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忆江南3首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忆江南3首范文第1篇

一、诗情画意中触情。

1.赏读江南诗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课,课内外贯通)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江南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赞颂江南的诗我们积累了很多,你能背出其中的一些诗句吗?

2.欣赏江南风光(拉近学生与江南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江南为何如此独具魅力?想感受一下吗?(音乐起,乐声中播放江南风光) 师旁白:这就是草长莺飞、杏花春雨的江南,这就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江南,这就是小桥流水、曲径回廊的江南江南,以其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独有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3.明确江南方位(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江南指那些地方,有同学知道吗?(出示中国地图)师生共同交流明确:江南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长江把大地分为两部分,长江以南的地区称为江南地区,长江以北的地区称为江北地区,这是地理学上的叫法;文学作品中的江南一般指的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一带。

4.紧扣题眼读题(抓住题眼培养学生的语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年青时曾漫游江南,后来又在江南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诗人又创下一组千古绝唱(板题:忆江南)

①看到这个题目你怎么读?-----忆江南(怀念之情)

②这是67岁的白居易在回想江南啊,该怎么读?----忆江南(深深的怀念)

③这是67岁的白居易远在河南洛阳追忆江南啊,该怎么读?----忆江南(痴痴的想念)

二、读通读顺中悟情

1.读准字音(学生自主读书)

诗人为什么如此想江南呢?请大家放开声音,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熟读成诵,不读到自信十足不要停下来。

谁来准确地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指导读准“ 谙ān 居 jū 不bú”的读音。

课件出示需要指导学生读准的字句。

师:别看这首诗只有短短27个字,有几个字音还真不好读,我们一起读准它。“谙”是个生字,请大家跟老师写一次这个字,写完后多读几次,记住它的字形,再看看注释,弄清它的意思,然后想一想“风景旧曾谙”的意思。

2.读通诗句 字音读准了,谁能流畅地读给大家听。

3.了解词性:

读着读着大家是不是发现这首诗和别的诗有些不一样啊?(学生会发现诗句长短不一。)

师:像这样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叫做词,关于词同学们有那些了解呢?(师生相互交流中共同明确)

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原是配乐吟唱的,句子的长短随歌调而变化,词又名长短句。

忆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谢秋娘。

古人写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叫词牌名。

4.读出节奏,理清层次(合作学习)

因为词当初都是要配乐吟唱的,所以,词又是有节奏的,是朗朗上口的,试着读读看,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自读、合作、交流中明确词的节奏与层次)

江南好, 第一层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第二层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三层

5.理解词意

读了这么多次,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吗?

三、品味语言中生情

词意读明白了,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明白诗人的心声了,诗人在述说什么?(教师据学生的理解相机交流)

1.赏读“好”中感情:

诗人在赞江南(向往江南)。那个字告诉你?(好)诗人开篇就用一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就请你读出诗人的赞扬之意,向往之情。

2.赏读美景中的深情

①、江南风景好,什么风景,(江花、江水)好在哪里呢?(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②一红一绿色彩艳丽,对比鲜明,就请你读出这红花胜火,绿水如蓝的美。

③花比火红,你如何知道?一个“胜”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你怎么能把这花读得更红、更艳? ④这里的花为什么比火还要红?

⑤江南的花在你的印象中应当是什么颜色?那诗人为什么只说红?(红是江南所有明艳与生机的代表)一个“红”字多凝练呀,它写尽了江南所有的生机与明艳,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生机盎然的美。

⑥“蓝”指什么?(出示蓝草图片,认识蓝,了解其用途)

⑦从这个“蓝”字你又感受到什么?这水为何会如此碧绿、晶莹、清纯、明亮?那么你怎样把这春水读得更美?

⑧这样的美景想看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到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音乐起),教师深情地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闭幕静听,想象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 多美的江南春景啊!

假如此时你就是漫步江南小桥上的游人,你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就是那江中轻摇船撸的船夫,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就是词人白居易,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赏读“忆”中痴情

这就是词人久久难忘的江南春景啊,想到这生机盎然的江南,词人----能不忆江南?这是个什么句?告诉你什么?那个字告诉你词人想江南?(忆、谙)请你读出词人对江南的想念,深深的想念。

四、探究原因中入情

请再放声地读读全词,看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忆)(引导学生弄清总分总的结构,理清层与层之间的联系)

1.词人为什么这样想念江南?因为江南好,好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还有别的原因吗?请大家借助注释,读读白居易远在北方洛阳写的一首春景诗,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注释: 魏王堤:洛阳城郊一个有名的风景区,堤岸种满了杨柳。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行到日西 。”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 ,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 ,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 。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春天还没有来,但已经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无力地垂拂着的杨柳。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怎么样呢?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象江南春水那样碧绿。不难设想,当作者信马寻春,看见的水都是黄的,花呢,还因春寒料峭而懒得开。

这就是诗人此时居住的洛阳的春天,而诗人旧曾谙的江南已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了,触景生情诗人-----能不忆江南,此时再读这句你又体会出了什么?(极度的思念,无限的感慨)请你读出极度思念,无限的感慨。诗人在思念中赞叹,在感慨中想念我们一起读。

3.白居易想念的仅仅是江南的春花、春水吗?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师: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忆江南》是一组词,读读其它两首,看看他还在思念什么? 出示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翻译】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翻译】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诗人思念杭州的什么?忘不掉苏州的什么?(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吟诵-----“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词人想念江南的美景、想念江南富饶的物产,还在想念江南的什么?读读这段资料,看看自己又有怎样的感受?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江南景美、物美、人更美。忆往昔这一切多么妙不可言,一切的一切融合在一起,凝成了白居易词中的一个字“好”。

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不由地赞-----江南好; 想到“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又一次赞-----江南好; 想到“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再一次赞-----江南好。 江南景美、物美、人更美,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爱戴,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人民深切思念,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是诗人心中忘不掉、抹不去的情结,(读)------ 能不忆江南?

同学们如果说古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 那白居易的组词《忆江南》就是一朵最艳的奇葩,让我们带着对这一组词的独特理解再深情地诵读这一组词,一起背诵这一组词。

结束语: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的古诗词、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我们正处在背诵诗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课后让我们继续积累古诗词,因为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愿同学们在精典诗文的熏陶下个个气质如兰

教学反思:

一、古诗词的教学教师有较高的文化底蕴

古诗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虽然高度重视了这一点,尽量运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但由于自身的文学功底不是很深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导语、过度语、以及评价语都还显不精彩。另外,教师虽对《忆江南》这组词有了自己的理解,介绍了诗人与江南的渊源,介绍了江南独特的景色,理解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等,但还不深不透。因此一定要在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上,在深钻教材上多下功夫。

二、古诗词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意境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学中,我多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是本课教学中较为成功的一点。

三、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朗读训练,品味古诗意味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本教例中,我采取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感悟词的韵律美。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例如:教学“能不忆江南”时,虽然短短五个字,教师却反复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忆”的深刻含义。教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时,教师采取了个别读,教师引导,齐读,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接读使学生情绪高涨,此时,较轻松自然地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情感。重视朗读训练也是本课教学较为成功的一点。

忆江南3首范文第2篇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1、忆江南》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的江花,碧绿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诗人白居易是想借回忆如画的江南美景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白居易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

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七、教学反思:

忆江南3首范文第3篇

一、诗情画意中触情。

1.赏读江南诗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课,课内外贯通)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江南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赞颂江南的诗我们积累了很多,你能背出其中的一些诗句吗?

2.欣赏江南风光(拉近学生与江南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江南为何如此独具魅力?想感受一下吗?(音乐起,乐声中播放江南风光) 师旁白:这就是草长莺飞、杏花春雨的江南,这就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江南,这就是小桥流水、曲径回廊的江南江南,以其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独有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3.明确江南方位(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江南指那些地方,有同学知道吗?(出示中国地图)师生共同交流明确:江南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长江把大地分为两部分,长江以南的地区称为江南地区,长江以北的地区称为江北地区,这是地理学上的叫法;文学作品中的江南一般指的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一带。

4.紧扣题眼读题(抓住题眼培养学生的语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年青时曾漫游江南,后来又在江南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诗人又创下一组千古绝唱(板题:忆江南)

①看到这个题目你怎么读?-----忆江南(怀念之情)

②这是67岁的白居易在回想江南啊,该怎么读?----忆江南(深深的怀念)

③这是67岁的白居易远在河南洛阳追忆江南啊,该怎么读?----忆江南(痴痴的想念)

二、读通读顺中悟情

1.读准字音(学生自主读书)

诗人为什么如此想江南呢?请大家放开声音,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熟读成诵,不读到自信十足不要停下来。

谁来准确地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指导读准“ 谙ān 居 jū 不bú”的读音。

课件出示需要指导学生读准的字句。

师:别看这首诗只有短短27个字,有几个字音还真不好读,我们一起读准它。“谙”是个生字,请大家跟老师写一次这个字,写完后多读几次,记住它的字形,再看看注释,弄清它的意思,然后想一想“风景旧曾谙”的意思。

2.读通诗句 字音读准了,谁能流畅地读给大家听。

3.了解词性:

读着读着大家是不是发现这首诗和别的诗有些不一样啊?(学生会发现诗句长短不一。)

师:像这样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叫做词,关于词同学们有那些了解呢?(师生相互交流中共同明确)

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原是配乐吟唱的,句子的长短随歌调而变化,词又名长短句。

忆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谢秋娘。

古人写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叫词牌名。

4.读出节奏,理清层次(合作学习)

因为词当初都是要配乐吟唱的,所以,词又是有节奏的,是朗朗上口的,试着读读看,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自读、合作、交流中明确词的节奏与层次)

江南好, 第一层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第二层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三层

5.理解词意

读了这么多次,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吗?

三、品味语言中生情

词意读明白了,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明白诗人的心声了,诗人在述说什么?(教师据学生的理解相机交流)

1.赏读“好”中感情:

诗人在赞江南(向往江南)。那个字告诉你?(好)诗人开篇就用一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就请你读出诗人的赞扬之意,向往之情。

2.赏读美景中的深情

①、江南风景好,什么风景,(江花、江水)好在哪里呢?(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②一红一绿色彩艳丽,对比鲜明,就请你读出这红花胜火,绿水如蓝的美。

③花比火红,你如何知道?一个“胜”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你怎么能把这花读得更红、更艳? ④这里的花为什么比火还要红?

⑤江南的花在你的印象中应当是什么颜色?那诗人为什么只说红?(红是江南所有明艳与生机的代表)一个“红”字多凝练呀,它写尽了江南所有的生机与明艳,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生机盎然的美。

⑥“蓝”指什么?(出示蓝草图片,认识蓝,了解其用途)

⑦从这个“蓝”字你又感受到什么?这水为何会如此碧绿、晶莹、清纯、明亮?那么你怎样把这春水读得更美?

⑧这样的美景想看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到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音乐起),教师深情地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闭幕静听,想象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 多美的江南春景啊!

假如此时你就是漫步江南小桥上的游人,你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就是那江中轻摇船撸的船夫,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就是词人白居易,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赏读“忆”中痴情

这就是词人久久难忘的江南春景啊,想到这生机盎然的江南,词人----能不忆江南?这是个什么句?告诉你什么?那个字告诉你词人想江南?(忆、谙)请你读出词人对江南的想念,深深的想念。

四、探究原因中入情

请再放声地读读全词,看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忆)(引导学生弄清总分总的结构,理清层与层之间的联系)

1.词人为什么这样想念江南?因为江南好,好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还有别的原因吗?请大家借助注释,读读白居易远在北方洛阳写的一首春景诗,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注释: 魏王堤:洛阳城郊一个有名的风景区,堤岸种满了杨柳。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行到日西 。”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 ,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 ,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 。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春天还没有来,但已经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无力地垂拂着的杨柳。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怎么样呢?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象江南春水那样碧绿。不难设想,当作者信马寻春,看见的水都是黄的,花呢,还因春寒料峭而懒得开。

这就是诗人此时居住的洛阳的春天,而诗人旧曾谙的江南已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了,触景生情诗人-----能不忆江南,此时再读这句你又体会出了什么?(极度的思念,无限的感慨)请你读出极度思念,无限的感慨。诗人在思念中赞叹,在感慨中想念我们一起读。

3.白居易想念的仅仅是江南的春花、春水吗?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师: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忆江南》是一组词,读读其它两首,看看他还在思念什么? 出示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翻译】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翻译】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诗人思念杭州的什么?忘不掉苏州的什么?(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吟诵-----“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词人想念江南的美景、想念江南富饶的物产,还在想念江南的什么?读读这段资料,看看自己又有怎样的感受?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江南景美、物美、人更美。忆往昔这一切多么妙不可言,一切的一切融合在一起,凝成了白居易词中的一个字“好”。

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不由地赞-----江南好; 想到“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又一次赞-----江南好; 想到“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再一次赞-----江南好。 江南景美、物美、人更美,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爱戴,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人民深切思念,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是诗人心中忘不掉、抹不去的情结,(读)------ 能不忆江南?

同学们如果说古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 那白居易的组词《忆江南》就是一朵最艳的奇葩,让我们带着对这一组词的独特理解再深情地诵读这一组词,一起背诵这一组词。

结束语: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的古诗词、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我们正处在背诵诗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课后让我们继续积累古诗词,因为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愿同学们在精典诗文的熏陶下个个气质如兰

教学反思:

一、古诗词的教学教师有较高的文化底蕴

古诗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虽然高度重视了这一点,尽量运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但由于自身的文学功底不是很深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导语、过度语、以及评价语都还显不精彩。另外,教师虽对《忆江南》这组词有了自己的理解,介绍了诗人与江南的渊源,介绍了江南独特的景色,理解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等,但还不深不透。因此一定要在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上,在深钻教材上多下功夫。

二、古诗词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意境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学中,我多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是本课教学中较为成功的一点。

三、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朗读训练,品味古诗意味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本教例中,我采取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感悟词的韵律美。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例如:教学“能不忆江南”时,虽然短短五个字,教师却反复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忆”的深刻含义。教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时,教师采取了个别读,教师引导,齐读,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接读使学生情绪高涨,此时,较轻松自然地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情感。重视朗读训练也是本课教学较为成功的一点。

忆江南3首范文第4篇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图)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⑴ 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⑵ 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4、教师范读激情,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

教师引导,迁移学法:

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 赏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花的数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气。

“胜”可否换成“似”?

什么时候江边的花更红,更艳?(日出图)

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江花图)

体会后指名有感情朗读、评读。

⑵ 赏读:

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

为什么江水这样清绿?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江水图)

⑶ 引导学生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映衬之美。

⑷ 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① 指名读。

② 合作读:

(师:日出时分,花开的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来碧水悠悠,纯净、清幽,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2、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丽、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叹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3、对比引申,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⑴ 引入作者另一首诗《魏王堤》:

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出示七绝《魏王堤》。

⑵ 引读体会: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丝,才透出那么一点儿春意。

⑶ 再次朗读体会“能不忆江南? ”一句的含义。

4、拓展引申,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⑴ 赏读白居易其它两首《忆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思念。

引导:作者回忆了哪里?又在怀念江南的什么?

⑵ 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

⑶ 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

⑷ 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忆江南3首范文第5篇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1、忆江南》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的江花,碧绿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诗人白居易是想借回忆如画的江南美景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白居易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

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七、教学反思:

忆江南3首范文第6篇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1、忆江南》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的江花,碧绿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诗人白居易是想借回忆如画的江南美景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白居易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

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七、教学反思:

忆江南3首范文

忆江南3首范文第1篇一、诗情画意中触情。1.赏读江南诗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课,课内外贯通)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江南自古就是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