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灾后管理论文范文
园林植物灾后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市政园林施工中做好植物搭配工作异常重要,应该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本文主要主要通过对市政园林施工中做好植物搭配工作的重要性的简单介绍,着重探讨了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植物搭配;市政园林;应用
市政园林施工中植物搭配工作并不简单,需要工作人员注意很多问题,比如工作人员要对各个类型植物习性完全掌握,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还能够按照绿地类型进行合理的搭配,还需要考虑到园林季节性的变化。总之要考虑诸多方面内容。
一、市政园林施工中做好植物搭配的重要性
市政园林能够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是城市非常重要形象工程,也因此市政园林施工非常重要。植物搭配应该是市政园林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如下几点:首先,良好的植物搭配能够使园林更加美观,具有观赏性,城市居民在园林中观赏会更加的惬意;其次,优良的植物搭配能够使园林始终都保持着生意盎然,这样也能够凸显园林的生态价值;最后,做好植物搭配工作,能够有效的保证园林施工质量。因为市政园林施工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植物搭配,如果此项工作能够做好,自然对园林整体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工作人员要认真勘察当地地质与气候环境,做到因地制宜。不同区域温度、土壤肥力等指标都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之,植物种类不同,对环境要求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玉簪喜阴,如果长时间在阳光下,很容易焦边,因此玉簪应该与高度比较高能够遮阳的植物进行搭配。另外乡土植物选择也要考虑到因地制宜,否则其他区域的植物难以在另一个区域成功。
2、工作人员要对各种植物非常了解,尤其是生态习性,否则难以实现植物搭配效果。园林施工刚结束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还无法看见植物成熟之后的情景,为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植物株型、株高必须进行严密的计算。此外,工作人员想要游客浏览哪一个区域,一定要心中有数,合理搭配花期,引导观赏者进行观赏。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植物的耐水、耐光性,以便进行更好的后期管理。
3、依據绿地类型进行搭配。因为市政园林绿地种类很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依照绿地种类进行植物搭配。比如公园绿地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突出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同时注重植物变化性,无论哪一个季节,市民都能够观赏。种植面积的选择主要以绿地面积而定,如果面积比较大,则比较适合种植草坪,而后搭配灌木。街头绿地在进行植物搭配时,既要设计传统的行道树外,还需要另外配置低矮灌木。工作人员既要考虑美观性,又要考虑到司机安全,因此街道绿地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尽量不高遮挡司机的视野,尤其是在设计绿化隔离带时,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至于单位绿地与距离工矿企业比较近的绿地,植物的搭配主要考虑抗污染性、抗检测性以及植物的滞尘性,以此达到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而至于小区绿地则可以充分的结合文化因素,比如小区中可以种植白玉兰、迎春、牡丹、挂花、海棠等,这正迎合了玉堂春富贵”的说法。另外,小区绿地的植物搭配时也需要考虑到小区居民的要求,某些小区居民可能偏爱某一种植物,如果条件允许,可能种植搭配。总之,在有污染的工厂内,除了考虑地被植物的一般特征外,要特别注意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比如葱兰能抵抗氯化氢、氟化氢,美人蕉能抵抗氟化氢、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等多种有害气体。因此,在此类厂矿绿化时,应多选择这样的地被植物进行配置。
4、注意园林施工过程中的立体绿化高度搭配
园林施工过程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立体绿化,立体绿化的高度很重要,低矮些的,可以采用郁金香,一串红,早小菊等的植物,比较高些的可以用高株型的菊花,木槿萱草植物搭配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蒋铭浩摘 要: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对于园林的欣赏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园林施工中,除了地形和功能空间的划分外,植物搭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园林规划的合理与否,从植物的搭配是否合理就可以评价出来,植物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抛却植物的生产和文化生活不说,植物的搭配应用的美观合理,选择合适的植物高度尤其重要。因为不同的植物高度给人的空间感受以及心理变化是不一样的,如在高层绿化树木中分枝点较高时,给人以高大安全的感觉,而且植物绿化的围合空间的不同,对于人的心理感觉也是有影响的,两面围合的空间还是很宽敞的,而三面围合给人以私密的感觉,则特别适合设置长椅休憩。较高的植株有:八角金盘,孔雀草,薄荷,紫茉莉等。选用植株较低的种类有,常春藤,福禄考,鸢尾,萱草,石竹,矮牵牛等。还可以做模纹花坛等,如半枝莲、香雪球、矮性霍香蓟、彩叶草、石莲花和五色草等,还可以选用一些镶边植物进行镶边。比如麦冬,葱兰等等
5、园林施工过程中,力求做到实时有景,四季有景
因为植物的不同和季节的变化植物的叶色,花色,花相不同,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花期果期的时间,追求景观的丰富的感官效果,如果上层是高达乔木且为落叶树,在进行园林配置的时候应尽量选择一些常绿性的植物或者色彩丰富的植株,相互丰富景观效果。而在一些常绿的或者冬天呈现绿色的植株前边,应该搭配一些耐阴的开花花卉,此类地被开花物种有玉簪,萱草,红花酢浆草,鸢尾等。用以丰富园林搭配色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做好植物搭配工作,能够为市政园林施工增添亮色,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为了实现园林施工的整体效果,植物搭配人员一定要预先做好规划工作,虽然种植初期效果无法显现出来,但是只要后期加强管理,定会有大大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俊龙.园林建设工程与其它工程的区别[J].绿色科技,2015(06)
[2]郑小菊.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5(04)
[3]徐刚.关于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4(22)
[4]许晓钰.浅淡垂枝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12(10)
[5]吕晓燕,张建华.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5(18)
园林植物灾后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现代园林景观之中,植物景观成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在对植物文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探讨植物文化的内涵优化园林植物的配置,起到增加人文素养的作用。在探讨植物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为现代园林植物的配置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植物文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
在当前中国的园林景观之中,植物作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和表达内容,不仅美化和绿化了园林,还承担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蕴,在美学上和功能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植物文化在园林景观之中主要以现代园林之中的植物配置来得以表达,以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承载设计师的造园理念。
1 植物文化的主要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植物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在古诗文之中常常出现以植物入诗或以植物作为意象的例子。古人对不同植物寄托了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如认为竹子谦虚、坚韧,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认为牡丹富贵华丽,认为松柏沉默坚定,这些美好的思想品质和吉祥象征赋予了中国的園林景观以更多地人文背景和思想深度[2]。通过栽种不同的植物,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表现出主题和主旨,以植物文化表达自身的美学追求和造园理念。
2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时,为了亲近自然、贴合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绿色植物的现实需要,植物的配置成为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在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几点方法和对策。
2.1 结合地形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
当园林中植物种类较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时,按照主题设计植物景观可以最好地做到多而不乱、繁而不乱,也能较好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主旨。
在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时,设计师可以结合地形进行主题的划分,如池塘、小河附近以“水”为主题进行设置,在池塘之中设置水生植物睡莲、荷花,在池边种植芦苇、菖蒲,在河岸上载重垂柳,结合池塘、小河的景观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将河流、池塘和水生植物、河边植物相互映衬,再加上水中的游鱼和河岸上的行人,有静有动、生动活泼。
除了“水”为主题,结合地形以大量乔木间杂种植还能够塑造出山丘和林野,以灌木和乔木制造出地形起伏的山峦丘壑。园区较小的园林,设计师可以合理运用植物营造出景深,并巧妙运用植被对各个景观之间进行天然地隔断,使园林显得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在有着大片开阔地的园林之中,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植被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特色植物,大范围种植某种花卉形成特色园区。等到花季,鲜花盛开,乍看好像漫山遍野、铺天盖地,这种密集种植单一花卉带来的景色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
2.2 以四季为主题配置植物
除了地形,占地面积较大的园区还可以设置各种富含人文底蕴的主题,例如以四季为造园主题,在各个分区之间以植物或是建筑隔断。在以“春”为主题的园区,设计师可以遍植花木营造出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气氛,主要选择迎春花、桃花、杏花等春季开花的花卉,使这一园区成为春季赏景的重点。在以“夏”为主题的园区,结合池塘可以塑造出夏季庭院深深、小荷初绽的景象,也可以以石榴花、紫藤等夏季花卉为炎炎夏日增添清爽绚丽。夏季植物生长繁茂,许多落叶乔木都会在夏季枝繁叶茂,像槐树、银杏和梧桐等树木都是营造夏季清凉绿阴的典范,为城市增添绿阴和凉意,也有助于城市夏季温度的降低[3]。
秋季的园区在造园理念上可以突出红叶的热烈和黄叶的绚烂,在秋季为主题的园区,园林设计师可以广泛种植枫树、槭树等秋季树叶变红的乔木及银杏、二球悬铃木之类秋季变黄乔木。对于园区较小、不适宜种植高大乔木的园林,秋季主题的园区也可以以菊花等盆景为主要景观,以菊花的凌冽风姿烘托秋季园林植物景观的英姿飒爽,营造出秋高气爽的景色。
冬季的造园主题受限于地区环境和环境温度,对于纬度较低、冬季温度较高的地区,冬季的植物选择范围较大,能够在野外越开花冬的花卉,茶花就是不错的选择。在冬季平均气温更加低的地区,造园时设计师可以选择腊梅和梅花,傲雪寒梅可以成为冬季赏园的重点。在中国北部,冬季的气候更为严酷,极端性天气也跟多,为了保证冬季的植物存活,设计师应该更多地选择耐严寒的植物。松柏等常青乔木、灌木四季常青不惧严寒,以此作为造园的主题能够营造出凛冽肃杀的气氛,在冬季大雪纷飞时也非常应景。
2.3 高低错落配置植物
除了按照主题配置植物,植物搭配时还要考虑植物之间的高度搭配。例如,在设计园林时进行植物配置,将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混杂种植,将垂柳、旱柳等垂坠感较强的植物种植在水域附近的池塘、小河边,搭配水葱、芦苇、荷花和香蒲等生长在沼泽浅水中的水生植物,再配合水中的浮萍、睡莲、水葫芦等浮水植物,水波袅袅的景色搭配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高低错杂,极富有画面感和层次感。
考虑到园林在四季的观赏效果,设计师需要保证园林在四季都有景可看、有花可赏,更多地将开花季节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例如,春天开花的樱花、桃花和杏花花期不同,可以间杂种植,夏天的石榴花、睡莲、栀子和米兰等花卉也可以搭配在一起,再加上秋天包括丹桂、银桂和金桂在内的不同品种的桂花和深秋的菊花、冬季的腊梅水仙,四季花卉参杂种植,使园区时时鲜花盛开、四时之景各不相同,极大地提升观赏性和趣味性。
对于园区较大、有条件对园林进行进一步划分的园林,设计师在植物搭配时可以考虑到园区的色调统一和色彩和谐,能够进行更多地搭配尝试。例如,将枫树、槭树、鸡爪槭和红栎等树叶呈现红色的乔木搭配上石榴花、凌霄花等红色系的花朵,再加上石蒜、红玫瑰和红蔷薇等色泽红艳的花卉,园区的色泽将会非常统一和谐。除了红色系,黄色系的花卉植物也很好搭配,乔木中的银杏、梧桐、榆树和水杉秋季有着金黄的叶片,花卉中腊梅、金缕梅、迎春花和金合欢绽放着金色的花朵,将其搭配在一起,园区将有着金色的主题色调。
3 结语
由于城市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逐步提高,在当今中国园林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生活条件提高后对于绿色生活和减少废气噪音的实际需要,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绿化和城市中植物覆盖率有着更高的要求,植物景观成为当前造园的重点。结合植物文化,合理配置植物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和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杨絮飞,李国新.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语素的多维审美意蕴[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
[2]于冰沁,王向荣.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李乃昕,杨茂川.因借用地人文属性 彰显植物文化内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5).
(责任编辑:刘昀)
园林植物灾后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观赏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有维持生态平衡、创造景观意象、形成空间变化、改观地形、美化城市、表现时序景观、形成地域景观特色及进行意境创作等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现代园林设计中更加注重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观赏植物的配置既要符合周边环境、土壤和气候条件,又要有它独特的特点,必须根据环境特点和自然地形合理布局。
关键词:观赏植物;园林设计;实用;美观
观赏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园林设计的主要素材。在园林设计中,恰当地选择和配置观赏植物,能够达到生态、美观、实用、陶冶人情操的作用。下面就观赏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进行浅要地分析:
一、观赏植物的生态作用
观赏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它们不仅能增加园林的美观性,更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科学研究及实践证实,植物的种植能够减少空气污染、调节气温、降低噪音,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类和动物的生存创造优良的条件,是现代人类良好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观赏植物的造景作用
(一)利用观赏植物创造景观意象
观赏植物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本身可以作为主景构成部分成为标志、节点,也可以作为道路、边界的配景或区域的一部分,帮助形成结构更为清晰、层次更为分明的环境意象。
1.利用植物制造标志性景观
植物可以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或根据其各自的生态习性,结合四季变化,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四季变化的群落景观。植物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之美,又可以以孤植展示个体之美。
在园林中,亭台楼榭、雕塑、小品均可以作为标志物,但如果是一棵或几棵历史悠久、具有纪念价值的大树,会更让人觉得亲切。单独种植在开阔地面、建筑物前、入口两侧的孤植树,形体高大优美,枝繁叶茂,叶、花、果等具有特殊观赏价值,构成视觉焦点,引人入胜。
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名木古树,能够成为园林中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全园的标志,具有独特的意义。例如郑州绿城广场中的一棵对接白蜡,拥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大挺拔,冠大荫浓,成为整个广场的标志性景观,被人们熟知喜爱,也起到了很好的视觉导向作用。
2.帮助道路创造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
道路是整个园林设计中的框架部分,道路显示的指引前进特征非常明确,笔直道路上种植的树木,能够产生秩序感,引导人们前进。比如,在自然走向蜿蜒的小路旁种植观赏植物,就能强调道路的方向。园林中的道路,在两侧植物的强调下,加强了道路的走向,并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行人在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里行进,可以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产生安全感。
3.帮助边界划分清晰的植物景观意象
园林中的边界除小型建筑、栅栏、围墙以外,应用最多的便是植物分隔。如草坪与游路的边界,可以用草本植物、小型灌木进行散植,制造出模糊的边界,能够起到空间界定作用,而且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这便是“虚隔”;“实隔”则是用密植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制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
(二)利用观赏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组合空间的形式丰富多样,其安排灵活、虚实结合。以不同树木的种类、姿态、数量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乔、灌、草相互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和不同感受的空间形式。
运用不同植物的高低、疏密,进行灵活地配置,可以有效阻挡、引导视线、变换视线的透景形式,从而限制和改变景色的观赏效果,加强园林的层次和整体性。组合空间的形式有:
1.开敞空间:如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地面,不阻碍游人视线向远处眺望。
2.闭合空间:用黄杨、女贞等绿篱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后类似墙体,阻挡了游人的视线及前进方向。
3.半开敞空间:植物一侧高于视线,一侧低于视线的空间形式,对外起到引景的作用,对内起障景、控制视线的作用。
4.半闭合空间:高大乔木所组成的空间,树冠封顶视线不可透,但水平视线可透。如利用藤蔓植物的攀爬,或大型树冠交织构成天棚,游人可在树下纳凉,观赏风景。
(三)改观地形,装点山水、建筑
高低大小不同的植物的配置可以造成林冠线的起伏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观地形。例如,在平坦地区种植高矮变化较大的树木,远观可形成起伏有致的视觉效果;在高处植大树、低处植小树,也能增加地势的变化,比起垒砌挖沟,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山石及各类水景周围,常用植物来美化风景构图,起到补充和加强山水气韵的作用。亭、廊、轩、榭等建筑的内外空间也需要植物的衬托,可谓“山得草木而华、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
(四)美化城市
观赏植物是美化市容、增加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
植物可以软化或减弱形态建筑物僵硬、粗糙的外形,很好地将建筑物和四周的风景协调起来。无论何种形态、质地的植物都会比呆板、生硬的建筑物更显得柔和,有人情味。
三、观赏植物的观赏作用
(一)利用观赏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观赏植物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节特征。春季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夏季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秋季金风送爽,硕果累累;冬季天寒地冻,枝干虬劲。根据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搭配种植不同花期的植物,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特有的景观意象,让人体会到时令的变化。
利用观赏植物表现四季的景观,是在植物的生长发肓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的。自然界花草树木的颜色变化丰富多彩,春发嫩绿,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整体效果;夏季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虽然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隆冬时节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出萧条悲壮的景象。把植物的不同季节特征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就构成了四季交替的时序景观。
(二)利用观赏植物形成独特的地域景观特色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的不同,以及各种植物生态习性的差异,导致植物的分布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地域性。我们应该根据环境、气候及土壤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植物体现地域特色。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横跨多个气候带,植物的地域性十分显著。北方的本土树种以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常见四季常绿的植物景观。有很多著名景点都是以植物闻名,比如北京的香山红叶(黄栌)、杭州的柳浪闻莺(垂柳)、苏州的香雪海(梅花)、金陵十景中的栖霞丹凤(枫香)等。这些植物景观体现了地方特色,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运用乡土树种营造植物景观,对于弘扬地方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人们的爱国、怀乡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三)具有特殊观赏效果的植物
一些植物具有姿态、形体、色彩、芳香、声音等各方面不同的特色,应注意将这些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以满足不同感官欣赏的需要。比如观形植物有雪松、龙柏、垂柳等;观色植物有樱花、紫荆、红枫等;闻香的植物有桂花、腊梅、月季等;闻声植物有松树、芭蕉制造的“万壑松风”“雨打芭蕉”,等等。巧妙地将这些植物群植并配置于一园,便可同时满足人们五官的愉悦,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四)冷、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作为植物观赏功能的一项重要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植物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浅谈一下看法:
1.暖色系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主要指红、黄、橙三色以及与这三种颜色相近的颜色。这些颜色可见度高、色彩跳跃感强,给人以热烈的欢快感,从而形成一种欢畅热烈的节日气氛,提高游客的观赏兴致。
需要注意的是暖色不宜在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两侧使用,因为红、黄、橙色可见度高,大面积使用容易分散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增加事故发生率。
2.冷色系植物在园林设计的应用
冷色系泛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冷色具有后退的效果,可见度低。在园林设计中,往往使用冷色系植物种植于空间较小的区域,或者景物的边缘,以增强空间的深远感觉,使人忽视这些不重要的地方。在花卉组合中,冷色系植物往往作为背景衬托,与暖色系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制造出明朗、欢快的氛围。冷色会让人在心理上有降低温度的感觉,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和气温较高的地区,大面积使用冷色系植物,会让人产生凉爽的感觉。
四、通过观赏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
利用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我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园风格。自古以来,我国很多诗词歌赋里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意境美,抒发情怀,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人们在欣赏植物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趣和理想,将植物的形象美人格化,并赋予它们相应的品质与内容。如,松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三者都具有坚韧不拔的高风亮节,把它们的外形和气质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显示了树木的神态和风韵,从而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现代园林设计也更加注重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观赏植物以其特有的生态平衡功能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决定了它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观赏植物的设计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更兼具了生态、文化、艺术等多种功能。
目前,植物的设计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观赏植物的配置既要符合周边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又要有它独特的特点,必须根据环境特点和自然地形,合理布局。掌握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是我们顺利开展植物造景工作的前提。如何研究园林的植物配置,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这是每个景观设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吕明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J].山东绿化,2000,(03).
[2]车生泉,郑丽蓉.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J].园林,2005,(04).
作者简介:
黄洋,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助教。
园林植物灾后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景观园林建设具有复杂性和较强的专业性,不仅需要重视艺术性,同时还要对具体细节进行综合的考虑,充分搭配乡土植物能体现出浓浓的乡土气息,给人心回归自然的感觉。其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既确保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能产生了社会效益。
【关键词】乡土植物;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概念;应用原则;
一、概述
(1)乡土植物概念
乡土植物指的就是家乡本土的植物,这些植物在某一特定区域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和改变之后,最终形成的植物。这种植物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的产物,因此对于产生区域有着高度的适应性。这样的植物能够在某地区大量出现,对该区域有很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能够满 足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需求。
(2)乡土植物特点
乡土植物由于长期的在当地生长,其对于当地的环境已经十分适应,这样就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对当地的绿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对园林景观建设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让园林景观设计的利益实现最大化。首先,乡土植物是千百年来地域发展的产物,其能够较好地适应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环境,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在植物种植方面的投资,并且乡土植物适合当地环境生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园林设计的要求;其次,乡土植物能够及贴切的反映出当地的实际情况,乡土植物的加入不仅能够让外来参观者迅速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特色,更能够让当地人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从以上两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运用能够更好的促进园林设计的发展。
二、乡土植物与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原则
乡土植物既能够有效地对园林起到优化作用,同时也是某一区域特特征的展示,通过乡土植物能够更好的反映出某一地区的地域特征。乡土植物不仅能够被制造成一些优美的形式,为当地的绿化做出相应的贡献,并且乡土植物能够良好的反映出当地的植被文化,这两者都对地域性的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通过植物形象塑造地域性景观
乡土植物能够形象的塑造地域性的景观,让地域的景观更具有特点。例如:在北方,乡土植物一般多为针叶树或落叶阔叶树等,针叶树一般高大挺拔、四季常青,而落叶阔叶树较针叶树林较矮,四季变化明显,有很强的季节性;在南方,乡土植物一般多为常绿阔叶植物,这样的植物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对于热带地区来说,棕榈科植物是其主要的乡土植物,这种植物的造型千变万化,树干高耸挺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热带风情,所以棕榈科植物是热带代表性的植物,一旦提到热带地区,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棕榈遍地的景色。
(2)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从目前的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发现,当今的园林设计过分的强调形式,仅仅是将一些园林进行大幅度的修饰,而忽略了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要。我国的城市园林中,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设计,缺乏地区的个性,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吸引当地的人们,让人们对园林设计产生喜爱和依赖,这样是对当地文化的极大的浪费。所以,对于园林设计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人需要的设计道路,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当地人对园林景观产生归属感,这样的园林设计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其最初的设计目的。
(3)乡土植物文化能够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人类从产生到现在,其一直都在与当地的植物生活在一起,随着千百年来的发展,很多植物被赋予了更多人类的情感在里面。例如:我国北方的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竹代表着一种高贵的气节,梅则象征着一些清新、洒脱的君子。在我国,经常用松、竹、梅这三种植物来形容高风亮节、洒脱飘逸的君子,这些植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在其中。这些都体现出了乡土植物中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将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乡土植物表现出来,通过植物文化内涵和园林设计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园林设计更具有意境之美。例如:大连市的很多中心花坛,很多都是用乡土植物构成的海波、浪花、海鸥,这样充分的体现出海滨城市特点。
(4)乡土植物能够与诗歌结合、营造乡土景观
我国古代对于园林都有着特殊的喜爱,在古典文学中随处可以找到他们的痕迹。例如:在苏州的拙政园里的得真亭周围种植着数颗黑松,这几个黑松取义于《荀子》中的一句话:“桃李倩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通过诗歌与乡土植物的结合能够有效地突出两者的特点,让这些植物更具有风土民情。
(5)乡土植物景观和设施景观相结合表现文化性
乡土植物文化性的表现除了需要乡土植物本身之外,还需要对其他因素进行考虑,只有通过园林中各部分之间的良好配合才能够让园林大道理想的效果。在这其中,对于山石、庭院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园林设计中不可能仅仅由植物的参与,更多的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如:荷花是我国生命活力的象征,其在生长时枝繁叶茂、花美叶青,而当荷叶枯萎时,生长在泥土里的藕仍然生机勃勃,这象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加入荷花的元素能够很好地与乡土植物形成呼应,让园林效果更加的明显。
(6)乡土植物提炼出装饰图案的应用
通过乡土植物能够提炼出相关图案,将这些图案运用在园林设计中能够加强园林文化性的展现。例如:在大明湖改建的过程中,坚持通过对园林改造,突出该地区的荷花文化。这样让大明湖在改建之后各景点的风景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各景区之间由于主题的明确而遥相呼应。在大明湖的主路的路旁摆设着众多石雕,这些石雕上面都刻有一些有关荷花和荷叶的造型,此外,在石雕的底座刻成了盘旋的藕瓜,这样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石雕的稳固和结实,同样也能够凸显主题,让荷花的主题更加的明确。
(7)乡土植物与自然景物的组合
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注意与自然景物的结合,我国古代的园林之中处处能够见到两者的结合,通过两者的结合能够营造出相应的氛围,让园林更加的引人入胜。在大自然中的风吹、鸟鸣、日出、日落、高山、流水等等都能够为园林营造出诗情画意的背景。我国古代更有将松、竹、梅结合营造园林氛围的方法。古代的文人骚客们喜欢通过松竹林来听风声,将抽象的风形象化,不仅增加了审美情趣,同时也将植物的性格进行了淋淋尽致的展现。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大妙境,还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听风文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综上所述,园林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集园林艺术、生态科技、美學建筑等多门学问于一体的,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工程综合体。一项完美的园林工程的终结,既符合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期待,还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的阶段,具体体现了人类发展。所以,发现园林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是对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的保证,还是对人类建设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付璐,沈守云.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02).
[2]秦春林.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应用优势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06(03).
[3]伊红德.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园林植物灾后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绿色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而又关键的因素,是任何建筑物都无法取代的,对园林的设计而言意义重大。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以及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景观;应用
一、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原则
(一)科学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植物材料自身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要求进行有效的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良好的生长。例如,山坡地区适宜多配置深根性的植物,如油松、白皮松、桧柏等,湖岸溪旁适宜配置浅根性的植物,如云杉、侧柏、腊梅等,浇灌条件差适宜配置浅根性植物, 如杜鹃、牡丹、月季等。与此同时也不能盲目引进和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本地的植物,突出地域特点。如沈阳北陵大量应用了当地原产油松,形成了陵园的特色。
(二)对空间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不是由单一的植物系所组成的,而是由多种植物的有效配合以及与其他生物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重视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注意各类植物之间的巧妙结合和搭配,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这样一来也可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珍稀植物的保存。
(三)对不同植物合理安排,体现出美感的原则
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不仅要以遵循生态为基础,还要从美感的角度考虑,对不同植物合理安排,最大程度上体现人们对于美的认同感和要求。例如,雪松、塔柏对植在现代规则式建筑的两旁,体现了对称的形式美。再如,有些植物被人格化,审美者将人的美好品质转化到植物身上,正如我们都了解的荷花具有洁身自好的品质,竹子具有坚定自主的品质,当我们选择一定的配置形式时,用荷花和竹子为主景配植,或以荷花和竹子为主进行造景时,就能引起游人的形象美感,产生形象美。
二、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方法
(一)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将其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观叶树也可做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和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其效果更好。
(二)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对不同叶色、花色、高度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m高的黄杨球、3m高的红叶李、5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4层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延长观赏期。
(三)体现明显的季节性
按季节变化可选择树种: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其中最突出的植物季相景观配置的例子之一是杭州花港观鱼,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变化鲜明,春有牡丹、樱花、桃李,夏有荷花,秋有桂花、槭树,冬有腊梅、雪松,让游人一年四季享受美妙的景观变化。
(四)合理应用草本花卉
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例如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以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时,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三、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中应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以人为本
园林建设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因此,植物配置必须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人的生存、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创造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所需要的人工生态环境。不同的人对同一空间可能会采取不同的使用方式,只有当设计对应了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理需求时,才具有意义。例如,居住区绿化充分考虑到人们对阳光的需求,楼房的南面设计落叶树种,做到夏阴冬阳,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植物配置理念。
(二)功能需求
不同的园林绿化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配置也要有所区别,以起到相适应的强化和衬托作用。例如纪念性的公园、陵园等要突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植物配置上要选择常绿及寿命长的松柏类植物寓意万古常青。对于园林绿化中行道树的选择,要求树冠高大、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才能发挥遮阳、吸尘、隔音及美化的功能。
(三)文化性
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得当,不但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而且赋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一些主题园及专类园的设计中,人们常在其中配置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用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例如在江南一带的古时庭院绿化,在门前栽榉树,院后栽植朴树,喻意家里孩子读书考试成举人,后院的仆人忠实可靠。不同植物间的配置或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配置也有特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常见的有“梅、竹、松”“梅、兰、竹、菊”常配置在一起,喻意“岁寒三友”和“四君子”。如杭州的西冷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来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四、结语
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植物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植物配置的丰富度,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园林植物配置可归纳为“观赏为主、迅速见效、远近结合、改善环境、群众欢迎、适地适树。”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同时要提升园林绿化的艺术档次和文化品位,用丰富、合理、多彩、生态的植物创造出更美、更和谐的自然景观,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周武忠.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汪新娥.植物配置与造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园林植物灾后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包括植物材料、施工设备、地形整理、草坪建植、立体绿化、附属工程等内容,国内外已有较多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特殊场地园林绿化施工与传统园林绿化施工存在一定差异,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探讨分析。本文将特殊场地园林分为屋顶园林、咸碱地园林和山区斜坡园三类,针对屋顶、咸碱地和山区斜坡特殊场地对植物选择、关键绿化施工技术等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所列方法的实用性。
【关键词】特殊场地;分类;绿化施工;工程实例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园林绿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园林绿化技术越来越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国内外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已较为成熟,对物种选取、施工季节、施工方案、草坪种植、后期灌溉养护等都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现代园林绿化施工提供了非常多的依据和方法。但是,园林绿化施工的场地却逐年减少。原因之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内高楼林立,城市绿地逐年减少,专门用于园林设计的大面积场地已越来越少;二是我国100余个城市处于咸碱地,绿化施工技术亟需深化;三是地区起伏较大的城市园林绿化施工需要特殊技术,发展缓慢。国内外虽对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特殊场地的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研究较少,而特殊场地的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已成为现在园林绿化的瓶颈之一,急需解决。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园林绿化施工实际,结合笔者工作经验,首先将特殊场地进行了分类归纳,然后针对不同特殊场地对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给出了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1.特殊场地园林分类
与常规园林所处区域不同的园林都可以叫做特殊场地园林,但这些特殊场地的园林又具有不同的共同特征,为分类研究提供了依据。根据笔者经验,特殊场地园林主要可分为三类:屋顶园林、咸碱地园林和山区斜坡园林。
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硬质铺装取代了植被,在新建建筑物及改建的建筑物屋顶开辟园林绿化场地,建造屋顶园林已成为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的有效途径之一。屋顶园林一般是在建筑物的屋顶、阳台、女儿墙和檐口等开辟园林场地,而这些条件下的绿化施工与传统绿化施工存在很大差异,成为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桥梁、车库顶面的绿化也可归类其中。咸碱地在地球上所在比例高达7%,我国咸碱地面积就有9910余万公顷,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都会遇到内陆、滨海及苏打咸碱地园林绿化的问题。咸碱地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要选择适宜的植物和合适的施工、养护技术,可归为一类。我国部分城市位于山区,园林绿化也需因地制宜,自然得体,主要特点是山区斜坡绿化施工的条件与场地与传统平地园林不同,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分析时可归为一类。
2.绿化施工技术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包括众多方面,对于特殊场地的园林绿化施工,除了植物选择和特殊施工技术外,其他施工技术与传统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相近,可依据已有经验和理论进行施工。本文主要对植物选择和特殊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2.1屋顶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夏季屋顶园林气温高于地面,冬季气温空气流量也高于地面。因此,屋顶园林绿化的植物应选择耐寒耐热、耐寒耐瘠、抗风、喜光、温差大,生命力旺盛的花草树木。由于屋顶的承重要考虑风荷载、雪荷载等影响,所选植物要以矮小轻便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屋顶园林绿化时植物的运输相对传统园林更为困难,所选植物要便于运输和栽种。
基于以上分析,屋顶园林绿化可选择黑松、雀舌黄杨、龙爪槐、紫薇、腊梅、牡丹、月季、天竺、栀子花、珊瑚树等植物。屋顶园林绿化施工要特别注意屋顶荷载的问题,这关系到人员、建筑物的安全和屋顶园林成功与否。用于园林施工的屋顶结构层应是整体浇筑的或是预制装配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也可用隔热防渗水材料预制生态屋顶板。屋顶园林绿化施工要对整个屋顶进行防漏处理,防水层应采用涂膜防水层和配筋细石砼防水层,且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最少一次防水试验。
2.2咸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咸碱地含盐量不同所能适宜的植物生长也不同,一般根据含盐量来选择耐盐或者盐生的园林植物。含盐量为0.1%~0.2%时可选择杨树、垂柳、中山杉、刺槐等,含盐量为0.2%~0.3%时可选择刺槐、水蜡树、杞柳等,含盐量为0.3%~0.4%时可选择紫惠槐和朱槿(大红花)等,含盐量为0.5%以上时可选择珠美海棠等树种。对多年生且适应能力极强的草花植物,如荷兰菊、黑心菊、一串红等也需搭配选择。咸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前期的土壤环境创建和后期的养护。种植初期,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植物生存条件的改造。一是开挖1.5×1.5×1的大穴,回填、灌足淡水,三次后即可栽植植物。二是将种植地挖深1米左右,依据排水设计为一定坡度,填上一定量的鹅暖石和稻草,然后再填满无盐种植土。三是利用改碱肥改良原有土壤,降低PH值和含盐量。后期养护需留意设置水管网浇透水和低洼处的排水。
2.3山区斜坡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山区斜坡园林绿化施工主要包含大树移植和灌木、草坪的施工,大树移植在传统技术上注重基坑深度和斜坡防护即可达到较好效果,灌木低矮,种植相对简单,反倒是草坪的种植绿化需要特别注意。草坪种植根据不同倾角选用方法,60度以上陡坡,使用三维土工网垫或张挂黄麻、塑料网绳;35度至60度斜坡可使用人工防蚀生物膜和保护钢网,种植攀缘植物或适宜挖穴种植的植物;35度以下斜坡可采用挖穴种植、铺草皮、喷播和搭建骨架种植等。铺草皮法应选90%以上覆盖率、无杂草且根系紧密的草块。斜坡筑巢施工时保水剂应为客土重量的1%-2%。对临近道路的大面积斜坡,可采取喷播技术,在喷播的种子中混合物粘合剂和保水剂,可达到保湿保温防雨水冲刷的效果。山區斜坡园林绿化草坪施工还有移植草皮和扦插法等传统技术和植生纱法、加筋植草法和喷混技术等新技术,施工人员可根据园林绿化要求、场地和施工条件适当选取。
3.工程实例
某园林绿化工程位于某大城市,周围高楼众多,为加大绿化面积决定立项本绿化工程,按本文分类属于屋顶园林绿化施工项目。该绿化工程屋顶为整体浇筑,选用了龙爪槐、牡丹和月季等多种植物,屋面覆土种植了草坪和灌木绿篱。施工时配备了临时固定设施,并考虑了施工人员和临时设施的荷载作用。为方便观赏,该项目规划施工了宽约60cm的弯曲小径。设置防水层,间隔两天共进行了两次防水试验。通过抬高垫层内的排水暗沟进行种植区排水,种植区每间隔1.5m设置了排水暗孔。绿化施工完成后,制定了养护计划定期养护。交付使用后,反馈信息表明观赏效果良好,未出现渗水等问题,说明本文所述方法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宋丽娟.园林绿化斜坡草坪种植关键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16):64.
[2]刘萍,魏雪莲.咸碱地园林绿化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5(2):64-69.
[3]王庆.屋顶花园设计与适宜技术[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吴长文,章梦涛,付奇峰.斜坡喷播绿化技术的研究.中国水土保持,2000(4):24-26.
[5]许卉,张丽娟.黄河河口区城镇引种非抗盐花木移植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06(5):52-54.
园林植物灾后管理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