈竞争意识在如下行为中得到反映:一是,重视建立与品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例如:安踏与杜邦、巴斯夫、麦肯锡、IBM等国际优秀的品牌供应商都已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在品牌国际化运作中重视顾客(消费者)的作用。例如,安踏在美国推出第一款全球限量版篮球鞋Anta KT3Rocco时,就考虑到签约球星克莱·汤普森的粉丝很关注他与爱犬 Rocco间的依恋关系。三是,在品牌国际化运作中重视与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例如,安踏在美国推出第一款全球限量版篮球鞋Anta KT3Rocco时,采用的渠道是Nice Kicks位于旧金山的鞋店。四是,重视建立与股东的互惠共赢关系。安踏于200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18年6月安踏的股票——安踏體育(02020)创下历史新高,2018年的股票分红已有三次,每普通股获得红利已超过1港元。由于品牌生态圈竞争战略本身是一种新的品牌战略思想,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似乎还未形成清晰的生态圈竞争战略思路,还没有主动地实施品牌生态圈竞争战略。正如前文所述,企业在品牌国际化中运作生态圈竞争战略需要在东道区域市场构建品牌生态圈、优化品牌生态圈、升级品牌生态圈以培育品牌生态优势,品牌生态优势有没有培育出来重要的是看如下两个评判标准:一是,品牌在国际化中有没有与利益相关者实现协同进化;二是,品牌在国际化中有没有与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共创。按照这两个标准,通过数据技术的应用,安踏在品牌国际化中实施生态圈竞争战略将有明确的策略性思路。
参考文献:
[1]www.anta.com/antaNews/newevent/
[2]欧阳日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5):25-38.
[3] 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4]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5]刘庆振.计算广告学:大数据时代的广告传播变革——以“互联网+”技术经济范式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6(2):87-91.
[6]韩中和.品牌国际化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2):32-38.
[7]王启万,朱虹,王兴元.品牌生态理论研究动态及展望[J].企业经济,2017(3):14-22.
[8]吴华明.自组织战略协同:概念、特点与管理过程[J].系统科学学报,2015(5):19-22.
[9]许晖,邓伟升,冯永春,雷晓凌.品牌生态圈成长路径及机理研[J].管理世界,2017(6):122-140.
云计算旅游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政府应急信息化管理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与实际应用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借此可以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的发展和完善予以促进。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应急管理工作;应用
引言
在当前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开始广泛应用各种信息技术,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应急管理这项工作,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效使用该项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现阶段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也需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信息技术进行积极应用。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关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应用科学技术手段来对部门、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并进行加工及整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计算机处理系统的高效性,有助于更快速的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存储,同时可以对信息实行共享。在应急管理这项工作中,把电子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相结合,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应急管理部黄明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应急管理的现代化。要集中系统力量和社会智慧,建设好应急管理网络信息体系”。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建成全县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为了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改善,在苍溪县安全生产综合预警平台(一期)的基础上,坚持“互联网+应急管理”理念,按照“信息共享一朵云、科学感知一张图、指挥决策一张表、信息发布一张网”的总體思路,整合全县应急资源信息,完善应急预案、物资装备、应急队伍、医疗救护、避难场所等资源数据库,构建全新的“互联网+应急管理”的苍溪县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该系统分为分为政府端、企业端和公多服务端,包括了政务管理、监督管理、决策支持、监测预警以及指挥救援几个主要部分,涵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救援等核心业务,覆盖了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新引入移动单兵设备,嵌入应急广播系统,优化智能救援决策系统和重大危险源工艺参数监测,录入500余家生产经营企业有关数据,接入110、自然资源、水利、消防、林业、交通等10家视频信号和80家重点企业高清视频监控,充分保障了应急指挥的资源调配,确保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看得见、呼的应、调得动”。为全县应急管理核心业务提供了信息化应用支撑,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和监管力度。
建设全县应急指挥值守调度系统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应急值守工作作为保障政府高效运转、有序运行的“生命线\"工程来抓,建立了应急指挥平台和音、视频点名系统,为党委、政府领导指挥处置突发事件及有关部门开展会商研判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确保了应急指挥调度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扁平高效。应急值守信息化建设是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具体举措,能否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并作出应急处置,是检验应急能力的重要标尺。提高应急值守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及时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保证联络畅通、履行职责、高效运转的基础,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防控全县重大安全风险
在全县危险化学品领域,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全县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自动化系统装备投用率达到100%。指导苍溪县正元工贸有限公司提升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在工艺装置和储罐区增设分散控制系统(DCS系统)、安全仪表系统(SIS系统)以及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GDS),此举提高了装置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减少了生产车间作业人员数量,大大提高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信息化背景下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基础薄弱,安全可靠性差
目前技术落后,功能单一,只具备简单的基础设施,无法连接到村组社区,不足以支撑应急指挥信息网、物联感知网的部署实施,远不能满足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需要。目前除核心交换机外均为单一设备,无相关冗余,存在较大的单点故障风险。信息化管理意识碎片化。部分应急单位管理层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不足,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因而在单位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简单的进行设备的购买以及网络的建设,而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与应急管理业务之间的联系十分的低,造成信息技术难以更好的辅助应急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工作。以及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对于制度以及规范没有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造成其在实际应用价值较低。
应急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信息共享水平低
在进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急管理信息化共享水平低,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级、各相关部门均积累大量的信息数据资源,均为各自专业领域的信息系统,皆是相对独立的信息中心、数据库和操作系统,都是分散的系统,缺乏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意识,未能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应急管理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模式。如应地震、气象、水利和消防等信息数据未共享共联,导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应急处置工作受到影响。
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缺乏稳定数据源和数据
分析能力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入进度较慢,技术与业务融合度不高,对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消防、渔港监测及防范以人工填报为主,缺乏对重大危险源、防火重点单位等有效的实时感知监测手段。
四、提高电子信息工和技术应用的措施
一是着力建设科技信息化工作相关制度。科技信息化工作是全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工作,要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急用先建、保证质量”的原则,与应急管理工作一体化推进。
二是着力提升应急管理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队伍在信息化方面的教育培训,重点对计算机应用与技术、网络通信以及应急管理系统平台等方面进行培训,着力探索前沿技术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加强对高科技技术的学习工作,并寻求专家或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将前沿设备的应用与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
三是实现应急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各级应急预案体系,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事故灾害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保障等系统,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促進温岭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备“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应急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实施跨部门政务协同共享。贯彻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部署,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依托省、市政务外网和政务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应急管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政务协同系统,实现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使人民大众实时获取应急通知信息、政务公开信息,及时获得应急救援、物资救助,确保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审批办理的流程、结果信息即时可查可用,做到办事过程公开,方便群众监督,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推动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的形成。
结语
在人们生活中应急管理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就需要针对这一突发疫情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在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也同样需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予以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借此促进我国社会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郭萱.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J].决策探索(中),2020(02):79.
姜明泽.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20(16):205-206.
唐伟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J].计算机与网络,2021,47(04):34.
李鹏.电子信息智能技术应用与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4):99-100.
云计算旅游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信息化转型的机遇。而中小企业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本文阐述了工业云服务平台的概念定义、研究背景、平台架构等。
◆关键词:工业云;云服务平台;SaaS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增强自身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但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企业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信息化成本高、效率低下、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而且中小型企业难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导致了很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效率低下,阻碍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云服务平台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平台,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转型遇到的难题,促进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加快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转型。
1工业云服务平台
1.1概念
云计算作为一种计算服务模式,其包含了一个共享可扩展、可配置以及可扩张的计算资源池。而云服务平台是在高速网络、大规模的存储设备以及大型服务器等设施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它提供租户一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去租用、定制相关服务的服务;在云服务平台上,租户不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运营工作以及大规模的硬件建设,就可以实现弹性负载管理和负载均衡。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企业云服务平台主要有网易云服务、腾讯云服务。其中网易云服务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业务方面,通过整合IaaS、PaaS与容器等技术,提供高性能的性能监控、计算等服务,解决高并发、自由公网IP地址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应用开发方面的发展。
国外目前主要的企业云服务平台是salesforce企业云服务和IBM企业云服务。salesforce能够提供完善的开发环境和支持复杂的业务和流程,用户可以使用Eclipse的IDE进行开发,也能够进行相关测试,在安全性方面比较可靠;IBM企业云服务能够快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服务的生计,响应用户所需业务的变化,具有高可靠性、高效性等优势。
2工业云服务平台的架构
工业云服平台主要分为SaaS、PaaS、IaaS三层。其中SaaS为系统的最上层,即软件即服务层。PaaS为系统的中间层,即平台即服务层。IaaS为系统的最底层,即基础设施即服务层。SaaS主要是负责企业门户、信息管理、业务支撑、安全保障等工作。PaaS主要是负责CA认证、访问控制、工作流引擎、BI和决策支持等工作。IaaS主要是负责资源调度、虚拟化/资源池化和基础硬件设施等工作,其中资源调度又包括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和按需供给,虚拟化/资源池化又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基础硬件设施又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1SaaS
SaaS与传统的软件有所不同,SaaS依赖互联网和软件,SaaS拥有比传统软件更好的技术,表现在SaaS的三個特有的特征,包括互联网特征、多租户特征、服务特征。SaaS的优势表现在技术方面、投资方面和维护和管理方面。
2.2PaaS
PaaS为SaaS提供服务,且加速了SaaS的发展,对SaaS有着重要的意义。PaaS可以给企业对产品的研发提供中间平台,并且涵盖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除此之外,PaaS还可以提高Web平台上的资源利用率。通过虚拟化、集群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
2.3IaaS
IaaS处于系统的最底层。硬件基础设施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他们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虚拟化/资源池化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资源调度对资源(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和自动化部署等功能,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
3结语
工业云服务能够有效帮助中小型企业实现信息化转型,虽然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建设还有待发展和改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融合,工业云服务平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会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使用企业云服务平台进行自身的信息化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亮.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4.
[2]王超.基于SOA架构的企业云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8.
[3]Garrett S H.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monitoring and/or managing resource groups using web services:US,US20060085530 A1[P]. 2006.
[4]李小康.IaaS私有云资源池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13.
云计算旅游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