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子商务教学论文范文
英语电子商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adv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mmerc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ctivities form an important business . Business English in recent year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s have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analysis of business English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will help improve our business English training and practice standards.
[關键词] 商务英语 国际电子商务
第一,国际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商务
1. A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mmerce is mature and developed an Internet-based business.通过电子商务可以进行网上订货、网上支付等销售和服务活动。人们对电子商务理解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过程,随着电子商务活动的不断扩大,已经很难从业务范围、业务形式上对其加以限定。从本质上看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务活动,包括商品或者服务的购买与供应、产品的宣传与介绍、售后信息的反馈等;二是电子商务的手段是电子化工具。电子商务下的商务活动,从广告宣传、咨询洽谈,到订购支付以及售后服务等都主要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来进行。
2. The so-called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generally refers to cross-border or cross-regional e-commerce, it has all the common e-commerce, and has its own character .其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所跨地域为全球范围。虽然国际电子商务消除了国内与国外的区分,跨越了空间距离的影响,但是电子商务这种跨越国界、无需当面交易的商务形式在给各种贸易活动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新问题,这种跨域广泛性使得交流方面的问题突显出来。语言文字是一切信息的载体,任何活动都离不沟通,要沟通就需要语言作为媒介。寻找一种大家普遍接受的规范语言工具成为一种观需要。
3.Business English i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the birth and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is an independent, open, integrated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nguage。是对多种外贸英语的借鉴和吸收,又融合了商务活动中所需要的其他内容。随着商务英语理论的不断成熟,以及在实践应用中的经验积累,它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活动的沟通媒介,成为国际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世界语言”。
第二,商务英语在国际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国际电子商务中的商务英语阅读:国际电子商务活动中会形成大量的交易记录、往来信函等。只有通过对这些材料、信息的阅读才能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的基本信息,了解对方的信息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只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保证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在面临大量业务时,还必须提出对商务活动资料的处理速度,因此出色的商务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由于经济业务活动的不断发展变化,业务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新业务活动的出现,将会出现新的专业术语,因此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2.国际电子商务中的商务英语写作: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if tha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information, then it is the ex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your information, the most common and most effective way.在介绍和描述产品的特征时采用列表的形式列出有关商品的信息,这样既可以方便对方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又可以节约自己的时间。在国际电子商务交易中,有关产品特征的描述,双方针对交易活动的交流信息往往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E-mail这种方式,其内容一般包括交易前协商、订货与回复,付款与发货以及售后交涉等多方面内容。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不同交易对象、不同产品的写作细则,要保证商务电子邮件的简明,友好,准确完整等原则,文件格式则以齐头式为宜.
3.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business online exchange for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in English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a certain lag, or a kind of stat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在国际电子商务活动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在线交流工具,这些工具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使得静态的商务英语变成动态的交流,从而使商务英电子商务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在线交流工具有微软提供的MSN,AOL(美国在线服务公司)旗下的ICQ以及SKYPE等。这些在线交流185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探索《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平台在国家电子商务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线交流和离线留言功能实现交易洽谈,网上支付,进出口报关,货运查询,确定交易,申请赔付。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目标服务、安全与认证服务等等,极大方便了使用者获取信息,可以说在线交流软件是多种商务英语知识在国际电子商务应用中的综合体,涵盖了商贸、物流、金融、会计等专业英语的知识,是商务英语人员必须掌握的交流工具,将极大提高商务英语工作人员的商务英语知识和实践水平。
总结:
Can be seen from the above analysis, business English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activities. 从业人员商务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进一步而言,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商务能力,这不仅仅是正确应用商务英语的需要如果能将商务英语方面的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商务人才,使商务英语真正成为一种服务于商务活动的语言工具而不是一种服务于商务活动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
[2] 王兴孙 陈洁: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国际商务研究,2005.(5)
[3]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英语电子商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广东省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渠道,而现有开设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都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文章从跨境电商的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按照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模块,构建各自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和国内电商人才的功力。如何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对于中高职院校而言尤为重要。我国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得比较普遍,中高职的三二分段衔接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推动跨境电商背景下中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院校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中高职的衔接并非简单的“学历嫁接”,而是实现中高职在招生制度、管理体系、培养目标、专业化设置、课程安排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机衔接,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核心[1]。近年来各类职教集团的组建、行业企业的参与在宏观层面推动了中高职的衔接,但微观上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推动。
一、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困境
(一)市场需求旺盛,但跨境电商人才稀缺
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其中,出口占比约85.4%。2016年电子商务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19%,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6.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近30%。在中国“互联网+”“一带一路”战略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海量的市场空间、得力的政策扶持,给予了开放式电商平台发展的优良机遇。然而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需求和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面對的是全球客户,需要从业者掌握一门外语;不同国家的政策法律、文化、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从业者具备较为综合的文化素养以应对各国客户;从业者也要具备一定的电商销售平台、跨境物流、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等知识。显然,兼具良好外语沟通能力、掌握外贸知识和技能、懂得跨境电商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是较为短缺的。
(二)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滞后行业发展
到目前为止,跨境电商专业还没被纳入高职院校的专业目录,却被纳入多个其他专业下的专业方向,导致在培养建设过程中出现争抢和推诿的现象。其中从业最多的商务英语专业也没有获得跨境电商方向的许可,呈现出电子商务方面知识的教育短板,而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尚未把跨境电商纳入专业课程设置的议程。
(三)跨境电商人才教学,存在“三无”现象
第一缺教师,没有专业沿革,无法进行企业引入,现有学校老师到企业跟岗实习困难重重,也很难寻找合格的兼职教师。第二缺教材,学校教材理论过于陈旧,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企业培训教材又无法满足学生的在校教学要求。第三缺实训条件,有电脑,有网络,或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训平台,或真正能用于学生实训的机台比较稀缺,无法满足学生真实运营的需求。
二、跨境电商的职业能力分析
(一)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反映了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包括性格品质、工作态度、道德素养、法律意识、交流表达、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运用、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毫无疑问,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基础,当然学习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非常重要。
(二)职业特定的核心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定的核心能力是直接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岗位应该具备的专门能力,总体包括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三大模块的能力。电子商务模块应该包括商务信息收集和网络市场调研,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店设计与装饰,网上采购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网店运营管理,在线洽谈和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网店推广,数据分析等能力。国际贸易范畴要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了解对外贸易基本政策,国际产权和国际物流知识,国际商务谈判的方式和策略,熟悉对外贸易的基本程序,掌握进出口单证的填制。商务英语模块要求具有良好的产品英文描述和翻译能力,有效利用英语建立业务关系的能力、询盘、发盘、还盘处理及表达接受的能力、外贸英语函电、物流英语和跨文化交流意识。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对应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客服能力、订单处理、图片处理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营销策划、网店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就要低一些,而这恰好是高职学生重点要培养的。
三、跨境电商下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一)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明确指出:“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如果高职院校充分面向中职学校对口招生,从理论上每年可以吸纳50%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这有利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解决中职学生就业率高薪酬水平低、上升渠道不畅通、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使中职教育摆脱了“就业教育”和“终结教育”的尴尬境地,解决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荒”问题[2]。笔者所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实现大比例的中职高“3+2”分段衔接,从近年来招生生源素质大幅度的提高来看,中高职衔接确实是家长择校时最为看重的一点。当然,现今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层次之间还存在断层、脱节现象,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布局,不是某几个学校在底下私自合作就能够完成的。
1.课程标准界定不清,缺乏统一性
课程标准作为规定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实施建议等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及结果标准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中高职培养目标的确定缺乏国家专门性文件的统一说明,中高职统一课程标准的缺乏使得中高职之间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方面,中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各自的认定,往往会自主设计各自的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在培养方向上的差异,客观上也增加了课程标准衔接的难度,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受办学资源、生源规模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电子商务专业很难分方向培养。
2.课程设置重复,缺乏整合性
电子商务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系统性的特征,但由于中高职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脱节,其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相近或相同专业存在课程设置重复。对部分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研发现,课程内容上,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体现不出渐进、提高和深化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上相互涵盖,重复率高。据统计,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率达到30%~60%[3]。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重复主要体现在有些电商课程学生在中职教育学习过,进到高职后又遇到同样的课程,这无疑是课程资源的浪费,如《电子商务概论》《Photoshop》等课程。这对于学习动力差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又一次折磨;对于能动性强的学生来说,进到高职学校是想学到更多的不同的知识,这种重复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高职的学习和中职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学历不同罢了。
(二)跨境电商下基于核心能力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构建模块化课程
在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根据跨境电商需要的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分别构建不同的课程模块,用以支撑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通过专项、短期训练就可以获得的能力,可以通过一门课程来支撑,如用图形图像设计一门课程来支撑商业美工能力的培养。那些需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可能需要多门课程来支撑,如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由初等英语、大学英语、外贸英语函电三门课程培养,课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对于那些职业素养、适应能力类的基础能力可能无法通过单个课程来支撑,但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来慢慢培养。
2.优化专业化课程
根据跨境电商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倡导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进一步精简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接轨。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放在专业技能培养的讲授中,在外贸专业技能的学习中考虑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实现零对接。例如,在外贸单证课中加入跨境电商报关流程与操作方法的学习,在外贸结算中加入国际电子结算的内容。增加实训课比例,无论是实务课还是函电课、单证课,都应该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向跨境电商企业取经,改建电子商务实训室,使电子商务实训室能真正起到模拟现实工作场景的作用。根据跨境电商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中高职院校除了基础的英语教学外,要特别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英语等课程,建议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小班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英语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衔接中高职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衔接,垂直衔接反映了课程的延续性,水平衔接反映了课程的整合性。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层次性,合理地选择课程模块,并对这些课程模块进行序化,构成中高职各自的课程体系[4]。中高职围绕各自的工作岗位选择课程模块,按照能力要求的高低选择课程模块,切实体现中职重基础、操作,高职重实践、解决复杂问题的培养目标。例如我们一般将PS课程安排在中职阶段,而将网络营销安排在高职阶段,就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一般中职阶段开设的课程要涵盖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能够满足学生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基本求职需求。高职阶段则要重点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以保证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对于中高职阶段都会开设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加以区别,既要体现课程的延续性,又要注意层次的递进性。网页制作课程虽然中高职都有,但是要求不一样,中职阶段偏重于静态网页的制作,而高职阶段偏重于动态网页的制作。
4.加强校企合作
如何使企业真正在指导学校专业教学中起到作用是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派专业教师进入电商企业,让跨境电商企业人员进学校开设讲座或授课都是可行的方法。组织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专业培训,从而尽早地使学生了解工作环境,让跨境电商企业真正介入教学,用跨境电商企业模式来指导教学。笔者了解到跨境电商贸易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部分中高职分段衔接的电商专业学生去到跨境电商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也让学生真正运营企业的敦煌网和速卖通账号,实习结束后录用工作出色的毕业生。这种订单式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不仅可以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延长跨境电商企业的选人用人时间,也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出路。
【参考文献】
[1]王寿斌.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学历嫁接”[N].中国教育报,2012-05-30(6).
[2]韩永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33-37.
[3]彭益武,李强.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03):30-33.
[4]殷凤梅,濮光宁.职业能力导向下电子商务中高职课程体系銜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10):262-264.
英语电子商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进驻中国本土的外国企业数量也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商务英语的地位和功能也变得非常重要,而企业对优秀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从目前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单一的英语专业人才已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市场需要的是“复合型外语人才”。他们不仅要求从业眷具备非常扎实的英语技能,而且要求从业者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这就对学校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学科,当中会涉及到很多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词汇。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有效地结合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进行鞭辟入里地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可
英语电子商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动机进行调查和探讨。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主要有5种类型,分别是学习外国文化、自身感兴趣、自我认识、通过各类考试和把口语课程当作任务。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百分比统计情况和动机间关系,得出了一些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除口语类考试外,其它考试对口语考试的淡化处理以及口语课程的传统教学,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在英语专业学习中忽略口语课程学习,使口语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但是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人们希望能用英语与外界直接交流,互通信息,以及从事商贸洽谈活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出来,学生越来越希望能够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也越来越受到英语界人士的关注。
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一直是外语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于学习动机,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断。在国外,Robert Gardner与Wallace Lambert认为学习外语的动机主要有两种:“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入型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外语的目的是更好地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交往或接近,了解和吸收他们的文化;而工具型动机则是指为了实际的好处学习外语,如通过考试、获得奖学金、找到一份好工作、增加晋升的机会等等。工具型动机学习者有非常具体的、个人的学习目的,他们目标很明确,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学习或学会另一种语言。[1]
在我国,对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正日益增多,有的研究对学习动机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李淑静、高一虹、钱岷);[2]有的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秦晓晴、文秋芳)。[3]有的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戴运财、何琼);[4]同时,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也屡见不鲜,强调要改革大学英语测试内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邱东林、季佩英);[5]研究了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唐耀彩、彭金定);[6]大学四年中学生最想掌握的技能是英语口语,而不再是阅读(朱菊芬)。[7]目前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很少针对英语口语课程进行,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英语口语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09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研究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类型以及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作用。
以问卷形式对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和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问卷发放之前,向学生说明答题的要求,声明此调查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无关,调查目的是协助英语教育工作者了解情况,以便正确指导英语口语的教学。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可以消除心理障碍,比较客观地做出选择。本次问卷共发放108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92.59%。工具是自编问卷“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表”,采用“很不同意”(6分)到“很同意”(1分)。
二、调查结果
1.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的百分比情况
表1的结果表明,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主要有5种类型,分别是学习外国文化、自身感兴趣、自我认识、通过各类考试和当作任务。
2.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各类型之间影响
表2表明对口语感兴趣学习动机与考证、学习外国历史文化和把口语课程作为学习任务学习动机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
三、讨论
1.学习外国文化、自我认识为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
被调查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学习动机5种类型中,选择历史文化、自我认识及把口语作为学习任务的学习动机人数相对集中在比较同意、同意和很同意三个选项,其中学习英语口语可以了解国外文化,了解域外风土人情,很不同意占2.0%,比较不同意占4.0%,不同意占2.0%,比较同意占22.0%,同意占34.0%,很同意占36.0%。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及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的贸易、教育等领域互动越来越多,中国学生迫切想学习外国文化,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同时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的语言,学习英语口语是了解这些文化的最佳途径。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希望通过第二语言的学习,与世界更近距离接触,了解、学习外国优秀文化。
2.通过各类考试不再是学习英语口语的主要学习动机
学习口语是为了通过各类考试的选择人数相对集中在不同意和比较同意两个选项,其中学习英语口语是为了通过学校考试,很不同意占10.0%,比较不同意占6.0%,不同意占34.0%,比较同意占34.0%,同意占10.0%,很同意占6.0%;学习英语口语是为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很不同意占12.0%,比较不同意占10.0%,不同意占46.0%,比较同意占14.0%,同意占14.0%,很同意占4.0%。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学生不再一味地为了通过学校考试、为了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而学习英语口语。另外在学习口语是为了获得证书的调查中,不同意占46.0%,说明了目前关于针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的考证不是很多。英语中高级口译证书、英语导游证等证书针对于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大专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基础差些,但是高职学生又不同于普通本科大专院校的学生,就是应用性、实践性强,并且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以就业为目标,不同于普通本科大专院校学生从事学术研究或继续深造。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0%的学生很同意考证,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对考证持理性态度。
3.英语口语学习贵在“开口”
对英语口语感兴趣类型的学习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英语口语可以开阔视野的选择人数较多,而喜欢与讲英语的人交流选择人数相对少。在学习英语口语可以开阔视野一题中,很不同意占2.0%,比较不同意占2.0%,不同意占0.0%,比较同意占24.0%,同意占38.0%,很同意占34.0%;在喜欢与讲英语的人沟通交流方面,很不同意占8.0%,比较不同意占12.0%,不同意占24.0%,比较同意占26.0%,同意占22.0%,很同意占8.0%。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同属于学习英语口语的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动机类型中,学生选择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学习英语口语可以开阔视野没有学生选不同意,而在喜欢与讲英语的人沟通交流中选不同意的学生占24.0%。24.0%不是一小部分学生,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不同意喜欢与讲英语的人沟通交流?这说明了当前我们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上课只是老师讲,课本教材单一、传统,难以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反过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意识有待加强。
4.英语口语学习作为学习任务仍为学习动机类型之一
在口语为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不得不学一题中,很不同意占4.0%,比较不同意占4.0%,不同意占12.0%,比较同意占40.0%,同意占26.0%,很同意占14.0%。英语专业学习专业技能为听、说、读、写、译,口语作为其中的“说”,其实用性很强。在英语界存在一句话,“听力和口语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门面功夫”,不管学生学的专业知识有多高深,阅读、翻译、写作有多好,但是开口用英语表达不了自己的想法,成了应试的工具,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普通英语本科院校学生为专业八级水平,专科学生为专业四级,部分学生口语并不是很好。虽然调查中有40%的学生比较同意英语口语为必修课,不得不学,这种学习动机下,把学习当作任务,是很难进入到自主意愿的学习中去。针对高职院校的应用性,如一些学生毕业去应聘外贸公司工作,口语是必备,为了以后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应把英语口语学习作为学习任务,结合实际,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学习英语口语课程,练就英语口才。
5.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的相关性
对英语口语感兴趣的学习动机与考证、把口语当作学习任务学习动机之间呈负相关,与学习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学习动机呈正相关。对英语口语感兴趣与学习外国优秀历史文化学习动机间,相关系数为0.664,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对英语口语学习越感兴趣,学生学习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动机强度会越强。反之,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动机强度不强。从调查数据得出,现在英语学习,学生对讲英语国家的文化产生兴趣,这跟英语专业本身特色有关,英语阅读、写作、高级英语课程中,涉及到国外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英语口语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是了解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的途径之一。英语口语不同学习动机类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热情。
6.教学启示
(1)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英语口语的教学重点、教材选编、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个重要因素。
(2)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动机。在外语专业学生多元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相关性研究中指出,对于将口语作为一种实用工具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门外语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升华学生的学习理念,刺激其产生多元化动机;对于将口语作为自我提升等相关因素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树立他们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并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Gardner Robert C and Wallace 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Massachusetts:Newbury House,1972.
[2] 李淑静,高一虹,钱岷.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63-68.
[3] 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51-57.
[4] 戴运财,何琼.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国外外语教学,2003,(2):8-12.
[5] 邱东林,季佩英.改革大学英语测试内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J].外语界,2004,(1):21-24.
[6] 唐耀彩,彭金定.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J].外语界,2004,(1):25-30.
[7] 朱菊芬.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J].外语界,2003,(1):40-47.
英语电子商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食品行业的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机会,食品信息的推广、食品生产技术的提高对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掌握精通的食品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超前的服务意识,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一、我国高校食品 专业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食品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存在时间虽然比较久,但是在商务英语基础上设置的食品专业却起步较晚,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情况不太理想,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食品专业商务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不强。与传统食品专业使用的英语教材相比,食品专业商务英语教材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专业程度较高。但是从目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来看,其与传统食品专业使用的教材没有多大的区别,从而导致实用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涉及面窄,无法覆盖食品行业使用的名词术语,也不能反映食品新技术的发展;第二,教学内容的载体单一化,教学内容主要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与该行业紧密联系的音频、视频教学材料少之又少,真实场景的模拟教学更不用说;第三,教材对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2.师资力量薄弱。由于食品专业与商务英语两者结合的起步较晚,所以在各大高校中,此方面的教学人才较少,高校只能从食品专业或英语专业临时借调教师来教授这门课程。但这些教师只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不能把食品专业和英语专业的知识点有效地揉合在一起。师资力量的薄弱制约了食品专业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虽然设置了此门专业,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高度重视食品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学校领导思想意识上的不重视,就会导致课时减少、教材编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切合实际等问题的出现。
4.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合理。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虽然也实施了教学改革,但是在食品專业商务英语教学中,仍然以教师的执教为主,教师处于整个教学的中心,学生要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整堂课只是讲解字词、语法、句型等,能够提高学生听、说、写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少之又少。另外,执教的教师不会结合食品专业英语使用的具体情况创设教学情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不够。
二、食品专业商务英语教学的提高方法
针对上面所提及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使之适应工作的需要,则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选用教材。目前书籍出版社市场上,食品专业的商务英语教材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加强课程建设,自己开发教材。在开发教材时,首先要吸其食品专业和商务英语经典教材中的精华。其次要参考食品专业的英文著作,从中选择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作品作为教学篇目,确定重点教学词汇,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最后,在编写教材时一定要与食品行业的市场紧密联系。例如,学习产品加工工艺的内容时,可以增加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工艺流程设计案例或产品研发国内外进展等相关英文资料;学习《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时,可以选取不同国家的英文版食品行业法律法规作为补充材料等。另外,教学的内容还应涉猎专业性较强的食品技术的最新进展、食品国际会议等内容,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程度,对以后从事食品生产、食品研究或是商业活动都有一定的帮助。
2.重视专业词汇的教学。食品专业的商务英语因为起步较晚,所以要高度重视专业词汇的教学,教师要根据词汇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这些词汇的意思,识记这些词汇,并运用这些词汇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加强食品专业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在本校食品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中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可以外派出去进修,也可以聘请专业人才来本校培训这些教师;二是从外校引进此方面的教学人才,给予优惠的条件,使这些引进来的教学人才“常驻”本校,为学校食品专业商务英语的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把食品专业商务英语的应用实践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互动讨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参与度,从而培养自己英语阅读、写作和实践运用的能力。
5.广泛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食品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广泛使用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汁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以随时了解食品行业新技术的产生、新知识的更新,当学生掌握大量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之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就可以找到一席之地。另外,教师也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英语电子商务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云南对外贸易发展步伐的加快,市场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现状的分析提出改革模式。
关键词:云南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改革模式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国际大通道”战略的实施与深入,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云南对外开放的步伐特别是云南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到2008年上半年,云南的进出口总额突破了40亿美元。
云南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专业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日趋突出,而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职教育来承担。但当前云南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着与现实需求矛盾突出的现象,需要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与现实需求相一致方面做深入扎实的工作。本文拟在这方面进行管中窥豹的探讨。
一、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育的特征和要求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根据高职专科教育面向职业岗位群的特点,明确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为“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根据这个精神,“培养涉外商务各行业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自上世纪后半叶诞生以来,受到世界各国商务工作者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务英语是一种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ESP),它受到语言学和若干其他学科的综合影响。可以说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经贸英语、金融英语、营销英语,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外贸实务、商务谈判、商务沟通等多门课程。由此可见,商务英语是英语专业与商科专业相复合的产物,但与传统的英语专业相比,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区别于传统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作为具体实施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学校,应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具体化并使之具有针对性。从目前云南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科的需求来看,云南高职商务英语专科的业务学习重点仍在小商务的范围内即商务谈判、信用证、装运、保险、检验、索赔、付款等一套进出口业务。笔者认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有扎实的英语基础,有宽泛的商务知识,有一定操作进出口业务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培养商务应用能力。为了能达到培养商务英语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培育目标的定位上应强调“需求型”,即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在综合素质培养中突出“复合型”,即保证学生具有大专层次的文化理论水平;在操作层面,强化实用性和针对胜,突出“适用型”。
二、云南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育的现实差距
到2008年9月为止,云南省教育厅公布云南共有34所高职高专学校(其中7所为民办)。从2008年9月招生的专业来看,在这34所高职高专的学校中,只有7所学校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其中有3所民办学校)。从商务英语专业所从属的学院看,其中4所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从属于外语系。从以上的数据看到目前云南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云南对外贸易人才的需求。
此外,目前云南设置有商务英语专业的7所学校中,绝大部分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完全突出其特有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同时也缺乏体现当代国际商务和英语应用特色并适合专科层次教育的专门教材。学生的实习中心和实训基地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教产结合不足,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复合型和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是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专业,是复合性教育,这对专职人才队伍的要求很高,而目前云南从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拥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英语教师,教师虽具备普通英语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却没有正规系统地学习过商务知识,教师的商务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急需得到全面、系统、专业的培训。
归纳起来,云南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突出的现实差距表现为:一是英语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脱离;二是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对商务知识了解不多,而绝大多数商务专业教师都是用汉语讲课;三是商务课程缺乏实践性环节,更多限于纸上谈兵。这些因素使学生无法将英语学习与商务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无法将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导向有机结合。
三、改革模式思考
1 应用型商务英语教育模块探讨: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商务英语是英语专业与商科专业相复合的产物,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等方面的特征与要求,在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上必须区别于传统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在进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突出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模块。
从课程设置的理念和课程设置的模块出发,充分考虑对培养人才的语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均衡培养,并不断满足云南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应该是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
云南设置有商务英语专业的7所学校中都是三年制的高职高专,对专科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求突出的是实用性和技能性的培养模式。通过教学,使英语成为获取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工具,进而与外贸、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三个模块的知识,绝非简单相加,必须互相融合起来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如语言基础课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按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与商务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英语中了解商务。同时,专业知识课尽量选用英语或英汉双语编写的教材,积极推动教师使用英语或英汉双语进行外贸、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教学。
应用能力课程应是针对语言基础和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来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如函电与单证的模拟、外贸实务的模拟、商务翻译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商务英语综合模拟等等。语言课与商务专业课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应用课则穿插在相应理论课中间,目的是使学生及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语言知识模块、商务知识模块和应用能力三大模块的教学,是适应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需要的。在每一大模块下面再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群的角度及学生求职趋向,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进行分解,确立小模块。每一小模块确立几门核心课程,为课程结构的构建打下基础。学生在修完必修课程后,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选修相应的专业知识以拓展课程知识面。通过语言知
识模块、专业模块与能力模块相结合,可以保证各门课程有相应的能力课程为依托,培养造就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当前云南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进修或选派参加由国内外权威院校举办的商务英语教师师资培训班以提高商科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培养具有复合性的“双师型”(英语教师+经济师\技师\经理人)、“双证型”(英语教师证+单证员证\跟单员证\报关员证等职业资质证书)教师队伍建设。
3 加大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实训。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比较有诸多不同,如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同、教材语言内容侧重点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等。这些差异决定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必须与普通英语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等落后的英语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对商务英语的要求,鉴于商务英语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根据商务英语的课程特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要达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需要对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讲授语法为纲要、以解释语言知识为目的)的模式进行改革,从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从多角度探讨和分析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的师生协作性教学法,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语言+专业的能力型培养。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将视、听、说、译等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加强实践教学,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网上功能可开展商务英语模拟谈判,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1世纪的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商务环境和商务语言,如网上交易、电子票据、电子单证等等,高科技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商务英语及经贸知识结合在一起。面对全球化信息社会的商务环境,各高职院校要办好商务英语专业,建立商务英语实训中心显得非常有必要。
利用本校计算机中心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校内模拟实验室里进行有效的商务情景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反复实践和体验电子贸易全过程。“商务模拟公司”是常见的商务模拟形式,是一种费用低廉的商务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的开放式商务活动环境。商务模拟仿真和商务实训教学是这一环境同时提供给受训者的两种服务功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完成商务程序,如商务谈判、函电、票据、单证等。虚拟环境中的商务操作,均遵循现实中国际商务通行的规则进行设计和操作,因此,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可以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此外,加强校企合作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实训基地也是办好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校企结合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技术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使云南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不仅办出特色,且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竞争力,各校应该尽快与云南乃至全国一些有实力的进出口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学生每学期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践活动。
通过在公司的实践,还可以具体给学生以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在与有实力的进出口企业与公司的初期合作中,不仅可以加强“一专多能”学生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切实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英语电子商务教学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